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国色江山-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除非远离此地,再也不回来。

低头沉思的朱道临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吴公公和赵训庭前方十余米,尚未有停止前进的迹象。

吴公公考虑片刻,挥挥手示意跟随的小太监们退远点,再对赵训庭耳语几句,赵训庭点点头悄然离去。

吴公公深吸口气,一步步走向停在码头边沿的朱道临,等朱道临转过身来,才低声笑道:“贤侄,你信得过杂家吗?”

朱道临心中一颤,立即诚恳地向吴公公施一礼:“晚辈一直把前辈当成自己长辈看待,也不怕前辈责怪晚辈交浅言深,在晚辈心里,忠于皇家忠于大明的宦官们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在人品上远比大明天下的文官值得钦佩,值得信赖,何况前辈与晚辈相交甚欢,利益共享,晚辈有何理由不相信前辈?”

吴公公深为意动,伸手拍拍朱道临的手臂:“你很好!我吴景贤没看错人,若你真是我侄子就好了。”

朱道临咧嘴一笑:“这有何不可?前辈知道晚辈久处海外,在大明孑然一身,除师门几位长辈之外也没个亲人,如果前辈不嫌弃,把小子当成侄子又有何妨?小子若能有您这样的长辈,绝对是天赐的福分。”

“你真愿意?”吴公公惊喜地问道。

朱道临郑重地点点头:“叔父在上,侄儿给您老请安了!”

吴公公一把扶起要行跪礼的朱道临,双眼潮红连连点头:“好、好!道临啊,我有件事一直压在心里,沉甸甸的不好受啊!直到遇见你,我才看到了希望。”

朱道临不解地看着双眼湿润的吴景贤:“叔父有事尽管吩咐就是,只要小侄做得到,绝不含糊。”

吴景贤沉声说道:“我想快点送走杨公公,当上南京守备太监!”

朱道临大为惊讶:“这这……这事小侄恐怕帮不上忙。”

吴景贤哈哈一笑,抓过朱道临的手和蔼说道:“你绝对帮得上,也只有你才能帮我!”

“您老直说吧,累人啊知道不?”朱道临有点急了。

吴景贤又是一笑,笑完郑重地说道:“我不但为皇上铸钱,还要为皇上铸造火炮,用来攻打十恶不赦的满清鞑子,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我都要为皇上尽忠!”

“只有尽快为皇上铸造一批火炮送过去,我才能顺利接任杨公公离开后的南京镇守太监,只有当上了有权有兵有刀枪的南京镇守太监,我才能更好地效忠皇上,效忠我大明!”

朱道临彻底震撼了,呆呆望着咬牙彻齿的吴景贤吴公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一〇一章蓄势待发

PS:第五更!这章更新完就要上架了,请大家到时候踊跃订阅哦!小火全职码字,一家老小吃饭全靠订阅,如果成绩不好我也不知道能否坚持!

谢谢麟骑儿大大慷慨打赏1888金币,谢谢熊猫*白鹭大大打赏100金币,谢谢金沐灿尘、三水哥一直以来的支持!求收藏!求打赏!求订阅!求月票!

******************

赵训庭巡视一圈工地回来,远远看到朱道临和吴公公盘腿坐在码头边沿,似乎在紧张讨论着什么,想了想他没有继续走过去,转向船坞上方坐在硕大原木上聊天的几个小太监低声询问,小太监悄悄告诉他,公公和小朱道长已经坐在那说上半个时辰了。

赵训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走到另一边坐下,拿出朱道临给他的一叠图纸专心研究起来。

朱道临认真倾听吴公公详细陈述如何改进造船作坊,如何把500户原属南京工部的各行业资深工匠挑选出来,如何施展手段让500户困苦不堪的资深工匠脱离工部匠册转为民籍,再如何通过签订契约征召到虎山庄园等等。

一席话听完,朱道临终于见识了大明朝官场是多么的混乱腐败,同时也为自己认下这个太监叔叔深感庆幸。

吴景贤说完还不愿停下,继续把话题转到更深一层的利益:“这事我来帮你办,你等着就行,最迟十天,我为你精挑细选的500户工匠就会举家来到你的虎山庄园,你的四大作坊早一天投产,对我来说同样是多一分助力。”

“另外,你得挑选几个身手好的亲信,先请魏国公把名字录入军户之中,授予百户之职,等我和应老爷子打通关节,魏国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恢复水师上元门百户所,你也就能名正言顺地拥有自己的卫队和战船。”

“不过,办理此事不能着急,更不能声张,最迟三个月就会有结果。”

“谢谢叔叔!小侄记住了。”

朱道临重重点头,心中的压力减轻许多。

吴公公继续说道:“从下批铜料开始,我管辖的铜元局和魏国公的方山庄园铸币作坊,统统改用紫铜铸币,所有黄铜都得用来铸炮造火枪,还按照原来进价加两成把银子付给你,算我私人购买的吧。”

朱道临觉得用这么好的铜料铸炮实在可惜了,但又不知道自己回去之后,能不能以影视基地的名义,尽快找到愿意铸造仿古钢炮的工厂,所以犹犹豫豫不知如何进言。

吴公公看到朱道临似乎有想法,立刻鼓励他说出来:“道临你是不是能从天枢阁那边弄到火炮?”

朱道临点点头:“天枢阁那边的火炮,比大明乃至佛郎机人的火炮强百倍,昨天闲聊时我听德义贤弟提起过,说他老爹正在为江南陆师各卫用了二十几年的铁炮日夜担忧,也想换成佛郎机铜炮。”

“可是,天枢阁那边早已经淘汰了铜炮和铁炮,全都是钢炮,不但工艺精湛,而且重量轻,威力大,炮击射程远在铜炮铁炮之上,还不容易炸膛,早些时候我就想,是不是买它20门钢炮架在货船上,可我的船还没造出来,只好把这事放了下来。”

“看到叔父为此事忧心忡忡,我也想到天枢阁的钢炮,又担心一去一回时间太长,所以没好意思说出来。”

吴公公大喜:“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若是能买五六十尊钢炮回来,对皇上对我大明军队的帮助岂不更大?”

“可我更担心大明军队一触即溃,把咱们叔侄辛辛苦苦弄回来的优质钢炮送给满清鞑子,一旦到了鞑子手里,岂不更加危险?”朱道临终于说出心中最为担心也最不能接受的忧虑。

吴公公没话说了,愣了好久才痛苦地点点头:“明白了,其实我也怕发生这样的事情!大明军队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整天就会哭穷,张口就是要枪、要炮、要银子、要粮食,打起仗来个个都怀着保存实力的私心,没见到鞑子军队就躲得远远的!”

“唉……我虽有一身武技,可我从未学过军略,更没带过兵,又怕被那群狼狈为奸的文武官员当成打败仗的替罪羊,否则我早就求皇上让我去辽东监军了。”

吴景贤的痛苦哀叹,令朱道临无比动容,不由得为眼前这位满怀忠君爱国的太监肃然起敬!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任何时候朱道临都不缺少爱国心,每每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满清军队屠杀汉人的历史记载,朱道临就感到无比愤怒和痛苦,他同样想拍案而起,驰骋沙场抗击禽兽不如的满清军队,愿意倾尽所有,帮助苦难的大明百姓,可随着对大明社会的日益了解,他犹豫了——我为谁打仗?打赢之后,大明天下的苦难百姓能够受益吗?

“道临,能想出个利多弊少的办法吗?”吴公公还是不愿放弃。

朱道临痛苦地摇摇头:“连您老都对大明军队丧失了信心,我能有什么办法?”

“你不是有过从军经历吗?怎么就没办法?”吴景贤有点儿着急了。

朱道临不知如何解释才是,只好拿出一番高论来当挡箭牌,企图让这个执拗的叔父不再纠缠这事:

“眼下大明朝的任何一场战争,都关系到大明的国运,这样的战争不是一个人能决定胜负的,需要数万乃至数十万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需要同心同德视死如归的各级军官,需要目光高远永不言败的领军之将,需要皇上的坚定立场,需要文官们在后方源源不断运送粮草军械支援前方战场……”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武器的优劣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可如今能做到吗?我以为,至少朝堂上以东林党人为主的文官们做不到,身在后方的各级官员和享受两百多年国恩的世家豪门做不到,哪怕做得到他们也不愿去做,每每到了生死关头,送死的都是成千上万普通士卒和平民百姓,面对这样的官僚,这样的军队,咱们叔侄俩能有什么办法?”

“可总得有人去做啊!”

吴景贤悲愤之下尖声喊起来,可喊完之后自己也气馁了。

朱道临恳切地说道:“您老别急,我们不是正在做吗?我知道,您老辛辛苦苦铸造铜钱送到京城之后,能有一小半落到皇家内库就不错了,大多数情况是铜钱刚运到,就让陛下分了出去,可尽管这样,你老不一直在努力吗?”

“朝中那些大臣哪个不是身家百万良田千顷,为何他们总是哭穷?总是千方百计从陛下手里抢银子?却不愿在国难当头之时拿出点家产忠君报国?反而贪得无厌百般收刮,扑在大明这具奄奄一息的躯体上继续吸血?”

“相比之下,您老已经做得很好了,您老的品德,您老的爱国之心,远比那些所谓的名臣高万倍!”

吴景贤呆呆望着不断开导自己的朱道临,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难道我大明万里江山,真的没救了吗……”

朱道临看得心里阵阵刺痛,但仍然强忍说出真实想法的冲动,深吸口气安慰道:“叔叔别难过,我尽量多运回些铜料回来,不管叔叔造船造炮我都支持。”

吴景贤埋头用大袖擦干泪水,抬起头自嘲地笑道:“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没修炼到家,竟然在你这小崽子面前失态了,好吧,我不伤心了,继续干吧,尽心尽力就好,唉!也不知道哪天满清鞑子的军队就打到长江边上。”

朱道临心念一动,故作粗鲁地发出试探:“哪里有那么快?至少十年内,鞑子无法打到长江边上,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鞑子就别想过江,要是能更主动点,等鞑子大军入关之后,直接开出几百艘战船和运兵船,把数万兵马送到鞑子老窝里去,学着鞑子的做派,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折腾他一两个月,把辽东辽西弄成一片废墟,看看鞑子还如何嚣张?没了老窝就成了无根浮萍,能折腾几天?”

吴景贤呆呆望着大咧咧的朱道临,直到朱道临嘿嘿一笑转动身子,他才由衷叹道:“没想到你比我预料的还要狠,不错!我喜欢你这性格,对待不共戴天的仇敌就该这样,决不能学那些文人满口的仁义道德,却总不干人事。”

“我怎么会学那些文人?他们可不一样,哪天鞑子打过来,他们跪下磕头,完了把脑门剃光,照样当他们的官,我可不行,虽然做不到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但拿起刀枪逃之夭夭的骨气还是有的,哈哈!”朱道临戏谑地笑道。

吴景贤似乎想到什么:“道临啊,要是我给你在军中谋个官职,你愿不愿意?”

朱道临显得非常惊讶:“我可是道士啊!有度牒有法印的,京城礼部和鸿胪寺的名册上,都有我的名字和法号的。”

吴景贤摆摆手:“别瞎扯!我就问你,若真能办到,你愿不愿意?”

朱道临连连摇头:“不干!”

“为什么?这可不像你的性格啊!难道你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大好基业,双手献给鞑子?”吴景贤疑惑地盯着朱道临的眼睛。

“真到那一步,我就把所有东西都卷走,坐船到海外去,占个荒岛什么的,继续做我的富家翁,东南地面上那些藏在东林党后面的世家门阀、豪强地主不是眼红我吗?行啊,到时让他们和满清鞑子周旋去,我可不愿陪他们接着玩,哈哈!”朱道临嘿嘿笑道。

吴景贤气得踢了朱道临一脚:“你这厚脸皮和谁学的?千万别告诉我是紫阳观那些老家伙教你的。”

朱道临终于收起一脸的嬉笑,看着自己的太监叔叔:“您老要是真想让我为皇上多出把力,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想知道,你老能给我多大的官……别生气啊!我是很认真的,正如你老想方设法也要当上南京镇守太监一样,小侄我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做就做大官,否则不如不做。”

吴景贤立刻来了精神:“你说,你想做多大的官?”

朱道临想了想:“至少也得是个拥有兵权的将军吧,否则我花自己的银子,辛辛苦苦组建一支军队打造几十艘战舰,转眼就被人给夺走,让我找谁哭去?怎么去忠君报国?弄不好脾气来了,干脆撒手不管,到海上去自在逍遥。”

吴景贤点点头:“要求不高,也很实在,不过真要当上将军,那就得去打仗,别人的征召你可以不理睬,若是皇上调你带兵去打仗,你难道也拒绝?”

朱道临嘿嘿一笑:“叔叔,侄儿我想组建的可是水师啊!无法到宣大和辽东地面上打仗的,若是皇上愿意让我当个江南水师的将军,特许我组建船队,我敢保证任何贼寇都无法打过长江来。”

“若是再允许我组建五千骑兵和五万步兵,整个江北地区包括皇陵凤阳的防卫我都包圆了,每年再送皇帝百万石粮食,外加五万石精盐,直接送到天津卫码头上!”

吴景贤听完心动不已,他毫不怀疑朱道临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无法满足朱道临这么大的胃口,哪怕皇帝同意,满朝大臣那里也过不去。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一步步来,悄悄送给皇帝一笔钱,再和皇帝身边几个内廷同僚好好分说利害得失,一起在皇帝耳边美言几句,以朱道临赈济万民、为皇上铸钱铸炮、提供大量铜料的功绩,讨个水师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完全没问题,也不会引起朝中文臣太大反应,然后再徐徐图之,积功晋升到正三品参将或者卫指挥使,就可以达到独领一军独当一面的目的,但如此一来,前前后后至少也得三年时间,不知这个武功奇高富甲天下、却又阴狠狡猾的侄儿,有没有这个耐性。

再次权衡之后,吴景贤收起笑容,非常郑重地问道:“先当个四品指挥佥事,躲在魏国公羽翼底下蹉跎两年,两年之后我保你当上独领一军的正三品参将,愿不愿意?”

朱道临暗暗心惊:“真干啊?”

“这等大事我怎会和你开玩笑?若你下得了决心,我自然有办法促成此事,这对你下一步运送货物同样大有好处,至少整条长江没人敢碰你一根毫毛。”吴景贤严肃地回答。

真正面对选择的时候,朱道临终于犹豫了,沉思良久低声请求到:“再让我想几天吧,过完元宵我给你老个准话,可以吗?”

吴景贤点点头,拉着朱道临一起站起来:“回去吧,该谈的都谈了,去看看你弄回来的鎏金神像,听说那三尊三清神像在阳光下金光万丈,每一尊都有五丈高,要不是你悄悄告诉我实情,我真以为是天上飞下来的呢,怎么也得去看看。”

朱道临跟在吴景贤身边走向前方山坳:“一开始您老说的佛郎机人怎么回事?难道真是要买下你那两面大镜子?”

“不止这些,我估计他们急巴巴从宁波和松江赶来,不止是为了两面大镜子和你带来的那些新奇玩意,我推测他们很可能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你的能耐了,特意来找你……”

吴景贤低声回答:“魏国公和张侯爷都是军人,他们肯定不愿意和商人打交道,应老三是名震江南的巨商,同行如对手,所以他们委托礼部几个官员找上我,回头我再探探他们的底,你等我消息吧。”

第一〇二章兹事体大(求首定)

吴公公在朱道临陪同下来到紫阳观,获得玄青道长等人的热情接待,相互见礼完毕,彼此一同参观尚未竣工的三清殿。

玄青道长等人心里清楚,别看吴公公没有魏国公徐弘基这样的勋臣显得尊贵,但作为皇帝宠信的忠仆坐镇南京,手上掌握的权力远在魏国公这样的勋贵之上。

吴公公身为南京少监,兼掌皇家铜元局总管太监,估计还兼任令人谈之色变的东厂监丞一职,仅是手上掌控的羽林卫,就是实打实的5;000之众,更不用说拥有不经司法衙门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的特权和密奏权了。

众人来到揭开红黄绸布的三清神像前行参拜之礼,吴公公抬头仰望雄伟肃穆的三清宝像无比动容,特意询问朱道临,三清身上金光闪闪的鎏金,栩栩如生的红黄蓝各色道袍和镶嵌的金丝银线,是不是真金白银?

得道肯定的答复后,吴公公禁不住啧啧称叹。

边上的玄青道长等人更是满脸的自豪,仅是三清神像的铸造工艺和前所未有的彩色鎏金工艺,就足已冠绝大明天下。

五座大殿参观完毕,心满意足的吴公公硬是留下100两银子的香火钱,在紫阳观一群道长道士的殷殷送别下,乘坐朱道临刚赠送的豪华四轮马车满面春风回城去了。

朱道临此次带来的五辆四轮马车除一辆留在紫阳观自用外,早已各有主人,吴公公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辆分别送给魏国公徐弘基、隆平侯张拱薇和小侯爷张德义。

送走了吴公公一行,朱道临向师傅玄青、二师伯玄玑和五师叔玄方禀报被人窥视码头的消息,把吴公公探知的内情和相关分析详细转述,只是暂时隐瞒自己答应吴公公当官的消息。

玄青等人听完吃了一惊,均认为事体重大,必须拿出应对之策,玄岳道长一早赶往紫竹院医馆行医来不及通知。玄青道长只好匆匆聚众商议。

经过半个小时的反复商讨,玄青道长三人一致认为,朱道临提出“佯装不知、按兵不动”的应对方法最为可行,也最为有利。把这件棘手事情交给魏国公、隆平侯和吴公公处理,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为保证紫阳观及所有产业的安全,玄青道长三人经过反复权衡,共同做出三项决定:

第一,送走两万流民之后。从留下的1;200青壮护卫中,挑选300精锐长期保留下来,由负责玄方道长亲自率领,配备最好的武器,分三班全天十二个时辰轮番巡逻;

第二,加快紫阳武馆的组建速度,可先行从皈依上清教派的2;800余孩子中,挑选50名身体健康脑瓜子机灵的好苗子,由朱道临按照新方法传授文武知识,玄玑道长担任武馆督学。玉龙、玉虎等六人担任武技教习;

第三,允许朱道临自行在紫竹园义学的800孤儿中,接纳20名优秀者为入室弟子,送往虎山庄园东侧在建的紫阳武馆,与武馆50弟子一同念书,一同受教。

会议结束,收获最大的朱道临返回西边小屋与赵训庭汇合,看到所有货物已经运走,应昌培却未离去,立即上前询问是否还有事情。

应昌培不紧不慢地说道:“德义先行一步。找严家少爷帮你筹集粮食去了,按照你的要求,需要给20;000多返回家乡的流民分发粮食种子,粗粗一算要五万个米袋子。不回去筹集怎么来得及?”

朱道临拍拍脑门,歉意地笑道:“我忘了还要米袋子,多亏三哥细心,否则肯定会措手不及。”

应昌培嘿嘿一笑,指向山脚下已经搬空的大仓库问道:“听孟山兄说,紫阳观诸位道长打算把酒坊建在那里?”

“没错。明天我得搬到山那边新建的正院去,我师傅他们也要搬到药神殿后面的道院居住,这地方腾空后,从流民中挑选的20余户酿酒工匠就会进驻,仓库需要改建成三间作坊,在周围建起围墙,同时要开凿两口深水井,以保证水源的清洁,还要开凿后面凹陷进去的山体,弄个大山洞作为存酒的酒窖,所有这些加起来,没一个月的日夜辛劳恐怕干不完。”朱道临把酿酒作坊的规划详细告诉应昌培。

应昌培颇为羡慕:“这地方依山傍水,竹木环绕,非常适合开建酒坊,山泉味道也不错,喝茶的时候就知道这里的泉水特别好。”

赵训庭笑道:“幕府山这一侧相对平缓些,随处可见生长数百年的大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所以泉水常年不断,汇聚成溪,直接喝下去都是甘甘甜甜的,酿出的酒肯定不错。”

“我那新建院子后面的虎山脚上也有个泉眼,就在半山腰那棵大银杏下方的石台上,与山上流下的两道泉水汇聚一起,稍加整理就是五丈方圆的清潭,下一步我打算弄回一批铜管和铜阀,把泉水引进我和孟山兄的两座院子里,以后做饭洗澡洗衣服都不用挑水,紫阳观那边也一样,哈哈!”

朱道临故意挑、逗应昌培,前几次闲聊时,朱道临提起过天枢阁的自来水和地下排水系统,应昌培和张德义向往不已,如今都可以用在紫阳观和虎山庄园里。

应昌培果然羡慕的快要嫉妒了,明知道朱道临故意逗他,也不得不承认朱道临实在太会享受了:“听说你又运来200箱大玻璃?能不能匀点儿给我?我得换掉书房的几扇窗户,否则天色稍暗就得点灯。”

“行啊,要多少你让孟山兄帮你按尺寸裁好,否则你就是搬回去也没办法割开。”朱道临笑道。

心里不平衡的应昌培立即得寸进尺:“我的新书呢?绣像话本呢?你上次不是说这回给我带几万套的吗?眼下正是春节旺季,转眼就是元宵灯会,这时候还不给我等到何时?”

朱道临考虑片刻:“后天我再通知你,行了!回城里再说吧,明天你陪我一起见见几个佛郎机人。”

赵训庭连忙解释道:“我到虎山下的院子里看着,否则不放心,不陪你们了,元宵下午我再回紫竹园,误不了晚上的聚会。”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