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摇摇头笑道:“你们是不是都以为像缅甸这样的地方,应该很贫瘠,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是吧?”
听李景说的粗俗,朱由检等人不由同时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接道:“其实缅甸这个地方很富,那里盛产黄金、翠,价值堪比咱们大明的和田玉。宫中有以前在缅甸任职的官员的奏章,说的没错吧?”
珠宝、玉石,尤其缅甸出产的翡上面对这些都有记载。皇上,我朱由检点点头。
“嘿嘿,只要咱们能找到一座玉矿,所有的费用都出来了,要是再拿下一座金矿,那咱们就稳赚不赔,出征的费用算得了什么。占领缅甸,其实无论怎么算咱们都是不亏的。”李景笑道。
顿了顿,李景接道:“但是秦大人刚才说的确是实情,大军远征,道路难行的话,必然费时费力。
好在我们不是现在就要对缅甸用兵,这几年我们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女真人和蒙古人,缅甸方面只是做准备工作。
秦可纲,你回到云南以后我要你做两件事:第一件,全力修葺从车里至缅甸的道路,另外每隔一百里建一座仓库,用以存放粮食,麻布,药品等物资。第二件,派人到缅甸勘察地形民情,此事事关重大,你当尽心尽力而为,这件事做好了,日后征讨缅甸,我记你首功。”
秦可纲闻言犹豫了一下说道:“国公爷,单凭下官一人之力,怕是做不了这许多事情,另外,我也指挥不动当地的部族民众,能不能给车里宣慰司派一个能镇得住场的人,只要这人能给下官撑腰,下官必定完成国公爷交办之事。”
李景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道:“说的有理,做这么大的事情,确实应该安排个能镇得住场的人,只是这个人选却是不好抉择。
按说黔国公沐天波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沐家时代镇守西南,沐天波籍祖上之荫,在各土司心目中素有威望。可惜沐天波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行,让他坐镇,一旦出现变故,犹豫不决是要坏了大事的。”
轻轻敲击着桌面,李景心里算盘着还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其实李景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乃是高奇,因为对缅甸作战并不需要使用什么阴谋诡计,也不需要猛打猛拼,只需要稳扎稳打,占领一地,消化一地。这就要求指挥作战的将领越稳越好,无疑这种作战方式最适合高奇的风格。
不过高奇的级别太高,而且高奇现在正在中原地区坐镇指挥围剿流寇事宜,云南那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做准备工作,高奇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到云南坐镇。
其次的人选则是张楚,张楚跟随高奇多年,做事极稳,深得李景和高奇的器重。在高奇不能前往的情况下,张楚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张楚率军到云南坐镇,还要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济世军的成员大多是河南人和山西人,到了云南,恐怕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西南地区的湿热环境,更难适合西南地区的高原反应。要是一个个病体怏怏地,哪里还有什么威慑力?别说给秦可纲镇场,不被人笑话就不错了。
也就是说提前让张楚带兵到云南适应环境是可以的,但是在没适应环境之前,不能给他布置太多的任务见李景眉头紧皱,显然是想不出合适的人选,朱由检心里微微一动:“李兄,我给你推荐个人选如何?”
“谁?”李景疑惑道。
“石硅宣抚使,镇东将军秦良玉,你觉得如何?”朱由检说道。
听朱由检推荐秦良玉,李景不由轻轻点了点头。
崇祯年间,真正能让李景佩服的名将并不多,但是秦良玉无疑是其中一位。
秦良玉是历史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女子(历史中唯一封侯的女将军,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单独作传的女子),从小受父亲教育,能文善武。
秦良玉之父秦葵曾对她感叹说:“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
而秦良玉则慨言:“倘使女儿得掌兵权,定不输平阳公主(唐朝李渊之女)和冼夫人(少数民族首领)。”
秦良玉成人后,嫁与石硅土司马千乘。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马千乘率三千石硅兵从征,随后秦良玉又带五百人前往助战,并于邓坎大败贼军。时任总督李化龙大为惊叹,命人打造一枚银牌,上镌“女中丈夫”,赠与秦良玉。
随后秦良玉夫妇配合官军作战,连战连捷,杨应龙早投无路之下,自刎而死。
战后论功,秦良玉和马千乘夫妇被评为“南川路第一功”。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病死狱中,秦良玉接替丈夫出任石跌土司,萨尔浒之战,秦良玉派兄弟二人率领数千精兵赴辽作战,兄弟二人于浑河与女真人血战,杀敌数千,令女真人为之胆寒。不过由于众寡悬殊,其兄力战死于阵中,其弟浴血突围,所部两千白杆兵战死。
后来,永宁土司奢崇明造反,秦良玉率部征剿叛军,平定叛乱。
收起2楼2014…03…28 21:50 |
第390章 人口统计
崇祯三年,皇太极自喜峰口入侵,攻陷永平四城,秦良玉奉诏勤王,配合官军收复永平四城。事后朱由检亲自接见嘉奖,授秦良玉一品浩命夫人,领镇东将军印。
秦良玉多年来为大明朝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兄弟二人前后战死沙场,可谓一门忠烈。让她坐镇云南,确实合适人选。
另外,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常年生活在山区,攀山越岭对这帮人来说乃是小菜一碟,而且四川的气候跟云南相差不多,这些人显然要比北方人适应云南的生活。
不过李景随即皱了皱眉,秦良玉现在应该己经年逾六十了吧?这么大年纪,让她到云南那样的湿热之地,不知她老人家受不受得了?
想了一会儿,李景说道:“只是秦老将军年事己高,不知她老人家愿不愿意干这桩苦差事,回头我给她写封信询问一下。”
朱由检听了笑道:“我看你这封信写不写用处不大,秦老将军一心为国,若知你是为日后收复缅甸做准备,定会欣然赴任。”
李景沉默了一会儿,知道朱由检说的乃是实情,而且眼下确无合适人选。
想起秦良玉一生为国,临老还要征召她为国效命,李景叹了口气道:“那就秦良玉吧!另外,秦老将军屡立战功,我看给她封个侯爵吧,”
朱由检闻听点头道:“秦良玉忠贞为国,我看就封她为忠贞侯,袭三代。”
李景苦笑一下,自己规定贵族袭爵不得超过三代,朱由检倒好,直接就让袭爵三代,真是一点空子都不放过。
想到秦良玉一门忠烈,让这样的人家袭爵三代,也是他们应得的。
想到此,李景默默点了点头。
“恩,秦老将军坐镇云南,我看可以再给她挂个镇南将军印,其子授镇南副将,随母到云南任职。”
李景接道。
秦可纲闻言喜道:“秦将军威名远播,要是她老人家能够到云南坐镇,下官的底气就足了。”
李景点点头接道:“秦老将军所部只有三千白杆兵,这点兵力怕是不够,我另派张楚率三千济世军入滇,协助秦老将军。另外,还可从当地征召青壮入伍,我看再征四千兵吧,给秦老将军凑个整数。”
想了想,李景接道:“以前秦老将军从征出兵都是自筹饷银,还有那些土司,为国效命都是自己掏腰包,这次的军铜得朝廷拨付,咱可不能亏待了人家。”
秦可纲忙道:“云南布政使恐怕不会拨付这笔银钱。”
李景摆摆手:‘不拨付我就撤他的职,要是被我知道他跟老百姓胡乱收税,我照样撤他的职。”
说到这里,李景看了看秦可纲,忽然正色道:“还有你,你征发民夫修路架桥,不能让人白干,要管吃,还得给钱,这一块的费用我给你想办法,你只记住一点,千万别在云南给我闹出个天怒人怨出来。”
“不敢,不敢。”秦可纲忙道。
李景盯着秦可纲看了一会儿,摆了摆手道:“你下去歇息吧,等我把事情安排妥当,便通知你回云南。”
听李景下了逐客令,秦可纲急忙起身告退。
待秦可纲离去,李景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好在现在只是准备,一年只需二三十万两银子便够了。
要是真的开战,我估计一年没有一百万两银子根本不够用。”
说着李景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向外看了一眼,揉了揉太阳穴道:“今年入冬到现在一场雪没下,来年怕是还要闹旱灾。小五,你去请沈正和张鳌来一趟,我有事情要跟他们说。”
见李景一脸疲倦,小五忙道:“大帅,您先歇一会儿吧。”
李景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么多事情没做,哪里歇得下来啊!”
待秦可纲离去,李景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好在现在只是做准备工作,一年只需二三十万两银子便够了。要是真的开战,我估计一年没有一百万两银子根本下不来,因此我们现在就要为此战做好准备。”
说着李景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向外看了一眼,揉了揉太阳穴道:“今年入冬到现在一场雪没下,来年怕是还要闹旱灾。小五,你去请沈正和张鳌还有周衡臣来一趟,我有事情要跟他们说。”
见李景一脸疲倦,小五忙道:“大帅,您先歇一会儿吧。”
李景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么多事情没做,哪里歇得下来口阿!”
说完,李景转头对王承恩道:“王公公,帮我研磨,我写两份任命书。”
王承恩应了一声,自去铺纸研磨。
带王承恩准备停当,李景来到书案前坐下,提笔写了一份任命书,吹干墨迹,盖上自己的印鉴,折好递于小五道:“这封是给张楚的任命,派人送到平阳府,让他准备一下,来年三月进赴云南。”
李景接着又写一封,然后说道:“这封是给秦良玉的,让她也是来年三月进驻云南。”
“李兄,要不要给沐天波写封信,沐家镇守云南多年,你从外面调兵遣将,只怕他心里会不太舒服。”朱由检忽道。
李景点点头:“是该给沐天波写封信,黔国公世镇云南,在云南颇有威望,我看可以让他兼任一下云南的参政,有他出面协调,那许多事情做起来就名正言顺的多了。”
“我是说沐天波还挂着征南将军的印呢,要不要让他也征召一支部队到车里宣慰司驻扎。”朱由检接道 李景闻言转头看了看朱由检,摇了摇头道:“咱们又不是现在就跟缅甸开战,车里宣慰司用不着派那么多兵驻扎。”
朱由检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知道李景是不欲令黔国公这样的亲贵勋爵领兵。
少顷,沈正,张鳌,周衡臣三人联袂进宫,给朱由检和李景见过礼之后,李景摆摆手,示意三人就座。
待三人坐定,李景问道:“平阳府各州县粮仓还有多少存粮?”
沈正忙道:“还有五十万石杂粮,二十万石稻米。”
李景点点头,知道前次调粮以后,各州县又从老百姓手中收粮将粮仓补足。
见李景面露嘉许之色,沈正笑道:“大帅又要往何处调粮?”
李景摇摇头:“这批粮食不能动了,我怕来年又要大旱,这些粮食要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得从江西和湖广再购一批粮食运往京城。”
沈正闻言,面容一肃道:“要购买多少?前几日京畿地区最后一批赋税已经收上来了,我手里现在还能调动一百来万两银子。”
“明春对东虏用兵的银子预留了么?”李景问道。
“呵呵,对东虏用兵何等重要,我焉能不做好准备?还有成立银行的银子也都留着呢,你放心,哪些银子能动,哪些银子不能动,我心里还是有数儿的。”沈正笑道。
李景点点头:“继先在大同等地开办店铺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前些天杜老九给我送来新的纸钞票样,我觉得不错,差不多的话,就让杜老九在大同发行纸钞吧。只要大同那些跟蒙古人做生意的商人能接受纸钞,马上就在京畿地区推广。咱们大明缺少白银,不能总用银子作为货币使用。”
沈正闻言笑道:“继先现在己经在大同开始用景记钱庄发行的纸钞进行交易了,这小子跟我说,景记钱庄的信誉好,先用景记的纸钞,然后往大明银行发行的纸钞进行过渡。”
李景点点头,沉吟了一下道:“那得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也开办几家钱庄,要让那些蒙古人对咱们的纸钞有信心。”
沈正苦笑下道:“那些蒙古人可不傻,他们做买卖时都是先到钱庄换成纸钞,可是等回去的时候,就把纸钞换成银子了,我觉得现在在归化城开设钱庄用处不大。”
“那也得开一家,得让蒙古的老百姓也接受纸钞。”李景摆摆手道。
顿了顿,李景接道:“既然大同那边的生意人都能接受纸钞,那京城这边就不用再等了,我看可以让杜老九印钞了,先发行价值三百万两银子的纸钞。你会同张理以及杜老九拟一份命令,以后京城之内所有的买卖不得用白银交易,一律使用纸钞,同时在城内开设几家分行进行银钞兑换。”
“行,我马上回去安排。”沈正说道。
转头看向张鳌,李景说道:“你那边还要多久才能把全国的土地以及人口统计出来,己经统计出多少地方?”
“北直隶和山东,山西,陕西,河南这几个省的土地己经统计出来了,南直隶和江西自打陈大虎和刘二愣两位将军去了以后,进度加快了许多,现在己经统计的差不多了,浙江,湖广(湖南和湖北)和四川还在统计当中,两广和云贵还有福建等省刚开了个头,我估计要全部统计出来还需半年的时间。”张鳌忙道。
李景闻言用力拍了拍张鳌的肩膀,赞许道:“做得好,这么短的时间统计出来这么多地方,这件事交给你看来是选对人了。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张鳌摇头说道:“大帅,张鳌的命是您救的,仇是您帮着报的,家也是您帮着成的,还有什么赏赐能比这些更大的么?大帅,张鳌不知如何报答您,只知道这辈子把命卖给您了,您让张鳌干什么,张鳌就干什么。”
收起2楼2014…03…28 22:02 |
第391章 湖广布政使
听张鳌提起往事,李景叹了口气道:“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干什么?这些年你只知尽心做事从未跟我提过什么要求,我若再不赏你,就会有人说我对你不公了。
咱们这些老兄弟当中只有你一人不曾纳妾,而你至今未有子嗣,今天我给你做主,给你娶一侧室。
前段时间曹文诏给我送了几名侍女,这几个丫头都是大家闺秀出身,你看中了哪个,我就让哪个给你做侧室。”
张鳌闻言大惊,忙道:“大帅,张鳌万万当不起如此重赏,还请大帅收回成命。”
张鳌知道,李景府里的丫鬟侍女大多由李景做主许配给那些未成家的部下,尤其那些亲兵的家眷,几乎全部出自李府,这些年,李景府里的丫鬟侍女不知换了多少批,以至于到后来沈莹和朱徽媃没有丫鬟使用,都得到苏杭一带购买。
另外,李景是把丫鬟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出嫁,也就是说,能娶到李景府里丫鬟的绝对都是李景的嫡系亲信。
而且李景府里的丫鬟从来没有给人作侧室的,现在答应给张鳌做侧室,那真的是天大的恩典了。
听张鳌拒绝,李景笑了笑道:“兄弟,你年纪也不小了,若是再不抓紧时间,岂不耽误了子嗣?何况你夫人不在身边,你负责那么一大摊子的事情,身边若是没人照顾,身体如何能受得了?就这么定了!回头我给你操办一下,至于你夫人那边,我替你解释。”
“大帅!”张鳌闻言一时硬咽无语。
轻轻拍了拍张鳌的肩头,李景接道:“不要想太多,你要保重身体,来年我还有要事交给你去办理。
“大帅请说。”张鳌忙道。
“今冬至今没有下雪,我担心来年还会出现旱灾,因此耕种事宜要提前做好准备,我要你马上着手准备种子,开春以后,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要大面积耕种抗旱作物。”李景说道。
听到李景要他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张鳌这才明白李景为何问起土地统计的情况。
知道李景用意,张鳌当即重重点了点头道:“大帅放心,张鳌保证来年春耕上述几省全部播种抗旱作物。”
李景点点头,转头看向周衡臣道:“衡臣,吏部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任湖广布政使?湖广熟,天下足,这湖广的布政使必须得是一个精干之人,而且要能领会咱们的政令的人才行。”
“这个……”周衡臣一时沉吟起来。
要知道自打李景执政以后,裁撤巡抚,布政使成为地方的最高主官,李景让周衡臣考虑湖广布政使的人选,这可是透着十分的信任。那么这个人选,周衡臣一定要慎之又慎。
周衡臣把自己中意的人选在心里过了一遍,不由暗暗摇了摇头,这些人大多资历尚浅,或是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若是贸然提拔,做得好还能跟李景交代,可是一旦没有做好,那在李景心中就要大大减分了。
权衡了一番,周衡臣缓缓摇头道:“大帅,吏部现在并无合适人选出任湖广布政使。”
李景闻言奇道:“吏部下属这么多官员,竟然没有合适的人选么?”
周衡臣苦笑道:“咱们培养的人只在平阳府做过地方小吏,根本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出任布政使这样的封疆大吏,怕这些人力有未逮。
至于朝廷以前任命的官员倒是有很多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可是我怕这些人根本领会不了大帅的意图,就像江西和南直隶地区,那些官员阳奉阴违,要不是有陈将军和刘将军坐镇,我估计这两地至今也不会推行大帅的政令。”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你说的确是实情,不过我不相信大明这么多官员,都看不到新政的好处。
衡臣啊,我知道你对很多人的使用上有些顾虑,依看我,你用不着那么小心。
要知道官员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就会犯错。难道说你我没有缺点,就没有犯过错, 因此咱们用人时不能紧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要包容人家的缺点,对他们犯得错误,只要他们能意识到,能改过来就行。
我记得当年我到河南xe灾的时候,当时河南的巡抚是吴蛀吴大人,我觉得这个人就很不错,虽说有点儿贪财,但是做事还是尽心尽责的。
何况咱们大明的官员有几个不贪?咱们不能只揪人家的过错,还得深究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贪污。
原因我以前也说过了,因为官员的傣禄太低,养活不了家口。
咱们不能指望所有的官员都跟海瑞一样,所以我给官员们提高傣禄,而且越是地方基层的官员,傣禄就越高。为什么?就是让他们的钱够花,不要再去贪污了。
如果官员们领会到这一点,以后不再贪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启用这些人?
当然了,有些人的欲壑是填不满的,可咱们不还有严峻的刑罚在那儿么?
我觉得高薪加严惩,会让官员们意识到,他们贪污受贿那点钱跟他们接受的惩罚是不相称的,慢慢地官员就不敢贪污了。
所以啊,有些人该用还得用,不要那么多顾忌。”
周衡臣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周衡臣忽然笑道:“大帅对吴大人这么看重,我看不如启用吴大人出任湖广布政使吧?
李景微微沉吟了一下:“也行,吴蛀现在何处任职,让他进京一趟,我有些事情跟他交代一下。”
周衡臣闻听苦笑一下道:“吴大人在家养病呢。”
“病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李景奇道。
“咳咳,吴蛀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托病辞职。”朱由检接道。
“托病辞职?”李景疑惑地重复了一句。
看到朱由检的表情有些尴尬,李景想起当初朱由检疑忌吴蛀跟自己来往过密,把吴蛀调往京城。想来吴蛀进京后,这两年定是被温体仁打压得厉害,心中忧郁,这才托病辞职。
李景自不会跟朱由检重提这些旧事,想了想,李景笑道:“吴大人休养快有一年了,想来身体应该调理的差不多了,让他出来做事吧。”
“那我即可发文,让吴蛀进京。”周衡臣道。
李景点点头:“衡臣啊,吴蛀这样的人,想来大明还有不少,多去了解了解,该启用的就启用,别辜废了人才。”
“是!大帅。”周衡臣应道。
李景起身在屋里踱了几步,然后接着说道:“来年咱们在军事方面只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解决东虏,有文诏和柱子坐镇指挥,只要后勤补给能跟上,我估计几个月就可以结束这场战役。所以后勤这一块一定要保证不出任何问题,要是因为后勤的原因影响战役进程,你们别怪我不讲情面。”
见李景一脸严肃,沈正和张鳌忙道:“大帅放心,后勤补给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李景摆摆手接道:“第二个目标是流寇,对付流寇要抚剿并用,主要是抚。因此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有流寇作乱的地方,地方官府必须要密切配合部队,做好安抚工作。
不能流寇投降了,因为没有安顿好,最后起而复反,要是出现这种情形,我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周衡臣急忙点头称是。
李景接道:“其实,军事方面我并不担心,不管是流寇还是东虏,在咱们的枪炮面前都是不堪一击,举手之间便可消灭,我担心的是内政方面的事情。
天灾,口自们现在面对最大的难题就是天灾。如果西北和中原各省来年还像往年那样干旱无雨,那老百姓的日子又要难过了。
因此来年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