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家能有今天,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徐老三。

可以说,沈正恨徐老三恨地牙根都痒痒。

看到徐老三被抓,沈正大喜若狂。

想了想,沈正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

他想听听李景准备怎么处置徐老三。

沈正知道虽然李景杀起人来绝不手软,但李景绝不是一个嗜杀的人,这从他收容那些曾经为非作歹的土匪就能看出来。

可是徐老三这个人沈正是决不会放过的,如果李景打算放掉徐老三的话,沈正哪怕是求也要让李景把徐老三杀掉。

可是沈正听了半天也没听到李景审问徐老三,最后只是轻描淡写地便吩咐人把徐老三砍了。

这一刻沈正忽然觉得有些茫然。

这就杀了?

这也太不解气了吧?

哪怕你先把他送给我,让我打他一顿也好啊!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沈家就是这小子害的么?

沈正心里腹诽了一会儿,忽然哑然失笑。

他自己都快奔五十的人了,居然还这么计较,反正都要杀,打不打一顿又有什么关系?

不过对李景没通知自己就把徐老三杀了,沈正终究有些气不忿儿。

沈正正琢磨着怎么给李景出个难题,忽听李景说四十两银子济的什么事,然后随口一张就是二百两银子。

沈正心中更是恼怒,心道你个臭小子,以为银子那么好挣啊?一张嘴就是二百两银子,知不知道老子要费多少时间才能挣回这二百两银子?

接着便听李景招呼二狗子喊自己。

沈正虽然气愤,但也知道此时不是跟李景治气的时候,急忙咳嗽了两声,然后从藏身处走了出来。

。。

见沈正突然现身,李景咳了两声,然后说道:“沈叔,你老人家没事儿吧?”

沈正瞪了李景一眼,心道:“你早就知道我没事儿,现在来关心我是想讨我女儿欢心么?”

嘴里却说道:“没事儿,年纪大了,跑不动,落在后面,没跟官兵照面。”

李景点点头说道:“沈叔,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兄弟们就算全都没了,你们也不能出来。你们出来不但帮不上忙,反而添乱。”

李景说这话隐隐有责怪之意。

没办法,李景不是傻瓜,他知道沈正肯定看到自己抓着沈莹的手,也看到沈正的表情有些怪异,知道沈正肯定在生气。

这事儿自己也确实理亏,而要想不让沈正责怪,最好的办法是先抓住沈正的错处,先责怪他一下,这样沈正就不会揪住自己不放了。

果然,听了李景的话后沈正面露惭色。

这件事沈正做的确实不对,因为沈正忘记了官兵的目的是什么。

官兵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就是来抓这些家眷的,确切地说是来抓沈家的家人的。

你不把这些人藏起来,反而让他们出去跟官兵拼杀,这不是告诉官兵我们这里没人了么?那不成了给官兵打气鼓劲儿么?官兵看到土匪连老人妇女和孩子都派出来打仗了,那还不拼命狠打?

若不是官兵想要生擒这些人,这些老弱妇孺不知要死伤多少。

如果李景回来的再晚一步,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见李景隐隐有责怪之意,沈正嚅嚅了一会儿才说道:“当时我看到老陈把那些年老的土匪组织起来,并且成功地阻挡住官兵的攻势,便想有样学样。谁知道那些官兵看到我们就像狼见了羊一样。咳,所幸贤侄回来的及时,这才没酿成大错。”

“其实,沈叔的意思我能理解,看到那么多兄弟伤亡是想帮把手,不过咱们打仗可用不着老人和妇女帮忙,只要我们这些人还在,只要我李景还在,定会保护大家的安全。沈叔你也不用自责,这事儿其实怪我,是我安排保护大家的人数太少了。”李景说道。

说一下就得了,李景可不想把财神爷得罪狠了。

何况他以后还想让这个财神爷成为他的老丈人。

李景跟沈正斗心眼儿,瞒得过沈正,却瞒不过身边的佳人。

沈莹狠狠瞪了李景一眼,心道:“原来你这么欺负我爹。”

想到沈正自诩精明,却被李景捉弄,心中不由得莞尔。

李景又问候了沈夫人等人一下,听说沈夫人安然无恙,然后才对沈正说道:“沈叔,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刚投来的刘名兄弟。”

接着有对刘百户等人说道:“刘名,这是沈叔,是咱们山寨的财神爷。你们几个也自报一下家门吧。”

“刘名见过沈叔,您老好!”刘百户急忙躬身抱拳道。

刘百户倒是知道一些沈正的信息,但是见李景不提,也不敢随便乱叫,因此便没有称呼沈老爷三字。

其余几名士兵也急忙抱拳行礼。

沈正摆摆手,心道:“这臭小子倒真有些本事,这几个官兵居然又被他给收服了。”

随即想到自己又要出血,心中不禁又道:“不过要是没有我,你也收服不了这些人。看来还是我最厉害。”

得意了一会儿,沈正笑道:“需要多少银子?要不要给他们登记造册?”

李景点了点头说了声:“就二百两好了。”

沈正心中了然,给他们登记造册就是真心要收服这些人。

第六十六章 构想

见刘百户等人一脸茫然,沈正知道他们初来咋到,不明白为什么要登记造册,便笑了笑道:“这是大当家的为兄弟们的家小着想才做的安排。大当家的说了,吃咱们这碗饭的,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没了,要是兄弟们去了,家小怎么办?大当家的说要给兄弟们登记造册,一旦有人出了意外,就按册子给兄弟们的家小发抚恤银两,不能让兄弟们的家小没有着落。”

听了沈正的解释,刘百户等人这才明白登记造册的用意。

同时也知道,造册以后,就得把家小送到山上,不然的话,自己一旦出事,难道要李景派人到府城给他们的家小送银子不成?

土匪进城,一旦被人发现,那不找死么?

当然,刘百户也明白把家小送到山上隐隐有人质的意思。

但只要自己等人是真心归顺,那就不必担心。

没见这次官兵剿匪,土匪们都拼了老命来保护这些老人和妇女还有孩子么?

几人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跪倒在李景面前,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说道:“大哥仁义,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景俯身将几人一一扶起,然后笑道:“别谢我!我可没钱,要谢,你们就谢谢沈叔吧!”

几人急忙转向沈正便要磕头。

沈正急忙止住众人道:“你等只要用心为大当家的做事就算谢我了。”

刘百户等人急忙抱拳称是。

有沈正出面,以后的事情就不需李景过问了。

李景抬眼看了看谷口处,又往山谷里扫了一圈,只见所有的战斗都已结束,战场已经打扫的差不多了。

此时正在处理那些死者和伤者,该掩埋的掩埋,该治伤的治伤。

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不过总算人尽其责。

微微摇了摇头,李景心中默默地盘算起来。

这次跟官兵作战,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也给李景敲响了警钟,看来需要好好地梳理一下。

首先就是备战。

过了几个月的安稳日子,让山上所有的人几乎都没有危机意识,包括自己在内,警惕性都下降了很多。

若不是李景把马五派出去收集情报,若不是清荷看上了马守业,甚至马守业要是没跟清荷说出自己的身份,清荷都不会在意官兵剿匪这个跟自己无关的问题。

可以说,一切都是运气使然,这才让清荷得知了这个消息,同时把消息告诉马守业,再把消息传到山上,让自己有所准备。

一直以来,李景认为只要自己约束手下不四处打劫,就不会惊动官兵,官兵就不会来剿。

但是李景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山上的土匪需要吃穿用度,一切生活所需必须通过外界购买。

以前人口少,需要购买的物资不多,可能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但是随着山上人口越来越多,需要的物资也越来越多。

比如说粮食,在金牛岭的时候每天有几斗米就够了,可现在每天需要两三石。

每次从山外运粮,至少需要调动上百名兄弟才够,运送这么多粮食,难道官府就看不到?难道会不注意?

粮食好说,毕竟只是为了吃饱肚子。

那么棉布呢?

山里哪来那么多的人要穿衣?

还有铁器。

运那么多铁进山做什么?

还有其余的种种物资。

只要有心人把这些联系到一起,就会推断出山里的人数不会太少,而且是准备图谋不轨。

可以说就算没有徐家这个因素,早晚官兵都会进山围剿。

那么自己这方面做了多少准备工作呢?

李景仔细想了想,然后摇摇头。

几乎没有。。

在红山岭李景平时大多只是在训练,训练,再训练。

闲置的人在开地,建房,开地,建房。

居然没建一处防御设施。

比如箭塔,哨塔之类的监视和远程防御设施一概没有。

就说这处山谷吧。

李景转头四下看了看这座山谷。

这座山谷等于是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可容纳几十人进出的山口。

不考虑翻山的话,只需要在山口处修一道横墙,就可隔绝外界进入。

考虑到山谷中的人也要进出,那再修一座大门即可。

只要在横墙内建几座箭塔,在大门内列上枪阵,莫说两百官兵,就算两千官兵也别想轻易进来。

可李景在发现这处所在之后,竟然没做任何布置。

李景他倒是想到了狡兔三窟,可没有任何防御的巢穴又有何用处?

要想进攻,首先就得做好防御。

没有坚实的防御,就算自己攻击力再强也是无根的浮萍。

一次败仗,就可以把自己的根基全部摧毁,再无翻身的余地。

李景越想越怕,一时间身上竟然出了冷汗。

好在这次打退了官兵,还有时间。

。。

有人说,思考中的男人是最能吸引女人的。

看着李景身披大氅,目光深邃,表情坚毅,沈莹紧握着小丫鬟的手,不由得痴了。

忽然一阵寒风吹来,沈莹猛地打了个冷战,这才清醒过来。

“小姐,大当家的想什么东西这么入神啊?”小丫鬟轻声问道。

沈莹摇了摇头,轻声说道:“我也不知道。”

“小姐,你看大当家的又黑又瘦,是不是累的啊?我听说大当家的昨晚到很远的地方跟官兵打仗去了。”小丫鬟说道。

沈莹转头看了看丫鬟,疑惑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昨晚咱们到这里的路上,我听老爷跟福叔说的。小姐,你说大当家的是不是打赢了才回来的?”小丫鬟瞪着大眼睛得意地说道。

“他一定会赢的。”沈莹用力地点点头说道。

“是啊!他一定会赢的。可是我听老爷说山上所有的事情都要大当家的操心,他会累坏的。小姐,我知道你是最聪明的,咱们府里除了老爷之外,包括二老爷和三老爷,还有那些少爷没人比得上你,你一定有办法帮助大当家的是吧?”小丫鬟说道。

沈莹看着李景的背影,叹了口气道:“唉!咱们是女儿家,男人的事帮不上的,他们也不愿意让咱们帮。”

“小姐,你这么聪明,可以帮大当家的出出主意啊。我知道咱们家很多主意都是你出的,只不过你是先告诉夫人,再由夫人告诉老爷。你现在可以把主意告诉老爷,再让老爷说给大当家的听啊。”小丫鬟说道。

沈莹摇了摇头:“你不懂的,有些事不是这么简单的,爹爹说得多了,会惹人厌的。”

“为什么?咱们是在帮他啊?为什么会惹人厌!”小丫鬟不解道。

“你多看看书就懂了!我有些冷了,咱们回去吧。”沈莹叹了口气道。

。。

沈莹和丫鬟互相扶持着渐渐远去。

李景慢慢转过身来,看着沈莹的背影,心中忽然若有所思。

沈莹和丫鬟说话声音虽低,但李景耳聪目明,这些话一句没落,全听在耳中。

小丫鬟天真烂漫,言辞也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沈莹很聪明这一点是无疑的。

沈正为人精明,头脑清楚。

为什么过继了一个儿子还这么看重女儿,恐怕不仅仅是父爱的原因。

李景觉得,沈莹很可能在沈正出现误判的时候,通过沈夫人出面点醒了他。

而且小丫鬟说沈府除了老爷其余的人都比不过小姐,这话是一个丫鬟能说的么?只能是沈正跟沈夫人说话的时候被小丫鬟听到了。

沈正如此看重一个人绝不会没原因的。

而且通过刚才那段无声的交流,李景自己都认为这个女孩儿确实是了不起。

人才李景是一定会用的,只是怎么让沈正同意女儿来帮李景的忙呢?

李景是现代人,自然不会在意女孩儿家抛头露面,可沈正在乎。

沈莹要是抛头露面等于是败坏沈家的门风,等于说沈正没有家教,沈正怎能忍受这个?

也许只有成亲这一条路了。

可沈莹今年好像还不到十八岁吧?

十八岁在这个时代也许是大龄女青年,可对李景来说,那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孩子,虽然他自己比沈莹也大不了多少,但总有点高中生的感觉。

李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李景眼前一亮,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暗骂自己糊涂。

沈莹完全没有必要非得抛头露面不可,她不是有个丫鬟么。

丫鬟没那么多顾忌,找沈正把小丫鬟要过来,让小丫鬟给自己传信不就行了么?

李景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沈莹能帮他出什么主意,而是要沈莹帮他做一些文字上的功夫。

山上识字的人实在太少,满打满算也就三个人。

沈正、沈莹、沈继先。

其中沈正和沈继先是半瓶醋,账上的功夫没有任何问题,简单的记事也行,但是再深一些的文字就不行了。

但是有些事需要的恰恰是文字上的功夫。

比如说山上要制定规矩,跟土匪们讲解的时候用大白话,可写的时候就不行了。太罗嗦,而用文言体就简练得多。

在这方面沈正和沈继先就不行了。

李景自己也不行。

李景的文化水平倒是不低,可他识的是什么字?现在用的是什么字?

第六十七章 祭奠

那些繁体字有一多半他都不认识。

尤其用毛笔写字。

李景虽然在闲暇的时候也练习毛笔写字,可李景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写的是毛笔字。

那一个个字写的跟狗爬似的。

有些字就连他自己都要看半天才能认出写的是什么字。

这让他怎么写的出来?就算写出来也拿不出手啊!

李景虽然不在乎什么门面的工夫,可这点脸面还是要的。

沈莹则不同,她可是正经地科班出身,学的是诗词歌赋之类陶冶情操的东西。

沈正让女儿学那个是为了让她能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为以后找婆家用的,跟沈继先等兄弟们学的经商之类的东西截然不同。

至于山上其他人,就不值一提了。

像高奇这样的只能算认识几个字。

而马五等人都是沈正得闲时教的,比高奇还不如。

如果沈莹能够帮忙,李景等于配备了一个文秘。写写这一项就能帮李景省却极大的精力。

而且沈莹生在沈家这样的商人之家,从小耳闻目睹,就算没刻意地去学,算账方面的工夫也胜过常人甚多。

日后沈继先出去经商,沈莹完全可以接替沈继先的工作。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忽然哑然失笑。

沈家好像是上辈子欠他似地,出钱,出物,出人,现在李景自己还惦记着人家的女儿,做人好像有些不厚道了。

想了想,李景叹了口气,以后吧!以后再报答沈家!

整理下情绪,李景开始构思下一步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要把徐家这个祸根拔掉。

尤其是现在杀了徐老三以后。

徐老三被杀的消息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徐家的耳朵里,到时徐家必然会调动一切的力量进行报复。

因此一定要在徐家得到这个消息之前就把徐家的主要人物干掉。

不然的话,只怕山寨根本没有发展的时间。

只是徐家的女婿是彰德知府,弟弟是卫辉知府,要是把这两个人给杀掉的话,只怕会惊动朝廷,必须权衡清楚了才能动手。

李景正琢磨呢,陈大虎,周老虎,刘二愣,陈二虎等人过来汇报战况。

见众人神色凝重,李景心知这次山寨定然损失不小。

可当李景听说这次战役一共死了七十多人,还有五十多人重伤,一百多人轻伤之后还是大为震惊。

七十多人啊!山寨一共才多少人?损失惨重啊!

这可是冷兵刃作战,直接战死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士兵死亡最大的原因是受伤后得不到救治,或者救治不及时导致伤口感染恶化造成的。

这次官兵如果不是被困在了山谷之中,外面被援兵彻底堵死,大家都是步行,官兵一旦逃跑,土匪根本就追不上。

另外,对这些官兵李景可是下了必杀令,否则这一仗根本不可能全歼这二百多名官兵,恐怕还是俘虏的居多。

但是正因为不要俘虏,这才激起了官兵拼死抵抗的决心。

默默地垂下了头,这一刻李景心里十分自责!

李景最后没有参与战斗,并不是导致手下出现大量伤亡的原因。

李景为了锻炼手下,没有参战并不算错,早晚有一天这些人会在没有李景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战斗,这一关早晚要过,训练时不努力,反应不及时,身体素质不行的那些人一定会被淘汰。

导致部下大量伤亡的原因首先是没有建筑防御设施,在官兵最初进攻的时候就造成很大的伤亡。

其次就是那个必杀令。

必杀令这个命令其实不该下的。

必杀令等于是不要俘虏,不许投降,跟杀俘,杀降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区别。

自古以来,杀俘,杀降的将军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李景本该非常清楚才是。

作为一个现代军人,李景本不该犯这个错误的。

一个错误的命令往往会给下属造成极大的损失。

李景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特种兵了,他是一个山寨的主管,他是大当家的,他要为手下兄弟的生命负责,要为兄弟们的家人负责。

“贤侄,不要难过了!这些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家园战死的,他们死得其所。”沈正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李景地肩头。

李景摇摇头,抬眼看着眼前站立的兄弟们,又慢慢扫了眼远处逐渐走过来的人群。

这时,山上所有的人都慢慢聚了过来,包括那些老弱妇孺。

看见这些人一脸茫然,李景知道,他们在等着自己的安排。

“沈叔,准备麻布,全军挂孝!”李景的眼神终于坚定起来。

听到李景用全军挂孝这个字眼,沈正一呆;“全军?什么意思?这是要造反么?”

不过沈正终于没问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安排人准备麻布去了。

。。

跟沈正交代完死者的安排,李景开始忙碌那些受伤的手下。

毕竟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人更重要。

幸亏当初在金牛岭时,李景命刘二愣抓了十多个郎中,这些郎中见李景给的银子多,有一大半留了下来。

平时这些郎中基本没事儿可干,最多帮训练受伤的土匪治下小伤,大多数的时间却是帮助附近的村民看病。

这次转移,有几个郎中也带着家小随着乡亲们过来,不想倒是排上了用场。

虽然人少,不过毕竟好过无人治伤。

这几个郎中忙了大半日,终于把重伤的那几十个人处置完毕。

剩下受轻伤的,也在郎中的指点下,由家人或者没受伤的兄弟包扎妥当。

李景巡视了一番,见所有的伤者都得到妥善的处理,点点头,心里颇为欣慰,同时心里暗暗感激沈正能未雨绸缪。

因为这次能顺利得处置那些伤者,还得归功于沈正。

训练的时候经常有土匪受伤,需要的药材自然不少。

为了省却每次买药的麻烦,沈正令郑州王掌柜那边扫荡了多家药铺,装了好几大车的药材运到山上。

当时很多药商都以为王掌柜要改行开药铺了。

寒风萧瑟。

李景一身重孝肃立在数十座新坟前面。

身后则是陈老汉,沈正,陈大虎和刘二愣等人。

再后面则是山寨所有的兄弟以及他们的家小。

所有人都带着孝,雪白的麻布,将半个山腰染成一片白色。

“开始吧!”李景轻声说道。

沈正点点头,高声喝道:“全体跪拜!”

李景左脚向前一步,右腿跪下,然后左腿收回,恭恭敬敬地跪在坟地面前。

身后众人随着李景的动作也全部跪下。

“一叩首!”沈正喝道。

随着沈正的声音,全体开始为阵亡的兄弟们磕头。

“二叩首!”沈正接道。

。。

古人祭拜的时候讲的是三拜九叩。

就是说要跪三次,磕九个头。

李景虽不知这些规矩,但只需按照沈正的吩咐照做即可。

另外,李景也才知道古人治丧其实非常的繁琐。

但是沈正等人都知道,山寨这次大丧元气,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李景处理,因此一切从简。

“起!”

当最后一个头磕完,随着沈正的声音,李景挺身而起,然后转身分开陈大虎等人,来到一众老弱妇孺面前。

“诸位父老乡亲,兄弟姊妹们!李景无能,连累这么多兄弟阵亡,在此我给大家赔礼了!”

说完,李景面对大家再次弯腰拜了三拜!

“大当家的,使不得啊!要是没有你,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前面的,快把大当家的扶起来,我们当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