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五点了点头,冲李景施了一礼,起身离去。
马五走后,李景起身走到窗口向外张了张,看到远处高大巍峨的宫殿,李景轻轻叹了口气道:“通知柱子和定国他们做好准备,一旦不行就开始强攻吧。”
“大哥,柱子和定国己经准备好了,只等咱们这边发出响箭。”陈二虎接道。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站在窗前负手而立。
过了良久,楼下终于传来脚步声,小五疾步打开房门往下看了看,过了一会儿,转身回到李景身旁说道:“大帅,五叔和王承恩来了。”
见小五一脸敬佩之色,李景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小五的肩头。
少顷,房门轻轻推开,马五和王承恩双双走进房间,李景笑着迎上前去,冲王承恩抱了抱拳道:“王公公,别来无恙?”
王承恩还了一礼,苦笑道:“李将军,你怎么进京了?要是皇上知道你疽自进京,恐怕要降罪于你。”
李景笑了笑:“皇上治不治罪就得看王公公您的了,您要是告诉皇上,皇上自然要降罪于我,但您要不说,皇上怎能知道我来?”
王承恩苦笑道:“你明知道我不会告诉皇上,何苦来取笑干我?”
李景笑着摆摆手,请王承恩就座,接着给王承恩倒了杯茶,递于王承恩道:“王公公,请喝茶,走了这么远,先歇一歇。”
王承恩也不客气,接过茶杯一饮而尽。
李景随手拿起茶壶又给王承恩满上,王承恩摆摆手:“不喝了,李将军,咱哥们别整那些虚的,你就说实话吧,这次进京所为何来?”
李景点点头,放下茶壶,看着王承恩正色道:“王公公快言快语,李某也不转弯抹角,我跟你明说了吧,李某这次进京,乃是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咱们汉人的江山而来!”
王承恩皱了皱眉,紧盯着李景说道:“怕是为了谋夺大明的江山吧?”
李景笑着摇了摇头:“王公公,以你对李某的了解,难道认为李某是这样的人么,”
“不好说,此一时彼一时,以前你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事过经年,谁知道你会不会有别的想法?”
王承恩摇头道。
顿了顿王承恩接道:“我知道曹文诏是你的人,你命曹文诏按兵不动,任由流寇占领凤阳,毁掉皇陵。然后才命曹文诏挥兵灭了张献忠,你一向自诩心念百姓,可凤阳数十万百姓惨遭屠戮,你却坐视不管,这可不是我以前了解的李景,几十万人呐}李景你好狠的心肠!”
李景闻言轻轻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儿方道:“王公公,你该知道,为了大局,我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人,因此这件事也说不上对错。如果凤阳百姓能换来大明天下太平,这样的事情就算再来一次,我也还是这个做法,因此对这件事我并不后悔。
另外我也不瞒你,我是不怕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的。
你说我想谋夺大明的江山,我也不予否认,但是大明已经太乱了,要是没有皇上,更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因此,不到万不得己,我是不会对皇上动手的。”
王承恩闻言沉默了一会儿道:“你想怎么对皇上?”
李景看了看王承恩,见王承恩神情严肃,知道这时要是应对不当,王承恩是绝不会帮忙的。
轻轻笑了笑,李景说道:“王公公,你说这些年皇上这个皇帝的滋味当得如何?”
王承恩不想李景居然问出这个问题,顿时呆了一呆,沉吟了良久,忽然叹了口气道:“大明立朝近三百年,只怕再没有比皇上更累的皇帝了,皇上每日睡觉不足两个时辰,穿的衣服都是破的,吃的更是简陋至极。别人当皇帝都是享福,可皇上这个皇帝实在是有些遭罪。”
说完,王承恩又长长叹了口气。
李景点点头,跟着叹了口气道:“是啊,皇上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太累了。那我再问你,皇上有权力么,”
王承恩想了想,终于摇了摇头:“按说皇上是有权力的,不过说实话,皇上说的话恐怕连朝廷的那些大臣们都不听:至于地方更是拿皇上的话当耳旁风。”
李景叹了口气道:“那你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形呢,是大臣们不听使唤呢,还是皇上的能力不足,”
王承恩琢磨了一会儿道:“皇上的能力是差了一些,但是那些大臣们不用心办事也有一定的原因。”
李景笑着摇了摇头:“你错了,历年来,比皇上能力差得多的皇帝大有人在,比本朝的大臣们更混账的臣子也多得多,那时国家怎么没有大乱?”
王承恩道:“国家积弊己久,国库入不敷出,再加上天灾,因此,到了本朝,国家便开始举步维艰。”
李景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国家积弊己久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可是既然是积弊,为什么不解决这些弊病?这些弊病到底是什么?”
不待王承恩回答,李景接道:“这些弊病说到底就是制度问题,国家的制度不改变,任谁当了皇帝也无能为力。”
见王承恩张嘴想要争辩,李景摆了摆手笑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先不要着急。”
喝了口茶,李景接道:“你是不是想说,大明的制度己经延续了三百年,怎么会突然就不行了呢?”
王承恩急忙点了点头。
李景笑道:“我问你,太祖时,国家共有多少藩王,这些皇室占了多少土地,”
王承恩屈指算了算:“不过二十来个藩王,分封的土地也不过十来个州县。”
李景接问道:“那现在呢,”
王承恩算了一会儿,颓然松手,摇摇头道:“算不过来!”
李景笑了笑道:“是啊,你算不过来,我也算不过来,不过当年徐光启先生有过统计,到万历二十三年,皇室人口共计十五万七千余人,这些还只是直系的皇室人口。
当年二十来个藩王不过占了十余个州县的土地,现在却占了几个省。
我记得在嘉靖年间还有过一次统计,山西和河南这两省每年产的粮食供养这两省的宗室竟然差了一半的禄米,还需要别的省份帮着负担。不知我说这些你明白其中的含义么?”
见王承恩不语,李景叹了口气接道:“皇室宗亲拥有大量的土地,却还要国家拿出大量的粮食供养他们,有这样的道理么?这就是我说的制度弊病之一。
以前感觉不到这些弊病,是由于人口基数小,这些弊病根本看不出来,但是越到后期越大,到了今天,国家己经养不起这么多人了。”
王承恩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顿了顿,李景接道:“皇室宗亲只是弊病之一,大明的赋税制度弊病更大,大明的土地都在谁的手里,我想你是很清楚的,偏偏以上这些人都是不用缴税的。
相反缴税的老百姓的土地却越来越少,于是国家的赋税就越来越少。
这时一旦出现天灾,国家拿不出粮食赈灾,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不造反,他们能干什么?
我告诉你,大明若是再不改变这些制度,国家就该亡了。而且我还告诉你,不管谁取代了大明,要是不改变这样的制度,不出三两百年,国家照样要亡!
我问你,当今皇上有能力改变这些弊病么,”
王承恩默默摇了摇头。
李景笑了笑道:“皇上如此劳累,却对眼下的局面无能为力,既然如此,那不如让皇上放下这些担子,让他做一个清闲地皇帝。”
王承恩闻听霍然抬头:“你想架空皇上?”
收起2楼2014…01…06 09:10 |
第310章 早朝
李景点点头,又摇摇头:“也不能算完全架空,关于国家社稷大典之娄的事情,还是需要皇帝出面的,许多事情该跟皇上报告的还是要跟皇上报告。只不过畦事就不需要皇上去处理了我想让皇帝成为国家的象征,成为大明的象征,皇上在大明照样尊祟无比。”
“你这是要当曹操啊”王承恩瞪着李景说道。
李景摇摇头:“我不想当曹操,也不会让我的儿子成为曹丕。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会制定一部律法,保证皇帝的位置一定会由朱家的后人接任,皇上驾崩,他的儿子必定会成为大明的下一任皇帝。如果皇帝没有儿子,那就由皇帝最直系的子侄接任。如果没有直系的子侄,那就让皇帝女儿的孩子改朱姓接任。”
听李景说的坚决,王承恩知道李景确实不想废掉朱由检这个皇帝。
但是放弃手中的权力,朱由检会同意么?
“容我想一想!”王承恩道。
“王公公,容你思考的时可不多了,我不妨告诉你,我的部下已经准备就绪,时间长了被人发现,我就只能强攻,到时,我也不能保证皇上的安全。”李景接道。
王承恩瞪着李景说道:“你是在威胁我…
李景笑着摆摆手:“你说是就是吧。不过以你对我的了解,应该看出我说的是实情,并不是在威胁你。”
王承恩司言,一口气顿时泄了,过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如果我放你进城,你打算怎么安置我?还有那些大臣,你准备怎么处置?”
李景闻言笑道:“王公公,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你觉得你能胜任什么职务,我就给你安排什么职务,你若想服侍皇上,我就安排你为大内总管。总之,只要你不犯法,你想干什么,我部答应你!
至于朝中那些大臣有能力的我会留用,没能力的,全他蚂给我滚蛋!我还不妨告诉你,朝中那些大臣们部做了些什么事情,我一清二楚,到时,你看看我怎么对付他们!”
李景前句话说的笑吟吟地,但是后句话却满含杀气,想起李景以前的作为,王承恩听了心里不由得一哆嗦。
过了一会儿,王承恩道:“明天朝会,皇上要跟大臣们商议这次唐王进京勤王如何处置,到时我带你进紫禁城。”
说到这里,王承恩猛盯着李景的眼睛说道:“你要是不约束好你的部下,要是皇上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就算这条老命不要,也跟你拼了!”
李景重重地点了点头:“王公公,我先代大明的百姓谢谢你!你放心,我保证皇宫里一草一木部不会损毁。另外,到时你一定要护在皇上身边,防止皇上做出什么意外的举动。只要皇上无事,大明便少了无数变故,大明便会早几年中兴。”
王承恩瞪了李景一眼道:“只盼你言而有信!”
李景笑道:“你放心,我不是那些言而无信的政客。”
王承恩微微点点头,忽然指着茶杯说道:“给我倒杯茶,过了今天,以后恐怕就喝不上你倒的茶了。
李景闻言大笑:“王兄,以后我的时间肯定是少了,但是只要你想喝李某的茶,李某随时恭候王兄大驾。”说着,给王承恩倒了杯茶。
听李景改口叫自己王兄,王承恩心里一阵温暖,知道李景这是把他当做自己人了。
王承恩也不多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向李景抱了抱拳道:“做好准备,明天等我消息。”
李景急忙起身,冲王承恩深施一礼。
旁边马五忙道:“大哥稍待,我送王大哥下楼。”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
倒不是李景不想送王承恩,而是王承恩身份特殊,在京城实在太过扎眼,他跟马五相识己久,京城很多人都知道,跟马五会面别人说不出什么,但是要是看到他跟陌生人接触,必然会传出风声。
虽然京城里认识李景的人不多,但并不是一个人不认识,若是让人看到李景在京,马上就是一场轩然大波。
当此非常时节,李景自然要小心在意,怎能露出任何马脚?
将王承恩送走,马五返回房间,看着李景郑重说道:“大哥,王承恩的话可信么?”
李景笑了笑道:“从心里说,我是相信王承恩的。”
见众人面带疑惑,李景笑着解释道:“王承恩对皇上是绝对忠心的,但是他的忠心只针对皇上个人,而不是针对大明,为了皇上的安全他可以不计生死,可以完全不顾大明的利益。”
“可是我听他说所言,皆是为大明着想,为何大哥说他不顾大明的利益呢?”马五不解问道。
李景笑道:“呵呵,那是因为皇上想的是大明的利益。对于王承恩这样的人来说,皇上想什么,他就要想什么,否则皇上肯会重用于他’做下属的诀窍就是要学会揣摩上意,尤其像王承恩这样生死都由皇上一言而决的宦官,更需要时时揣摩上意。”
说到这里李景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马五,陈二虎和小五一眼。
“嘿嘿,大哥,您别这样看着我,我承认我平时没事儿就在琢磨您的心思,不过我可不是为了迎合讨好干您,我那是为了领会您的意图。”马五笑道。
李景摆了摆手笑道:“五哥,我不是在怪罪你,你可别领会错了我的意思。你做的很对,琢磨上司的心思是为了领会上司的意图,不能为了逢迎拍马,也不能为了投其所好,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想做事的下属。唉!咱们这些老兄弟,敢跟我说实话的是越来越少了,五哥,你真很好!我很欣慰!”
“大哥,兄弟的命都是您给的,有什么话不能跟您说?大不了您把兄弟这条命拿回去就是了。”马五李景闻言瞪了马五一眼:“净胡说八道 用力在马五的胸口捶了一拳,李景笑道:“你的命现在金贵的很,我可舍不得要你的命。你要是没了,逢年过节的时候,谁陪我喝酒,”
笑了笑李景接道:“待过得几十年,咱们都老了,牛头马面给咱们下请帖的时候,咱哥儿几个再一块儿到阎王爷那里,我估计阎王爷看咱们打着伙儿去,一定会目瞪口呆。”
说到这里李景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李景虽是玩笑话,但是马五听了心里却是一阵感动。
笑了一会儿,李景摆了摆手,正色道:“不开玩笑了,眼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虽然王承恩不敢出卖我,但谁敢保不会出什么意外?因此我们必须得做好应对地准备,以防万一。”
马五郑重点点头:“我马上去通知柱子和定国,从现在开始到明天清晨,所有的人不许睡觉,让大家把眼睛都瞪起来。”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
不过,济世军的准备工作终究没有排上用场,李景的猜测没错,王承恩确实没有泄露李景进京的消息。
王承恩不是不想拿下李景,但是他不敢。
泣对于济世军的战斗力,王承恩实在是太清楚了,当年大同会战,曹文诏两战歼灭后金两万余人,而自身的丧亡数字竞然只有几百人,这在大明是绝不可想象的。
王承恩知道曹文诏并没有虚报人数,因为李景对伤亡的抚恤是十分重视的,曹文诏怎敢在这方面欺瞒李景?
大明的京师部队虽有十余万之众,但是早己不复当年之勇,尤其多年来养尊处优,不事训练,早己成了老爷兵,战斗力跟后金相比,孰强孰弱,王承恩自然心里有数。
济世军以丧亡几百人的代价灭掉后金两万人,如果对上京师的部队,恐怕京师被全歼,也对李景造不成损失。
而李景一旦震怒,斤良可能会对朱由检不利,王承恩岂敢拿朱由检的生命去冒险?
因此,王承恩回宫之后,思之再三,终是没有告诉朱由检。
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j王承恩伺候朱由检沫浴更衣之后,找了个借口离开皇宫。
明朝的早朝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么简单,由于大臣们并不在紫禁城里居住,有的住的还比较远,因此早朝的时候,大臣们必须半夜就得起床,然后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寅时(凌晨3点)时分,大臣们必须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卯时(凌晨5点)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等候皇帝驾临。
王承恩出宫时正是卯时,其时,宫门刚打开不久(早了宫门不开),侍卫们己经在金水桥至皇极殿即金奎殿,清时改为太和殿)两侧站好,百官们正排着队过金水桥。
坐在轿中,见百官们一个个人模狗样地上朝,王承恩冷笑了一声,心道:“你们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皇上收抬不了你们,一会儿看李景怎么收抬你们。”
想起李景对付河南那些官员的手段,王承恩忽然打了个寒颤,不知这次又要有多少人头落地。
王承恩在皇城自然是畅通无阻,出了皇城,王承恩很快便来到祥鹤楼。
王承恩来到祥鹤楼的时候,李景和马五己站在门口。
见李景身后一众士兵各个神情肃穆,杀气凛然,王承恩心里苦笑了一下,知道自己要是再不来,李景就要下令强攻皇城了。
收起2楼2014…01…07 09:49 |
第311章 清君侧
从轿中下来,王承恩冲李景拱了拱手道:“李将军,王某如约而来,盼你也要信守承诺。”
李景抱了抱拳道:“王兄放心,我说过绝不损宫中一草一木,肯定说到做到,另外,若是李某的部下伤了皇上一根毫毛,以后你尽可每天指着李某的鼻子骂我!李某绝不敢还口。”
说完,李景转身对身后的一众士兵们森然说道:惊扰了皇上和后宫的女眷,或者是损了宫中的事物,“我刚才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么?谁敢不遵我的命令,我就亲手砍了谁的脑袋。”
“谨遵大帅军令!”一众士兵齐声应道。
由于士兵怕声音太大惊动了四邻,因此说话时,声音压的极低,但是这个声音却更显得郑重肃穆。
指了指身后一众士兵,李景看向王承恩道:“王兄,你可满意了?”
王承恩苦笑了一下道:“李将军,今日之后,王某身负千古骂名,满不满意又能如何?”
李景摇摇头,指着王承恩道:“王兄,你错了,你今日之所为,日后大明子民必定牢记王兄今日之功。”
王承恩轻叹了口气道:“我也不图什么名声了,只要能保住皇上我就满足了。李将军,随我来吧!”
李景轻轻挥了挥手,亲兵队随即护在王承恩和李景的两侧和身后。
“咱们走哪个门?”李景转头问道。
王承恩想了想道:“从大明门,进承天门(天安门),再进午门,这是最近的路线。”
李景点点头,对马三说道:“命人通知柱子和定国率部向大明门进发,待我和王公公进城之后,依次占领大明门,承天门,午门。”
马五点点头,召唤了几个人吩咐了几句,那几人急忙领命而去。
接着李景又看向陈二虎道:“你和你的部下跟着五哥的人分散在城内,发现有人挑头闹事的直接给我盒下,五哥的人负责安抚民众,不得动手,免得惊动了熟人。”
王承恩闻听点了点头,李景兵变的消息哪怕他封锁的再严,必然也会传出来,其时,京城必定人心大乱,这时最快安抚民众的做法就是让京里的人出面安抚。
王承恩仅凭李景让马五的人负责安抚民众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李景确实不想把京城搞乱。
马五所用之人或者京城本地人,或者是在京生活多年,这些人在京城熟人太多,让他们安抚民众,效果自然比李景的人要好得多。相反,若是让他们也跟着动手镇压挑头闹事的,熟人看了不明所以,必定人心憧惶乱成一团。
待陈二虎带着部下跟马五的人离去之后,李景看了看马五道:“把你准备好的东西带上,随我一起进宫。”
马五点点头,向屋里招了招手,随即十余名壮汉抬着几口箱子从酒楼走出。
“笑了笑,李景对王承恩道:“王兄,你还是坐你的轿子,我在你身边随行。”
王承恩点点头,俯身上了轿子,合上轿帘的时候,对四个抬轿的小太监喝道:“把你们今天看到听到的都忘掉,否则,我要你们的命!”
那四个小太监吓了一跳,这四人都知道王承恩为人心狠手毒,前段时间,两个伺候皇上的小太监不知做错了什么事,皇上退朝不久,王承恩就下令把那两个小太监活活打死。
想起那两个小太监的死状,这四人急忙说道:“我们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
王承恩哼了一声道:“走吧!”
有王承恩带路,大明门的城守虽然看着李景等人满腹疑惑,但终究不敢阻拦,乖乖打开城门。
李景等人进了城门,那城守正要举手下令关闭城门,忽觉脖子一阵冰凉,耳边一人冷冷说道:“不许关门,否则要你的命。”
那城守一愣,刚扭了下头,便觉脖子一痛,侧眼一看,只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正搁置在自己的脖子旁边。那城守不明所以,正要发问,忽见城下数百人快步进入城门,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这些人己经快步登上城墙,然后迅速将守城的士兵缴械。
“王公公,怎么回事?”那城守急忙叫道。
“奉皇上谕旨,山西参将李景进京勤王,清君侧,现在皇城开始换防,你若想活命,就老老实实地别动,等候皇上的旨意,否则,格杀勿论。”李景冷冷地说道。
那城守一呆,随即大叫道:“你是李景?你一个小小的参将,敢动皇城城守,你这是要造反么?王公公,你也造反了么?”
王承恩摇了摇头,看了李景一眼,只见李景手一挥,那城守身边之人一掌砍在城守的颈侧,那城守哼也不哼,立时软到在地。
占领大明门的正是柱子的部下,柱子占领城门之后,李定国带着后续人马陆续进入大明门。
见人员到齐,李景点点头,对柱子说道:“留三百人在此防守,你带三千人把皇城其余城门给占了,若有抵抗,可就地格杀,占领城门后,将城门关闭,不得放一人出入。听明白了么!”
“是!大帅!”柱子领命道。
接着李景转头对李定国道:“你带剩余的人跟我走!”
李定国应了一声,对身后士兵挥了挥手,一众士兵看到手势,迅速站在李景身后。
对王承恩笑了笑,李景道:“王兄,请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