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驸马-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研究沥青的小吏年约二十**,正在鼎炉上方观测,神情专注。分离沥青利用的加热法,姜述对此不是很懂,指点不上,饶有兴趣地围着研究场所看了一圈,对管理者十分感兴趣。
国渊将小吏叫过来,姜述道:“你叫什么名字?”
工匠头道:“在下名叫马强,是国学副教育长马钧的族弟,也是马教育长的学生。”
马钧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前年投奔东莱,一直在长山岛从事研究工作,姜述巡视长山岛时发现此人,因为马钧是历史名人,此后十分重用。马钧也不负重托,数项科技攻关皆与他有关,又读书识字,头脑反应很快,经过姜述重点培养,对格物已有独特见解,姜述成立国学之初,让马钧兼任副教育长。
姜述问马强道:“有何心得?”
马强道:“加热可使沥青分解成数层,功能各不一样,可惜炉火温度所限,不能再作详细分解。”
姜述上前仔细观察,见炉底烧得石炭,用风囊助燃,记得小时用的风箱。让人送上纸笔,划出草图,道:“可用硬木制成风箱,如此风力可以控制,或许能使炉火温度提升。再还有一个办法升温,使用高烟道。沥青附属物皆易燃,研究时千万小心。”
马强闻言,连忙仔细请教,问明原理,高兴得抓耳挠腮。姜述谓国渊道:“此处研发诸物,已与农具相差甚远,让马强这伙人归丞相府辖下,我拨专款让他们研究。”
刚刚回府,将作大匠虞翻前来求见。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原属少府,后来从少府分离出来,专管宫室。姜述主政之后,将朝廷治铁、铸币、制器皆合并过来,使亲随虞翻掌控。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为姜述十六亲随之一,此人博学好问,好为实务,性格耿直。姜述因其所学甚杂,通达匠事,使其任将作大匠之职。后来见虞翻做事认真,律下严谨,又善于钻研,就将治铁、铸币、制器等事务皆合于将作大匠辖下。
虞翻接手之后,根据姜述要求,按照长山岛基地工序,改变武器、盔甲生产工艺;又遵照姜述指点,将工产工艺全部改为工序制,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生产走上正规后,按照姜述要求,建起两座高炉,领着工匠研究铁板与铁管的生产工艺。
将铁矿石炼成生铁简单,只要温度达到,将生铁练成钢铁也不复杂。但将铁锭炼成铁管、铁板,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期的工匠想象。自虞翻接手治铁以来,数十名工匠开始琢磨办法,攻克一道道难关,生产出了粗糙的铁管和铁板。
虞翻过来就是报喜,姜述闻言大喜,铁管若能批量生产,采用压井原理,可以大量开发石油,直接促生化工时代提前来临。铁板批量生产,将大幅度降低兵甲成本。姜述拿着铁管、铁板的样块,道:“铁管生产工艺确定了?”
虞翻道:“分为管坯准备、加热、穿孔、轧管四步。”
姜述沉思一会,道:“在其后工艺加上再加热、定径、热处理、矫直、精整、检验。”
虞翻用笔记下,道:“喏。”
姜述道:“目前铁管成品多长?”
虞翻道:“成品最多者两尺。”
姜述道:“不错。无须定量生产,先稳定工艺,然后寻找生产长管的办法,若能达到丈余,铁管就有大用了。”
虞翻道:“铁板工艺是否补充?”
姜述道:“铁板生产工艺与铁管仿佛,按照铁管工艺改进一下即可。铁板目前厚度能控制吗?”
虞翻道:“厚薄不均,正在想法改进。”
姜述道:“很好,近期辛苦了,回去重赏工匠。铁板厚薄能控制个大概,甲衣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说完,姜述又画出几个图形,仔细与虞翻讲解。虞翻一边听一边点头,惊奇主公为何懂得如此多,不由深为佩服。若照姜述所言工艺,一年之后,全军皆可披上铁甲,那时便真正无敌于天下了。虞翻临行前,道:“主公之才,自古未有。”
虞翻走后,郑玄又派人来请,说新生入校,请姜述前去讲话。姜述在民间有英雄之名,文名也是最盛,又兼任国学名誉教育长,新生入校不能不去。
给新生讲了一堂激励人心的励志课,又被高年级请去参加讨论会。国学的教育方式已与传统教育相背,教育氛围很好,儒家虽然还占主要地位,但是其余学科的地位已经上来,法家、道家等言论也不禁止。
姜述听着学生们辩论,很有意思,除了引用儒家教义,还引用法家、道家、阴阳家的名言,如此发展下去,数年之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对于学生和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姜述刚回府第,许褚迎上前来,道:“元俭回来了,正在外院等候。”
姜述问道:“元俭一人来的?”
许褚道:“人员不少,还有二十余名女子。”
姜述心中暗喜,道:“让廖化到书房说话。”
廖化奉召前来,道:“主公,此行不辱使命,已将祝融公主请来。”
姜述道:“南疆偏远,气候不同中原,元俭辛苦了。此行可有风险?兵丁有无损伤?”
廖化道:“路途确实难行,所幸路上遇到一人,姓张名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张嶷熟知南蛮地理,又通晓蛮族语言,顺利打探到祝融族驻地。南疆气候虽然与中原不同,随行军医备有药物,兄弟们有过伤病,所幸没有损伤。去见祝融族长之时,又得张嶷通译,言及丞相欲娶其女至京,族长虽处蛮夷,向闻丞相大名,当下并未为难,反而以礼相待。护送祝融公主返回时,却逢蛮王孟获统兵来劫,被我部击败。此后孟获率部追击,与我军连战十余,皆被我军击退,进入益州境内,孟获方才引兵返回。蛮兵虽众,但是甲衣不整,武器简陋,对我军士兵有威胁者,唯有毒箭,伤了兵丁二十余。所幸祝融公主颇知医理,识得其毒,指点军医用草药解毒,此行得以全员而归。”
廖化述说简单,姜述却明白此行危机四伏,所幸前有张嶷向导,后有祝融公主相助,这才得以平安返回。姜述道:“孟获为何追杀不舍?”
廖化道:“开始我也不能理解,后来祝融公主说,孟获数次求婚皆被所拒,想必担心公主进京……”
姜述听廖化说到这里,已知其中因果,道:“你唤张嶷进来。”
张嶷膀大腰圆,通晓武艺,史上也是名人,曾任蜀国荡寇将军。史上评价张嶷:识断明果,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姜述与其对答数句,见此人识文能武,又知西川地理,道:“你此次立下大功,让你随我左右,可愿否?”
张嶷初为县吏,因为得罪上官去职,此次随同廖化南行,本有投奔姜述之意,闻言大喜,行下大礼,道:“属下叩见主公。”
姜述收了张嶷,又使人召祝融公主赴客厅见面。南疆服饰与汉民大不相同,祝融身穿赤红外袍,头戴羽雕巾,年约十六七岁,生得极其妖媚,浑身装束犹如火焰在烧,如同妖蛇般的躯体,让人感觉口干舌燥。
姜述即使妻妾如云,也被她的媚态诱得差点失神,祝融近前施礼毕,姜述道:“公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且请坐下,有事细聊。”
祝融虽处蛮地,却通晓汉语,南疆与洛阳口音虽有差异,但是一路行来逐渐适应,却能听得明白,闻言坐在客位,道:“久闻丞相威名,不想如此年轻英武。”
姜述知道南疆女子率直,微笑不语,继而问道:“南疆形势如何?”
祝融道:“南疆区域甚广,各部落分别联盟,分成南、北、西三大势力。北边以孟家为首,势力最强,称为北洞王,合族壮丁二十余万。孟家因为势大,自称为南疆之王。我族处于西边,我父为诸族之长,称为西洞王,壮丁十万余众。南边部落以掸族领袖木鹿大王为首,称为南洞王,有兵丁近三十万,因为信仰不同,与我族甚不相融。”
第一卷姜述篇第186章祝融抵京
姜述道:“掸族占地多大,部众多少?”
祝融道:“占地极大,南至大海,东接交州,西邻贵霜。部落不知其数,木鹿大王管辖百姓上百万之众,其部民不习耕作,皆以渔猎为生,又不习北方之地,若不犯其领地,其族向不北侵。”
姜述闻言,心中大约有了轮廓,掸族现今应是部落联盟,管理比较松散,所能控制兵丁不少,其境大约在现今缅甸、老挝一带。
姜述道:“洛阳寒冷,来此习惯吗?”
祝融抬起眼光,正好与姜述目光对上,感觉如同刀光落到身上,充满王霸之色。祝融顿时丢了以往女中豪杰的勇气,不由羞红面色,低下头来,却又欲拒还迎,偷偷又望向姜述,轻声道:“还能习惯。”
姜述望着祝融,确实与中原女子长相不同,应是东西方混血人种,但是长相精致,身材火爆,委实诱人得很。姜述道:“知道为何召你进京吗?”
祝融脸色更红,道:“廖将军曾对家父言起,说丞相与我有缘。”
姜述道:“可愿嫁给我吗?”
祝融低下头,小声道:“愿意。”
姜述道:“听闻南疆只娶一妻,我妻妾不少,可有异议?”
祝融摇头不语。
姜述道:“既然如此,我派人去宫中请旨,你暂且住在府内。汉人规矩甚多,我派郭旭指点于你,遇事多与她商议。”
祝融抬起头来,道:“我能过来找你吗?”
姜述走到祝融身前,将她轻拥入怀,道:“你今生将与我相守,与我一起十分寻常。我平时公务繁忙,有暇时会去看你。”
祝融倚在姜述怀里,感觉初见时的那份惶恐早已消失,内心变得异常踏实,道:“传言你三头六臂,神通广大,对异族凶狠异常,其实都是假的。”
姜述笑笑,道:“传言多有虚妄。你随身带了多少护卫?”
祝融道:“二十名女卫。”
姜述道:“你在京中闲着无聊,现今正好组建女卫,你可以过去帮一下忙。”
祝融喜道:“好,我平昔最好练兵。”
次日上午,姜述还未办完公务,只见郭旭急匆匆过来。姜述知道郭旭如此模样,应是内府出了事,连忙上前问道:“府上出什么事了?”
郭旭道:“祝融公主与尚香姑娘打起来了。”
姜述闻言,不由有些头痛,本来想给祝融找点事做,没想到竟然出事,问道:“伤到了吗?”
郭旭道:“两人表面凶得很,下手却是有数,武艺又相当,都没受伤,我来时两人已被二夫人劝开了。”
姜述顿时放下心来,道:“你在此等我一会,我办完几件紧急公务,一同回府。”
姜述回到府上,孙尚香已让公主叫去,甄姜在室内陪着祝融公主说话。祝融公主见到姜述进屋,满脸委屈,美眸蒙上一层水气。姜述道:“怎么了?受委屈了?”
祝融公主道:“我奉夫君之命去训练女卫,尚香姑娘不准,还故意寻衅,与我动手过招。”
姜述笑道:“也怪我忘了给你手令。不打不相识,如何?能胜得了她吗?”
祝融道:“我怕伤着她,没敢使绝招。”
姜述道:“你那飞刀别随便用,万一出现意外,那可不是小事。”
祝融闻言,顿时忘了心中不快,奇道:“夫君如何知道我会飞刀?”
姜述笑道:“你忘了夫君的神通?”
两人说话之时,甄姜奉茶过来,道:“两位妹妹真是女中豪杰,身手比男子还要利落。”
姜述接过茶,望着甄姜道:“姜儿,这些事让下人做就行了,你坐下歇息一会。”
甄姜心中一暖,道:“你这嘴是越来越巧了,府中被你哄来的女子越来越多,后边有你受的。”
公主闻听姜述回府,带着孙尚香过来。公主是正妻,甄姜、祝融公主皆上前问安,众人一起坐下。姜述看孙尚香脸色正常,想是气早已消了,笑道:“香儿,此事却是怪我,我让祝融过去帮你,又没给她手令,以致让你们两人误会。”
孙尚香方才被万年公主数落一通,又感到祝融公主不远万里过来,孤伶伶地十分可怜,此时早已消了气,来到祝融公主身前道歉:“是姐姐脾气不好,方才之事妹妹不要见怪。”
祝融与孙尚香性情相近,都是嘴硬心软的人,见孙尚香赔礼,心中早软了下来,忙道:“都是妹妹不是。”
两人一番较量,各自钦佩对方武艺,被姜述一语言中,不打不相识,很快聊到了一起。姜述见状放下心来,对万年公主道:“你和姜儿主持家事,让我轻松不少。”
公主嗔怨道:“一个接一个的来,日后我和姜姐姐可忙不过来。琰儿、练师、贞儿都在府上居住,现在还没名份,这些日子空闲,要不就把亲事办了吧。”
姜述道:“午后我们去给母后请安,顺便请一下旨。”
下午,姜述夫妇来见何后,说起娶妻之事,何后道:“平妻太多,于礼不合,总不能全都颁旨为平妻吧。”
公主道:“田丰儿、步练师、蔡琰、糜贞、董白、孙尚香、夏侯娟都已下旨封了平妻,马云鹭是马腾嫡女,祝融是异族公主,甄宓是甄姜的妹妹,这三人封为平妻。杜一娘、伏寿、冯香儿、吴苋、甘怡、郭氏姐妹、乔氏姐妹、姜穗儿皆封为媵妻。”
何后不由乐了,道:“你这公主做得倒好,整日为夫君讨要平妻、媵妻,一下封这么多,可是建朝以来的一件奇事。”说完,狠狠白了姜述一眼,不知是内心忌妒还是心疼女儿。
姜述见状低头不语,万年公主道:“母后,夫君立了许多功劳,就当封赏他。”
何后想了半晌,无可奈何,命人取来印章,颁下懿旨,封马云鹭、祝融公主、甄宓为姜述平妻,杜一娘、伏寿、冯香儿、吴苋、甘怡、郭旭、郭昱、乔瑛、乔琪、姜穗儿为姜述媵妻。”
求了懿旨,姜述才记起至今尚不认识大小乔姐妹,出宫上了车驾,问万年公主道:“乔氏姐妹现在安置何处?”
万年公主笑道:“以为你心里能装多少人呐,没想到人快要过门了,你还不知道她们身在何处。”
姜述将万年公主揽在怀里,手往她腋下一放,还未动作,公主已是娇笑讨饶,道:“两女为前太尉乔玄族人,到京后一直在乔府居住。”
姜述送公主到府,道:“快娶进门来了,至今还不相识,我去乔府一趟,别娶进两个丑八怪来。”
乔玄早已致仕,虽然曾任三公,但是为人清廉,又无产业,诸子俸禄不高,府上略显败落。所幸族弟乔融家富,携两女进京候旨,见乔府破败,拿钱整理一下门面,日常用度多从乔融处支取。
乔瑛正与乔琪在闺房说话,丫环进来说道:“齐侯来访。”
两姐妹接了何后旨意进京,至今已有半年多,先前入宫见过何后,已经知晓齐侯要娶两姐妹为妻,但是齐侯当初在外征战,回来后事务又多,一直无缘相见。姐妹两人闻听消息,互视一眼,连忙梳妆打扮,前往客厅偷看。
乔玄卧病多年,长子乔宣与乔融迎接姜述到客厅,姜述未及落座,对乔宣道:“听闻乔公卧病,已让华神医长徒樊阿前来诊视。你头前引路,我先去见乔公一面。”
乔玄早年带兵,受过风湿,晚年腿脚不便,因此去职赋闲在家多年。姜述最初入洛阳之时,乔玄便卧病在家,因此两人并不认识。乔玄虽不出门,但也知风云变幻,如今姜述独揽朝权,虽不能出门相迎,早已打扮整齐,正在室内坐候,见进来一位俊郎青年,虽是便装,气度不凡,知是姜述亲临,道:“老夫腿脚不便,不能出迎,望齐侯恕罪。”
姜述环视室内,简陋异常,道:“久闻乔公清名,不想清贫如斯。”不及落座,转身对许褚道:“速安排亲卫回府取五百金来。”
姜述坐下,谓乔玄道:“已请华神医首徒樊阿来为乔公诊治。”
乔玄去职多年,早已尝尽世间冷暖,见姜述赠金延医,不由大为感动,道:“老朽风烛残年,无力帮助齐侯一臂之力,感此厚恩,无以为报。”
第一卷姜述篇第187章妖娆祝融
姜述道:“乔公向年曾为大汉出过汗马功劳,本以为曾任三公,在家得享富贵,不想却是这般景象。今已得知情况,安能袖手旁观?”
乔玄心中感动异常,叹道:“人言齐侯仁爱,果然不假。老夫二弟乔瑁现任东郡太守,与刘岱不甚相容。今无以为报,召二弟举地来投,算是老夫尽些心力,以报齐侯恩德。”
东郡为兖州上郡,人口三十余万,东为山阳,南为济阴,北为冀州之境,只有西部与陈留相连,恰似插入朝廷防地的一根钉子。姜述正研究如何小成本扩展实力,闻此喜讯不由大喜,谢道:“多谢乔公美意。”
乔玄让乔宣取来纸笔,写封家书,递给乔宣道:“你速去东郡见二叔,送上家书。”
姜述连忙止住道:“乔公切勿心急,此事可能引发战事,容我归府之后,定好后续应对事宜,安排兵马随从大公子起行。”
乔玄点头道:“久闻齐侯谋定而后动,不动则已,动则必胜,今日看来果然不假。”
又说了数句,姜述起身道:“欲与岳丈谈些私事,先行告辞。”
姜述随乔融前往客厅,于路询问进京经过。乔融道:“我等族人因为避祸,迁到吴县居住。吴郡太守严白虎之弟严兴,经常上门纠缠,正好接到太皇太后下旨,我奉旨来京,严氏兄弟因此未敢阻挡。”
转过弯来,却见两位少女鬼鬼祟祟在前面探视,姜述仔细打量,两女生得果然美丽。前面少女年约十六七岁,一套青色衫裙,随风飘飘,肤若凝脂,秀披肩,貌赛仙子。后面少女玉颜与前面少女有九分相似,眉似远山,目如秋水,琼鼻瑶口,玉肤剔透,美到了极至。真是一对绝美的姐妹花。
乔融见是两个宝贝女儿,正要出言斥责,姜述笑道:“正欲寻你两人说话,一同到客厅去吧。”
三人陪姜述进房,两乔偷偷打量姜述,果然生得出色,面白如玉,貌胜子都,英气勃勃,浑身透出雍容华贵之气。两女心中非常满意,还未开言,皆已娇脸通红。
姜述谓乔融道:“一向忙于公务,虽有婚约,至今未曾登门拜访,失礼得很。今太皇太后已赐懿旨,近期将要完婚,岳丈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乔融乐得合不拢嘴,道:“叩见太皇太后时,已得了消息,基本准备妥当,何时迎娶,提前给消息就行。”
姜述道:“如今岳丈族人皆在江东,彼处尚不安定,不若让族人迁至东莱或是洛阳,我会派人提前安排。”
乔家族人迁去江东,本就是为了避祸,闻言大喜,道:“我即修书送给族人,从海路直赴东莱便是,只怕严白虎会设法阻拦。”
姜述默然片刻,道:“不怕,你修书时言明两女嫁我为妻,若敢阻拦,我派水军直接夺了吴郡。”又招呼许褚过来,道:“你留下一队亲卫,卫护乔家,若知乔家族人迁居之期,通知东莱水师接应,若是严白虎阻拦,授权子义灭了严家。”
许褚领命退下,姜述又谓两女道:“我今日尚有公务,明日午后可去我府上一叙。今日已定婚约,你等以后出门,当有护卫随从。”
姜述回府路上,让人召贾诩、郭嘉、庞统、刘晔、高顺、马超前来府上议事。众人聚齐,姜述向众人介绍道:“此为前太尉乔公之子乔宣,今欲说服东郡太守乔瑁举地来投,特请诸位一同商议。”
东郡似一把出鞘的尖刀,插在冀州和兖州两郡中间,两地防线由此成几何倍数拉长。一旦东郡归附,防线往前一推,冀州全境便成了内地。反之,刘岱掌管之郡只余陈留、任城、东平、泰山,富庶大郡陈留将与东部三郡彻底分开,想要联络需要绕行徐州之境。兖州两个主要人物刘岱驻泰山、张邈屯陈留,各个击破,兖州可以速下。
众人看着沙盘,明白东郡的重要性,皆欢欣鼓舞。庞统道:“如今钱粮不足,倘若兴兵,却是难以筹措。”
姜述道:“无妨,去年扬州、交州丰收,糜家已经运来大批粮食,粮草可能支撑到春粮下来。我等钱粮虽紧,青州百姓手中却有存粮,关键时刻可以预征百姓余粮,若是长安敢有异动,趁机将其灭掉。”姜述说话之时霸气十足,这就是底气与实力。
贾诩道:“东郡近年没有战事,人口众多,钱粮肯定富足,可以支撑一下。何况此次无须出兵太多,只需出动两万兵马,张邈便不敢动,随即冀州守军前压,防线立刻便会稳固。”
姜述道:“士元,你在府中治理钱粮,才华不能尽施,拔你为兖州刺史,为此次战事主将,孟起为副将,出兵两万。刀锋营留下廖化部驻京,其余四营护送乔宣去东郡,策应此次战事。奉孝,通知冀州云长部派兵前移至冀兖边境,一旦东郡事了,立即进入东郡接管防务。再通知东莱水师,出动五千水军沿黄河西进,至东郡附近择地驻扎,护住黄河水道。”
庞统、马超、高顺、郭嘉等人齐起领命。
姜述又谓刘晔言:“子扬接任丞相长史。”
众人领命出去,姜述盘算一会,见无破绽,起身回房。来到卧室,却见祝融公主在房中等候,姜述道:“莫不是又受委屈了?”
祝融公主摇头道:“姐妹们对我极好。”
姜述道:“莫不是想家了?”
祝融点头道:“有些想家,又寂寞得很,特来寻你说会儿话。”
姜述坐下,侍女奉上绿茶,姜述道:“最近女卫训练得如何?”
祝融近来与孙尚香操练女卫,长进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