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驸马-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大家就是朋友,朋友之间吃饭喝酒交流,是很正常的事。外面寒冷,随我一起走吧。”
众人初至京城,还没有完全安顿好,沮授、苏由皆无车驾,姜述望见,道:“两位与我同车。”
沮授、苏由互视一眼,甚是难为,姜述上前,一手拽着一个,强行拉上车来。一行人文官坐车,武将骑马,到了侯府,一齐来到客厅就座。
侯府还是以前的府第,如今前面换了牌匾,改为齐侯府。前期太后在姜府居住,妻妾又多,府里显得十分拥挤,姜述就将邻近两处宅子买下,经过改造,整个院落颇为宽敞。房内都装了火龙,外面虽是寒冷,室内却温暖如春。
姜述候众人坐下,道:“诸位先喝杯茶,去去寒气,我去后边给母亲大人问安,稍候片刻再陪诸位说话。”
周氏听说姜述回京,在家等了一天,听说在朝上办公,也不好派人去催,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却领着一大群客人回来。妇道人家不好抛头露面,正在心里嘀咕,姜述进来行下大礼,道:“儿给母亲请安,多日领兵在外,没有侍奉母亲左右,请母亲恕儿不孝之罪。”
周氏上前打量一会,见姜述虽然黑了些,身体却健壮不少,笑道:“平安回来就好,朝廷有事,母亲虽舍不得,却也不会扯你的后腿。公主姜儿等人都在身旁,侍奉得也周全。母亲就是担心你有意外,平安回来就好。”
姜述陪周氏说了回话,诸妻听说姜述在周氏这边,皆过来问安。姜述与诸妻聊了两句,见公主、张宁都抱着婴儿,一手一个抱了过来,道:“我这当父亲的也不称职,生产时不在身边,至今还未给孩子取名,这次靖平边境回来,长女名平。往昔答应宁儿父亲此子继张家宗祠,取名张靖。”
姜述问起周氏尚未用晚饭,道:“母亲需要按时就餐,儿孙自有儿孙福,后面孙子孙女太多,如此就操心坏了。”
放下两个小的,又看姜中和姜华,两个小家伙都会走路了,说话还不很清楚,正是最逗人开怀的时候。姜中在马凝产子不久,便被姜述接回府中,甄姜喜出望外,照顾得很好,但是有些溺爱。姜述责备了甄姜数句,想起前面还有一群人,道:“我去前边陪客人,明日再细聊吧。”
来到前面,已经开始上菜,姜述将府中存酒拿出,道:“与诸位尚是首次聚宴,这酒却是上等姜府特酿,大家尝尝,去去寒。”
姜述说话平和,使人如沐春风,丝毫不以众人为降官而有所异同,众人皆将其与袁绍比较,发现袁绍与其相比,确实不是一个层次。
姜述待婢女给众人满上酒,道:“诸位皆为才干之才,我敬大家一杯酒,希望大家以后齐心协力,让百姓更加幸福美满。”
大家喏了一声,一齐饮下杯中酒。姜述笑道:“此酒后劲十足,一杯比平常十杯,可得少点喝,我得与众人多说会话。”
姜述转首看审配道:“今日诸位来见,有事尽管开口,若是缺钱缺房缺人,凡我能办之事,必会竭尽全力。”
文人多是大户出身,寒门出身的也有积蓄,皆言并无困难。武将却不相同,鞠义性情刚直,道:“我等以往甚少积蓄,如今尚无薪俸,在京城无处居住。”
姜述闻言大悟,道:“此是我大意了。”扭头对许褚道:“仲康,你让人在外院收拾几处别院,只要在座诸位无处安置者,皆可过来居住。若是缺少钱粮,尽管从我府中支取。”
许褚转身出去安排,审配道:“我等自谓有些才华,得知大人欲为天下百姓造福,欲投明公,万望收留。”
这是投靠姜述而非投靠朝廷,姜述哪有不愿之理?举起酒杯道:“得诸公相助,必能早日寻到大道,为天下万民幸福,我再敬大家一杯。”
姜述一口饮尽,放下酒杯,道:“前番丞相府调出不少人,目前缺职很多。既然诸位来投,我当即安排一下,审配为司直,沮授为征事,郭图为丞相史,逢纪为少史,辛毗为议曹,陈琳为奏曹,贾范为集曹,苏由为户曹。文丑、颜良为亲卫校尉,分到典韦、许褚手下。我欲建一新军,以鞠义为主将,田畴为副将,潘凤、高览、陈震、公孙度、严纲、孙礼、淳于琼、吕旷、杨柞皆为校尉。洛阳朝廷,无论文事武事与往昔皆有所不同,提倡能者上、庸者下,诸位都是干才,很快就会出人头地。潘凤此次讨伐匈奴,以士卒之身凭战功晋入校尉,得赏金三千。此次因战功嘉奖,校尉一职亦是应得。诸位文臣当习新政,勿行贪婪之事,而行清明之举,日后必为朝堂重臣。诸位武将,除了武艺兵阵,还应学点文化,多看兵书,对诸位日后前程大有益处。文丑、颜良、潘凤你们三个尤其应当注意,否则终生只能用做突将,不能担任统帅。”
众人闻言,齐声相谢。诸人新得官职,虽比以前差些,但以降将身份,皆安排近臣职务,自是欢天喜地。姜述所言皆肺腑之言,全是为了众人前程,众人去了心事,不便打扰太晚,吃了饭食,纷纷告辞离去。
众人皆走,厅中只余许攸一人,坐在那里低头不语。姜述道:“子远相投,本是佳事,但子远在朝廷尚有案底,不消案底,不好安排。”
许攸起身施礼,道:“请主公费心。”
姜述又道:“子远为人有个缺点,贪财。若能改掉,我可以重用。若是不能改正,我不敢启用。新政对贪腐处罚甚是严厉,彼时会让我十分难为。”
许攸默然一会,道:“在下未曾出任官职,向为袁绍幕僚,从未行贪腐之事。”
姜述指指自己的头,道:“子远,可信神授传言否?”
许攸一怔,道:“相信。”
姜述又道:“许攸还有一处可投,曹操、张邈皆与你交好,若去投奔曹操,可为谋主。子远欲去,我不会阻拦。”
许攸又是一怔,心道我原本打算这边不得重用,便投长安,看来姜述神授传言是真。当下坦然相告:“若是丞相感觉难为,我就去投奔孟德。”
姜述道:“我知你族人皆亡,手头并不宽裕,我给你一道手令,出府时领五百金,用为盘缠。”
第一卷姜述篇第173章刘可董睦
许攸定下投奔长安,闻知姜述如此爽快,心中不免狐疑,问道:“请教丞相,若在下投奔长安,结局如何?”
姜述笑道:“未来天下必会统一,你以为何方能胜?”
许攸虽有贪财恶习,却是当世智者,略一思忖,道:“我在此立誓,决不贪婪,今生认定只随主公。”
姜述坦然受其一礼,道:“有一件大功,未知子远敢为否?”
许攸道:“不知何事?若能为之,当尽力而为。”
姜述道:“我欲使你投奔曹操。”
许攸道:“莫非用间?”
姜述道:“非也。孟德虽是干练之才,但大势所趋,长安必败。孟德以戏志才为谋主,与子远水平相当,子远去长安必得重用。待孟德到了绝境,只需劝其归降,便是大功一件。”
许攸心道要立此功最是容易,又处于不败之地,如何不为?道:“属下当尽力而为。”
出征数月,诸妻恩宠皆让孙尚香占了去,自然要好好应付一番。这一夜,若非诸妻担心累坏姜述,提前商议好日程,恐怕姜述会让诸位艳妻生生吞掉。
次日上午,姜述又入宫去看何后、董后,两人皆刚刚生产,董后之子比何后之子要小月余,何后之子又比公主之女小月余,日后这辈份甚有些乱套。想想也够头痛,三女之子皆叫自己是父亲,但三子之母为祖孙三辈,公主的儿子叫自己儿子的母亲叫外婆,叫另一个儿子的母亲叫太外婆。姜述想了半天,也未想出办法处理。
姜述出征以后,常担心何后会虐待董后,入宫详细询问数人,听说相处不错,也就放下心来。何后听闻姜述回京,估计今日定会入宫,早在寝宫等待,姜述先看了一下儿子,长相不像何后,有五六分像自己少年时模样,十分可爱。何后从宫外请了位乳母,奶水充盈,将儿子喂得胖头大脸。何后见他喜爱此子,内心满是喜悦,嗔怪道:“有了小的,忘了大的,真是个没良心的。”
姜述笑道:“喜欢子女是正常之事,难道不喜欢小的良心就好了?”
何后道:“托言抱得宗室之子,姓刘,你给起个名吧。”
姜述想了一会,道:“汝姓何,偏旁有孤独之意,如今有人关心,儿子就叫刘可。”
何后闻言,芳心顿时大慰,瞅着姜述的目光似是能柔出水来。两人又聊些内宫事务,何后道:“还有个儿子过去看看吧。董后生产时吓人得很,若非用参汤吊住命,恐怕早就完了,近日倒是恢复得不错。华佗不亏有神医之名,不过此事千万要他保密才好。”
姜述笑道:“无妨,华老非常聪明,此等事打死他也不敢乱说。”
姜述又去看望董后,董后还下不了床,不过气色尚可,高龄产妇母子平安很不容易。董后生子后显然失血过多,脸色十分苍白,人也憔悴了许多,头上已经生出几根华发,看见姜述进房,挣扎着要坐起身来。姜述连忙摆手道:“躺着吧,身子正弱,先养好身子为上。”在榻边坐下,说了一会儿话,问道:“儿子呢?”
董后道:“跟乳母在偏殿,我让侍女抱他过来。”
姜述道:“你就别费心了,外面冷,别冻着孩子,我过去看看。”
姜述出室,宫女皆是心腹,引他到偏房,姜述抱着看了一会,生得瘦小些,精神还行,逗他玩了一会,嘱咐宫女奶娘一定好好伺候,又回到董后寝室,道:“对外如何托词?”
董后道:“说是族人调零,抱养民间子继承董氏宗祠。”
姜述道:“这个托词好,外人很难生出疑心。”
董后笑道:“你得给取个名儿。”
姜述沉思一会,道:“本与董家有怨,如今又使其承祀,其为和,董和……”说到这里,姜述记得三国名人有位董和,接着说道:“和睦,就叫董睦。”
姜述看完董后,又让马后召去,马后年轻,生产后恢复很快,已经坐朝听政两月。姜述进房,见马后正在逗子为乐,道:“凝儿清闲得很。”
马凝道:“你出征初回,事务繁多,我在宫里无聊,只能逗中儿玩乐。”
马凝身子早已恢复,又不需喂养,有孕后旷了很久,说了会话目光变得柔情似水,动起心思,让养娘将儿子抱到外室,生猛得将姜述吞了半个多时辰,才稍微过了把瘾。
马凝掌管内宫,知晓何后、董后秘事,表面上却佯为不知,问起两子情况。姜述照实说了。马凝道:“睦儿承了董家宗祀,日后封个爵位,就可以圆满解决。可儿长大成人,若是有人从背后生事,却有些麻烦。”
马凝言起此事,确实是个问题,以前何后无子,将刘中当成亲孙子看待。如今有了亲子,日后难免会有想法,若是有人背后生事,都是自家儿子,确实左右为难。此时宫中一片和睦,若是因此让婆媳生怨,自己夹在缝里,更是不好处理。姜述想了半晌,道:“我去与何后谈谈,免得日后因此生出枝节。”
姜述复回何后宫中,与她聊起此事,何后摇头道:“我在宫中多年,知晓皇家表面光鲜,内里着实不让人羡慕。若你有意,可设法为之,若你无意,日后封个王侯爵位,平安享受荣华富贵就好。”
姜述闻言放下心来,又去马凝那边,将何后之话转述一遍,马凝见姜述和何后皆无此意,心中大定。姜述这一来一往耗时甚长,马凝这时气力早恢复过来,又拉住姜述大战一回,才放姜述出宫。
姜述品尝完如狼似虎的滋味,逃也似的出宫,可巧有情报传来,于禁等人在东莱被抓获。姜述看完公文,又仔细看于禁众人供词,见曹操只是下令烧粮,却严禁伤害百姓,对曹操又高看一分。但是曹操若是继续来这一手,可是防不胜防,若狠心些派人破坏黄河大堤,姜述可就有罪遭了。
姜述想了一会,提笔给曹操写了一封私信,盖上私章,派情报系统安排人直接交给曹操。信上道:“吾与公年少相识,知公深明大义,虽然两朝对立,但对公敬佩万分。首先我等所为皆致力于中兴汉室,以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为目标,以根除边患为荣耀。公派人去青州烧粮,又告诫不得害民,办法虽然让人不快,爱民之心却让吾佩服之极。今所派之人皆已抓获,无意放归,留下效力算是赎罪。公若如此行止,吾派人报复,长安更是难过,苦难最终还是会转嫁百姓身上。请公勿再行伤民之事,需知大汉若是缺粮,官员士兵或可饱食,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现与公为约,为了社稷万民,即便交兵,亦不行伤民之法。”
虽是写了信去,想起曹操史上名声不好,曾有徐州屠城之举,事关重大,命各地驻军、官府注意巡视水利大堤,注意官库安全。安排完这件事,想起于禁此人亦是出名人物,史上关羽水淹七军丑角就是此人,命人将其送到京城。
回去府中,贾诩来访,姜述说起曹操派于禁所行之事,贾诩道:“曹操世之奸雄,年轻时或心怀忠义,其如今掌控长安大权,心机深沉,主公与其相约,其势强之时不屑为之,势弱时或不敢行,但其势危之时,则无所不用其极。刘岱防区与我等共有黄河,曹操点拨几句,就可生出大事。此等事情还须小心提防,万非一纸约定所能控制。”
姜述道:“文和之意,当如何行之?”
贾诩道:“可仿檄文异族之事,共约天下,凡背后指使者、谋划者、执行者,若行害民之举,必使其族灭,永不可赦。以威相加,或可生效。”
姜述依言,次日朝廷下旨,大意为天下诸侯交兵,不许破坏水利农田、民生基础等等,不许行害民之事,违者为天下公敌,其幕后指示者、谋划者、执行者,皆为国家公敌,犯族诛之祸,永不可赦。朝廷誓将讨之。然后派人送予各州,张榜公示。公文一经公布,朝廷更得民心,声威更隆。
曹操接到姜述私信,与戏志才相商,戏志才道:“此计正中其软肋,惧主公再行此事,因此写信以大义相约。此人确实爱民,却这也是其最大软肋,可利用之。”
待洛阳朝廷公文公告天下,曹操又与戏志才相商,戏志才苦笑道:“此文一出,其计再难行之,我等尚且惧祸,何况他人乎?”
姜述回京,处理完朝堂大事,想起卫家之事,唤卫觊前来,道:“以伯儒之意,贵家之事如何外置?”
第一卷姜述篇第174章谋划韩遂
卫觊正色道:“此事族中长老大多未曾参与此事,唯二弟仲道与数位叔父合谋,我族事后又配合朝廷行事,颇有功劳。依照汉律,除余恶者外,余人皆可赦罪。”
姜述长叹一声,道:“卫仲道做恶甚重,不惩除不足以正法令,此次长安军未祸害百姓,判卫仲道斩刑,余者为首者劳役三年,从者皆赦免,伯儒意下如何?”
卫觊行礼道:“属下叩谢主公大恩。卫家结连外敌,如此薄惩不足以警示境内大家,我意罚没卫家河东田地商铺,以为结连外敌者之惩罚。”
姜述因此更是信赖卫觊,令其编写大汉新律。卫仲道斩刑,诸叔劳役,卫家大家土地商铺充官,此事传扬开来,境内名门大族顿时收敛,轻易不敢结连通敌。
姜述此日在府中潜思攻伐之道,轮值亲卫统领文丑忽然进门,道:“妙才义女夏侯娟求见主公。”
姜述闻言一愣,这才想起擒了曹操大将夏侯渊,前番连续征战,此次回京忙碌异常,将此事忘在脑后。想这夏侯娟也是名人,史书曾言其为蜀国大小张皇后之继母,想来必是一位美人。姜述心生好奇之心,遂让文丑召此女来见。
夏侯娟引领两位婢女进门,神色自若,一见便知出自大家,进室以后环视一圈,行到姜述案几前面,行下大礼,道:“小女子夏侯娟叩见齐侯。”
姜述见夏侯娟年方十七八岁,生得十分美丽,举止落落大方,心中已生出好感,温言道:“小姐请坐,此行莫非为妙才而来?”
夏侯娟先寻个蒲团坐好,道:“也是也不是。”
姜述奇道:“这是何意?”
夏侯娟道:“小女子向来崇拜齐侯,此来与齐侯见面,以慰平生之愿。倘若齐侯不嫌小女子相貌丑陋,小女子厚颜自荐枕席。”
姜述望着夏侯娟,猜度此女意图为何,默然不语。夏侯娟身后女婢忽然开口道:“我家小姐曾经立志,嫁人要嫁给侯爷这般英雄。”
姜述不由哑然失笑,见夏侯娟如此容貌举止,如何能将如此美人拒之门外?又想夏侯兄弟皆是大将之才,若是结成姻亲,不失一件好事,当即笑道:“小姐既然有心,我怎能将小姐好意拒之门外?”
夏侯娟又道:“既然齐侯允婚,请侯爷赐婚约,我让随从捎回家中。”
姜述忽然笑道:“小姐婚事是假,让我释放妙才是真。”
夏侯娟摇头道:“小女子确实仰慕齐侯,无论齐侯是否释放义父,我皆会以身相许。”
姜述心思一会,扭头对文丑道:“持我手令,请妙才过来一趟。”
夏侯渊在洛阳时,随同曹操与姜述见过数面,与史阿、姜乙、姜信等人很熟,此时虽然被俘,但并未关押在狱中,而是关押在情报司拘人之所。众人不知姜述心意,与夏侯渊皆相熟,并未苛待,权作软禁,吃喝用度不缺。
史阿担心路上有失,亲自统兵押送,很快将夏侯渊送来。夏侯渊进门,抬头见夏侯娟在室,一时间弄不清状况,怔在当场不知所措。姜述起身,笑道:“妙才先请坐下再说,令爱今日初到,我近日事务繁多,也未去看望妙才,正好一块聊聊。”
夏侯娟见义父打扮举止,不像吃过苦头,又见姜述言谈客气,心事去了大半。立候夏侯渊坐好,上前行礼道:“女儿拜见义父。”
夏侯渊问道:“娟儿因何来此?”
夏侯娟道:“女儿一向倾慕齐侯,今日厚着脸皮自己向齐侯提亲,幸得齐侯应允。请义父恕女儿自作主张之罪。”
夏侯渊看看夏侯娟,又看看姜述,长叹一口气,谓姜述道:“我等目前因为朝廷分立,属于敌立,但娟儿自小便崇拜齐侯,合府上下无人不知。今日既然长途跋涉而来,齐侯又不嫌弃娟儿,此门亲事我便应下。但是公私需要分明,此为我们两家私事,公事另外再说,让我归降也不可能。”
姜述笑道:“妙才虽然领兵与我朝搏杀,但未伤及百姓,只是各为其主。以前有私谊,如今又是亲戚,妙才为大将之才,我也不忍加害,吃了喜酒以后,妙才何去何从,任君自择。”
姜述午后去宫内讨了两后旨意,为夏侯娟求得平妻之位。回府后查了吉日,正是后天,府上顿时忙碌起来。姜述如今身份尊贵,订婚自是不同以往,若是草草行事,诸位文臣会喋喋不休谏言。
府中人员忙碌订婚事宜,姜述却在思考凉州事务,郭嘉在西河领军,姜述召集贾诩、庞统、程立、刘晔等到书房议事,商讨征讨韩遂之事。贾诩久居凉州,姜述率先请教,道:“文和久居凉州,可知韩遂底细?”
贾诩道:“韩遂字文约,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边章为督军从事,曾遣韩遂到京师公干,前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特与其相见,韩遂劝说何进诛诸阉,何进不从,韩遂求归。会凉州宋扬、北宫玉等反,因为边章、韩遂名望,推举边章、韩遂为主,边章病卒,韩遂为宋扬等劫持,不得已率兵为乱。前车骑将军皇甫规凉州剿羌,羌乱者即宋杨、北宫玉等众,韩遂心机深沉,让宋杨、北宫玉引军与朝廷兵马相争,自引亲信往攻酒泉、张掖诸城,抢夺仓库、钱粮,招募兵丁。后来皇甫规与宋扬、北宫玉等大战,韩遂与朝廷暗通信息,在后策应,又有马腾举族协助,宋扬、北宫玉等大败。时黄巾起兵,朝廷诏皇甫规统兵平乱,为了稳定凉州,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驻武威。董卓引兵入洛阳,韩遂、马腾见董卓留守兵力薄弱,各自引兵吞并周边地盘,瓜分凉州,形成南韩北马的格局。董卓死后,两人趁机扩充,又招揽数名董卓旧部,马腾因此得雍州北地郡,韩遂得雍州安定、广魏两郡。韩遂与马腾相交多年,曾误杀马腾之妻,因此多次交战,两败俱伤。张掖太守宋建,为韩遂部将,然与马腾交好,出面调和,韩马划定边界,盟约进退。韩遂部下嫡系部队三万,由其婿阎行统领,其部将宋建、曲胜、曲演、蒋石等各拥兵马,占据地盘。”
姜述道:“韩马两家南北分治,然马家皆由子弟掌握兵马,众人齐心协力,韩遂部下皆有自立之嫌,与马家相争,为何尚占上风?”
贾诩道:“韩遂心计深沉,谋事甚远,凉州地广人稀,其出身寒族,亲族可担大任者少之又少,只能启用外姓将领。宋建、曲胜、曲演、蒋石等家族皆居金城,被韩遂掌握,虽然各拥地盘养活兵马,一向不敢违令。凉州南部人口为北部人口数倍,韩遂部下兵多,粮钱又丰,实力在马腾之上。其婿阎行,武艺高强,曾偷袭孟起,险些使孟起丧命。韩遂嫡系军队皆由阎行掌管,屯于金城。宋建掌万余兵马,屯于张掖、酒泉南部;曲胜拥兵五千余,屯于西平南部;曲演拥兵八千余,蒋石拥兵五千余,皆屯于安定;董卓旧部马玩、李堪各拥兵万余,屯于广魏。”
姜述问道:“马玩、李堪为何投靠韩遂?”
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