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概也就在光线稍稍好一些,能够在大部分地方看清十丈以内目标的凌晨,张海下达了对撒尔马罕城展开最后攻击的命令。

大军不在夜间进行巷战,是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在夜间进行攻坚往往是不利的。而不在天色完全亮起来之后展开行动则是张海顾虑在白天给予敌军以这么猛烈的打击之后,城内的残敌极有可能选择投降。

关于敌军投降的这个问题,队伍里也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论证,结论是:对于同文化圈或非宗教地区的受降那还勉强能够接受。

而对于那些有自幼宗教传统的地方,哪怕看起来十分开化自由,在文明上消化这些地区的成本也过于高昂。青壮年士兵正应了某句话:“想这样儿的人,应该怎样去改变呢?无法改变,就只有去。。。”

因此,参与进攻中的各部队得到了严令:对城内的敌人杀无赦,一切有作战潜力的人都是如此。避免因为“诈降”而带来任何危险。

原本稀稀落落的铳声骤然间密集而连绵不绝的响了起来,这连绵不绝的铳声夹杂在凌晨寒冷的风中更让距离前沿比较近地区的残敌风声鹤唳起来。

此时的杨吉儿汗以及几名最重要的亲随还有奥斯曼与波斯等地前来的几名“要臣”也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五艘大一些的热气球携载这十个人冉冉在夜空还算灰暗的黎明下升起。

为了安抚手下,对外宣扬是打算让队伍在天亮的时候投降,可是不少的人已经猜测到了:以那新朝在叶尔羌等地的作风来看:他们在决定最后进攻的时候是根本不会给敌人留下投降的机会的。唯一可以庆幸的是在这时候,还有上天这条路可以选择。

此时撒马尔罕城的风向是西北风,会把热气球向东吹,这让上天的人更加深了一份紧张,可时此时的他们却没有了别的选择。

“快!快把没用的东西都扔掉!”杨吉儿汗下定了最后的决心说道:他感觉到一丝不安。同样有热气球航空队的新军不会让他们这么顺利的升空逃亡的,因此哪怕有一丝危险也要尽可能升到更高的高度。

第98章 升空逃亡(二)

杨吉儿汗及四五名相关的亲信要臣对这热气球这几年来是有过不少的测试和了解的。为了保密,火器相关的测试训练做的不多,可是在夜间高空升空测试方面的经验恐怕不下于新军航空部队了。对于什么样儿的高度会有什么样儿的后果有不少清醒的认识。

关于这点儿,奥斯曼和波斯前来的数名将领和要人也都十分清楚这些。

“我们升空之后就把炉具扔掉?这怎么可以?”听到杨吉儿一名亲信的叮嘱,奥斯曼的一名将领有些狐疑的问道。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你做解释了,如果你们不信,就看看我们怎样做不得了?望远镜你们都配备了,只有这样儿热气球在充气完成之后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升空。你以为新朝的那些热气球队伍会在天空中没有准备?就算是如此,我们能不能最终脱身还要看运气呢!”

奥斯曼的那名将领在沉思了片刻之后似乎也觉得不在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就表面上应承下来。可实际上他却觉得:这名哈萨克人的话并不可信。换位思考来看:他不是没有可能选择出自己等人邀功的可能。因此在升空之后就对周围的几名随从暗自叮嘱道:“自己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全听他们的,上升和降落我们都应该相当谨慎。只要风速能帮助我们就够了”

热气球的火光早已在阻挡光线的围棚内点燃,充气的过程也很早就完成了。在没有太多负担的情况下,热气球升空的速度在这风速有些超出正常起飞标准的情况下徐徐上升看来。

但是很明显:携带了太多兵甲和给养乃至行礼的奥斯曼人与波斯人所在的热气球上升速度明显不如杨吉儿汗等人所在的热气球,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热气球上的人也没有多少其他的选择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速远远超过热气球的起步上升速度,在飞到五百米左右的高度还没有接近云层的时候,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所搭乘的热气球就已经逼近到了占领城头的新军攻城部队的正上方。

有无数支望远镜负责仔细的侦察夜空的情况下,加上曙光和星月光芒带来的一丝亮光,在五百米左右的高空这些热气球也没有逃脱早有准备的抬炮部队。

有了几天前的教训,此时新军不少留在城头上的线膛抬炮已经搭好了防空架并在白天做过不少的试射,因此当刚刚发现敌方热气球身影的时候,方圆两三里范围内二百余支负责留守在城头又处于有效射程范围内的对空抬炮就开始猛烈的展开了火力,短短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展开了三轮左右的火力,按照分队齐射的要求打出了六百余枚弹丸。

在不过一里有余的高度和不超过两里左右的距离上,抬炮对空射击的误差还并不大,加上热气球本身的灰影足够大,虽然因为运动和光线的缘故命中率有些堪忧,但这些防空台炮带来的火力还是至少把几十发弹丸打在了敌人的热气球上。

奥斯曼人所搭乘的一部热气球就这样被猛烈的线膛抬炮火力打的凌空燃烧起来,气囊内在中弹式倒吹出来的风让火苗吞噬了整个吊舱,最终也引燃了气囊。

而波斯人所搭乘的热气球稍好一些,只被十几枚弹丸打中,因为驾御热气球的人十分聪明提前扔掉了炉具而没有在空中变成火团,可热气球也明显停止了上升并加速下滑起来。

好在这些波斯人的热气球在经过城头上方的时候高度不过六七百米左右的高度,因为漏气而摔落在地面上的时候里面的人也只是最终因为负伤而成为俘虏而已。

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谨慎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灾难,却掩护了在经过城头的时候飞的更高的杨吉儿等哈萨克人所在的热气球。

在夜间的时候,新朝在一千五百米左右高度的空中也部署了用于警戒的航空热气球,同样发现了打算逃脱的,并在一两里的距离上展开了火力。

可在有效射程范围内的防空热气球却终究是有限的,不过四五部左右,虽然热气球上的线膛抬炮射手打出的火力就明显不足了。在跟踪开火的情况下也不过累计让哈萨克人的两部热气球被命中十几发重弹而已。

早已丢掉炉具的吊篮中的人们对热空气灼伤也多少有所准备,只有一部热气球因为重弹命中吊篮之后导致的震动使吊篮脱落,杨吉儿所在的热气球虽然气囊被命中了五六发左右,却还是因为负载很低而最终升到了茫茫高空之中,在凌晨的风中摆脱了地空一体的新军火力封锁线。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热气球也失去控制一般的升到了海拔接近六千米,相对高度超过五千米左右的寒冷而空气稀薄的高空之中。就在杨吉儿等人以为要葬送在这凌晨夜空之中的时候,连吊篮主体也扔掉的热气球终于停止了继续升高高度而缓缓下降起来,似乎是先前的中弹而给了恐惧与危机之中的杨吉儿等人一丝希望。

而在此时,城内的激烈缴获已经在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情况下激烈而全面的展开了。在炮火准备已经摧毁了主要建筑的情况下,拥有足够兵力优势的新军主力部队迅速展开扫荡式的突击,控制住了撒马尔罕城的主要街道并建立了封锁线布置了基本的防御测试。然后主力部队预备队开始逐在各个方向上于城头的观察指挥之下被割裂开来的敌军展开清剿。

守军在城区内的防卫上还多少下了一翻工夫,不少有冷和铳炮发射的霰弹从墙壁之中摸名的钻了出来。可是这些伏击火力对攻城的队伍身上的盾甲威胁能力并不大,而各分队配属的线膛抬炮却能直接穿透墙壁而杀伤大部分目标。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中午的时候,密集的声开始稀落下来,炮声和爆炸声却多了起来。在绝望之下四周的残敌开始大规模的涌向了城中心。这给了轻炮部队有效展现自我杀伤残敌的良好机会。

第99章 大军汇合

轻型青铜火炮的铸造要比中重火炮容易的多。就是铸铁炮,内外温差导致的问题也不像重炮那样难以控制。而且不需要专门修建很多麻烦的炉具并使用一些特殊的防火原料。

这样,新军主力部队在利用轻炮向敌军挥霍弹药的时候就更加没有顾及。在包括线膛抬炮在内的各种新锐武器层出不穷的武装起精锐部队,新军主力部队基础步兵的火铳质量数量也改善了很多的情况下,队伍对于炮兵的依赖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强了。这次出征的作战推演中:火炮的最大目标与作用就是攻坚,这个西征中可能的最大难题。

十余个旅四十多个营群配属的五百余门轻炮在天亮后全部就位并展开了火力,不过一个时辰有余就把所携带的近十万枚炮弹发射出去,打光了大部分炮弹的中重炮兵和工兵部队也开始用缴获的火器与火炮向残敌展开了火力。

这些十几万枚炮弹的轰击之下,残存的不少坚固建筑都被荡为平地,守在坚固建筑中被砸死砸伤或杀伤的人多达四五万之众。

在这样猛烈而密集的炮击之下,一些原本很有勇气的残敌也都变的绝望起来。大部分残敌躲避的建筑已经被砸平的情况下,新军主力部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清剿。多层封锁线扫荡过。

负责清剿的部队以爆破杆火油开始清洗一些看起来有可能隐藏敌人的缝隙,不少地方都传来惨叫或咒骂的声音。

当然,绝望之中的敌将除了一部分展开自杀性的进攻最终被消灭之外,还是有人找到了让对方能够接受投降的方法:一些杨吉尔汗手下的高级将领乃至重臣身边有一些精通新朝白话的翻译,这些人还多是几年前从新朝那里叛逃过来的人。

这些人对新朝倒还多少有些了解,用字正腔圆的声音喊道:“不要再杀了!已经够了!城内大多数哈萨克人的武装和青壮已经成为死人了。如今也就只剩下为数很少的人而已,绝不会给队伍带来多少麻烦的。一会我们脱掉所有的衣服光着身子走过来,要不要开火,大军就请随意吧!”

这样的话语也并不只是一次并只有一处喊了出来,这更让一些负责清剿的人想要展开火力把这些人消灭掉。

不过以望远镜和旗语负责指挥的张海却下令道:“还是看看这些人的诚意吧!”

“那些叛徒要不要除以极刑?”宋子悦询问道。

“这是自然。”张海说这话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神色,只是很坦然的说道。多年前的时候,张海曾经瞧不起也非常厌恶这些人。不过不知怎的,如今张海却并未对这些人有特别的恨意了,甚至还多了一丝潜意识中的理解。当然,这种人从利益后果及顾虑影响来看,也是绝不能轻饶的。

就这样,总共有数百个人以寒风中十分羞辱的方式找到了能够正确投降的门路,其他大概约有六千多守军在死人堆里以瑟瑟发抖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无伤和无害,侥幸存活了下来。其他有很多人被补刀补中处决。

总共防守撒马尔罕的二十万大军就这样在几天之内被消灭一空,城内的民众在清理中被误伤的也多达四五万左右。当然,在没有放火烧城也没有太多的城内民众参与到守城过程的情况下,也就仅止于此了。

好在此时的撒马尔罕城正是寒冷的冬季,没有围绕着尸体乱飞的苍蝇和太多的恶臭,只是不少的地方从乱石堆和城头上流出的鲜血让不少地方变成了有些光滑的血冰之地。

这一战,几乎让哈萨克人的残余主力还有其他一些的政权的抵抗兵力彻底覆灭了。

“看这进度,怕是天黑之前不可能将城内的战场都打扫干净了。特别是很多敌人的尸体在猛烈的炮火中被埋葬在了建筑物内。。。”小慧兰也算见多识广的人,可是在如今却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尸体,特别是从望远镜之中。

“今天的战场无法打扫完毕就明天吧。”张海叹道,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就在天色临近黄昏的时候,从远处有不少人的人马赶了过来,正是刘洪涛所率领大军的先锋部队。

张海早在这之前就得到了消息:布哈拉王国王城布哈拉城的攻坚作战要顺利的多。至少那里的守军似乎没有多少防空抬炮,刘洪涛巧妙的运用三个航空大队和猛烈的炮火曲射以十分传统的方式攻城。

加上城内守军兵力和防御准备远远没有撒马尔罕这种程度,在没有消耗太多的空中与炮兵弹药的情况下左路集群的新军主力部队采用传统的方式闪电式破城,只用了整整一昼夜的时间就实现了破城歼敌且完成了战场的打扫。同样是击毙绝大部分敌人,只留下了几千个死人堆里存活下来的胆小懦弱或濒临精神崩溃的人。而新军主力部队的伤亡也远小于中央集群,只有七十余人战死,二百余人负伤。

这样一来,空余出来的两天时间足够队伍分出不少骑兵先锋与中央纵队汇合了。

毕竟按照作战计划:在之后,除了李少华所率领的北路军负责清剿残敌并留下后续部队与卫拉特人巩固原哈萨克人的地盘外,刘洪涛所率领的左路集群将与中央集群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组成十二万人左右战略集群。这也是在人烟相对富饶的西域走廊能够维持最大规模的骡马化部队了。

不过张海却觉得是有必要的,按照参谋部的推演:虽然一个战略集群也可以应付绝大部分威胁,但在火器战时代,战役兵力还是多多益善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在撒尔马罕的战斗结束四天左右之后,城内的战场打扫已经基本完成了。二十多万人头在城外趁冬季累成了一座比城头还要高的巨大“京观”

而刘洪涛所率领的左路集群也最终完成与张海所率领的中央集群在撒尔马罕城的汇合。张海也打算就之后的战略方向在做一次最后商议与确认。

不少事情的经历让张海觉得:时刻反思原先的策略并非一种有害的优柔寡断,在己方拥有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谨慎是有益的。

第100章 分路进攻

大军展开对西域诸汗国的清剿攻势后第一次召开的战略会议,就这样在这座中亚名城临时展开了。

“按照原定的计划,我军将一路向西,利用我们在后勤给养携行上的优势以中央集群和左路集群为核心,直接进攻波斯萨法维王朝腹地伊斯法汗城并攻掠其周边,以寻求与敌主力决战。如果敌军主力拒绝与我军交战,那么三路大军云集之后将向波斯周边展开扫荡,占领主要农业地带并瓦解敌军的大规模主力集群。大家说说看,这个作战方案还有什么纰漏没有?”张海郑重的询问道。

张海诸弟子中很多人只是从战前的战情通报上对萨法维王朝有初步的了解而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个帝国从大小影响力来看,不会和哈萨克及其附近的汗国之和力量有什么区别。

难道进攻并打败这样一个国家还需要什么犹豫么?宋子悦与部分旅级主官都这样有些疑惑的思索道。

张海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关子的打算,而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按我所知道的还有从外情部的田宾那里进一步确认的。西域诸国其实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是西至哈萨克及周边的汗国,直至我朝,也就是唐汉旧疆范围内的地区。而过了哈萨克汗国再向西,就是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还有其南面的莫卧儿、北面的罗刹、更西面的奥斯曼与泰西诸国是有这长久往来的一个世界体系。这个体系同向东的我朝以及诸汗国的战争与政治往来要明显弱上一层,由此而形成了两个版块。东方与西方。从最坏的角度出发,我军继续向西进攻并要彻底在对方的土地上打垮这两个国家,就要做好以一个六万兵力左右的集群纵队迎战奥斯曼与萨菲两国主力的打算,大家说说看我们的队伍,有没有这个把握?按照最坏的情况来估计的话。“

张海这些话虽然是向众人询问,但是刚刚赶来不久的刘洪涛却知道这样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有资格回答了。

“按照最坏的情况”这几个字按照新军主力部队的规矩,一般就是把敌军的理论战斗力值提升到新军主力部队同等力量战力三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了。也就是按最坏的情况来估计:对手同样有能力在有效射程范围内同队伍展开对抗,仅仅是在选训与士气等战斗力要素上有十倍左右层次性的差距。另外在器具的精良程度上必然和新军主力部队有所差距,此外再无其他多少差距。或许伤亡承受力是个例外?

依据一些以往一些对手模仿新军主力部队所建立的部队推断:大致就这种水平。或许有的依靠特殊的选训和历史因素而更精锐一些,可是这些却很难像新军主力部队那样规模化普及的。

同等兵力三十分之一于新军主力部队,这句“最坏估计”听起来有点儿自大。可实际上对于火器其主导性的战役来说只要没有“代差”形成单方面打击的优势,兵力带来的作用终究是巨大的。就像按照亚档的一些资料,抗战前期中国正面战场上的日本军主力通常七十发左右的及少量的几发就杀伤一名对手,而中国方面杀伤一名日军却通常要花费两千多发及少量的山迫弹,战斗效率相差没有三十倍也有二十倍。可是从战役上看,却通常五六倍左右的中国方面武装就能抗衡一倍左右的日军了。这就是火器时代平方律带来的优势。

按照刘洪涛自己的看法:从战役输赢与后勤角度上看,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帝国就算组成联军,凑出三十多万左右同样骡马化水平的重装步兵或骑兵分从多个方向上展开合围攻击,就是后勤与指挥两个角度上的极限了。就算是本土作战也一样,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地带。而且如果兵力规模庞大到这种程度,实际的交战恐怕未必能看成火器的平方律。因为几十万大军的一方就算是有一些炮兵力量甚至远程力量也很难在实战中把它们充分的集中和运用起来。

可是自己难道要直说自己的看法么?刘洪涛在沉默片刻之后还是决定选择直言,没有太多的忌讳:“我觉得大军应该兵分三路展开前进,右翼集群继续向西北方向扫荡罗刹。中央集群和右翼集群兵分两路向萨法维帝国进发,但目标不完全是伊斯法汗城,我们应该同时向奥斯曼与萨法维帝国展开进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的战力优势来缩小最终决战的时间。毕竟,极西之地的对手是我们最为危险的对手。至于莫卧尔,他们占领了坎大哈,可要继续向北展开进攻就要跨越群山进入草原地带交战。我认为卫拉特人加上我们的后续部队是完全有能力遏止对手的威胁的。即便发生变故,以我军的专业后勤人员配给加上武力带来的掠夺能力,在分路进兵中是有能力保证安全的。当然,为了中央集群的安全,我觉得左右两集群的精锐部队可以近一步的向中央集群集中,勤务力量和老营也是如此。左右两路可以承受风险,我相信我们的大军即便是战败也会不知道杀伤和重创多少股敌人,中央集群的安全却是我们需要尽量保证的。”

刘洪涛的话没有多少顾及的说的很直白,这也是刘洪涛在历次的指挥作战中比较倾向于冒险的结果。

张海见其他人沉默了许久,也觉得这个方案是靠谱的。他觉得自己也因为当了几年的君王,在很多方面似乎决心还不如当年颠峰时期的了。如果老营的队伍和一半以上的精锐骨干力量集中于自己所率领的中央集群。在十万人层次的大规模会战之中,又会有谁在野战中是这强大军队的对手呢?

撒尔马罕的会议刚刚结束不久,外情部就有了关于萨法维王朝一些更为详细的情况资料:虽然波斯方面尽量隐瞒消息,但是具有开拓性的波斯明主阿巴斯一世在前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而很可能的继位者据说刚刚不过九岁上下的年纪,这个消息进一步确定了队伍分路进攻的决心。

第101章 分路进攻(二)

一个拥有巨大权力君主在唯一靠谱继承者还没有成年的时候逝世,然后就是剧烈的政治斗争,最不济也会是丞相或太后掌权。即便是孩子一般的少年君主一般来说也绝对不会对辅佐和控制他他的重臣有什么好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种情节,凡是闲暇的时候没事儿读过些史书甚至看过些“宫斗闲书”的包括张海在内的新朝感觉是这样的熟悉,简直是套路文一般的摸样。

实际上了解过不少“外国史”的外情部以及张海本人却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帝王家或上层,在经过了近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坎坷发展之后那还算是比较和谐的了。不少四战之地的小国,那上层简直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一般的混乱而没有规矩。

更何况很多人都清楚后金起兵那些年,明朝可从没有因为外敌而在政权交接的时候有过一丝平稳,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萨法维王朝的开拓者阿巴斯一世逝世并且这个消息传开之后,萨法维王朝必然处于在政治上比较脆弱的时期,至少无力进行什么宏大军事计划和构谋。

因此,在制定下一部行动方案的时候张海与刘洪涛在经过进一步商议之后觉得可以进一步分兵为暂编师群展开行动。中央集群的暂编师在补充了必要的工匠队伍之后可以达到三四万人左右的样子。而即便是三四万骡马化的部队,在不少人烟并不算富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