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孙承宗只是叹气:“我们在辽东败得太快,这些汉人百姓根本来不及撤退——他们也是有家难回呀!”

袁崇焕在辽东呆过多年,知道这些辽东汉人的悲惨遭遇和无奈的现实,“大人,按照建奴的编制,每个牛录有三百士兵,那宁远城应该有二千多名建奴士兵?”

“非也!”孙承宗从牙缝里吐出两个字,“每个牛录三百名士兵,那是建奴的战时编制,现在建奴和大明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只是在山海关一线对峙,他们的牛录都不满员——每个牛录只有一百名士兵左右。”

“一百名?”袁崇焕大喜:“那我们在前屯消灭的建奴,不就是他们的一整个牛录——我们在建奴身上一共搜出百十两银子,其中在一个建奴的身上就搜出五十两,难道他就是建奴的牛录额真?”

“应该是!”孙承宗眯起眼睛,一副深思的样子:“如果第一军消灭了建奴的一个牛录,那宁远,建奴就只有三个牛录了。”

“大人,蒙古人和建奴真的一条心吗?”袁崇焕已经充满期待了,仿佛宁远就是他嘴边的一块肥肉。

“难说。”孙承宗微微皱眉,“建奴人口不足,就征集蒙古甚至汉人入军,但蒙古和建奴乃是合作关系,利益至上。如果出现利益裂痕,或者在战场上处于下风,谁也保不准他们还是铁板一块。”

“大人。”袁崇焕放下茶杯,从座位上站起来:“属下请求攻击宁远。”

孙承宗没有正面回答,“崇焕,说说你的打算。”

“大人,宁远满打满算,现在只有七百守军,再说蒙古和汉人的战斗力,比建奴要差上不止一筹,真到危急的时刻,他们还有可能发生内乱。”

孙承宗摇头:“崇焕,建奴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却不是一般的强悍,加上宁远乃是坚城,城墙厚实,绝非易攻之城,万一相持不下,锦州的建奴一定会来增援,那时,第一军将两面受敌。”

“这……”第一军有三万多士卒,人数是建奴的数十倍,但第一军的燧发枪能否在野外阻挡建奴的骑兵,袁崇焕实在没有多少把握。

“崇焕不用急。”孙承宗的微笑,就像狐狸一样狡黠,“建奴此次无端损失一个牛录,以他们一贯强悍的性格,他们会善罢甘休吗?”

袁崇焕巴巴地望着孙承宗:“大人是说……”

孙承宗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

孙承宗的军报送到京师的时候,朱由检正在中极殿召见南方的海商代表。

“草民参见陛下。”十余名海商齐刷刷地跪在朱由检的座前。

“起来吧!”朱由检扫视着这群身着灰色长袍,只作海外生意的商人,他们能来京师,跪在自己的脚下,就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大明还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社会。

“谢陛下。”海商们又一个个站起身,虽然宫内的太监们早就为他们准备了座椅,但谁也没敢坐下来。

“大家坐吧!不用拘束。”朱由检指着椅子,向他们示意。“各位从事海外贸易,和国内的贸易有什么不同?”

海商们相互交换了眼色,见朱由检丝毫没有皇帝的威严,才缓缓将半个屁股落在椅子上。

“陛下……草民从事海外贸易,主要觉得海外贸易的利润比较高。”苏州海商王魁小心地说。

“奥,那你们主要向海外出售什么产品?”朱由检继续和颜悦色。

“回陛下,草民等主要出售茶叶、棉布、服装等生活用品。”广东商人李宇生,四十多岁,身材不高,但全身透着精干。

李家在广州是首屈一指,就是在整个广东,也能排得上前十,但商人在大明没有地位,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再多钱,也不能改变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

“嗯。”朱由检呷口茶,“那你们从南洋购回什么产品呢?”

南京海商刘炳中从座位上站起来:“回陛下,南洋远没有我大明丰富,也没有什么好的出产,草民等主要是购买粮食,另外就是西洋的玻璃等。”

“坐下,刘东主不用多礼。”朱由检举手示意,“购买粮食好,大明缺少粮食,你们要多多为大明的百姓多做贡献。”

“是,陛下。”刘柄中坐到椅子上,他只知道叛货挣钱,没想到贩卖粮食,还能为大明百姓贡献。

朱由检语气一转:“各位东主,你们的海运文书,还没有在工部登记吧?大明以前,可是实行禁海政策的。”

众人面面相觑,刚才说话的王魁、李宇生、刘柄中更是吓得跪倒在朱由检的面前,他们五心向地,哭丧着脸。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朱由检也不想吓着这些大明最早的海运商人,“起来吧!朕没打算治你们的罪,毕竟你们是赚南洋的钱,造福大明百姓。”

王魁等人哪敢起来,在朱由检的示意下,才由其他的海商扶到椅子上。

“各位东主,你们挣钱,朕不反对,但不能危害大明的利益,更要遵守大明的法律。”朱由检已经为将来的工商税做准备。

“比如粮食,大明并不丰富,你们尽可贩运回国,如果粮店出售不完,可以卖给朝廷囤积起来,将来遇到灾荒之年,朝廷可以赈灾与民;但玻璃等工艺品,大明国内可以生产,就要少买,否则就会损害大明厂商的利益。”

“至于出口,除了你们所说的茶叶、棉布、服装,还可以向南洋出口肥皂、香水等民用产品。”

“肥皂、香水?可这些在大明比较稀缺,我们根本没货呀?”潮州商人钱潮生双目无光,表情沮丧,如果能得到这些传说中的商品,不要说海外,就是在大明国内,就是数倍的利润。

“这些现在还处在研发阶段,以后会大规模生产,你们就容易得到货物,你们也可以和肥皂、香水厂家联系,必要的时候,朕会给你们帮助。”朱由检没等这些海商们从兴奋中清醒过来,“但有些商品不能随意出口,比如火器、水泥等,必须得到兵部、工部的批准,才可以对海外出口,以后,朝廷会制定相关的律法,一定要多加留意。”

“是,陛下,我们一会遵守大明的律法。”众海商齐声作答。

“只要你们遵守大明的律法,造福大明的百姓,朕一旦会支持你们在海外经商,朝廷也会支持你们——你们说说,在海外经商,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朕提供什么帮助?这是朕今天召见你们最主要的原因。”朱由检根本不像皇帝,更像是拉家常的兄弟或者朋友。

“南洋的海盗。”

“当地土著的偷窃。”

“西夷明目张胆的抢夺。”

……

众海商纷纷说出他们在南洋的艰辛,没有朝廷撑腰,他们都是以个人的智慧和气度在南洋艰难维持存在。

朱由检从椅子上起身,在大厅内缓缓踱了半圈,“朕也知道,南洋有很多的大明百姓,他们和你们一样,受到当地土著和西夷的欺凌,朕也想帮助自己的子民,怎奈……朕也力不从心,大明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呐!”

李宇生似乎感悟到什么,“陛下可是要组建像郑三宝那样的海军?”

“朕已经下旨,在广州组建南海舰队,可是大明自成祖之后,禁海多年,海军已经严重萎缩,万历年间虽然开了海禁,但时日太短,现在缺少大型船只,海军无法正常训练,更不用说驶向南洋了。”朱由检终于切入正题。

“陛下如果真要组建像三宝太监那样的舰队,草民可以将商船中的大船捐出来。”李宇生想到三宝时代的大明舰队,眼睛都放光了,如果大明再有一支这样的海军,南洋,大明的人还不是横着走?

“其实商船不太适合充当军舰,真正的军舰和商船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南海舰队现在缺少能出海的船只,如果等造出船只,再训练士兵,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李东主能将大船捐给朝廷,朕心甚悦,但朝廷也不能白要你们的船,等真正的军舰造出来,商船还是还给你们,然后再给予你们适当的补偿。”

第136章蒙古人更为可靠

“陛下,朝廷组建海军,保护草民等在南洋的利益,草民等感激不尽,还要什么补偿?草民也愿意将商船中的大船捐出来。”刘柄中也不甘落后。

其余的海商都看出了朱由检的意思,他们纷纷表态,支持大明组建南海舰队。

“好吧,既然你们一心为国,朕也不能寒了你们一片赤诚之心,你们的好意,朕就代表朝廷收下了。”朱由检暗自高兴,商人以利益为重,他先给这些商人们画块大饼:“将来的南海舰队,不但保护你们在南洋的利益,还会为你们开拓更远的西夷市场,那里,商品的利润可是南洋的数倍。”

“陛下,这是真的吗?”李宇生是广州商人,对海运的利润最为清楚。

朱由检微微一笑:“君无戏言,朕怎么会骗你们?”

王魁向朱由检抱拳行礼:“陛下组建舰队,保护我等利益,草民除捐献商船外,还要捐银十万,以表草民对南海舰队的期望和对陛下的支持。”

“草民捐十五万。”刘柄中不甘人后。

“草民捐二十万。”在朱由检面前,李宇生哪甘落在后面。

杭州海商王琦一直没有说话,一说话就语出惊人:“草民捐三十万。”

“各位东主,朝廷要组建南海舰队,难得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但你们捐出这么多的银两,对你们的日常商业,是不是有什么影响——朕也知道,在海外经商,可是要大量本钱的。”朱由检本来只想要些大型商船暂时训练士兵,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陛下不用担心,草民等另外还有经商的本钱,再说了,一旦南海舰队进驻南洋,草民等的生意也好做些,利润也会增加。”这是增加与皇帝陛下之间的私人友谊,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海商们都不会舍不得这些公关费,再说,已经出口的话,在皇帝面前,怎好再收回来?

“哈哈。”朱由检真的龙颜大悦,他现在虽然不差钱,但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海军刚刚开始组建,在花钱上就是无底洞,他不再推辞:“既然各位东主都能为大明的海军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朕就先多谢各位了。但朕也不会亏待支持朝廷的人,将来大明海军需要运输人员货物设备等,朕会优先找你们的商队。”

最后,这十余位海商共捐献白银一百三十万两,大型楼船十五艘,中小型座船三十八艘。

送走海商,朱由检长长地伸个懒腰,今天超额完成任务,他也感到特别的兴奋,原来皇帝的权威还可以这么用。

朱由检刚刚回到乾清宫,李春烨就追上来。

李春烨收到孙传庭从辽东发回的军报,惊讶的下巴都快挂到胸口了,在前屯的战役中,大明和建奴的死亡之比为1:106,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相信的结果。

难道建奴的战斗下降?不可能。

还是朱由检登基之后,建奴送给朱由检的见面礼?更不可能。

李春烨只能想到一个结果,那就是明军战斗力的上升。

这新组建的第一军,难道真像朱由检所展望的那样,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建奴?甚至能够与建奴在野外对决?

李春烨不能确信,他带着孙传庭的军报,亲自来见朱由检。

“陛下,辽东大吉!”

“奥。”朱由检没有接过军报,却是看着李春烨:“这袁崇焕刚刚到达山海关,就能创造大吉?”

“是,陛下,孙大人的军报上是这么说的。”军报是由驿卒送达的,所以上面的讯息比较详细。

“那侯质说说看,军报上是怎么说的。”

李春烨将军报的内容口述一遍,为了防止漏掉重要讯息,他几乎是将军报背诵给朱由检听的。

“是射杀围攻前屯的建奴,袁崇焕果然没有冒进。”朱由检皱起的眉头逐渐舒展开。

“陛下……”李春烨支支唔唔。

“侯质有什么问题吗?”

“陛下,这样的结果,太难让朝廷相信。”李春烨婉转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侯质想想,军报上全是袁崇焕的功劳。”

“陛下是说,即使袁崇焕想要谎报军功,孙传庭也断然不会向朝廷发出虚假的军报?”李春烨觉得自己太缺乏冷静了,几十岁的人,还不如十几岁的朱由检。

朱由检头,“而且军报上说,袁崇焕是在守卫前屯的时候,射杀的建奴,如果袁崇焕想要冒功,他必然将功劳夸得大大的——野外射杀建奴,才是朝廷最殷切的期望。”

李春烨想起,朱由检在山东,在陕西,同样创造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战果,袁崇焕已经成为朱由检的嫡系,得到朱由检真传,他创造什么样的战果,都是正常的,难怪朱由检如此冷静!

朱由检,不能以常理论,现在的袁崇焕,同样不能以常理论,将来不知道还会出现多少个袁崇焕,难道那天朱由检对自己展望大明的未来,这么快就开始实现了?

“陛下,我们是否要反攻建奴、收复辽东的失地?臣也好去准备物资银两和相关的人员。”

“一场小规模战役的胜利,不能代表我们已经具备了反攻的能力。”朱由检还是摇头:“况且,袁崇焕是利用城墙的掩护,才射杀这么多的建奴——如果是在野外相遇,袁崇焕能抵挡建奴骑兵的冲击吗?”

在这样的胜利面前,朱由检没有忘形,李春烨觉得,和朱由检交往这么久,他还是不了解朱由检,或者说,他远远不如朱由检,“陛下,那这份军报,该怎么处理?”

朱由检没有思索,他早就想好了:“军报,在朝廷,在京师广泛宣传;等建奴的首级运到京师,兵部立即组织人手查验,查验属实,立即兑现每个首级三十两纹银的承诺,同时将伤亡士兵抚恤金也一并发出。”

“是,陛下。”李春烨行个礼,就要走开。

“等等,侯质。”朱由检叫住李春烨:“同时告诉他们,这是最后一批,以后,无论拿来多少建奴的首级,朕也不会在按照三十两银子一个兑现了。”

“为什么?陛下,这样会不会冷了将士们的心?”李春烨不解,这辽东刚刚有了一起色,朱由检就准备取消这项最能刺激将士们刺杀建奴的措施。

“侯质,你说说,以前朝廷为什么要知道这项措施?”

“因为建奴的骑射功夫太厉害,要杀建奴,太难了。”

“侯质说得没错。”朱由检呷口香茶,“但现在士兵们杀死建奴,不是依靠肉搏,而是燧发枪。”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缓缓头,现在士兵的手中有了燧发枪,杀死建奴就容易多了,如果在按照每个建奴首级三十两银子支付,朝廷也支付不起。

“不,侯质,你没有明白朕的意思。”朱由检没有理会李春烨惊讶的老脸,“朕的意思是,朝廷给士兵提供最好的装备,给士兵发军饷,伤亡了还会得到抚恤,士兵有义务为国家打仗——就是说,杀死建奴,恢复辽东,是士兵们的责任,朝廷没有必要再支付银两,当然,有军功,也可以适当奖励。”

“陛下……”李春烨被朱由检的话绕糊涂了。

“侯质还是觉得这样会伤害前线官兵们的积极性?其实,朝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装备,有了更好的装备,他们的生命更有保障——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陛下,臣有懂了。”李春烨眨眨眼睛,“朝廷尽朝廷的责任,为士兵提供最好的装备,士兵也要尽他们的责任,为朝廷多杀建奴。”

“基本上是这样。朝廷的军饷要适度,其实,好的装备也是军饷的一部分,朝廷的责任不能无限扩大,否则,朝廷有再多的银子也付不起,还会欠士兵的军饷——这才是真正伤害士兵的积极性。”

“陛下,臣懂了。”李春烨思索了好久,才冒出这句话。

“当然,既然打仗,就会有胜负之分,打了败仗要惩罚,取得胜利要奖励——侯质,京师的军队整编过了,奖励制度也要相应地改变,侯质回去之后,立即组织人手,重新核定军人的奖惩制度。”

“是,陛下。”李春烨拜别朱由检,离开了乾清宫。

辽东,宁远城。

甲喇额真巴克什又一次将心爱的瓷杯摔在地上:“饭桶,蠢货,一个牛录的人,你们竟然找不到,就是一头狼,这么长时间,也应该有下落了。”

谁也不敢接他的话茬,这几天,凡是接他话茬的人,都是倒了霉,不是被骂个狗血碰头,就是被一顿鞭子抽得浑身是血。

大厅里一片寂静,只有巴克什在喘着粗气。

一名士兵快步进了屋,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压过巴克什的呼吸声。

巴克什大怒,捶着桌子骂道:“你没长脑子呀?没看到我们在议事吗?”

士兵唯唯诺诺,尽量赔着小心:“额真,可能……可能找到他们的下落了。”

“找到了?”巴克什一把揪住士兵皮甲的领口:“快说,他们在哪儿?”

士兵快被巴克什给提起来了,他挣扎着说:“还没找到他们的踪迹,不过……”

“不过什么?”巴克什瞪着血红的眼睛,他恨不得张开大嘴,将这名说话不利索的士兵一口吞下。

“在……在前屯外面,发现大量的血迹。”

“前屯?他们去巡视过前屯吗?”巴克什记不清是否下过这样的命令。

“是的,额真。”巴克什的手松开了,士兵的呼吸终于顺畅起来。

“黄四,奥,不。”巴克什信不过汉人,不能让他们独立行动,但他们在宁远的牛录只剩下三个,他打算派蒙古人去,蒙古人比汉人可靠,“还是阿古拉去一趟吧!带上你的人,务必弄清前屯发生了什么事。”

“是,甲喇额真。”蒙古人牛录额真阿古拉将右手抚在前胸,躬身给巴克什行了礼,然后退出大厅。

第137章山坳里的村落

巴克什绝对不会想到,他的一个牛录会被明军消灭在前屯城下,虽然手下告诉他,前屯城外有大量的血迹,在他的感觉中,那一定是汉人的血,不知道汉人怎么有胆量出城。

孙承宗为了牵制建奴,曾经派过士兵出前屯,但都是偷袭零散的建奴,而且明军伤亡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建奴。自从建奴采用整个牛录集体行动,孙承宗再也没有派过士兵出城偷袭。

巴克什搞不明白的是,打了胜仗的手下,为什么没有回来领赏,难道他们发现了更大的机会?难道孙承宗会派出大量的士兵出城送死?

阿古拉带着他的蒙古牛录,出了宁远城,他抬头望天,日头正在头,天黑之前应该无法到达前屯了。

阿古拉纵马向南,尽情奔腾了两个多时辰,他的身后,是百余和他一样兴奋不已的蒙古士兵,他们将马鞭指向天空,甩出一个个响鞭,口中发出狼一样杂乱无章的吼叫,在这样空旷的平原上奔驰,蒙古人血液中的野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看着身下的坐骑开始直喘粗气,阿古拉逐渐缓下来,身后的士兵渐渐赶上,围拢在他的身边。

日头还挂在西天,但阿古拉没打算继续前进,他问身边的士兵:“现在离前屯还有多远?”

“报告额真,还有一百二十里。”一名亲兵恭恭敬敬回答。

“吁……”阿古拉一提缰绳,坐下的战马停在原地,“准备扎营,今晚就在这儿休息。”

“额真,太阳还挂在长生天的裤腰上,现在扎营是不是早了?”他的一名亲卫提出了异议。

阿古拉立即否定:“奥,你不知道,汉人最喜欢在夜晚偷袭,他们在战场不行,就喜欢趁长生天睡觉的时候,像狗一样爬过来捣乱。”

见没有人再出言反对,阿古拉将马鞭一挥:“此处地势平坦,又很干爽,就在此处扎营吧!”

士兵们立即动手,撑开随身携带的小型蒙古包,他们虽然已经属于大金国的士兵,但蒙古包携带和安营都很方便,所以还保持着夜晚使用蒙古包的习惯。

突然,一名眼尖的士兵看到右前方山坳里升起一股袅袅的炊烟,初秋的傍晚,地面无风,那一缕炊烟在夕阳的照耀下,直上云霄。他定神仔细地看了看,似乎看到树木的缝隙中还隐隐有一方墙角。

“额真,那儿可能是汉人的村落。”

“村落?”阿古拉顺着士兵手指的方向极目远眺,却只能看到空中的那一缕炊烟,“走,去看看。”

阿古拉一马当先,蒙古士兵们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在山脚和山坳交界的地方,果然有一个不大的村落。

一条黄狗被惊起,从院中冲出来,朝着阿古拉狂吠。

阿古拉从肩上放下硬弓,又从背后拔出一支羽箭,他稍稍瞄准了一下,只听见“嗖”的一声,羽箭从黄狗的肩甲刺入,又从下腹穿出。

黄狗立即停止了吠叫,在地上打了两个滚,然后一动不动地躺在院子外,身上还在不断地流血。

阿古拉见村落不大,只有十余户人家,胆子也大起来:“包围村落,将所有的人都赶到这儿。”

“是,额真。”对于打家劫舍之类的事情,每一名蒙古士兵都不陌生,无论是在科尔沁草原,还是来到辽东,这都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村落里立即鸡飞狗跳,不断传来叫喊声,间或还有女人高分贝的叫骂声。

蒙古人不相信眼泪,更不会同情弱者。

不大一会儿,所有的村民都集中在阿古拉的眼前。

阿古拉扳起指头,数了三遍,还是没数出确切的人数,他一头恼火:“将年轻的女人全部带上来。”

士兵们冲上去,将看得上眼的女人从他们的家人身边一个个拉扯出来。

傻子都知道,这些蒙古人要干什么,这些女人的家人虽然不敢和蒙古士兵斗殴、拉扯,却都是抓住自家女人的手脚,拼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