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脉,划分起来也是十分复杂,还不知道有没有可以通行的路径,最后,朱由检将黑龙江省与北海省分界线,定为完整的黑龙江。

“陛下,这块土地,比辽宁省可是大得多。”刘鸿训看着地图,嘿嘿直笑。

“是大得多,但是,这块土地上,现在没有多少汉人,刘爱卿的主要职责,就是依靠军队的协助,尽快将异族归化为汉人,否则,你这个省长,可能一个百姓也没有。”

“陛下,臣此去黑龙江,主要的工作,是否就是归化异族?”

“刘爱卿说到重了,这的确是你最主要的工作,黑龙江省与辽宁不同,但是,你要把握一个度,归化异族,以攻心为主,既不宜通过杀戮来逼迫对方,也不能对他们过于仁慈,让他们凌驾于汉人之上。”

“陛下的意思是……”

“暂时不肯归化的人,要向他们施加压力,已经归化为汉人的,要让他们得到好处,基本享受与汉人同等的权力。”

“陛下,臣明白了!”

“黑龙江的首府,暂时立在松花江畔的滨江,也就是阿什卫,朕已经在地图上标出大致的位置,袁崇焕他们,一定找到了这块地方,将来的第一大道,也会经过这个城市。”

刘鸿训低头看着地图,他正对着滨江发愣。

朱由检咳嗽一声,以引起他的注意:“至于其它的府县,朕建议,在绥芬河的入口立一府,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界的地方,再立一府,其它的地区,爱卿根据人口与交通状况,自行决定,再上报吏部。”

“是,陛下。”

“朕再说说北海省。”朱由检盯着面前的地图,不禁心潮澎湃,“陈爱卿,这北海省,比黑龙江与辽宁两声之和,还要大上许多。”

“陛下,真有地图上标注的那么大?”

“陈爱卿,你也不用太过惊喜,这地方虽大,却都是未开发的土地,需要你去勘探、开发。”朱由检呷口茶,“北海省南面是黑龙江,西面从黑龙江的源头向北,越过外兴安岭的西麓,有一条大河,这条河一直延伸到最北边的大海,它就是北海省的西界,至于北界和东界,都是大海。”

“陛下,这是条什么样的河流?”

“这条河流,自南向北流淌,与大明的绝大部分河流不一样,它暂时还没有名字,等你找到这条河流,就给它一个汉化的名字吧!”

“多谢陛下!”

“这地方虽大,人口却是稀少,北海省的南部,就是奴儿干的中心地带,百姓比较亲近大明,陈爱卿可要把握机会,让他们早日归化!”

“是,陛下!”

“原来奴儿干的府治,在黑龙江的出海口特林,但特林太过偏东,不利于发挥首府的辐射效应,所以,朕将北海省新的首府,设在乌第河河畔,也就是原来的乌第河卫,名称就叫乌第吧,那里将是第一大道的终,交通也很便利,北伐军应该已经在此修筑城池、建立军营了。”

陈志远从地图上找到乌第,“陛下,乌第只是南部的中心地带,距离北海省的北部,还是太远。”

“陈爱卿说的不错,北海省现在的中心,还是在南部,至于北部,现在还是茫茫的森林,以及少量在森林中狩猎的百姓,爱卿去了北海省之后,除了安置南部的百姓,还要探测北部的边境。”

“陛下,这北部的边境,地图上不是标出来了?就是河流与大海。”

“这是地图上的边境,而且,标注也不够精确,所以爱卿去了北海就职,必须探寻精确的地图。”朱由检指着地图,“探寻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沿着西面的那条河流,一直向北,找到海岸线;二是沿着东部的大海,向东北方向探寻,必要的时候,朕会让北海舰队协助你们。”

朱由检见陈志远正埋头看着地图,顺便说了一句:“只要大明到达的地方,先插上大明的军旗,万一别人再来到这块土地上,我们可以将他们驱逐离开。”

“是,陛下,臣明白了,凡是插上大明军旗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国土。”

“爱卿这话,朕一定会让边疆的军人知道。”朱由检向陈志远伸出大拇指,他的目光,却是转向李鸿基,“李爱卿虽然是岭西省的省长,但岭西现在的政务,还会由奥巴大汗和塞桑台吉管辖。”

“陛下,那臣在岭西,能做些什么工作?”

“李爱卿先要协助当地驻军,将第三大道一直向北延伸,在第三大道与克鲁伦河交接的地方,修筑一城,名曰临河,李爱卿的职责,就是吸引牧民在临河、锡林定居,教会他们农耕之术。”

“陛下,臣明白了。”李鸿基略略思考了一会:“陛下,蒙古人热衷游牧,他们肯在锡林、临河定居吗?”

“李爱卿,这就是你的工作了,你是科尔沁的姑爷,无论是为了大明,还是科尔沁,你都应该设法让他们定居,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众人大笑,李鸿基却是面红耳赤:“陛下,臣无论在那儿,都是大明的臣子,为大明效命,才是臣的本份。”

第276章改革方案被全盘否定

“如此便好!”朱由检也是大笑,“有鸿基在科尔沁,他们会更加信任大明,你去关外的时候,可以将乌兰索布德格格带去,当你与科尔沁人会谈的时候,她暂时可以做你的翻译。”

“陛下……”

朱由检摆摆手,阻止李鸿基继续说下去:“朕相信,李爱卿会真心向着大明。”

“臣多谢陛下的信任!”

“朕最后说说岭北省。”

史可法已经竖起了耳朵,生怕漏掉朱由检的任何一句语言。

“岭北省与北海省有些类似,都是地域广阔,处在极北之地,它东与北海省相邻,南到黑龙江、斡难河北岸,北面与北海一样,也是大海,西面同样是一条河流,一直流到大海。”

“陛下,这岭北省,北部也是茫茫的森林吗?”

“对,岭北省因为在极北之地,虽然地域广阔,人口却是不多,朕已经交代过洪承畴,暂时在当地建立一府两县。”

“才一府两县?”史可法瞪大眼睛,要不是朱由检是皇帝,他根本不敢相信这样的话。

“岭北省现在的人口,只有固定居民一万八千,而且还全部是蒙古人,朕打算向那里流放一些犯人,以充实汉人人口,史爱卿,你的职责,同样是加快当地的汉化。”

“是,陛下!”

“至于汉化的方法,除了朕刚才说到的,流放汉人之外,朕还让工部送去大量的种子农具,让这些蒙古人学会农耕,定居下来,此外,朕还会向当地派去秀才,组建学校,学会汉语,从孩子开始。”

“可是,陛下,这一府两县,只占据偏隅一角。”

“史爱卿说得不错,岭北省现在只有这么一角,如果蒙古人在当地稳定下来,你可以在军队的协助下,从雅山口西出,建立更多的府县。”

“陛下,臣明白了,臣去岭北之后,不是守土,而是开疆。”

“史爱卿果然不负朕之期望!”朱由检龙心大悦,“众爱卿,朕说得吐沫横飞,就是想让你们了解更多的关外情形,现在,你们明白各自的使命了吗?”

“陛下,臣等此次任职关外,主要就是归化当地百姓为大明建立更多的府县。”

“爱卿们有此一说,朕就放心了,大明的关外,就靠你们了!”

“臣等自当竭尽全力,为大明收好关外的土地。”

“朕最后再说一句,你们是关外的省长,但关外各省,朕暂时只设省长一名文官,如果百姓之间有官司要打,一律交给军队,这种模式,朕称之为‘军管’,直到当地完全汉化。”

中午,朱由检在皇极殿的偏殿,为五位即将赴任的省长赐宴。

九月初一,本来是朝会的日子,但朱由检以北伐回京后,以身子极度疲乏为借口,暂时封驳了朝会。

在这一天,他再次来到勖勤宫,在张嫣的肚皮上,初步完成了改革方案。

如释重负之后,两人春风一度。

喜了男人,乐了女人!

大白天的,张嫣没有及时起床,她还躺在朱由检的怀里。

朱由检轻抚着张嫣依然有些潮红的脸蛋:“嫣儿,人家都说,女人太聪明了,没人敢要,可是,朕还是喜欢嫣儿这样既美丽又聪明的女人————美丽可以养眼,聪明可以沟通。”

“那是因为陛下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男人。”张嫣微闭着双目,她几乎是在呢喃:“谁要是敢跟陛下玩心眼,谁准保没有好下场!”

“朕是皇帝,谁敢与朕玩心眼?”朱由检拥着张嫣的香肩,将她的身子,向自己身边紧了紧。

“即使陛下不是皇帝,也没人敢与陛下斗心眼,制造火器、清除阉党、平定陕西民变、收拾建奴,这些事情中,陛下只要完成一件,就足以载入史册,陛下不仅完成这所有的事情,而且,陛下还很年轻,今后还不知道有什么成就。”张嫣顺着朱由检的受力方向,将肉弹向朱由检靠了靠,她左侧的桑葚,已经挂上朱由检的胸膛上。

“呵呵,嫣儿真会说话!”朱由检将她搂得更紧了。

“臣妾说的,可是肺腑之言!”张嫣打着哈欠:“陛下,可是……”

“怎么了?嫣儿。”

“陛下总是让臣妾担着皇后的头衔,也不是事呀!”

“那嫣儿是想做太后,还是要做朕的妃子?”

“你说呢?”张嫣腹诽了朱由检一通,她已经倚上朱由检的半个身子:“也罢!陛下在酝酿改革的大事,眼下朝廷正是山雨欲来,臣妾的事,暂时就不要理会了。”

“嫣儿,你说,这次改革的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陛下,关键是宗室,千万不要让宗室与天下士子们勾结起来。”

“看来,这些读书人,朕现在还惹不起?”

“是呀,陛下,孔圣人在士子中活了两千年,古往今来,有哪一位皇帝敢得罪孔府?就是蒙古人一统中原的时候,也不敢去动孔圣人的家宅。”张嫣顺手在朱由检的小腹上滑溜,一不小心,滑到朱由检的要害,“陛下……”

“啊?”朱由检也感觉到自己的一柱擎天,他想要翻个身。

张嫣待要逃跑,早被朱由检勾住腰身:“嫣儿,这是你自找的!”

又是一度春风。

累了男人,爽了女人!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大太监张彝宪给它送来晚膳,朱由检一边晚膳,一边看着与张嫣刚刚整理过的改革草案。

草案一共只有八条,是纲领性质的。

第一条:废除士农工商兵的身份界限,废除跪礼,改为握手、打拱,所有国民,在政治和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二条: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但所有的工商业主,必须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向朝廷纳税;

第三条:大力发展海运,鼓励国民从事海运业;

第四条:无差别征收农业税,所有的土地,包括皇庄,必须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缴纳农业税;

第五条:言论自由,鼓励国民兴办报纸;

第六条: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各种教育;

第七条:废除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所有宗族子弟,都可以自谋生业;

第八条:废除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实行义务兵制度,国家需要的时候,所有的年轻人,都必须无条件服兵役。

九月初五,朱由检在乾清宫召见了礼部尚书黄立极、兵部尚书李春烨。

“臣参见陛下!”黄立极与李春烨,见朱由检回京后,一直没有露面,现在突然召见,定是有些大事,他们联袂给朱由检行了跪拜大礼。

朱由检笑嘻嘻的,“两位爱卿免礼,赐座,上茶!”

“谢陛下!”两人在朱由检下首的椅子上,落了半个屁股。

“两位爱卿不用拘礼,朕今日召见你们,完全是一些私人问询。”

“私人问询?”

“对,朕虽是大明的皇帝,但朕年龄尚幼,未能领悟治国之道,所以,朕今日召见两位爱卿,是想向你们问计。”

“奥!”黄立极小学生样端正身子,“臣当知无不言!”

李春烨却是细细大量朱由检,他想起朱由检曾经对他展望大明的事,他在心里嘀咕:“难道陛下又要打仗了?”

“你们是朕最信赖的重臣,朕也就直说了,眼下的大明,已如老牛残阳,千疮百孔的,所以,朕打算改革立新,至于改革的内容,朕这里备有草稿,两位爱卿不妨仔细看看。”

宦官给黄立极和李春烨,每人送上一份整理过的改革草案。

“噗……”黄立极喝了口茶,正悠然看着草案,但草案还未看完,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将面前的草稿打得潮湿。

李春烨却是跪倒在朱由检的面前:“陛下,此种改革,必将招致天下大乱!”

朱由检波澜不惊:“这么说,两位爱卿都反对朕的这份改革方案?”

黄立极与李春烨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微微头:“陛下,臣等坚决反对这份改革方案,应该将提出这份方案的人,投进刑部大牢,臣等想要看看,这人到底是何居心!”

朱由检哈哈一笑:“两位爱卿,这份方案,完全是朕的想法,难道两位爱卿准备让朕去刑部大牢体验生活?”

“陛下……”黄立极一时语塞。

“陛下这是……”李春烨就更不相信了,在他的心目中,平陕西、擒魏阉、收拾建奴……那个意气风发、沉着冷静、奇思妙想不断的奇异少年,怎么会犯下如此大错?这是要与全民为敌,他虽然贵为皇帝,但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这个皇位,还能坐得稳吗?

朱由检也不理会两人的奇怪表情:“两位爱卿反应如此强烈,看来,这份草案,还有需要修订的必要————你们说说看,你们究竟反对哪些条款?”

“废除宗人府,解禁宗室子弟,绝对不行!”

“向所有的土地征税,必将遭到宗室和士林的坚决反对!”

“国民平等,就会变相压制士林的地位,他们也会强烈反对!”

“向工商业征税,工商户必会群起反对!”

“言论自由,必然破坏自汉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海外经商,会让商人沾上夷人习俗,即使解禁海运,也不能鼓励,而且,必须由朝廷主导!”

“废除府兵制,那现在的府兵,出路究竟在哪里?”

“发展全民教育,就会割裂社会各阶层的界限,百姓将不服朝廷教化,大明再难长治久安,也是不妥!”

第277章宗室的出路

朱由检没有生气,他反而哈哈大笑:“看来这草案上所有的条款,两位爱卿都是反对的,这样吧,咱们逐条看看,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

“陛下,这第一条,消除各阶层的身份界限,必然撼动士林根本利益,士林至死也不会认同,以士林在大明政坛的力量,陛下绝对无法推行。”

“黄爱卿所言,对错各半,士林团结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假,但他们还不到大明人口的半成,实力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陛下,有圣人在侧,士林的力量,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想。”李春烨虽然有些崇拜朱由检,但朱由检如此胡闹,他不能不提醒一下。

“李爱卿,士林力量的强大,是因为其它阶层没有觉醒,没有团结起来,又遭到士林的打压。”朱由检呷口茶,“当年陕西民变,怎么不见士林吭声?建奴在关外作乱,怎么不见士林出头?”

“陛下……”

朱由检见两人语塞,“不错,士林是大明朝廷和地方政权的中流砥柱,但士林的眼中,只有他们的集团利益,完全没有朝廷和国家,如果每个阶层都想他们这样,完全想着自己的利益,如果农民只想着少交粮食,工商业主之想着逃避税款,士兵只想着不受伤,那简直是大明的不幸。”

“陛下的意思是……”

“比如朕,如果只想着吃喝玩乐,无限制扩大皇庄,搜集天下钱财于内帑,网罗天下美女尽藏于后宫,朕整天躲在后宫造人,你们又该骂朕是昏君了吧?”

“臣不敢!”

“臣不敢!”

“别说这些没用的。”朱由检摆摆手,“朕宣扬国民平等,也就是消除各个阶层的对立,比如,一个普通的百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科举,加入士林,也可以通过经商,成为工商业主,要是身子允许,他也可以参加军队,成为大明守土开疆的将士。”

“陛下……”

李春烨还是不依:“可是,陛下宣扬国民平等,实际上就是消除了士林的特权,士林要是作梗,陛下如何应对?”

“对于过分考虑本阶层利益的人员,朕自然是以打压为主,不瞒两位爱卿,在本次改革以后,朕会视官员的态度,再来一次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两人都是惊疑不定。

“也就是人事调整,对整个大明的影响,却是不大。”朱由检本来想说,政治改革对大明今后的政局,影响深远,甚至能改变国体,但他现在的目标,还是这份改革草案,也不想节外生枝。

“可是,这跪拜之礼,已经延续了千年……”

“好吧,废除跪礼的事,暂时就别讨论了,以后再说。”

李春烨拱拱手,“陛下,趁还有一个建议,就在‘国民平等’的前面,加上‘皇帝除外’。”

“嗯?”朱由检本来不想皇帝特殊化,但考虑到汉人大都不信宗教,信仰皇帝也好,反正皇帝迟早只会作为国家的象征,就像国旗,“朕就依卿家所奏,这第一条,两位爱卿不会再反对了吧?”

“陛下,那我们再议第二条,鼓励工商,必然影响农人耕作的兴致,再说,征收工商税,工商业主就会不干了,而且,他们的背后,就是……”黄立极拱拱手。

“黄爱卿是说东林党吧?”说到东林党,朱由检心中就来气,“他们是士林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连士林,朕都要破除他们的阶层利益,何况是东林党?他们再有阻挠,朕不介意解散东林书院,让他们成为无根之水、无水之鱼!”

“陛下,工商业主,自身也会反对。”

“他们自身发不出强烈的声音,和农民差不多,再说,朕已经给了他们平等的权利,只要他们正常纳税,朕会保护他们合法的利益,他们要是不愿从事工商业,朕也给他们机会,当农民、当士兵,他们愿意吗?”

……

“陛下,废除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这一条无论如何,不能实施!”

“黄爱卿的担心是什么?有话只管直说。”

“当年成祖历下这条规矩,就是预防宗族谋反,宗族地位正统,在百姓中威望极高,一旦他们谋反作乱,从者不计其数。”

“宗族谋反,朕自有长久之法,此事说来话长,今天就不讨论了,朕问两位爱卿,现在大明的宗室,一共有多少人口?”

“根据宗人府的人口统计,应该超过十万。”

“超过十万,这只是宗室直接的人口数量,如果加上他们的亲戚、管家奴仆的亲戚,这个数字怕是大得惊人。”朱由检苦笑着摇头:“他们占据大量的良田,却从不纳税,如果大明长治久安,他们的人数,迟早会达到百万、千万,那大明的良田,不是被按他们占尽吗?那时,朝廷又何来粮食?”

“陛下……”

“两位爱卿,每个朝代,最后都会被更替,这中间,究竟是什么原因?”

“百姓无粮可食,纷纷揭竿起义!”

“对,就像前几年的陕西民变,如果不是及时安抚镇压,很可能就是燃烧大明的最后一把大火,两位爱卿想想,百姓为什么无粮可食?他们的土地,到底去了哪儿?”

“陛下是说,耕地被大户兼并了?”

“耕地是被大户兼并了,而宗室,就是最大的大户!”

“陛下,即使解散宗室,百姓还是无粮可食,而且,他们可能将朝廷的赋税,转嫁到种地的百姓头上。”

“对于失去土地的百姓,在这份改革草案中,朕给了他们两个出路,一是移民关外,二是发展工商业,吸纳无地可种的农民。”

“陛下,原来北伐战争,还有这等好处?”李春烨都怀疑,朱由检在北伐之前,也许就想到了这一。

“这也是朕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北伐的原因。”朱由检缓和了语气,“话说回来,大明人口众多,粮食才是根本,如果朝廷不能征收足够的粮食,那各地的官员,还有军士,他们吃什么?此外,陕西的民变,如果当时朝廷有余粮,在陕西连续大旱的紧要关头,朝廷能够赈灾,也许这场民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陛下,臣还有一疑问。”

“黄爱卿有话,不必吞吞吐吐,今天只是私人问询。”

“陛下,这粮食问题解决了,无地的百姓也有了出路,可是宗室子弟的出路,到底在哪?”

“这些宗族子弟,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为大明建功立业,实在是浪费。”朱由检定个调子,“他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务农,或者经商,或者从军,或者投身士林,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从事一切他们喜欢的工作。”

“陛下,宗室子弟一旦出笼,社会上可能就不太平静了。”

“黄爱卿的担心,主要有两:一是宗室践踏大明的律法,肆意破坏社会秩序;二是宗室拉帮结派,危害朝廷,是吧?”

黄立极头,朱由检的话,已经说到他的心里了,“陛下,臣正是有这些担心。”

“关于宗室危害朝廷的事,朕已有定夺,以后再说,两位不必担心。”朱由检预感到,今天与两位臣子的大战,就要结束了,“至于宗室践踏大明律法的事,今天还少吗?不要说侵占百姓良田、商人利益的事,如果他们看中谁家的女子,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