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我为王-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与赵无恤一个是“昔我殷武,奋发荆楚”的主动开拓,一个是“以德治国,怀柔荒服”的被动守成,注定说不到一块去。

冉求解释:“夫子有所不知,大将军告诉过我一个道理,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所以,大将军才颁布了军功授田、进职之法,如此可以让贫者羡慕以军功致富者,以此作为他们戮力本业,耕织立功的动力。而为了让此国居安思危,像我一样的底层士、民有跻身的机会,战争也必不可少!”

其实赵大将军说过,这场战争可打可和,之所以坚持动兵,除了决不能让这种反抗的势力抬头外,还有时不时消耗下东地大夫的力量、粮食的打算,最后,还得让将帅们积累点攻城经验。

随着内外形势的转变,一直以来防御反击的武卒,也要开始走上攻城略地的道路了!

然而不解释还好,却解释却越乱。虽然冉求所说俱是事实,但孔丘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直觉告诉他,赵无恤正在向自己的弟子们,向鲁国人宣扬一种极其危险的理论。它掩藏在尊王攘夷的外表下,其实是想将鲁国变成一个尚功利而忘仁义的军国!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以战养战?国虽大,好战必亡,长此以往,鲁国必亡!”

这话有些严重了,冉求不认可,也不好断然否认,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夫子说的有理,我不是不喜欢夫子您所讲的道,只是职责所在,力不能及。”

孔丘叹息道:“能力不够的人,做到一半坚持不下时才废弃不做,而求你一开始就给自己画了一条界线,怎么能进步?何况颛臾城池坚固,不花上数月时间恐怕难以攻克,赵大将军的打算恐怕难以得逞,反倒会让鲁人损失惨重。”

但他的劝阻已经没什么用了,冉求拱手道:“战事的成败,自然靠我的指挥,还望夫子见谅,我已立下军令状,今日之战,非打不可!”

他让人将孔丘和子路几人保护起来,挥舞旗帜让兵卒开始准备攻城。一辆辆向前推攮的临车冲车中间,有手持短兵的甲士,也有扛着长梯的甲士,更有一种孔丘师徒从未见过的器械。

子路方才没插上话,这会瞪大眼问道:“这……这是何物?”

这种器械酷似长梯,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

冉求自信满满地说道:“这便是此战需要试验的利器,云梯!”

……

云梯,这是公输班的发明,十三岁的公输班天纵奇才,加上赵无恤让计侨培育他修习数科知识,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从简单的纸鸢到稍复杂的油纸伞,再到这种结构精细,不仔细拆开便无法复制的大型攻城器械。通常只需要赵无恤提出一个研究的方向,他便能在数月之内做出实物。

比起守方可以轻易推倒的普通攻城梯,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时,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地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

凭借这种让守军猝不及防的新型攻城器械,加上军功授田引发的士气高涨,冉求在数日内就攻破了颛臾外郭。在他们无法阻挡的气势下,困守内城的颛臾子选择了投降。颛臾积累十余世的府库被冉求全盘接收,运回曲阜交予赵无恤,而且他统帅的精卒在后督战,死伤的数百人多为东地大夫的私属部队。

这是场迅速的胜利,一时间,赵无恤在国内外的威望如日中天。

孔丘也和城内的弟子再度会面,他们在赵兵攻城时什么都没干,儒家毕竟不是墨家,既无守城的技术,也无那种国际主义精神。

冉耕、冉雍颇有些愤怒地问道:“夫子亲自去劝,吾等也在城内,子有居然还悍然攻城?这是存心想要害死吾等啊!”

面对饿瘦了不少却满脸关切的弟子们,孔丘精神颓唐,长太息道:“赵氏富于周公,而大将军还不满足,他让求攻打颛臾,掠夺钱帛、人口,是为不仁,冉求助纣为虐,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他这是摆明将冉求开除出孔门弟子的行列了,颜回、子路等人没说什么,冉耕、冉雍、漆雕开、原宪等弟子们则迅速将冉求列为继宰予后的第二个公敌。

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是同门师兄弟,而是君子与小人的关系!杀之可也!

孔子排斥赵无恤之政,既然颛臾将归属赵氏县吏管辖,他们一行人只恨不得立刻离开此地。

但接下来应该去哪儿呢?

有人建议道:“邾国太子一向对夫子的礼乐之道很感兴趣,莫不如去邾国?”

有的弟子却不同意,他们说道:“不然,邾国离颛臾很近,颛臾被轻易攻破,泗上诸侯一定会大为惊恐,他们或许一一屈服于赵无恤,去了也没什么意义,反倒是东方的莒国,一向是东夷大邦,国土相当于鲁国三县之地,可以暂避一时,不如去海边的纪障城!”

孔子无奈地说道:“可也,赵氏的野心不局限于国内,还包括九夷之地、泗上诸侯,看来我若想逃避他的统治,只能乘桴浮于海了。”

……

孔丘最终选择去东边的莒国,而位于泗水流域的小国们一如孔门弟子所料,的确被赵兵旬日破颛臾震撼得瑟瑟发抖。

在传说中,周初分封八百诸侯,其实远不及此数,包括姬姓和异姓在内,不过七十一国,加上从上古之时便存在的部落、酋邦,也不过一百四十余诸侯,它们遍布九州。到了春秋之世,没了天子庇护,这些小邦陆续灭亡,被大国兼并:楚灭国四十余,开地两千里;晋并国二十余,齐并国三十五,秦国也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到了赵无恤所在的春秋季世,天下只剩下二三十个邦国,大国争霸让小邦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只剩下鲁宋间的泗水流域因为特殊原因,残余的小国扎堆,被称为“泗上十二诸侯”。

十二是泛指,其实根本不及此数,不过是莒国、邾国、小邾国、邳国、郯国、滕国、薛国这几个小邦。最大的莒、邾仅相当于鲁国两三个县大小,最小的邳国仅仅是个千户小邑,其余几国也不过万余人,别说是楚、吴、齐等大国,连宋、鲁在他们看来都是强邻。

所以薛国一直是宋的附庸,它又和滕一起向“周公之邦”鲁国交纳贡赋,保持着三年一朝。邾和小邾两国也对鲁人礼数有加,直到三桓各自为政,鲁国越来越不堪,这些小邦对鲁的敬畏便慢慢消失了。他们依附于晋、齐,公然挑衅起鲁国的权威来,滕国想要脱离鲁的控制,邾国甚至跃跃欲试想要恢复被鲁国侵夺的疆域。

不过赵无恤成为执政后,一系列举动却让这些小邦再也不敢小觑鲁国。

他们的靠山已经不在,齐国被赵氏击败,争霸的念想成了笑话,齐侯的手再也无法越过泰山伸到泗上来。而晋国也因为内部六卿各自为政,对遥远的东方漠不关心,任由宋、鲁帮他统辖。楚国遭到吴国致命一击,短时间内无法返回淮泗,至于吴国?那个被和禽兽一样德行的野蛮国度无法让泗上诸侯们产生安全感。

反倒是鲁国,在赵无恤的治理下,竟隐隐有中兴之态!

最初他们也没太担心,直到赵无恤被鲁侯任命他为“征夷大将军”提出了“复周公、伯禽之业,尊王攘夷”的口号。他派冉求攻克颛臾,堕毁城邑,将那些夷人统统降为氓隶,拉去力田或是挖掘沟渠,编制甲衣,泗上诸侯这才惊恐起来。

毕竟他们多为夷人邦国的残孑,万一赵无恤将征夷大旗南指,列国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于是他们在邾国的牵头下,纷纷派出使者,打算朝拜鲁国大将军赵无恤。诸国希望通过贿赂和示好,向赵无恤说明自己已用夏礼、周礼,早已不是蛮夷之邦,请勿伐之!

第586章 威服九国(上)

时间进入五月,天气一日热过一日,鲁宋淮泗一带的夏熟作物陆续收获。这几年虽然鏖战连连,但好在昊天保佑,没有降下灾异,即将见底的府库多了新粮,让主政者和普通民众都松了口气。

恰在此时,泗上诸侯的行人们带着贵重的礼物,集结于曲阜的赵氏幕府门外,擦着额头冒出的汗相互间聊开了。

一位使者眯着眼朝对面黑冠博带的同行见礼道:“薛国行人也来了?”

那薛人回头一瞧,面无表情地回应道:“滕国也不慢。”

滕薛两国一向不对付,两百年前朝鲁时还闹过“滕薛争长”,抢进门朝拜鲁君的先后顺序,差点头破血流。两百年过去了,这两个邻邦还是为了那几亩水田、树林争得不可开交,这不,他们到了这里也不忘掐架。

滕国使节颇有些自得地炫耀道:“我滕国乃武王所封,滕叔绣之后,与鲁国是姬姓宗亲,数百年来一直关系亲密,自然不能落后于风姓的东夷小邦之后!”

薛国行人眉头一皱,冷笑道:“滕与鲁有旧,难道薛就没有么?薛的皇祖奚仲乃夏后氏车正,世代尊崇夏正、夏礼,与鲁国大将军的习惯反倒更相近,焉能将我视为与颛臾等同的夷邦?当年鲁隐公时以滕为先,现如今赵氏主政,说不定就是以薛为先了!”

“你!无礼!”

“你!狂妄!”

两国行人争论不休,其余邾国、小邾国、郯国、邳国的使节则在旁默默等待着,比起滕、薛,他们与鲁国的交情要浅得多。尤其是邾国,过去时不时和鲁国开战,若赵大将军有意征伐泗上,他们首当其冲!

但邾国行人却不担忧,他小心翼翼地打量这大将军府的外观,感慨这栋府邸的朴素却不失威严,以及门口守卫的甲兵齐全。

就在这时,清晨紧闭的幕府大门终于开了,一位身穿月牙白深衣,戴远游冠的年轻士人站在门内,朝门外的众行人行了一礼。

众行人连忙还礼。

那年轻士人笑着说道:“诸位,我乃大将军的家老张孟谈,代替大将军来向诸位传话。大将军言,行人朝觐,应当先公后私,先见国君,再见执政。鲁侯的宫殿在城西南,东西两观大开等待诸位使节,汝等不去那里,却跑到大将军幕府外,意欲何为?”

……

“走了?”府中,赵无恤一边观看塑泥的陶工在那座沙盘舆图上补全泗上小国的道路山川,一面回头朝刚从外面进来的张孟谈问道。

“都走了。”张孟谈褪下鞋履走进来,将方才的所见所闻告知赵无恤:“这次各国行人争相前来朝聘,果然是邾国牵头的,他们走之前还询问,主君何时能召开一次泗上诸侯的盟会,列国愿尊主君为执牛耳者。”

无恤冷笑道:“那些邾娄没安好心,这是效仿齐侯请晋景公称王一事,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在山东半岛的邦国里,齐最大,鲁其次,邾国、莒国又次之。邾国人口十余万,如今仍号称600乘战车的兵力,是今泗上众多小国中的佼佼者。它在历史上与鲁时战时和,虽然落于下风,却一直依靠大国如齐、晋扶持,保持着独立状态。

“故邾国来聘是假,观鲁虚实,想让我得意忘形,成为众矢之的是真!”

赵无恤望着舆图上夹于鲁、宋之间的邾国,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邾国是打算以虚名加于我,却不付出任何东西,但既然自己送上门来,不脱层皮就休想归去!”

张孟谈笑道:“然,按照主君的吩咐,彼辈先去宫中朝见国君,在那儿自有子华接待,鲁国在主君治理下强大到了什么程度,子华一定会一一展现给他们看的!”

……

泗上诸侯的使者们进了鲁宫,得到了符合身份的高规格待遇,与形如傀儡的鲁侯匆匆一见后,接待他们的是公西赤。

公西赤接人待物彬彬有礼,而且见广识多,学问渊博,他在一阵寒暄后1畅谈国际形势,将齐国的软弱,楚国的衰落,吴国的无力北顾,晋国的保守夸大地说了一通,将小国行人们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总之,公西赤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印象:晋楚失霸,齐吴也不会将手伸到泗上来,如今鲁国便是这一地域的老大!

待差不多水到渠成后,他又对众人说道:“诸位行人应当知晓了,寡君打算重拾伯禽之业,尊王攘夷。须知中国不振旅,则蛮夷入寇,泗上周围尚有许多逃窜入山林、水泽的夷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想颠覆周礼,将诸位的冠带扔到地上,不可不防。鲁国大将军奉命征夷,伐颛臾后缴获了不少财物和人口,今日归来献俘,诸位可与我一同登楼阙观之!”

于是一行人又上了东西两观。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在《鲁颂》的伴奏下,公西赤向他们展示了鲁国右军的赫赫威容,风姓颛臾子带着传了十多代人的宝器、礼器,肉袒牵羊而入。他身后那些倒霉的颛臾人一个跟着一个,被拴在草绳上赶进东门,他们将成为赏赐有功者的种田氓隶,但所有权仍在幕府手中,不得任意伤害。

一个上午的观礼仪式后,除了姬姓的滕国仿佛与有荣焉,傲然自得外,泗上诸侯的使者们都脸色发青,心里发虚。

公西赤见这场威慑起到了作用,便笑道:“鲁国的大将军有言在先,夏用夷礼则夷,夷用夏礼则夏,夏夷并非按照血统和族姓,而是看能否奉行华夏礼仪,诸位大可放心,鲁国的斧钺只斩不服周的蛮夷,不会攻击友邦。”说着他还将目光瞥向邾国使者,意有所指。

众人顿时就是一阵唯唯诺诺,表示愿意与鲁国成为友邦,为大将军的征夷行动提供帮助。

“如此甚好,鲁国作为海岱大国,会承担起保护泗上诸侯免受齐国侵扰,免受夷人反抗的责任,诸国只需要与鲁国签订盟约即可。”

在软硬兼施后,公西赤终于露出了毒牙。邾国使者连忙插话道:“既如此,不如请大将军召开盟会,寡君愿派遣太子来朝。”

邾人早就算计好了,若赵无恤以卿的身份堂而皇之地接见他们朝拜,甚至在他们怂恿下召开盟会,一定会惹怒将泗上视为自家后院的齐、吴,甚至是晋国。到时候鲁邦遭到强国嫉恨,四面受敌,则邾国无虞矣!

众行人纷纷附和,滕、薛等小邦甚至愿意让国君亲自前来,一时间,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公西赤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半年来,他和子贡一人主接待,一人主出使,师兄弟两人撑起了鲁国的外交部门,他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稚嫩的少年了。

赵无恤的嘱咐他记得清清楚楚:“记住,我不想要太多虚名,我只要实利!”

想靠一点虚礼就满足鲁国的胃口?真是白日做梦!

公西赤笑着摇了摇头,也不回答,只是让竖人带着众行人各自回馆舍休息。

众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去了,他们的馆舍位置各有不同,除了滕薛二使刚好能相互看到外,都分布得东一个西一个,尤其是邾国使者,特地安排在一个单独的宅院里,而且门外有人监视,想与别国使者商量下也办不到。

薛国使节回到自己的居室,回想今日所见所闻,不由忧心忡忡。薛国太小了,还被鲁、宋所夹,只要这两国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天随时可能会塌下来,更别说还有死敌滕国作祟。他心里不安,便让人透过窗户,紧紧盯着对面的滕使居所。

果然,不多时,便有个黑衣黑冠的幕府僚吏来找滕使,带着他匆匆忙忙地出去了!

“完了……”薛使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滕国一定会利用自己是鲁国姬姓宗亲的关系,在鲁国主政者面前狠狠编排薛国一通。

这该如何是好?自己还有没有辩白的机会?难不成要听邾国行人的话,泗上小国要联合起来,一起投靠吴国,让鲁国不敢轻动他们?

然而他刚在榻上坐下,门外却传来了轻轻的三声叩门声,吓了他一大跳。

“何人?”

“薛使,鲁国大将军有请!”

……

当薛国行人跟着幕府僚吏一起进入大将军府邸时,刚好遇上了从殿堂里出来的滕国使节。

却见滕使不断朝殿内拱手作鞠,极尽谄媚,出来遇到薛使后则摆出了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下巴都要抬到天上了!他越是这样,薛使就越是不安。

入殿堂后,两侧竖人和侍婢跪坐相迎,前头有两排持戟虎贲侍卫,赵无恤就坐在正中央的案几后,默默地看着薛使行礼。

在薛使干巴巴地说了几句寒暄话后,赵无恤才面无表情地说道:“方才滕国行人在我面前告发薛国侵吞滕国边邑,霸占山林和水田等事,请我主持公道,可有此事?”

薛使连忙下拜稽首道:“大将军明察,我薛国数百年来一向安分守己,明明是滕国侵占我国的土地、人口!”

他接下来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薛国对薛地统治的悠久历史,久到夏禹时代前,薛的祖先就开始建立城邑,每一座山丘,每一条河流都是属于薛人的,直到滕人受封后陆续侵占了去。

赵无恤用手撑着戴冠的头,有些不耐烦地听着薛使的口水话,其实滕薛的旧账根本算不清,这两个小邦连两座山丘间的小村子也能争上一百年。在赵无恤看着这都是蜗角之争,却不妨碍他充分利用这些小国间的矛盾,将他们一一收服。

“够了。”等到薛使连说半刻钟后,赵无恤才打断了他的话:“陈年谷子一样的事情就不必说了,你且解释下滕使告发汝薛国与邾国勾结,试图反对鲁国的事情罢。”

薛使慌了,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他连连否认道:“绝无此事!我薛国对鲁国忠诚,也仰慕大将军之德,绝不敢背叛!邾国或许有别样的心思,但薛国并不清楚,更不会参与,还望大将军明察。”

他稽首如捣蒜,泣不成声,赵无恤见吓唬得差不多了,才道:“没有最好,若是有,我少不得要答应滕国的请求,满足他们对薛国土地的欲求了……”

薛使以手指心道:“寡君可以亲自来曲阜朝见鲁侯,觐见大将军,以表明薛的忠心!”

“岂敢让薛伯辱于鄙邑?他就不必亲来了,我这里有一份草拟的条约,烦劳尊使先看一看,若无异议,带回去让薛伯署名即可。”

见赵无恤没有一定要替滕国出头的意思,薛使松了口气,接过来一看,却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587章 威服九国(中)

所谓的“条约”,其实几张两尺见方藤皮纸,上面以鲁国篆字书写,字体工整清晰,捧在手里很轻很舒服。

但在薛国使者手里,这几张纸却重如千钧,这是一份由鲁、宋两国牵头的盟约,上面一共有四个条款的内容。

其一,薛为鲁、宋之从,交相见也。意思是,薛将作为鲁、宋的仆从国,对鲁宋之君三年一聘,五年一朝。

其二,鲁、宋两国会保护薛国的领土完整,同时免受齐人和蛮夷的侵扰。但薛国也得付出一些“盾牌钱”,每年要向鲁国输送粮食三万石,辎车百辆,向宋国输送粮食两万石,辎车五十乘。

其三,鲁、宋的军队可以在不借路的情况下通过薛国。

其四,薛国的市场要禁止使用齐刀币,改用在鲁、曹流通的赵氏孔方钱,鲁、宋、薛、曹四国的货物入境也不再相互征收关税。

薛国使者细细看完后心凉了一截,若是答应下来,薛国就彻底成为鲁、宋的附庸了,便道:“这……外臣不敢做主,还得回去请示寡君。”

赵无恤知道他在迟疑,便微微一笑:“其实不妨告诉尊使,滕国也得到了一份类似的条约,只不过他们仅是鲁的附庸,与宋无涉。每年要向鲁国输粟五万石,藤盾五百张,与薛要付出的相差无几,但滕使可是拍着胸脯说一定会答应的……”

薛使大骇,他们唯独不能落后于滕,连忙解释道:“寡君也一定会给大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薛使想来,反正薛国过去就常来朝见鲁侯,在弭兵之会后长期作为宋的附庸,不得与诸侯盟会,直到平丘之会后才依仗晋国的支持摆脱这种低下的地位。他们做小做惯了,重拾旧业也没什么不妥,更不会有什么抵触的情绪,还是从了的好。

无恤很满意他的态度:“这就好,既然如此,还悬而未决的只剩下滕薛争地一事了。此事倒是让我想起发生在殷周之世的一件往事,不知尊使可曾听说过……”

“外臣孤陋寡闻,愿闻其详。”

“当年虞、芮两国之君争田,久而不决,听闻文王昌是有德之人,便一起去到周地,请文王仲裁。二君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入了周朝庭,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非常惭愧,说:小人今日方知何为君子之国。于是两国国君不再争讼,反而让出所争之地作为隙地……”

薛使听出其中有些暗指,便试探着问道:“大将军的意思是,想让我两国停止争执?”

“然,远亲不如近邻,滕薛何必苦苦相争。其实也是因为滕薛离得太近,村舍相望,对方国都的鸣鼓声都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容易产生争端,若两国间有一个小邑作为隙地,也许能消弭旧怨,正好,为了方便与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