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承恩忙道:“那自然不能,老奴的意思是,皇上给李景下道旨意,问他手里有多少兵,他总不会说手下只有几干人吧?
这次他带到河南护送粮食的士兵就有一万人,这可是大家亲眼所见,这他可不能作假。
另外李景到河南赈灾,平阳府难道不留下一定的兵力防御泽州的流寇?
依老奴看至少还有一万人。
如果李景说他的兵力不到两万人,那他就是欺君,皇上以后要拿掉李景,就可以用这个借口。
如果李景说他手下的兵有两万以上,那皇上就下旨给李景,让他把兵交出来。李景总不会弄一堆老百姓来糊弄您,那他也是欺君,只要他把兵交出来,那皇上还用担心什么?”
朱由检闻听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李景不会因此反了吧。”
王承恩摇摇头:“这个老奴不敢保证,不过以李景现在的实力,他要造反,谁也拦不住,但是他既然帮着朝廷赈灾,又答应每年给您孝敬一百万两银子,我看起码眼下他还没有造反的意思。另外,皇上下旨的口气最好用商量的口吻,也别把李景逼急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自己这个皇上做的窝囊啊,居然沦落到要看下面的官员的睑色行事了。
不过朱由检确实非常隐忍,略一思索,便同意了王承恩的主意。
“大伴儿,联马上给李景下旨,你派一名精干之人去给李景传旨,务必要探明李景的真实意图。”
说完朱由检斟酌了一下用词,提笔写了封手谕,盖上印章,封好后交给王承恩。
王承恩恭手接过手谕说道。“老奴这就安排人去给李景传旨。”
朱由检挥了挥手,王承恩转身疾步离开。
见王承恩离去,朱由检叹了口气,不知李景见了手谕以后如何行事。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第二百四十三章 谨慎的钦差
李景接到朱由检的手谕的时候,己经回到了山西平阳府。
在迁走三十多万灾民以后,河南方面压力大减。
李景调集的粮食,加上从贪墨的官员和那些无良的粮商家里抄没,再加上吴巡抚从富商手中筹集和府库的存粮,已经足够应付剩下的灾民的基本需求。
另外,李景以粮食为筹码再加上张楚带兵围剿,暴乱的灾民已经平定。
到这个时候,李景已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河南。
而且李景离开平阳府已经三月有余,家里许多事情都需要李景拿主意,因此李景把剩下的事宜交给吴巡抚等人之后,给朱由检写了封奏折,随后便带兵回转平阳府。
实际上李景在河南这段时间,大部分的事情已经由袁可立处理完毕,有些需要李景决定以后方能处理的,也由袁可立写信告知,然后李景通过书信的方式做了决断,剩下的需要李景处理的,则必须要李景看过之后才能定夺需要李景亲自看的,主要是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军工厂,孙元化到来以后,自然不会放弃他的老本行,大炮那是必须要造的。
但是在看过李景使用的小炮以后,孙元化知道,他造出来的大炮实用性跟李景设计出来的小炮相比相差实在太远。
首先装填火药和火炮还要点火才能开炮这两个缺点是必须要改进的,但是在改进这两种工艺之前,还需要解决钢的质量问题。
因为孙元化以前铸炮用的是精铁,其实就是带有一些钢的性质的熟铁,用个这样的材料铸成的炮筒,打几发炮弹,炮筒就得变形,因此铸炮的材料必须经过改进才行。
孙元化现在采用的是用铜来铸造炮简。
李景走的这段时间,孙元化带人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做出一门火炮。
但是铸成以后孙元化发现,用铜铸炮成本实在太高,而且太过沉重,搬运的时候十分困难,就算用马车拉都费劲。
李景到河南以前曾经说过大炮要想方便运输,必须安装炮架粘辘,这个东西有点类似于车架,套上牲口就可以拉走,使用的时候将粘辘取下,然后把炮架固定,这样用着才方便。
但是虽然他们是按照李景的思路做的,但是成品出来以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由于炮简太长,套车的时候还需要在炮筒下面再安装两个枯辘,这样才能套上车,等用车拉的时候又发现,四个粘辘在转弯的时候,经常转不过来。
另外,在试射的时候发现,炮弹爆炸后威力没有预期那么大。
孙元化知道,这是因为弹头的尺寸过小,限制了弹头的装药量。药量不足,炮弹的威力自然不够,但是把弹头的尺寸增加以后,又发现射距不行,炮弹根本打不远。
经过研究,孙元化发现单单增加弹头的尺寸是不行的,弹头尺寸增加,弹壳的尺寸也要增加,只有装填足够的发射药才能把弹头打得更远。
于是又开始研制炮弹,等炮弹研制出来,又发现发射这样的炮弹,炮筒又不够长。
不过现在的大炮本来就已经非常笨重了,要是再加长,则根本无法搬运,只能固定使用。可是如果不能搬运使用,那话这么多钱生产这种炮等于是浪费。
孙元化知道,如果按照这种思路生产大炮肯定是不行的,要想大炮实用,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火药的工艺,研制更先进的发射药。
可惜孙元化虽是火药专家,但是毕竟知识所限,让他研制生产更先进的发射药实在是力有未逮。
不过孙元化知道,李景既然能制造生产那么先进的火炮和枪械,对火药肯定有研究。
孙元化猜的没错,李景确实对火药是行家,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使用炸药的行家。
李景在现代执行任务时,经常使用炸药,如果是临时决定要炸毁某样东西而手里没有炸药的话,那就只能自己造炸药。
因此,李景对炸药的研究确实比孙元化高明的多。
但是有一样,李景摆弄的炸药全都是高危炸药,以现在的储藏工艺根本储藏不了,这也是李景不敢生产现代炸药的主要原因。
不过只做发射药的话,危险系数就会大大降低。
只是李景当时正在河南赈灾,根本没有精力研制生产什么发射药。
现在李景回来,自然要帮孙元化解决火药的问题。
在经过仔细计算以后,李景生产出一种介乎于黄色火药和黑色火药之间的一种火药,这种火药威力没有黄色火药大,但是比黑色火药高,用来做发射药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危险性远远低于黄色炸药。
发射药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弹头里面的火药问题。
这个比较难办,因为危险性太高,不敢在军工厂里面存放,只能另寻地方。
好在当初建厂的时候,军工厂的后面就是山,李景一边生产炸药一边开山,愣是在山里开出一个巨大的山洞,然后才下令正式生产炸药。
把孙元化的问题解决了,李景又赶到水泥厂,原来水泥生产出来以后,大家不会使用。
生产水泥是比较简单的,中条山地区盛产石灰石,把石灰石砸碎缎烧就是水泥,当然这种水泥的凝固力还差一些,不过缎烧石灰石需要使用煤炭,煤炭燃烧后剩余的煤灰渣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石灰石中缎烧性能就会好一些,这种水泥其实就是普通建筑使用的矿渣硅酸盐。
水泥生产出来,大家却不知道怎么使用,使用的时候不是稀了半天抹不上,就是千了很快就凝固。
李景告诉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跟沙石混合,然后也就是最关键的,在抹地面的时候,在一定要有伸缩缝,同时还要用水养生,不然的话水泥地面是要裂开的,这些人这才明白水泥如何使用。
晒盐场问题解决以后,李景又来到科学院,李景在去河南以前,特意交给徐光启研究蒸汽机。
只不过李景也只懂得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具体实物李景也说不明白。
到了科学院以后,李景只是把自己知道的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然后凭着自己的臆想描述了一下蒸汽机的样子,就把这个难题交给徐光启的人攻关去了。
对于蒸汽机的研究李景并没有急着催促众人尽快进行,李景很清楚,研制蒸汽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试验,如果不把原理吃透了,实验的时候会非常地危险,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研究出来的。
虽然李景也很想参与研究,但是现在李景实在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因为朱由检派的钦差到了,李景的精力要转移到政治方面。
只是李景万万没有想到,朱由检会询问他手里的兵力是多少,并让他把兵交给朝廷。
在看到朱由检的手谕之后,李景突然有些愤怒,当时第一念头就是反他娘的。
不过当李景看到钦差一副小心翼翼地样子,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手谕之后,沉吟了良久,知道朱由检应该是在试探他。
想了想,李景对钦差道:“钦差大人一路辛苦,暂且休息一下,待李某把兵力统计清楚以后再报于钦差大人。”
那钦差自然知道李景这是托词,身为主将岂能连自己手里有多少兵都不知道?
不过他来传旨的时候,王承恩严令他态度必须恭谨,千万不要摆什么钦差的架子,万一刺激了李景出现什么状况,回去就砍了他的狗头。
这钦差也不是第一次替皇上传旨了,但是这么提心吊胆地传旨还是第一次。
他实在不明白王承恩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地警告他,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参将么?紫禁城外永定河里的王八都比这号人多。
不过他也知道王承恩绝不是在跟他开玩笑,看王承恩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就知道这个李景绝不仅仅是一名小小的参将这么简单。
“没关系,李大人慢慢统计,本使不急,皇上那里也不着急。”那钦差忙道。
李景点点头,命人安排钦差休息,自去找袁可立商议去了。
到了袁可立处,李景把朱由检的手谕交给袁可立道:“先生,您看看,这是皇上的手谕。”
接过朱由检的手谕,袁可立仔细地看了半天,然后叹了口气道:“皇上没下圣旨,只是给了你一道手谕,而且手谕的措词完全是商量的口吻,看来皇上是在试探于你,同时看你是否愿意把兵交出来。”
李景点点头:“先生,皇上虽是试探,但是我却不好应对啊!这招棋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皇上的政治手腕确实是越来越高明了。”
袁可立摇摇头叹道:“可惜皇上那点聪明劲儿全用在这些心机上了,若是多把精力用在执政上,大明何至于到此地步。”
李景难得听袁可立批评皇上,由此可见袁可立对朱由俭下这道手谕非常不满。
想了想袁可立道:“济民,此时如何应对,你自己考虑吧,无论你做什么决定,为师总是支持你的。”
李景点点头,明白袁可立这时在告诉他,哪怕他现在造反,袁可立也会支持他。
不过平阳府现在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这时造反,势必影响李景以后的战略布局。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第二百四十四章 高额军饷
这世上可能没有人不想当皇帝,不想的人不是脑瘫就是白痴,关键是皇帝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得有那个实力推翻当前的朝廷才行。
有时李景也想造反,推翻大明,自己当皇帝。
不过要造反,势必要把整个国家打得稀巴烂,这就有违李景的本意了。
李景的本意是挽救华夏民族的命运,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也没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
在李景的心目中,朝廷并不是他最大的敌人,流寇也不是,甚至连后金都算不上。
李景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只是腐朽的制度。
要改变腐朽的制度,首先就是皇帝只能是国家的象征,不能拥有行政权力。
如果他当了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政令通行,势必不能让皇帝没有话语权,那样一来让皇帝成为国家的象征就成了一句空话。
既然李景不想当皇帝,那就没有造反的必要,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景是不会考虑造反的。
虽然李景没想造反,但是袁可立的支持却让李景信心倍足。
袁可立算得上是大明的四朝老臣,对大明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是现在居然支持李景造反,可见他对朱由检失望到什么程度。
李景所作所为虽有一定的私心,但是就连瞎子都看的出来是为大明江山着想,李景手里要是没兵,说话连屁都不顶,朱由俭居然让李景把兵交出来,实际上就是不想让李景做事。
如果不让李景做事,那华夏民族根本就没人能够挽救。
见袁可立有些意兴阑珊,李景笑了笑,轻轻捶着袁可立的后背说道:先生,您老莫急,皇上下这道手谕也不过是试探而已,此事尚且未定,咱们还可从容应对。”
袁可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虽是试探,不好应对啊!咱们的兵有多少这个是瞒不住的,你到河南赈灾带了一万兵马护送粮食,这个是大家亲眼所见,不可能瞒得过人。平阳府与泽州相邻,泽州一带流寇肆虐,你走之后家里岂能无兵镇守地方?留守的部队不会低于带走的兵力,也就是说至少你这两万士兵是瞒不住的,你若欺瞒皇上,就给了皇上对付你的借口。”
李景闻听默默点头,想了一会儿,李景忽然笑道:“先生,其实我觉得我手里有多少兵没必要瞒着皇上,也完全可以交给皇上。”
见袁可立微微有些错愕,李景笑着接道:“先生,您别忘了,咱们的正兵,最低的三等兵每人每个月的军饷都是三两银子,一等兵每人每月要五两银子,还有那些士官和尉官,军饷更多,平均算下来,每个人每月要七两银子左右,这个晌额差不多是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的三倍,皇上连边军的军饷都拖欠,拿什么给我手下这些士兵军饷。咱们这一万五千正兵一个月的军饷就是十多万两银子,还不压得皇上吐血?”
袁可立闻听眼前一亮:皇上把这些兵要走,至少要按现在的晌额给这些士兵军饷。如果低于现在的饷银,只怕这些兵立马就要散了,散了以后自然还会回到李景的身边。朱由检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可要是足额军饷的话,皇上又根本掏不出这么多银子。
想到此,袁可立展颜笑道:“对,把这些士兵的情况如实告诉皇上,让他自己看着办吧!另外,除了最精锐的五千士兵,剩下包括新兵,辅兵,所有的兵力都告诉皇上,他想要就全拿走。这些士兵加一起,每月至少得十五万两银子,看他接不接得起。”
李景笑着点头道:“对!皇上不是想要我的兵么?都给他,看他拿什么养活这么多士兵。我这就让人把士兵的花名册交给钦差,正好还有几天就该发这个月的军饷了,先让皇上替咱们发一次晌。”
袁可立持了抨胡须笑道:“只希望钦差看到咱们发的军饷别吓出个好歹来。”
“哈哈哈!”李景和袁可立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跟袁可立又计议一番之后,李景命人把花名册搬出来,将红山岭老兵的花名册单独拿出来以后,李景命人抬着花名册去找钦差。
见李景带人抬着两口大箱子,那钦差起初还以为李景给他送礼呢,正为难这礼物接不接的时候,李景笑道:“钦差大人,皇上交办的事情李某已经照办,这些就是李某部下的花名册,人数也已统计出来。新兵,辅兵和正兵,一共是四万五千人,其中正兵一万人,辅兵一万人,新兵两万五千人,请钦差大人过目。”
那钦差也不明白正兵,辅兵,新兵都是什么意思,疑惑着从箱子里取出一本花名册,打开以后刚看一眼就吓了一跳,然后急忙问道:“李大人,你这些士兵的饷银怎么这么多?”
李景接过名册看了一眼正面,却是一本正兵三等兵的名册。
笑了笑,李景说道:“钦差大人,这只是三等兵的军饷,正兵当中军饷最低的,二等兵每月是四两银子,一等兵每月是五两银子,还有下士,中士,上士,每级递增一两。另外还有军官,他们的饷银更高。”
那钦差也不明白李景说的名目是什么,哆哆嗦嗦地问道:“李大人,请问您手下有多少那个什么下士,上士,另有多少军官?”
李景俯身看了看箱子,从中取出几本名册递给钦差道:“这几本就是军官的名册,大人仔细看看吧。另外,有件事得告诉大人,这个月还有几天就要发饷了,既然李某把兵交给了皇上,这个月的军饷就请皇上来发吧。”
那钦差抹了把汗道:“李大人莫急,本使只是奉命询问,皇上也没说现在就跟大人要兵,这事儿等咱回复了皇上以后,再请皇上定夺。”
李景点点头笑道:“那就请钦差大人抓紧时间奏报皇上,依我看,大人还是把这些名册一并送到京内,请皇上过目。另外,有件事大人还得告诉皇上,马上要下发冬衣了,请皇上早作准备。”
“这么多军饷,还管他们穿衣?”那钦差、凉道。
李景笑道:“那是自然,士兵打仗,那是要拿命去拼的,军饷低了,谁愿意拼命打仗。军饷是士兵用来养家糊口的,怎么让他们自备军服?难道朝廷养兵,军服还要自备么?”
那钦差急忙摆手道:“那自然不是,只不过,就算是边军也没有李大人的部下这么高的军钠,这么多人,一个月得要多少银子啊?”
李景摇摇头笑道:“主要是正兵的军饷高,辅兵就没有这么多了,至于新兵更少,这些士兵加一起,每月的军饷估计十五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十五万两?”那钦差惊道。
李景笑着点点头:“当然实际的花销十五万两是不够的,这些士兵还要吃饭穿衣,每个月至少还要近两干石粮食,另有肉食,盐,布若干,这些加一起至少还要两万两银子。”
那钦差闻听,不住地擦拭脸上的汗水:“李大人,本使这就给皇上写信李景摆了摆手:“钦差大人请便。”
紫禁城,乾清宫。
看完李景送来的花名册朱由检一脸铁青。
“混账!混账!居然养了这么多兵!他想干什么?”朱由检大吼道。
王承恩还从来没看到过朱由检发这么大的脾气,吓了一跳,急忙安慰道“皇上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待朱由检脸色稍缓,王承恩接道:“皇上,其实李景手里的兵,大多是去年围剿流寇时招的,为了剿灭流寇,招兵也不能说不对。”
“去年招的?朕怎么没看到?”朱由检奇道。
王承恩摇摇头,知道朱由检是看到李景招了这么多兵生气,因此并未仔细看这些花名册。
王承恩上前打开一本花名册,指着士兵名字后面的日期道:“皇上请看,每个士兵名字的后面都记录着他们入伍的时间,上面写着崇祯壬戌年冬月,可不就是去年李景围剿平阳府和绛州的流寇的时候么?李景要围剿十万流寇,仅凭几千民军怎么能够?不招兵怎么行?”
朱由检看着上面的日期,随手又打开几本名册,只见日期大多在崇祯壬戌年冬月前后。
又翻看了几本,朱由检忽然说道:“不对,这上面怎么都是壬戌年冬月招的兵,他以前的兵是什么时候招的?那些兵他怎么不交出来。”
王承恩闻听心里苦笑,心道:那是李景起家的根本,那些人他能给你么?别说你手谕里并未要李景把所有的兵都交出来,就算你让他交,他也不会给你啊!
只是这些话终究不能跟朱由检明说,想了想王承恩说道:“皇上,孙毅在送来这些花名册时还说,这些士兵马上就要发饷了,李景既然把这些兵交给皇上了,那么这个月的军饷他就不管了,请皇上给这些士兵发饷。”
朱由检一愕,这不是欺负他没钱么!
咬咬牙,朱由检狠声说道:“不就是一个月的军饷么?多少钱?朕出了。王承恩低声说道:“军饷一共十五万七千四百三十八两,另外还有冬衣的费用,要两万两千五百两,一共是十八万两银子。”
“啊!怎么这么多?”朱由检大惊道。
王承恩微微摇了摇头,心道:难道你就只关心李景养了多少兵,却不关心李景养这些兵要花多少钱么?
打开一本名册,王承恩指着士兵名字后面的军饷晌额道:“皇上您看。
朱由检仔细一看,顿时愣住了。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阳府巡按
那个士兵名字后面标注的军饷竟然是八两银子。
一个七品的县令一个月的傣禄也就十来两银子左右,李景手下一个兵的饷银居然快赶上县令了?
朱由检急忙从王承恩手中接过那本花名册仔细看了起来。
只见这本花名册所有的士兵军饷全是八两,合上花名册,朱由检才看到花名册的封面写着正兵上士。
再看别的花名册,分别写着二等正兵,三等正兵等字样,还有的写着下士,中士等字样,每本花名册里面书写的军饷数额都是完全一样。
“士兵的军饷怎么会这么高?难道李景送来的名册是临时作假?”朱由检喃喃地说道。
王承恩闻听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知道朱由检多疑的毛病又犯了。
朱由检这话如果是一个不了解他的人别人听了,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