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理笑着接道:“以前那些大户都是自己引渠入田,甚至堵截水源,不让河水外流。但是自打李将军来了以后。便开始大兴水利,在很多地方修建了水库,以前所有私人堵截的堤坝全部掘开,粮田只留入水排水的水渠。到了灌溉季节,水库开闸放水,这样大家的田地都可以灌溉到。不需灌溉的时候,水库便合闸蓄水。李将军说这样就可以防止干早,另外也可以杜绝那些大户把持水源,欺负小户百姓。”

王承恩点点头,看了李景一眼,心中暗道,这个李景实在是个人才。

不过王承恩知道。平阳府能有如今的局面,是李景以军队和金钱开路,使用强力的手段才做到的。

平阳府的官员都是李景一手推荐提拔使用的,这些人都属于既得利益者,对李景的政策自然拥护,下面那些士绅没有地方官员的支持,自然无法跟李景对抗,只能乖乖服从李景的命令。但是随后这些人便觉得这些政令对他们并未造成什么影响,有的甚至还尝到了甜头,这时便觉得李录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很快成为李景的拥趸。

但是这些做法朱由检恐怕完全做不到。

朱由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故有利益集团,朱由检根本不敢得罪这个利益集团推行李景这样的政令。

除非朱由检能像李景一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但是朱由检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朱由俭虽是皇帝,但是手里根本没钱,另外,虽然大明表面上有上百万的军队。但实际上真正能勘一用的恐怕连卜万都不到。

崇祯二年时,后金进逼京城,朱由检手里的京城禁军部队根本不敢出战,最后只能下诏各地勤王。跟太祖成祖时期动辄几十上百万军队出动相比,朱由检手里可供使用的部队相差实在太远。

没有军队做强力后盾,又拿不出钱来,朱由检焉有胆量跟那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对抗。

但是王承恩知道,大明要想中兴,必须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而且有平阳府的例子摆在这里,朱由检要是真心要做的话,并非没人支持,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支持。起码还有李景支持。

只要李景出手,凭李景的强力手腕。恐怕真的有办法摆平那些顽固分子。

但是朱由检能重用李景么?李景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朱由检都找出那么2脚的借口不予提拔重用,不就是防着李景么?

一旦李景的职位得到提升,手中的权力再行扩大,朱由俭只怕要寝食难安了吧?

猛然间,王承恩发现自己的思路好像有些不对,自己这次来平阳府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找李景要银子的,怎么三转两转被李景引到国家变革上面了?

李景不动声色就让自己把此行的目的忘记了。说话的技巧,处事的巧妙,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王承恩随即苦笑,李景怎会如此愚蠢,就算自己暂时忘了此行的目的,难道会永远记不起来,自己又不是马上便要回去,晚上休息时,只要静下心来,便会想起此行的目的。

李景这么做不过是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告知于他,并且希望能通过他告诉皇上。

想到此,王承恩轻轻摇了摇头,看来李景也知道皇上对他猜忌太深,知道他自己上奏的话朱由检必然要疑心他的用意。

通过自己来说就婉转的多,而且是通过这种无意中说话的方式告诉自己,那么朱由检更容易接受一些。

苦笑了一下,王承恩心道,你就算再婉转又有什么用?朱由检这个人只要是猜忌到谁,那就永远不会转变观念的。

琢磨了一会儿,王承恩觉得虽然李景的政治理念朱由检不会接受,但是许多实用性的东西还是会接受的,比如说引进新的农作物这件事就可以推广一下。

流寇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因为吃不上饭了么,有这种高产量的作物,只需推广数年,便可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能吃饱饭的老百姓自然不会造反,于是流寇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几年时间,流寇便可不消而亡。

当然这还需要朝廷颁布一些惠民政策,还需要地方官府配合,如果觉得老百姓手里有粮了,就可以继续盘剥的话,那么老百姓最终还是要被逼的造反。

想到能有办法解决流寇造反这个难题,王承恩大喜,觉得就算自己没有从李景这里拿到银子,也算不虚此行。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兑票

但是王承恩决不会就此满足,朱由检为什么拉下脸要李景提前交银子,实在是因为手里太空,这段时间又被逼到了鸡架上面。要是没钱,下面的将士就不愿出力,或者就是用力过猛,没钱自己想法子解决,直接从地方拿取。

那老百姓就又要倒霉了,流寇来抢也就算了,毕竟流寇就是干这个的,是专业抢劫犯,被抢了只能捏鼻子认了。

但是官兵开抢性质就不同了,你是来帮我们打流寇的还是跟流寇同流合污?不让我们活,就跟你动刀子玩命儿,那就又逼出一批造反的人出来。

王承恩知道,官兵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干,这几年边军不是哗变,就是加入到流寇大军,归根结底就是没钱。

没钱的官军动手开抢,抢完以后知道犯了死罪,直接就加入到流寇的阵营,于是流寇的实力越来越大。

原本流寇只是一群只会拿锄头种地的农民,看着声势很大,其实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流寇取得的大胜,一般都是几千人对付百十来个官军,有的甚至都不能称其为官军,一些县城有的只有一个百户所,或者只有一群衙役捕快,几千人一拥而上,自然轻易拿下,但是一旦对上正规军,流寇就抓瞎了。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打仗,所以几千官军就可以把几万甚至十几万流寇打得到处乱跑。

但是有了这些叛逃的官军加入以后就不同了,这些职业玩刀动枪的人加入以后,原本只是农民的流寇自然要跟官军学打架砍人的本事,于是流寇整体作战能力就得到大幅提高,于是官军围剿便开始越来越吃力,甚至直接就不是对手。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朝廷没钱给士兵发晌,朱由检自然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次河北的流寇复起,他才着急筹措军晌。

琢磨了一会儿,王承恩忽道:“李将军,景记商号是你的产业,京城商号的大掌柜马五必是将军的亲信,想来马五兄弟曾经跟将军提起过王某。”

李景点了点头,这么大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否认的,如果他说马五从来没跟自己提起过认识王承恩,那简直就是低估王承恩的智商。

王承恩不会不了解自己御下的手段,要是马五敢隐瞒跟王承恩认识这样的大事,李景怎能如此重用于他?

见李景点头不语,王承恩叹了口气,心道,这就找回来了,刚才我不提他在运城接待我不符合规矩,他现在也不接我这茬儿。

苦笑了一下,王承恩接道:“李将军,我估计马五兄弟也跟你说起过我俩的关系吧?

李景依然笑着点头。

王承恩摇摇头,指了指李景苦笑道:“我跟马五是兄弟论交,京城的景记商号没人敢染指王某也算出过一份力。”

见王承恩说到这个地步,李景再也不好装傻充愣,对王承恩抱了抱拳道:“多谢王公公大力相助,五哥确实跟我提起过王公公所做之事。”

王承恩摆了摆手道:“李将军客气了,王某提起马五兄弟并无他意,只是想请将军看在马五的面子上,让王某交了这次的差事。”

李景叹了口气道:“王公公这么说,李某岂能推脱?不过五十万两银子确实有些多!李某一时也拿不出来。我知道这么说公公可能不信,这样吧,反正王公公也不是马上就走,这几日我就带王公公到平阳府各处看看,王公公看过之后便知李某为何不肯垫付这笔银子了。”

王承恩点点头,对李景他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李景做事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李景现在跟他这么说已经十分婉转了,想来现在平阳府各处花钱的地方太多,李景的银子也打不开点儿了。

这时,旁边周衡臣接口道:“王公公,其实平阳府能有现在这个局面,全靠李将军一力扶持,前些日子我算了一下,这一年半的时间,平阳府现在欠李将军至少有两百万两银子。本来我打算用平阳府的赋税还这笔账,不过李将军说了,现在各处都要用钱,这笔钱不用急着还。”

王承恩微微颁首,心道,连你们这些官员的傣禄恐怕都是李景出钱,按照李景给士兵的军晌,你们这些人的傣禄想来不低,再加上下面的低级官员,估计一年至少也要十几甚至几十万两银子。平阳府各地这一年间大兴水利,想来所有的花费也都是李景垫付的,要是连军晌那一块也算上的话,恐怕二百万是远远不够的。

李景摆摆手说道:“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李某并不计较,只要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算李某把全部的家当就扔进去,李某也毫不介意。”

王承恩听了不禁汗颜,朱由检要这笔钱是用来给士兵发晌,让他们去打流寇,实际上在剿灭流寇的过程中,很多流寇都投降了,这些投降的流寇并不能全部杀掉,投降的流寇同样还要花钱安置。

而流寇原本都是良善之民,如果皇上早点筹措钱粮w灾,百姓根本就不会造反,现在等于是花两份钱办一件事。

另外在流寇造反何人围剿的过程中,流寇所经各地的生产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朝廷由此损失的已经不是钱的问题。

李景在河南出现灾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便带人带粮前往救灾,显然是很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可是李景在救灾的过程中朱由检还对他疑忌,更有朝臣弹勃于他。由此看来,朱由检和朝廷那些大臣们跟李景的境界相差实在太远。

看看天色将晚,亲兵回报酒宴已经安排妥当,李景对王承恩摆了下手笑道:“王一公公,你远来是客,李某略备薄酒,还请赏光喝一杯。”

王承恩笑道:“听闻将军海量,王某怕是奉陪不起·’,一李景摇摇头笑道:“什么海量!已经吃不消了!前年过年的时候,兄弟们在一起喝酒,所有人都没事儿,就我自己喝醉了。”

王承恩闻听不由愕然。

周衡臣叹了口气接道:“李将军喝酒原是海量,不过近两年实在太忙,身体消瘦的厉害,体力已经远远不及当年了,酒量自然下降。唉!我等都劝将军保重身体,不要太过操劳,可是根本劝不住,要是将军的身体累垮了,那可如何是好!王公公来了,帮我们劝劝将军吧!”

王承恩闻听仔细地看了看李景的面容,不禁大吃一、凉,只见李景的眼角己现皱纹。

以李景的年纪,若非操劳过度,怎会这么早眼角就有皱纹?

轻轻叹了口气,王承恩说道:“李将军,你可要保重身体啊!咱大明的江山就指望你了!你要是累倒了,还有谁能收拾眼下破败的局面!”

李景摆摆手笑道:“无妨,我的身体没事儿,你别听衡臣咋咋忽忽的。眼下我还年轻,趁着年轻我多干一些,等我老了,干不动了,自然也就不干了。”

听了李景的话,王承恩的眼角忽然有些湿润。

这个人做事手腕强硬,但是为人却朴实无华,想来平阳府的人都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因此才尽心尽意地做事,大明哪里还有第二个这样的人?

叹了口气,王承恩道:“李将军,无论如何,你也得保重身体。待王某回京,定要在皇上面前一力保举于你。”

摆摆手,李景笑道:“王公公,保举的事情就免了吧!我也不瞒你。虽然我没有见过皇上,但是皇上的性格为人我还是比较清楚的,你若是保举于我,只怕你自身都难保。”

王承恩闻听默然,对朱由检的性格他比李景更清楚,刚才一时心情激动,说了过格的话,正自后悔呢,不想李景竟然直接就给他解了围。虽然李景说话殊不客气,但王承恩对李景的为人不禁更加佩服。

说话间众人来到客厅,李景招呼众人就座,然后和周衡臣两人分坐在王承恩的左右。

待众人坐定,李景举起酒杯对王承恩笑道:“王公公,李某这里没有宫中那么多好吃的,你凑合着对付一顿吧!”

王承恩看了看酒席,虽然不像李景说的那么简陋,但是跟李景的身份和财富相比,这些菜确实是非常的简单了。

默默点了点头,生活简朴这一点李景跟朱由检倒是非常相像,不过朱由检是被逼无奈才节俭,而李景则是主动节俭。

王承恩端起酒杯向李景举了举笑道:“宫里的条件也不大好,这些菜已经很丰盛了。来,王某敬李将军一杯!”

李景举了举酒杯,一饮而尽,旁边有人急忙给二人的酒杯倒满。

端起酒杯李景笑道:“王公公,五哥曾对我说,小号在京城的生意多蒙公公照顾,李某在此多谢了。”

说罢又饮了一杯,王承恩笑了笑,也举杯饮尽,然后笑道:“举手之劳而己,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李景笑了笑道:“冲你和五哥的交情,这次李某自然不会让王公公空手而回,回头我给公公开张二十万两的兑票,你拿着兑票找五哥取钱。剩下的过两个月,我让五哥给你送去,公公觉得如何?”

王承恩大喜,举起酒杯说道:“多谢李将军,王某敬李将军一杯。”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第二百五十九章 皇帝的秘书

李景笑了笑,举杯饮尽,然后笑道:“王公公,适才帕们说的话,公公心知即可,有些事不需全部告诉皇上。”

王承恩看了看李景,心中苦笑,心道:“你不说这话,我恐怕还真的不能把你说的话全部告诉皇上,可是你这么说,就是让我把你说的话告诉皇上。我若不说,恐怕你就要想别的法子告知皇上了,到时我吃不了兜着走。”

摇摇头,王承恩苦笑了一下,暗道:“就算告诉皇上又能如何,有些事情皇上是万万不会做的,反而图惹皇上更加嫉恨。”

虽然不知李景的用意,王承恩还是默默点了点头。

见王承恩明白自己的意思,李景点了点头,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事,很多话根本不需明言。

实际上,李景也知朱由检知道自己说的这番话以后必然会更加恨自己,但是李景还是希望朱由检能明白不改变国家现有的制度是不行的。

在经过解州和平纳入自己的治下以后,再加上跟河南的一种官员合作,李景发现自己以前的策略未必就是对的。

通过流寇之手占领地盘,虽然能让自己的政策更快实施,但是对国家和老百姓的伤害却更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能干的官员也被流寇杀戮,许多无辜的百姓因此而家破人亡。

如果通过朱由检推行新政的话,李景再辅以一些强硬的手段,便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就算朱由检不去做,起码也在朱由检心里扎下一根刺,日后李景掌握权力时,再推行自己的政令,也会起到一些作用。

现在李景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想采用暴力手段去解决,现在更希望能通过政治手段去解决。

现在的李景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政治家。

大明最有权力的十个人当中,肯定有王承恩的名字,虽然王承恩表面上看似并没有什么权力。

但是王承思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更是从小看着朱由检长大的,这个身份可了不得如果说以前内阁相当于皇上的秘书,但是随着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隐然可以跟皇上分庭抗礼,秘书这一职责便落到了司礼监这些人的身上,王承恩恰恰就是司礼监的第二号人物(头号人物是曹化淳)。

秘书这个职务是很奇怪的,本身并无权力,但是由于经常替领导说话,很多人便把秘书也看成了领导。

王承恩等于是皇上的秘书,经常代表皇上说话,于是很多人便把王承恩的话当成是皇上的话。

再加上他从小就伺候皇上,皇上对他也十分亲厚,因此王承恩说话的分量就更足对这样一个人,无疑是没人敢得罪的,别说不敢得罪,溜须拍马的人能从大内皇宫一直排到护城河。

不过这其中肯定不包括李景。

李景本身的职务不过是山西参将,按说王承恩来平阳府,自该有最大的官员知府来接待,李景其实是没资格跟王承恩坐在一起的。

不过既然是平阳府的治下,基本没人不知道这里是谁说了算。

而李景显然也不想隐瞒这一点,堂而皇之地占据了主人的位置,跟王承恩推杯换盏,喝得不亦乐乎,旁边平阳府知府周衡臣只有陪酒的份儿。

不过周衡臣能做到陪酒的位置,己经让大家羡慕的不得了。

在场的人都知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跟李景喝酒的。

很多人都知道李景喜欢喝酒,最爱喝的酒是竹叶青,不过李景平时几乎不怎么喝酒,只有节假日的时候,李景才会放开怀喝酒。

因此,能跟李景一起喝酒,可谓机会难得。

对这一点王承恩倒是不知道,看到只要李景举杯,在场官员们便举杯,王承恩心中奇怪,心道,李景跟我喝酒你们凑什么趣儿?

不过看到这些人举杯时根本不看自己,只看着李景,才知他们并非奉承自己,对此王承恩未免有些尴尬。

喝了几杯酒,李景忽然拱手说道:“王公公,有件事想请公公帮忙。”

王承恩忙道:“李将军请说,只要王某能办到,一定帮忙。”

李景点点头,正色道:“王公公,这几年陕西一直有早灾,去年突然大雨,如果今年再出现早灾,我怕会有瘟疫爆发。李某查过,山西一地往往成为瘟疫的起源,所谓防患于未然,无论有没有瘟疫,我等都要做好准备,药品我这里已经备下许多,也安排了一些防范的手段,不过一旦瘟疫爆发,光凭这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明白的人进行医治,我想请王公公从宫里调几名懂得防治瘟疫的御医过来。”

王承恩闻听一怔,心道,这个李景平时都在想些什么,怎么无缘无故的担心起瘟疫来了。

不过王承恩知道,李景所言非虚,一般大灾之后往往会有瘟疫爆发,而且山西往往是瘟疫的爆发点。

根据宫中的史料记载,从万历年间,爆发过很多次瘟疫,其中大多数都是从山西蔓延开来,而且起点就在平阳府,具体的说是平阳府的洪洞县。

一旦真有瘟疫爆发,平阳府一带首当其冲,平阳府灌注了李景大量的心血,岂能因瘟疫毁于一旦?因此李景对瘟疫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御医可不是王承恩的权力可以派往地方的。

御医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专门给皇上和皇上的老婆孩子们看病的。

太医院的御医有很多,也分若干等级,其中最好的医生是专门负责给皇上治病的,剩下的有的负责殡妃,有的负责皇子,当然也有负责给王公大臣们看病的医生,可以说各司其职。

专门负责给皇上看病的御医,不是谁都能调动的,就算皇子生病,若无皇帝允许,这些医生也不能给皇子看病,至于摈妃就更没资格使用皇上的御医。

京城的王公重臣若是生病,须得跟皇上请示,皇上批准才能安排专门给皇上家人看病的御医去看病。

虽然皇宫人员不少,病号也多,不过这么多御医肯定是用不过来的。

没事儿可干的御医整日就在太医院里面呆着,随时待命,有好学的,就趁这个时间专研医学和医术。

明朝名医李时珍其实也是御医,李时珍在闲暇学习的时候,发现前人留下的医药典籍错误的地方很多,于是萌生了汇编一部天下药材药性的念头。

另外李时珍不愿整日呆在宫内就伺候这几个人,李时珍的志向是救治更多的病人李时珍最牛的地方并不是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李时珍最牛的地方是他从宫中辞职不干了。

辞职不干潜在的意思其实就是不伺候皇上了,等同于看不起皇上,这可是要杀头的。

如果李时珍就此被杀,那么就再也没有那部伟大的《本草纲目》,李时珍的名字也不会被载入史册。

其实李时珍能够顺利辞职跟当时的皇帝有莫大关系,因为当时的皇帝是嘉靖,嘉靖当皇帝其实是选错了职业,他应该去当道士,嘉靖最喜欢干的事是炼丹,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信奉炼丹能够长生的人,自然要用丹药治病,少个把医生算得了什么,于是李时珍的辞职报告被批准了。

但是李时珍打辞职报告也找了个理由,那就是托病,不然的话照样不行。

对御医的限制这么多,李景居然要他从宫里弄几个御医出来,王承恩有些犯难。

李景这样精明的人,不是随便找几个庸医能糊弄过去的,必须要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医生才行,而且王承恩也没想过派几名庸医糊弄李景。

不说李景这次帮了他这么大的忙,单凭李景防治瘟疫这件事,就值得王承恩尊敬琢磨了一会儿,王承恩说道:“李将军,实不相瞒,派御医过来,需要皇上的圣旨,王某是没这个权力的,不过王某回去以后,一定想办法让皇上派几名御医过来。

李景闻听点了点头,量力而行,不说过头话,是个做事的人。

当下李景笑道:“王公公,李某这里先行谢谢了。”

转头看向周衡臣,李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