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左良玉起身抱拳道。
李景笑了笑,指着曹文诏道:“呵呵,当年你们好像一起收复的遵化永平四城吧,那时你们是游击还是参将来着?我有些记不大准,袍泽一场,今晚我请你们喝酒,到时你们叙叙旧。”
“多谢大帅。”左良玉忙道。
李景笑笑摆摆手,又在洪承畴和卢象升的引见下与两人麾下诸将一一见面。
实际上洪承畴和卢象升所带部将的资料早就报于高奇,高奇又报于李景,接见这些人自是为了嘉勉他们。
跟诸将见完面,李景笑道:“你们难得回京一趟,跟着我们不免气闷,今天我给你们放个假,自己到京城转一转。只是别走丢了,晚上我请你们喝酒的时候找不到人。”
诸将闻言大喜,均觉李景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当下,诸将给李景等人行礼告辞。
见左良玉也要跟着大家一起走,李景笑道:“昆山,你留下吧,有些事你也来听听。”
左良玉闻言应了一声,止住脚步,转身跟在卢象升身后。
回到城内,将一众随行官员遣散,李景带着诸将来到内阁衙门议事厅。
待众人坐下,下人奉上茶后,李景笑道:“这次召你们回来有两件事,第一件是阅兵,这个高兄弟想必跟你们说过了,第二件事是商议对河套地区用兵的事宜。说起来,第二件事要更重要一些。”
洪承畴和卢象升闻言大喜,两人相互对视一眼同时笑道:“终于轮到我们对外用兵了,这两年净看别人打仗了,可把我们憋坏了。”
李景笑道:“你俩别高兴的太早,这次用兵文诏兄还是前锋,你们还得殿后。”
卢象升闻言不满道:“不是吧?大帅,这两年的仗基本上都是曹将军打的,怎么这次还让他当前锋啊!”
李景笑道:“我倒是想让你和彦演兄当前锋,可是你们的部队大部分是步兵,大草原上你们总不能靠两条腿追蒙古人的骑兵吧?”
“那我们到河套地区做什么?难道去看曹将军打仗?”卢象升接道。
李景笑道:“你们去占领河套地区。建斗兄,彦演兄,击败蒙古人不难,难的是守住河套地区。此战我的作战方针是以攻代守,彻底将蒙古人从河套地区驱逐出去,可是打仗不能一厢情愿,蒙古人是决不会放弃河套地区的,他们必然会伺机夺回河套地区。
茫茫草原,谁也不知蒙古人会从哪个方向进攻,所以我们必须在河套地区安排大批军队驻防。建斗兄,此战虽然文诏兄负责进攻,可要说担子,你和彦演兄却比文诏兄重的多。”
卢象升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大帅,洪某久在陕西,对河套地区的地形也算略知一二,要想守住河套地区,必须有城池,不然的话,我们的武器再犀利,也防不住蒙古人的骑兵突袭。”洪承畴忽道。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这次出兵河套,需要你们三家配合,文诏兄主攻,建斗兄和彦演兄主守,为了协调大家作战,我拟任命高兄弟担任河套之战的主帅,不知你们可有意见?”
曹文诏和洪承畴还有卢象升闻言均是一怔,一时没有明白李景为何让高奇担任主帅。琢磨了半响,终于想明其中的原委。三人对视一眼,同时说道:“由高将军居中调度,那是再好不过了。”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转头对高奇笑道:“高兄弟,这一仗准备怎么打,你跟几位将军说一下吧。”
高奇笑着摇了摇头,对曹文诏等人说道:“大帅安排我当这个主帅什么用意想来三位将军应该明白。我呢,军政部事务繁忙,不可能要前线去指挥你们作战,其实以三位的能力也无需我去指挥。所以,我只把此战要达成的目的跟你们说一下,然后你们三位协商应该如何作战。”
卢象升闻言笑道:“高将军太谦了,其实为帅者就是如何安排麾下的将士各司其职,高将军主理军政部多年,说到调配诸军作战,除了大帅,无人能出将军之右。”
高奇笑道:“卢督帅抬举高某了,诸位督帅的能力只在高某之上,不在高某之下,大帅之所以让高某当此帅任,只因无法在三位督帅当中选出一位主帅,因此才让高某充任主帅之职,并非质疑三位的能力。”
曹文诏等人忙道:“我等理会得,必定不违高帅的军令。”
高奇忙道:“三位督帅无须客气,我现在说说此战的安排。”
说完,高奇命人展开地图悬挂在墙上,然后在归化城和宁夏卫两处分别点了点道:“我和大帅决定曹将军所部从归化城出兵,向西发起进攻,沿黄河北岸横扫蒙古各部。洪督帅和卢督帅率部自陕西出兵,直取灵州宁夏卫,占据宁夏卫以后,沿黄河南岸向东推进,扫荡黄河南岸之蒙古各部。蒙古人虽有骑兵,但是黄河天险阻碍,蒙古人要想北渡逃脱几无可能,因此你二人所部虽是步兵为主,但只需步步进逼,则黄河南岸的蒙古人便无处可逃。”一更。…… by:07|13827004 ……>;
第六百六十四章 彩头
第六百六十四章 彩头
第六百六十四章 彩头
见曹文诏三人同时点了点头,高奇接道:“肃清黄河南岸之敌以后,洪卢两位督帅便需全力经营宁夏卫,将河套地区打造成大明西北的粮仓,日后收复漠西,漠北等地,河套地区便是大军的补给基地。”
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闻言心中不由一震。
“高帅的意思是不是收复河套地区以后,下一步便是向漠北漠西等地用兵?”洪承畴忽道。
高奇笑了笑:“这就看洪帅和卢帅在河套地区的经营情况了,什么时候河套地区产粮可供三十万大军所需并且够陕西和山西两省所用,那咱们什么时候便出兵收复漠北和漠西。”
洪承畴向卢象升看了一眼,忽然用力一挥拳道:“好,洪某等这一天已等了两年,两年之内,必然让河套地区成为大明的西北粮仓,只望大帅和高帅莫要食言,到时漠西由洪某带兵收复。”
“哈哈哈,漠西南可是卢某的,这是大帅三年前就答应的,彦演兄你可不能抢卢某的功劳。”卢象升笑道。
“呵呵,洪某理会的,绝不敢抢建斗兄的功劳。”洪承畴笑道。
高奇闻言笑道:“既然两位督帅有此信心,那我就不必多说了,想必两位督帅定能把河套地区打造成大明西北的粮仓。不过有件事我先给两位督帅说好了,这一战武器弹药我全力以赴支持你们,但是粮食我只能给你们解决一小部分,不足的要你们自己想办法。至于耕种的人口,我给你们准备十万新兵,等你们占领河套以后,这十万新兵就地转为屯田军。”
卢象升闻言笑道:“高帅放心,我们只要一个月之粮,等到了河套以后,我们去抢蒙古人的,当初蒙古人是怎么对咱们,咱们就怎么对付他们。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李景抚掌大笑:“正该如此,对付那些屡屡侵犯我大明疆土的异族人,就无需对他们客气,我先前还担心你们自重身份,不屑于干这样的事情。”
卢象升笑道:“卢某虽是文人,但是这两年领兵打仗,深知对待敌人决不能跟他们讲什么仁义道德,对敌人仁义,就是对自己残忍,我麾下的士兵都是爹生娘养的,我要做出那样愚蠢的事情,怎对得起士兵和他们的父母?”
“说的好,对敌仁义就是对己残忍,咱们不做那些沽名钓誉的事情。”李景笑道。
洪承畴笑道:“至于洪某你们就不必担心了,洪某对那些流寇都下得了手,对付蒙古人就更不用说了。”
李景笑着点头。
高奇笑了笑接道:“两位督帅都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理政的全才,具体这仗怎么打,怎么治理河套,我就不废话了。我只一句话,希望三位督帅精诚团结,为大明收复失地,开疆拓土。”
“我等绝不负高帅信任。”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齐齐抱拳道。
高奇急忙还礼道:“不敢当,高某这个主帅只起个协调的作用,大家无需多礼。”
李景摆摆手道:“好了,大家就不要客气了,河套的事情就说到这里了,现在咱们商议一下阅兵事宜。按我的意思是不想搞这个仪式,不过高兄弟说,阅兵能提振士兵的士气,我觉得在理,因此就同意了。
不过你们也知道,朝廷现在粮食不充裕,你们这数万大军齐聚京城,我可没那么多粮食养这么多人,所以阅兵之事越快越好,而且阅兵之日,便是你们出征之日。”
“大帅所言极是,不知大帅选好阅兵的日子了么?”洪承畴忙道。
曹文诏笑道:“呵呵,大帅定在十月二十这一天阅兵,还有三天时间,不知洪帅和卢帅能准备好么?”
洪承畴笑道:“文诏兄,你早回京数日,想必已经安排好了,心里有了把握,不过洪某带兵也有多年,麾下的将士不敢说如臂指使,却也相去不远,三天时间足够了。”
卢象升笑道:“卢某所领之军人称天雄军,自不会被你们比了下去。”
李景大笑:“你们三个一个所领之军为关宁铁骑为班底的大明铁骑,一个号称天雄军,还一个号称洪军,到时大家拭目以待,看看到底谁的部队气势更盛一些。”
曹文诏嘻嘻一笑:“大帅,可有彩头?”
李景笑道:“你想赌什么彩头?”
曹文诏转头看向洪承畴和卢象升笑道:“不知两位督帅想赌点什么?”
洪承畴瞪了曹文诏一眼:“赌什么都奉陪。”
“嘿嘿,咱们几个作赌,自不能赌钱财,传出去让人笑话,这样,咱们就赌一顿酒席,谁输了谁请客!如何?”曹文诏笑道。
“我没意见,建斗兄,你怎么说?”洪承畴道。
“怕了你们不成?赌就赌!”卢象升道。
洪承畴琢磨了一下,忽然笑道:“这个评判之人我建议让高帅担任,大帅跟文诏兄是儿女亲家,保不齐会偏袒,高帅是咱们的主帅,让高帅担任评判,顺便看看他一碗水有没有端平。”
李景苦笑道:“彦演兄,就算我跟文诏兄是儿女亲家,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偏袒吧?”
“嘿嘿,事关声誉,不得不防,建斗兄,你说是吧。”洪承畴笑道。
“彦演兄所虑甚是,事关声誉,绝不能大意。”卢象升笑道。
李景笑着摇了摇头:“行,那就让高兄弟担任评判。嘿嘿,高兄弟,你这碗水可要端平了,不然的话,以后他们有的说嘴了。”
“呵呵,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不过不要紧,到时我请皇上跟我一起担任评判。”高奇笑道。
“好了,正事说完了,大家也该进宫去看看皇上了,再不去,皇上就该恼了。”李景笑道。
卢象升笑道:“我听说皇上想出京到各地转一转,不知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李景笑道:“本来打算这个月就离京的,不过咱们检阅部队皇上怎能不在场?因此才没有成行。”
卢象升点点头:“大帅,年前就不要让皇上离京了吧?现在各地官员都在忙碌,要是皇上下去,大家忙于接待皇上,会耽误政务的。”
李景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皇上不容易啊!这些年他费劲心力想要中兴大明,可是大明却是每况愈下,现在开始有了起色,他想下去看看,就让他下去吧。
再说大明有很多臣子从来没见过皇上,若是借着这个机会能见到皇上,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只要不是太过,该接待的就让他们接待一下,也耽误不了什么事情。何况皇上是个明事理的,肯定不会让下面的人围在自己身边,耽误了公务。”
卢象升点点头:“还是大帅了解皇上。”
李景笑道:“呵呵,我之所以了解皇上,是因为我跟皇上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中兴大明。”
卢象升叹道:“是啊,跟历代先帝比起来,皇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可惜皇上的性格……”
李景摆摆手笑道:“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皇上继位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很多事情并不明白,行事不免有些操切,等发现事情不对劲,应对的难免有些失据。不过这两年,皇上已经稳重了许多。”
卢象升接道:“那是因为皇上的担子被大帅接了去,皇上现在无事一身轻,而且看到大帅把大明治理地越来越好,自然明白跟大帅之间的差距。”
李景笑了笑:“好了,大家去看看皇上吧,晚上咱们就在宫里叨扰皇上。”
“哈哈哈,大帅这可有些抠门儿,居然让皇上请客。”洪承畴笑着说道。
李景笑道:“你们平定陕西和河南的流寇,让陕西和河南重归太平,乃是大明的功臣,皇上肯定会请你们在宫里用膳,你可别像文诏兄上次那样,鼓动皇上到我府里吃饭。”
洪承畴闻言笑道:“我听说过这事儿,好像还有复宇兄和长伯是吧?”
祖大寿和吴三桂忙道:“是,不过我们可请不动皇上,是曹督帅鼓动的。”
“哈哈哈。”众人闻言尽皆放声大笑。
说笑间,李景站起身来道:“走吧。”
这时左良玉忽道:“大帅,末将就不去了吧?”
“怎么?为何不去?”李景奇道。
左良玉道:“末将前些年……”
李景摆摆手:“以前的事情我都说了不再追究,而且你这两年立功不小,权当是将功折罪,皇上必定不会责怪你的。”
轻轻拍了拍左良玉的肩头,李景接道:“昆山啊!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是要想成为名将,必须要爱护百姓。要知道,如果没有老百姓支持,我们的吃穿从何而来?兵员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吃穿,没有兵员,咱们靠什么去打胜仗?
还有,我听说你在女色方面有些不检点,这方面一定要注意了,要是因为女色影响了你的晋升,可就有些划不来了。”
左良玉尴尬地笑了笑:“是,末将以后一定改了这个毛病。”
李景点点头:“你以前娶的妾室就算了,但是从我颁布法令以后,你算一下自己纳了几房小妾,然后自己到人口土地部找张鳌把罚银交了。”
左良玉闻言忙道:“末将明天就去缴纳罚银。”
李景笑笑:“你不要觉得亏了,其实对你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你把罚银交了以后,以后便不会有人再拿你纳妾之事说事。”“多谢大帅开恩。”左良玉忙道。李景笑着摆摆手,带着众人一同往皇宫赶去。一更。…… by:07|13858271 ……>;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校场阅兵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校场阅兵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校场阅兵
左良玉今年四十岁,山东临清人,字昆山,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长大。左良玉虽未上过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武,犹善弓射,能左右开弓。
左良玉年轻时在辽东从军,由于他武艺高强,加上足智多谋,很快被提拔为辽东车右营都司(营官,相当于营长)。
由于当时国家没钱没粮,当兵的军饷本来就低,还常常几个月拿不到军饷。
左良玉当了军官以后,有一次因为朝廷长时间没有发饷,左良玉带着士兵闹饷,最后被削职问罪。
不过左良玉很快复职,并且被提升为游击将军。
当了游击将军以后,左良玉便学机灵了,闹饷这样的事不干了,跟大明很多将领一样,左良玉也开始干虚报兵员,克扣军饷的事情。
左良玉这么干的目的并非是贪图钱财,因为当时士兵的军饷很低,而练兵是要花钱的。左良玉虚报兵员的人数,甚至克扣普通士兵的军饷是为了多弄些钱训练精兵。
大明很多将领都这么干,像吴三桂,祖大寿等人都这么干过,因为打仗的时候普通士兵基本指望不上,人家就拿那么点军饷,凭什么让人去拼命?
这样的将领大明的军队中有很多,李景掌权以后整肃军队,对这些将领并没有弃之不用,而是大多数降职留用,小部分下狱问罪。
李景之所以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法不责众,不敢对这些人下手,而是李景知道大明以前军队的状况,像左良玉,吴三桂这些人并非有意虚报兵员人数,克扣军饷,实在是被军费逼得无奈。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算把这些将领军官全部撤掉,换一批人上来,恐怕还是如此。
李景的解决办法是清点部队人员,裁汰老弱残兵,然后提高士兵的军饷并且足额发放。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又杜绝了将领因自己出钱养兵,容易出现拥兵自重的弊病。
不过相比吴三桂,祖大寿等人,李景掌权后对左良玉的处罚要重一些,降三级留用。因为左良玉做的更过一些,他带兵清剿流寇的时候,还劫掠过老百姓。
实际上这样的处罚还是比较轻的,要不是李景知道当时朝廷迟迟没有拨粮,而左良玉军中的军粮已经无以为继,为防止军队发生兵变分崩离析才纵兵劫掠老百姓,李景就砍了左良玉的脑袋。
左良玉这个人确实很聪明,很快辨明情势,再也没干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左良玉这个人打仗确实有一套,在卢象升手下屡立战功。而卢象升对左良玉也很器重,只是因为左良玉处罚期没过,这才没有给他升迁。
这次卢象升带左良玉进京面见李景,给左良玉表功的意图明显,李景虽然没有直接同意给左良玉升职,但是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李景已经抹了左良玉以前的过错,以后再***功便可以升职。
而这次河套之战,就是左良玉的机会,只要左良玉作战得力,升职是板上钉钉的。
只是左良玉显然不了解李景,听李景要带大家进宫面见皇上,当即出言婉拒了一下,想探听一下李景真实的态度。
对左良玉的小聪明,李景自是心知肚明,不过李景对左良玉也确实有怜才之意,因此出言慰抚并点醒于他,令左良玉彻底安心。
实际上到了李景这个层面,很多时候精力都用在如何平衡各方面权力和利益上面,起用高奇为帅是为了平衡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三人的权力。
同意以后擢升左良玉,一是给卢象升的面子,同时也是默许卢象升建立以他为首的权力圈子,说到底也是为了平衡。
毕竟现在曹文诏的势力实在太大,孙猛的势力也不弱,同为军区都督,如果卢象升和洪承畴没有自己的心腹部下,就无法跟曹文诏和孙猛抗衡,这显然不利于军队的稳定。
当然,不管卢象升还是洪承畴想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底,都要在李景的默许之下,同样,曹文诏和孙猛的势力再强,也得在李景的掌控之下。应该说,考虑和处理这些事情要比治理国家还难。
好在李景现在的掌控力是没有问题的,而曹文诏和孙猛以及洪承畴和卢象升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李景的意图也心知肚明。
……
三日后,京城校场。
由于早就放出风去,京城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天皇上和李景要阅兵,无数老百姓一大早就聚集在校场周围等着看阅兵仪式。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热闹以前是极少能看到的,实际上朝廷已经多年未曾当众阅兵了,以前皇上偶尔阅兵,也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检阅御林军部队,很少有老百姓能看到皇上阅兵。
上午辰时,校场大门忽然打开,随即一众官员簇拥着朱由检和李景进入校场,而校场中数万将士早已严阵以待。
见李景和朱由检进入校场,高奇疾步迎了上来,然后引导李景和朱由检等人走上校场前方的高台。
在高台上站定,李景四下扫了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侧身向高奇问道:“都准备妥当了么?”
“都准备好了,只等辰时三刻一到,便开始阅兵。”高奇忙道。
李景点点头,回身对朱由检道:“皇上暂且稍待,一会儿便开始了。”
朱由检笑道:“无妨,能看到大明如此雄师,朕就算再等一会儿也无所谓。”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高奇说道:“大帅,皇上,时辰已到,可以开始了。”
李景点了点:“那就开始吧。”
高奇闻言,从身后取出一面旗,挥了挥。
此时校场的角落中早有鼓手密切地注视着李景等人,见高奇旗子挥动,当即开始擂鼓。
只听咚地一声,声音远远传了出去。
随着鼓声响起,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嘶声,接着便听马蹄声响起,而马蹄声似乎在配合鼓声,在沉重有力地鼓声中,一队骑兵缓缓步入校场中央,为首一人正是曹文诏,曹文诏的手中高高地举着一面龙旗迎风招展,正面端端正正地写着一个明字,在曹文诏的身后则是孙虎头和李定国,两人手中也是举着一面龙旗,一面上书北字,一面上书曹字。
“壮哉!想不到大明如此能训练出如此铁骑。”朱由检见了不由大声喝彩道。
李景笑了笑:“现在的军队跟以前的军队可不大一样,你看,现在军队里没有那么多旌旗,也不像以前的士兵那样顶盔贯甲,显然是没有以前那样气势雄壮。”
“但是朕能从这些士兵身上感觉到杀气,一股肃杀之气,这可是大明以前的军队所没有的,至于朕以前的御林军跟这些将士相比,更是一个天一个地,朕以前那些御林军也就能摆个样子,真要上了战场,怕是逃得比谁都快。”朱由检笑道。
李景笑了笑:“这些士兵都是百战老兵,每个人的刀都染过敌人的血,御林军自然不能跟这些士兵相比,他们也只能做仪仗之用。”
朱由检叹息道:“是啊,看到这些兵,朕的心里踏实多了,有这样的铁血雄师,谁敢捋大明的虎须!”
说话间,只见骑兵的后面出现一队步兵,为首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