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清-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他不想让百姓误会,我们不管镇上百姓的死活,想让你去劝劝那些百姓。另外,我们虽然开拨出营,镇上还是会常驻一个连队,负责镇子的安全。

另外其余部队,都有相应的防御作战任务。就算老毛子大军来袭,也必须先经过我们的防区。我们的部队并非逃走,而是替百姓挡在最前面。这点你跟百姓好好解释一下!”

一家三口,几乎都跟安民旅牵涉颇深。而孙定边非常相信,以自家老子的智慧手腕,也很清楚眼下跟谁走才有活路。真投降老毛子,谁会理他一个小镇长呢?

如今他已经成为代理营长,想想那个书比他读多的弟弟。虽然不知道情部况怎么样,可孙定边还是相信,自家弟弟不会混的比自己差。

都说乱世出英雄,刘兴华是不是英雄,他还不敢完全确信。但他清楚一点,从进入安民旅到现在,他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部队的气氛让他很享受。

以前跟人跑马帮,孙定边也算见过世面的人。甚至于,他最远的地方还到过关内。他看到的朝廷军队,那支不是巴不得吸人血的,打仗却都是极其无能的。

尤其是那些官员,更是一个比一个贪婪。指望这样的人保护百姓,几乎是没什么希望。可在安民旅,从来没听说那个军官敢贪污军饷,甚至向士兵索要钱财都视为大忌。

尽管训练真的很苦,可安民旅的伙食,那怕他都为之羡慕。从来没有过,吃肉都觉得有些吃腻了的时候。这种花血本的投入,让孙定边相信待在部队里,早晚有出头之日。

听完孙定边的话,孙亭光也很快道:“嗯,既然刘营长,不,应该叫旅长了。既然刘旅长抬举你,那你就好好干。争取将来成为我孙家,真正的顶樑柱。

从小你性子就活络,现在到了部队好好干,将来也许有机会,开彊封土也不一定。虽然我不敢说,这次你们能不能挡住老毛子。但我相信,肯去做总有希望的!”

在孙亭光眼中,刘兴华同样是一个不易揣度之人。无论是他的练兵,还是他的财力,都令负责民政事务的孙亭光惊叹。镇上的物资仓库,从来就没见东西少过。

从塔河守备营入驻到现在,镇上的基层建设就没停过。那怕附近的百姓,都开始迁居过来。塔河镇一样,能给他们找到地方住,能给他们找到做工的事情。

一句话,只要肯干活,就不怕饿肚子。这样的情况,活了几十年孙亭光真的从未见过。甚至很多时候,他还能看到部队替百姓做事的场景。

这样一支真正肯放下手段,跟百姓同甘共苦的部队。至少孙亭光很希望,这样的部队一直驻扎在塔河镇。这样镇上的百姓,才有真正的好日子过。

眼下虽然局势艰难,可从儿子自信满满的表情上,孙亭光大概猜测到。那个年青却神秘的刘兴华,想必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即如此,他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让孙定边陪着想儿子的夫人聊了一会,父子俩再次一起出门。而孙家的佣人们,也很快听到大少爷又升官的消息。这对他们而言,无疑也是个喜讯啊!(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战地广播系统

等到孙家父子抵达军营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得知部队要开拨,不少百姓都显得有些担心,却也没人敢越过士兵划定的警戒线。

在守备营进驻塔河之后,几乎隔一段时间便会张贴告示。一些军营的规矩,很多百姓都清楚。比如硬闯军营的警戒线,得到的结果就有可能被士兵当场击毙。

那怕百姓想了解,部队为何在这个时候离开军营,却依然不敢冲越警戒线。毕竟,站在警戒线里面的士兵,已经三令五申强调过,踏过警戒线的严重后果。

现在看到孙亭光出现,不少百姓立刻道:“镇长来了,大家赶紧让让。还是让镇长替我们进去问问,为何这个时候部队离开呢?他们走了,镇子安全怎么办呢?”

望着聚集在这里的百姓,还有七嘴八舌询问的百姓。孙亭光略显严肃的道:“你们做什么?都围在这里,没事做了吗?大营,也是你们能随便冲撞的吗?

行了,大家都赶紧散了。人家部队有部队的规矩,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象你们透露吧?这是军事机密,让老毛子的细作听了,那部队还怎么打老毛子呢?

如果谁还继续赖在这里,我就真把你当成老毛子的细作了。何况,你们听谁说的,部队会全部撤走呢?这次撤离的只是一部分部队,镇上还是有部队保护的。”

软硬兼施之下,本来就是凑热闹的百姓。很快就走了个干净。这年头,真被当成老毛子的细作抓进军营,谁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原本有些担心的百姓。见大家都离开了。再死撑着,自然没什么必要。而真正别有用心的人,也不想过早的暴露。同样跟在最后一批人中,离开了军营外面。

可他们并不清楚,在这群百姓之中,同样有几双眼睛盯着他们。这些人,都是安民旅情报部门的人。他们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清查这些别有用心的人。

那怕塔河镇这段时间,来了不少从各地涌来的百姓。可有镇上专门管理移民的镇公所配合,每个百姓的情况。情报部门的人都心里有杆称。

如果发现谁情况不对劲,便会重点盯防。一旦发现,对方有刺探军事情报,或者蓄意破坏当地安全的情况。便会立刻着手抓捕。只要证据确凿。这些人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枪毙。

来自后世的刘兴华,非常重视反间谍的工作。尤其在战争状态下,一个间谍的作用,很多时候都比一支部队大。在这方面,他同样下了大力气去建设。

看着军营外的百姓散去,孙定边首先上前,朝负责执勤的哨兵排长道:“奉旅长命,邀请塔河孙镇长入军营一叙。还请放行!”

排长同样很尽职的敬礼道:“孙营长,旅长正在营部等候。烦劳你顺道将孙镇长,直接带到那里吧!”

‘多谢!辛苦!’

同样很客气的回了一个军礼,孙定边将父亲直接带进军营。不多时,便将父亲带到刘兴华办公的营部。给刘兴华复命之后,孙定边很快便提前离去。

今天他开始代理新兵营长,部队除了换装之外,还需要开拨出营,事情还是比较多。如果不去盯着点,他也怕出现一些问题。

虽然他心里清楚,能当上这个代理营长,很大原因是看在自家父亲的面子上。可既然刘兴华信任他,那他就必须把这个营长当稳,不让别人看他的笑话。

望着离开的孙定边,刘兴华笑着道:“孙镇长,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定边,是个将才!好好打磨一下,我相信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面对刘兴华对儿子的称赞,孙亭光同样心里高兴,嘴上却道:“那还要大人多提点他一一下才是!这小子,从小性子就不踏实,当了兵性子似乎沉稳了不少。”

这倒是实话,成为军官之后,孙定边也很严格要求自己。能多普通一兵,完成这么快速的蜕变。若没什么本事服众,相信刘兴华想提拔他也不太可能。

双方闲聊了几句,刘兴华很快道:“孙镇长,相信定边已经跟你说过,部队开拨是跳到外围实施阻击。如果放老毛子进来,只怕镇子就不得安宁。

百姓心里有想法,也是很正常。却不能,让有心人给挑拨,中了他们的离间之计。越是局势紧张之时,我们内部就必须稳定。只有家里安稳了,我们在外面才踏实。”

同样明白这个道理的孙亭光,很快道:“请大人放心,老朽下去之后,会跟镇里百姓宣传这方面的事情。让他们知道,不要跟外人轻易说部队的事情。”

见孙亭光明白这些事情,刘兴华很快道:“孙镇长,今天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说一件事情,就是我打算在全城,派人安装几个广播,让你平时给百姓传播些消息。

如果你不懂广播是什么,那你应该听过,我们军营里的那个大喇叭。而我想替镇上装的,就是这种大喇叭。在镇上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几个地方安装,让百姓也能听听国家大事。

往后每天早上跟晚上,我会让部队的人,给你送去最新的军事进展情况。当然,出于安全考虑,我想广播的内容,都必须是跟百姓还有军队息息相关的。

就比如,我们前线的将士打了胜仗,那就需要你老通过广播将这消息透露出去,让镇上的百姓也跟着高兴一些。另外,以后有什么告示,也可通过广播的形式传达。

当然,我想布设这种广播最终的打算,便是前线部队失利的情况下。通过广播的形式,让镇上的百姓得与提前转移。这样一来,就算镇子被老子占了,百姓也能免于遭殃。”

确实如此,在刘兴华看来,后世那种村村通的广播。如果能提前用上,对于管理镇上百姓,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有什么事,都可通过广播向百姓宣传。

而孙亭光听到这话,自然很高兴的道:“大人仁慈,老朽代全镇百姓,谢过大人!”

其实对于这种广播,只需要一个终端广播机便能完成。至于电线跟喇叭,在仓储器里多不胜数。在全镇安装一套广播系统,完全不是问题。

甚至回到漠河之后,他也会在漠河城,几处人口比较集中的基地,都安装这种广播系列。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也有通过广播尽快通知百姓。

而他同样清楚,这个时代的百姓没什么娱乐。每天能听听广播里报道的消息,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享受。只要他们习惯了广播,未来做宣传就能容易多了。

现在没条件办什么报纸,管辖区的百姓,也没那么高的文化。这种写好稿子,让人读出来的广播方式,无疑通俗易通,百姓反倒更容易接受甚至被广播给洗脑。

谈妥这个事情,刘兴华让人将留守军营的军官找来,让他专门派士兵都安装这些系统。而孙镇长要做的,就是每天定时到广播站,去宣读部队送来的广播稿。

长此以往下去,刘兴华也等于控制了百姓的言论。他也能慢慢通过广播,去影响一批又一批的百姓,让他们明白。这个时代,这个朝廷都需要改变,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如果没有潜移默化的宣传,直接告诉这些百姓,他要造朝廷的反。只怕这些百姓中,很大一部分的人都会吓跑。只有思想有了转变,百姓才会愿意尝试一些新东西。

谈妥这些事情,刘兴华也没邀请孙亭光在军营吃饭。而是让他,去挑选一些安装广播的地方。等到位置选定之后,部队再派士兵去进行安装。

伴随着孙亭光离开军营,开始回到镇公所。那些百姓,也开始转在镇公所等待他的通知。可孙亭光很快道:“这事不着急,等两天,大家自然全知道了。都回吧!”

派人去将几个镇上的乡绅找来,孙亭光特意说了一下广播的事情。这些乡绅似乎都很好奇,这种要装电线的东西,到底会是什么稀罕玩意。

为了让一个广播,装在离自家比较近的地方,这些乡绅差点吵翻了天。实在吵的头疼,孙亭光才道:“大家都别争了,刘旅长说了,那家附近人多装那家附近。”

这样一来,房间位置比较偏的乡绅自然无法可说。而一整天,孙亭光就全部忙这些事情。并让乡绅准备安装广播电线的电线杆,将其全部栽好。

随着部队在当天下午,一批批整齐有序的开出塔河镇。很多百姓也第一次知道,这个只见进不见出的军营,竟然藏了这么多官兵在里面。

随着这些部队,开始有序进入各自防守的防御阵地。整个塔河周边,也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任何没等到允许的武装人员,都被禁止进入塔河。

敢挑刺的人,一律全部拿下甚至于击毙。而这个时候,对于离开塔河的人员,外围哨卡官兵,也会严加盘查。只要对方讲不清来路跟外出目的,都会被当成细作接受审讯。

这样一来,外界想探听塔河的情况,自然非常困难。同样,里面的人想将情报传递出去,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这种现状,也总有被打破的一天!(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凝聚民心士气

当刘兴华离开塔河,正式回归漠河坐镇指挥全局。前次溃败的沙俄军队,在等到他们的新任将军抵达,再次卷土重来攻打瑗珲。而此时,京城已然被八国联军攻破。

跟四十年前一样,执掌大清权柄的慈禧,再次踏上了逃亡的道路。相比前次,她逃往的地方离京城比较近。这次生怕被活抓的她,毅然带着皇帝往山西方面逃窜。

陷入群龙无首的国家体制,似乎在一夜之间崩塌。若非八国联军清楚,大清不能乱。如果彻底陷入大乱,对他们而言并非什么好事,只怕大清在此刻便消亡了。

一个**的帝国,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如果大清换一个新皇帝,或者换一个新的统治者。对这些打算殖民的八国列强,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已然老矣的李中堂,得知这个情况,同样清楚大清不能没皇帝。可如今,太后跟皇帝出逃,整个京城成了洋人的天下。而没离开的百姓,也开始沦为洋兵欺负的对象。

那些没来的及离开的拳民,更是成批成批的被洋人,拉开城外枪毙示众。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血腥的气氛之中。而不少提前逃离的百姓,很庆幸当时做出的决定。

拥有电报传达信息的刘兴华,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刻指示电报分队,将情报下发到各个基地。通过建设起来的广播,跟管辖区的百姓讲述此事。

不多时。已经习惯起来跟睡觉前听听广播的塔河百姓。听到广播里那熟悉的镇长声音,只传来一声充满无奈跟悲愤的叹息之声,就觉得非常好奇。

不少聚集在一起听广播的百姓。都好奇的道:“呃,今天镇长怎么了?听这叹息声,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难道说,我们的部队,这次打了败仗吗?”

百姓的猜测,很快随着孙亭光,语气沉重的道:“乡亲们。今天广播之前,给诸位通报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们的京城沦陷了,皇帝跟太后已经逃亡山西了。

根据基地传来的消息。如今洋鬼子在京城,每天枪毙的百姓不甚凡举。无数的百姓,家产被洗劫一空,无数的妇女跟少女。都遭受洋鬼子的欺凌污辱。奇耻大辱啊!”

后面这句话。是陷入悲愤状态的孙亭光,不由自主说出来的。这段时间,他最喜欢的事情,便是来到广播室,早早等着部队的广播稿送来,再念给镇上的百姓听。

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今天部队送来的广播稿,会是如此沉重的稿子。这对于自认大清国民的他而言。确实是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可毕竟,这是事实啊!

同样听到这话的百姓。也觉得神色大变。在他们看来,那怕距离京城甚远。可他们完全能够想象,京城都被洋人占领。那是多么大的耻辱呢?

甚至有些冲动的百姓,忍不住骂道:“这样的朝廷,真的太无能了!连一帮洋鬼子都对付不了,这世道还有什么指望呢?这天下,怕是真要大乱了。”

可一些性子沉稳的百姓,立刻道:“行了,别嚷嚷,继续等着。想必镇长,接下来还有话要说。等听完,我们在议论不迟。反正我们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用的着操心吗?”

很快孙亭光的声音又道:“第二条消息,老毛子任命了新的指挥官,正在对凤翔将军坚守的瑗珲城实施攻击。根据刘旅长的预测,只怕瑗珲城也坚守不了多久。

他希望大家,从今日起做好准备。一旦老毛子的大军,开始往塔河方面接进。刘旅长的部队,会在外面保护大家的安全。不到万不得已,我们的部队不会后退一步。

如果真到紧急时刻,刘旅长希望大家收拾好一些东西,听从部队的撤离命令,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在那里,同样有刘旅长安排的部队实施保护,还有充足的饮水跟粮食。”

这第二条消息一播报,百姓也意识到,什么叫战争降临的紧迫感。可他们还是从这番话中听出,那位年青的守备官,不会轻易放弃塔河。

只是他们都清楚,看来今天休息前,要将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收拾一下。一旦什么时候要转移,也省的来不及收拾东西,把这点家底都留给老毛子。

就在很多百姓觉得,今天似乎听到都是不好的消息时。孙亭光又道:“接下来是第三条消息,基地又有一批新兵完成训练,正式下放部队,加入安民旅的正规军中。

伴随着新兵不断的加入,安民旅的正规军,人数已经接受万余人。我们的部队,同样拥有精锐的战士,先进的火炮。有这些部队在,我们的根据地将稳如泰山。

为了保证塔河的安全,明天将有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从漠河方面开赴塔河。这样一来,我们塔河的安全,将更加有保障,乡亲们暂时也可放心住下来。”

这第三条消息,确实让不少百姓,觉得提起的心稍稍放下了许多。毕竟,在这个时候,部队越多越安全。只有部队实力强大,老毛子才无法攻进塔河镇来。

随着孙亭光宣读完前三条消息,又道:“下面说的一件事情,新搬迁来的百姓都注意了。刘旅长已经下令,修建塔河与呼玛接壤的官道。

只要家里有青壮的,明天可到镇公所报名。至于工钱,跟前次修路的价钱一些。如果不要钱,也可兑换成粮食。这是刘旅长的善心,乡亲们可不要忘记啊!”

都这个时候,刘兴华还想着修路,在很多百姓看来完全是浪费粮食跟精力。可对很多搬迁到这里的百姓而言,有事做意味着就有饭吃。

一个五口之家,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工。每天便能保证,一家人吃上饭。那怕不是吃的很饱,至少也不会挨饿。如果有两人去做工,那吃饱饭完全没问题。

很多新搬迁来的移民,都会选择让家中的年青人,去参加军营的新兵审查。只要通过了,那意味着每月都有粮食可领。甚至家里急需粮食的,还能提前预支粮食。

这样一来,很多家有父子的。一般都是父亲,去增加修路队赚取粮食。儿子则选择去参军,保证一家人,能在这种乱世活下来,不至于挨饿。

只有能活下来,又能吃上饱饭。这些本身就为避开战祸而来的百姓,又怎么可能不支持刘兴华对管辖的统治呢?可这种统治,也需要大量的粮食当后盾。

好在随着漠河,已经被纳入刘兴华最稳固的根据地。大批荒废的粮田,都被移民们开垦出来。那怕每年种植粮食的时间不长,根据地也能出产不少粮食。

而参加不少体力劳动的妇女们,也能参加镇上的一些作坊,帮忙军队制作军装跟布鞋等事情。甚至连进入老龄的妇女,也能领些鸡仔猪仔回来养,等养大了换些粮或钱。

总之,对搬迁到这里的百姓而言。这里真如他们听到的传闻一样,只要你肯努力工作,根本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人人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令很多移民感动的是,在塔河跟漠河每处移民点,都有专门收纳孩子的学堂。这些孩子,根据年龄不同,都被分到了学堂之内上课。

没了孩子的担心,这些移民都很希望,这种他们渴望许久的生活能延续下去。而他们同样知道,这一切都是刘兴华给予的。刘兴华的统治越稳固,他们生活则越稳定。

在这种人人都渴望用心,帮着根据地做贡献的气氛下。越来越多受战争影响的流民,开始涌入这块不毛之地。而刘兴华,也慢慢扩大着在漠河与塔河附近的影响力。

只要在管辖区生活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登记入册。至于那些胡子,要么接受招安,进入部队或收缴武器重新做回百姓。不然,一律都被枪毙以示警告。

随着流民跟移民的涌入,刘兴华储备在各地的粮食,也在每天减少当中。好在刘兴华清楚,以他从关外盗取来的粮食,养活这些百姓一两年,都不是问题。

这年头,百姓对于粮食要求没什么挑剔。只要能吃的,他们都会视若珍宝珍惜。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刘兴华也有一种责任感。要守好这方百姓的天空!

在根据地民政进展顺利之时,刘兴华将所有精力,放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上。只要完成新兵集训的部队,都被下放在下面的部队,大量精良武器同样被装备部队。

为了保证部队,拥有超越老毛子的火力配置。刘兴华统领下的连队,大多都拥有十支左右的班用机枪,一个大小口径的迫击*炮排。营级部队,更是配备有野战炮排。

这样的火力配置,对上如今的老毛子,可以说完全占据优势。而刘兴华相信,只要让部队,接受几次实战场洗礼。这些新兵,也会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

而几支老部队,配备的武器更加精良。甚至在清风山炮兵团里,刘兴华将几门150口径的榴弹炮也拖出来装备炮兵。这种解放战争时的老古董,放这个时代,可谓无坚不催的神兵利器啊!(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凤翔的最后一击

当瑗珲再次被沙俄大军团团包围之时,被沿路阻击的另一路沙俄大军,同样出现在哈尔滨城外。望着城头为数不多的清军,进攻的沙俄大军反倒有些犹豫。

这次沙俄发动侵吞东北的战争,吉林跟盛京两地进展顺利。唯有黑龙江进展缓慢,进攻的沙俄部队,几乎是以非常惨重的代价,沿路收复黑龙江的战略重地。

此刻抵达哈尔滨城外,沙俄大军同样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