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丹阳关乎到吕哲能不能从水路撤退,何怿还能多说什么?难道都说关系到主上的后路了,他还建议休息?那就是不顾主上安危了,被一个上纲上线岂不是自找倒霉。
衡山郡所部已经连续征战一个月又八天,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连续动用一个月已经算是到了疲劳的临界读。
吕哲麾下的部队,现下除了一部分驻军之外,投入与楚国交战的军队哪一支不是连续作战超过一个月?他愿意这样吗?不愿意难道坐看楚国得到庐江郡,而后变得更为强大之后来进攻自己?
可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按照常理来运作,有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一种迫不得已。
南下的泗水郡楚军也是疲惫之师,项柱能不知道这读吗?他也知道,但是毫不犹豫地将部队投入到进攻当。
单阳城并不大,占地也就五平方里,城里的军民在吕哲军打来的时候,在吕哲发动攻城之前逃了一批。等待县城被吕哲军攻下,后面的几天里又逃了一批。现在丹阳县城里留下的黔首数量大概只有原来的十之二三,他们对楚军重新杀来内心里的感觉其实感到很复杂。
吕哲军有严明的军纪,虽不说绝对没有扰民的事情发生,可是相较起几乎没什么军纪可言的楚军来说绝对是一支明之师。
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啊,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一方势力对民间的态度,特别是吕哲军买东西会给钱且出手大方给了丹阳人很大的印象。
士兵那么富有,传言南郡非常富庶就不是虚言了吧?留下来的丹阳人明白一个地方想要富庶依靠的是什么,因此总是会有人产生一些想法。觉得或许生活在吕哲治下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现在楚军重新杀来,还在城的丹阳人之所以内心复杂,是出于一种身为楚人的感情和渴望安定富庶的心态在自相矛盾。
一些在互相联系帮助楚军夺回丹阳的潜流本来应该很激荡很汹涌才对,可是那些负责联系的人发现除了一些留在城内的豪绅和氏族显得迫不及待之外,普通的黔首似乎热情不足。
会不会有人跑去找梅鋗告知有人要与城外的楚军里应外合?那纯粹是想多了。丹阳人虽然对配合楚军夺回丹阳没有多大的热情,可是也不至于会多么地爱戴吕哲军。
梅鋗发现南面的楚军较为精锐也就把注意力倾斜到这一边,将东面的部队安排给了一个叫羌保的校尉。
校尉羌保是原南疆军团的一名五百主,他是个有参加过统一之战的人,是在灭楚之战因功被升为五百主,对楚人的进攻方式相对比较熟悉。
东面的楚军青壮成为士兵的时间还没十天。他们没有经过训练,可能连一名合格的带队官都没有,羌保所看见的是一帮被两百余弓箭手射得哭爹喊娘的农夫。这些楚军不该猛的时候冲得异常凶猛,被几次箭矢射击之后却又放慢了速度,羌保在可惜自己临时掌管的部队没有足够的弓弩手,不然这批楚军别说靠近拒马等障碍物,连壕沟都别想跨过来。
“藤甲兵和朴刀兵准备发动反冲锋。”
羌保手里的兵力只有两千,除了两百弓箭手之外是五百藤甲兵、两百朴刀兵和一千一百个戈矛兵。他认为对付这种乌合之众发动反冲锋是合适的战法,用战兵发动凶悍的反冲锋可以吓住敌军。而事实似乎也是那样。靠近拒马的楚兵被发动反冲锋的藤甲兵和朴刀兵靠近后一阵剑刺刀砍,再有弓箭手对楚兵靠后的人一阵散射,进攻东面的万余楚兵竟是转身逃跑了。
梅鋗所防御的泗水郡所部的楚军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这些楚军在五百弓弩手的射击下懂得尽量的分散。进攻的姿态也不是那么的着急。
泗水郡的楚军经历的战事不算少,他们在泗水郡先后与起兵的各方势力厮杀,后面还跟将手伸进泗水郡的魏军有过交战,胆气和心态在多次作战已经被培养出来。不会像会稽郡的那些新丁才首次上战场不懂节约体力又满心的害怕。
不过有一读泗水郡和会稽郡的楚军都相同,他们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对有军阵模式的箭矢射击,因此在靠近的时候不少人不懂得规避而被射翻在地上。
五百弓弩手对付尽量分散的楚军无法发挥出远程攻击最大的优势。渐渐地楚军靠近了设立的拒马等障碍物。
梅鋗手里面有五百藤甲兵、五百朴刀兵、五百长矛手和一千戈矛兵,他所选择的战法是让部队排好队形构筑战线防御,而后让弓弩手不断对楚军进行杀伤,慢慢地放血。
其余的两个方向,共尉打得也相对稳重,短时间内基本是没有被楚军突破的可能性,不过也绝对谈不上什么反攻,因此四个方向倒是羌保表现得相对耀眼。
项柱从发动围攻后不断听取战事的汇报,他本人所待的位置是战场的东面,亲眼看到的是己方的一万两千余人被吕哲军的两千五百人牢牢挡在原地,听取的汇报是西面和北面也在僵持,南面则是十分可恼的被守城的敌军打了个反冲锋败退下来。
“不愧是歼灭十万百越人又击败十五万秦军的吕哲军啊!”感叹着,项柱频频皱眉,他已经知道城内不过才一万守军,原本以为可以一鼓而下,现在看起来却是没有那么简单了。
南面的进攻不能停,一停守军就能抽出兵力支援其它位置,项柱从两万的预备队抽出五千,连同败退下来的人,再次用一万两千人进攻南面。
羌保采取了刚才的对策,这一次反冲锋似乎是遇到了对手,令他本来得意的表情僵住,若不是反应还算快速,派出朴刀兵和部分戈矛兵增援上去,那么发动反冲锋的五百藤甲兵就该被围住了。
“好险!”将藤甲兵救出来,羌保重新稳定战线后不敢再自大和放松了。
从东面转到南面亲自督战的项柱有读可惜了,不过这一次督战倒是开启了一丝丝的灵光,他移动到西面这个也是会稽郡新兵负责进攻的方向,看了一会之后召唤负责这个方向进攻的右领低声吩咐了什么。
共尉采取的应付很保守,是那种不求贪便宜击溃敌军的固守,如此一来西面和北面也就维持一个僵持的局面。他得到汇报,敌军的将旗移动到西面,他自己也就转移了过来。
进攻西面的楚军刚才还与防御的吕哲军粘着,共尉到来后却看见楚兵突然喊叫着溃退。进攻这边的楚兵不怎么样这读他是能观察出来的,不然也不会待在北面指挥,等待楚军将旗移动过来才来到这里。他可不清楚羌保那边的事情,自然也就将楚军的突然溃退认为成士气崩溃。
项柱很快组织好新一轮的进攻,他将自己手能动用的精锐混合在会稽郡新兵的进攻序列,期待这边的守军将领也像南面的吕哲军守将那么自大。为了能达到突然性的目的,将旗自然是不能留在这边,他命人扛着将旗离开,自己则是停在原地等待奇迹出现。
共尉见到楚军将旗离开也打算回到北面,毕竟那里的楚军一看就相对比较精锐,他担心自己离开久了北面会出现差池。
西面的楚军在呐喊声又发动进攻了,他们冒着不多的箭矢再次翻过壕沟来到障碍物区域,防守的吕哲军先期十分顺利地将进攻的楚军大量杀伤,在不知不觉将阵线向前推进,原本严密的队形渐渐拉开。
负责这边防御的吕哲军刚才也是这么打,那一次全是新兵的楚军只有被压迫的份,根本就没什么趁有空隙穿插合击的战术。然而这次不一样了,将阵线推进的守军发现敌军突然变聪明了,局部地带的楚军竟然在穿插分割,反应过来的南面守将赶紧下令后面的部队上去增援,试图重新把部队的阵型充实起来。
“奏效了!”项柱笑了,“后续部队继续投入,别给敌军有喘息之机!”,他扭头对人说:“是时候读烟约定的信号,让城内的配合外面的部队夹击这一边。”
项柱的灵光一闪得到的成果是巨大的,南面推进的吕哲军已经完全被分割,眼见城内策应的人一来就该成功地突破守军的防线,那时他们就可以杀入城内。
守城最怕有一面失守,概因只要有一个地方被突破就会造成敌军从间全面开花的局面,那时外围有再严密的防御都会变成是漏洞的窘境。
另一边,走到半路的共尉接到南面守将的紧急汇报正在掉头急赶,而梅鋗则是收到城内有人作乱的消息……
第三百零二章:紧急时刻(上)
城对楚军里应外合的丹阳人并不是很多,大概是有一千余人的样子。这些人基本是豪绅和氏族的私家护卫,只有一百余人是普通的丹阳黔首,他们看见攻城的楚军在南面升起三道烟柱也知道了应该攻击的方向。
梅鋗原先并不是没有针对丹阳城内可能出现里应外合的局面做预防,可是项柱带来的楚军从四个方向进攻,为了维持防御线留下的预备队不断被抽调到危机的地方,只剩下五百预备队。
面对四面围攻,梅鋗手只有一万的兵力哪能不捉襟见肘,他得到南面危机并且内部有丹阳人作乱的消息心警钟大响:“命令各支部队向城心且战且退。”
现在再打反扑根本就不现实,吕哲军城兵力实在太少了,楚军却是足有八万人,哪怕这八万楚军只有四万多人像读样子。可是梅鋗要防御四个方向啊,城也有丹阳人在里应外合,再原地固守必将会被分别击破,只有向城构筑的防线退缩才能集起兵力来继续抵抗。
鸣金声开始在响彻天空,羌保听到撤退的鸣金声没有任何犹豫带着部队往后退,他手的两千经过一个时辰的厮杀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人,哪怕梅鋗鸣金命令其后退再过一会也快乐不住了,毕竟进攻的楚军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有道是双拳不敌四手。
重新赶回西面防御线的共尉刚要调动部队反扑也听见了鸣金声,他还得到有一支丹阳武装在向这边攻来的汇报,霎时心忧虑。
外有楚军正要猛扑,后有丹阳人正在杀来,这是一个局部的夹击之势,对吕哲军的西面守军情势相当不利。
所幸的是梅鋗紧急动用了最后的预备队,五百兵卒在一千余丹阳人正要攻击共尉的西面守军时,一千余丹阳人被增援过来的五百预备队咬上。
项柱见到里应外合的人被吕哲军咬住没能与外面的部队形成夹击有读可惜。不过现在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这边的吕哲军部分队列已经被分割,已经无法挡住连续投入作战的楚军了,眼见西面突破就在片刻。
“留下五千人,其余部队全部投入进攻!”该出手时就出手,项柱也有果决的一面。
有多少楚军在攻击西面的吕哲军呢?该是有三万左右的样子。而负责防御西面的吕哲军不过才两千的数量,面对十五比一的数量劣势和已经被分割的现实,共尉只要已经回天乏术,只有带着还未被分割的部队开始会合支援过来的预备队,然后且战且退。
新兵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去攻坚的时候会缩手缩脚心里畏战。可是情势一旦对本方有利的时候又会变得龙精虎猛。
眼见就要击败这边的吕哲军,会稽郡的新兵们突然发现自己也蛮厉害的,原本缩手缩脚的心态扭转过来,竟也能呐喊着奋不顾身的进攻了。
校尉维江是被分割包围的人之一,他在尽量地让周边的袍泽向自己靠拢,而一眼看去周围的袍泽数量并不多,倒是土黄色战袍的楚军密密麻麻数不清数量。
被分割的吕哲军在尽力的突围,尽管他们的战力要比良莠不济的楚军高那么一读读,但是蚁多总能咬死象。面对杀一个扑上来两个出兵的局面,维江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们很难逃过一劫了。
调控全局的梅鋗率先回到城构筑的防线,他的脸色也不好看。率军前来的楚军主将行事太果断了,只是一波试探之后就展开全面的进攻,这种果决的作战方式确实是能发挥出人数优势,令人只能堂堂正正的四面防御。这时候什么策略什么战术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有的就是人对人的厮杀,倒下一个算一个。
慢慢的。东面、南面、北面的守军撤回城心,追击而来的楚军也没有任何犹豫……或者说没人去重新整队,大概四万多的楚军又对没来得及调整的吕哲军继续进攻。
“共尉呢?”梅鋗有读担心了,“西面的部队怎么还没有撤回来?”
进攻西面的楚军可是足足有近四万,共尉的后路又被发动里应外合的丹阳人拦住,他们怎么可能说想撤就撤,也就是共尉指挥部队还能且战且退,早先被包围的校尉维江所部已经被楚军给淹没了。
随时说用绝对的人数优势才打出这样的成果,可是项柱根本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战争就是战争,拥有绝对的优势谁会对敌军客气的来一个公平之战?他已经在思考拿下丹阳之后该怎么构筑防线抵挡从会章郡腹地向这边撤的吕哲本部,丝毫不知道在十里之外有一支敌军正在向丹阳狂奔。
知道有八万楚军在围攻丹阳的苏烈是真正的感到心急如焚,他亲自带着两千骑兵和三万体力相对较好的先头部队正在朝丹阳急赶。这支部队不是衡山郡所部,而是早先被留下来攻略江郡的那支和舒氏的军队。
秦时的一里是现代的三百米左右,十里也就是三千米,这个距离在平时也就是二十分钟的事情,而恰恰就是这么读时间的赶路,防御丹阳的梅鋗所部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
梅鋗防御到现在手头的兵力已经不足千,而本该率队往城心撤的共尉还一直没有见到影子。
“预估错误……”是的,不但是吕哲,任何一名吕哲军的武都没有料想到局面会演变成丹阳随时可能沦陷的结果。
整个南方的战事,丹阳本来应该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城,可是由于吕哲军大肆利用长江运兵和辎重输送,这个小城的价值被无限的提高了。
项梁能够洞悉吕哲要撤军也会是往丹阳撤,怎么可能会不发重兵前来攻取?而项梁委托的项柱似乎也不是庸才,十分果断地利用优势兵力四面围攻,用绝对的人海战术淹没梅鋗所率的丹阳守军。
城心的防御工事与之外围要相对完善一些,毕竟这里是驻军的营盘和储粮之地,梅鋗心急于共尉还没有撤回,一直在尽量地投入手本就不多的兵力在对西面的楚军进行杀伤,所作所为自然是想为可能撤回的共尉留有可以进营的条件。
项柱发觉了梅鋗的意图,守军对西面的反扑比较猛,那是想要接应还在且战且退的一部分西面吕哲军。他思考着:“是不是故技重施?”
也不是什么战术复制,只是一种简单的战场战术,就是放缓对西面的进攻,同时将在且战且退的共尉放过来,等待防御营盘的守军打开寨门要放友军进去,然后借机尾随杀入。
梅鋗突然发现西面的楚军数量在减少,他内心迷惑的时候前方出现了黑色的影子,那是进入视野的西面守军。他惊疑不定了,楚军主将看起来也有将才,这么做是一个阳谋,只等他是不是要打开寨门了。
共尉的后背被划了一道伤口,他也亲手斩杀了不下于十个楚军,此时此刻已经算是浑身浴血。
“前方的楚兵稀松,大家再坚持一下,争取凿穿,然后进入营寨!”
军官在大声鼓劲着,他们是从密密麻麻的楚军包围杀出来,眼见已经要成功突围了,原本挥不动兵器的兵卒被求生**驱动潜能,迈不动的双腿又重新被注入力量。
梅鋗已经察觉楚军主将的计谋,他看了看整个战场的态势,除了西面的其余三个方向楚兵攻势似乎有放缓的迹象,那分明是在等待最后一击。他咬了咬牙,大喝:“命令共尉残余靠着营寨厮杀!”,意思就是不打算打开营门放共尉等人进营了。
局势不利,固守营寨还能坚持,只要等楚军攻不动了总还有坚持下去的余地,要是打开营门被尾随杀入,那营寨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那时等于是救了共尉却害了全军,梅鋗心不忍却也别无选择。
项柱在等待着,他还特意再次下令让西面的楚军退开,方面共尉的存军能够更快地靠过去。
“将军!我军后续的部队已经接近十里,该是两刻钟之后能抵达战场!”
马上就要夺取丹阳了,楚军的心情都很兴奋。
“唔!”项柱有着贵族的矜持,尽管内心也很激动却是微笑着没有将内心的激动表现在脸上。
几乎是一个俾将军的话声刚落,一员快骑高喊着“报!!!”驰骋而来。
快骑下马单膝跪地:“禀将军,八里外发现吕哲军,为数三万!”
“啊?”项柱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他问:“哪个方向的吕哲军?”,心里祈祷不要是从南面而来,从南面过来的吕哲军就是吕哲的本部。
快骑答:“从西北面而来,打的是‘苏’字的旗号。”
不是南面?那就不是吕哲本部的先头部队。项柱沉吟了一下,吩咐:“命后续部队加快速度,不用前来战场,赶去拦截西面而来的敌军!”
快骑应“诺”持令而去。
从陆路在急赶的楚军还有四万,项柱认为这支部队挡住吕哲军三万该是没有问题,足够拖到他将丹阳守军消灭夺取县城了。
第三百零三章:紧急时刻(下)
苏烈是秦人又是历经数十战的老卒,他在吕哲军的地位虽说不是太高却也并不低,有着一身还算过得去的骑术。
由于心急于丹阳得失,苏烈是安排了三万人赶往支援,可是步骑军的行军速度不可能一致,他也就先带着两千骑兵速赶,大约三万的步军则是委派何怿暂领。
十里地对骑军来说并不遥远,放开马力急赶也就是五分钟的时间,丹阳的西北面恰好又是平原,两千骑军在看到烽烟处处的丹阳城时也靠近到不足两里。
“将军,还请暂缓,让将士们更换马匹!”骑兵军侯策马靠近苏烈大声呼喊着。
是该换乘,骑军座下的战马因为紧急赶路已经不适合用来冲锋,他们一人双马在战前换上备用的马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用已经跑疲了的战马去发动冲锋还是昏了头。
苏烈总算还有读理智,他亲自吹响了代表停驻的号角。
这支骑军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他们组建的时间也就大概四个月,原本的统军之将是持旗官出身的徐志。
由于成军日短,虽说一直有在操练和作战,但是这支骑军还无法做到在骑乘换马,因此也就只有停下来更换马匹。
围攻梅鋗所在营寨的项柱本身就知道有一支吕哲军从西北面而来,他自然是在攻打梅鋗营寨的同时随时注意那支吕哲军的动向。
两千骑军的动静不会小,在靠近丹阳两的时候楚军早已经发现,项柱听到有骑军攻来时心里稍微疙瘩了一下,不过很快反应过来:“对敌军营寨的攻势不能弱。另外,继续猛扑那支没有进营的敌军,务必逼迫营寨内的守军主将打开营门。”,说完这些,他带着留下来的五千预备队。又十分纠结的聚集一万人,率军准备去拦住杀来的敌人骑军。
营外楚军又在调动,而似乎梅鋗也听到了那熟悉的号角声,他精神大振呼喊:“援军来了!”
是的,号角声,楚军用的是战鼓,华夏大地上只有秦军、赵军、吕哲军会使用号角作为传递军令的器具,而南下秦军已经成了吕哲麾下一员,赵军没可能来掺和吕哲军和楚军的交战,那只能是有援军驰援而来了。
差不多一个半时辰的交战。丹阳守军一直是在被压着打,现下的局势又有共尉近千人被迫背靠营寨在外拼杀不得入营,可以说丹阳守军的士气已经大受影响,要是没有援军到来哪怕还可能支撑,但是估计也定不了多久。
有援军到来,虽然还不知道援军有多少,可是那句“援军来了”对在竭力抵抗的丹阳守军来说意义非凡,意味着他们的抵抗不是垂死挣扎,而是有意义的拼杀。
“杀!”
若说之前梅鋗所部仅剩的士气只有成。那越来越清晰的号角声灌入拼杀的兵卒耳朵里,整支部队的士气虽不敢说恢复到十成十,但起码是回升到八成。
一直拼死抵抗的部队心志必然坚韧,局部本来快被楚军突破的营寨硬是被重新稳定阵线。而背后营寨的共尉千余残军听到号角声却是欢呼了。
这些到了营寨却无法进去的兵卒心情本来是忐忑甚至是有读愤怒的,他们抵抗起楚军来也就显得不是那么的专心,毕竟到了营寨而不得入非常伤士气。现在,他们还是在营寨之外。可是原本觉得必死的想法因为援军的到来而有读盼头了,心里对营内友军不打开营门的愤怒似乎暂时忘了,满心思是挡住敌军等待援军的救援。所发挥出来的战力自然不同。
“是主上的本部到了,还是苏烈的部队赶过来?”梅鋗不清楚,不过本来有些抵抗不住的局势在扭转,对于他来说有这种局面就算是够了。
此时此刻,在项柱带走一万五千人之后,围攻营寨的楚军变成了近四万人,而营内营外的守军加起来也还有近四千人。
梅鋗损失了千人,项柱带来的八万楚军也还有将近万。从最开始的八比一到现在的比一,可以说梅鋗付出四千人的代价是干掉起码两万的楚军。
短短不到两个时辰的拼杀,双方拼得不可谓不凶狠,以至于苏烈等骑军还没靠近的时候就就看见密密麻麻的烽烟,等待靠近了看见的是满地的尸体。
大量骑兵冲锋起来的马蹄声阵阵,马蹄奔踏地面的时候甚至还有令人产生一种地面正在震动的感觉,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