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李景端起饭碗,夹了两口菜装入碗中,飞快地吃了起来。

“嗯?”朱由检见了,不由沉思起来。

将饭扒拉完,李景拍了拍肚子叹道:“很久没吃这样的饭菜了,都快忘记这些菜是什么味道了。”

朱由检放下筷子,轻轻叹了口气道:“其实,我自登基以来,日子过得又何尝不苦?最困难的时候,后宫的嫔妃们穿的都是旧衣,我的衣服都打着补丁,吃的也是简陋异常。没法子,国家没钱,为了跟女真人打仗,为了平定流寇,我也只能从吃穿上面节省了。”

“是啊,咱们以前过的都是苦日子,说起来,臣比皇上还强了许多。”李景叹道。

朱由检叹道:“后来还是李兄帮着我弄了些钱,帮我度过那两年的难关。最近这两年,后宫的大部分花费都是户部来出,你每年还给我一百万零花钱,我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宽裕的多,总算有点皇帝的样子。”

李景笑了笑:“比起以前的日子,我们应该知足啊!我不知皇上怎么想,反正我是知足了,有生之年就帮着皇上中兴大明,等我百年之后,后人能说我李景还是做了些事情的,是大明的忠臣,我就满足了。”

朱由检闻言一怔,默默品读着李景的话,轻轻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学着李景刚才的样子,端起碗夹了两筷子菜也扒拉了起来。

只是这饭菜的味道虽然不错,可东西的质量实在是不咋地,朱由检嚼了半天也没把饭吃完。

李景笑了笑,对王承恩招了招手:“把这些饭菜撤了,上御膳房做的饭菜。”

朱由检摇摇头:“不忙,我把碗里的吃进去。



李景笑道:“皇上尝尝这些饭菜的味道就行了,不必勉强,其实,吃惯了山珍海味,再吃这些东西确实是吃不进去,我现在吃这个都有些费劲。”

朱由检笑了笑,把最后两口饭扒拉进肚。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艰难把饭咽下,然后方道:“李兄,这什么饭啊,这么难吃?”

李景笑道:“这东西叫蜀黍(高粱米),也叫芦粟,看样子好吃,闻着也比较香,但是米质太硬,极难下咽。北方的老百姓大多吃这个,抗饿。至于这菜么,都是山野地里的野菜,老百姓没菜吃的时候,就用这些菜下饭。”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这时王承恩忽然笑道:“国公爷,剩下的饭菜赏给老奴吧,老奴小时候家贫,也吃过这些东西,如今也有些年没吃过了,想尝尝。”

。。

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家酒坊

“多谢国公爷,老奴就是想尝尝。”王承恩笑道。

李景摆摆手笑道:“那行,你想遭这个罪就拿回去吃吧。不过我事先声明,我可没有强逼你吃,你吃了难受可别怪我。”

王承恩笑道:“国公爷,您和皇上都能吃,老奴自然也吃的进去。何况能吃到国公爷和皇上剩下的饭菜,那也是老奴的福分。”

李景摇摇头,看着朱由检笑道:“承恩这个人啊,心思缜密,有他在皇上身边,许多事就不用我操心了。不过就是有一样,说话太受听了,我要听多了,非迷糊不可。”

朱由检笑道:“李兄说的是,承恩这个人确实很好。承恩啊,咱们的国公爷可不轻易夸人的,我身边那么多内侍,除了你,他可没一个看上眼的,你可不要辜负了国公爷。”

王承恩笑道:“老奴这辈子就听皇上和国公爷的话了。”

李景摆摆手:“得了,赶紧上菜,再拿一壶酒来,我陪皇上喝一杯。”

“李兄,你病体初愈,还是不要喝了吧?”朱由检忙道。

李景笑道:“无妨,不过白酒还是不喝了,我记得山西太原好像给宫里进了几坛葡萄酒吧,咱们今天喝点葡萄酒。”

“那好吧,承恩,取一坛葡萄酒来。”朱由检说道。

李景笑道:“再取三支玻璃杯,喝葡萄酒还是要用玻璃杯。”

“呵呵,李兄真是懂酒之人啊!”朱由检笑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唐朝诗人王翰曾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说喝葡萄酒对杯子是有讲究的。咱们没有夜光杯,玻璃杯还是有的。”

(注:葡萄酒并非洋酒,中国自汉朝时期便开始酿造葡萄酒,其后经历过多次兴衰。唐朝时期,便是普通老百姓也开始饮用葡萄酒,且不分男女。到宋朝,由于北方葡萄产地被辽金所占,葡萄酒产业进入低潮期。

元朝是中国的葡萄酒业及葡萄酒文化最鼎盛的时期,由于蒙古人爱喝马奶酒和葡萄酒,在中原大力推广葡萄产业,甚至在太原和南京开辟官园专门种植葡萄,在朝廷的推广下葡萄酒产业达到最高峰。

明朝是中国的酒业大发展时期,酒的品种和产量都大大

超过前朝,由于酒税并入商税,而商税只是三十税一,大大降低了卖酒的成本,这就促进了蒸馏酒和绍兴酒的发展。而葡萄酒没有了优惠政策,便没有了往日的风光,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不过葡萄酒毕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基础还是有的,关中太原等地依然有酿造葡萄酒的酒厂。

等到了清朝虽然也有生产葡萄酒,可是到了清朝末期,中国本土的葡萄酒逐渐式微,最终被外国品牌所占领,就连著名的张裕葡萄酒也只生存了五十年,于1948年破产。以至于到后来,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以为葡萄酒是洋酒,是从外国引进来的酿酒技术。)

朱由检闻言笑道:“我这皇宫大内虽然没有前朝那么富裕,但是夜光杯还是有几支的。承恩,把夜光杯取来,咱们跟国公爷学学怎么喝葡萄酒!”

王承恩闻言,急忙命小太监将桌上的饭菜收拾下去,并命小太监通知御膳房上菜,自己则到内库取杯子去了。

少顷,王承恩抱着一坛酒和一只锦盒返回,小太监们则端着一只只碗碟进来。

李景见了不由摇头道:“皇上准备的太丰盛了吧?”

朱由检笑道:“知道李兄节俭,没准备太多,一共才十六道菜。”

李景点点头,转头看向王承恩道:“皇上每顿是几个菜?”

王承恩忙道:“一般是四道菜,要是跟皇后或者是嫔妃们一起吃的话是八道菜。”

李景摇摇头道:“不行,通知御膳房,以后皇上每顿至少保证八道菜。节俭归节俭,但也不能太寒碜了,大明的皇帝每顿只有四道菜,传出去还不被人笑话死!”

“是,我明天就把国公爷的命令传下去。”王承恩忙道。

李景摆摆手:“来,把杯子拿出来,倒酒!”

王承恩急忙打开盒子,将杯子取出,摆在朱由检和李景面前,然后打开酒坛,分别给朱由检和李景的酒杯满上。

就在酒杯满上的一瞬间,朱由检不由惊呼一声。

李景端起酒杯笑道:“皇上,你这套夜光杯白如羊脂,正是喝葡萄酒的绝佳器皿。你看,葡萄酒倒入杯中之后,在烛光的映照下,宛如鲜血一般,偏偏杯子温润晶莹,更添

了几分凄美惊艳。

王翰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实是绝妙劝酒好诗,尤其是劝这葡萄酒。来,我敬皇上一杯!”

朱由检举杯笑道:“李兄以诗劝酒,实是雅人。不过,这杯酒不该你敬我,应该我敬你才对。李兄,你一心为国,更处处替我着想,我无以为对,敬李兄一杯。请!”

李景笑道:“皇上,你我君臣同心,都盼着能够中兴大明,为国做事,更是你我之本分。皇上以此劝酒却是不当。好了,咱俩也别敬来敬去了,一起干了吧。”

朱由检大笑道:“正该如此。”

说罢,二人举杯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朱由检指了指李景的杯子,示意王承恩倒酒,待王承恩把李景的酒杯满上,朱由检说道:“李兄,你今天找我一起吃饭,又说了这么多话,意思我已经明白了。唉,我误听了小人之言,差点置李兄于困境,做事实在是欠缺考虑。”

李景笑了笑,端起酒杯默默注视着,似在静候下文。

朱由检苦笑了一下道:“是周延儒,是周延儒跟我提的这个建议。李兄,我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表达一下我的心意。”

听朱由检主动说出周延儒的名字,李景暗暗松了口气。只要朱由检不替周延儒扛着,剩下的事情便容易处理了。

将酒杯放下,李景笑道:“我知道皇上没有别的意思,皇上要是想试探我,怎么也不会用这样拙劣的手段,想来是有人蛊惑皇上,皇上未及多想,这才犯了这样的错误。”

“多谢李兄体谅。”朱由检忙道。

李景笑道:“周延儒此人一心想要做官,官迷心窍,人品着实低劣,枉他自诩满腹经纶,依我看,他那些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李兄,要不以我的名义把他抓起来?”朱由检忙道。

李景摆摆手:“跳梁小丑而已,没必要在他身上浪费精力,让他蹦吧。好了,不说这个人了,没得扫了我们的酒兴。”

轻轻啜了一口酒,李景笑着接道:“皇上,新年庆典之事准备的怎么样了?要是有困难就跟我说一声,我让人给你办。”

“呵呵,沈大人和杨大人他们已经安排好了,到时李兄就跟我主持大典就行。”朱由检笑道。

“钱够么?不够的话,我让你姐姐给你送些来。”李景笑道。

朱由检急忙摇头道:“够了,够了。沈大人回京以后就把你的话带给了嫂子,嫂子当天就派人给我送了十万两银子。咳,原本说好咱俩一人出一半的,现在可倒好,嫂子她自己给包了。”

李景大笑道:“哈哈哈,你嫂子有钱,不花她的花谁的?行了,你的钱省下来正好,留着再做个生意。”

朱由检闻听眼睛一亮:“还有什么好生意?这次你帮我想个来钱快的,别再弄瓷器那样的生意,我现在瓷器厂那里已经压了一大笔钱了。”

李景笑道:“别急,你压的越多,以后赚得越多,你放一百二十个心,瓷器厂我保证你赚大钱。”

“听你的,瓷器厂我让他们继续生产。你快说说,还有什么好生意。”朱由检急道。

李景轻轻敲了敲眼前的杯子道:“就做这个生意。”

“做夜光杯?”朱由检惊讶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做葡萄酒。”

朱由检沉吟了一会儿道:“现在喝葡萄酒的人好像不多了。”

李景笑道:“是不多,不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果大家知道你我爱喝这种酒,你觉得大家会不会喝?”

“哈哈哈,如果李兄跟别人说你爱喝葡萄酒,我估计大明上下所有的官员都要喝葡萄酒了,至于那些富商士绅怕更是趋之若鹜。”朱由检大笑道。

“若是连皇上都爱喝的话,普通老百姓必然也会喝葡萄酒。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咱俩帮着宣扬葡萄酒,这个酒想不大卖都难。怎么样?做不做这个生意?”李景笑道。

“做,当然做,自古以来,卖酒的都是暴利,李兄帮我出这么好的主意,我岂能不干?不但要干,还要大干!”朱由检忙道。

李景笑道:“皇上既然要干,那我可有言在先,你这酒厂打得可是皇家的招牌,你可别造些劣酒糊弄大家,到时别说我不帮你宣传推广。”“哪能呢,大明皇家酒坊自然要造最好的酒,咱这可是金字招牌,

造劣酒,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么?”朱由检笑道。李景点点头接道:“还有,你那个皇家玻璃厂,要造一些酒杯,看到这个杯子了么?”

。。

第五百七十六章 祭天

用手指比划了一下,见朱由检看明白了,李景方才将杯子放了下来。

朱由检想了想道:“李兄,这样的杯子做出来怕是不太容易,如果只是有了好看的话,倒是可以做几只,可是仅仅是为了喝酒方便的话,我觉得没什么必要。”

李景摇摇头笑道:“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品酒。皇上,葡萄酒跟别的酒不同,我们喝的白酒最好是温一下再喝,那样对人有好处,可是葡萄酒却绝对不能温,甚至稍有一点热量都会改变酒的味道。

我们现在用的杯子必须用手握住杯子,可是这样一来,我们手上的温度会通过杯子传到酒里,这会改变酒的味道的。但是有了这个脚,我们喝酒的时候,捏住这个脚就行了,这样热量便不会传到酒里。”

“原来是这样啊,李兄对酒确实有研究。”朱由检闻听连连点头。

李景笑了笑,他当然不会没事儿去研究怎么喝葡萄酒,要是闲成那样,李景也不会如此消瘦了。

李景之所以知道如何使用高脚杯喝葡萄酒,是因为他在现代时,偶尔会执行一些特殊的任务,需要到一些高雅的场合,因此曾经经过一番专业培训,培训如何喝葡萄酒,以及使用高脚杯。

要知道,在高雅场合如果连高脚杯都不会拿,必然会引起别人侧目,甚至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执行特殊任务如果引起别人侧目,甚至引起别人怀疑,那任务还能完成么?

正是那段时间的培训,让李景对葡萄酒有了一番认识,知道葡萄酒跟白酒以及别的酒类的不同之处。

摆摆手,李景笑道:“皇上,你别嫌麻烦,这种高脚杯肯定不好生产,但是越是不易生产,它的价格就越高。这种酒杯当然不是卖给普通老百姓的,咱们要挣那些有钱人的钱,尤其是外国的贵族。

呵呵,皇上可能不知道,西方那些国家的贵族们比咱们大明的达官贵人还要讲究排场,这种高脚杯必能投其所好,咱们不挣他们的钱,那不是对不起他们么?”

“哈哈哈,李兄说的是!”朱由检大笑道。

李景微笑道:“现在皇上手里有瓷器厂,玻璃厂,钟表厂,再加上这个酒厂,那就是四家厂子了,等咱们把南海的那些夷人搞定,跟

他们开通贸易以后,皇上必定财源滚滚。”

“嘿嘿,能不能挣钱,就看李兄你的了。”朱由检笑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对外贸易这一块儿我可以替你搞定,可是生产这方面得靠你自己,不过你毕竟是皇上,有些事情还是不要亲自出面。承恩年纪大了,这么多产业,靠他一个人肯定也照顾不过来,你再物色几个人帮你管理厂子。”

“这个……”朱由检沉吟了一下道:“李兄,我身边都是些内侍,也不大懂这些东西,管理的人手还是你帮我物色吧。”

李景笑了笑,深深地看了朱由检一眼,微微点了点头道:“也好,我帮你找几个人吧。”

摇摇头,李景轻笑道:“唉,满嘴铜臭,被人听了咱俩这番话,还不笑话死咱俩这对君臣!”

朱由检笑了笑道:“其实,我倒是对李兄越来越佩服了,李兄说的这些东西看似与治国无关,其实乃是从细微处着手,如果大明各地都能照李兄这个思路发展,数年之后,国家必定殷富。”

李景摆摆手,端起酒杯向朱由检举了举,然后轻轻饮了一口,放下酒杯,李景说道:“说说李棕吧,皇上见过他了?”

朱由检喝了口酒道:“见过了。”

李景笑问道:“李棕什么反应?”

朱由检笑了笑:“怎么说呢,一句话,感激涕零!”

“呵呵,那就好,这样的话,那咱们的动作就得加快了。”李景笑道。

转过头,李景对小九道:“小九,明天命人快马到辽东告诉皇太极,让岳托春节过后即刻进京,我要见他。”

朱由检闻听叹了口气道:“李兄,你过年都不休息一下吗?这些事情年后再办吧!”

李景笑了笑道:“这些事情不交代清楚,我怎能安心过年?好了,咱不说这些烦人的事了,喝酒,喝酒。”

“李兄,请。”朱由检大喜,笑着举杯道。

……

崇祯十年春节。

这一日一大早,京城的百姓突然发现从城外开进来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完全迥异于原来朝廷的官军,原来朝廷的官军都是顶

盔掼甲,可这些士兵全部身着布衣,而且这些人手里拿着的也不是长矛,而是背着步枪,有的背上还背着炮筒。

这支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奔向天坛,吸引了大批老百姓围观。

“是济世军。”一个年轻人一脸兴奋道。

“济世军?济世军进城干嘛?”有人不解道。

“听说皇上要和兴国公祭拜天地,祭拜太庙,这支部队是用来做仪仗的。”一个文人打扮的人说道。

“做仪仗?怎么不打旌旗呢?”旁边有人问道。

一名中年汉子撇撇嘴道:“打旌旗有个屁用,你看看这帮人的精气神儿,用的着打旌旗么?”

旁边那人闻听连连点头道:“别说,这帮人的精气神儿比那些大汉将军强多了,一看就是打过仗,杀过人的。”

“听说济世军是兴国公的私兵,兴国公就是靠这支军队起家的。”那年轻人小声说道。

旁边那个文人闻听吓了一跳,急忙捂住他的嘴:“别胡说,小心让人听了去。现在济世军已经是朝廷的部队了,你说这话不是作死么!”

“兴国公好像没你说的那么吓人吧,去年元宵节的时候我见过他老人家,很好说话的一个人,一点架子都没有。”那名老人说道。

“是啊,兴国公颁布的那些政令都是为了老百姓好,虽然收税收的狠了些,可是交完税以后再不收别的钱了,相比以前,我觉得负担还是减轻了的。”那个中年汉子说道。

“别说话了,看前面,好像是皇上来了。”一人说道。

那名文人接道:“是,是皇上的仪仗,前面那个穿黄色衣服的就是皇上。”

“哪个是兴国公?”那年轻人急道。

“皇上身边的那个,穿金色蟒袍,腰系玉带的那个就是。”那文人说道。

“我怎么瞅着那蟒袍跟皇上的龙袍差不多啊!”那年轻人问道。

那文人笑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蟒袍少一爪,远处看确实差不多。蟒袍不是正式官服,是皇上赏赐的赐服,本朝现在只有兴国公一个人可以穿蟒袍。

你看到皇上身后

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员没有?他们只能穿次一等的飞鱼服,再往下只能穿斗牛服,这也是皇上的赐服。”

“今天皇上不是要祭天么?他们怎么不穿祭服?”那年轻人奇道。

那文人笑道:“你不懂,皇上这次祭天跟以往祭天不同,今天是庆祝来着,你看皇上今天脸上是什么表情,以前祭天是什么表情。”

“以前祭天跟死了爹似的,今天喜气洋洋的。”那年轻人笑道。

“别瞎说,这话也是胡乱说的?”那文人斥道。

那年轻人闻言一伸舌头,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他,这才松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那年轻人忽然惊道:“啊,皇上和兴国公这么年轻啊,好像比我大不了几岁的样子。”

那文人道:“皇上今年才二十八岁,兴国公年纪要大一些!”

这时旁边那名老人叹了口气道:“兴国公比今年元宵节我看到的时候老了许多。”

“听说兴国公前些日子病了,身体还没好利索。”那名中年汉子说道。

那老人一惊,随即叹道:“希望老天爷保佑国公爷长命百岁,有他老人家在,我们才有好日子过。”

“好了,别说话了,他们要开始祭天了。”那文人忙道。

接着便见一名官员拿着一张纸,走到天坛前面,大声念诵着,等官员念诵完,皇帝走上前,也拿出一张纸念诵了一番。

“他们念的什么?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啊。”那年轻人小声问道。

那文人轻声回道:“念的是祭文,前面那名官员是礼部尚书袁枢,念的祭文意思是上天庇佑我大明江山永固,歌功颂德之类的话。皇上念的祭文则是累数这些年国家的外忧内患,然后说大明有了兴国公以后,大明消灭了外患,平定了内乱,大明的状况大为好转,感谢上天赐给大明兴国公这样的人杰。”

“咦?那好像没皇上什么事儿啊,那皇上念这个祭文是啥意思呢?”那年轻人奇道。

那文人轻笑道:“呵呵,要知道大明是皇上的大明,出了兴国公这样的人,说明皇上英明神武,说明咱们大明有上天庇佑,这就是皇上的功绩,因此这篇祭文一定要皇上

来念。要是别人念了,那就是给兴国公拍马屁,是居心不良了。”“哦!是这样啊!那兴国公也会念祭文么?”那年轻人又问道。“不会,要是兴国公也念祭文的话,就是喧宾夺主了。”那文人笑道。

'嘿,微信关注";和阅读";,发送";免费";立享全本0元看哦'

。。

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宴

那文人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我懂什么,兴国公懂的东西才叫多呢!”

便在这时,互听远处嘭地一声,众人大惊,急忙循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只见远处天空一片硝烟弥漫,地面上一队炮兵列成一排,炮口向天,其中一门炮口尚自冒着硝烟。

就在大家愣神之际,又是一声炮响,随后炮声接连不停地响了起来,足足响了八十一声方才止歇。

而炮声中,皇帝率着一众官员在天坛前跪倒,行三拜九叩之礼,待炮声止歇,祭礼已成。

炮声过后,那年轻人疑惑道:“刚才开炮是什么意思?差点吓死我,我还以为……以为……”

那文人笑道:“你以为是什么?这是礼炮,庆典用的,只有声音没有弹丸的。刚才一共响了八十一响,这是皇家大典才能用的数字。”

“哦!”那年轻人恍然道。

忽然那年轻人指着前面叫道:“哎,皇上他们走了!”

“恩,他们还要到太庙去祭祖。”那文人笑道。

“你怎么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