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是在朝堂上弹z,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邸报和塘报,说白了就是报纸。
李景的行事风格向来是想到就做,虽然暂时还影响不了朝局,不过平阳府眼下归他管,那就在平阳府先做起来。
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李景提笔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
写完之后,李景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改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放下笔,李景叹了口气,大明积弊实在太多,靠他一人之力,想除弊革新实在是千难万难。
便在这时,忽听身旁一人说道:“大帅的心情好像不大好,有什么心事可否让文诏分担一下,”
李景抬头一看,却是曹文诏不知何时进了书房,自己竟然没有察觉。
摇摇头,李景招呼曹文诏坐下,然后叹道:“诸事杂乱,一时有些感慨。曹兄来的正好,帮我参详一下,你看看,这是我刚琢磨出来的章程。”
曹文诏急忙摆摆手笑道:“大帅,你这可是拿老曹开心了,老曹哪懂这些,不过老曹知道,大帅的想法定是好的,我们只管照做就是了。”
李景指着曹文诏轻轻点了两下,然后笑道:“曹兄,你这人一向实诚,啥时学会拍我马屁了?”
曹文诏笑了笑道:“大帅,你可冤枉老曹了,老曹这可不是拍你马屁。”
顿了顿,曹文诏叹道:“说实话,曹某这一生没佩服过几个人,但是对大帅,曹某是打心眼里佩服。
老曹今天来是跟大帅表忠心来着,打今儿起,老曹就跟着大帅混了。”
其实曹文诏早己投入到李景的魔下,也并无二心,现在这么说,是因为朱由检刚刚对曹文诏大肆封赏了一番,曹文诏担心李景产生别的想法。
李景闻听,轻轻拍了拍曹文诏的手背,意思是自己明白。
沉默了一会儿,曹文诏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和一支如意,然后笑道:“大帅,听说两位夫人给大帅添了一位公子和一位千金,老曹忘记恭喜大帅了,这两件物事是老曹送给孩子的玩物,还望大帅赏脸收下。”
李景定睛一看,却是前几日皇上赏赐给曹文诏的两件宝贝。轻轻摆了摆手,李景笑道:“曹兄,这两件物事可是价值不菲,曹兄的心意我领了,东西我就不要了,你留着传家。”
曹文诏一听大急,忙道:“大帅,老曹知道您一向不收礼,但是这可不是给您的,是给公子和小姐的,您要不收,这不是打老曹的脸么?您要让老曹留传家宝,那就把您的好东西给老曹一件。”
“哈哈哈,这你可找错人了,我哪有什么好东西,”李景闻言大笑道。
曹文诏嘿嘿一笑:“大帅是没有好东西,好东西都在夫人那里,回头我让我老婆带孩子去给夫人请安,想来夫人必不会让我的孩子空手而回!”
李景闻听哈哈哈大笑:“行!你最好让嫂夫人把孩子都带上,让夫人出回血。”
曹文诏笑了笑道:“那行,等大帅回平阳府的时候,我让老婆孩子跟大帅一起走。”
顿了顿,曹文诏忽然正色道:“不知大帅准备何时回平阳府?大同这里如何安排?”
李景收敛笑容道:“我这次出来时间可不算短了,也该回去了,过几日就动身。至于大同这边就交给你了,部队我都给你留下。我走后,有两件事你要马上去做。”
沉吟了一会儿,李景接道:“首先,这次东虏吃了大亏,刚投降东虏的蒙古诸部必定人心不稳,你得抓住这个时机主动出兵,将靠近咱们边境的蒙古诸部降服。其次,东虏这次吃了大亏,再想诱他们上当可就难了,日后跟东虏作战还得靠骑兵,咱们的骑兵人数不足,大同以北地势平坦,适合骑兵训练,你要抓紧时间训练骑兵。”
曹文诏郑重点了点头:“大帅放心,曹某定不负大帅所托。”
一凳李景微微领首,将目光转向外面:“大同官场上的事情你不要参合,无论他们说我什么你都不要理会。惟有一点,军事上的时候要把握住,不可受人干扰。上次跟东虏作战,皇上派给你的监军躲在大同没敢跟你出战,现在定然后悔,依我看,你跟蒙古诸部动手的时候,他必然要随军而行,到时不免要指手画脚。这个关系你可要处理明白,实在不行就用钱堵住他的嘴。”
曹文诏挠挠头:“那个死太监倒真是令人头疼,回头我琢磨琢磨,怎么对付他!”
李景笑了笑:“曹兄,适可而止,不要做得太过,他毕竟是皇上身边的人,暂时还是尽量不要得罪他。”
曹文诏轻轻点了点头。
崇祯七年七月下旬,李景返回平阳府。
离开平阳府几近一年,李景最惦记的莫过于袁可立和徐光启的身体情况。
袁可立和徐光启两人今年都是七十四岁了,许多老年人常犯的毛病渐渐上身,尤其袁可立常年操劳,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这次李景离家,诸事都压在袁可立的身上,李景实在担心袁可立累坏了身体。
虽然家里经常给自己写信,说袁可立的身体无虞,但是李景害怕袁可立怕自己记挂,报喜不报忧。
回到平阳府,李景不及歇息,便直奔袁可立的府上。
令李景没想到的是,刚进袁府不久,便在院内听到袁可立爽朗的笑声。
李景大奇,什么好消息令袁可立如此高兴?
李景疾步入内,见了袁可立便是一怔,却见袁可立抱着一个孩子,正在逗弄。旁边沈莹,朱徽媃拿着扇子给袁可立扇风。
李景急忙上前,跪倒在袁可立身前,砰砰砰磕了三个头说道:“先生,您老安好,学生回来了!”
收起2楼2013…12…09 08:35 |
第281章 联姻
“济民回来了,快快起身!”袁可立把孩子交给沈莹,拉起李景笑道:“知夫莫若妻,莹儿和徽揉得知你要回来,就来到为师的家中,说你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看为师。哈哈哈,看来真让她俩猜中了。”
“学生不孝,让先生劳累,回来岂能不先看老师?”李景忙道。
袁可立笑着摆摆手道:“你很好,莹儿和徽揉也很好!你走以后,她俩每夭都来伺候我。呵呵!我可有福喽!晚年收了两个女儿,比亲的还亲!”
“父亲,这都是女儿该当做的,何况夫君是您的学生,我们伺候您,也是替夫君尽孝心!”沈莹接口笑道。
袁可立大笑道:“你俩最孝敬我的地方就是生了这两个小东西。我每天看到这两个小家伙就开心了,济民,你还没看到这两个小家伙,快来看看,比安国小时候好玩儿多了!”
李景闻言苦笑,都说百姓爱么儿,袁可立的表现实在太过明显,以前喜欢安国喜欢成什么样子,现在有了小的,马上就把注意力放在小的身上了。
两三个月大的婴儿自然看不出像谁,不过两个小孩粉雕玉琢,尤其扎着小手去抓袁可立的胡子的样子着实可爱,难怪衰可立喜欢的不得了。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李景将孩子递于沈莹和朱徽揉道:“曹文诏的夫人带着孩子来了,这回儿应该快到家里了,你俩回去好好招呼曹夫人,不可怠慢了她。”
两人知道李景非常看重曹文诏,曹夫人来了,那可不是怠慢不怠慢的问题,而是要让曹夫人成为家里人。
同时两人也知道李景必然有话要跟袁可立谈,两人急忙对袁可立和李景福了福,然后接过孩子,转身进了后室。
向两位夫人轻轻摆了摆手,李景转身扶着袁可立坐下,然后给衰可立倒了杯茶:“先生,您怎么看这件事?”
袁可立接过茶杯轻饮一口,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依我看,曹将军是铁了心要追随你了,他怕你疑心,因此才把老婆孩子送到平阳府。”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曹文诏却是多心了,不过这样也好,在我这里,他就不必挂念家里的安危。”
袁可立轻轻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忽道:“皇上派人来看过你的孩子,你可知道?”
李景一愕:“什么时候的事情?”
袁可立道:“有半个月了。”
李景默默点了点头,根据路程,再算算时间,看来大同会战刚刚结束,捷报刚报到京里,朱由检便派人来了。
见李景不语,袁可立沉吟着说道:“济民,此事透着些蹊跷,皇上派人千里迢迢来到平阳府,却什么旨意也没下,只给两个孩子赏赐了点东西便回去了。这段时间,我一直琢磨这事儿,我觉得皇上恐怕要打你孩子的主意。”
“此话怎讲?”李景奇道。
袁可立郑重道:“事后,我问过莹儿,钦使看似对两个孩子不分彼此,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二丫头,而且看的非常仔细,并且还问过二丫头的生辰八字。按说,更应该看重三小子才是。”
李景犹豫了一下道:“丫头是莹儿生的,莹儿是正室,看重二丫头应该没什么吧?”
袁可立摇摇头:“太子今年六岁,我怀疑皇上有跟你联姻的想法。”
李景闻听大悟,朱由检一直担心自己造反,如果自己的女儿日后成了太子妃,作为老丈人怎么也得保住女婿的皇位。
摇摇头,李景心里苦笑,朱由检的心眼儿怎么全用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面了?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忽然笑道:“皇上要是想跟我联姻,我觉得还是把坤兴公主(长平公主)下嫁给安国更好,他俩的年岁倒是相当。”
袁可立闻听大笑,李景看似玩笑,但是话语中露出的含义极为自负,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朱由检想联姻,得把女儿嫁过来。
同时还透露出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联姻这种事,李景是可以接受的。
闲聊了几句,李景从袖口中取出自己书写的设置风闻署的章程递给袁可立道:“先生请看,这是我琢磨的一个章程,您帮我把把关。”
袁可立接过,打开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后,袁可立沉吟着说道:“让朝中那些言官做这样的事情倒是恰到好处。不过,我担心这些人把持了邸报和塘报以后,天下各地传递的消息皆出自他们之口,怕是要出乱子。”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舆论的重要性他还是很清楚的,不管何朝何代,谁掌握了舆论的导向,就等于谁掌握了局势。
不过,李景考虑的并不是这个,他设置风闻署和实情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人讲真话而不是讲好话。
一个国家如果没人讲真话说实情,那就无法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
轻轻点了点袁可立手中的纸张,李景说道:“先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却很难,尤其现在咱们根本左右不了朝廷的局势,皇上也不可能听咱们的,而且这个东西可不可行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准备先在平阳府试行一下,先摸索一些经验出来。”
袁可立琢磨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道:“济民,你现在做事是越来越稳了。行,咱们就先在平阳府弄个试点出来。平阳府开办学堂已近三年,咱们从中选出一批学业好的,就让这批人来做你说的这个报纸。”
顿了顿袁可立接道:“这个部门的职能跟民情署有些相似,我看就一起并入都察院的管辖吧,让俊扬来抓总。俊扬做事认真,可以给他加加胆子。”
“行,民情署,风闻署,实情署起的都是监督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监督官员,最后都要着落在都察院的头上,整合成一套班子更好管理。嗯······让周衡臣给皇上写个奏折,举荐俊扬为平阳府同知。挂着朝廷的名义,做起事来更能名正言顺一些。”李景点点头道。
袁可立笑了笑:“这样一来,皇上就算明知咱们搞的政令跟朝廷那套格格不入,不过毕竟还是在他的治下,心里也会舒服许多。”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
要成立一个部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力物力全要跟上,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
和袁可立将细节重新敲定了一下,李景命人把虞乐亭和方程以及杨柳风等人叫来。
方程和杨柳风分别负责工厂以及学院方面的事宜,这次要用一大批人,还要弄一个专门的印刷厂出来,筹各工作自然离不开这两人。
虞乐享则是这些部门的未来大总管,所有的细节都要交代清楚,选人的时候他更是主考官之一,自然也要通知到位。
这三人都是做实务出身的,理解能力远过那些只知读呆子,听李景讲了一遍之后,马上明白新成立的部门的用处,同时也知道,这是李景为日后做准备。
明白李景的目的之后,三人大为兴奋。
这三人对李景的志向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这几年李景并未作出什么特别的举动,他们也不知李景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明明有了问鼎的实力,却一直不动手。
注现在他们才知道,李景这是准各给大明来一个彻底的改变。由干动作太大,李景必须要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出来,同时,还要准备足够的人才出来。
不然的话,即使登堂入室,执掌朝局,手下也无人可用。
而且,李景以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军事和经济以及民心方面。
现在平阳府大局己定,经过一个冬季,瘟疫己经完全消失,由于李景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平阳府在这场瘟疫当中几乎毫发未损,平阳府治下的百姓对李景的感激之情可以想象。
现在李景在平阳府的威望远比皇上高得多,若是李景登高一呼,必然万民景从。
另外,李景率军到了大同以后,逃进太岳山中的高迎祥和李自成抓住李景不在的机会,率部从山西逃了出去,在河南跟别的流寇汇合,随后进入湖北等地。
至此,李景再无牵绊,可以把精力全部用到布局上面。
当李景储备了足够的人力,便是他动手之时。
想到一旦李景执掌朝堂,他们这些人各个都能受到重用,几人一时间血脉贪张,顿时干劲十足。
这三个人一上来劲头,直接把袁可立和李景撇在一边。
袁可立和李景相视苦笑,只好躲在一边喝茶。
喝了杯茶,衰可立忽然笑道:“几个月前,你叔丈来找过我。”
李景一愕:“我叔丈?沈清还是沈义?”
“沈义!”袁可立道。
李景凝眉思索了一下,忽然展颜笑道:“是为继祖和继宗而来吧?”
袁可立点点头,叹了口气道:“你这个岳父行事太过小心谨慎,按说继祖和继宗两人的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安排,可是他就是不开口。我估计,这次还是沈义回红山岭,发现两个儿子还在做苦力,心中不忍这才来求我。”
李景闻听默然,当年沈继祖和沈继宗二人擅调税率,更欺压附近的村民百姓,李景当时一怒之下要将二人处斩,由于沈正苦苦相求,这才饶二人不死。
收起2楼2013…12…09 08:48 |
第283章 体验生活
李景摆摆手:“你们就不要拍我马屁了,尤其是你!”
指了指虞乐亭,李景笑道:“你坐这个位置可不能拍人马屁,也不能让别人拍你马屁!马屁听多了,做事就会发飘!”
虞乐亭没想到自己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神色顿时有些尴尬。
轻轻拍了拍虞乐亭的肩头,李景接道:“俊扬兄,一直以来你做的都很好,对你我是很放心的。”
接着李景转向杨柳风和方程:“慎行、无解,你俩也是一样,都没辜负我的期望。不过你们要记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群策群力方能成就大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你们,这许多事我一个人是做不来的,同样,没有下面那些人,你们那摊子事靠你们几个也做不来。所以啊,咱门得摆正心态,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虞乐亭、杨柳风和方程三人重重地点了点头。
将细节敲定,虞乐亭等人自去着手准备,李景则命人将沈继祖和沈继宗兄弟招来。
多年未见,咋一见,李景险些没认出这两人。
在李景想象中,这兄弟二人即便是被沈正发配去做工,但是张鳌等人看在沈正的面子上定会好生照应,谁知一见以后方知,这兄弟二人是真的被发配去做工了。
眼前这两人身体健壮,粗手大脚,面色黝黑,眼角遍布细纹,一看就知道定是常年在外面做重活儿。
见二人肃手而立,神情拘束,李景对两人招了招手道:“都是自家人,过来坐吧。”
沈继祖和沈继宗两人不敢推辞,在屋子的一角拉了两把椅子,偏腿坐下。
摇摇头,李景笑道:“这里没有外人,不用拘谨。”
沈氏兄弟急忙点头称是。
李景笑了笑接道:“我刚从大同回来,先生把你们的事情跟我说了一下,说你们这几年表现的不错,准备给你们安排个差事。看你俩现在这个样子,这些年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对以前自己犯的错误想来应该悔悟,那就出来做事吧!”
“多谢大帅!”沈氏兄弟急忙起身说道。
李景摆摆手:“自家人叫什么大帅,我是你们的妹夫,你俩是我的舅哥,叫我名字就行。”
“不敢,不敢!”沈氏兄弟忙道。
见这二人一副小心翼翼地样子,袁可立叹了口气,接口道:“当年你们擅改税率,欺压村民,论罪当死,是你们的伯父为你们求情,济民这才放过你二人。吃了这么多年的苦,我想你二人现在应该能够领会济民当年为何要严厉地处罚你们。”
“是!以前我兄弟二人少不经事,不知民间疾苦,率性胡为,现在想来,实是追悔莫及。”沈继祖忙道。
李景闻言,微笑道:“你二人能体会民间疾苦这四个字,那我就放心了。说说吧,想做什么事?今天咱自家人说话,百无禁忌。”
“大帅……”沈继祖刚开口,见李果摆了摆手,急忙改口道:深体会到老百姓生活之不易,终于明白老百姓为什么这么拥戴妹夫。
下某个差事,一是将功补过,而是想帮张先生分担一些。”
“妹夫,这些年我在红山岭做苦工,深我见张先生整日劳累,想到张先生手 李景点点头,琢磨了一下说道:“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确实长进了。这几年张鳌也是累坏了,你去帮他分担一些也好。这样吧,你回红山岭,帮张鳌负责税收那一块,你看可好,”
沈继祖急忙起身道:“妹夫,这次我绝不会再给妹夫丢脸李景点点头,摆手示意沈继祖坐下,然后看向沈继宗道:“二哥,你想做些什么,”
沈继宗忙道:“我想帮父亲做生意,父亲年纪大了,我想帮他分担一些。”
李景闻言,抚掌笑道:“好!好!二哥孝心可嘉,二叔现在确实不宜四处奔波,这样吧,你把二叔盐务的生意接过去吧,这个生意需要到处跑,有你代劳,二叔就轻松许多。”
顿了顿,李景接道:“你俩这次出来做事,有一点要记住,不管是当差还是做生意,都是有章法的,切莫自以为是。只要你们用心做事,我自不会让你们吃亏。”
沈继祖和沈继宗急忙点头称是。
摆摆手,李景笑道:“你俩有日子没看到莹莹了吧,一会儿到家里坐坐,兄妹几个叙叙话。以后有什么难处就跟你妹子说!”
“这个……我俩这个样子别吓坏了外甥,等过些日子吧!”沈继祖犹豫了一下道。
看着沈氏兄弟的表情,李景稍一琢磨,便知二人在想什么,这二人定是囊中羞涩,怕到妹妹家看到外甥拿不出东西来。
李景摇了摇头,对两人笑道:“你们外甥没那么娇惯,吓不坏的!”
转头将门外的亲兵唤进来道:“你带两位舅舅回府,告诉夫人,把我存的那坛好酒拿出来招待二位舅舅。”
接着李景又对沈氏兄弟说道:“我今天刚回来,要陪先生用饭,就不陪二位兄长了。”
“不敢劳妹夫相陪!”沈氏兄弟忙道。
李景笑笑,命亲兵带二人回府。
待沈氏兄弟走后,李景忽然笑道:“先生,看来这哥俩儿这些年的活儿没白干,看他们现在这个样子,谁能想到他们以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沈家少爷?”
袁可立笑着点了点头:“是啊!经过这么多年的劳作,他们终于知道老百姓的不易,以后做起事来,便会替百姓着想。”
李景手抚下领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先生,通过这件事,令我受到一个启发。您看,我们有许多官员 都不知道体察民间疾苦,是不是让这些官员们也体会一下老百姓的难处?还有那些预备官员,我觉得应该 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这样他们日后为官时,才会体察民情,才能做到爱民如子。”
“这个……也不是不行,不过得定个期限,总不能让官员们都像这哥俩jl那样,一干就是几年吧?”
袁可立抨着胡须沉吟道。
李景笑道:“那自然不会,我是这么想的,现役官员只需每年农忙时节去劳作一段时间,毕竟他们还有公务需要处理,去劳作只是体验一下百姓的生活。
预备官员没有具体的工作,我觉得可以给他们规定具体的时限,每年春耕秋收两季都要下田劳作,每年劳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您看这样行么?”
袁可立琢磨了一会儿道:“这件事得仔细斟酌一下,不可草率推行,毕竟大多的官员从来没有出过力,贸然出台这样的政令,我担心官员们会有抵触心理。”
李景点点头,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样,先从预备官员的身上施行这条政令。我们可以告诉这些人,做得好的,将优先得到任命。有这个附加条件,预备官员自然不会抵触。咱们循序渐进,最后形成制度。
另外,不光是农活儿,工厂,矿山这些活计都得做。我觉得这些人亲自做过这些活计以后,对他们日后为官定能有很大的帮助。”
听李景说话的口气,袁可立知道这条政令李景肯定是要推行了。
摇摇头,袁可立苦笑道:“那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