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国色江山-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城还想问上两句,但看到朱道临一脸郑重的样子,只好答应下来。
楚梅也很想问朱道临,为什么要花费巨款制造这些看起来没有丝毫用途的军功章和徽章?但她不会当着外人的面询问,她知道朱道临这么干一定有他的理由。
朱道临和梁城夫妇以及刘建民聊了一会儿过年的事,约好两家人大年初五聚一聚,地点就定在朱道临父母家里。
陆建民的妻子已经有八个多月的身孕,挺着个大肚子上上下下很不方便,为了安全考虑两口子决定不回老家过年,所以欣然接受朱道临的邀请,答应年初五带上妻子去朱道临家拜年,热热闹闹地喝上两杯。
商量完大小事情,朱道临吩咐陆建民把放在公司楼下的30;000枚纪念章和两套模具送到自己的鹤山别墅,便和楚梅各自驾车返回父母家中。
楚梅停好她那辆白色奥迪轿车,便钻进朱道临的福特越野车里,一同出去逛逛街购买年货。
汽车开出小区大门,朱道临温存地问道:“打算哪天走?”
楚梅含情脉脉地望着朱道临:“我想明天就开车回去,好好陪奶奶和父母过个年,初三回来……你可不能到处乱跑,要是回来看不到你,我会觉得孤单的。”
朱道临望了一眼情深意切的楚梅:“年初三你别急着回来,我去龙泉给你奶奶和父母拜年,初四我们再一起开车回来。”
“真的吗?”楚梅惊喜不已。
“年初三你在家里等着我就行了,让你姑丈把最好的酒拿出来,我喜欢他酿造的龙泉烧酒,感觉比洋河大曲好喝多了。”朱道临笑道。
楚梅兴奋地握紧拳头用力挥了挥:“我们不买东西了,回家好吗?东西已经买得够多了,我现在只想和你静静地待在一起说说话。”
朱道临没多想便答应下来,在前方路口掉了个头,与满脸幸福的楚梅一起沿着来路返回家中。
次日上午八点,朱道临和父母一起提着大包小包,一股脑儿地塞进楚梅的车厢里。
朱道临的母亲拉着楚梅的手反复叮嘱注意安全,朱道临走向和楚梅一同回去的两个龙泉女孩客气地问好,吩咐她们记得提醒楚梅不要急着赶路,从金陵到龙泉的高速公路上服务区很多,要是累了就进入服务区休息,慢慢开天黑之前也能到家。
送走楚梅之后,朱道临和父母说晚上回家吃饭,然后驱车前往市区,买了两份像样的礼物,送到李教授和他亲家开办的大药房。
李教授两人见到朱道临非常高兴,热情地迎上二楼泡茶递烟,告诉朱道临专门设计定制的制药设备一周前便已完工,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每套设备都按照朱道临的要求编写使用说明书,附上详细的安装调试程序。
如果朱道临需要,今天就能通知两个生产厂把所有机器设备运到指定地点。
朱道临暂时没时间处理这批设备,询问能否过完春节再把机器设备运到栖霞北郊仓库?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朱道临开玩笑说不能欠债过年,与乐呵呵的李教授两人对账,然后一同前往银行把付款结清。
************
PS:今天是大年三十,祝福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过大年!
第三七八章蓝水海军的野望
现实时空这边距离春节只有六天时间了。
朱道临可没有闲下来,他还得抓紧时间购买大量望远镜和六分仪,提前把堆放在公司仓库里的35;000套黑色警用作训服和登州战役纪念章送回上元港。
根据16;200余名海军将士的身高、腰围等统计数字,朱道临打算按照每人两套的标准,从库存的新式军装中取出35;000套正装、徽章和臂章,随后率领所有战船和将士们一起顺流而下赶赴宝山卫,准时在元旦日上午举行盛大的建军仪式。
当然,明代的元旦并不是后来西历公元每年的一月一日,而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为了建立起大明帝国的海军,朱道临做出了长期而艰辛的努力,投入巨量资金和心力,终于让年轻的大明海军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目前的大明海军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欧洲海军强国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朱道临为了缩短这一差距,除了不计成本地加大投入之外,还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根据历史资料和佛郎机教官队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一套先进合理的训练方法,大幅度提高海军将士待遇的同时,时时不忘利用各种手段树立军人的荣誉感和军队的归宿感,竭尽全力缩短与欧洲海军强国之间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朱道临做得很好。
在巨大的资金投入刺激下,年轻的大明帝国海军已经初步具备蓝水海军的雏形,在军队正规化、制度化和官兵待遇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各国海军的前面,军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正在形成,战舰数量和武器装备虽然还有待增加,但就质量和先进程度而言,已经超过同一时代的各国海军装备标准。
朱道临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下去,不出三年定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用一个个辉煌的战绩和实实在在的战争利益,改变大汉民族陈旧封闭的思想观念,进而占据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有利位置。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朱道临愿意投入更多的金钱和心力,在尚未具备大肆扩张的实力之前,他只能用金钱来铸造年轻海军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哪怕因此而带来某种潜在的危害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朱道临坚信,只要咬紧牙关,再挺一年,就会踏上云开日出、光芒万丈的高速发展之路。
######
经过朱道临再三恳求,郑重承诺大年初四和楚梅一起回家过年,终于获得父母允许,在距离除夕之夜还有四天的时候,携带大量军用物资、两万多册书籍和5个集装箱的年货,悄然返回明末金陵城北的虎山庄园。
朱道临将携带的所有物资、两万多册书籍和年货,全部放进唯一空闲的乙字仓中,沿着仓库后方的隐蔽小道,返回久别的虎山庄园。
刚刚走出山岗下崎岖幽暗的路口,爱犬木兰已经兴奋地扑了上来,伸出热乎乎的舌头猛舔朱道临的脸和双手,嘴里不停发出如同撒娇般的呜咽声。
朱道临抱住木兰的脑袋,不断安抚:“对不起啊!事情太多回来晚了,不过,没你看家我也不放心啊!”
“好在你的两个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估计差不多能接你的班,可以帮我看管后书房了,哈哈!”
“要是你愿意,两个月之后我去哪儿都把你带在身边,只要你能忍受,我还愿意带你回到把你带来的那个地方,怎么样?”
木兰兴奋地欢叫起来,再次人立而起,猛舔朱道临的脸,逗得朱道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朱道临和木兰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一点。
令朱道临感到惊讶的是,茶室里烛光明亮,炭火熊熊,小影和徐拂、如烟、如是丫头、媚丫头竟然还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看到满脸微笑的朱道临忽然到来,小影和徐拂等人惊愕之后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很快跑过来把朱道临拥在中间,欢笑声、问候声、责怪声不绝于耳,把整个院子都惊动了。
“太好了,将军回来了!”
“死丫头别看了,快跟我去厨房做菜。”
“别忘了暖上两壶酒。”
下人们风风火火跑出来,都要亲眼看看朱道临之后,看完便欢欢喜喜地返回后院忙碌起来。
朱道临坐在一群笑颜如花的妻妾中间,温存地摸了摸柳如是吹弹得破的美丽脸庞,这才接过她双手奉上的热茶,轻轻抿上两口,听媚丫头要自己说说登州之战的经过,不禁有些诧异:
“舰队不是早回来了吗?我还托西梅诺将军给你们带回一封信,难道没收到?”
“十天前就收到了,可是夫君在信中只说打败了叛军,顺利攻取登州城,却没说怎么攻取的。”
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媚丫头埋怨道。
朱道临转向身边含笑不语的徐拂:“我同时给《江南时报》社长阮大钺先生写了封信,详细陈述登州平叛的经过,难道没有刊登?”
徐拂笑道:“舰队凯旋归来的第二天,《江南时报》便在头版头条中使用红色大标题,刊登了将军率部剿灭叛军、光复登州的捷报,还在头版下方详细描述登州平叛的紧张战事,引发全城轰动。”
“城里的说书先生纷纷停止各种演义和言情故事,把登州平叛改成话本来说,可不知阮先生怎么想,竟然分成三期连载,直到昨天才把登州平叛的前前后后刊登完,弄得城里城外无数民众苦苦等了十天。”
“不少性急的人跑到紫竹园报社,苦苦哀求《江南时报》发行特刊,还有人责问阮先生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把好端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分成三截来卖?”
众人忍不住一阵大笑。
朱道临也笑了,发现阮大钺果然是个精明强干、诡计多端的大才,把舆论阵地交给他可以放心了。
***********
PS:大年三十团圆夜,小火祝大家来年笑口常开,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七九章江南武学院
虎山正院,茶室。
待大家笑声逐渐停歇下来,徐拂继续说道:“发现犯了众怒,阮先生不得不亲自出来致歉,解释说年底各种新闻太多,大江南北涉及国计民生的各种消息需要连续刊登不能停,实在无法一次把五万多字的《登州平叛纪实》登在报纸上。”
“目前,报社方面正在联系虎山印刷厂尽快刊印《登州平叛纪实》,争取在春节期间发行,这才把不断登门寻个说法的人给打发走。”
朱道临再次被震了一下,这阮大钺果真有想法,不仅通过连载扩大了影响力,还准备再次拿同样的故事单独印刷赚钱,当下不由好奇地问道:“谁撰写的《登州平叛纪实》?”
徐拂答道:“阮先生和报社采编集体写的……”
“刊登捷报的当天下午,阮先生率领二十几名采编,携带二十几辆马车的果脯、糕点和美酒,前往上元军港犒劳水师,此后连续三天不停采访水师将士,记录登州之战从准备到发起,直到结束的详细经过。”
“妾身猜想,阮先生他们恐怕是要借登州平叛安抚江南民心,树立起夫君和江南新军的赫赫威名。”
“姐姐说的是,北方战乱不止,举家迁来金陵避祸的北方人越来越多……虽然战火远在千里之外,但架不住各种坏消息不断传来,金陵百姓越来越担心了……好在江南新军从组建开始,就被金陵百姓寄予厚望,登州大捷来得正是时候,振奋人心啊!”聪颖的小影淡淡地笑道。
朱道临立刻夸奖起来:“了不起!竟然能看出别人看不到的关键之处,看来我们家要出两位女将了。”
会过意来的徐拂立即娇嗔一声,靠上去拧了朱道临腰间一把,俏脸飞红的小影也挥起粉拳给了夫君几下,逗得柳如是和顾梅以及边上几个小丫头咯咯笑个不停。
清晨四五点过,精疲力竭的小影和如烟终于带着满足的笑容沉沉睡了过去,辛勤耕耘大半夜的朱道临悄悄离开暖榻,洗漱完毕迅速更衣,轻手轻脚离开温暖如春的卧室。
朱道临刚走出正堂,刺骨的寒风便扑面而来,他情不自禁地紧了紧大氅前襟,抬头凝望泛起丝丝晨曦的天空,手按腰间剑柄,独自前往隔壁的紫阳武馆。
紫阳武馆经过半年的持续扩建、改建,已经彻底变了个模样,原本只能通过一辆马车的院门,已然被巍然耸立的重檐式花岗岩门楼所取代,门楼两侧的80米院墙变成了精美的两层连体式骑楼,前方的混凝土地面平坦宽阔,两座3米高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处处显示出不凡气势。
大门左右的岗亭里,两名少年弟子看到久别的山长,惊喜万分,忙不迭整理头上的皮盔和腰间悬挂长刀的宽阔皮带,双双跑到山长面前,敬礼报告:“二期生卢兴霖、徐兴邦正在轮值,请山长训示!”
朱道临郑重回礼,上前为两名弟子收紧脖子上的黑色围巾,关切地问道:“大衣都不穿,冷不冷?”
“不冷!”
两名少年弟子激动地回答。
朱道临和蔼地吩咐道:“不冷也要把大衣穿上,看得出你们是刚完成早操过来接班的,身子还在微微发汗……可是,在这么冷的气温下长时间站立不动,体温很快会下降,如果不注意保暖,非常容易感冒。”
“这回我从外面带回来上万册书籍,里面有几本专门讲述野外生存知识的,其中就有防寒保暖的论述,等会儿你们的教习会去码头军用仓库把书籍运回来,整理编号之后摆上图书馆的书架,你们平时有时间可以去借阅。”
两名少年弟子兴奋不已,身材较高的徐兴邦鼓起勇气问道:“报告山长,我们能把书借回宿舍看吗?”
朱道临颇为歉意地解释道:“暂时恐怕不行,哪怕我愿意这么做,你们的教习也会反对,因为不少书籍是我大明前所未有的军事著作,牵涉到我军的保密条令。”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凝结我大汉民族祖先数千年心血和智慧的书籍只有一册孤本,需要委托印刷厂限量翻印才能摆上书架……”
“你们二期生从紫阳书院转过来不到半年,认字的数量还不够,太过深奥的书籍一时半会儿看不懂,我建议你们先看那些通俗易懂的画册,里面有很多知识很有趣,你们可以在图书馆里做笔记。”
“一定不要心急,慢慢来,只要努力,三年之后应该就能看懂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们的教习会逐步传授给你们的。”
两位年仅十二岁的弟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朱道临望了一眼从校园里快步走来的一群文武教习,吩咐两位弟子回到岗位上,绕过黄黑两色的粗大横杆大步迎上,向整齐肃立、举手敬礼的教习们回了个礼,建议大家一同前往食堂,边吃边谈。
两个小时不到,数十名文武教习兴高采烈地取回数十辆马车的书籍,如同人间至宝似的匆匆搬进东侧的三层图书馆里,门口还加了两道岗哨,严禁学员入内。
朱道临一直在西侧靠近自家院子的两层小楼里,与十几名脱离苦海之后逐渐焕发活力的太监教习热烈讨论。
首席智囊叶良辰来到了朱道临身边,以学监职务代理山长的玄矶道长也坐在了朱道临身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和讨论,朱道临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太过想当然了。
太监们的不少意见听起来很保守,很小家子气,可细细一想却有他们的道理,经历过诸多勾心斗角、生生死死的太监们之所以保守小气,是因为他们比朱道临更加了解这个残酷的世界。
朱道临再次把叶良辰记录的会议纪要拿过来细细阅读,反复考虑太监们提出的意见,以至于忘了上元军营里还有数十名海军将校在等着他。
硕大的圆桌旁,十几名知识渊博、极受重用的太监三三两两低声交谈,不少人指着画满红线的书籍清单说出自己的顾虑。
虽然他们只看到书名,没看到书籍,但是根据数月来朱道临交到他们手上的数十本不同学科的书籍内容,很容易判断出那些书籍属于哪个学科,哪些书籍需要严格保密不能摆上图书馆的架子。
**********
PS:初一大拜年!
小火在这里向广大书友致以新春最真挚的祝福和问候!
祝大家在猴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爱情丰收,家庭和美!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小朋友学业进步,一长成人!
拜年!拜年!拜年!
第三八〇章抽身而去
紫阳武馆。
朱道临足足考虑了半个小时,才抬起头来,虚心地说出自己的决定:“我决定采纳诸位的意见!”
“由你们教材组全权负责,对此次购进的15;000多册书籍进行甄别,重新进行分类,涉及武器与船舶制造技术的书籍,以及兵法、战例分析等方面的军事理论书籍,暂时集中到图书馆三楼,不对弟子们开放。”
“由诸位根据教学要求和军队需要,摘取其中不涉及机密部分的内容重新进行编辑,或者将各类书籍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汇总,重新编订出一本理论教材也可以,然后交由印刷厂按照内部资料的相关规定限量印刷,再摆到图书馆一楼、二楼的分类书架上。”
“只是……这么一来,诸位的负担就大大加重了,你们的身体吃得消吗?”
“将军请尽管放心,编书是流芳千古的美事,哪怕累死咱们也心甘情愿。”魏忠贤时期的钦天监副监、九死一生终于脱离苦海的四十八岁太监曹忠明大声回答。
满堂太监低声笑了起来,不少人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他们是真心真意为朱道临这个大恩人着想的。
不管他们之前是好是坏,善良还是奸诈,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磨难,唯有朱道临敢于毫无顾忌地把他们救出苦海,给予他们好好活着并发挥所长的机会,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
如此大恩大德,怎么能不让他们感激得五体投地?
或许他们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勾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但他们绝不会对不起赋予他们新的生命的朱道临。
担任副组长的前兵仗局签书邹桐芳,向朱道临请教:“请问将军,虎山庄园研究院的匠师们很快会知道大批书籍运来,根据将军刚才的介绍,这次带回的书籍,不少与他们正在捣腾的东西有关……”
“若是他们找上门来,想借阅三楼的保密书籍,咱们给还是不给啊?”
朱道临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假思索立即说出自己的看法:“给诸位半个月的甄别整理时间,半个月后允许他们借阅所需书籍。”
“过了春节,虎山庄园大半工坊便要搬迁到龙潭新区,腾出地盘为研究院建造办公楼、研究室和专用图书馆,至少在明年年底之前,他们需要到武馆来查阅资料,或者借阅相关书籍。”
“等他们自个儿的图书馆建好之后,与船舶制造、钢铁冶炼和枪炮制造等方面相关的书籍要让他们带走。”
“如果诸位今后需要查阅这方面的书籍,可以和研究院的匠师们商量一下,定个规矩,相互借阅对方的专业书籍,但是必须记住保密条令。”
众人频频点头,均认为朱道临的决定兼顾了两边的需要,哪里知道研究院最机密的专业科技书籍,根本就不在这批书籍中间,多达5000多册涵盖钢铁、冶炼、机械、化工、纺织、医药、法律等领域的科技典籍和各种机密图册,至今仍和巨量黄金白银一起,躺在朱道临的地下室里,至少一年之内不会重见天日。
各项事务讨论完毕,朱道临询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看到大家含笑摇头,朱道临缓缓站了起起,宣布一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重要决定: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将紫阳武馆更名为江南武学院,明年九月初一正式挂牌!”
“回头我会把重新修订的《虎山武学院章程》草案交给各部门讨论,将在半年之内从海陆两军和佛郎机教官中,抽调150名各科教官充实师资力量,并将上元军港连同现有战船、营房和仓库一起并入江南武学院!”
“对不起了,诸位,我需要立即赶往码头,出席海军筹备会议,请代为通知各位同仁,若有不同意见尽可提出,再见!”
朱道临说完就走,爱犬木兰急忙跟上,不给任何人提问的机会。
太监教习们沉寂片刻,立即热议起来。
叶良辰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所以丝毫也不觉得惊讶,唯独玄矶道长的脸色变幻不定。
武学院的更名对于迅速壮大的紫阳观没有实质影响,但对彼此间的关系影响重大,看来朱道临是打定主意抽身而去,让紫阳观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了。
######
寒风瑟瑟,旭日东升。
波涛起伏的长江出海口,在金色霞光渲染下显得格外的广袤而瑰丽。
三十余艘大小战舰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顺利抵达波光粼粼的黄浦江口,东西两岸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几乎全部停下手中的活计,惊讶地注视着高挂红黑战旗的庞大船队徐徐驶入黄浦江口。
“上元号”运输船的前甲板上,五十余名来自虎山庄园的幕僚成员和大小总管兴奋不已,不少人遥指西岸方圆数里的建筑工地,高声热议。
虽然一切仍在建设之中,但众人都能从巨大的码头和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黄土路中,看到宝山大港和宝山新区超乎想像的建设规模。
正如虎山庄园的大总管感叹的那样:“宝山港和宝山新城建好之后,至少比上元港和虎山庄园大上十倍!”
朱道临和几名海军将领站在“上元号”舯部的左舷上,遥望东岸焕然一新的宝山卫城和南面的连片军营,低声议论。
李长隆、西梅诺等将校认为军营的建设速度已经够快了,按照目前的进度推算,不出两个月,整个宝山军港和卫城南面的三大营区定能投入使用。
朱道临兴致盎然地放下望远镜,指向南面两公里外人影幢幢的建设工地:“那条西起黄浦江、东至大海的十二公里小南河原本就有,是整个宝山卫军事区南面的天然分界线。”
“按照规划要求,只需疏浚河道,铲除芦苇,加固堤岸并修建两座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