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球殖民-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千骑兵。九千战马从扬州沿着官道滚滚向北。杨廷鉴前脚一离开扬州,一支信鸽就从扬州向北方飞去,这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放出的。

他受命崇祯皇帝来调查夏梦琪的出生来历,到现在没有任何的消息和头绪,好像夏梦琪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骆养性可不敢带着人直接去抓捕夏梦琪,先不说跟着夏梦琪的那一百精锐侍卫,杨廷鉴现在的恐怖实力,也不是骆养性敢去招惹的对象。

……

三天之后,杨廷鉴带着三千骑兵到达山海关,老督师孙承宗听说杨廷鉴带着援兵到了,亲自前来迎接,当孙承宗得知杨廷鉴只带着三千骑兵来,就忍不住失望之极,这次围困大凌河的清军可有十三万以上。

杨廷鉴也没有这个老前辈斗气,他只想用事实告诉老督师,建奴此时集中全国的绝大部分兵力在大凌河一线,国内必定极度空虚,为什么不换一种救援方式呢!

围魏救赵,这个计谋可谓是人尽皆知,到不是孙承宗不知道这个计谋,而是他不敢在把手中的虎贲铁骑送到建奴的腹地去,那是送死啊!但杨廷鉴可不在是送死了。

几天的劳碌奔波,让杨廷鉴手下的将士都比较疲劳,在休息一晚后,杨廷鉴随即带着三千蒙古骑兵出发,军情似火,片刻耽误不得。祖大寿已经在大凌河坚守了四十天,按照历史走向,祖大寿还有二十多天就会投降。

当天晚上杨廷鉴就和孙承宗仔细地讨论了一下自己的战术安排,孙承宗也知道杨廷鉴的恐怖战力,原则上同意了杨廷鉴的救援方案。杨廷鉴唯一需要孙承宗配合的地方,就是需要锦州的吴三桂需要到六股河边去建一座营寨。

孙承宗既然同意了杨廷鉴的方案,就立即给吴三桂下达了配合杨廷鉴行动的命令。

翌日:杨廷鉴纵马奔出军营,身后的披风发出猎猎的声音,一杆乌黑的陌刀,斜着指天穹,气势如虹,声若奔雷,九千战马嘶鸣着跟随着杨廷鉴冲出山海关大营,地面在马蹄下剧烈地颤栗着。

山海关内的所有居民都被如雷的马蹄声惊醒,惊慌失措地爬起来,到处打听出了什么事,而就在杨廷鉴领着三千骑兵出关两个时辰后,皇太极就收到了山海关细作的飞鸽传书。

“三千骑兵出关,目标大凌河。”

皇太极看着这份情报简直就不相信,自己这里有满清精锐骑兵十三万,现在蒙古各部也派来了增援共十万蒙古铁骑。自己二十万精锐骑兵,明军就来三千骑兵,是来送死的吗?还是来塞牙缝的。

这细作忘记说明来人是杨廷鉴了,不然皇太极也不会这样轻视区区的三千骑兵啊!

第272章铁疙瘩的妙用(上)

但谨慎的皇太极宁可信其有,“速度派出探子出去给我仔细探查,看看这股明军到底在哪里,到底要干什么。”

而祖大寿也收到吴三桂的飞鸽传书,因为大凌河与锦州有通信联络,这才让祖大寿和一杆将领有坚守下去的信念;

“杨廷鉴率军来援……”

在说杨廷鉴经过大半夜的疾奔终于在天色擦亮的时候赶到了小鱼场,杨廷鉴骑着奔雷带着几个随从仔细查看了周围的地形,这里临江靠海,六股河上还有一座大木桥,防守进攻撤退都不错,但必须牢牢控制住这座木桥,所以杨廷鉴决定在小鱼场扎大营,桥对面扎小营。

正当杨廷鉴指挥三千士兵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夜不收来报,发现许多鞑子骑兵探子。

杨廷鉴淡淡地说;

“继续扩大探查距离。”

杨廷鉴亲自带着两千骑兵矗立在六股河的对岸,准备随时应付突发事件。鞑子和蒙古骑兵不可能这么快来,杨廷鉴心里是清楚,但万事都怕万一,这可是关系到数千将士的性命,那可是一点马虎不得的。

在下午的时候海上的步兵就到了,杨廷鉴才收兵回营,把修筑防御工事的事交给吴三桂的亲信,而自己却在大帐里面仔细地研究地图,还有根据夜不收送来的情报分析。

“报。”

夜不收送来一份探查到的情报,杨廷鉴打开一看上面是大凌河的具体情况;

“大凌河有鞑子精锐骑兵十三万,蒙古精锐骑兵十万,鞑子没有发动攻击,好像在等着围点打援。”

杨廷鉴拿这这份情报,趴在地图前看看地图然后有在大帐内来回踱步。

这鞑子的兵力突然增加一倍。足有二十三万骑兵,看来原来的计划需要改变,皇太极没有派兵围困锦州,主要锦州是坚城,守军足有六万,强攻死伤太多。皇太极承受不起,皇太极主要是想锦州出兵去救援大凌河新城,好在也野战中消灭明军。

根据杨廷鉴先前的情报,锦州的存粮都比较丰富,支持一年半载不是问题。只要锦州能坚持住,那就好办了自己直捣黄龙的计划就可以实施了。

稍许,苍凉的号角吹响,整个大营瞬间沸腾,人撕马鸣的。

三千虎贲铁骑势若奔雷直插锦州城。杨廷鉴骑着奔雷汗血宝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辽东走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响着‘嗒嗒‘的蹄声。

诗曰;

势若奔雷兮天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横行万里破敌酋。

杨廷鉴今后是三千精锐的虎贲铁骑,杨廷鉴的秉然浩气感染了每一个将士,将是兵的魂兵是将的胆,冲天的尘土飞扬,蹄声如雷风摩电驰。

远处的鞑子探子,无不惊恐万状。距离近的,一阵弓箭过去。人和马直接变刺猬,没有死的拼命地抽打马匹,亡命地逃跑回去报信了。

杨廷鉴没有派兵追击,这么大的动静根本就瞒不了人,速度是取决胜利的第一法宝,就是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通过鞑子没有围困的锦州,等皇太极反应过来的时候,绝对来不及了的。

所以杨廷鉴是在和时间赛跑,从小渔场到锦州一天时间就到,鞑子骑兵到锦州就快马加鞭也要两个时辰才到。杨廷鉴有信心突破鞑子临时派出的阻挡骑兵,杨廷鉴可是带了三千匹马辎重,那可不是真的辎重。

那是震天雷,每马装载十颗,点燃震天雷扔进鞑子的人群,那绝对是人间地狱,想想都叫人爽。

一夜疾奔,锦州城就在眼前,所有战士胯下的战马都扑哧扑哧地喘着白气,一夜的奔跑让所有马匹的能量消耗很大,就算是一人三马,也需要休息一下的。现在就冲过锦州,直插鞑子内部辽阳和沈阳,做是做的到,就怕马匹支持不住累死,那玩笑就开大了。

杨廷鉴把云风戟朝天一指,同时勒住胯下奔雷。奔雷嘶鸣着停了下来;

“原地休息,喂马。。”

传令兵飞奔着去后面传达命令,呼喊声此起彼伏,杨廷鉴叫个一名士兵让他速度去锦州城送一封信,杨廷鉴就写了四个字;“坚守不出”。

半个时辰后杨廷鉴估计马力夜恢复的差不多了,开始命令全体将士上马准备突击。

突然夜不收来报;“锦州城下出现两万蒙古骑兵,直奔我部而来。”

杨廷鉴大叫“来的好,众将士随我杀敌。”

“让兄弟们立即准备震天雷。”

刘全是专门管理三千带震天雷马匹的千总,本事虽然不大,但做事踏实认真,杨廷鉴把这么重要的战略物质交给他还是很放心的。

“大人,末将准备好了。”

杨廷鉴把指天的陌刀往前一指;“全军突击。”

这一冲起来了,起码要奔跑一天才会找到机会休息,杨廷鉴带着三千骑兵缓慢地奔跑着,慢慢地积蓄着马力,近了锦州城越发清晰,巍峨的城墙在落日的余晖下,熠熠生辉。

近了近了锦州城下奔驰而过的蒙古骑兵嗷嗷地尖叫着向杨廷鉴他们扑来。

两只队伍,蒙古人嗷嗷嗷叫而杨廷鉴带领的虎贲铁骑闷声催马慢跑。

三百米

一百米

七十米

杨廷鉴这才高声疾呼;“点火……准备投弹。”

百名早就准备好火折子的骑手,点燃震天雷导火索,然后快速地在头顶旋转起来,他们一边旋转震天雷,一边用马刺让自己胯下的战马加速,而杨廷鉴则慢慢减速,这百名掷弹手就越阵而出。

蒙古骑兵迷惑不解地看着百匹闪电朝自己奔来的战马,难道这明军傻不了成,手中挥舞着几个铁疙瘩就敢冲阵。百名蒙古骑兵瞬间扔出了震天雷,七八斤的铁疙瘩借着马的冲力被旋抛出七八十米。

这几个铁疙瘩到是没有砸到人,只是砸中了几匹敌人的马,但这也让那几名敌人落马而亡。

突然,“轰隆隆,轰隆隆”的震天爆炸惊天动地,鹅卵石飞射,无数的蒙古骑兵被炸到半空中,肢离破碎,瞬间死亡的那是上苍的眷顾,没有死的,从马上震落掉下来,凄厉的惨叫着。

整个蒙古骑兵的前锋全被笼罩在硝烟里,近两百鞑子在这次震天的爆炸中飞飞湮灭,更主要的是蒙古大队骑兵胯下的战马全部受惊了,蒙古骑兵的战马都没有经过抗暴炸训练,原本整齐冲锋的蒙古骑兵被受惊的战马到处乱窜,不管驭手如何控制都没有一点丝毫的作用。

第273章铁疙瘩的妙用(下)

杨廷鉴这边早就用棉花把战马的耳朵堵上了,地面的剧烈震动对战马的影响实在不大。

杨廷鉴一马当先,口中大喊;“全军突击随我杀贼。”

“杀贼。。。杀贼。。。。。。”

在蒙古骑兵最混乱的时候,杨廷鉴带领着三千骑兵开始突击,混乱的蒙古骑兵根本就是毫无还手之力,杨廷鉴一杆陌刀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一阵砍瓜切菜,所过之处片甲不留,一地的死尸,杨廷鉴的神勇更加激励器虎贲铁骑的士气,一刻钟的时间,杨廷鉴就带领全军凿穿蒙古骑兵队伍。

如果有压阵的大军,杨廷鉴有信心把这两万骑兵全部歼灭,但是杨廷鉴现在的任务是冲破阻击,摆脱纠缠,如果陷入敌人二十万大军合围,就是神仙也逃不掉的。

杨廷鉴没有去管四散奔逃的蒙古骑兵,而是带着三千毫发无损的骑兵快速地擦着锦州城疾驰而去,锦州城上的全部明军可都是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真是太爽了,杀得嚣张的蒙古骑兵狼奔逐徒,溃不成军,这对被围困的明军的士气振奋作用不言而喻。

锦州城上的明军看着这支铁血骑兵擦城而过,杨廷鉴的中军大旗随风飘扬。锦州城上的明军,都不约而同地大声疾呼;“大明万胜,虎贲军万胜,万胜。。。。。”

“大明万胜,虎贲铁骑万胜,万胜。。。。。”

先是几百人喊,最后是锦州城几万人一起喊,杨廷鉴带领的虎贲铁骑也跟着一起喊,那声音直冲云霄,声震数十里,连远在大凌河的皇太极都能清楚听到。皇太极感觉到事情有变,先前派出的两万蒙古骑兵可能出了大问题,立即命令多尔衮在率两万鞑子精锐骑兵三万先期出发去锦州城,自己在带十万大军前去。

多尔衮领命点齐兵马出发后,就有满身是血的蒙古传令兵前来禀报;

“大汗,三千明军杀退也科尔沁王。直奔大凌河来了。”

“来人哪,把这妖言惑众扰乱军心的人拉出去砍了。”

“啊!!!大汗饶命啊!!!。。。。。。”

皇太极的确是人中龙凤,先前有情报显示,有三千明军骑兵奔锦州来了,自己就派了两万骑兵去阻击,按理说就算不能歼灭这股明军,阻击应该没有问题,等皇太极听到震天的喊声和爆炸声,就知道出了大问题。难道是杨廷鉴那个瘟神带着虎贲军来了。

既然这股明军这么厉害,自己在派三万大军千去缠住,然后十万大军合围上去,他就神仙也逃不出去,皇太极的想法是不错的,但必须是多尔衮能阻击住杨廷鉴并能缠住。

两边的探子几乎是同时回报了对方大军的位置和动向,按照双方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多尔衮刚好可以赶到杨廷鉴的前面挡住杨廷鉴他们的去路。

不能犹豫。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刘全,带三百名投掷手跟我走。大军由格龙带领,目标辽阳全速前进。”

“末将遵命。”

杨廷鉴带着刘全和两百投掷骑兵离开大队,斜着插向多尔衮的大队骑兵,这时候可不是吝啬马力的时候,杨廷鉴的奔雷汗血宝马,速度那是相当的快。势若奔雷,动如闪电,杨廷鉴身后的两百骑兵需要拼命抽打胯下的战马才能勉强跟上。

一个时辰后,杨廷鉴远远看到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刘全。我带三十骑兵前去阻挡,你掉头慢跑。”

“大人,你是统帅还是让属下去吧。”

“休得啰嗦,快去。”

杨廷鉴带着五十骑兵和战马义无反顾地迎了上去,刘全心中无限感概,这就是我们的杨大人啊!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生的机会留给兄弟,刘全含泪带着剩余的骑兵掉头慢跑。

两百米。

一百米。

“点火……抛……”

五十颗“嗤嗤”冒烟的铁疙瘩砸落到多尔衮的前锋,紧接着就是连续不断的爆炸声,残肢断臂冲天而起。说实话,这五十克震天雷炸死的鞑子真不多,最多两百人,可这爆炸声把多尔衮他们的战马给惊到了,根本就控制不住地到处乱窜。

很多建奴就撞在了一起,本来在冲锋的建奴骑兵,刹那之间一片混乱,而杨廷鉴一抖缰绳带着奔雷马绕了一个小半圆,掉头跑了。

多尔衮看到这种情况,明白敌人是想阻击自己,现在敌军的目标他也明白了,这股明军的目标就是他们空虚的大后方,现在鞑子后方可是没有什么兵力了,那是坚决不能放这股明军过去。

你不放就行吗?杨廷鉴自己不会选择突击吗?

前次多尔衮没有和杨廷鉴交过手,所以多尔衮和他的手下并不畏惧杨廷鉴,他们在多尔衮的指挥下继续凶猛扑来;

“全歼这股明军,重重有赏。”

杨廷鉴纵马追上前面慢跑的刘全,刘全惊喜地发现自己崇拜的大人完好无损地会来了顿时高兴万分。

杨廷鉴看看后面的鞑子在慢慢靠近,“刘全你继续走,在来五十名投掷兵跟我走。

杨廷鉴把刚才的动作又重复了一次,又让鞑子付出了几百死亡,鞑子的追击队伍又短暂地混乱了一下。

此时杨廷鉴已经可以看到自己的虎贲铁骑大队了,他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跑过杨廷鉴做对应的位置,如果被多尔衮把虎贲铁骑拦腰截断,那后果绝对是全军覆没。

“所有人都准备震天雷,咱们给追兵来一记猛的。”

一百米。

七十米

“点火……抛……”

这一次杨廷鉴没有选择调转马头,而是微微调整马头,以三十度斜角杀向多尔衮大军。杨廷鉴就带两百人,敢去冲击三万大军,那不是找死吗?

非也,剧烈的爆炸会让敌人前锋死伤惨重,人员惊慌失措,同时爆炸产生的硝烟也会遮掩敌军的视力,这个时候正好是大开杀戒的时候,杨廷鉴以三十度的斜角插入敌人大军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杀出来,只要扰乱敌军的阵容就可以了。

“轰隆隆,轰隆隆。。。。。轰。。。”

惊天动地的爆炸,引的地动山摇,无数肢体,铠甲武器,衣服碎片在天空飞舞,这一次鞑子死的可是不少。

第274章抢粮抢钱抢女人(上)

爆炸刚过,杨廷鉴就带领两百骑兵杀入硝烟弥漫的鞑子前锋,遍地的人马尸体,杨廷鉴带着骑兵奋不顾身地往鞑子骑兵纵深里切,在往里切,杨廷鉴一杆陌刀如蛟龙出水,风卷残云,所过之处人神俱灭,这陌刀实在是太锋利了,好几名鞑子和蒙古战将,都是万里挑一的勇士,居然都是在一回合之内被杀。

因为杨廷鉴的陌刀他们根本就挡不了,上面还有喊着电弧,碰一下就全身麻痹,接着就被杨廷鉴一刀就被劈成两截,连人带马都难道逃厄运。

这还不算完,杨廷鉴居然无耻地带着两百多人大喊‘

“多尔衮死了,多尔衮死了大家快跑啊!!!”

混乱的战场,遍地的死尸,摄人心魄的惨叫,无耻的谣言,让多尔衮的精锐之师混乱不堪,情形实在是太混乱了,受惊的战马现在是彻底的失去控制,到处乱窜,多尔衮无力挽救当前的情形,只能鸣金收兵,先稳住阵脚。

杨廷鉴一路砍瓜切菜,等杀出鞑子大军时,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反正自己过来的一路那绝对是没有一个活人的,杨廷鉴回头看了看跟随自己的两百骑兵现在还有三十多名,十分感激地对这三十个兄弟说了一句让他们永生难忘的话;

“虎贲军,不抛弃,不放弃。”

三十名浑身是血的骑兵举刀向苍天大吼;

“虎贲军,不抛弃,不放弃。”

多尔衮虎目充血,”嗨,功亏一篑。”现在的大军混乱得不像样子,那里还能追击。十分明智的多尔衮选择了鸣金收兵,整理兵马。

杨廷鉴带着三十名骑兵风摩电驰地向大队赶去,大队人马也是刚过完,杨廷鉴追上大队后就故意走在后面断后,三千骑兵丝毫不敢停顿,铁蹄滚滚如奔雷直插鞑子心脏。

……

皇太极听完多尔衮的汇报。一张本来惨白的脸更加没有血色,大明突然出现一个虎贲军,外加杨廷鉴这个一个怪胎,皇太极真的焦头烂额了。

皇太极没有去围锦州的原因,想把锦州的明军引出来在野战中消灭。才给了杨廷鉴钻空子的机会。

主要是满清和蒙古人都是骑兵,没有多么厉害的攻城器械,全部靠附蚁攻城,基本是那人命去填,就算你骑兵在厉害。付出一两条人命都未必能杀死一个明军,这就是攻城战的代价,也是

皇太极和三大臣几个王公贝勒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多尔衮领兵三万回援沈阳,大贝勒代善领兵三万,三贝勒莽古泰领兵三万一同会剿窜入大清腹地的这股明军。

杨廷鉴带着三千骑兵疾驰,丝毫没有停留,兵锋直指满清京师南大门——辽阳。辽阳以下就是一马平川,直达沈阳。

杨廷鉴也知道皇太极会很快追上来。硬是顶着烈日,狂奔一天,战马累死三百多匹,万幸的是这里不用考虑战马的问题,杨廷鉴是见村庄就抢,鞑子全部杀光。汉人发给缴获的武器,叫他们往海边走,自己去砍木头做木筏,现在是季风时节,随便撑起一快破布就可以飘到山海关。

杨廷鉴一路经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鞑子的尸体,全部杀光一个不留,房子——烧,所有粮食牲畜——抢,带不走的,送给汉人百姓让他们在逃亡的时候路上吃。鞑子都杀完了,庄稼草场,房子都烧光,就是有汉人不想走也不行了,冬天只有冻死饿死,不过好的是这股明军老爷很大方,所抢的金银分了大部分给他们,不管逃到哪里,只要有钱就饿不死,所以全部的汉人都选择了逃亡去海边。

杨廷鉴没有经过的地方也发生了很多暴%动,这也是鞑子待汉人如猪狗的原因,无数鞑子土财主被杀,家产抢光,所有汉人都加入逃亡大军。有的甚至直接抬着木床上路,把床往海里一仍,挂上快破布就算出海了,简单快捷,鞑子没有海军啊,只等干瞪眼。

一天的时间调整部署,大凌河新城有一万明军,锦州有六万,小鱼场还有大明精锐骑兵关宁铁骑一万三千,皇太极可马虎不得的。

皇太极留下十一万大军防备这三处,三万继续围攻大凌河新城,三万到锦州监视,三万支援。

所以整个调动花了足足一天时间,这还都是骑兵的情况下,步兵如果没有五六天休想完成。

宝贵的一天,苍天眷顾大汉民族的一天,历史因此而改变的一天。

探子来报;”前面十里就是辽阳城,。”

”速度派人去我们后面探查追兵的情况,随时汇报。”

”喏。”

两天一夜的鞍马劳顿,就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所有将士都的将士都十分疲劳,现在马匹管够,但是人却是支持不住了,皇太极派出的追兵杨廷鉴估计在三个时辰内就会到,杨廷鉴看看歪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的将士,实在不忍把他们叫起来。

”传令所有将士,休息一个时辰。”

杨廷鉴下完命令就找夜不收队长,吩咐他尽量把探查范围放远一点,万一有紧急情况好多点反应时间,夜不收队长领命而去,杨廷鉴也和其他的士兵,从马背取了一条毯子就地而卧,头一沾地地,杨廷鉴就沉沉睡去。

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的睡眠,虽说不够但是足以让人恢复一些精神了,杨廷鉴被值星官叫醒。

”杨大人,一个时辰到了。”

”嗯,有什么情况没有。”

”暂时还没有。”

”你快去叫醒兄弟们,我们去洗劫辽阳城了哈,去晚了没有东西可抢可别怪我。”

这招果然奏效,所有将士热血沸腾,准备好好进去辽阳城小小地发点小财,这可是古代,没有那个什么人权,满清的扬州十日嘉定三日,既然满清可以屠杀,为什么老子不可以做,以彼之到还施彼身,这就是杨廷鉴做人的原则,你做十一老子就做十三,等老子有机会了还要把三光还给鬼子。

杨廷鉴召集起几个将领,命令格龙带领两千骑兵大摇大摆地从辽阳下疾驰而去,直奔沈阳的方向,杨廷鉴带领不足一千人,埋伏在辽阳成为北门边上的小树林里,辽阳的北门正好对准沈阳城。

格龙也不废话,知道刘大人把违反军令的人,就是一戟把脑袋砍下来,他可不敢去捋杨廷鉴的虎须。

第275章抢粮抢钱抢女人(中)

格龙领命带领两千骑兵,风云雷动地冲了出去,而杨廷鉴则带着近一千骑兵悄悄地向小树林摸去。

格龙带领的骑兵大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