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国色江山-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有预谋的朱道临再也不管什么“同室操戈”、“落井下石”、“卑鄙无耻背后捅刀子”的恶名,在三天之内便集结两个陆战师的兵力和三分之二的优势战舰,不管不顾,杀气腾腾地扑向兵力空虚的泉州港。
……
……
五月二十六日,清晨。
朱道临率领的奇袭舰队冲出晨雾,忽然出现在泉州港外,对警号骤响的泉州港码头展开猛烈炮击。
瀛洲军主将杨大鼎亲率8。000将士,踏着炮声,抢滩登陆,兵分五路。杀向郑氏家族控制下的军营、造船厂、指挥衙门、市舶司和泉州府衙。
朱道临则率领十余艘800吨级武装商船和孙思琦的海军陆战第三师,逆流而上,径直扑向郑成功的老巢南安,于当日傍晚冲进毫无防备、惊恐万状南安城。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交战,如愿将包括郑成功妻妾儿女在内的六百余名郑家嫡系成员尽数俘虏。并将郑氏家族积攒十余年的数千万财产劫掠一空。
随后,朱道临不管不顾尸横遍地已经毫无反抗的南安城,立即押解数百人质收兵登船,顺流而下,返回已被瀛洲军尽数占领仍在不停搜索劫掠的泉州港。
次日凌晨,朱道临在众将校的强烈反对下,只好放弃亲自率领舰队南下作战的打算,在四艘武装商船的护卫下,押解郑氏家族的人质和4500余万两黄金白银,返回淡水港。
由海军总参谋长西梅诺、东海舰队司令巴加斯、副司令李长隆等数十将校率领的六十余艘主力战舰和15。000将士火速南下,从背后攻击强弩之末的郑芝龙舰队。
……
……
五月二十八日,中午。
惊闻噩耗的郑芝龙尚未来得及集结舰队摆开阵型,就被迫与从背后杀来的东海舰队展开交战。
有备而来的东海舰队六十余艘战舰,在西梅诺的指挥下,根本就不把匆匆集结的闽省联合舰队放在眼里,呈锥形阵列,高速冲向位于数百艘杂乱舰船后方的郑氏旗舰。
超过荷兰舰队数倍的猛烈炮火,很快便展现出准确高效的打击威力,半个小时不到就击沉、击伤五十余艘大小敌船。毫无阻碍地冲向郑芝龙所在的旗舰。
在密集炮火和一轮轮呼啸的大威力火箭的无情打击下,匆促应战的闽省联合舰队不断破碎燃烧。
十几艘胆气冲天的纵火船尚未逼近东海舰队的船只两百米之内,就遭到高爆火箭弹、船首旋转炮和密集的燧发枪弹雨的残酷打击,海面上到处是熊熊燃烧的船只、随波翻涌的破碎船板和数不清的尸体。
半小时不到。魂飞魄散的幸存船只再也顾不上郑芝龙所谓的严苛军纪和高额奖赏,争先恐后逃离这片如同地狱般的战场。
一直在愤怒高呼却无力回天的郑芝龙,在一群族弟和身边将领的跪求之下,终于含泪向幸存战船下达向南逃跑的命令。
谁知道刚调转船头扯起风帆,消失多时的四十余艘荷兰战舰就出现在南面十里外的海面上,如同闻到血腥的鲨鱼群一般缓缓开来。彻底堵住了郑芝龙残部的逃跑线路。
一场由三方一百三十余艘风帆战舰参与的海上大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经过六个小时的大混战,南澳大海战进入尾声。
郑芝龙率领的闽省联合舰队在南北夹击之下全军覆没,七百余艘大小战船被击沉或焚毁,八千余将士丧身大海。
幸存的上万名将士和三百余艘中小战船,不是被东海舰队俘获就是逃往茫茫大海,郑氏家族猛将郑芝豹等十余名将校尽数战死,施琅等七名投降将领被早已领受朱道临密令的东海舰队副司令李长隆下令射杀。
绝望的郑芝龙在被俘之前自刎身亡,包括旗舰在内的十三艘残存战舰尽数被俘,纵横大明东南海域十余年之久的郑氏家族自此覆灭。
荷兰舰队被击沉和烧毁战舰十一艘,损伤二十余艘,人员伤亡超过千人,本想借机对东海舰队发动突然攻击的荷兰人,在对手展现出的强大火力和悍不畏死的精神震慑下,不得不把所有的狂妄和贪婪死死压在心底,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返回老巢巴达维亚。
东海舰队也付出了战损七艘战舰、负伤十二艘战舰和死伤两千余将士的代价,但换来了大明海防的安宁,为本集团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利益和战略优势。
三面受敌的瀛洲岛,从此成为大明海防最为坚固的屏障和发展基地。
************
PS:这一章或许争议很大,但如果郑氏武装集团不铲除,朱道临很难安心建设瀛洲岛,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将先进的造船技术外泄,后果难料。
第五〇三章千古毒计
六月二十日,凌晨。
刚刚转任南海舰队司令的巴加斯,亲率十五艘新型战舰组成的特遣舰队,驶离淡水港,乘风南下,对两广沿海的海盗武装进行招安和清剿。
完成休整和扩编的瀛洲军第一师、海军陆战第三师陆续登上一艘艘运输船,在统帅朱道临和海军总参谋长西梅诺的率领下,扬帆北上。
东海舰队新任司令李长隆则坐镇瀛洲,指挥麾下新编海军陆战第四师将士,接收澎湖列岛,抓紧时间扩建码头,完善海防。
朱道临率领的二十余艘战舰和两个师将士抵达集结点宝山港的当晚,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兵六十万杀入河南的急报忽然而至。
心急如焚的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魏国公徐弘基和隆平候张拱薇也随着急报连夜赶到宝山港,朱道临集结兵力北上辽东的作战计划被迫推辞。
……
……
深夜,明亮的烛光将海防总督衙门宽阔的会议室照得通亮。
口干舌燥的徐弘基和张拱薇捧着茶杯,紧张注视苦劝了两个小时至今没有做出决断的朱道临。
全身三品武官披挂的徐文爵兄弟和张德义兄弟心跳如擂,却不敢发出半点儿声音,唯恐早就做好收复辽东作战计划的朱道临根本就不顾江北安危,固执己见率领集结于宝山和龙潭大营的五个师北上辽东。
反反复复的权衡之后,暗暗做出决断的朱道临终于放下包袱,看了看桌面上的三份征召圣旨,抬起头望向神色凝重的徐弘基:“国公爷,张叔,以二位前辈目前的兵力,能否守住咱老朱家的祖坟之地凤阳?”
满堂一片愕然,谁也没料到朱道临一开口就问出这么突兀的话来。
徐弘基熟知朱道临的性格,有此一问,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很可能是已经有了全面的应对之策,想了想立刻望向双眉紧皱,同样沉思不已的张拱薇。
张拱薇犹豫片刻,低声说道:“贤侄有什么计策尽管说出来。只要能保住凤阳龙兴之地,将六十万暴民拒于长江之北,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听你的。”
“没错!这是最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圣上连续五道圣旨责令我等必须做到的死命令,为了保住凤阳和江淮。圣上不但生生压住了闽省、两广和江南上百名高官显贵对你的弹劾控诉,还极为罕见地痛斥闽省官场和郑氏家族完全是咎由自取,声称历来阳奉阴违亦官亦匪的郑氏家族的灭亡对大明天下来说利大于弊,随即遭来满朝文臣的一片抗议,至今南北两京还为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唉!”
“道临啊,你在闽省闯下大祸总算躲过去了,可要是你不尊圣旨力保江淮,恐怕要新账老账一起算,到时候别说咱们几个老东西。就连圣上也保不了你啊!”
吴景贤苦口婆心地说出一大通,目的还是要朱道临遵从圣旨出兵江淮。
众人纷纷附和,深感吴景贤的一席话最为必要和及时,也最有道理。
朱道临见状连连摆手,请求大家安静下来:“既然这样,我就不再犹豫了,不过在此之前,我还需要听到国公爷和张叔的答复,以二位前辈目前的兵力,能否在二十万叛民的围攻下。死死守住老朱家的祖坟之地凤阳半个月?”
张拱薇沉思片刻,咬紧牙关,非常确定地回答:“德忠的飞熊卫一直驻扎凤阳,我麾下成军半年的英武卫正在开赴凤阳途中。如果再让德义率领留守金陵的新编右卫增援凤阳,我有把握在二十万暴民的围攻之下坚守凤阳一个月,但必须立刻运去充足的粮草和武器弹药做保障。”
朱道临随即站起来,示意肃立一旁的副官长肖哲去拉开背面墙壁前的厚重帘子,把一群忐忑不安的长辈和兄弟领到大型地图前,接过五尺长的指挥棒。指向长江上游的宜昌和荆州,说出一番令所有人魂飞魄散的话语来。
……
……
朱道临说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打算之后,满堂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魏国公徐弘基父子和隆平候张拱薇父子满脸均是震惊之色,身躯肥胖的吴景贤双目圆睁,满脸的不可思议。
唯独史青阳、西梅诺等有资格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很快恢复了神色,紧张地盯着地图,默默盘算朱道临拟定的这个计划是否具备可行性。
沉默良久,朱道临率先打破凝重的气氛,对自己这一系列看似阴险无比、匪夷所思、给大明天下带来巨大祸害的计划做出解释:
“我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我大明的复兴,也只有把六十多万饥肠辘辘而且再也无法回头的暴民赶到江南,才能将两百年来不断吞噬大明亿万百姓血肉骨髓的江南世家门阀尽数铲除,才能将已经集中在地主豪强手里的土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安抚天下、重振朝纲的目的。”
“否则的话,哪怕是当今皇帝,也要继续受制于早已形成巨大势力的官僚阶层和地方豪强,大明天下继续糜烂,民不聊生。非如此,不能做到革故鼎新,从头再来。”
徐弘基再也忍不住,跳起来道:“可是……若是让60万暴民过江来,金陵怎么办?还有咱们欣欣向荣的龙潭新区,到时候谁能保得住?”
朱道临微微一笑:“你老别激动嘛,别忘了小侄的家眷和产业同样在金陵,在龙潭,既然小侄敢这么做,就有把握保住金陵,保住龙潭,要是你老不放心,到时候小侄亲自坐镇濒临大江没有围墙的虎山大院就是了。”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你这么做分明是与天下为敌,用心极其险恶,万一出现半点儿差错,不但咱们这些人和江南无数人陪你去死,我大明江山恐怕也要完蛋大吉!”徐弘基连连摆手,大声反对。
吴景贤却脸色不断变换,似乎从朱道临这个毒计中,看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东西。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谢谢我爱我姐我弟、真龙无双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五〇四章不破不立
宝山港,海防总督衙门会议室。
稳重的张拱薇深吸了口气,嘴唇动了动却说不话来,连连摇头好一会儿,才沉声说出自己的感想:
“贤侄的良苦用心我算是明白了,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谁也没有胆量做出这样的决断,就连皇上恐怕也要吓得跳起三尺啊!”
朱道临瘪了瘪嘴:“张叔,要是小侄按照你们的想法,集结麾下水陆两军拱卫江北,顶多只是把几十万暴民打跑而已,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啊!”
“你老想想,还有什么办法比小侄这个办法更好地解决几十万怎么都剿不灭的暴民?要是这个稍纵即逝的大好机会错过了,今后谁还能压制势力越来越大的江南门阀和祸国殃民的满朝文臣?”
徐弘基却有些不以为然,接过话头道:“只要把几十万暴民消灭了,皇上就能腾出手来,慢慢治理天下,重现太祖和成祖时期的荣光指日可待!”
朱道临哈哈一笑:“国公爷,你这分明是在和小侄赌气啊!围剿西北暴民十几年了,耗费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可乱贼越剿越多,规模越剿越大,到了现在已经威胁到大明皇朝的根基了,可以说生死存亡存乎一线啊!”
“就算我听从你们的意见,率领水陆两军死守江北一线,到时候虽然保住了凤阳和金陵,可数十万暴民受挫之后,必将再次逃回西北和巴蜀等地,继续裹挟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饥肠辘辘一无所有的可怜民众继续造反,再加上辽东鞑子的不断呼应反复南侵,谁还能拯救大明天下?”
“哪怕我富可敌国,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于既倒!”
“记得三年前我就说过一句话,实在不行我就扔下所有产业,带上老婆孩子跑到海外做个富家翁,估计诸位还记得吧?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我确实给自己留下了远走高飞的后路,到时候我大可抛下在大明的一切。一走了之,你们能行吗?”
吴景贤一听急了:“道临,你可千万不能这样啊,时局尚未到彻底糜烂无法挽救的地步。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再大的灾难也能应对过去,千万不能有丝毫动摇和退缩啊!不管怎么说,这大明江山你也有份儿,你身上同样流着老朱家的血脉啊!”
“没错!公公此言正是我等所想。请贤侄顾念天下苍生,与我们共度难关!”张拱薇连声附和,周围众人也纷纷出言请求,说什么也不能让朱道临生出退却的想法。
朱道临长叹一声:“老叔,你的心思我明白,哪怕我身上流淌的不是朱家血脉,同样愿为大明、为天下芸芸众生尽一份心力,可是被动抵抗始终不是个办法,十几年来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蠢事干的还少吗?请问见到有丝毫效果吗?”
“数以百万计的平民百姓活不下去只能举旗造反,要是不把吃人不吐骨头的世家门阀和土豪劣绅铲除掉。过不了多久整个南方也会到处造反,战火弥漫,活不下去的暴民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到时候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剿灭了!”
“老实说吧,如果今天你们几位不来,过几天我就会率领龙潭军两个师、宝山卫两个师连同从瀛洲带来的两个师一起乘船北上,集结十万兵力攻打辽东,毕其功于一役,彻底铲除后金鞑子这个最大的危害。然后分出一半兵力继续杀向蒙古草原,另一半人马掉头南下,解决尾大不掉的关宁军。”
“如此一来,顶多就是保不住凤阳而已。哪怕没有我的几万兵力其实你们也能顶得住,几十万暴民怎么也不可能打过长江祸害江南,我说的对吧?”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唉声叹息四起,每个人都沮丧不已。
谁都知道朱道临说的没错。即便是自己,其实也是吞噬民脂民膏的官僚富绅中的一员,根本就没办法面对越来越多的暴民,更没能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顶多到时候举家携口跟随朱道临逃亡海外罢了。
会谈再次陷入一片痛苦的沉默,朱道临没心思再搭理这群患得患失无比矛盾的人,默默回到圆桌旁坐下喝茶。
良久,徐弘基靠近张拱薇一阵耳语,张拱薇皱着眉头考虑片刻无奈点头,两人一起来到朱道临对面坐下,吴景贤和一群子侄见状,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到座位上,唯独一群将领仍在盯着墙上的大幅地图低声商议,似乎他们根本不用为自己的前程和命运操心。
张拱薇轻咳一声,顺了顺发涩的嗓门儿,诚恳说道:“道临,你的驱虎吞狼之计确实恶毒,不过细细权衡之后,我发现确实是个好办法,如果皇上能点头的话,哪怕昧着良心我能横下心来跟你干。”
“可如此险恶的计策,危害实在太大,谁也不敢保证能够控制时局,谁也看不到把数十万暴民赶到江南之后产生何等后果!对吧?恐怕你心里也没底啊!”
朱道临如实点了点头:“我确实心里没底,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把局势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么吧……如果我能劝说皇上答应,你们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干?”
众人惊愕不已,打死都不相信皇上会同意这个险到极点的毒计,哪怕太祖降临成祖再生,恐怕也没有这份魄力。
大家不敢反驳看似决心已定的朱道临,只能面面相觑等待下文,绝不相信皇上同意的徐弘基却嘿嘿一笑:“要是你真能让皇上答应,我拼掉这把老骨头和你一起干又有何妨?”
“真心话?”
朱道临斜眼望向自恃身份的徐弘基。
徐弘基哈哈大笑:“要不,天一亮我就跟你赶赴京城叩见圣上?”
朱道临非常严肃地挺直身子:“世叔,国公爷,还有张叔,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
“没错,皇上绝不敢同意你的计策。”吴景贤和张拱薇齐声说道。
朱道临再问:“既然这样,我们一起进京如何?趁现在几十万暴民被洪承畴拖在中原一代,我们还有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做决定,立刻从八卦洲调来一艘蒸汽货船,七天之内定能赶到京城面见皇上,几位前辈既然都是同样的想法,就和小侄一起走一趟吧。”
“你来真的?”
“真敢去啊?”
满堂一阵惊呼,全都不可思议地望着神色严肃的朱道临。
眼珠急转脸色瞬间通红的徐弘基猛然站起:“去就去,反正我也盼着快点叩请皇上定下拒敌之计,否则,若是有个好歹,我老徐家两百多年的荣耀,恐怕就要断送在我手里了!”
吴景贤也站了起来:“一起去!值此危急时刻,请示一下更保险,至少脖子上的脑袋更稳当些。”
“那就一起去吧,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定下誓死守卫凤阳的大计……道临,凤阳的安危不但关乎江山社稷,也关系到我们这些人的生死,所以不管怎么样你也要帮我一把,否则我这心里没底啊!”张拱薇郑重提出请求。
朱道临想了想:“这样吧,等会儿我就下令,让龙潭军新编第三师跟随德义的留守右卫一同赶赴凤阳,有四个装备了火枪火炮的全火器师近三万将士守卫凤阳,完全可以放心了。”
张拱薇感激不已,不由得向朱道临拱手致意。
朱道临连忙屈身回礼,丝毫不敢在这位值得他尊敬和信任、也能够原意为他驱使的前辈面前摆架子。
在朱道临心目中,张拱薇才是唯一值得他敬重、能够真正帮助他的人,否则朱道临绝不会自掏腰包为张拱薇的两个师装备15,000支燧发枪和60余门火炮。
众目睽睽之下,朱道临果断向副官肖哲下达命令:“我这就书写命令,还有一份信函,你亲自率领亲卫小队连夜策马赶赴金陵,信函送到虎山大院之后,夫人就会带着我儿子跟随蒸汽船赶来宝山,你要留在夫人身边,不能有任何差池。”
“遵命!”
肖哲虽然不解,但还是坚决服从。
周围众人震惊不已,把朱道临的嫡子当成自己嫡孙看待的吴景贤吓得脸色苍白,冲过去一把将提笔书写的朱道临拽起来大声质问:“你要干什么?不行!我绝不答应!”
朱道临也不挣扎,任由吴景贤把自己拽起来,微微一叹低声说道:“叔,想必你猜到我的心思了,没错!我是要把老婆孩子送到皇上身边做人质……”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我朱道临忠君爱国之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皇上彻底放下心来,让皇上看到我这位从海外归来的朱姓子弟没有半点不轨之心,愿意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舍生忘死。”
“值此为难关头,再大的恶名我愿意背在身上,哪怕留下千年骂名,我也会义无反顾去做,这么做不是为了我自己,也不是为了身上流淌着的所谓的朱家血脉,而是为了大汉民族的繁衍传承,为了大明皇朝的千秋万代!”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
第五〇五章亮家底
五百吨级蒸汽机帆货船载着朱道临、张拱薇、徐弘基、吴景贤及数百侍卫随从,劈波斩浪,日夜兼程。
耸立在船楼后方的两个大烟囱,浓烟滚滚,随风蒸腾,远在十里之外的近岸渔船都能看到这个顺风扬帆高速北上的怪物。
临时抽调到船上的二十余名高级技师,轮番待在底舱的机房之内,以三班倒的方式轮番呵护隆隆作响、持续工作了两天一夜的蒸汽机。
八名年轻力壮、汗流浃背的炉工不停将精心洗选后的精煤铲入四台熊熊燃烧的锅炉之中,没有一个人露出半点儿懈怠之色,反而因为接到此次艰巨任务而深感光荣。
通红的斜阳徐徐西坠,漫天霞光将浩瀚的海面染成一片金黄,围坐在前甲板上品茶的徐弘基、张拱薇等人再也没有了前一天的惊恐担忧,也不再一惊一乍感叹科学技术带来的震撼力和颠覆性,不过仍旧担心连续航行一天一夜毫不停歇的机器会突然出毛病,导致所有人无依无助地漂浮在远离海岸的这艘大船上。
“贤侄,青岛快到了吧?”张拱薇的询问已经是第三次了。
朱道临只好把怀中睡熟的儿子递给亲卫,吩咐送入船楼交给夫人和几个家眷,然后耐心向大家解释:
“快到了,一个小时内就能看到竖立在港外小岛上的灯塔,天黑之前我们就能住进浮山卫城,休息一夜,维护一下机器设备,再添加些燃煤和胶州湾本地的蔬菜水果,明天一早继续赶路。”
“刚才咱家又下去看了一遍,机舱里如蒸笼一般热得不行啊!两侧煤仓里的精煤倒是还剩大半,可那几座红彤彤的锅炉和轰隆隆的机器已经不停运转两天了,扛得住吗?”吴景贤边擦汗边关切地询问。
在朱道临的示意下,坐在左边的长江造船厂副总管兼船舶研究院主管张祥龄笑着解释:“公公不用担心,这艘500吨级的机帆船是我们经过大半年实验和总结之后。正式量产的第三艘军用远洋货船……”
“这条船远比去年那两艘蒸汽渡轮强多了,无论龙骨还是船壳厚度,无论船型还是船体结构,都严格按照战舰标准建造。还用去14吨的精钢骨架加强船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