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大寿闻言起身向李景跪倒:“大帅,祖大寿愚昧无知,今蒙大帅开导,日后必定一心报效国家,绝不负大帅今日之教诲。”
李景笑着将祖大寿拉起来:“复宇兄,你能这样想,我心甚慰。”
祖大寿转身向曹文诏抱拳道:“督帅,以前祖某多有得罪,还望督帅海涵。”
曹文诏抱拳还礼道:“祖兄,文诏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请祖兄不要见怪。”
李景抚掌大笑:“这就对了,将帅和,军心定!当浮一大白。”
祖大寿看了看李景忽然叹道:“可惜大寿认识大帅太晚,若是早日得到大帅的教诲,也不至做出许多糊涂事。”
曹文诏笑道:“祖兄,你如今识得大帅也不算晚,大帅要为大明开疆裂土,必有你用武之地。”
祖大寿重重抱了抱拳道:“末将随时听从大帅调遣!”
李景笑了笑:“复宇兄,你的职务是黑龙江将军,如果打不到黑龙江,那你这个黑龙江将军怕也做不起来。”
祖大寿闻言大喜:“末将明白了。”
李景笑着接道:“不过你先不要急,我现在没有粮食给你,所以你还得等一等。这样吧,你手下不是有一万多名骑兵么?拉出去,跟文诏兄一起到漠北转一圈。”
祖大寿急忙抱拳道:“末将遵命。”
见吴三桂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李景笑了笑道:“行,你也带手下的骑兵一起去吧。”
吴三桂大喜:“末将领命。”
“父帅,那我和定国呢?”孙虎头闻言急道。
李景瞪了孙虎头一眼:“你在家待着!净问废话,你不到漠北去看看,熟悉熟悉地形,以后如何平定漠北!好了,别再我这里待着了,和定国回府看你干娘去。”
“父帅,孩儿一年多没见您了,一会儿咱爷俩喝一杯?”孙虎头笑道。
“滚蛋,出去历练了这么久,也不见长进。”李景笑骂道。
孙虎头嘿嘿一笑,和李定国一起向李景行了一礼,又向曹文诏,祖大寿,吴三桂抱了抱拳,两人携手出了书房。
看着孙虎头和李定国壮实的背影,李景叹了口气:“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也老了。”
曹文诏笑道:“您还不到四十,怎么就老了?”祖大寿也道:“是啊,我今年五十多了还没服老,大帅您可不能有这样的心态。”李景摇了摇头:“不服老不行了,按说你们回京,我应该请你们喝一杯才是,可是我这身体实在是有些吃不消了。这样吧,你们三个进宫,跟皇上请个安,你们平定辽东,乃是大明的功臣,皇上必定请你们吃饭。复宇兄,到时你跟皇上赔个罪,他毕竟是皇上,你当年做得也确实不对,赔个罪也是应该的。”
移动阅读请访问:wap。 …精选
第六百二十四章 拥兵自重
“是,大帅!”祖大寿忙道。。 更新好快。
想了想,李景又道:“复宇兄,文诏兄和长伯(吴三桂的字)的家都在京里,只有你没有住处,晚上就到我府里住吧。”
曹文诏闻言笑道:“得了大帅,这事儿您就别操心了,您现在整天忙的,晚上什么时候回府都不一定的,祖兄怎好住在您的府里,还是我来安排吧。”
李景笑了笑:“也好,那你来安排吧,你们是多年的袍泽,感情比我深,住在一起,也好叙叙旧情。”
摆了摆手,李景接道:“好了,你们进宫吧,再不去,可就失了礼数了。”
曹文诏等人闻言,急忙行礼告退。
……
乾清宫,听闻曹文诏、祖大寿、吴三桂在宫外求见,朱由检大喜,急忙让小太监带三人入内。
“臣曹文诏,祖大寿,吴三桂,参见皇上。”见到朱由检,曹文诏、祖大寿、吴三桂急忙躬身说道。
“三位将军免礼,来来来,过来坐。”朱由检喜道,说着命小太监给三人搬几把椅子。
曹文诏等人急忙躬身道:“臣等焉敢在皇上面前就座。”
朱由检笑道:“你们平定辽东,收复被女真人侵占的疆土,令朕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你们是大明的功臣,如何坐不得。来,不要拘礼。”
曹文诏忙道:“平定辽东乃是大帅在京运筹帷幄,更殚精竭虑保障后勤补给,文诏等人不过是出点微薄之力而已。”
朱由检闻言微微一滞,随即笑道:“兴国公居功至伟朕是知道的,可是若无你们这些人戮力用命,怕是也不成吧?兴国公一向不拘礼节,朕也觉得这样挺好,你们坐着,咱们君臣叙话也方便不是?”
曹文诏笑了笑:“那臣等就斗胆在皇上面前坐下了。”
祖大寿和吴三桂闻言急忙躬身道:“谢皇上赐座。”
朱由检摆摆手,命小太监送茶上来,然后笑道:“见过兴国公了?”
曹文诏点点头:“见过了。”
朱由检闻言奇道:“那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进宫了?以兴国公的性格,怕是有很多话要问你们吧?”
曹文诏笑道:“大帅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叫臣回京的目的,便打发臣进宫拜见皇上了。”
朱由检闻听默然,过了一会儿轻叹了口气道:“兴国公是最不拘礼节的,也是最拘礼节的,对朕,李兄既守君臣之礼,又如兄长一般爱护。若论对大明的忠心,更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李兄!”
沉默了一会儿,朱由检又道:“对了,兴国公有没有说要请你们吃饭?”
曹文诏笑道:“大帅说了,皇上见了我们心里欢喜,一定会留我们在宫里用膳的,他就不请我们了。”
朱由检闻言大笑:“哈哈哈,还是李兄明白朕的心思。来人,命御膳房做几个拿手的菜出来,朕要请几位爱卿吃饭。”
几名小太监闻听,急忙到御膳房传令去了。
曹文诏看了看小太监忽道:“怎么不见王公公?以前可都是王公公伺候皇上的。”
朱由检笑道:“承恩啊,他忙着安排朕出京的事情去了。”
曹文诏闻言一惊:“皇上要出京?”
朱由检点头道:“是啊。怎么?李兄没告诉你们?这次朕要和李兄一起到下面巡视。”
说完,朱由检猛然醒悟:“哎呀,朕忘了,李兄再三交代,没有确定动身的日期以前,不要走漏这个消息。你们三个可不要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不然,会耽误李兄的大事的。”
曹文诏忙道:“皇上放心,臣岂是胡言乱语之人!”
祖大寿和吴三桂也忙道:“皇上放心,臣定当守口如瓶。”
由于朱由检突然失言,一时想不出别的话题,场面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沉默了一会儿,祖大寿忽然起身,冲朱由检跪倒,咚咚咚磕了三个头:“皇上,臣当年行事莽撞,对皇上不恭,今日特向皇上赔罪。”
朱由检闻言一愕,忙道:“爱卿免礼,这话又是从何说起?”
祖大寿道:“当年建奴围攻京城,袁督师不敢与建奴野外决战,被皇上下狱,臣一时意气,带兵撤离京城。今日臣蒙大帅教诲,方知袁督师所为确实不对,也知臣的所为乃不忠之举。臣惭愧莫名,特向皇上赔罪。”
“哦?李兄是如何对你说的?”朱由检奇道。
祖大寿忙将李景的话复述了一遍。
朱由检听了默默点了点头。
对祖大寿,朱由检的想法是很复杂的。
作为皇帝,祖大寿在京城危急之时引兵而去,朱由检对祖大寿当然不会没有看法,也不是没想过把祖大寿抓起来。可是大明能打仗的将领就这么几个人,当时满桂受伤,袁崇焕随后也被自己下狱,要是再把祖大寿抓起来,还有谁能带兵抵御强敌?
虽说临时起用了孙承宗,可孙承宗年事已高,而且孙承宗乃是文官统帅,不能指望他亲自上阵杀敌,最终还得依靠武将,因此,朱由检只能隐忍不发。
另外当时的情形朱由检不忍也不行,祖大寿手握重兵,朱由检要是逼得太急,祖大寿很可能率兵反叛,要是把祖大寿逼反了,对大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此思之再三,朱由检终于没动祖大寿。
大凌河之役祖大寿降而复归,朱由检也是出于很多考虑,没有处置祖大寿,相反还升了祖大寿的职。
随后朱由检调祖大寿进京,祖大寿害怕朱由检给他下套,借给他升职,让他进京谢恩时拿下他,借故不回,对此朱由检也是万般无奈。
没办法,谁叫大明的武力每况愈下?下面的将领拥兵自重,已经不太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朱由检说话已经不太灵光了。
后来李景进京,挟济世军大胜之威掌握军权,朱由检心里又萌生了许多想法,在朱由检想来,像祖大寿这样桀骜不驯的人物,是不会听从李景的号令的,更遑论李景任命的北军统帅曹文诏以前还是祖大寿的部下。
朱由检以为,要不了多久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边军就会跟李景翻脸。而不管结果如果,朱由检都不会受到损失,还可能会坐收渔翁之利。
不想李景的手段着实厉害,大明各处裁军,唯有辽东的边军不动,反而把拖欠的军饷如数拨发,待局势稳定,又命曹文诏率领精锐部队秘密进入山海关,接管了山海关的防务,至此,辽东边军要是不遵号令,就唯有反叛一途,而山海关在曹文诏的手中,反叛无异于自寻死路。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已经不指望祖大寿等人能回京勤王了。既然不指望祖大寿等人,朱由检的心态又开始产生变化,这时他开始希望李景能把祖大寿拿下,为自己出一口当年的怨气。
谁承想,祖大寿惧于曹文诏的武力,虽然对曹文诏的态度不是很恭敬,但是对曹文诏的命令却执行的非常彻底,根本不给李景拿下他的机会。
本来朱由检还想着等有机会跟李景说说祖大寿的事情,让李景替自己出口恶气。
不想曹文诏这次回京竟然把祖大寿也带了回来,而李景居然会给祖大寿剖析当年自己为何要拿下袁崇焕,然后让祖大寿给自己赔罪。
这样一来,朱由检求李景处置祖大寿的话自然无法再开口了。
沉默良久,朱由检终于说道:“祖爱卿,你起来吧。你既已知错,朕自然不会加罪,望你日后用心做事,莫要辜负了李兄的教诲。”
“是!多谢皇上。”祖大寿忙道。
待祖大寿重新坐下,朱由检忽然笑道:“祖爱卿,朕素闻你只服袁崇焕一人,不知道为何李兄只一席话便让你心悦诚服呢?”
祖大寿叹道:“不瞒皇上,袁督师行事虽有不妥之处,但是他对皇上,对大明的忠心天日可鉴,而且袁督师治军严谨,赏罚分明,臣对袁督师是打心里佩服,以为世上只有袁督师一个英雄。
但是臣万没想到世上还有大帅这样的人。大帅的能力不用说了,当年大同一战消灭东虏数万,京畿一战,几令东虏全军覆没,入主中枢以后,只一年便平定东虏,论武功,袁督师不及大帅万一。
而大帅身居高位,武功赫赫,却并不以权势压人,臣与大帅交谈时,大帅言谈谦和,平易近人,偏偏说话有理有节,令臣既感如沐春风,又汗颜无地,因此当大帅跟臣谈完话,臣便对大帅心悦诚服。”
朱由检闻言心里不由叹了口气,在朱由检想来,像祖大寿这样桀骜不驯的人是不会轻易服人的,却不想李景只一席话,便将祖大寿收服。
笑了笑,朱由检道:“凡是跟李兄接触过的人,无不被李兄的为人所折服。莫说你们,便是朕又何尝不是如此?”
顿了顿,朱由检忽道:“对了,虎头和定国这次没有回来么?”
曹文诏笑道:“回来了,不过被大帅打发回家了。”朱由检奇道:“为何没让他俩进宫见朕?”曹文诏笑道:“依臣猜想,大帅可能觉得他俩还小,不想他二人接受皇上的褒奖,免得他俩骄傲自满。不然的话,大帅不会当着我们的面儿训斥虎头。”
第六百二十五章 宪兵队
朱由检闻言点点头,轻叹了口气道:“李兄对虎头和定国这两个孩子要求的未免太过严厉了些,其实虎头和定国此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朕褒奖褒奖他俩也是应该的。”
曹诏笑道:“大帅对自己的孩子要求确实是严厉了一些,臣听说大公子安国去年就被送到高奇手底下接受军事训练,希望高奇没有耽误安国公子的功课。”
朱由检摇摇头笑道:“安国每日上午在学堂读书,下午在部队接受训练。这一年安国进宫的次数都少了,朕最近一次见到安国,还是李兄给孩子办百日酒席的时候。”
曹诏闻听默然。
过了一会儿,曹诏忽然笑道:“皇上,要不您让御膳房把饭菜送到大帅府里,咱们到大帅家里吃酒?”
朱由检听了不由心中微动,想了想,终于轻轻摇了摇头:“还是算了,李兄这段时间太累了,要是能够早点回府,就让他多休息休息,咱们还是别去找他喝酒了。”
曹诏笑了笑:“依臣之见,正该这个时候到大帅府里吃酒,皇上去了,大帅怎么也得放下公务陪陪皇上?要是咱们把大帅灌醉了,大帅正好能好好休息休息。您说呢?”
朱由检看了看曹诏,心里轻叹一声。
作为皇帝,朱由检看待问题自然不会跟平常人一样。
曹诏在宫里吃饭还是在李景府里吃饭,在常人眼中这根本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是朱由检却知道其中蕴藏着极其微妙的含义。甚至曹诏等人进宫的过程,都蕴藏着极大的含义。
曹诏可是统领十余万大军的一方诸侯,可进京后却没有先拜见他这个皇帝,而是带着部下先拜见李景,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随后李景让曹诏带着部下进宫,从表面上看,李景没有询问辽东的情况就让曹诏等人进宫拜见自己,确实是对自己极大的尊重。
但是其中又透露出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辽东的事情李景了如指掌,该汇报的曹诏早就跟李景汇报清楚了,李景已经不需要再询问了。
至于让自己赐宴款待曹诏等人,也是尊重自己这个皇帝的表现。皇帝赐宴褒奖立功的将士,正能彰显皇帝的地位。
可是仔细一分析,就能看出李景御下的力度有多大。
李景让曹诏进宫,曹诏就进宫,让曹诏在宫里吃饭,曹诏就在宫里吃饭,就是说李景让曹诏干什么,曹诏就干什么,由此可见曹诏对李景比对自己这个皇帝还要尊重,还要敬畏。
而随后曹诏就借着话头儿提议自己和众人到李景府里吃饭。
这说明在曹诏心中并不在意他这个皇帝赐宴的恩**,曹诏更愿意跟李景一起吃饭,更希望以此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和加深两人之间的感情。
看着曹诏,朱由检心里暗自叹息,眼前这个人以前对自己忠心耿耿,现在却对李景忠贞不二,从掌握人心这一点,自己是远远不及李景。而李景一席话便将桀骜不驯的祖大寿收服,更能看出李景的厉害。
如果说朱由检以前对自己任命起用的将领还有一点点指望,那么从现在开始,朱由检知道,只要李景在世,以李景的手腕,自己是别想染指军权了,以后自己只能做一个太平皇帝了。
一念及此,朱由检当即笑道:“曹爱卿所言甚是,正好借着爱卿回来让李兄好好休息休息。何况曹爱卿回京,李兄无论如何都会请你一顿的,两请不如一请,省得李兄以后麻烦,咱们就到李兄的府里吃酒。”
说罢朱由检转头对小太监吩咐道:“让御膳房把做好的菜送到兴国公府里,朕和诸位爱卿到兴国公府里用膳。
对了,让承恩也去,承恩心细,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承恩都能想到。”
曹诏笑道:“皇上,我们这些人肯定是请不动大帅的,恐怕得劳您亲自出马才行。”
朱由检笑道:“没问题,朕去请李兄,曹爱卿去请高奇和陈国志,可惜马五不在京,不然把马五也叫上。官你就别请了,朕不爱跟他们喝酒,不爽快。”
“是!皇上!”曹诏笑道。
说完,曹诏对祖大寿和吴三桂使了个眼色,两人会意,跟曹诏一起躬身告退。
出了乾清宫,祖大寿四下看了看,低声对曹诏道:“督帅,您可真行,竟然让皇上去请大帅。”
曹诏笑道:“这个时候只有皇上才能请得动大帅,咱们要是去请,都得挨骂。”
祖大寿笑道:“督帅也请不动?”
曹诏摇摇头:“这个时候肯定不行。”
回头看了看祖大寿,曹诏笑道:“祖兄,在部将面前你称呼我督帅是给我面子,现在没外人,这个时候别叫我督帅行么?你是我的老上司,年纪也比我长,你这么称呼我不是折杀我么?”
祖大寿笑了笑:“以前叫你督帅是言不由衷,今天叫你督帅,是心悦诚服。”
曹诏摇摇头:“祖兄,以后没外人的时候,你就叫我名字,咱哥俩不用客气。另外,有一件事你要记住,在大帅面前,千万不能叫我督帅,咱们这些人在大帅面前都当不起这个帅字。”
祖大寿点点头:“我知道了。”
说话间三人出了皇宫,从亲兵手中接过马缰,三人翻身上马直奔军政部。
到了军政部,见门口值守的士兵上下打量着自己一行,曹诏笑了笑,翻身下马对那士兵说道:“我是曹诏,我要见高将军,你头前带路。”
那士兵闻言大惊,急忙说道:“曹将军您稍等,小人马上进去通禀。”
曹诏摆摆手:“不用通禀了,你只管带路就行。”
那士兵不敢多说,忙不迭打开大门,伸手一引。
曹诏把缰绳往亲兵手中一扔,大步入内。
到了签押房门外,曹诏大声叫道:“高奇,高兄弟,老曹回来了!”
曹诏话音刚落,便见一人推开房门,惊喜道:“曹兄,你不是进宫了么?怎么跑我这里来了?”
曹诏大笑道:“哈哈哈,你倒是消息灵通,我回京这么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高奇笑道:“曹兄回京这么大的事,我要是不知道,这碗饭就不用吃了。”
抬眼看了看曹诏身后的祖大寿和吴三桂两人,高奇笑道:“这两位是祖将军和吴将军?”
祖大寿和吴三桂急忙上前躬身施礼道:“末将祖大寿(吴三桂)参见部堂大人。”
高奇笑道:“呵呵,两位将军不要多礼。”
说着看向曹诏道:“曹兄,你和两位将军先到我书房喝杯茶,我把手里的事情处理一下就过来。”
曹诏笑道:“茶就不喝了,你赶紧地,把手头的事情交代一下跟我走。”
高奇闻言奇道:“去哪?”
曹诏笑道:“去大帅府里喝酒。”
“怎么到大帅府里喝酒?皇上没请你们吃饭么?”高奇奇道。
曹诏笑道:“请了,不过在皇宫喝酒吃饭没意思,我撺掇皇上到大帅府上喝酒。”
“啊!曹兄,这个时候大帅正忙着,怎会答应你回府喝酒?”高奇惊讶道。
曹诏摇摇头笑道:“我哪敢这个时候去请大帅喝酒,我让皇上去请大帅去了,皇上出面,大帅这个面子总是要给的。”
高奇闻言大笑:“真有你的,居然让皇上去请大帅。皇上出马,大帅自然不好推辞。行,你稍等一下,我把公务交代一下。”
曹诏笑道:“我不在你这里等了,我去军营把柱子叫上。”
高奇摇摇头笑道:“你就别到处跑了,你要是继续在城里纵马疾驰,我手下的宪兵队就该动手抓人了,还是我派人去把柱子请过来。”
曹诏闻言瞪着眼睛道:“喂,说什么呢,你手下的宪兵队还有没有点规矩,连我都敢抓?”
高奇笑道:“你脑门上又没写你是曹诏三个字,他们怎么就不敢抓人了?我跟你说,现在宪兵队那帮小子后台硬实着呢,你知道么?安国现在就在宪兵队。”
“你咋安排安国去宪兵队了?这差事安国去做好像不太合适?”曹诏疑惑道。
高奇苦笑道:“我也不想啊,可是安国说想找个事情做。我让他来军政部跟我学习处理军务,他说他现在还不够资格处理军务,要去宪兵队学怎么抓军纪,你说我能不让他去吗?
你知道,宪兵队的权力原本就很大,安国去了以后更是抖起来了,连游击参将都不放在眼里了。”
顿了顿,高奇接道:“不过还别说,自从安国去了宪兵队以后,京城内外各军的士兵比以前老实多了,前段时间柱子手下有个参将违纪都被安国收拾了。”
曹诏闻言沉吟了一会儿道:“安国到宪兵队这事儿,大帅知道么?”高奇苦笑道:“我能不告诉大帅么?大帅说了,到宪兵队历练一下也行,不过不能给安国官儿做,怕安国滋生傲气。可我又不能让安国当个小兵,就安排他做了个小队长。”曹诏摇摇头:“高兄弟,老曹跟你说句心里话,我觉得你安排安国去宪兵队历练不太妥当,安国年纪还小,宪兵队干得是抓人的差事,咱们要小心安国被人当枪使。”
第六百二十六章 安国打架
高奇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知,可是安国要去,我又不能用这个理由阻止他。好在安国年纪虽小,却极有主见,别人想拿他当枪使也没那么容易。”
曹文诏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道:“高兄弟,你是安国的老师,对安国比我了解,想来你的心里应该有数儿。”
高奇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猛然间,高奇一拍脑袋:“哎呀,我忘了让人通知柱子了。”
说完唤来一名亲兵,让他马上到城外军营通知陈国柱来军政部。
接着又请曹文诏等人到签押房暂坐,自去交代公务去了。
曹文诏等人在高奇的书房坐了近半个时辰,便见柱子匆匆赶来。
猛然见到曹文诏,柱子先是一愣,随即大喜道:“曹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可想死我了。”
曹文诏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