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就先谢过大首领了,城墙修筑完毕,我们就开始修筑军营和参将府。”

在巴尔虎的带领下,布里亚特人重新修筑城墙,这一次,他们像是换发出青春的少年,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剩余的城墙就修筑完毕。

洪承畴要给城池取个名字,本来可以依着河流命名,但城池处于安加拉河与伊尔库特河交界的地方,这两条河流都不像是汉人的名字,洪承畴根据朱由检的习惯,他要先给河流更名。

洪承畴虽然是进士出生,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更敬重历史上的名将,其中最让他敬佩的,莫过于大汗的卫青与大唐的李靖,卫青,之仲卿,官至长平候;李靖,字药师,官至卫国公。

他将安加拉河更名为长平河,伊尔库特河更名为药师河,这两河交界处的城池,就叫长平城。

在修筑城内营房的同时,洪承畴开始收编布里亚特人。

布里亚特人已经同意归化为汉人,自然要用汉人的名字登记,洪承畴给这个部落赐姓周、吴、郑、王,巴尔虎更名周虎。

他根据贝东城的做法,长平城的布里亚特人也是分配至各个家庭,周虎因为是部落首领,又是主动归顺,洪承畴让他挑选了四个女人,其余的壮丁,都是由明军分配,实行一夫一妻制,孩子都随母亲生活。

多余的一百八十布里亚特女人,都被洪承畴编入果蔬营。

这样一共组织了三百余家庭,洪承畴在城内安置了一百余家庭,他们将来在城内都会有房子,但耕地却在城外,都是靠近城墙不远的地方,白天出城劳作,晚上回城休息。

另外二百户,分成两个村落,分别安置在城东药师河南岸和城南长平河西岸。

洪承畴虽然给三个村落的人都划分了土地,但现在已经过了作物的播种期,只能偶尔开开荒,其余的时间,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继续捕鱼、狩猎、采集,直到明年开春,才开始播种各种农作物。

洪承畴相信,赤塔附近能种植的作物,这里也一定行,产量不高也没什么关系,现在是人少地多,大不了给他们多划分些土地,另外,到了农闲的季节,他们还可以继续原来的渔猎生活,贴补些食物和收入。

只是长平城缺少种子和农具,必须早日向史可法求援。

史可法听到洪承畴已经完全占领贝湖南部,不禁热血沸腾起来,洪承畴不过带走四千士兵,却能为赤塔省向西开疆千里。

他一面给政务院上疏,要求增加种子与农具的数量,一面决定亲自去贝湖看看。

赤塔现在风平浪静,一府两县的百姓,正是农忙之前的自由调整期。

春小麦耐旱,播种之后,只要偶尔除除草,基本上就是靠天收,百姓不是在放牧,就是在为牲口准备过冬的牧草,或者去森林狩猎。

如果到了秋收的季节,各种农作物大面积歉收,才是百姓混乱的时期,搞不好就是民变,真要是这个时期,史可法绝对不敢离开赤塔太久。

在洪承畴的陪同下,史可法视察了贝东、青叶、长平三城。

三城视察完毕,史可法决定在青叶立府,而贝东、长平,是隶属于青叶府的两座县城。

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青叶位于贝湖以南,左有长平,又有贝东,有利于管理两县;二是青叶的南面是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漠北蒙古,大明需要在此驻扎重兵。

这样岭北省就有了第二个一府两县。

至于青叶人口过少,目前不过千人,史可法并不着急,贝湖周围还有好些闲散的渔猎部落,将来他们归化了,就迁到青叶,以增加青叶的人口。

为此,他将贝东知县马如来调到青叶,任职青叶知府,正式任命周虎为长平县参将,专门负责联络、归化附近的布里亚特人,一旦有人接受归化,便迁居青叶。

本来洪承畴还想继续西进,但史可法否定他的想法。

史可法认为,青叶刚刚立府,人心暂时不附,必须在军队的扶持下才能开展正常的工作,再说贝东县今年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万一秋收的时候,农作物歉收,百姓缺少粮食,民心就会不稳,只有军队的弹压,才能维持安定的局面。

但洪承畴立功心切,最后与史可法达成协议:贝湖的南半湖已经开府立县,明军将沿着贝湖逐渐向北方推进,争取将整个贝湖收入囊中,假如明军捕获少量的当地百姓,就迁居到青叶,如果遇上人数多的部落,就在当地设立府县。

远在京师的朱由检,接二连三收到来自岭北省的讯息,虽然这些讯息都是他最期望的,但他的心思已经转向关内。

原来他着急沿贝湖向西扩张,主要是担心乌拉尔山以西的那个大国,但“双头鹰”发回的讯息告诉他,那个大国现在受到西南面的波兰与西面的瑞典的欺凌,南面的喀山汗国也在奥斯曼帝国的扶持下,不断侵蚀它的草原。

它自己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力量向东扩张?

那些打着国家旗号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国家的军队,更不是闻名欧洲的哥萨克骑兵,而是一些皮毛商们自己的武装,因为是私人性质,人数不会太多,战斗力也不会太强。

这些武装起来的皮毛商,利用火器的优势,对付当地行渔猎生活的百姓还可以,如果遇上大明的正规军,自然是要栽跟头的。

所以朱由检不再关心岭北省的事,他只是嘱咐史可法与洪承畴,开疆的步伐不要太快,一切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坏了大好的局面。

他现在的心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改革。

他推行的改革,现在只是在北五省试,但迟早会推行到中五省与南五省。

也许别人暂时看不出来,这种改革要是失败了,那大明就会回到天启年间的原,那自己这几年的辛苦,完全白费了,就算积为朝廷积累一些金银,迟早也会败在某个皇帝或者大臣的手上,大明在关外和西南收复的大片土地,迟早还会丢失。

如果改革成功了,大明就是羽化的毛虫,从此振翅高飞,不输鸟雀。

别说过去的西班牙与葡萄牙,现在的荷兰,就是将来的英法,在于大明的较量中,也不会占据上风,以大明这么大的体量,又处在世界科技的最端,就是西夷联手,怕是也只能望大明的项背了。

改革之帆已经,朱由检也没法让它停下来。

而且,这一次的改革,只是起,还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改革在等着他。

现在的大明,是朱由检所说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时期,只有熬过了这段时间,大明才有可能步入正轨。

现在朱由检就像是正在孵蛋的母鸡,特别当心羽翼下的鸡蛋。

他的另一个心思,就是南洋。

大明国内的改革,离不开资本的积累,也就是缺少第一桶金,现在的海外贸易,就是大明第一桶金,虽然这个第一桶金,将来可能落入私人之手。

只要这第一桶金在大明的国内,就会促进大明工商业的发展。

海外贸易的利润虽然巨大,但大明从事海外贸易的人数太少,主要是被被人卡住了脖子。

这个咽喉要道,就在南洋。

大明要进行海外贸易,必须经过南洋,特别是麻六甲海峡,但现在的南洋,已经被西夷完全掌控,大明的海商即使出海,也只能捡些别人的残羹冷炙。

为了大明,朱由检必须打通麻六甲海峡,即使大明不能完全掌控,至少也要让大明的商人能自由出入麻六甲海峡,赚取最高的商业利润。

朱由检登基之后,就一直在做着相关的准备,组建南海舰队,就是最重要的环节。

南海舰队是朱由检打通南洋的唯一依靠,所以他特别关注可能的南海舰队司令郑芝龙。

现在他的面前,正摊开大量的关于郑芝龙的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参谋部提供的,也有一些是广东的锦衣卫飞鸽传入京师的。

“……郑芝龙早年投靠了汉人海盗首领李旦,因为有胆识,被李旦重用,李旦去世后,留下的大部分财产被郑芝龙掌握,他因此成了东南沿海一带势力最大的海盗,多次与经营海上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生武装冲突……”

“……郑芝龙有时也劫掠但沿海的居民,但他以劫财为目的,从不伤人……”

“大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郑芝龙接受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被授予海防游击一职,统领大明东南水师,接受招抚后,他以大明游击将军的身份,不再从事海盗活动,并自觉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

“大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郑芝龙扫除叛离自己、投靠荷兰人、继续从事海盗活动的以前部下李魁启、钟文武……”

第328章南海舰队

朱由检对郑芝龙还有些印象,记得他最后是投降满清了,好像为此还与他的儿子郑成功彻底决裂。

郑芝龙降清倒不是朱由检担心的事,他投降的时候,大明已经灭国,只剩下半个福建的南明小朝廷,虽然说军人应该以死报国,但朝廷腐败、民心涣散,一名武将要挽狂澜于既倒,谈何容易!

现在的大明蒸蒸日上,郑芝龙就是想投降,也是没有机会。

朱由检要考察郑芝龙的,主要有两:一是能力,看看他到底有没有统帅南海舰队的能力,将来有没有打败西夷舰队的能力;二是自立的倾向,郑芝龙从事海盗多年,身上必然有一种别人没有的野性,这种野性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野性能让他成为一名海上蛟龙,但如果他的脑子里没有国家和朝廷,就会不服管教,万一与朝廷闹僵了,很可能会率舰队自立。

拥兵自重,这是任何皇帝都无法容忍的,何况朱由检现在特别依赖南海舰队。

从郑芝龙的资料中,朱由检看到,“郑芝龙有时也劫掠大明沿海的居民,但他以劫财为目的,从不伤人”,这让朱由检有些欣慰。

劫掠沿海的居民,可能是郑芝龙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需要养活手下的弟兄。但他不伤人,说明他遵循一定的规则:盗亦有道。

看来程朱的理学不仅禁锢大明的女人,也束缚了大明的男人。

郑芝龙上午抵达京师的时候,朱由检正在朝会,下午,朱由检在乾清宫召见了郑芝龙。

乾清宫是朱由检的寝宫,在这里召见郑芝龙,明显有拉拢、亲近的意味。

“末将叩见陛下!”郑芝龙恭恭敬敬给朱由检行了参拜大礼。

“郑将军起来吧,看座!”朱由检没有起身去扶,他一直在打量郑芝龙,好像自己就是一个算命的先生。

朱由检的确看过《周易》,初通文王八卦。

但他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人分为两种:第一种人目标和意志都非常坚定,控制欲强,个人统治力也极强,在朝即为帝王级人物,在野则为大盗,或者像太祖那样,由大盗转变为帝王;第二种人本身的开拓能力很弱,但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辅佐型人才,在朝即为良相,在野则为顺民。

如果选拔一把手,需要第一种人,但要任命副职,第二种人更合适。

朱由检辨别这两种人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耳垂。

耳垂越大,越接近第二种人,是理想的副职人选,相反,耳垂越小,甚至耳下是一条笔直斜线的人,像范冰冰,绝对是典型的第一种人,工作能力强,但个性也比较张扬。

郑芝龙是没有耳垂的人,朱由检的第一印象还算满意。

“谢陛下!”郑芝龙在小太监指定的椅子上落座,他也偷眼打量朱由检。

年轻,实在是太年轻了,虽然郑芝龙知道朱由检的年龄,但他第一眼看到朱由检时,还是非常吃惊,原来镇压陕西民变、剿灭建州女真、收复关外大片土地的皇帝,看上去竟然如此年轻!

“郑将军远来劳顿,朕就开门见山了。”朱由检不愿浪费时间,哪怕是重考察对象,“南海舰队,现在训练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南海舰队规模庞大,士兵战斗力强悍,现在算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护卫大明南方海疆,绝对不会有问题。”

郑芝龙自信满满,可朱由检觉得他像是在背口号,“郑将军说,护卫大明南方海疆,绝对没有问题?朕问你,南方海疆有哪些可能的敌人?”

“回陛下,南方海疆,南洋诸国不足虑,主要的对手,还是西夷,西夷已经侵蚀了南洋诸国。”

“如果面对西夷的舰队,郑将军有几成把握获胜?”

“回陛下,如果去了西夷的家门口,末将不敢说,如果战场是在南洋,南海舰队暂时还没有对手。”郑芝龙还是很自信,他当了多年的海盗首领,对南洋的西夷海军真是了如指掌。

朱由检倒是不太喜欢,郑芝龙的话说得很满,难道就没有意外?再说南海舰队现在只是在训练,根本没有实战,训练出来的东西,必须要经过实战的检验,才能转化为有效的能力,“那郑将军简要说说西夷在南洋的情况。”

“陛下,南洋地区,现在主要有西夷的三国:荷兰,也有称为尼德兰的;西班牙;葡萄牙,也称为佛朗机。他们占据着从台湾、南琉球群岛、爪哇,一直到满刺加的大片海域,特别是葡萄牙,他们来南洋最早,又封锁了麻六甲海峡,所有过往的商船,都必须向他们纳税。”

“这三国当中,强弱如何?”没有英国,朱由检放心多了,估计英国现在还未完成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目标还是在国内。

“以末将来看,本来是西班牙最强,但荷兰是后起之秀,力量应该不会弱于西班牙,至于葡萄牙,在三国中,力量应该是最弱的。”

“难道西夷的海军,就一没有可取之处?”朱由检见郑芝龙过于自信,不忘拨一下。

“陛下,这三国的舰队,基本上上都不是国家的军队,而是商人的武装船,与他们正式的海军,肯定有差距,所以末将自信能打败他们。”

“武装船与舰船有什么区别吗?”朱由检对于海军的舰船,基本上是外行。

“陛下,武装船就是普通的商船,再装上火炮,进行海战时,基本上就是靠数量,多船胜少船,大船胜小船,火炮数量多的胜火炮数量少的,海上无法隐匿,没有什么战法。”

“奥?”

“陛下,现在南海舰队舰船的数量远远超过西夷三国,甚至超过三国的总和,而且,大明有了开花弹,而西夷的舰船还是实心弹,所以末将认为,如果在南洋进行海战,大明一定能取胜。”

“那真正的海军舰船是什么样的?你见过西夷真正的战舰吗?”

“陛下,末将以前见过西班牙的战舰,船底不像商船那样是平的,而是尖的,再压上石块,这种战舰不仅在海浪中非常稳固,而且行驶的速度也快。”

“万一西夷要是派来真正的战舰呢?你有办法对付吗?”

郑芝龙摇头:“真正的战舰,速度快、装备的火炮数量也多,南海舰队真要遇上他们,获胜的难度很大。”

“那南海舰队呢?我们有真正的战舰吗?”

“南海舰队的船只,大部分都是由商船改装的,只有新式福船属于战舰,虽然比广船小,但火炮却是达到十四门,比广船还多了两门。”

朱由检大惊,“难道广州造船厂还在生产商船?”

“是,陛下,他们无法设计大型战舰,只能生产大型商船。”郑芝龙隐隐有了一些期待,如果大明能生产大型战舰,那对付南洋的西夷,简直就是狮子搏兔了。

朱由检思索良久,他苦心组建的南海舰队,原来不过是一堆废船,不行,必须生产真正的战舰。

既然福建造船厂能生产战舰,那就将福建的工匠集中起来,专门研究战舰。

如果有现成的图纸就好了,但朱由检知道,这不过是妄想,就连成祖时代的郑和舰队,也全部是商船,根本没有真正的战舰。

朱由检想起来了,好像现在的英国,已经生产出装有百门火炮的海上巨无霸,大明迟早会撞上英国。

想到这儿,朱由检问道:“新式福船的吨位有多大?”

“回陛下,新式福船的排水量有五十吨,固定装十四门火炮。”

“才五十吨?”朱由检不禁摇头,“朕立即下令南京、福州和广州的造船厂停产,让他们多备木料,待设计出新的战舰后,再行生产。”

朱由检期望,新的战舰,排水量至少达到二百吨,安装火炮四十门左右,作为南海舰队的小型战舰,待生产技术成熟之后,再生产更大的战舰,舰炮要达到百门。

“陛下,这种战舰什么时候开始生产?”

“现在还不知道。”朱由检只得苦笑,“朕立即集中优秀的工匠,再从大明科学院抽调人员,尽快拿出图纸,先生产两艘试验舰,你们一边训练,一边让工匠们改良图纸。”

“是,陛下。”

“郑将军,新式战舰一时半会指望不上,你还有打败西夷的信心吗?”

“陛下,攻打南洋西夷,根本不用新式战舰,他们也没有新式战舰,南海舰队现有的战舰就足够了,等到他们的援军不远万里来到南洋,大明的新式战舰,应该已经制造成功了。”

“嗯。”朱由检也是这么想的,但新式战舰必须抓紧设计、建造,将来还会有英国的战舰来到南洋,“郑将军如果率领南海舰队出南洋,打算怎么做?”这一刻,朱由检基本认可郑芝龙了,也就是说,郑芝龙已经初步通过朱由检的考察。

“陛下,如果进军南洋,第一战必须攻占台湾,然后以台湾为据,袭取麻六甲,逐步控制贸易通道。”郑芝龙是海盗出身,他念念不忘富得流油的麻六甲,以前他的势力不如荷兰人,现在有了南海舰队,他自然要将麻六甲控制起来,别说海外贸易,就是向过往的船只征税,也会是天文数字。

第329章台湾是我们的

朱由检更看重麻六甲,只有控制了麻六甲,大明才具备与西夷通商的基础,“台湾距离福建太近,对大明极其重要,但据朕所知,朝廷从来没有将台湾看成大明的土地,你此番用兵,理由何在?”南海舰队是国家的海军,不是海盗,要发动战争,必然要有充足的理由,不能像海盗那样想打就打。

“……”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大明的澎湖,大明水师与其激战八个月,互有胜负,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大明于荷兰达成协议,荷兰人拆毁在澎湖的炮台,撤离澎湖,迁往台湾,大明不干涉荷兰对台湾的占领,就是因为台湾不是大明朝廷认可的领土,实际上,当时的台湾,不属于任何国家,郑将军常年从事海商,不会不知道这段历史吧?”

“末将知道当时的情景。”

朱由检有些蛋疼,到底是哪个无知的败类,将台湾拱手送给荷兰,“在谈判过程中,大明谈判代表为了早日将荷兰人驱逐出澎湖,还让侨居日本的海商李旦从中协调,当荷兰人说,‘他们不认识去台湾的路径’,大明地方官员代表竟然说,‘我们认识路,我们可以给你带路’。郑将军,有没有这回事?”

“回陛下,真有这么回事,大明与荷兰谈判时,末将正好随义父参与双方的调停,当时末将曾经口头对荷兰人说:‘台湾是我们的,暂时借于你们使用’。”

“啊……真的?”朱由检欣喜若狂,郑芝龙当时说这话的时候,荷兰人可能没太在意,现在恐怕早已忘却了,但朱由检不管这些,只要有这一句话,大明就有了用兵的理由。

朱由检已经在憧憬着南海舰队进入台湾的情景,郑芝龙向荷兰人索要台湾,已经在台湾经营了近十年的荷兰人,绝对不会拱手让出台湾,那双方的战争,必然不可避免。

“真的,陛下,这是末将亲口说的,末将记得清清楚楚。”郑芝龙说得非常坚决,但他不知道这句话是福是祸。

“奥。”朱由检醒悟过来了,“郑将军说这句话的时候,恐怕不是为了大明吧?”

“末将该死,末将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郑芝龙吓得从椅子上起身,就要像朱由检下跪请罪。

朱由检摆摆手,阻止郑芝龙下跪,“此一时彼一时,郑将军当时并不是朝廷的人,幸好有郑将军这句话,否则,朕还真找不出与荷兰人开战的理由——————不过,郑将军现在是朝廷的海防游击,就应当事事为朝廷、为国家考虑了。”

“是,陛下,末将已经不再从事海商,收回台湾之后,自然是交由朝廷管辖。”

“朕相信。”朱由检换换岔开话题:“大明海军即将远征南洋,花费甚巨,郑将军认为,朝廷这样做,目的究竟何在?”

“陛下,这是为了贸易,大明海外贸易,十分庞大,但货物出不了远洋,只能转手西夷,巨大的贸易利润,都被西夷垄断,大明商人只能赚人工费,有时还会遭到西夷的盘剥,因此商人对海外贸易的兴趣不大,如果大明海军控制麻六甲,保护过往的大明商船,我大明商人获得的利润,必会成数倍、数十倍地增长。”

朱由检头,示意郑芝龙继续说下去。

“其次是为了百姓,南洋的各个岛屿上,汉人居民甚多,不下数十万,但因为远离大明本土,缺乏军队的保护,自身又无力组建军队,往往受到当地土著和西夷的联合盘剥,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南琉球群岛上的西班牙人,仅仅因为怀疑汉人反对他们,对汉人采取灭绝人性的屠杀,据说汉人百姓一次性被屠杀三万多人……其余的地方,针对汉人的抢夺财物甚至杀人越货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郑芝龙说到此处,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