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球殖民-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中午,杨廷鉴订购的种子和无缝钢管全部送来,他们这么快把货送到,因为杨廷鉴全部选本市的公司订购的。这次订购物质比较多,那些装卸的工人到傍晚时分才把所有货物搬进仓库。

杨廷鉴现在有钱了,对待工人师傅也是十分大方,每一个参与装卸的工人被领到了一千块的辛苦费。

当然晚上杨廷鉴就用“时空之戒”把这些物质运回到了通州,然后杨廷鉴就接着穿回现代,白天和夏梦琪卿卿我我,晚上回到已经被他买下来的那个仓库屋子,上网订购各种物质,钱不是问题,夏梦琪已经把卖掉汝窑瓷器的几个亿划到杨廷鉴的卡上。

首先订购的就是抗生素生产线,杨廷鉴一问,结果没有被吓死,一套年产一千吨抗生素的生产线就重五百吨,再一问工艺,那更是复杂得不得了。

最后杨廷鉴没有办法了,只好订购了几罐各种抗生素的孢子原液,杨廷鉴打算用土办法自己搞,这方法也是杨廷鉴从网上搜集来的,就是像发馒头一样。

先用煮几大缸用浆糊,等浆糊冷却后,在把抗生素的原液倒在浆糊里面,接着搅拌均匀,然后密封。

青霉素就在浆糊里面发酵了,等十五天后。就把浆糊倒一大半,小半留着继续添加浆糊,进行第二次发酵。倒出来的浆糊先蒸煮去毒,然后搓成小丸子晒干,这原始的抗生素药就算成了,当然效果肯定没有现代的好。

最后订购的就是纺织机了和蒸汽机了,这次杨廷鉴全部订购的国产货,一台三万瓦的蒸汽机大约可以带动十台一百八十滚筒的纺织机。

一台纺织机大约一吨重,一台蒸汽机大约重四吨。杨廷鉴一口气买了三百台纺织机和三十台蒸汽机,这总重量就是四百二十吨了。再加上杨廷鉴已经使用掉的九十吨,那么杨廷鉴只剩五百一十吨的运送份额了。

“时空之戒”的运载量只有一千吨。到不前为止,杨廷鉴已经用掉了九十吨的份额,等造船厂和纺织厂一建起来,那需要的机器可就多了。这运载份额杨廷鉴绝对不敢浪费的。

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业开始的。杨廷鉴打算沿着别人成功的路走,这样也少走弯路。

因为杨廷鉴这次订购的纺织机和蒸汽机比较多,所以需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提货,经过协商双方约定五个月后提货,最后生产厂家要求杨廷鉴还付了两百万的预付款,杨廷鉴毫不犹豫地把预付款给了。

翌日,杨廷鉴就穿回通州,然后请自己的兄长杨廷枢回老家一趟。当然要带上杨廷鉴买回来的种子,关于种植方法。杨廷鉴也用繁体打印好了。

红娘子带着几千流民去了海盐县,杨廷鉴的家乡,那里有数不清的盐碱地,距离大海几十公里的范围内,都哪种冲积形成的盐碱地,光是海盐县就不下五百万亩,整个中国有十五亿亩这样的盐碱地。

这些种子就是杨廷鉴为红娘子准备的,想来他们应该到了海盐县,红娘子走的时候带着十多万两银子,这些银钱足够他们开荒支出了。

杨廷枢已经放弃参加科举考试了,现在已经在打理四轮马车作坊,现在四轮马车作坊的生意可红火了,根本就供不应求。但是杨家兄弟离家这么久,总要派一个人回家去看看,杨廷枢就是最好的人选,还有那宝贵的抗盐碱种子也需要运去。

杨廷鉴在送走了兄长后,又开始忙碌起来了,这武器的打造,蒙古骑兵的纪律训练都不能放松,怀柔前安岭铁矿的生产情况也要关心下。

杨廷鉴最关心还是武器作坊,在回来的一件事情就是去武器作坊看看,王大牛听说杨大人来视察了,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小跑到杨廷鉴前来汇报情况和聆听指示。

杨廷鉴已经在火器作坊走了一圈了,几百个工匠都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看来王大牛把这个火器作坊管理得不错。

“卑职王大牛参见大人……”

王大牛的心里那是万分感恩他们的杨大人,王大牛本来就是一个饿得快死的纤夫,结果被杨廷鉴看中,提拔到这火器作坊坊主的位置上,他的年薪比一个七品文官都高。

一个七品文官的年俸才六十两银子,而王大牛已经是一百二十两的年俸了,在这工匠地位低下的大明朝,这是不可能想象的,现在王大牛的一家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王大牛能不对杨廷鉴感恩载德吗?这个是必须的。

“王百户,前次运来的无缝钢管可使用完毕?”

“禀报大人,还未使用完,因为需要大量的人手来生产板甲。”

杨廷鉴前次带了十五吨无缝钢管,也不知道王大牛生产了多少武器出来:

“你先说说这造武器的消耗情况?然后在说说你这段时间生产了多少武器?”

“是的大人,造一支火枪需要十斤无缝钢管,造一支骑兵用五眼铳需要十五斤无缝钢管,造一门神威火炮需要无缝钢管一千斤,打造一套板甲需要三十五斤炒钢。

这段时间卑职总共造了三千多支火枪,一千多支五眼铳,一千多套板甲。”

“不错了,钢铁可否够用?”

“大人,钢铁足够了,怀柔前安岭那边已经炼出钢来,咱们现在已经有富足的钢铁。”

“怀柔钢铁厂炼出钢了?”

杨廷鉴一直没有去关心怀柔那边的钢铁厂,把银子和账房丢给段金生后,就没有在过问了,想不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炼出钢了,实在让人惊讶。

“是的大人,我亲自去看过,段金生按照大人给的图纸建造了一座土平炉,在加上有蒸汽机帮着鼓风,一天出四炉钢不是问题。”

“不错,本官抽空就去看看怀柔钢铁厂。”

……

ps:本书终于上架,求兄弟们支持,恰恰过度章节上架,实在悲剧,过度章节不是很热血,很快就过去。

第142章崇祯的阳谋

“大人,这富裕的钢铁放着也是浪费,不如咱们打点农具来卖,这样也可以减轻大人的负担不是。”

“当然可以,生产农具的作坊也由你负责吧!需要多少人手你自己拿主意,回头写个呈条给我就行,记住一定要和咱们的火器作坊分开,火器作坊禁止任何闲杂人员进入。”

“卑职明白了。”

杨廷鉴以为视察完火器作坊,就可以安心下来读书,好迎接即将到来的会试,现在又泡汤了,怀柔那边的钢铁厂必须要去看看,如果土平炉真的有效,杨廷鉴必须扩大钢铁厂的规模。

钢铁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这个毋庸置疑,没有钢铁搞个毛的工业革命啊!那个不是扯淡吗?

正当杨廷鉴准备去怀柔的时候,一个内侍又来传达崇祯的口谕,意思就是让杨廷鉴进京议赏。

议赏就是说对杨廷鉴的封赏还没有定下来,看来周延儒没有少放烂药,既然崇祯心里过意不去,杨廷鉴为国立了如此大的功劳,说什么也应该表示下,所以才有内侍前来传达崇祯的口谕。

杨廷鉴在接到崇祯的口谕后,二话不说,就直接跟着传达口谕的内侍回京。其实杨廷鉴也正想找崇祯商量购买龙江造船厂呢!现在杨廷鉴算是看透了大明这帮官员,就算是誓死不降的清官,也是毫无作为之人,之乎者也救不了华夏。

杨廷鉴打算自己动手,先把战船造出来。然后在夷洲站住脚(夷洲就是台湾),不要担心没有人,现在大明无地的流民实在太多了。

有了基地。才能发展,夷洲这样的化外之地,才可以任意挥洒,不会有太多的约束,才能最快地壮大自己的实力,等自己的实力足够的时候,就可以去殖民其他地方和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和美洲,那可是海阔天空的好地方啊!

当天下午,杨廷鉴就在乾清宫见到了崇祯皇帝。只有王承恩陪伴在崇祯的身边。

杨廷鉴已进入乾清宫,只能率先跪拜,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这几天的心情特别好。虽然各地时常有灾害报上来,但内阁有银子,到也不会来烦崇祯,今年崇祯注定可以轻松下,等户部把那点银子折腾完了,估计崇祯又有得烦了。

崇祯见杨廷鉴进来,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笑容满面地说道:

“杨爱卿。平身。”

“微臣谢陛下。”

崇祯让杨廷鉴起身回话,杨廷鉴也不客气。道了一个谢后就站了起来。

“杨爱卿,这次你可谓劳苦功劳,斩首三千多级,还是真鞑子,生擒鞑子万户侯济农,迫使林丹汗妹妹归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泼天大功,爱卿想让朕怎么赏你呢?”

别人在皇帝面前从来都是低垂着脑袋问话,而杨廷鉴从来没有这个觉悟,崇祯好像也习惯了杨廷鉴这种看似无理的行为,毕竟两人年龄相仿嘛。杨廷鉴看着笑容满面的崇祯,就知道崇祯这小子没有安好心,多半是在试探自己,这赏无可赏就是杀头的下场,好在杨廷鉴只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陛下,这都是微臣的本分,微臣理当为陛下分忧,为国效忠,微臣不敢奢求陛下封赏,但是微臣有两个小小的要求,还请陛下恩准。”

崇祯笑了,这人只要有贪心就好控制,人的贪%欲无外乎有三种,贪财好色恋权,作为皇帝的崇祯,在当皇上的这几年,也算是看明白了,贪财好色的手下野心就小,也好掌控,只要这人有能力,就算贪财好色一点崇祯倒也可以接受。

说实话,崇祯不希望杨廷鉴是哪种恋权的手下,因为崇祯发现这杨廷鉴真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崇祯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这杨廷鉴已经占了贪色一条,到京师不久就找了两个小妾,这正房还没有着落呢!就连自己送到他身边的无情,也被他心安理得地收下。

崇祯粉满意杨廷鉴贪色的表现,更满意他的能力,这次问杨廷鉴需要什么封赏,就是食试探一下杨廷鉴有不有恋权的心思:

“哦!爱卿居然不想要封赏,而是有两个小请求,那爱卿说说看。”

杨廷鉴哪能不明白崇祯的小心思啊!大明从建国那天起,就对武将多有防备,生怕形成军阀,现在杨廷鉴手中的兵马可是不少了,锦衣卫新军有将近四千人,蒙古骑兵五千多人,这都是一万精兵了,杨廷鉴还敢去要什么封赏吗?那是自己找死的愚蠢行为。

“陛下,锦衣卫新军成军以来,两站皆捷,微臣请陛下为锦衣卫新军赐名,让微臣及手下将士时刻感念陛下的恩宠。”

这个要求到也合理,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以前就是抓点人,搞点情报,的确没有什么大用处,现在这杨廷鉴居然训练出了一支敢战的天子亲军,崇祯的心里也是极为欣慰的,但是崇祯也有自己的安排,既然这杨廷鉴都把话送到了崇祯的嘴边,崇祯就不打算在绕弯子:

“爱卿能自筹银两训练天子亲军,朕心甚慰,真乃公忠体国也,朕就赐名锦衣卫新军为虎贲军,只是……只是按照朝廷惯例,这领兵的将领家眷都必须安置的京师,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杨廷鉴一定,就明白了,这崇祯绝对尼玛不是笨蛋,而且是非常的聪明,这要求提得滴水不漏,顺着杨廷鉴的话就打蛇随棍上了。

这崇祯的政治手腕是合格的,就是治国的战略眼光却是不足,这到不是崇祯本人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的教育,崇祯以前读的都是四书五经,他的老师也是一些老学究,怎么可能教出具有战略眼光的崇祯来,绝无可能。

杨廷鉴无法拒绝崇祯的合理要求,也不能拒绝:

“陛下抬爱,微臣在会试之后,就把家人接到京师来安顿,感谢陛下可以让微臣在双亲膝下尽孝。”

崇祯笑的很得意,笑得很灿烂,就像成功偷鸡的一只小狐狸,杨廷鉴恨不得把尼玛这小子拖出去打成熊猫眼。明末的京师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隔三差五的被建奴搞一搞,弄得人心惶惶,鸡飞狗跳。

……

第143章皆大欢喜

“好,好!爱卿果然是至诚至孝之人,朕心甚慰,不知爱卿的第二个要求是什么?”

既然你小子不仁,就别老子不义,杨廷鉴暗想着继续说道:

“陛下,虎贲军自成军以来,所有银两皆由微臣自筹,微臣已经快到山穷水尽之境地了,所以微臣想找一个营生,筹备一点军饷,也好为陛下继续征战沙场。”

“爱卿能如此体谅朕和朝廷自难处,朕心甚慰,爱卿有什么要求就径直说吧!”

崇祯在让杨廷鉴答应把双亲送到京师后,这崇祯已经把杨廷鉴的双亲当着了人质,所以崇祯也不打算小气了,只要杨廷鉴的要求不过分,崇祯就打算满足杨廷鉴。

“请陛下把已经废弃的龙江宝船厂和相关的林地卖给微臣吧!宝船厂里面的几千工匠也由微臣来养活,不需要朝廷继续拨付钱粮,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微臣出一两银子购买龙江宝船厂。”

崇祯一听,眼睛顿时就瞪圆了,这是报复,杨廷鉴这小子在和自己斗气,一辆银子就想买朕的宝船厂,虽然这个宝船厂已经废弃,朝廷或多或少要继续拨付钱粮来养活那些没有逃走的工匠,宝船厂已经是朝廷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这龙江宝船厂,是皇家最大的造船厂,郑和使用的宝船就是在龙江宝船厂制造的。龙江宝船厂的面积有六万多平方米,因为造船需要木料。所以龙江宝船厂有朝廷划拨的自有林地几十座山,面积大约有半个县那么大(大约五百平方公里),种植的都是造船的树木。比如柚木,柏木,樟木等。

这杨廷鉴居然只出一两银子,这简直是抢劫行为,可是崇祯并不知道这些啊!他天天劳于国事,对这废弃的龙江宝船厂更是没有丝毫的印象,因为大明好久都没有大规模地造船了。这龙江宝船厂又是造海上巨型战船的,那更是没有开工的机会。

自从崇祯记事起,只是偶尔听说过这个废弃的宝船厂。其他的毫无印象,崇祯把目光投向王承恩,意思是让王承恩给说说宝船厂的情况。

王承恩就一个太监,那里知道什么宝船厂啊!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但是王承恩看着杨廷鉴这小子顺眼。而且这小子也和崇祯差不多大,文采冠绝天下,武功更是天下无敌,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要笼络的。

也就是说王承恩虽然不知道龙江宝船厂的情况,但是他为了帮崇祯笼络人才,所以王承恩也不会从中作梗了。王承恩对着崇祯微微点了点头,小声地启奏道:

“万岁爷,依奴婢看来。既然杨大人有意为朝廷分担负担,不如就一百万两银子卖给杨大人好了。”

好吧!崇祯是王承恩带大的。崇祯就是王承恩的一切,就算王承恩想要为崇祯笼络杨廷鉴,但那银子还是需要杨廷鉴掏的。

“嗯……那就依大伴所言……杨爱卿,你就出一百万两银子购买龙江宝船厂吧!”

杨廷鉴多想自己现在的口袋里面一瓶催泪瓦斯,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崇祯面前哭穷,好吧!杨廷鉴哭不出来,因为这点银子确定也不是很多,但杨廷鉴可不能这样轻易答应,必须据理力争,让崇祯觉得是他占了大便宜才行。

“陛下啊!微臣的确拿不出来一百万两银子了,何况宝船厂还有几千张嘴等着吃饭,再说那废弃的宝船厂也值不了一百万两啊!一万两就顶天了。”

“什么,宝船厂就价值一万两,爱卿在糊弄朕吧!怎么也价值……价值……价值五十万两银子。”

崇祯伸出一个巴掌,吞吞吐吐地说了一个价格,其实崇祯也是在连猜带蒙,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宝船厂价值多少,光是地皮也价值五百万两以上,再加上那宝贵的工匠和林地里面造船的林木,那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坐地起价,落地还钱。”必须在砍一砍价,不能让崇祯觉得那宝船厂值钱。

“陛下英明,连微臣这点小心思就知道,宝船厂的确是价值三十万两银子,可是微臣要养活那几千工匠啊!不如陛下就十万两卖给微臣。”

“呵呵,杨爱卿,你真是狮子大张口,轻轻松松就克扣掉朕二十万两银子,这样把,你就出二十……二十八万两银子,剩下的那两万两银子,就当这次功劳的赏赐了……”

这崇祯实在太抠门了,杨廷鉴立了如此大的功劳,就在买宝船厂的时候少了两万两,其实这两万两也让崇祯一阵肉疼。

“哎……好吧……微臣遵命就是。”

“大伴你和杨爱卿去办理下相关手续,就走司礼监吧!银子也收入里库,随便让印绶监把杨爱卿的虎贲军印制作出来,军制就与天雄军相同吧!”

这“虎贲军印”就是杨廷鉴的军印,这和大明其他的将官军印可是有区别的,比如左良玉是平贼将军印,而杨廷鉴没有将军头衔,所以只掌握虎贲军的军印。

其实这对杨廷鉴没有任何区别,但在崇祯看来,杨廷鉴却没有总兵的职衔,只能算是领着军镇的文官。好吧!崇祯从来不怕文官,他宰的文官也不少,就算是袁崇焕这样手握重兵的大臣,都被崇祯给活剐了。

说实话,崇祯一点都不担心杨廷鉴这个文官掌军,何况养军的银子还是杨廷鉴这个二百五自己出的,崇祯觉得自己赚大发了。

但对这杨廷鉴来说,却不是崇祯想的那样,自己就算没有总兵的职衔,只要自己牢牢地掌控着虎贲军,那和军镇有何区别。

这龙江船厂被杨廷鉴拿下,就连军队的编制也得到了,虎贲军那就是一镇的兵力的,一个军镇的兵力可大可小,正常的情况下兵力应该是三万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的兵力,但天雄军的编制就两万多人。

杨廷鉴兴高采烈地离开紫禁城,而崇祯也是喜笑颜开,关于大臣们争吵不休的,如何封赏杨廷鉴的问题,自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代价就是在卖龙江宝船厂的时候少了两万两银子。

至于虎贲军那个番号是应该给的,毕竟一支能打的天子亲军也是崇祯需要的,而且还不要崇祯掏银子养军,何况领军的杨廷鉴还有双亲会立即到京师来当人质,崇祯觉得杨廷鉴是被自己拿捏妥当了的。

崇祯是多吝啬封赏,特别是爵位,那是非常难获得,到现在杨廷鉴还是挂着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的官职,但杨廷鉴已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军镇和宝船厂,这就足够了。

彼此皆大欢喜,杨廷鉴在把银票交齐了,就在几天之内拿到了一切的相关手续,那些大臣也不吵了,因为崇祯根本就没有封赏杨廷鉴,而杨廷鉴也没有吵吵闹闹。

不管是御史言官,他们还有什么可以攻击杨廷鉴的呢?攻击杨廷鉴在山西把汉奸卖国贼满门抄斩吗?那是崇祯皇帝下的密旨,并且那些汉奸通敌卖国的证据,已经交到了刑部,铁证如山,确凿无误,谁还敢说三道四。

【兄弟们,热血马上到来,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即将展开帷幕。】

……

第144章大炼钢铁

何况抄没的银子杨廷鉴可是一文没有要,全部给了朝廷和皇上,天下到那里去找这样大公无私的官员。表面上是这样,其实大明的官员都知道杨廷鉴一定在抄家之中捞了不少好处,因为这是惯例嘛,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既然没有御史言官来烦杨廷鉴这个小虾米,杨廷鉴也乐得清静,而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争斗也白热化了,朝廷各方势力都在选择站队,也没有时间来关注杨廷鉴这个“小虾米”。

杨廷鉴在拿到成立锦衣卫虎贲军的公文后,就立即派人到通州去,让卢剑星招募士兵扩军,这内阁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给杨廷鉴的虎贲军的编制和卢象升的编制一样,定额两万人。

无事一身松的杨廷鉴随即赶往怀柔前安岭,怀柔县距离京师也就一百多里路,这前安岭就位于燕山余脉,整个地形也是那种丘陵地带,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丘,高的山脉不过五百米,矮的山脉也就几十米。

杨廷鉴这次到前安岭只带了几个亲卫和总管梁财,怀柔到京师还是有一条官道的,可是这官道也实在太破败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北直隶都是这样破烂,其他地方的官道就可想而知了,大明近几十年一直在打仗,根本无钱来维修官道。

在这样的官道上骑马,速度可不敢太快,稍微不注意就会马失前蹄。当杨廷鉴快到怀柔前安岭的时候,前面的官道上突然出现几辆牛车。其中一辆已经陷到坑里面去了,几个赶车的人都在帮忙推车:

“唉唉唉!!!”的号子声此起彼伏,“蛮蛮”牛叫声和人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吁……”

杨廷鉴勒住胯下的战马。问道:

“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那几位正在推车的平民一见是穿着红色飞鱼服的锦衣卫大官,连忙原地瑟瑟发抖地跪下,其中一位领头的慌忙禀报到:

“大人,小人不是故意挡着大人的路,是这条官道实在太破烂,小人的牛车陷在坑里了,还请大人恕罪。”

古代的百姓对官府向来充满敬畏。这也是几千统治的结果,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无妨……一起下去帮着推车……”

杨廷鉴一边跳下自己的战马,一边招呼跟着自己的亲卫。这下那几位平民可是傻眼了,大明的锦衣卫什么时候这样体恤额百姓了,可事实胜于雄辩,杨廷鉴还真带着几个亲卫来到了牛车边:

“你们还跪在那里干嘛!……一起来推车啊!……”

“是……大人……”

“唉唉唉……哟哟……”人多就是力量大。拉着焦煤的牛车吱呀一声。从坑里面被推了出来。那几名赶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