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国色江山-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决断,所以两人只能严守机密,谨守向朱道临做出的承诺,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勋贵们紧张的议论之后,掌管京营二十万禁军的成国公朱纯臣转向朱道临:“贤侄啊,虽然我们都知道后金主力远离辽东,正在宣府和大同北面的草原上蠢蠢欲动,可后金鞑子在辽东各地仍有五万左右的留守兵力,就算你偷偷摸摸聚集了十万兵力,恐怕也难以攻入辽东腹地啊!”

“是啊,贤侄,哪怕你真有十万兵力也不够啊!更不要指望龟缩在锦州和宁远一线的关宁军帮你,关宁军的财路已经被你断绝了,不但得罪了整个关宁军,还得罪了十几年来靠关宁军巨额军饷升官发财的大批朝中文臣,他们早已对你恨之入骨!”

性格直率的曹国公李邦振的一席话毫无遮掩,却引来阵阵附和声,没人愿意看到重振大明勋贵荣耀与地位的后起之秀朱道临铩羽而归。

朱道临感激地逐一施礼:“谢谢诸位前辈的关爱,关宁军的确是个大祸害,这支军队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比后金鞑子还可恨,小侄从来不把他们看作大明军队,更不指望他们帮忙!”

“恳请前辈们不要担心,收复辽东正是时候,要是再拖个三五年,辽东鞑子必然会借机吞并整个蒙古,并通过一次次破关南下疯狂劫掠而迅速壮大,所以必须尽快消灭这个最大的敌人!”

“至于此战怎么打,能不能达到目的,小侄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前辈们只需回忆一下当年登州平叛的过程,就能明白小侄的仰仗是什么。”

众勋贵立即想起两年前朱道临半天之内攻破登州的平叛壮举,想起传闻中近百门威力巨大的攻城火炮和上万支燧发火枪,以及数十艘装满火炮的巨大战船,很快明白朱道临的底气所在。

但是,除了张拱薇和徐弘基之外,没人知道朱道临经过一年多的疯狂扩军日夜训练,麾下将士急剧膨胀到十余万,武器装备和战斗力远远超过当年登州之战的东江新军,就连装备最差的北海舰队也拥有二十余艘新式战舰和大型运输船,五百吨级以下的小型战船和运输船更是高达百余艘。

哪怕一时半会儿无法攻入辽东复地,收复九连城、孤山镇、庄河口和金州卫等沿海战略要地绝无问题。

勋贵们再次热议起来。

在大家的询问下,张拱薇和徐弘基分别透露自己麾下今非昔比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为朱道临分忧的同时也为自己打气。

可直到这时,仍旧没人知道,朱道临已经把关宁军列入必须消灭的名单之中,收拾完后金鞑子,马上就会轮到关宁军。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谢谢小小花123大大的月票!

第五〇九章连闻噩耗

英国公府邸,正堂。

等到众多勋贵稍微冷静些,英国公张之极终于问出了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贤侄,此次辽东之战你打算怎么打?”

成竹在胸的朱道临如实回答:“正奇结合,强攻与偷袭同时展开……”

“鸭绿江那边的东线战场,无须太过担心,一年来东江新军四万将士日夜苦练,两年前就已组建的三个突击营持续不断地向辽东腹地渗透,开战之后还有近十万民夫助战,所以哪怕付出的代价高一些,也会在战役发起的五天内打到辽阳。”

“中路两万人马袭击庄河口之后,将直插盖州,尽可能吸引留守辽阳等地的鞑子兵力。”

“西线从广鹿岛出发,两万将士将在数十艘战舰协助下,强行登陆,合围2,000鞑子和3,000辽东叛军镇守的金州城,然后集中两百多门各式火炮同时展开轰击……”

“你不要金州城了?”

众人听了大吃一惊,徐弘基和张拱薇也被吓一跳,之前心事重重的两人都没问过朱道临会怎么打。

朱道临正色道:“这座金州卫城我真不打算要了,不管城里住着多少无辜百姓,我都要轰平它,随后全军挥师北上,绝不停留!”

“实不相瞒,离开刘公岛赴京之前,我给此次参战的各部主官和军法官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必须在战前告诉所有将士,这么多年来后金鞑子是怎么残杀我大明军民的,我们就怎么对待他们,血债血还,绝不含糊!”

“此战我军不会留一个俘虏,也不会接纳一个后金平民,更不会在乎某座村镇某座城池,只要遇到抵抗,就用火炮、火箭和炸药包毁掉它,为此我们准备了一年,在皮岛和广鹿岛上囤积了上百船的武器弹药和攻城炸药。”

“只要能达到消灭辽东鞑子的目的,哪怕将辽东全境的所有人、所有建筑全都毁掉也不用在乎。”

“来不及毁掉、烧掉和杀掉的,全都交给随后跟进的数万辽东流民,让这些对鞑子恨之入骨的民众自行处理,所有缴获物资无论金银牛马等物资,其中一半分给参战的辽东民众,以便帮助这些民众在战后重建家园。”

勋贵们被朱道临充满仇恨的坚定话语震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久,成国公朱纯臣才长叹一声,打破了寂静:

“贤侄啊,有史以来除了十六国时期的杀神冉闵,再也没有一个人敢这么干,此战打完哪怕获胜,恐怕你的十万将士也剩不了多少!”

朱道临无奈地回答:“我知道,这么干伤亡会成倍增大,还会遭来士大夫们的滔天指责与咒骂,可不这么干,何时才能打掉数十年来高悬在我大明头顶上的这把屠刀?”

“只有把如蛆附骨危害最大的后金鞑子彻底打趴下,才能集中力量平息国内风起云涌的暴乱,否则后金鞑子三天两头破关而来纵横劫掠,诸位前辈也要一日数惊、不得安生啊!”

“至于伤亡,这是免不了的,说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也好,说是瓦罐井上破将军战场死也罢,为了我大明更多百姓的安定幸福,代价再大也是值得的……”

“说句诛心的大实话,哪怕这十万将士都死光也在所不惜,大不了小侄继续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只需半年就能再次训练出十万大军征战四方,至于骂名,至于非议甚至诽谤,嘿嘿!小侄顾不上那么多了……”

“人生百年,如同白驹过隙,哪怕留下千古骂名也算是彪炳青史了,更何况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退一步说,只要对绝大多数大明百姓有益,又何必计较区区骂名……”

……

……

次日清晨,后金两万大军连同四万蒙古骑兵攻破上方堡,合围宣府。

噩耗传至京城,引发一片恐慌,惊恐愤怒的崇祯皇帝火速召集群臣,急商对策,无奈朝中文武早已吓破了胆子,一个个进退失据,束手无策。

崇祯皇帝情急之下,火速派人将宿醉未醒的朱道临召入朝堂,希望朱道临抛弃前嫌,挺身而出,与满朝文武一起紧张商议对策。

两个时辰不到,详细的急报络绎传来:

大同在宣府之后同样陷入后金大军的包围之中,由于两城守军与往年一样龟缩不出,全力防御,敌军围城成功后故技重施,分出四路人马南下劫掠,沿途疯狂掳掠,纵火杀戮,另一路两万鞑子在阿齐格率领下,杀向西面的保安,整个北线十余州县瞬间陷入地狱般的劫难之中!

朱道临建议立即从守卫京城的二十万军队中调出五万驰援宣府,或命令关宁军从锦州出发越过辽河,佯攻辽东守敌,谁知话一出口,立即引发文武大臣的激烈反对,就连貌似中立公允的首辅温体仁也在惊慌之下反复强调“鞑子势大顷刻即可掉头而来攻打京城”、“京师乃天下第一重地守军兵力空虚不能轻动”,更无人附和朱道临关于出动关宁军攻打辽东的建议。

面对振振有词、外厉内荏的朝中文武,朱道临干脆肃立一旁,不再言语,对满朝尸位素餐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文武大臣彻底绝望,以至于散朝之后二话不说率先离去,根本不理睬一群勋贵和内廷太监的苦苦挽留,直到午饭过后才在徐弘基、张之极和张彝宪等人的苦苦哀求下再次入宫,进入御书房与年轻的崇祯皇帝进行最后一次开诚布公的恳谈,直到次日清晨才在一群内廷太监恭恭敬敬的护送下离开皇宫。

……

……

崇祯七年,七月十七,凌晨。

朱道临麾下十余艘战舰和两万将士突然发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只有两千鞑子兵驻守的庄河口,随后马不停蹄,快速北上,兵锋直指两百里外的战略要地盖州城。

同日正午,朱道临在上百名京中勋贵和主战派将领的送别下,离开京城,赶赴天津,与匆匆赶来已经等候在天津运河码头的3,000亲卫会合,乘蒸汽运输船和四海商行的五艘大货船,直驱金州卫。

朱道临刚离开京城,又一噩耗火速传来:

以诈降之计脱困于车厢峡的数万农民军,突然暴起,卷土重来,再次攻陷蒲城、韩城等七座县城,从贼反叛者猛增至十余万,原先逃入巴蜀的八大王张献忠等部数万贼众掉头北上,杀入汉中一线。

当日下午,徐弘基父子和张拱薇父子在崇祯皇帝的殷殷嘱托下返回江南,按最新制定的计划,尽起水师、陆师,封锁长江中游,增兵凤阳。

**********

PS:谢谢我爱我姐我弟大大的打赏!谢谢响马王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五一〇章迅雷之势

七月十八,上午。

北海舰队近百艘战舰和运输船,浩浩荡荡杀入了金州湾,上百门舰炮对准岸上目标展开猛烈炮击。

掩护运输船的历易良所部两个师,发起抢滩登陆,金州城内的鞑子2,000骑兵抢在数万明军包围之前仓皇北逃,在持续炮击中,魂飞魄散的3,500余辽东伪军开城投降。

西线总指挥郭中骏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命令老将历易良率浮山军第三师留守金州,稳固局势,整编俘虏,亲率浮山军第一、第二师及三个骑兵团共18,000将士,乘胜追击。

几乎同一时间,由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指挥的42,000将士,兵分三路,强渡鸭绿江,在十八艘快速战舰的舰炮支援下,对九连城一线的后金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高达八万人的民夫在后勤官兵的指挥下,云集鸭绿江畔,有条不紊地将上千车武器弹药和粮草搬上密密麻麻的大小船只,在轰隆隆的炮声和喊杀声中,不停送往战事激烈的北岸。

七月十九,傍晚。

朱道临率3,000亲卫顺利抵达完好无损的金州城,姜玉龙率领的海军陆战第二师、第四师、浮山军两个骑兵团已占领辽阳南面120里的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目前正与火速驰援的辽阳5,000鞑子援兵和千余残部展开激战。

西面的广宁鞑子守军主力5,000余众,自昨日下午开始,就被郭中骏指挥的两万将士紧紧牵制在盖州城外,唯独东线战况尚无消息。

七月二十一,正午。

朱道临在3,000亲卫护送下,越过源源不断向北运送物资的数万民夫和归降伪军队伍,顺利抵达激战中的盖州城东。

麾下将士看到大帅朱道临的火红色凤凰帅旗,士气为之大振。

郭中骏圆满完成牵制敌军主力任务,终于下达全军转守为攻的命令,隐藏的六十余门火炮迅速加入战局,向对峙的敌军营垒发起猛烈炮击。

两万余将士端起燧发枪,倾巢而出,组成十余个方阵,不紧不慢攻向一片混乱的敌军大营。

在朱道临的命令下,装备清一色单发步枪的3,000亲卫与浮山军3,500骑兵一起,从侧翼绕过敌军营区,利用步枪、燧发枪、左轮手枪和坚固盔甲的优势,轻松击溃阻拦之敌,抢在敌军主力逃跑之前,以密集的弹雨封住了所有退路。

惊恐万状的6,000余鞑子略微犹豫,便遭到数倍于己的明军合围,在密集的弹雨打击下死伤惨重,只能死守大营。

然而明军的百余门大威力臼炮和四管火箭炮推到阵前,向大营中惊恐万状、负隅顽抗的6,000余鞑子展开毁灭性炮击。

仅用半个小时,整个大营就被猛烈炮火夷为平地。

四个营的明军火枪兵紧随而入,对侥幸不死或已成疯癫状态的鞑子展开无情杀戮。

近在咫尺的盖州城守敌绝望之下,开城而逃,很快被有序追击的明军骑兵逐一歼灭。

两个团的明军火枪兵早已杀红了眼,得令之后迅速攻入城中,时至傍晚,紧随而来的数万民夫将上千辆马车的粮草与武器弹药运入盖州城,得知此战歼敌近万缴获无数的消息后,欢呼声震天响起,经久不绝,无数军民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盖州战况很快传到海州卫,极度震惊的辽阳鞑子援军迅速撤离战场,企图返回辽阳死守待援,哪里知道拥兵四万的吴季诚早已做好围城打援的准备,仅以一个师的主力加上三万武装民夫,围困兵力空虚的辽阳城,派出五个骑兵团不断骚扰辽阳以北和以西各县镇,再用三个主力师和五个炮兵营在城南十五里的渡口布下口袋。

连夜返回的5,000鞑子骑兵一头撞进东江新军的伏击圈,在近百门火炮的持续轰击下,死伤惨重,迅速奔溃。

远超鞑子想象的密集弹雨呼啸而至,鞑子骑兵尚未辨明方向便已成片倒下,主将硕托在近百白甲亲卫奋不顾身掩护下,掉头南逃,刚冲到河边就被越来越密集的弹雨打翻在地。

失控的一匹匹战马拼命嘶叫,疯狂跳跃,无数马蹄在中弹倒地的白甲兵和硕托等人身上踏过,以至于天亮之后谁也无法辨认硕托的身份,最后还是从残损的盔甲和身上携带的印鉴上面,确定某个面目全非的家伙便是留守辽阳的鞑子主将、后金镶蓝旗旗主代善的次子硕托。

连续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官兵们的士气。

远超对手的强大打击火力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效果,更是让全军将士底气十足。信心百倍的吴季诚与姜玉龙等将领商量过后,立即派人将捷报送往盖州,随后率领全军尽数包围辽阳城,开始了震惊天下的辽阳之战。

七月二十三,下午。

朱道临和郭中骏率领两万将士赶到辽阳,远远看到熊熊燃烧已成废墟的辽阳城,情不自禁停下脚步,眼里全是深深的震撼。

闻讯赶来的吴季诚和姜玉龙,乐呵呵地向朱道临汇报此战歼敌军民五万有余,缴获战马两万余匹,粮草牛羊无以计数。

唯一的遗憾是辽阳城中鞑子军民前赴后继死战不降,所以没能留下几座像样的房子,城墙也炸塌了五个大口子,要不是姜玉龙和他麾下几位将校冲入城中急令制止,恐怕杀红眼的将士们连最后幸存的城中宫殿和两座粮仓都要烧毁。

周边数十里范围内的村镇屯堡更加顾不上了,将士们除了牛羊马匹,别的什么活物都没留下,不少跪地求饶的辽东汉民也被误杀。

深知时间宝贵的朱道临不但没有责罚一句,反而大加褒奖,随后来上一句“兵贵神速,乘胜前进”,三路汇合的六万大军很快完成集结,将所有缴获交给后勤弟兄和随军民夫,迅速补充弹药进食休息。

七月二十五,明军前锋5,000骑兵与络绎聚集的鞑子7,000骑兵激战于沈阳城南五十里,已经无路可退的鞑子骑兵在代善的严令下,拼死一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惨烈激战,终于击溃明军骑兵,歼灭两千缴获一批燧发火枪和优质盔甲,自身却付出了伤亡四千余人的惨痛代价,只能匆匆退回沈阳,立阵死守。

七月二十六,正午。

朱道临指挥的八万将士在持续半个小时后的炮击之后,轻松摧毁敌军设置于城外的三座大营,将沈阳城连同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三万鞑子军队和十万鞑子民众团团包围。

代善的急报同样在这一天,送达坐镇宣府城北的黄台吉手上,朝鲜五万大军也在同一天跨过鸭绿江,风风火火赶赴沈阳,以支援大明上国军队的名义争取分上一杯羹。

七月二十八,正午。

留守沈阳的鞑子酋首代善第三次拒绝无条件投降,严阵以待的八万明军将士终于发起沈阳攻城战。

在五万朝鲜军队和近十万同仇敌忾的民夫协助下,六百余门火炮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将近万枚开花弹、火箭弹和上千个大威力炸药包投入城中。

数以万计的鞑子守军尚未明白怎么回事便已魂归地府,大半个沈阳城转眼之间成为废墟。

成千上万人在急剧燃烧的烈火中丧命,城墙上下到处是残肢断臂,一个个绝望的后金贵族自刎身亡,一群群魂飞魄散的守军扔掉手中武器,转身而逃,涌入城中唯一完好却戒备森严的皇宫。

炮声未停,东西两面城墙便在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倒塌,无数明军将士在震天喊杀声中源源不断冲入城中,对一切移动目标展开无差别屠杀。

南北两大城门很快被明军占据,一队队杀气腾腾的骑兵冲入刚刚打开的城门,身后潮水般的明军步兵紧随而入,再次将挤满后金贵族和最后武力的皇宫团团包围,数以万计的燧发火枪很快对准皇宫低矮城墙上负隅顽抗的守军展开射击。

日落时分,紧闭的皇宫大门随着两声炮响轰然粉碎,后金政权最后的堡垒应声而破。

远在千里之外的黄台吉直到此时仍然没有完成兵力集结,他虚胖的脸上仍旧是惯有的自信神色,尽管心急如焚,尽管他已经预感到整个后金政权的命运危在旦夕,但他坚信代善的能力和后进军民的强大力量,坚信八万东江新军绝对没有能力拿下辽阳。

在黄台吉看来,金州卫和盖州是在无耻的偷袭之下沦陷的,哪怕装备精良的东江新军有火枪火炮,也无法在一个月内攻下辽阳,更不要说沈阳了。

黄台吉坚信,只要自己率领七万大军赶回去,所有危机都会消失,接下就是如何向令人如鲠在喉的东江新军展开复仇了。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谢谢书虫公子、林鍠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五一一章摧枯拉朽

燃烧一天一夜的大火终于扑灭,数万军民完成十余万具尸体的清理掩埋,立刻遵照战前编整序列,分批进驻沈阳城,在数以千计的大小头目号令下,怀着满腔希望,开始清理废墟,修复城墙,重建家园。

根据朱大帅发布的嘉奖令,参战军民每人均获得十两白银和百亩土地的嘉奖,连长以上军官奖励100两白银和三百亩土地,十万民夫可在彻底收服辽东之后自行选择是否留下,东江新军和浮山军各分出一个师和两个骑兵团,组建辽东军,长期驻守沈阳。

经过辽阳和沈阳的两次大战,留守辽东的鞑子武装力量十不存一。

代善等近千名后金贝勒各部贵族不是自杀就是被砍下脑袋,老老少少上千具尸体,统统集中于西门外的石灰坑烧成灰烬,绝望之下纵火点燃的皇宫被明军将士迅速扑灭,整个皇宫连同数十年劫掠而来的金银珠宝和巨量物资落入朱道临手里。

号称百万军民的辽东后金政权,彻底被打断脊梁。

朱道临和麾下将校根据各种情报和歼敌数量反复推算,发现占据辽东的鞑子军民顶天了也不到四十万人,其中青壮约为十五万,从军者约为八万左右,其中三万余骑被黄台吉带到千里之外的宣大一线,留守辽东的鞑子兵不到五万人。

历经金州和九连城突袭战、盖州歼灭战、辽阳和沈阳攻城战、渡口伏击战等毁灭性的打击,这五万留守兵力基本消灭,近十五万鞑子为之殉葬,高达十余万人辽东汉人奴隶不是投降归附就是四散而逃,侥幸逃脱和分布于山野之外的鞑子兵已经不到万人,定居辽东各地和荒野深山的鞑子平民约在十万至十五万之间,其中鞑子军民聚集最多的是沈阳东面两百里的建州卫。

本着********的原则,休息两天的八万大军再次行动起来,前往西面八方清剿鞑子余孽的八个骑兵团也被召回。

朱道临亲领浮山军第一师和三万名武装起来的辽东籍青壮,坐镇沈阳,对周边数十里范围内展开拉网式清剿,护卫方圆五十里内的良田和汉民寨堡,指挥五万余辽东籍民夫重建沈阳城。

西线总指挥郭中骏率领东江新军第二师、归附的两万辽东汉军和五万辽民返回盖州,守护数十万亩即将收获的粮食,并与留守金州卫的历易良所部和北海舰队金州分舰队一起,密切监视锦州方向的关宁军,随时对可能从锦州方向回援的鞑子兵和蒙古兵展开打击。

战力最强的东江新军第一、第三、第四和新编第五师共四万将士开赴西北方辽河东岸的静远堡、平虏堡和榆林堡,剿灭沿途鞑子残余之后沿着长城一线布防,扼守通往大草原和辽西北部的咽喉重地,对回援辽东的黄台吉所部展开阻击。

姜玉龙率领的两个海军陆战师开往沈阳西南65公里的常胜堡,扼守辽河下游的长城一线,与东江新军南北呼应。

已进驻辽阳待命的朝鲜五万兵力兵分两路,一路折而向北,攻打女真老巢建州,一部留守辽阳,清剿周边的鞑子残余。

为激励朝鲜官兵,朱道临允许他们自行分配包括人口在内的一切缴获,战事结束将再次奖励三十万两白银或等价武器装备。

崇祯七年,八月初五。

朱道临率领十万大军占领九连城、宽甸、庄河口、金州、盖州、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