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明皇师-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臣应该怎么做?”
叶羽笑道:“府和北平城内的事,就交给殿下亲自安排。至于张大人,带着你的人在北平卫待命,只要开始行动,你立刻带人迅速占领北平城九门,控制整个北平城。咱们若要反抗,第一步自然是占领北平作为根据地。”
叶羽起身走到东暖阁悬挂的地图前,道:“占领北平之后,你迅速带人收缴谢贵手中的兵权,然后带人火速奔袭通州,一定要尽快拿下。张玉和朱能则带人往东北去,攻下蓟州和遵化。至于殿下和我,则率一队人马赴西北拿下居庸关和怀来。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将北平城附近的重镇全部收入囊中。”
张信瞠目结舌的听着,他是第一次见到叶羽,之前只是听人说起过这位青年驸马在战场上奇兵绝谋从无败绩。原本张信还不太相信,觉得无非也是靠一副俊美的好皮囊得到了公主的青睐成为驸马,之后一朝飞黄腾达罢了。哪知今日见面,张信才真的从心底明白,叶羽在战场上的名声,还真的不是凑巧得来的。
事情还未发生,叶羽却已经考虑到很远之后了,这份未雨绸缪的心思,就绝非常人能够匹敌的。
朱棣听完叶羽的话,点头表示认可,“好,如今咱们已经算好了每一步,只等朱允炆的行动了。”
张信还有些不太明白,便问:“殿下,既然我们已经得到了消息,为何不抢先行事?”
朱棣没有回答,道衍笑眯眯的解释道:“张大人有所不知,我们还欠缺一个理由。”
张信微微一愣,他毕竟也是极聪明的人,转瞬间便明白了。
藩兴兵谋反岂是儿戏?而且这种事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并不是大冒险游戏,随便谋个反试试,失败了再反悔。
这世上本就没有后悔药,谋反更是如此。只要这第一步迈出去,就不可能回头了。
朱棣即便是被朱允炆陷害逼迫的,但他也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能在民间造成支持声望的理由,一个可以把这次起兵变的稍稍名正言顺一些的理由,而不是藩兴兵造反这种不光彩的事情。
所以,朱棣要等,等到朱允炆先动手,他就可以罗列出朱允炆登基后的一系列不仁不义的动作,然后再以被逼无奈这样的理由起兵反抗。
张信明白之后,也就不再急躁,他如今已经踏入了朱棣的阵营,后悔是不可能了,心反而就定了下来。
“如此,微臣这就回去准备,只等谢贵他们的动作。”
**********************
叶羽确实没有料错,两日之后,谢贵和张昺带了大批部队将燕府团团围住。虽然朱棣早已安排张玉和朱能率领府卫队守卫府,但却也没想到对方竟然带了这么多人。
朱棣见对方大批人马公然在北平城街道内将燕府围住,这显然是不准备再留丝毫情面。
不过,这倒是正中了朱棣的心思,与其朱允炆偷偷摸摸的下手,他反而更希望对方堂而皇之的来抓自己,这样看在百姓眼中效果更好。
道衍双手拢在袖中,他依然是笑眯眯的,冲朱棣说道:“殿下不如罗列一些府重臣的名单出来,告诉谢贵他们说您已经把这些不法事的罪臣抓了起来,让他们二人进来带走。”
朱棣一下子就明白了道衍的意思,他一拍手,笑道:“不错,擒贼先擒。到时候他们必然要进府中拿人,而他们带入府中的人手可就少了大部分。”
拿定了主意,朱棣便挥笔写就了一些名单,里面包括道衍、丘福和张玉等燕府重臣。
朱棣派自己身边信任的秀童马和将这个名单送出府,交给谢贵和张昺。
马和是自小跟在朱棣身边的,他虽然幼年时便遭到阉割成为了太监,但朱棣对他极好,又让道衍亲自教习他,所以马和对朱棣可谓是绝对的死忠。
“徒儿。”道衍叫住马和,和声道:“谢贵和张昺都不是狠辣的人,所以你无需害怕,挺胸抬头的去!你越是理直气壮,他们越不会加害于你,反而越会信任你的说辞,跟你进府。”
马和点点头,道:“师父放心,徒儿明白。”
马和一直跟在朱棣身边,什么战场都去过,自然不会害怕这一点儿小阵仗。
出了府大门,便看到外面被亮着刀的人马围得水泄不通,马和小小年纪,反倒没有丝毫的畏惧。
他走到谢贵和张昺面前,昂首道:“这是我们殿下拟出的罪臣名单,请二位大人过目,若觉得合适,就请随我入府缉拿人犯。”
谢贵和张昺有点儿不明所以,他们问道:“什么罪臣?我们是奉圣上旨意前来带燕殿下入京的!”
马和哼了一声,道:“皇上让你们来,无非就是听到了一些燕国内有大逆不道之人的风声。如今爷已经将这些人全部拿下了,二位大人也该跟我进去看看。再者,就算你们是奉了皇上的旨意,那你们不入府去宣旨,难道还要我们爷在病中一步步走出来听你们唠叨不成?再说,爷与皇上是血缘至亲,这里面若是有误会,你们在府这样放肆,日后误会解开了,爷自然还是爷,你们到时怎么解决今日冒犯皇叔之罪?”
谢贵二人听马和说的振振有词,一想朱棣确实是至亲皇叔,地位尊崇,他们进府去宣旨也是合情合理,便同意了马和的要求。
马和又道:“你们随意带几个人就行了,府重地,可不是所有大头兵都能挤进去的!”
谢贵觉得有理,便命令人马在门口等候,自己只带了一小队亲兵入府。
马和带着他们走在前面,心中暗笑这两人蠢蛋。其实马和刚刚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合情合理,但唯独放在目前的形势下是不合理的。
朱允炆削藩的动作已经这么明显,显然这次也是动真格的,哪里还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而谢贵和张昺竟然两三句就被马和忽悠住了,也当真是愚蠢迂腐至极。
马和带着谢贵二人走进东暖阁,自从入府之后,他二人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但进都进来了,也不好临时说反悔。
如今进入东暖阁后,心瞬间就凉了半截。
因为东暖阁内现在的架势,哪里是燕绑了罪臣交给他们,简直就是燕摆了个衙门,要对他们二人兴师问罪了。
尤其是,当谢贵抬眼看到坐在一旁的叶羽时,更是瞪大了震惊的眼睛。
“哟,好久不见了谢将军。”叶羽冲谢贵笑眯眯的打着招呼。
谢贵曾经在北境的军中见过叶羽一次,虽然是短暂的一面,但叶羽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此刻,谢贵在燕府见到叶羽,震惊的合不拢嘴,“你……你不是在南疆么?怎么会在这里?”
来不及行礼,谢贵现在只剩下满心的震惊和恐惧。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叶羽嗤的一笑,道:“在南疆岂不是就被折磨死了?我还不想死。”
谢贵和张昺正准备叫亲兵掩护,一直沉默的朱棣却一拍书案,横眉怒立,怒道:“寻常百姓家还讲究兄弟宗族亲情,本身为天子的叔叔,却还要始终担忧自己的性命!朝廷和皇上这样对待我们这些叔叔,这天下就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事了!张玉朱能!给我将这两个人抓起来!拉到外面斩首!本要用他们的首级,祭我燕国军旗!”
第二百五十三章 靖难
被杀者的鲜血还没有干,朱棣便已经换上了代表三锡亲尊贵身份的冕服,服侍他更衣的,是他的妻子徐仪华。
徐仪华专注的替他整理好衣帽,专注的仿佛世界上只有这一件事值得她去认真对待。
朱棣看着眼前的妻子,多年来,她一直跟随自己,替自己打理府内外所有的事情,自己征战在外时,她便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燕府,甚至燕国的一片天。
朱棣对自己的妻子,是有着爱和感激的。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了,除了与江月相爱之外,再未动过纳侧妃的念头。
握住徐仪华的手,朱棣柔声说了句:“仪华,别怕。”
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徐仪华却怔怔看着他,心底觉得感动的想落泪。
其实徐仪华什么都没说,也没什么表示,但朱棣还是可以从她的眼中看出担忧。毕竟,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整个燕府上上下下都会迎来巨大的改变,不是从侯升格为皇亲,就是降为死囚。
但是,朱棣知道,自己现在已经不可能回头了,自己不反就会踏上其他兄弟的后尘,为了江月,为了怜香,为了燕府上上下下所有跟随自己的人,这一步都必须要踏出去!
徐仪华看出他的坚定,便也露出坚定的笑容,她反握住朱棣的手,道:“殿下,你放心,无论如何,为妻都会跟你一起面对!你永远不会是自己一个人,身边永远都会有我陪伴!”
朱棣听着妻子坚定的言语,看着她坚定的眼神,顿时便觉得胸腔中豪气骤然间升起。他的唇角挂上一抹自信飞扬,握住徐仪华的手,与她十指交握,向殿外走去。
不用再考虑了,前路纵然艰险,总胜过坐地等死!
来吧朱允炆!把那个宝座让给我!把属于我的一切都还回来!
此时,当燕府东暖阁大门徐徐打开的时候,站在外面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从里面携手走出的两个人。
站在最前面的,是叶羽和道衍,他们两个的身后站着丘福、张玉和朱能。再后面则是燕府护卫中最核心的力量,他们都是跟随朱棣很多年的将士们。
朱棣好徐仪华携手走到他们面前,环视四周后朗声说道:“本从未有过病!是奸臣贼子陷害于我,不得已只好出此下策以求保全性命!可如今,皇上想来是连这最后的活路都不想留给我了!”
朱棣的声音并没有很大,但却不自觉透露出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而他语气中的渲染力,也自然而然的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情绪。
“朱能!将那二人的头颅带来示众!”
朱棣这句话的声音充满威慑力,几乎让在场所有人都打了个激灵。
朱能手里拿着两个血淋淋的包裹,里面包着的自然是谢贵和张昺的头颅。朱能将包裹打开,将那二人的头颅扔在地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
朱棣指着地上的人头,怒道:“这两个人,就是皇上派来缉拿本的贼人!如今已被亲军拿下,就地正法!”
朱棣环视四周,将所有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在看到众人脸上时隐时现的愤怒时,他对这个效果感到很满意。
于是,他继续朗声说着:“本乃是太祖皇帝之子,当今皇上的亲叔叔,大明朝记录在宗室玉牒中的三锡亲!然而,本拥有这样的身份,却还需要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处境,担心燕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性命!本驻守北境十余年,从未有一刻懈怠,更从未做过一丝对不起先帝,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大明的事!如今,皇上既然咄咄逼人至此,那也就休怪本为求自保出此下策了!总不能让全天下都看到,我们这些在边关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竟然都会落得被君猜忌,凄凉惨死的下场吧?”
所有在场的将士都被朱棣这一番言辞说的群情激愤,不得不说,朱棣的这次演讲十分的到位,而且恰到好处的戳到了痛点。这些在边关奋战过的将士们,最怕的就是君的猜忌。
而朱棣则恰好抓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对自己的遭遇和行为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从而打心底接受跟随自己造反这件事。
“众将士!我们这次的行动,是刀架在脖子上后的反抗!如今朝廷之中,有佞臣左右皇上的心志,若非这些人在皇上耳边鼓动,皇上怎么会对我们这些叔叔们下手?太祖皇帝有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邪,则亲训兵起事,响天子号令,统领镇兵以讨伐奸佞!而今,奸佞之臣当道,霍乱朝纲,蛊惑圣上,我等自当响应太祖皇帝遗训,顺应天下百姓之心,举兵讨伐,扬旗靖难,以清君侧!”
“燕!燕!燕!”
朱棣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之后,便听到下面排山倒海般的激烈响应!
其实所有的将士都不傻,如今他们要踏上的所谓“靖难”道路,真的是为了讨伐奸佞么?他们很清楚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心里都很兴奋,因为前路的终点,不是摇身变成新皇登基的功臣,就是参与谋反的反贼。
这条路的终点,不是极致的荣华,就是灭顶的灾难。
叶羽静静听着朱棣的演讲,心里也忍不住吐槽,太祖皇帝确实曾说过,若朝中有奸佞之臣当道,亲便可起兵讨伐。但这件事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皇帝的密诏为凭。
当然,朱允炆是肯定不会给朱棣这样的密诏的。
不过在朱棣、道衍和叶羽三人看来,这个密诏有没有都没什么关系。因为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件事,他只需要公然宣称朝中有佞臣,然后便可以以此为由起兵靖难,清君侧。
然而,正在所有人情绪最高昂的时刻,天公不作美了,突然一阵大风吹过,飞沙走石的风雨大作了起来,就连屋上的瓦片有的都被吹落。
刚刚还情绪激昂的士气,一瞬间就被突然变化的天色给浇灭了。
朱棣虽然面不改色,但他内心也慌了,他身旁的徐仪华也不自觉的握紧了他的手。
叶羽眯着眼看着天色,心里也是一阵无语。什么情况?关键时刻老天爷跑来砸场子?
正在场面有些尴尬到快要失控的时候,一直站在人群中的盛夏突然跳了出来。
“真龙飞天,定然会有风雨相伴!之前市井之中多有传言,说燕府内有气,又有紫气东来应在北平,正是有真龙隐于此的迹象!如今燕殿下即将起兵靖难,正是真龙飞天之兆。殿下刚刚宣布靖难之事,便有狂风伴雨而来,将瓦片吹落于地,这正是真龙飞天的大吉大利之兆!”
盛夏真不愧是陌石山庄主“相”位的圣使,关键时刻的反应过快,处理问题也恰到好处。一番慷慨激昂的封建迷信言论竟然在一瞬间扭转了刚刚尴尬的局面。
而此时,道衍也站出来说话了,“世乱民贫,不出头谁做主?如今真龙已现,各位应该庆幸你们是北境的将士,是燕国的将士!”
“燕千岁!燕千岁!”
于是,在盛夏和道衍配合着的一顿忽悠下,所有将士又找回了刚刚的那股气势,反而比刚才更加的卖力。
叶羽瞠目结舌的看着,心道封建迷信还真是害死人啊!这盛夏也真能说,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真龙天子?别逗了。什么天意归属,天星下凡全都是盛夏搞出来糊弄人的。而未来要走的路,成败与否,只能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而朱棣心里当然也清楚这些,将士们被糊弄了过去,他却没有。
说实话,朱棣确实不止一次将自己与朱允炆比较,而比较的结果是,无论从军事、政治、功绩等任何方面来看,自己都要远远胜过朱允炆。而自己手下率领的军队,全部都是跟随自己在北境多年奋战的将士们,战斗力自然要强过皇帝的军队太多。
但是,如果按照封建迷信来说,在京城内的那个人,其实才算是正统的皇帝,而自己现在再怎么说也只是藩。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必须要走过很长的路,经历很多的凶险。
但是,朱棣已经不会再回头了!
道路虽然艰险,但胜利的果实却实在诱人!
于是,誓师大会之后,朱棣立刻下达了一道命令,这是他之前就和叶羽已经商讨好的。
“张玉朱能,你二人迅速带领府内的护卫从前后两个门冲杀出去,务必将门外谢贵带来的人冲散,然后将谢贵和张昺已经伏诛的消息散播出去!府解困之后,你二人速速前往城外支援张信,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北平城!”
“是!臣遵旨!”
张玉和朱能都是从最开始就跟随在朱棣身边的将领,他们是绝不会让朱棣失望的!
来吧!第一步就是完全占据北平城!
朱棣将从北平,这座曾经是元朝大都的城市展开行动,从自己的封地开始自己的霸业。
第二百五十四章 唯一的人选
由于张玉朱能和张信之间的配合,朱棣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彻底控制了北平城,再加上他之前准备工作和舆论做的十分到位,北平城内的百姓又基本都是拥戴他的,所以拿下北平城根本就没有怎么费劲。
正式占据北平城后,朱棣开始按照叶羽的布局进行下一步行动。
北平卫指挥使张信率领精兵进攻通州,限期一日内拿下通州。
大将张玉和朱能率领三万精兵奔袭蓟州和遵化,限期十日拿下此二城。
大将丘福率领三万精骑奔赴北平城东边的永平府,限期半月拿下永平。
而朱棣本人则带着叶羽往西北去,进攻居庸关和怀来,势必要在半月之内扫平北平城周围所有的重镇,将燕国一带彻底变成朱棣的大本营。
全部都安排好之后,朱棣和叶羽也率兵踏上了去居庸关的道路。
居庸关和怀来的守军是朱允炆的亲信宋忠的部队,宋忠的名字十分的不好听,而这个人的能力其实也很一般。
朱棣和叶羽还没到达居庸关,就已经收到了陌石山庄的的密报,前来报信的是一个长相尖嘴猴腮,身材又有些瘦小的男子。
“属下陌石山庄黄蜂,拜见燕殿下。”
叶羽站在地图前,听着这个叫黄蜂的男子有些尖细的嗓音在汇报。
“殿下,属下是奉少主命令在西北一带刺探军情的,这边有个消息带给您。谢贵在北平的军队基本已经被张信将军收编,还有一部分嫡系部队出逃,正好就逃到了居庸关宋忠这里,宋忠已经将他们收入麾下了。”
朱棣点点头,道:“一些残兵败将罢了,想必都没有什么士气可言了。”
黄蜂点点头,说着:“正如殿下所料,不仅这些出逃的士兵,就连宋忠手下原本的部队已经军心涣散。因为‘时人’大人的舆论已经散布到了这边,宋忠的军中军心动摇,许多人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的意志。”
朱棣想了想,问道:“宋忠是不是做了什么应对?”
若非宋忠做出了应对,黄蜂也没必要特意过来向朱棣汇报这个情况。
黄蜂点头说道:“宋忠跟军中将士们撒了个谎,说家在北平的士兵家属们已经都被殿下您杀掉了。他军中所有家在北平的将士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群情激愤,一个个都重新拿起了武器,准备跟咱们拼死一战。所以,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其实居庸关和怀来的军队,斗志还是十分高昂的。”
一直沉默的叶羽一听黄蜂这么说,忍不住笑了笑,说道:“很多时候,平息毫无斗志的慌乱最好的方法是愤怒。宋忠想用愤怒去平息军中的慌乱,让士兵们重燃斗志。可以说,他的意图是正确的,只是选的方法很蹩脚。因为这个谎言,真的很好拆穿。”
朱棣明白了叶羽的意思,他也笑着点点头,说道:“咱们先在这里按兵不动,劳烦黄大侠替本跑一趟北平,找一些在宋忠军中的士兵亲属过来这里。本要在战场上让宋忠手下的士兵们再次失去同本战斗的意义!”
叶羽露出满意的笑,不得不说,朱棣的这个做法十分正确,在后来的战场上看,也确实正确的无以复加。
当宋忠天真的以为自己的谎言可以给军队带来胜利的时候,他却惊奇的发现,燕的军队并没有冲自己扑过来,反而是在居庸关下列队站好,然后开始冲关内大喊。
喊的内容是什么呢?大概都是一些类似兄弟表哥叔叔伯伯之类的称呼,一瞬间,宋忠就傻眼了,他手下的部队也傻眼了。
不得不承认,朱棣这一招亲属政策走到实在高明。
居庸关内的将士们大部分都失了抵抗的意志,纷纷缴械投降,有的甚至还打开了关门,迎接朱棣的部队入关。
简单,实在是太简单了。
对于十几年征战在漠北的朱棣来说,攻下居庸关和怀来简直已经不能算是一次战争,因为太简单了。
战斗的结果很显然,宋忠全军覆没,本人也被活捉。但他宁死不降,最后被朱棣杀掉祭旗。
叶羽看着宋忠的头颅被高挂起来示众,不禁低叹着闭闭眼,在心里为这个宁死不降的将领默哀。
不得不说,宋忠虽然名字听起来不吉利,也不具备什么才华,却有跟敌人殊死一战的勇气,还有一颗宁死不屈的忠心,他确实到死都对得起他名字里的那个忠字。
虽然立场不同,但叶羽还是在心里佩服宋忠这个平凡的将领。
只可惜,在战场上从来就没有同情,这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双方都已经踏上了擂台,不到胜负分出的时候,谁也无法走下这个擂台了。
擂台的双方是朱棣和朱允炆,如今朱棣已经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步,成功的占领了燕国一带所有的城池重镇。
而战败的消息也已经传入了朱允炆的耳中。
朱允炆这下真的开始慌了,他一直在心里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朱棣果然反了,现在一切暗地里的小动作都已经不管用了,只能用刀剑说话了。
然而,当朱允炆绞尽脑汁环视朝堂内外时,他却震惊的发现,他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个真正可堪大用的人才去对付朱棣了。
朱允炆颓然坐在乾清宫的书房内,叹息着先皇屠戮功臣的恶果竟然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出来。
似乎,只剩下一个人了!这个人是长兴侯耿炳文。
朱允炆叫来了耿炳文,决定任命他为此次北上伐燕的主帅,统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务必要将朱棣和他的叛军歼灭。
其实,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朱允炆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朝野上下,确实只剩下耿炳文一人可担当此次重任了。
耿炳文是跟随朱元璋的老将,他身经百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