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国色江山-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呐觯皇峭馊耍
朱道临礼貌地向吴元泰拱拱手:“恭喜吴将军!”
保持跪坐姿态的吴元泰连忙俯身而拜:“恳请朱将军多多关照!”
朱道临对吴元泰的态度非常满意:“吴将军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在恰当的时候,与驻扎刘公岛的大明海军北海舰队建立合作往来,甚至可以定期举行两军之间的联合演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贵我两军都有益处啊!”
吴元泰惊愕过后随即大喜,再次向朱道临匍匐致谢:“感谢将军提携,恳请将军卖给下官两艘安装12门长管火炮的300吨级新型战舰,下官将不胜感激!”
朱道临耐心地解释道:“李将军和申大人上次代表朝鲜国君和我东江新军签定的武器装备,包括5艘300吨级快速战舰、80门舰载火炮、30门大将军炮和5,000支遂发火枪,如今已在金陵枪炮厂和造船厂开工制造,最迟九月下旬就能送到此地,如果吴将军需要额外定购两艘战舰,恐怕要到年底才能交货。”
“没关系,年底交货已经够快了。”吴元泰欣喜地说道。
朱道临当即答应下来,并额外赠送吴元泰100支遂发火枪。
吴元泰感激不已,李勘和身边文武没想到战功赫赫威震天下的朱道临如此慷慨,心中对彼此间的深入合作更为期待。
接下来的会谈气氛融洽。
李勘和申景祯提出由他们四大家族与四海钱庄共同合作开办铸币厂,朱道临没多想就答应下来,但各方如何分配还需另行商议,朱道临还慷慨答应李勘的请求,于下月初接受李勘派遣的300名军官进入东江军学习和训练。
为感谢朱道临对朝鲜国君和军队的支持,李勘和申景祯、吴元泰代表朝鲜四大家族郑重承诺:
全力协助东江新军在义州城下游30里的鸭绿江东岸渡口筑城,半年之内为东江新军提供12,000匹驯服战马用以换取武器装备,全力协助东江新军修葺铁山城并派遣军队驻扎以上地区。
朱道临和郭中骏代表大明东江新军和大明北海舰队做出承诺:
由东江新军负责朝鲜北部沿海和承担鸭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务,并与朝鲜驻军共同承担朝鲜北部其他地区的防御重任,协助朝鲜军队建立鸭绿江中上游义州至朔州一线的防御体系,必要时派出不低于3,000将士及20门火炮进驻义州城,与朝鲜友军一起共同对敌,并肩战斗。
*************
PS:谢谢我爱我姐我弟大大的打赏,谢谢FERE、77白熊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四四九章开诚布公
酒宴结束之后,朱道临携带双方共同签署的合作草案返回皮岛,李勘和申景祯则返回安州城,于次日一早赶往汉江北岸的国都,向朝鲜国君李倧和四大家族通报此次会谈取得的巨大成果。
朱道临回到皮岛立刻召集军需处长、军务处长、四海商行分号主管和四海钱庄分号主管举行会议,将与朝鲜之间的各项合作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要求各部主管制定详尽计划,随后写下两封亲笔信,交由四海商行和钱庄的两位主管派人迅速送回京城总号。
第二天下午三点,钦差大臣赵怀忠终于乘坐登州水师的专用宝船姗姗而至。
朱道临率领十余将校身穿官服,伫立在码头上恭迎,赵怀忠欣喜之下也不用护送的锦衣力士搀扶,“噔噔”几下越过跳板登上码头,上前托住朱道临的双手,死活不让朱道临向他行大礼:
“哎呀呀,咱家可不敢领受将军的大礼啊!咱家在登州码头刚刚登船,忽然接到辽东大捷的消息,差点儿就喜极而泣啊!”
“公公过奖了,为国作战乃是在下和东江新军将士分内之事,当不得公公如此赞誉,来来来……先到上方的商行大堂歇口气喝口茶,然后怎么办全听公公吩咐。”朱道临亲切地笑道。
赵怀忠连声说好,拉住朱道临的手大步向前,全身肥肉一抖一抖的,边走边兴奋地告诉朱道临:
“将军恐怕不知道,咱家此次就是奉圣上之命专程前来催促将军进攻辽东的,圣上这一个多月来急得嘴唇冒泡,夜不成寐啊!”
“离开京城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将军已亲率东江新军发起辽东之战,更没人敢想此战竟会砍下近5,000颗鞑子脑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捷啊!”
“杂家敢说,圣上此刻定已欣喜若狂,说不定已经携带你派人送去的鞑子脑袋祭奠列祖列宗了。”
朱道临故意问道:“公公就不担心我朱道临杀良冒功?”
赵怀忠立刻停下步子,故作不悦地责怪道:“将军是不是还把咱家当外人啊?你的为人咱们内廷各监谁不知道?”
“说起来你叔叔吴公公也是咱家的师叔,咱们辈份一样的,哪怕没有这份交情,咱家也绝不相信你朱道临会干出杀良冒功的龌龊事来……这大明天下,也只有你朱道临不屑干这种事。”
“还是赵公公理解我朱道临啊!”
朱道临说完当即退后一步,郑重地向赵怀忠深施一礼,看得跟随在后的数十内廷宦官和锦衣力士眼都直了。
赵怀忠哈哈大笑,欣然受了一礼,上前拉住朱道临的手,继续走向前方大堂,后方数十人高举皇家仪仗和钦差旗幡紧紧跟随,惹来周边围观的数千军民阵阵惊呼。
进入大堂之后,朱道临召集麾下将校列队,等候赵怀忠拿出圣旨。
商行掌柜和一群伙计欢天喜地摆上香案,点燃红烛,朱道临看到乐呵呵的赵怀忠只顾拿着手绢不停擦汗,想了想上前问道:“公公怎么还不宣旨?”
赵怀忠这才反应过来:“你仗都打完了,咱家还宣什么旨啊?哈哈、哈哈哈!对不住啊,咱家见到你太过高兴,一时忘了告诉你了。”
朱道临和身后众将校哭笑不得,干脆把赵怀忠一行领往大营,进入营区大门没多久,赵怀忠再次停下脚步,遥指挤满宽阔校场的数万辽东流民和一排排延绵到山脚下的帐篷,询问朱道临怎么回事?
得知眼前这八万民众全是东江军从辽东各地解救回来的大明子民之后,赵怀忠激动不已:“了不起啊!这份功德不在5,000颗鞑子脑袋之下,圣上要是知道这个喜讯,不知该多么高兴呢!”
朱道临笑了笑,用谎言隐瞒即将把这八万辽东子民迁到瀛洲岛的计划:“昨天在下与朝鲜的文武官员达成了协议,重新收回毛文龙大帅当初修筑的铁山城和周边十几万亩田地,还要在铁山以北直至鸭绿江畔的方圆百里区域继续开垦荒地,这八万辽东子民很快就会送过去,半年之后就不用为此发愁了。”
赵怀忠频频点头:“这事办得好,朝鲜乃我大明属国,献出些土地是应该的,这么一来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对背井离乡的辽东子民和东江新军都有好处……回去后咱家定会如实禀报圣上,请求圣上给予你重奖。”
朱道临心念一转:“重奖我是不敢想了,只要那些朝中大臣和各地驻军不拿起刀子割我朱道临的肉,我就谢天谢地了。”
赵怀忠惊愕不已:“慢、慢!此话从何说起?难道还有人敢对你不敬?”
朱道临嘿嘿一笑,拉着赵怀忠继续朝纵深处的将府大院走去,边走边把登州水师横蛮扣下四海商行船队、抢走船上十万石粮食和五十多万两银子货物的事情告诉赵怀忠,最后咬着腮帮恨恨地说道:
“这帮孙子明知我朱道临是四海商行大股东,明知道船上的粮食和货物都购自朝鲜,都是倒卖之后为我东江新军筹集军资的长期生意,竟然还敢肆无忌惮行此卑鄙勾当,让人心寒啊!”
赵怀忠也怒了,虽然他和曹化淳、王承恩等大太监一样,为了自身和崇祯皇帝的利益,始终防着朱道临一手。
可是,朱道临历来对皇帝对内廷诸位太监都礼遇有加,对太监们始终有种难得的尊重和亲善,给赵怀忠和诸位大太监送出的真金白银和各种奢侈品无比慷慨,加上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的关系,太监们早已把朱道临当成自己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朱家王朝的万里江山,赵怀忠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朱道临这个金主受人欺负。
因此赵怀忠当即表态:“这事不用你操心,回去之后咱家立刻和几位公公为你做主,倒要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狗东西如此下作。”
朱道临哈哈一笑:“这事还是我自己来吧,过两天我亲自到登州和觉华岛走一趟。”
赵怀忠点点头表示同意,可没一会儿便吓了一大跳:“你可不能胡来啊!当年你在通州马市和此后你在宝山卫干的事太吓人,如今大敌当前,你切不可胡作非为!还是交给杂家来办,保证一个月之内让作恶的人双倍吐出来。”
朱道临想了想,问道:“如今登州对辽东和宣大一线还有多大作用?”
赵怀忠叹了口气:“自从孔有德叛乱之后,登州再也无法恢复之前的作用,船厂毁了,数千工匠也没了,加上山东持续干旱,半年来竟然无法为宁锦和宣大一线提供粮食,如今北面各军包括京城所需的粮食,都要靠漕运解决,弄得京城粮价涨了一倍,唉……难啊!圣上的头发都愁白了。”
“要是我每个月能为京城和辽东各军运去几万石粮食,你说能不能让皇上轻松一些?”朱道临再次问道。
赵怀忠立刻意识到朱道临并非开玩笑:“你实话告诉咱家吧,需要咱们这些内廷太监或者皇上给你什么?”
朱道临摇摇头:“我不需要什么,只需粮食运到之后,兵部或者户部按照市价付给我银子即可。”
赵怀忠惊喜不已:“就这样?”
朱道临再次嘿嘿一笑:“我想狠狠收拾一下抢我船队的人,到时希望皇上装着没看见也不相信就行。”
赵怀忠哈哈大笑,完了给了朱道临胸口一拳:“这事我帮你兜着,回去之后我和曹公公、王公公和刘公公几个打个招呼,大家肯定没二话,不过千万别把事情闹得太大,哈哈……”
**************
PS:谢谢山青盈、我爱我姐我弟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四五〇章忌惮
钦差赵怀忠还在皮岛上与朱道临举杯畅饮的时,京城内外已是一片欢腾。
辽东大捷的消息于五月十七传到京城,立刻引发剧烈震动,尽管最先接到消息的朝中文武大臣惊愕之后半信半疑,兵部尚书张凤翼甚至还当着皇帝和群臣的面,大声质疑朱道临谎报军功。
可架不住十余年来饱受屈辱、日夜盼望胜利消息的广大民众火山喷发般的激情,一夜之间,辽东大捷传遍四方,欢呼声、鞭炮声响彻全城,年轻的奉国将军朱道临和东江新军的威名如日中天,到处传颂。
五月十八,正午。
头戴钢盔、身披铠甲、骑着高大战马的东江军副将张义轸率领200精锐将士,高举红黑战旗,用十五辆大马车押送4,874颗实实在在的鞑子首级、上千件沾满硝烟的鞑子战旗和武器、315件血迹斑斑的缴获铁甲来到朝阳门,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数以万计的京城民众聚集在城外等候,夹道欢迎的人群长达五里,惊呼声、喝彩声惊天动地。
心中感佩的城门校尉、兵部官员和赶来迎接的上百锦衣力士,甘愿打破规矩,引领大胜而归的东江新军将士骑马入城,接受无数军民的欢呼和景仰。
当日下午,崇祯皇帝和文武百官尽数出动,在成千上万军民震天的欢呼声和鞭炮声中,来到祖庙,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祖仪式。
十五大车鞑子首级和战利品摆上祖庙前方的祭台,年轻的崇祯皇帝喜极而泣,出席仪式的文武百官朝中勋贵们不管对朱道临和迅速崛起的东江新军是亲是恶,都不得不承认朱道临的功绩。
与朱道临关系融洽的京中勋贵和内廷太监们满脸欣喜,赞不绝口,意识到朱道临已经强势崛起的中立派文武官员,纷纷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
……
入夜,内书房里熏香袅袅,烛光明亮。
逐渐从亢奋中平复下来的崇祯皇帝深吸了口气,再次打开朱道临委托张义轸转呈的奏章,在心腹太监王承恩和张彝宪的含笑注视下细细阅读。
良久,心潮起伏的皇帝放下写满三页纸的奏章,重重拍击桌面,幽幽而叹:“朱爱卿果然智勇超凡啊!”
“他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更没有借势邀功,得意忘形,详细告诉朕此次辽东大捷的来之不易,还再三提醒朕严密关注宣大一线,尽可能调动兵力充实大同至雁门一线,提防恼羞成怒的鞑子大军自多伦南下疯狂报复,拳拳忠孝之心令朕深为感动!”
“唉……你们两个也说说看,这半年来,朕是不是有点亏待朱爱卿了?”
王承恩和张彝宪面面相觑,没想到皇帝会问出这句话来,最后还是心机深沉的张彝宪低声安慰道:
“雷霆雨露,均是君恩,忠君报国乃人臣本分,圣上没什么亏待朱将军的地方,何况在此之前,谁能料到进驻皮岛仅半年的东江新军能够取得如此令人侧目的大胜?如今朱将军和他麾下的东江新军立下了战功,圣上按律论功行赏就是了。”
崇祯皇帝心里顿时好受许多,但依然觉得还是亏欠了朱道临:“话虽是这么说,可朱爱卿收拾东江镇这个烂摊子没有得到朕的丝毫帮助,堂堂大明也没有一文钱一斤粮食给他,难为他了。”
王承恩不甘落后地开解道:“圣上无需过虑,想来朱将军不会在意这些,朱将军忠孝智勇,带兵有方,而且精通商道,富甲天下,从来不在乎些许军饷钱粮,否则也不会一次次为朝廷和圣上排忧解难。”
“依奴才看来,朱将军想要的就是施展才华的机会,说难听点儿,要的是留芳青史的名声,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没几个人脱得了名利二字。”
崇祯皇帝忍不住咧嘴一笑:“你这狗奴才,还真是说到根子上了,纵观朱爱卿两年来的所作所为,确实如你所言,不过你还少说了一样,他还好色,哈哈!”
王承恩和张彝宪嘿嘿笑起来,张彝宪趁着皇帝高兴小心提醒:“圣上,此次辽东大捷一扫颓势,振奋民心啊!”
“东江新军副将张义轸还在等候圣上的旨意,如何嘉奖东江新军和一干战功显赫的将校,恐怕还要圣上多费心!”
“嗯,是要好好奖赏,还要告知天下!”
崇祯皇帝说完,修长的指尖习惯性地轻敲在桌面上:“自朕即位以来,我大明军队与后金胡虏作战近六年,从未获得过斩首数千的大捷……”
“昨天忽然接到捷报时朕都不敢置信,兵部和户部几个重臣当堂质疑,几个年轻御史竟然当着满朝文武,请求朕严惩朱爱卿谎报军功之罪,可结果呢!?”
“今天午时刚过,风尘仆仆的东江新军将士就送来4000多颗鞑子首级和大批缴获,兵部三级官员和锦衣卫近百人细细查验,最后毫无问题,全是实打实的鞑子首级!”
“如此显赫功绩要是不予以重奖,恐怕要让我大明将士和天下臣民心寒啊!”
年轻的皇帝感叹完毕,也不征求两位心腹太监的意见,略微权衡便定下赏格:“虽然朱爱卿比朕富有,但朕却不能不予以重奖……”
“这样吧,王承恩你记一下:赏给东江新军将士十万两银子,营官以上尽数官升一级,东江军主将吴季诚晋指挥同知,授参将衔,赐封昭勇将军;东江军副将张义轸、姜玉龙和李玉鸣晋指挥佥事,授游击将军衔,赐封定远将军。”
“至于朱爱卿嘛……就赐给他正二品的龙虎将军吧,再加封靖海伯爵位!”
心底里总是对朱道临不放心的张彝宪连忙劝道:“圣上,这封爵之事太过重大,是不是缓一缓?”
“哦?此话怎讲?”
崇祯皇帝立刻醒悟过来。
张彝宪垂首弯腰,侃侃而谈:“朱将军凭一己之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短短两年不但建立起拥有数十艘大小战船上万人的水师,还在练成了上万人的陆师精锐,由始至终没有问朝廷和圣上索要一两银子,可见朱将军还是大有潜力的。”
“此次朱将军不声不响忽然发动的辽东战事,其谋略和用兵之能远超当年的毛文龙,上万东江新军更是战力强悍,无论武器装备还是粮饷待遇均远在我大明各军之上,再立新功指日可待啊!”
“如果圣上现在就赐封朱将军伯爵,那今后朱将军再次立下战功的话,就该赐封侯爵甚至国公了,所以奴才觉得还是先缓缓一缓,否则赏赐太重了,到时候可就赏无可赏了!”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虚心接受劝谏:“既然这样,朕就赏赐他夫人二品诰命吧,想必朱爱卿也能体会到朕的良苦用心。”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另外,天子的《寒门状元》下月上架,请支持小火的书友准备保底月票,到时候支持一下!
第四五一章威慑
朱道临此刻并不知道,他一直默默寻求的爵位,竟会因为张太监的一句话鸡飞蛋打,更不知道此时此刻与他隔着个渤海湾的宁远城里,实力强大自成体系的关宁军统帅祖大寿和新任宁远总兵吴襄同样在紧张商议。
祖大寿得知辽东大捷的消息远比崇祯皇帝早。
东江新军忽然发动攻势的第三天傍晚,隐藏在辽东孤山镇和金州卫中的两名关宁军细作几乎同时把密报传到祖大寿手里。
接到消息时祖大寿无比震惊,他知道朱道临早在年初就已率部进驻皮岛,一上皮岛就把原东江军数千人连同家眷流放到南边数千里外的瀛洲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手段阴狠果断,令人惊叹。
但祖大寿没料到,进驻皮岛不到半年的东江新军,竟敢忽然进攻辽东,更没料到东江新军不但装备大量火器,拥有数十艘大小战船的水师助战,而且兵力是自己原先估计的两倍以上。
若是早知道朱道临的实力强横如斯,他就不会贸然答应朝中硕果仅存的东林党魁首、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山东巡抚朱大典的提议,与登州水师联手拦截四海商行的船队,一同瓜分船上十万石粮食和价值数十万两银子的货物。
追悔莫及的祖大寿一边着急打探辽东战事的进展,一边苦苦思索如何弥补错误,经过三天的煎熬,探明辽东战事的结果之后,祖大寿再也坐不住了,于次日一早拉上弟弟祖大乐,离开锦州,赶赴宁远城,找妹夫吴襄急商对策。
被皇帝猜忌的吴襄好不容易才从龙困浅滩的登州调到宁远,为此不惜向令他不耻的大太监曹化淳和贪得无厌的兵部侍郎杨嗣昌低头行贿,前后三次总共花掉十五万两银子,才如愿回到根基之地宁远,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鲁莽自傲的大舅哥联合东林党两大重臣坑了一把。
十天前,登州水师押解四海商行船队开到觉华岛卸货,吴襄这才知道自己的大舅哥惹上了不该惹的人,弄得吴襄这段日子没能睡个安稳觉。
别人也许不知道朱道临胆大包天睚眦必报的品性,吴襄可是一清二楚的。
登州之战中,朱道临抢光登州水师,大肆买卖军中武器、粮食、马匹和转眼攻破登州坚城的种种手段,至今仍然令吴襄忌惮不已,为此他再三告诉自己儿子,这样的狠人哪怕成不了朋友,也绝不能成为敌人。
吴襄千小心万小心,就是没想到自己大舅哥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明显是被朝中东林党人算计了,还自以为获得天大好处,估计是这么多年来在关外拥兵自重、称王称霸惯了带来的恶果。
面对仍然强装英雄气慨的大舅哥祖大寿,吴襄除了叹气之外,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最后只能黑着脸坦然告诫:
“大哥要是听得进小弟的话,立刻派人送信给京城的四弟,让他去找四海商行掌柜刘维仪认个错,然后赔偿损失,或者找京城商会魁首、四海钱庄掌柜程老爷子请求通融,否则很可能会遭来朱道临的加倍报复。”
祖大寿顿时脸色大变,孔武健硕的祖大乐却恼火地站起来:“凭什么?难道惹得朝野天怒人怨树敌无数的野道士朱道临有三头六臂?老子就是联手山东巡抚和兵部几个大员抢了他的船队,分了他十万石粮食,他能把老子的卵蛋咬了不成?难道我十万关宁军还怕他两万东江新军?笑话!”
吴襄摇头长叹:“二弟,发火没什么用,既然你知道朱道临是道士出山,那你应该知道朱道临在天下道门中的地位有多高……”
“江南太远就不说了,只说北方,天下闻名的蓬莱阁上到被传得如同神仙的两位真人,下到扫地的小道士和山东地面的游方道士,都尊称朱道临为玉成子,因为没能与朱道临见上一面而深以为憾,京城白云观的全真教掌教真人称呼朱道临为师侄……”
“还有,当今皇上身边的宠信太监曹化淳、王承恩等人和朱道临称兄道弟,大明天下最大博孚钱庄朱道临是大股东,而英国公、魏国公和京城一票勋贵都是小股东,这样的人,二弟你觉得自己惹得起吗?唉……”
这下不但祖大寿被惊得目瞪口呆,祖大乐也被吓坏了,愣了半天无力地坐下:“这可怎么办、怎么办……”
……
……
如果说半年前的登州之战向天下人宣告朱道临和他一手创立的江南新军横空出世的话,那么此次震动天下的辽东大捷,足以让天下人看到朱道临的强势崛起。
尽管至今为止没几个人真正了解朱道临麾下有多少军队,隐藏的实力有多强,但实打实砍下的近五千颗鞑子首级,足以令大明朝野各大势力一片震撼,不得不重新衡量朱道临的实力,重新调整与朱道临之间已经存在或者将要发生的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