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墙-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汉收复河北是迟早的事情,而袁尚、袁谭都不是什么善类,不到山穷水尽他们是绝对不会向西汉低头。但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个差池,田丰跟沮授会觉得死后无脸去见袁绍。

如果袁绍还活着,田丰跟沮授绝对不会想着去投降西汉。只是眼下大虎已死,幼虎未成,别看此时袁尚咄咄逼人,但在田丰、沮授眼中不过是海边沙雕,大浪过后什么都不会留下。

范阳城破,田丰被斩,袁熙的身边一下子就没了可以为袁熙指明前进道路的人。而就在袁熙对前途感到迷茫无助之时,乌丸人蹋顿带着本部人马来到了涿县。

蹋顿与袁熙的关系不错,当初袁绍攻击公孙瓒时,袁熙奉命前往联系蹋顿,二人在那时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听说袁熙有难,蹋顿立刻带着自己本部的人马赶来支援,这个举动让袁熙很是感动,田丰生前曾经对他的提醒也被袁熙在见到蹋顿之后抛到了脑后。

“蹋顿,我没想到到了这种时候你还会来帮我。”袁熙拉着蹋顿的手一脸感动的说道。

三十岁出头的蹋顿闻言大笑道:“袁兄弟,我们是朋友,在我们乌丸,朋友有难,作为朋友是不能不管的。而且我也不喜欢你那个丝毫不顾亲情的弟弟,他连你这个亲兄弟都不放过,万一真让他成了河北之主,我们乌丸人到时恐怕也没有好日子过。我来帮你,其实也是在帮我自己。”

袁熙不在乎蹋顿埋汰自己弟弟袁尚的话语,拉着蹋顿进了涿县,至于蹋顿带来的乌丸骑兵,也被袁熙命人带去军营好生款待。

二人把臂入席,一醉方休。

这顿酒一直喝到深夜才结束,蹋顿摇摇晃晃的被人扶着去了军营休息。原本袁熙是想要将蹋顿安置在自己住处的,但蹋顿却拒绝了,给的理由也让袁熙不得不慎重考虑。毕竟蹋顿跟袁熙关系好不代表其他乌丸人也跟汉人是朋友,蹋顿不回去坐镇,说不准就会惹出什么乱子。

回到了军营的蹋顿自然就有人接回了自己的营帐。等到进了营帐,确定身边都是自己人以后,之前还一副连站都站不稳的蹋顿忽然清醒了过来,看了看四周的亲信低声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首领放心,那些汉人都是没脑子的,还以为我们真的是来帮他们的呢。”

“闭嘴,小心走漏了风声。”蹋顿瞪了说话的部下一眼轻喝道。

蹋顿的偶像是匈奴王冒顿,他极为佩服冒顿这个人,为了表示钦佩,蹋顿甚至对外自称自己是冒顿转世。像蹋顿这种铁杆冒粉,偶像冒顿的一切都是蹋顿模仿的对象,包括冒顿的冷血无情,做事不择手段。

当初与袁熙交好,并不是蹋顿真的很欣赏袁熙,而是希望通过袁熙与河北袁家搞好关系。袁绍本人不可能瞧得上自己这个蛮夷,自己想要达到目的,唯有把目标放到袁绍的三个儿子身上。其中长子袁谭不好打交道,三子袁尚跟他老子一样瞧不上自己这个蛮夷,唯一有点成功可能的也就只有二子袁熙。

只是世事无常,袁绍死了,河北随即也陷入了混乱,袁绍的三子袁尚如今势力最大,如果不出意外,日后一统河北的十有是他。而蹋顿偏偏跟袁熙关系好,至少在外人眼里,二人的关系很不错。

这样一来,蹋顿不可避免的也就上了袁尚的黑名单。蹋顿不想这样,汉人打生打死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一开始是真的没打算掺和这件事,但世上有些事就是这样让人无可奈何,明明不想参与,但现实却又逼得人不得不参与。

蹋顿很清楚一旦让袁尚解决了袁熙,袁尚的下一目标不是袁谭就是自己这个袁熙昔日的好友,而且对付自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两线作战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吃得消的。袁尚的实力虽然在河北最强,但需要他防御的对手也不少。

范阳城破的消息传来以后,蹋顿就知道已经到了自己作出决断的时候了。本来跟袁熙交好就是另有目的,眼下眼看着袁熙就要倒大霉,顺便还会牵连到自己,蹋顿怎么可能与袁熙同心协力。

想要获得袁尚的信任说难也不难,眼下就有一个机会。袁熙是袁尚的眼中钉,如果蹋顿可以为袁尚除掉袁熙这个眼中钉,袁尚即便还是一样不待见蹋顿,至少也不会再把蹋顿当做一个潜在的对手。只要能够做到这点,蹋顿就知足了,不敢奢求太多。

蹋顿来了,带着取袁熙的项上人头去讨好袁尚的目的,而袁熙却丝毫没有察觉,依然在为蹋顿不顾危险前来帮助自己而感动不已。

一连五天,蹋顿都没有展开行动,他还在等,等袁尚的大军赶到涿县,一旦袁尚的大军到了,袁熙必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城外,而到了那时,自己与城外的袁尚军里应外合,势必功成。

袁熙是老实人,哪里想到蹋顿来涿县是想要借自己的人头去做投名状,不仅没有怀疑蹋顿,反而将城中防务的秘密一一告诉了蹋顿,搞得蹋顿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对这个老实人下手了。

当然这种感觉只是一闪即逝,为了自己的将来,蹋顿眼下也只能对不起袁熙的这番信任了。

袁尚的大军终于出现了,看着城外风尘仆仆的大队骑兵,蹋顿心里不由暗暗激动,等了这些天,总算是等到头了。就在袁尚大军出现的当晚,蹋顿就命身边一名亲信带着自己的亲笔信溜出了城,只等对方答复以后就展开行动。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派出去的亲信回来了,告诉蹋顿一切顺利,只等今晚夜半子时,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涿县。

“对了首领,袁尚军的赵将军有事情拜托首领。”亲信像是忽然想起一事,原本已经出了营帐又掉头返回对蹋顿说道。

“什么事?”

“赵将军说关于袁熙最好活捉,万万不可伤了他的性命。”

“唔?为什么?”

“这个小的也不知道。反正赵将军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活的袁熙要比死的袁熙更有价值。”

“这样啊,我知道了。”蹋顿冲着亲信摆了摆手,凝眉沉思了片刻,开口吩咐侯在帐外的亲信道:“你去一趟,说我今晚想要宴请袁二公子,请他务必光临。”

“诺。”

夜幕降临,袁熙如约而至,蹋顿热情招待了袁熙,酒至半酣的时候,袁熙起身想要告辞。眼下毕竟城外来了袁尚军,蹋顿的酒就是再好袁熙这时候也喝不下。但蹋顿一见袁熙要走,立马就翻了脸,命人将袁熙以及带来的人都给绑了。

袁熙一开始还以为蹋顿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但等自己被蹋顿的手下丢进一座营帐捆在柱子上,嘴里更是被塞上一块破布以后,袁熙终于明白过来,这蹋顿不是跟自己开玩笑。明白过来的袁熙又气又悔,气蹋顿的背叛,悔自己没有看清楚蹋顿的小人嘴脸。

两行悔恨的眼泪顺着袁熙的眼角滑落,半醉的袁熙抵不住睡意,站着那里昏昏沉沉的睡去。直到被营帐外的喊杀声惊醒,看着营帐外摇曳的人影,刀光剑影,人喊马嘶,袁熙就如同大彻大悟了一般,什么都不在乎了。

帐帘被掀开,有人走了进来,一见袁熙就急忙问道:“二公子可有恙?”

听对方的声音有些熟悉,袁熙连忙定睛一瞧,借着火光,袁熙瞧清楚了对方是谁,在嘴里的破布被拿掉以后,袁熙失声叫道:“沮公,你怎么会在这?”

“二公子勿忧,昨日来到涿县外的不是袁尚的大军,而是西汉的龙骑军。只不过蹋顿那个贼子投敌心切,也不搞清楚就派人来联络打算与龙骑军里应外合。我与赵将军商量将计就计,先是联络城中守将打开城门,随后包围了蹋顿所部。”

听了沮授的解释,已经重获自由的袁熙不由问道:“那蹋顿现在人呢?”

“已经被赵将军斩了,他的人马也因为他的死而投降了。”

“死了?沮公,你说的赵将军是谁?”

“赵将军姓赵名云,是西汉龙骑军主将,二公子恕罪,老夫未与二公子商议就擅作主张,引西汉军进入了幽州。”

“……沮公不必自责,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袁熙知道沮公不是卖主求荣之人,会做出这番决定,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只是不知西汉打算如何处置袁熙?”

沮授闻言答道:“二公子不必担心,西汉陛下已经答应沮授,在交接完幽州事务以后,二公子可以前往兴汉学院就学,待日后学有所成,再另行任用。”

“我去兴汉学院求学?”袁熙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指了指自己问道,

“是的。二公子,这个可是老夫跟西汉陛下争取了很久才让西汉陛下答应的。”

“这个……沮公,我都这个年纪了,这时候去学院求学是不是有点不合适?”袁熙一脸为难的问道。

见袁熙似乎不怎么领自己这份情,沮授的脸色不由一沉,“……二公子,日后袁家是否能够重振,这份责任就落到了你的肩上。你不努力打算让谁去努力?”

“这个……不是还有大哥跟三弟……”

“休要与老夫提那两个人。”沮授打断了袁熙的话道。在沮授看来,袁谭落在颜良的手里,现在能活着只是因为袁谭此时对颜良还有利用价值,可一旦没了利用价值,以颜良的人性,他估计不会给袁谭一条活路。至于袁尚,如果没有田丰这档子事,沮授还不至于对袁尚“另眼相看”,但如今田丰死在了袁尚的手里,说句心里话,沮授巴不得袁尚死于两军阵前。这样自己不仅可以算是替田丰报了大仇,更为袁家消去了一个隐患。

眼下的袁家,最合适担任家主的人选不是可以重振袁家的英才,而是像袁谭这种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老实人。

袁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眼下需要的是低调,可袁尚的为人,一旦让他掌握了袁家的主事权,势必会搞出事情来。而西汉皇帝刘福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主,要敢在他的眼皮底下玩花样,将袁家连根拔起这种事对刘福来讲肯定是不需要做丝毫考虑的。

第281章抗刘联盟

袁熙是幸运的,虽然当不成幽州之主了,但老实本分的性格却可以在刘福的羽翼下安享终老。与袁熙相比,袁尚的日子就要凄惨了一些,自从壶关告急,西汉龙骑军在涿县出现,袁尚就开始坐立不安。

他痛恨西汉的出兵,但同时他又惧怕西汉将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袁尚很清楚,自己惹不起西汉,一旦真与西汉开战,自己的胜算太低。尤其是现在刘备与孙权正在交战,他袁尚连个盟友都找不到。

自得知西汉龙骑军在涿县现身以后,袁尚就下令中止了对幽州的攻伐,一面派兵加强壶关的防御,一面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想要弄清楚西汉此次出兵是只想要幽州还是准备搂草打兔子,连自己的冀州一块收拾了。如果是后者,袁尚即便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可让袁尚郁闷的是,自己派出的使者辛毗自过了潼关以后便于邺城失去了联络,也不知是被西汉关押了还是路上遇到了不测,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回来。袁尚对此也只能暗中调动兵马防备西汉,对幽州以及青州的攻打只能暂时中止。

辛毗是辛评的弟弟,原本是袁谭身边的谋士,后来袁谭兵败,辛毗与袁谭失散以后便逃回了家。为了躲避袁绍的追究,辛毗有段时间连面都不敢露。后来袁绍死后,袁家三兄弟反目,辛毗对袁家三兄弟失望之极,本来已经不打算出仕了,但因为兄长的劝说,辛毗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出山辅佐袁尚。

这次出使西汉本来应该是由辛评去的,但辛评考虑到兄弟辛毗至今在袁尚的帐下寸功未立,这才将这次的机会让给了辛毗。只是让辛评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番好意却害了辛毗。眼下辛毗音讯全无,难免就叫人多想了一些。

袁尚虽然自大,但却也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人,继承袁家基业以来勤勤恳恳,一心将袁家壮大。只不过袁谭、袁熙这二人已经成了袁尚的心腹之患。袁熙性格懦弱,袁尚一直不怎么看得起,本来也不想要取袁熙的性命,但袁熙据幽州自保,这让袁尚很是不满,认为袁熙坏了自己的大事,即便最后不会取袁熙性命,但也绝对不会叫袁熙好过,袁熙要是真落到袁尚的手里,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幽禁。

而袁谭则是袁尚必除之人。袁绍尚在人世的时候袁谭就与袁尚不对付,而在袁谭兵败逃亡的时候,袁尚是最高兴的人,但等见到袁谭东山再起,袁尚也就由高兴变成了不爽。而且袁尚要除掉袁谭的最大原因,就是袁谭和袁尚一样,都是很有野心之人。

虽然因为西汉的插手让袁尚对青州的攻伐暂时中止,但对青州袁谭的警惕,袁尚丝毫没有放松,即便西汉游奕军已经到了壶关,龙骑军已经出现在涿县,袁尚也没有抽调青州方向的一兵一卒。

辛毗暂时没有音讯,袁尚对此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面再次派出辛评担任使者出使西汉,一面派人联络刘备、孙权,希望这二人可以顾全大局,暂时罢兵与自己一起对抗西汉的威胁。毕竟自己要是败了,刘备跟孙权日后的日子也肯定不会好过。

也就在袁尚为袁家大业操心的同时,刘备与孙权的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诸葛亮与周瑜都不是易与之辈,二人凭借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赤壁这个地方斗智斗勇,互不相让,胜负暂时难分。

不过寿春的结果已经出来,刘备凭借手中兵将以及大量攻城器械的帮助,终于拿下了寿春。负责镇守寿春的贺齐兵败出逃,但在经过合肥时被刘备义子刘封截住,虽然最终让贺齐只身逃走,但贺齐的两个儿子被擒获了。刘备大赏了刘封,至于贺齐的两个儿子,则难逃一刀之劫,脑袋被砍下来挂在了寿春的城头。

拿下寿春以后,刘备在与随军军师蒯越商议过后,挥军北上,准备趁孙权兵力不足之际,夺取徐州,将江东重新赶回长江以南。

在徐州,刘备的人脉明显要比孙权要强。孙权太过急进,几乎没有耗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徐州,相应的也就没有对徐州固有的势力进行一番清洗。如今刘备势头正盛,徐州世家为了保存实力,又不少都选择了改换门庭。自从陶谦死后,徐州世家已经习惯了做墙头草,依附强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当然也有不肯和刘备妥协的,比如投靠了孙权的陈群,他就是反抗刘备进入徐州最坚决的人之一。陈群原本是吕布的臣子,后来投靠了孙权,如果再加上将来可能投靠的西汉,陈群也可以算是三姓家奴。但现在要是再加上刘备,陈群觉得自己会名声扫地,连吕布那个匹夫都不如。本来陈群就不太看得起吕布,要是混到最后连吕布都不如,那陈群自己都可能看不起自己。

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了挽回孙权的信任,陈群在反抗刘备这件事上表现的很坚决。也由不得陈群不坚决,当初说好了是带着吕蒙一起投奔江东,结果吕蒙最后却摆了陈群一道,不仅没有投奔江东,还把庐江献给了刘备。这虽然跟陈群没有什么关系,但也让陈群在孙权眼里好感大减。

这次奉命镇守寿春的人选里本来是有陈群的,但最后却把陈群给调到了徐州的小沛,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吕蒙那件事的后遗症。

为了重新得到孙权的重视,陈群联合下邳的好友陈登一起合力抵抗刘备的来犯,这让本来认为徐州可以轻松拿下的刘备很是恼火。但光是恼火是没用的,陈群、陈登这两个聪明人凭借小沛、下邳两座城封死了刘备入驻徐州的去路,让刘备暴跳如雷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对于刘备不能拿下徐州这件事,远在赤壁的诸葛亮并不是太在意。本来他就对徐州不是太感兴趣,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要劝刘备暂时放弃徐州,固守寿春牵制孙权的兵力。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一来拿下徐州以后留给荆州的防线就有些过长,二来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两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西汉,如果两家为了个人仇怨拼个你死我活,到头来恐怕会便宜了西汉。

只是这刘备一心想要灭了江东为三弟张飞报仇,对诸葛亮的这种担心丝毫听不进去。哪怕是拿下了寿春以后,刘备依然没有半点好转的迹象。

面对刘备如同野猪一样只顾往前冲的做法,诸葛亮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能打起精神来与对岸的周瑜对阵。

诸葛亮很清楚水战自己不是周瑜的对手,所以打一开始诸葛亮就没有要和周瑜在水上分出胜负的打算。在将刘备哄去寿春,接手赤壁水军的大权以后,诸葛亮就没有一次主动出击过。对于周瑜的屡次挑衅,诸葛亮也极少正面回应。哪怕是出战,也是浅尝辄止,周瑜又不能率军直接攻打诸葛亮的水寨。

别看诸葛亮主动出击不行,但防守的能力却是一流,把水寨经营的如同铁桶,周瑜曾经派兵攻打过诸葛亮的水寨,结果就是有去无回,连吃了好几次亏后,周瑜也学乖了,不再贸然攻打诸葛亮的水寨,只是派人不断挑战,想要将诸葛亮的水军引出水寨以后再消灭。

可诸葛亮就像是只乌龟,即便被周瑜引出了水寨,只要一发现情形不对就会立马缩头退回水寨,这种作法气的周瑜每次交战完毕以后都会派人给诸葛亮送一副亲笔所画的乌龟出水图,如今诸葛亮的手里已经积攒了差不多三四十张。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都知道两家最大的敌人是西汉,但同时两家也谁也不信任谁,就像是两只刺猬,为了相互取暖而小心接近,试图找到双方共存的最佳位置。

不过这种谁也没说的默契随着关羽拿下了柴桑而被打破。柴桑是周瑜的老巢,孙权得势以后,周瑜就被逼留在柴桑训练水军。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自保,另一方面则是为江东的日后打算。只是如今柴桑被关羽所破,周瑜的根基也就被挖了。

柴桑的地理位置对江东来说太过重要,比起寿春更加重要。随着柴桑被破,孙权终于慌了神。如果柴桑未破,孙权还幻想着自己击败刘备以后顺势夺取荆州,哪怕放弃荆北,能够拿下荆南对孙权来说也是极大的收获,不亚于又夺得一个徐州。

但随着柴桑被破,江东就直接面临了荆州人马的威胁。长江天险失去了作用,荆州人马根本不需要经过长江抵达江东,只需要绕一点路,就完全可以杀入江东腹地。

这个后果太严重了,严重到了孙权不得不向荆州低头。也就在孙权考虑派谁出使荆州请求刘备两家罢兵的时候,袁尚的使者逢纪来了。

这对孙权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一级台阶,满口答应了逢纪所提的要求,同时也将与荆州罢兵的难题留给了袁尚的使者。

对于孙权的无耻,逢纪似乎在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虽然没有对孙权夸下海口,但也答应孙权自己会尽力周旋。离开了江东以后,逢纪没有马上去徐州寻找刘备,而是去了襄阳。因为逢纪知道,单凭自己是说服不了刘备的,与自己相比,人在襄阳的荀湛在刘备面前的面子更大一些。

荀湛原本在曹操与袁绍爆发官渡之战期间被曹操军所俘,后来押到了许昌交由荀看管。只不过许昌被破以后,荀湛也就被带到了襄阳。与荀不同,荀湛拒绝了荀打算带自己一起前往关中的提议,而是选择留下辅佐刘备。也因为这一点,刘备对荀湛很是看重。自己出兵为弟报仇,襄阳的事情就托付给了荀湛。如果这次可以请出荀湛和自己一起劝说刘备,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在听明白逢纪的来意以后,荀湛答应了逢纪的请求。荀湛很清楚,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又或者是袁尚,谁也不是西汉刘福的对手。如果不能同心协力,最后只会被刘福各个击破。

之前没有加入劝说刘备的人群,只是因为荀湛知道,当时的刘备处在气头上,谁劝都没用。而如今寿春已破,刘备的气也应该消得差不多了。荀湛相信刘备是个知道顾全大局的人,即便心里再恨江东,但暂时与孙权联手,刘备还是能够接受的。

在与诸葛亮通过气后,荀湛与诸葛亮联名给人在柴桑的关羽去了一封信,说明各家利害关系,请求关羽暂缓攻势。

关羽得到书信以后也没有反对,倒不是关羽不在意与张飞的兄弟之情,而是关羽更清楚继续与孙权为敌,最后很有可能会便宜了西汉。这是关羽不愿意看到的,在关羽的心目中,辅佐刘备振兴汉室才是头等大事,在这件事上,哪怕是兄弟之情也只能放在次要位置。

虽然此时的天下人大部分都认为西汉才是大汉正统,只有西汉的皇帝刘福才是可以振兴汉室的人,但在关羽的眼里,他就只认刘备。说他固执也好,说他冥顽不灵也罢,反正关羽就认刘备,而且还打算一条道走到黑。

也就在关羽暂缓了出兵九江的决定同时,荀湛和逢纪也见到了人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对荀湛的忽然到来感到很诧异,这段时间光顾着攻打下邳跟小沛,对其他的事情刘备不怎么关心。而在听荀湛说明西汉最近的动向以后,刘备也陷入了沉默。

演义里将刘备描叙成了一个就知道哭的仁厚长者,但实际上刘备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即便在武力上比不过关、张这一类的万人敌,但刘备自身的武力同样也不容小觑。而且刘备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的,否则在丢了徐州以后,他凭什么带着人转战千里,先是去了河北,后来又跑到荆州,这中间可隔着一个曹操,而那时的曹操已经视刘备是眼中钉。

第282章讨人嫌的刘福

刘备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