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陈贼-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的诸侯见到此景,立马生出了异心,打着各种理由纷纷告辞。自此虎牢关外只剩下了袁绍这个光杆司令和几个忠心袁氏家族的铁杆粉丝。

董卓看到联盟军彻底瓦解,也不会放过这一个战机,立马派出大军攻向袁绍军大营,袁绍再次大败,他的大旗又被砍下作为邀功之资。

击败了袁绍大军之后,董卓带兵返回洛阳,声势滔天,献帝亲自出城相迎。

第53章 老夫姓卢

董卓击败诸侯联军之后,在庆功宴上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只有一人没有得到升迁,那就是在此次大战中表现最活跃的陈寻。

对于此,李儒等与陈寻亲近的人表示不服,一起前往董卓的府邸询问,小院里,董卓与他们谈了很久,最终他们带着凝重的表情离开了相国府。

三日后,陈寻只是被封了一个关内侯的头衔,并且连他手上的兵权都被收走了。对此,董菲感到很不满,来到董卓府上询问,却被董卓臭骂了一顿。

对此,陈寻也想了很多,陈寻知道自己现在太过年轻,董卓的做法是对他的另一种保护。因此,每天都陪着因为被董卓臭骂而生着闷气的董菲。

“你知道吗,爹爹从来没有那么骂过我。”董菲躺在陈寻的怀里埋怨道,对此陈寻只有做做开导的工作。不过这几日陈寻赋闲在家守着娇妻日子倒也算是清闲,让他的心灵似乎受到了洗涤,当陈寻重新拿上穿云枪之时发现自己的枪法比以前强上了一截。

半月后,几个消息传来,第一个消息就是曹操在青州大败黄巾军三十万,收降了几十万黄巾降兵,他又从中挑选了三万精锐编入自己的军中号为青州军,并且收得谋士戏志才,曹孟德因此名震天下。

对于这个消息陈寻不得不感慨曹操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连张曼成这种心高气傲之人都甘愿改名换姓投到他的麾下,至于张曼成为什么要改名换姓原因很简单,黄巾起义将一大批士族得罪了若是还是用张曼成这个名字那么曹操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过为什么张曼成会用戏志才这个名字就值得玩味了。

第二个消息就是名士蔡邕回到了洛阳,董卓亲自在洛阳城外迎接,拜为左中郎将。

蔡邕乃是当世大儒,以才学风骨闻名于世,当蔡邕来到洛阳之后,陈寻也曾经想过前去拜访,然后与蔡邕拉近关系最终拜他为师。

只要能够成功地拜蔡邕为师,那么对于他的名声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这么说现在如果他是蔡邕的徒弟那么只要他振臂一呼,那么绝对会有无数牛人前来投奔他。

可是不试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蔡邕此人可算得上是博古通今,陈寻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知识匮乏,最终他想到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来夸赞蔡邕的风骨。

可是因为这首词的风格在汉代不怎么盛行,蔡邕还不喜欢这种词的文风,最终马屁不成,反而拍了蔡邕的马腿。

不过在蔡邕府上到是有一个人对陈寻夸赞有加,还细细的点评了陈寻的爱莲说,不过可惜那个人不是蔡邕。

第三个消息就是陈寻的老部下哗变,对于此陈寻是又气愤又安慰,马上去了禁军和龙虎军的军营对自己的部下好生安慰,最终成功的解决了这一件事。

蔡邕的小院里,他正与一个皓发白首的老者细细详谈着什么。

“伯喈,你觉得陈辅之如何。”

蔡邕细细的沉吟了一会儿道:“此人才思敏捷,可惜他牵绊太多,风格又不是我这一派的,不然我当会收他为徒。”

那老者点了点头道:“你说那小子当我徒弟怎么样。”

蔡邕闻言大惊:“子干,你疯了,他可是董卓的女婿,若收他为徒你的一世清民可就毁了。”

“伯喈,你我相交多年,你也知道我的志向,我也就不瞒你了,去冀州的那段日子我想了很多,百姓才是国之根本,对于现在的朝廷我失望透顶,若是将来我不在了,我们大汉百姓需要一个能够对抗异族的霍骠骑,而陈辅之便是最好的人选,不过还需要考校考校。”

清晨,草地之上带着点点露珠,一个家丁状打扮的人小跑前来,递给陈寻一张拜帖。

“我家蔡先生有请陈侯爷前往洛阳城外一叙。”

陈寻感到有些疑惑,蔡邕对他的感官似乎有些不太好,而此刻居然送上了拜帖,不过既然是蔡邕这个名人相邀,那么他也不好不去。

陈寻来到洛阳城外的一处小屋旁,此时屋内有人弹着琴。

琴声时而高亢,宛若冲锋陷阵的将军在疆场厮杀,时而轻柔,宛若小桥细水般的缠绵。陈寻宛若置身其中,竟然一时间停在了原地,没有伸手去推开房门。

“陈辅之,你一生的志向是什么。”屋内的声音传来,声音振聋发聩。

“我这一生,愿保家卫国,效力疆场,不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有生之年决不让胡马度阴山。”

屋内的人似乎陷入了沉思,然后开口道:“你进来吧。”

陈寻推开小茅屋,走进去一看,只有那当日在蔡邕府上见过的老者却不见蔡邕在此。

老者指了指自己对面的蒲团道:“你坐下吧。”

“此人能与蔡邕为友,定是当世大儒,万不能得罪。”陈寻恭敬的一拜,然后缓缓坐下。

“说说你的对胡之策。”

“胡人人多,但是却是分为了上百个部族,对此在下浅见对于胡人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杀和抢。”

闻言,那个老者眉头紧皱,沉吟了一会道:“继续说下去。”

“所谓杀,不是真正的完全屠杀,只是一种威慑胡人的手段。至于抢,如今胡人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口,却是在这个抢字上面,胡人野蛮,在我大汉不停地掠夺人口,那些胡人将掠夺之后的汉人加以驯化,最终那些汉人生出的孩子就变成了胡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效仿那些胡人呢,只要将抢来的胡人送入大汉教他们归化与汉人男女通婚那么几世之后,他们也将成为汉人。”

老者陷入沉思陈寻的话使他进入了一扇新的大门。

“陈辅之,你可愿拜老夫为师。”老者猛地抬头看向陈寻。

陈寻呆住了,那老者见状不由得莞尔道:“老夫还没说过我的名字,这次我随伯喈来洛阳,连你岳父都不知道呢。”

“老夫姓卢名植,字子干。”

第54章 正式拜师

听到眼前的老者自报家门,陈寻心中却没有一点高兴,因为他知道卢植是大汉的铁杆粉丝,一生对大汉王朝鞠躬尽瘁,此次他来收他为徒可能有别的目的。

看着陈寻的脸色,卢植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的顾虑,毕竟你是董卓的女婿,不过我此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个人的单纯欣赏,想要收你为徒。”

陈寻有些迟疑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卢植点了点头道:“这个比喻很贴切,我收你为徒确实是有些条件。”

陈寻一听就知道正题来了,不过卢植要是让陈寻效忠汉室这陈寻是万万不从的,毕竟现在汉室空有其名,而未见其实。

不过拜卢植为师的好处比拜蔡邕为师的好处更大,卢植乃是当世三大儒家之一,与蔡邕齐名。而且卢植还有一个蔡邕没有的好处,就是当年卢植受封中郎将,参与击破黄巾之战,卢植用兵如神,连战连捷,使得他在军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

看着陈寻的表情卢植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我的条件是让我的弟子当一回霍骠骑,来日饮马贺兰山

陈寻微微一愣,这个要求似乎太简单了,不仅是他就连董卓都十分讨厌那些异族,时时出兵征讨。从卢植话语中的意思就是对待异族采取强硬态度,他们不服就打到他们服。这些即使是卢植不说他也会去做的事情。

“是否愿意拜师。”卢植看着陈寻笑嘻嘻的问道。

“卢中郎是否不会逼迫辅之做一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陈寻看向卢植似乎想要从这个老者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辅之,你的警惕心太强了,你可知道我有一个弟子名叫公孙瓒,他对汉室也不算忠诚。”

“可是那白马将军公孙伯圭。”陈寻闻言大惊,如果说现在董卓最忌惮的诸侯是谁那么一定就是公孙瓒这个白马将军了,公孙瓒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手下白马义从威震边疆。据传闻现在公孙瓒准备向青州用兵,野心不小。

“伯圭此人出身贵族。但因母地位卑贱,初时只当了郡中小吏,故而他对那些世家出身的公子哥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对于汉室心中也没有多少忠诚,但是此人却有着一颗保境安民的心,对待异族他毫不手软,这也是我为什么收他为徒的原因。”

陈寻心中沉吟,立马下拜道:“弟子陈寻参见老师。”

卢植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连忙将陈寻扶起,连说了几个好字。

当卢植收陈寻为徒的第二天,消息便不胫而走,传到了董卓的耳里。

要说董卓此生最佩服哪个人那一定就是卢植了,所以纵使是卢植在朝堂上怒骂于他,让他下不来台,他也只是给了一个罢官,也没有进一步做些什么。

当知道自己的女婿居然拜了卢植这个大儒为师后,董卓老怀大慰,亲自带着礼物去蔡邕府上拜访卢植,却是吃了一个闭门羹,对此董卓却也不甚在意。

今日,是陈寻正式拜师的日子,不过场面却是很冷清。原来蔡邕想要将此事大办,邀请大量的有才学之人前来观礼,却被卢植拒绝了,原因无他,卢植喜欢清静。

对此陈寻感到颇感无奈,陈寻虽然也不喜欢那些热闹的场面,但是卢植收徒弟必定会引来无数的有才之人,比如那颍川的荀文若,陈长文就必定在受邀请之列,如果陈寻先结识他们那么说不定可以提前挖老曹的墙角。

陈寻服青衿,也就是学生服,至蔡府门外,跪。家丁引立于蔡府东阶,去见卢植正式拜师。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原来陈寻打算三跪九叩前去拜师,却被卢植阻止。

卢植派遣家丁跟陈寻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就这样陈寻化繁为简,在第一次叩拜之后便直接进入了蔡府大门,正式拜师。

对于这个拜师仪式董卓本来想前来观礼,却又想到卢植那个冷板凳的脸,最终不了了之。

汉献帝的寝宫之内,王允作为献帝的老师时常出入,今日,汉献帝的脸色并不好。

“王司徒,你听说了吗。卢中郎居然收了陈寻为弟子,卢中郎乃是我大汉的股肱之臣,为何会屈身收那董卓的女婿陈寻为徒。”

王允一听,眉头微微一皱道:“卢中郎对我大汉忠心耿耿,此举或有深意。”

“愿闻其详。”献帝听王允这么说脸上不由得好看了不少。

“陈寻之父陈珪乃是广汉太守陈亹之孙,太尉陈球之侄,吴郡太守陈瑀、汝阴太守陈琮的从兄弟,可以说陈家从陈寻爷爷辈就是我大汉的忠臣,卢中郎此举可能是在为陛下铺路。臣听闻陈寻在虎牢关汜水关屡建奇功,却被董卓罢了兵权,料想心中定有怨气,或许卢中郎是在为陛下留下一个能保护陛下的虎狼之将。”

汉献帝闻言,眼睛不由得越来越亮,对于陈寻他也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如果能将他收归帐下,那么他又何怕董卓。

汉献帝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些什么道:“可是,陈寻毕竟是董卓的女婿,他能为朕所用吗。”

“这也是臣所担心的,他毕竟是董卓的女婿,故而臣想要在家中试他一试。”

“如何试法。”汉献帝问道。

王允走近,在汉献帝耳边说了些什么,听得汉献帝连连点头。

陈寻求学的地方不在洛阳城中的蔡府,而在洛阳城外与卢植相会的小小茅草屋。对于卢植,陈寻觉得他是一个温和的长者,只是对于异族却是有些偏激。卢植才高八斗,胸中藏有天地,向他学习陈寻只觉得获益良多。

一日,陈寻向卢植问道当世之中有什么良才可以为董卓效力。

对于此,卢植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是看着陈寻诚恳的面庞心中不由得一软道:“我知两人一为大将之材,一可为谋主,但此二人却各有缺点,你想听吗。”

对此,陈寻当然是连连点头,因为他觉得西凉军中虽然战将不少却缺少真正的人才。

第55章 超级大牛人

“此二人将才名叫姜叙,有统兵之才,却是个贪婪之人。谋主名叫法衍,虽然才智高绝,可惜为人小气,瑕疵必报。”

“姜叙,法衍。”陈寻默默地记下了他们的名字能得到卢植这个超级大牛人的推荐,才干岂能差了,再说此二人虽说是有缺点但却不是不能容忍。

除了此二人外,陈寻还想要招募一人,那就是毒士贾诩。贾诩这个人在演义中一直不吭不响,连屁都不放一个,但是他每一次放屁都是惊天的响屁。

第一次他出言,便使得李催郭汜反攻长安,使得王允跳下城楼,后来他投靠到了张绣的麾下,又打得曹老板没有了脾气,连儿子侄子爱将都折在了宛城。

不过想到贾诩,陈寻又想到了王允,王允这个人在演义中就如同毒蛇一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解决了董卓这个大军阀。虽然为了以防万一,陈寻向董卓建言让吕布去驻守虎牢关,远离洛阳,董卓也听从了,但是这件事还是有风险的,王允绝不会放过干掉董卓的机会。

“老师,你觉得王允王司徒怎么样。”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道自己下一个敌人是谁陈寻当然要好好的了解王允的情报,而卢植与王允同朝为官多年,应该知道不少。”

听到陈寻说出了王允的名字,卢植闷哼一声道:“王允此人,虽有谋略,却无胸怀,虽有大志,却不够坚定,他与伯喈交好,却并不是真心。”

陈寻想要卢植说出更多有关王允的情报,可是卢植却是闭口不言。

卢植不仅才学惊人,用兵如神,在搞内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告诉陈寻:“打仗比的不是兵马多,比的是后勤工作,只要后勤工作做得好,那么无论你在前线失败多少次,后方都会为你补充损失,就比如楚汉争雄时的高祖皇帝就是靠着萧何源源不断的后勤最终才取得了天下。”

对此,陈寻深有感触,项羽当年之所以会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稳定的后勤,才被彭越断了粮道。

卢植就好比一本百科全书,向陈寻传授着他毕生的本事,没有丝毫的保留。而这个小草屋也没有人来打扰,日子过得很清静。

而在一天,这片平静被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少年打破。此刻陈寻正在草屋外练着书法,这是卢植所教,说是可以凝神静气,更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

一声轻咦传来,一个中年人牵着一个孩子的手来到了陈寻的面前,发出那声音正是那个孩子。

那孩子推开了大人的手脆生生的道:“大哥哥,你这字虽然饱含杀伐冷酷之意,但也带着丝丝的柔情与不忍和想要守护的意味,我看不懂。”

陈寻原来正在潜心练字,直到那孩子发出轻咦一声的时候才发现两人的到来,卢植说过练字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能间断,故而陈寻将字写完之后才抬起头来。

一老一少的面貌映入陈寻的眼帘,那中年人长得很英俊,而那个孩子也是粉雕玉琢像个瓷娃娃。

出于礼貌陈寻率先问道:“两位到此所谓何事。”

那中年人向陈寻拱手道:“陈侯爷,在下乃是洛阳令司马防,特带小儿前来拜访卢中郎。”那中年人很讲礼数,一看便是大家族出身。

“你就是那名震天下的陈寻陈辅之。”听到自己父亲的称呼,那孩子眼睛一亮,眼中满是小星星。

“我知道你来的意思,可是我已经不收徒弟了。”就在此时,卢植推开了草屋的门,缓缓地说道,不过态度很是坚决。

那中年人似乎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却还是不死心的道:“我儿子司马懿,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被人誉为神童。”

“洛阳神童司马懿,老夫也有过耳闻,但是老夫已经不收徒弟了。”卢植的话语很是坚决,关上了草屋的门。

而陈寻却张大了嘴巴。“我靠,这孩子就是日后与诸葛亮平分秋色的超级大牛人司马懿。”陈寻虽然在意历史上出现的人才,却没想到过未成年的孩子。

陈寻定了定心神道:“老师已经不收徒弟了,司马小弟不如你拜我为师如何。”

司马懿眼睛一亮,他从小就喜欢看那些猛将冲锋陷阵的故事,要不是他父亲拦着,他说不定都放弃了现在的学业,去学习武艺去了。

司马懿想要拜师,却被司马防一把拉住。

“陈侯爷虽说学识惊人,但是却事务繁忙,恐怕无暇教导小儿。”

陈寻一听,就知道这没戏了,人家家长不同意,他总不好明抢吧。

陈寻恭敬的施了一个礼数道:“是在下孟浪了,自己的学识还不过关却想着收徒。”

司马防闻言,脸上微微一红,他拒绝陈寻只是因为陈寻是董卓的女婿,想陈辅之名动天下,而司马懿虽然聪慧却只有十一岁,有他教导成为卢植的徒孙倒也算是一桩美事。

陈寻问道:“不知司马先生想带这小兄弟到何处求学。”陈寻没有说出司马懿的字,因为天知道眼前的人有没有给司马懿起好表字,若是叫了一声仲达,那么就可能闹出笑话。

司马防微微一笑道:“我打算带着小儿去颍川书院求学。”

陈寻闻言点了点头道:“颍川书院乃是天下士子的殿堂,若是司马小兄弟能够拜入颍川书院,将来必有作为。”

“承蒙吉言。”司马防拱了拱手然后便带着司马懿告退了。

看着离去的司马懿陈寻欲哭无泪,曾经有一个超级大牛人摆在我面前,可是我却留不住他,等到他走的时候我才倍感伤心,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暴打司马防,将司马懿留下来。

这一日,陈寻的学习之时有些心不在焉,使得卢植很是生气。

可是第二天,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偷偷地溜出了司马府,向洛阳城外的小草屋赶去。

当陈寻看见这个偷溜出来的孩子时,他感到上天对他还是很厚爱的。

司马懿现在还是个孩子,性格什么的还没有定型,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陈寻有信心只要跟他接触久了。就能够将他收归麾下,一套收服计划在陈寻的脑中成型。

第56章 王允的邀请

看着偷跑出来的司马懿,陈寻喜笑颜开,先是跟小司马懿打了个招呼然后便走到卢植所在的草房请求将司马懿留下,在陈寻的恳求下,卢植心头一软便许了司马懿一个旁听位。

其实此次司马懿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向陈寻习武,在小司马懿心里那些硬邦邦的书本哪有舞枪弄棒好玩。

对此陈寻有些苦恼,这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教了说不准日后那才智通天的司马懿就不存在了,如果不教,他又怎么与司马懿促进感情。最终陈寻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让司马懿完成当天的功课,然后他才教司马懿一招半式。说起学武,司马懿可是开心得很,也很勤奋,不过他虽然很聪明,却不是个学武的材料,陈寻认为司马懿练上一辈子大概也就周仓的水准。

所谓你想要让别人真心待你,那么自己也要付出真心,对于司马懿陈寻可是用心良苦,他几乎每天都被这个粘人的孩子缠住,不是要求陈寻教他练武,就是逼他讲一些英雄故事。

对此陈寻很是头痛,每天都想着一个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加以改编讲给小司马懿听,司马懿这个孩子实在是太聪明了,陈寻把改编的故事讲给他听,这孩子还能举一反三,往往把陈寻问的哑口无言。

“天啊,我只穿越到了三国,你问我宋朝的事情干嘛。”对此陈寻很是悲愤。至于司马家对于小司马懿偷跑出来的事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在卢植那有一个旁听位,对于此司马防对陈寻很是感激,两家的关系无形间被拉进了不少。

一个月后,也快到了颍川书院开学的日子,司马懿如同往常般的来到了小草屋,但是脸色却有些沉闷。

“陈大哥,我明天就要出发前往颍川了。”

对此,陈寻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他知道司马懿不可能一直留在这儿的,不过通过这一个月的相处,陈寻对于司马懿也是生出了真感情。

“一路小心。”陈寻对于司马懿只有这么四个字的简短回答。司马懿轻嗯了一声,然后道:“我去了颍川书院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好帮陈大哥打天下,对了,这是我们的秘密我连我爹都没告诉,陈大哥你要保密哦。”司马懿伸出自己的小拇指道:“我们拉钩。”拉钩是陈寻教司马懿,陈寻告诉司马懿只要拉了勾就绝不反悔。

陈寻呆住了,司马懿这么牛的一个人居然好像被他收服了。

“陈大哥,你嫌弃我。”司马懿小嘴一嘟,表情煞是可爱。

虽然陈寻就是打着收服司马懿的目的和他交往的,但是事到临头陈寻反而退缩,他觉得自己太过邪恶,似乎利用了这个纯真孩子的感情。

陈寻长吸一口气道:“小懿,现在你还太小,做出这个决定的时间还太早,如果你到了二十岁还是想要帮助陈大哥的话,那么陈大哥一定扫榻相迎。”

司马懿雀跃的跳了起来,拉住陈寻的手道:“一言为定。”

司马懿走了之后,小草屋似乎冷清了许多,在卢植的教导下,陈寻正在向一个全才发展。

春去冬来,天气渐渐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