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到了辖区之后,便开始整肃军纪,据说还杀了几个不听话的军官,不到一天便把原来的官兵收拾的服服帖帖,然后便把重炮安置在各个要地,封锁了进出海的通道。”

“什么?把进出海的通道封住了?都哪些地方的出海口被封住了?”郑芝龙惊道。

郑财道:“福州府的福清和长乐两县,泉州府的同安县金门岛(金门当时

属同安县管辖)和***县的永宁还有惠安县,兴化府的莆田县,漳州府的漳浦县,还有思明州。总之,沿海的那些紧要所在现在全部被朝廷的人把持了。”

“***也被占了?那咱家是不是已经被……”郑芝豹惊道。

郑财点点头,“郑府被刘二愣派人监视住了,我是他们放出来给老爷送信的。”

“他娘的,刘二愣好狠的手段。”郑芝豹骂道。

突然间郑芝龙一惊:“不好,昨天我们的舰船在海上游弋的时候发现朝廷的水师开往澎湖,随后又有十余艘商船赶到澎湖。我起初不以为意,现在看来他们是要占据澎湖这一要冲之地。要是澎湖也被他们占了,那我们到台湾补给就困难了。”

“大哥,不能等了,反了吧!不然的话就没活路了!”郑芝豹道。

郑芝龙摇摇头,沉吟了一会儿问道:“郑财,家里那边,刘二愣的人看护的严么?福松有没有机会逃出来?”

郑财想了想道:“府外看护的倒是很严,不过他们顾忌老爷和少爷乃是朝廷命官,并没有进入府中,因此少爷可以从府内乘船出来。只是少爷并不想出逃,他说他是大明的臣子,若是逃了,那便是乱臣贼子。”

“迂腐,人家把刀都架他脖子上了,他还做个屁的大明臣子。”郑芝豹闻言骂道。

郑芝龙回头瞪了郑芝豹一眼:“你懂什么!福松可不是迂腐之人,他这是给我们郑家留后路呢!”

“留后路?”郑芝豹疑惑道。

郑芝龙点点头:“现在的局势是,一是我向朝廷低头,以后安分守己地做朝廷的水师提督,不过那样的话,兄弟们的财路就没了。

二是我带兄弟们造反,但是造反的后果不可预料,看朝廷的布局,就算我们打赢了朝廷的水师,想靠岸是不可能了,只能在海外寄居。

而福松不跟着我们造反,以李景的品行,想来不会把他还有我的家人怎么样,甚至还可以继续做他的官,只要福松无恙,就算我死了,郑家还有后人在。”

“福松能看得这么深远?这小子的书没白读啊?”郑芝豹道。

郑芝龙叹了口气道:“福松自己怕是还看不了这么远,这是有人在提

点他呢。”

“谁在提点福松?福松又有先生了?”郑芝豹奇道。

郑芝龙摇摇头:“我现在很怀疑,两个月前找福松的那个年轻人是李景派来的,”

“啥?李景在咱们家安插了探子?”郑芝豹惊道。

郑芝龙轻轻摇了摇头:“我也拿不住。当初咱们接到李景解除海禁的命令时,咱们商议造反,我就发现福松看事的眼光跟以前不太一样,后来我跟福松谈话,才知他是受了别人的影响。”

“那就不会错了,肯定是李景派来的探子,不然福松怎会留在家里?”郑芝豹道。

郑芝龙叹了口气,摆摆手道:“不管他了,大家商议一下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大哥回去肯定没好儿!还是反了吧。凭咱们上千艘船,数万弟兄,只要狠狠教训教训朝廷的水军,到时李景自然会跟大哥低头,到时还得招安咱们。”郑芝豹道。

郑芝龙闻言不置可否,扫了一眼在座诸人:“大家的意思呢?”

“我等谨遵大哥号令!”众人齐齐抱拳说道。

郑芝龙点点头:“既然大家愿意听我的,那咱们就反他娘的。朝廷的水师不是到澎湖去了么,咱们先灭了朝廷的水师再说。”

“是!”众人齐声应道。

“大家准备去吧,把所有的船只集结,三日后还是在这里集合,咱们趁朝廷在澎湖立足未稳,先拿下驻澎湖的水师和驻军,我要一战功成。”郑芝龙道。

“等一下!”郑芝豹忽道:“大哥,朝廷的舰船只有几十艘,我看咱们没必要兴师动众,另外拿下澎湖意义不大,要震慑朝廷,还是得打垮他们陆上的部队。

我看咱们不如兵分几路,一路攻打澎湖,另外几路攻打福州和泉州等地,利用我们船上的火炮,把那些驻军扫平。”

郑芝龙闻言,沉吟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也好,咱们有上千艘,用这么多船对付朝廷那几十艘船,确实是太瞧得起他们了。这样,你和芝风,芝莞,大各率一队,分四路袭击朝廷的驻军。”

“好嘞!”郑芝豹大喜道。

众人闻言,也不迟疑,当即告

辞,出去召集自己的船队去了。

郑芝龙所部上千艘船自然不可能聚集在一座海岛周围,而是散布在数个岛屿之上,有的还在海上游弋,做些没本的买卖。

海上不同于陆地,通讯更加不方便,要把这么多船聚集在一起,肯定需要一些时间。

好在这些人对这片海域非常熟悉,要找到那些在海上游弋的船只也不算太难。三日后,郑芝龙所属各个船队开始集结。

郑芝龙现在所在的位置距离澎湖大约一百余里,以郑逸龙船队的速度,大约四个时辰能赶到澎湖。对这个时间郑芝龙计算的非常清楚,等他们赶到澎湖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而郑芝龙要的就是夜间作战。

第四百九十章 夜袭澎湖

另外,郑芝龙选择夜间作战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一旦奇袭得手,生擒大量的官军,他就有了跟李景对话的筹码。

郑芝龙做了这么多年的朝廷命官,说心里话,他是真的不想重新过回海盗的生活。如果能够留一丝余地,郑芝龙也不想做的太绝。

天色终于暗了下来,此时郑芝龙的船队距离澎湖主岛不足十里,借着月光,已能隐隐看清岛上的轮廓。

郑芝龙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一名亲兵吩咐道:“换旗!”

亲兵得令,疾步走到桅杆处,命令旗手换旗。

旗手接令也不迟疑,迅速降下朝廷的旗帜,然后换上一面海盗旗。

随着郑芝龙的旗舰换上海盗旗,旁边的船只见了,纷纷撤下朝廷的旗帜换上海盗旗。

实际上,换旗也算是一个命令,换上海盗旗,就意味着进攻即将开始。

郑芝龙此次进攻澎湖,共动用了大小船只三百多艘,士兵一万四千余人。

这么多船要想在登陆的时候全部发挥作用,就不能按照海战的模式列阵,必须一字排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船多的优势。

如果是白天的话,郑芝龙是绝不敢这样做的,因为一旦被敌方舰队发现,只需抢占上风头,那己方这些船只列成一排,相互不能支援,下场将会是很惨的。

不过现在郑芝龙并不担心这个问题,郑芝龙一路顺风而来,并未发现任何船只,而到了夜间,能见度下降,自己看不到敌船,敌船也不可能发现他。

而且郑芝龙判断,就算朝廷的水师发现他的舰队,也不会跟他死拼,因为朝廷的水师就那么多船,要是打光了,水师就等于覆灭了,因为造船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出来的。

郑芝龙的判断不错,孙传庭确实不愿跟他死拼。

郑芝龙要进攻澎湖岛,孙传庭提前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孙传庭能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有人跟他报信,报信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国助和钟斌。

本来李国助和钟斌准备直接反水,不过当孙传庭得知

郑芝龙的计划之后,当即阻止了两人反水的提议。

因为,孙传庭并不怕郑芝龙跟他打陆战。

别看郑芝龙的兵力是他的数倍,可要说陆战,郑芝龙的战斗力能比得过当年的高迎祥?

当年孙传庭麾下不过万余人,但黑水峪一役,愣是消灭了高迎祥数万大军,连高迎祥本人都被他生擒活捉。

现在孙传庭手中的兵力虽没有当年那么多,但是战力却远比当年为强,武器更是远胜当年。

对于孙传庭来说,在岛上设伏,最大的难题是判断郑芝龙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如果是以前,孙传庭肯定是判断不出的,但是执掌水师一年,孙传庭已经知道在海战作战最关键要看风向,顺风作战跟逆风作战效果绝对是不同的。

郑芝龙海战经验丰富,当然比孙传庭更明白这个道理,因此郑芝龙肯定会从顺风的方向而来。

既然可以判定郑芝龙的进攻方向,剩下的就是判断郑芝龙的进攻点。

这一点也不算很难,因为澎湖乃是岛屿,四周海礁林立,郑芝龙唯有选择没有海礁或者海礁较少的地点进行攻击。

孙传庭虽然对澎湖不是很熟,但岛上对四周环境熟悉的人可不少,随便一问,便知道澎湖四周的地理环境。

掌握了澎湖周边的地形之后,孙传庭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判明风向了。

风向是最好判断的,因为澎湖的地理特征就是多风,而且风力很大,只需站在海边便可判明风向。

在辨明风向之后,孙传庭经过认真观察,选好了埋伏地点。

并且为了谨慎起见,孙传庭安排的伏兵距离海边有四里左右路程。

孙传庭盘算的很好,这个距离,正好是重炮的最佳射程,郑芝龙的火炮虽然也能打到这个距离,不过打这么远,实心炮弹基本没有什么伤害。

这就是李景的部队跟别的部队真正的差距,李景所部列装的火炮使用的炮弹是炸弹,远非当时的开花弹可比,更不是那些使用实心炮弹的火炮所能及。

而当时海战,船上列装的火炮大多为实心弹,为的是能击穿敌方船只的侧舷或甲板,开花弹

是不可能打沉船只的。

孙传庭把一切都计算好了,下面的人也根据他的安排埋伏妥当,可惜孙传庭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海有涨潮有退潮。

郑芝龙带领船只赶到澎湖的时候正是退潮的时候。退潮以后,船只便够不到火炮的攻击距离。

但这还不是孙传庭最郁闷的地方,最令孙传庭郁闷的是,当郑芝龙命令士兵登陆,孙传庭下令火炮攻击之时,意外发生了,因为很多炮弹发射以后居然没有爆炸。

说实话,当郑芝龙发现岛上开始开炮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岛上居然有了防备。

敌军有了防备,那么这次偷袭就变成了强攻,而强攻可不是郑芝龙想看到的局面,因为郑芝龙听说过李景部队的火炮的厉害的,冒着强大的炮火强行攻击,必会受到重大损失。

可是当看到无数炮弹从岛上飞出,落地后却没有出现他相像东方众的爆炸时,郑芝龙不由大喜。

大喜之后,郑芝龙做出了一个令他后来无比后悔的决定,郑芝龙命令士兵继续攻击。

如果从岸边到敌军的防线只有几百米的话,那么郑芝龙这次攻击可能真的就奏效了,因为在郑芝龙惊喜的同时,岛上防守的士兵们都在发呆。

这些士兵不明白为什么平时训练都好好的大炮,突然间不好用了,居然有这么多的炮弹没有爆炸。

要知道,当武器突然不好用的时候,士兵难免会发呆。

心急之下,很多士兵又进行了第二轮炮击,可当第二轮炮击过后还是同样的效果的时候,士兵们的信心有些动摇了。

这时,主将和军官的作用就彰显出来。

这一战,在前线主持防务的主将正是刚被孙猛提拔的澎湖守备林士杰。

林士杰临时被授予澎湖守备之职,深知这是孙猛对他的看重,现在郑芝龙夜袭澎湖,便是考验他的时候。

眼见重炮突然哑火,林士杰当即下令停止炮击,然后命令士兵迅速架设便携式火炮。

林士杰不相信连便携式火炮也失去了作用。

如果便携式火炮也失去了作用,那就只能用步枪跟敌人交战了

,而夜间作战,哪怕是有月光,士兵的能见度依然不高,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林士杰已经做好了跟郑芝龙的部队短兵相接的准备。

随着林士杰的命令下达,士兵们终于警醒过来,现在敌人正在进攻,可不是发呆的时候。

林士杰的命令下得可谓及时,在士兵们发呆的时候,郑芝龙的部队已经冲上了岸,并且迅速向前突进。

如果林士杰反应再晚一些,恐怕真的就要短兵相接了。

但一切只是如果而已,当大量的敌军进入射程,便携式火炮开始发威,冲进射程的郑芝龙所部被成片的炸翻。

看到眼前的场景,郑芝龙迅速从惊喜变成惊愕。

一般来说,纪律严明的军队在主将没有下令撤退的时候,士兵要是擅自撤退,肯定要被就地正法。

但郑芝龙的部队的骨干大多是海盗出身,虽然后来成了正规军,但是军纪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知何物。

这些家伙打顺风仗肯定是勇往直前,哪怕是跟对手旗鼓相当,他们也会死拼到底,毕竟能干海盗的大多还是有勇气的。

可是像这样一边倒的仗这些人根本就没打过,这些人虽然不怕死,却也不想白白送死,因此不能郑芝龙下令,这帮人便潮水般的退了下来。

看到士兵纷纷后撤,郑芝龙这才想起让士兵吹响撤退的号角。

但是就这一个冲锋,至少有数百人倒在了敌军的炮火之下。

听着前面受伤的士兵不住的呼号,郑芝龙的脸颊一阵抽搐。

郑芝龙也算历经多次恶战,但是像这样连敌人的面都没看到,几百个兄弟就没了,这样的仗他还真没打过。

看着岛上的炮声渐稀,郑芝龙终于缓过劲来,随即做出了另一个令他后悔的决定。

他下令士兵把船上的火炮拆下来。

郑芝龙忘了一件事,从船上拆火炮不难,难得是如何在泥泞的海滩上把这些火炮搬运到岸边。

另外郑芝龙不知道的是,刚才岸上发射的炮弹之所以没有爆炸是因为刚退潮的海滩非常松软,达不到引爆炮弹的撞击力。

郑芝龙没有像明白,但是林士杰想明白了。

林士杰虽然没参加过实战,但是没少训练火炮的运用。他知道,火炮虽然经常会出现故障,但绝不可能这么多的火炮同时出现故障,肯定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

而能造成这个原因的只能是炮弹的落点是海滩,松软的海滩令炮弹无法引爆。

想明此节,林士杰当即下令重炮部队后撤。

郑芝龙这边拆卸火炮,林士杰那边也才拆卸火炮,两人同时动作,郑芝龙这边海滩泥泞,费劲周折才把火炮推上岸。林士杰那边也不好受,海岛能有什么好地形,搬运火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搬运到指定地点以后,还要考虑射击的角度,以及前面有没有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郑芝龙和林士杰几乎用了同样的时间把火炮准备好。

第四百九十一章 炮战

炮战的结果不言而喻,当岛上的重炮再次轰鸣,岸边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跟血海。

郑芝龙刚刚布置好的火炮还没开几炮便被炸的支离破碎,再加上摆在火炮旁边的弹药殉爆,产生的破坏力就更大,无数士兵在炮弹的爆炸声中丧命。

看到眼前这一幕,郑芝龙不由目瞪口呆。

这才多久,几十门炮便被炸没了?

士兵伤亡,郑芝龙虽然也心疼,却没有损失大炮更让他心疼。因为士兵可以招,可以训练,火炮不好弄啊!

郑芝龙有船厂,可以造船,但他不会造炮。他的大炮除了抢来的,剩下都是从荷兰和葡萄牙等国买的,而且他能买到的还不是这些国家最先进的大炮。

对这一点,郑芝龙可以理解,因为表面上他跟这些国家是贸易伙伴关系,但实际上军事上他们却是对立的,这些国家绝不会把最好的武器拿来武装自己的敌人。

就像郑芝龙的造船厂聘请外国人指导造船一样,他想学这些国家的造船技术,但最终他造出来的舰船只是中型或者是偏大一些的船,那些国家的主力战舰的制造技术根本就不教给他。

这次一下子损失了数十门火炮,要想补充回来,西方那些国家必定会磨刀霍霍,大宰他一顿。

郑芝龙愣神,下面的士兵也在愣神。

这些士兵以前没少参加过海战,双方舰船使用火炮对轰他们也经历过,但是今天这场炮战完全颠覆了他们对火炮的认识,己方的火炮没发挥任何作用就被打成了一堆废铁,这如何不让他们震惊?

郑芝龙发呆,林士杰可没有发呆。

李景的各个部队的中高级军官们都接受过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步炮协同更是训练的基本科目。

步炮协同最关键一点就是确保炮兵部队的安全,当炮兵扫清敌军的火力之后,向前推进的时候,要保证炮兵部队的周围不能有敌军的隐藏火力。

而寻找敌人隐藏火力的任务由步兵负责,等步兵把周边隐藏的敌军清理掉,确认炮兵的安全之后,炮兵再向前推进,然后步兵继续前压。

步炮协同的内容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主要看指挥官对战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指挥官觉得火炮已经摧毁了敌军的远程力量,便可以命令步兵压上。

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很多地形都是可以埋伏远程火力的,而且步兵也未必能发现隐藏的敌人。(注:要是能发现的话,很多战役里炮兵部队就不会被隐藏火力打掉的情况发生了。)

这时就要看前线指挥官临场的发挥能力了,对前线的指挥官来说这绝对是个考验,因为在大多数战役当中,有没有摧毁敌军的火力以及敌军有没有埋伏,己方部队是否安全都要靠前线指挥官的判断,这就要求指挥官要有敏锐的嗅觉或者说是对危险的预感,而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名将。

应该说,李景给部队军官乃至士兵们教授这样的战争知识明显有些超前了,因为现在世界各国作战时,还是采用列阵的方式正面对敌。

(注: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前攻击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1916年索姆河战役,德国以每百米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封锁正面进攻的英军,一天之中打死六万英军,令英军遭受重创之后,这种列队进攻的方式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李景知道,每一种武器诞生,都会令战争的方式发生一次改变。李景现在开始大规模使用发射爆炸式炮弹的火炮,必定会有人想出应对的办法。

这一点在辽东之战时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岳托就针对曹文诏的火炮制定了一系列的战术,虽然因为武器的原因这些战术都失灵了,但是如果岳托拥有同样威力的武器,那么这一战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李景教授军官和士兵这些知识,与其说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士兵的伤亡,还不如说是未雨绸缪。

孙猛的部队就曾受过系统的步炮协同作战的训练,由于没有参加过几次像样的战役,孙猛的部队对步炮协同作战执行的更彻底。

像曹文诏的部队在实战时,虽然也采取步炮协同作战,但是这支部队几乎很少花费精力去打探战场周围敌军有没有埋伏远程火力以及有没有安排伏兵,因为没有那个必要。

在强大的火炮轰炸之下,敌军早就魂飞魄散,就算有伏兵,也吓得跑得远远的。如果还教条的执行

步炮协同作战,等把这一套程序做完,敌军早跑没影儿了。

但是林士杰没有怎么参加过实战,因此还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着训练时的规范要求。

好在林士杰所部防御的是海岛,郑芝龙的部队是登陆作战,除了正面,进攻的敌人也用不着在周围进行搜索。

因此,步兵在炮兵摧毁郑芝龙搬到岸边的火炮之后,便即向当面之残敌发起攻击。

而这时,正是郑芝龙所部愣神之时。

以步枪对大刀长矛,基本上就是一面倒的屠杀,被杀的人在死前可能连敌人的影子还没看清。

突遭敌军攻击,郑芝龙所部终于醒过神来,当即二话不说转身往船上跑去。

应该说,要不是刚才搬运火炮上岸,这些人可能大多是跑不回船的,因为刚刚退潮的海滩可不是一星半点的泥泞,火炮沉重,不可能在如此泥泞的海滩中搬运上岸。

为了把火炮搬到岸边,郑芝龙命令士兵们从船上拆卸了大量的船板,把船板一路排到了岸边,这才把火炮运上岸,现在这条用船板铺就的道路,便成了这些人逃命的通道。

而林士杰的部队追到岸边之后,便停止了追击。

因为再追的话,就要遭受船上的火炮的攻击了,在重炮部队没有跟上来之前,士兵们接受的训练是不许继续追击。

看到这样的情景,郑芝龙又郁闷了,这他娘的还有这样打仗的?这些士兵简直是贪生怕死到了极点!一点危险也不愿意面对。跟这样的敌人打仗,输得实在是太憋屈了。

郑芝龙有心想轰几炮挽回一下面子,可是算算到岸边的距离,最终还是没有做出这个愚蠢的决定。

无他,因为退潮,船只离岸边越来越远,而且由于大量士兵伤亡,很多小船因为水手不够,只能弃之不管了。另外,刚才拆卸火炮上岸,几艘中型船也只能搁浅在海滩上,成了敌人的战利品。

郑芝龙打了这么多年的海战,还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

眼见敌人把重炮推至岸边,郑芝龙想等涨潮之时把搁浅的船只接回来的打算也落空了。

月色下,看到敌军严阵以待,郑芝龙颓然长叹一声,命令士兵

打旗语退兵。

返航的路上,郑芝龙越琢磨越不对劲儿,从今晚的战斗来看,岛上的守军肯定是提前准备好的,而通过了解,岛上的守军人数有限,不可能在澎湖四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