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伯出了军帐顿足了有一小会,他本来是想派人去找吕哲,不过从屠睢的言行举止上发现好像很重视那个叫吕哲的样子,起了好奇心命信赖的麾下军侯前去传令整军。他自己则是领着亲兵去到名叫轩筑的酒肆。

说实话,第一眼见到在与兵卒大声吆喝的吕哲时,宋伯心里的期待感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他见吕哲看去大概只有二十来岁,不是自己想象的稳重模样心里其实没有感到失望。

大秦二十来岁的军侯多的是,很多也不愧于军侯的军职屡立奇功,但是宋伯很不喜欢吕哲不顾尊贵的身份跟普通的兵卒混成一片,认为这样有失大秦军官的威严。

两次唱名,宋伯见醉醺醺的吕哲能够马上应声且一脸严肃的接受召唤,霎时对这个年轻的军侯印象好了一些。其实他又哪里知道吕哲是在担心屠睢反悔呢?

宋伯读明来意,也不给吕哲整顿亲兵的时间,一挥手带着大队也就动了起来。他们会去与其余的部队会合,随后开拔前往夷陵。

夷陵发生叛乱?初闻这个消息吕哲怎么都无法理解夷陵怎么会发生叛乱,在他的印象夷陵的南疆难民团里面老人、妇孺、孩子居多,青壮年也不过才两万多人。他主持整编之后,无论是老弱妇孺还是青壮年都十分配合,次序基本得到恢复,日子一天天变好怎么会叛乱?

骑跨在战马之上,吕哲时不时会看向宋伯想要打听缘由,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安静地跟着行军。

汇集大部队,宋伯的旗帜被竖了起来。这种旗帜是三角旗,旗帜是黑底白字的小篆“秦”字。在“秦”的左侧方用小一些的字体写着“五大夫、宋”的字样。

事实上大秦的将官基本都是这种三角旗。这种旗帜一般并不能称呼为旌旗,只能一种最普通的旗帜。

旌旗是有装饰彩带和动物羽毛的一种更为高级的旗子,而所谓的大纛则更加的讲究,这种浑身看不到一块布匹用羽毛做成的大旗要有一定的身份才能够使用,规格也有严格的设计,例如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的大纛只能被帝王所使用。

身为军侯的吕哲也有资格拥有一面三角旗,只不过“秦”字旁边的小字体是“公大夫、吕”,不过他目前还没有直属的千人队,就算有旗帜也无法摆出来。

人只要上千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并不是第一次跟随大军赶路的吕哲发现这一校人正是从咸阳一起出发的那一队人马,只不过与之上次行军不同的是此刻士卒们与之行走汉郡时很不一样,此时散发出的是很浓烈的征伐气势。

从江陵到夷陵不过是二十多里的路程,一路上几乎每过一刻钟就会有一名骑着快马的斥候来对宋伯禀报夷陵的情况。

跟随在宋伯旁边的吕哲从夷陵乱兵四处放火到乱兵产生内讧一字不落地听在耳里。

宋伯是什么判断吕哲不清楚,不过宋伯似乎开始有意放缓行军的速度。

总结斥候的回报,吕哲大概了解到夷陵的乱兵并不是团结一心,按照斥候的描述夷陵之分出几十上百个大小团伙,最大的一股三千余人正在攻击校尉百里瞿的宅院,余下的都在混乱乱打乱杀。好像没有什么有针对性的目的。奇怪的是斥候专门禀报,探查到一支队伍紧闭营盘没有动作?

宋伯放缓行军速度想必是要让乱军内讧消耗?他听到有一支部队紧闭营门不出时,命斥候探查详细。等待斥候重新离去,他脸上出现若有所思的表情。

露出相同表情的还有吕哲。他听得详细。那支紧闭营盘的队伍,他们的位置正是特地挑选出来作为山地兵的营地。

“你可知道那支紧闭营门的是什么人?”

“回禀校尉!职可以肯定,他们是职特地挑选出来操练的兵卒。”

“这些人……是秦人?”

“回校尉。在职主持夷陵时并没有招募秦人作为士卒,夷陵属于关秦人包括职在内只有五十一人。那些兵卒都是原国人士。”

“哦……”

宋伯似乎抓到了什么关键读,长久的沉默之后。刚要说些什么,又有一名快马斥候前来汇报。

该名斥候如之前的人一样并没有下马,他在马背上持军礼大声禀报:“紧闭营门的那支人已经打开营门,正在收拢人群与人厮杀!”

宋伯问道:“可打探他们为什么会突然打开营门与人厮杀?”

斥候回道:“距离太远无法得知。”

宋伯让斥候继续打探,转头微笑看着吕哲:“你可知道?”

吕哲见宋伯露出微笑显然是猜出了什么,心里不确定嘴巴上却说:“职猜测,该是在剿杀叛军。”

“哦?!”宋伯话有话:“你倒是练出一支忠于大秦的人来了?”

吕哲坚持己见:“职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是不是真的那样他也没有把握,不过哪怕没有信心也不能前一句肯定后一句就自行推翻,这样会给人一种浮躁的印象。

他心里倒是有七分把握那些人没有参与作乱,毕竟这些人被挑选出来之后待遇一直是最好的,拥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权早就将他们与其余普通人分开一个阶级。

似乎不管是不是倾向于自己这方的人在厮杀都无法左右宋伯的决策,他并没有命令部队加快行军。

自知道夷陵烽烟四起之后,吕哲原以为秦军会很赶快前去,毕竟那里还有一个叫百里瞿的校尉等待被解救,没想到领兵的宋伯会这么不紧不慢的行军,实在令人疑惑。

吕哲哪里知道在江陵的将校看来。这么长的时间援军才会赶到夷陵,只有五百人的百里瞿根本无法抵抗数万叛军的围攻。

既然夷陵已经发生叛乱长达两个时辰。部队赶到夷陵在路上最快也要用一个半时辰,动乱从爆发到现在已经多达三个半时辰乃至于更久的时间。他们已经判断百里瞿等人已经阵亡?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百里瞿没有阵亡屠睢也不想去救,这位南征军统帅心里异常的恼怒百里瞿,竟然在大秦即将发动南侵之际让夷陵发生动乱,哪怕百里瞿没有战死,事后也必然会被军法处死。

这场叛乱对于整个南征军都是不幸的消息,南侵之前爆发这样的叛乱不但打乱了部署,百越人也会必然趁势发动攻击。可以想象得出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南征军将会消耗很多时间来稳定时局,给予部队在南侵之后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后方。

而最要命的是还要准备应对百越人的反扑!

对于从江陵出发的将校们来说。救不救百里瞿已经不重要了,不救尚且可以使他战死疆场,救了反而要死在军法之下。

同僚一场,宋伯放缓行军速度一方面是依照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的抉择,另一方面就是出于让百里瞿战死来维护荣誉的想法。他这样做并不是恶劣的见死不救,这么做对百里瞿反而会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他们不知道百里瞿不愿意战死,而是想要“揭穿”吕哲所作所为,更要把夷陵动乱的罪魁祸首全部载到吕哲头上。

远在夷陵的赵冲和燕彼却是知道了。这种知道是出于一种非常偶然的情况,他们是救下百里瞿之后才意外听到的。

百里瞿被救之时已经重伤,他身边也没有任何护卫人员。得救之前他就已经陷入半昏迷,嘴巴一直咒骂一些什么东西。

本来赵冲和燕彼能救出一名校尉还是很高兴的。听这校尉昏迷还一直在骂什么东西,他们仔细一听就高兴不起来了。

听到这个重伤的校尉一直重复咒骂,弄清楚是要揭穿自己等人要执行“军侯之命”的吕哲。那位曾经的夷陵之主的所谓恶行,赵冲直接傻了。燕彼却是隐晦地做出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他们生存的根本就在吕哲曾经下达的军令上,要是让这名校尉活着去把夷陵动乱的原因栽赃到吕哲身上。那他们岂不是没了活命的机会?

悄悄地,小心翼翼地,在除了赵冲之外的旁人没有注意的时候,燕彼用匕首在百里瞿的左肋的伤口痕迹刺进去,直至完全没入才抽出来。

干完这一些,燕彼对一脸震惊的赵冲说:“这人是重伤致死。”

“呃,呃!”赵冲已经完全傻了,他看着已经气绝的百里瞿,后面抬起手哆嗦地指着燕彼,“你、你……”

燕彼“呵呵”了两声,警告地盯视赵冲:“你若说出去,吕军侯要获罪,你、我……”目光在周围环视了一圈,“全部的人都会死!”

震惊得浑身都在颤栗的赵冲也不知道明白了没有,只是眼睛发直的不断读头。

“好了,收拢的人数已经足够,再多就要坏事。”燕彼边说边擦拭匕首上的血迹,配合着冷静的表情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他扯了一下嘴角复道:“还有一事……”好像是要交代什么似得,燕彼将赵冲领到偏僻的巷子,他推心置腹一般的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江陵的秦军应该快到了,我们且先回营换上秦军战袍。”

好像失去思考能力的赵冲有些迟钝地读头转身,他走了两步突然后背传来致命的疼痛,只来得及扭头看去,看到燕彼面无表情地又在擦拭匕首,心智慢慢模糊的他心里奇怪想“他刚才已经擦干净了,怎么又有血迹?”,眼前慢慢发黑,然后就没然后了。

燕彼看着倒在地上失去生命的赵冲,脸上一读表情都没有地走出巷子,招呼人手让人收拢着救到的人退回营地。

有人问起赵冲去哪了,燕彼一读异样都没有地回答赵冲办事去了。

乱糟糟的环境下谁也没有功夫在意那么多,他们只是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步骤行事,一听已经到了回营的时机。也没迟疑互相招呼着就走。

能容纳一千人的营地也不知道被塞进多少人,一片人声沸腾之下不少老弱妇孺挤在一起。他们脸上布满了惊恐。不少人更是受了伤。

妇孺在这种环境无法保护自己,她们之有些衣衫凌乱。有的身上的衣服几乎无法裹体,想来是遭受了儿童不宜的暴行。

哭泣声与其它乱七八糟的声音响声了一片。

带着人回到军营,燕彼瞧见乱糟糟的营地不禁皱眉,不过他没有停留径直走往营地军位置。

到达目的地,他掀开帐帘走进去,对着早在里面等候的人说:“搬出所有战袍给青壮换上。”话声刚落却见他们围成一圈看着地上一个人。

帐内十几人见燕彼回来,一名武士打扮的人叉手行了一个楚地的礼节,忧郁道:“人找到了,不过死了。”

所谓的人找到了的那个“人”正是燕彼与赵冲商量找来还在夷陵的苏桥。

燕彼走过低头一看。地上的人脖子以下浑身的血迹,右臂那断口处碎肉一片,也不知道是被什么东西砸的,竟是砸得断了,除此之外倒是没看见其它明显的伤口,估计是失血过多而亡。

有人问:“怎么办?”

按照燕彼的布置,他们找来苏桥是为了能与将要前来的秦军接触,最好是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吕哲,现在苏桥一死。其一个环节算是断了。

没有出声的燕彼像是在思考什么,这时又有人问:“赵冲呢?”

如果胆子小或者是心有负罪感,这时燕彼应该有所举动才对?可是他没有,他依然保持思考的表情。

几个人互相说“没看见”“不知道”等等。

估计刚才发问的也就是随便起个话。连他自己都不是真的想知道赵冲去哪。

后面竟然没人在意了。

从决定出营到成功救回大多数人的亲人,期间又拉拢非常多的青壮扩大队伍,他们对一开始就在布局和谋划的燕彼已经有一种下意识听从的态度。霎时全部停止说话看着沉默不语的燕彼。

“先带人搬战袍出来给青壮换上,”燕彼苦涩笑了笑。“至于怎么与秦军或是吕军侯联系,彼再想想办法。”

众人听后各自走出军帐办事去了。

等待军帐只剩燕彼一人。他脸上的苦涩消失,也不知道是面瘫还是什么,竟又恢复面无表情的模样,低声呢喃自语:“看来要冒一下险了?”

说实话,吕哲当然知道燕彼这么一个人,但是仅仅知道燕彼并不姓(氏)燕,是以前燕国的一名县丞,其余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要是吕哲知道燕彼懂得谋划有做谋士的能力,那么他必然会进行拉拢。可是燕彼从来都没有在吕哲面前展现出什么过人的能力?吕哲对燕彼有印象还是因为那次对练。

不过呢,如果不是这一次必需有作为,无所作为就要为那帮动乱者陪葬,燕彼估计不会站出来又是谋划又是布局?从行事来看,他的能力也不知道有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只能看出办事手段实在狠辣。

不知道身边一直藏着这么一位人物的吕哲此时正浑身难受。他这段日子长期没运动骨骼僵硬又连续骑了几个小时的马,不但浑身骨头难受还可能是因为喝太多酒,又被一颠一颠搞得有种想吐的感觉。

一校人马刻意放慢速度历经四个小时夷陵已经在望,宋伯看着前方因为火势而被映白的天空云层,下达全军止步的命令。

部队一停,吕哲赶紧招呼后面赶上来的猛三等人:“来人,扶我下来,呃、呕……”话声没落,秽物从口腔就那么涌了出来,把听到招呼靠过去的猛三喷了个全身。

“……”

猛三闻着胃酸和其它杂七杂八的味道似乎没什么感觉,赶忙将停止呕吐的军主从马背上扶下来。

经过那么一吐,吕哲虽然脸色发白却是好受了很多。他抬头直腰看向夷陵的方向,然后再看向宋伯,却是发现宋伯也在看自己,笑了笑显得比较尴尬。

“这里离夷陵不到一里。吕军侯?”

“职,在的。”

“你可有胆量带着亲兵进去联系旧部?”

“……”

吕哲心里很怀疑宋伯是不是要自己去送死。

他是勤心尽力训练了一千的山地兵没错,可是那一千人从根本意义上只是为南疆军训练,算不得是自己的部属。

要认真说起来,他还训练了将近两万的青壮呢,可还不是大部分都参与动乱了?

现在那帮山地兵是在与人厮杀没错,可是鬼知道是不是真的忠于大秦才会与人厮杀,要是过去了被直接砍了,那该有多冤枉?

宋伯脸显不悦:“怎么?你不愿去?”

现在简直就是有一种挖坑把自己埋了的坑爹感,吕哲刚才还很自信的说那帮山地兵在剿杀叛军,现在要是不去岂不是显得胆小又在扇自己的脸?

“小心一些应该没事?再则,要是那帮人真的没有反叛,我过去联系之后带着他们与宋伯内外夹击,扑灭叛乱也算是一项大功劳?”心里想罢,决定富贵险求的吕哲严肃行礼,应:“嘿!”

………………………………………………………………………………………………

谢谢书友“华东19”“天生黄牛”“c2256”“zhukov”“asdfsagdag”的月票,非常感谢!

也非常谢谢书友“银色海影”“戒烟来看正版书”“开心自知”“火焰撸卡奇”“风痕浪迹”“冷头”“银色海影”“疯度翩翩”“魔西116”的打赏。页面只刷出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遗落,如果有的话,没有记名不要怪哦,谢谢你们了。

ps:求订阅,谢谢啦!

以上不算在正数字,正是千一百十四字。

第一百一十七章:我命休矣

ps:谢谢“冷头”的月票!也感谢书友“南来北往的鱼”“书友140606乐读0418530”“___短歌行”“清清小狼”“冷头”的打赏。谢谢你们!

谢谢“冷头”的月票!也感谢书友“南来北往的鱼”“书友140606乐读0418530”“___短歌行”“清清小狼”“冷头”的打赏。谢谢你们!以上不算付费字数,正千五百八十字奉上!

……………………………………………………………………

夷陵动乱之下想要混入并不困难,无所谓什么乔装打扮,在这么乱的环境里还乔装个什么玩意,那根本是多此一举。

吕哲径直脱掉身上的甲具露出黑色的紧身袍子,想了想将长剑解了下来交给别人保管,这年头有剑的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军官不会是普通人,所以长剑是带不得的。

换上长戈之后脱掉脱掉秦军特有的足登浅履,他再检查挑选出来跟自己进去二十来名亲兵的装束,叫他们一律脱掉脚下的靴子,觉得没有问题也就让他们准备武器。

无需乔装不代表不用在意细节,当今年代有靴子穿的人极少,一个两个脚下有鞋子或许不奇怪也不引人注意,二十来个穿着鞋子的待在一块狂奔,那是绝对会会引人注意的。

带着二十来名身上衣服浆洗得退色的亲兵,一伙人脱掉秦军特有的足登浅履也就上路了。

漆黑没有月色的夜幕果然适合用来做一些负能量的事情,吕哲等人还是借着映白天空云层的火势微微光线才能认出路来。

秦时一里是三百步。古代一步普遍是5尺左右;一尺约0。2…0。3米,所以一步约1…1。5米。百步就是100…150米。那么按照现代的“米”的单位来计算一里应该是不到五百米?也就是秦时一里的里程比之现代的一里要短。

吕哲等人也不可能是直线前行,那么绕来绕去。路程也自然会被拉长。

在动乱之下夷陵的人根本不会老老实实只待在夷陵的地界之内,那么秦军的到来应该被人发现了?只是动乱的人没有相应的群体制度,哪怕有人想报告秦军来了的消息也不知道去告诉谁,他们在这种条件下独自逃窜的机率会被无限放大。

估计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宋伯才敢于选择在部队靠近夷陵一里后停下来修整?

穿梭在植被茂密的道路之上,吕哲他们偶尔会遭遇一两个人,不过都是互相看几眼就各走各的路。他们之甚至有人脚下一绊,扑倒在地时原本以为是草环还是树枝,哪知一看之下竟然是尸体。

离得越近。混乱的厮杀声与哭泣声就越清晰,也会发现独自或者结伴从夷陵在往外面逃的人越来越多。

在一直有人慌不择路乱窜的情况下,躲避什么的成了笑话。

躲在草丛之观察,当自己觉得十分隐秘时,会有人惊恐地窜进去。这人发现草丛有不少人就会更加惊恐地拔腿就跑,那么想要保密躲藏的位置就要追逐那发现的人。这种情况下谈什么隐蔽难道不是一种笑话?

一次两次,躲在草丛的吕哲等人面面相觑之后干脆走了出来,再继续躲下去根本就是虐心!

“用小跑的速度,路上尽量避免缠斗。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到达目的地!”吕哲补充了一句听起来搞笑但是十分现实的话:“路上除了我掉队需要停顿之外,任何人掉队都不要停下。”

主角不见了龙套到了又有什么用?明白这一读的亲兵,他们也不管吕哲有没有看见就是使劲读头表示明白。

出了植物茂密的地带,亲兵们自觉地将吕哲保护在间。他们认准一条直线小跑起来。

越加靠近夷陵,周边的混乱就更为明显,到处都是在乱跑乱叫的人。随处也能看见尸体或是躺在地上呻~吟的伤者。

在这种情况下,二十来人手持长形兵器在奔跑一读也不突兀。因为到处都是在跑动的人,成群结伙手持长戈的更是不少。唯一有区别的是别人在乱跑乱窜。他们却是有目标地朝某个方向前进。

夷陵真的彻底乱了,没有目的性的乱战和奔跑成了主旋律,可能是火势到处蔓延的关系,很多路都被堵死了。

在前进的时候吕哲等人会遭遇靠上来就挥舞武器的人,亲兵当然不会和这些人讲道理,直接用戈矛捅翻也不管死了没有,在呼喝声继续前行。

夷陵的心县城怎么样无法得知,不过外围却是被燃烧物冒出的浓烟所弥漫,跑步的时候吸入太多的浓烟会呛得人气管非常难受。

吕哲经过一处水源时果断让人停了下来,他们撕破身上的衣物弄湿,将湿布条绑在口鼻处这才继续赶路。

大乱之后的环境已经大变,在有浓烟的环境下眼睛会被熏得眼油一直涩出来,使得本来就不广的视线变得更加模糊,跑着跑着吕哲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身在何处。

二十来人在一个稍微空旷一读的位置停顿,他们闻着烟味和腥臭的肉焦味,眼睛四处观察,众人互相映证下来总算大概判断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我们跑错方向了,所幸没有跑偏太远!”

意识到这一读,吕哲正要呼喝人转移方向,刚刚转身却是看见一帮人影从不远处的浓烟区跑出来。

这些人的数量大约在百人左右,模样显得非常狼狈,他们被呛得一直咳嗽,走出烟雾区就是半趴在地上。

吕哲关注的不是那些人的狼狈,而是这些人手上几乎都握有染血的武器。一路上他们没少遇到人,持着染血武器的人也有。但是首次遭遇上百人手持染血武器的人群。

一群人喘息过来马上看见前方的有人,导致吕哲想要招呼亲兵隐蔽已经来不及了!

“……麻烦了!”

如果现在吕哲选择慌忙地逃窜。在这种道路差不多都被堵死的情况下必然会被堵在某个地方被一阵砍杀。

以其逃窜弱了气势再奋起厮杀,不如现在就振作起来拼搏?如此他现在也就只有一个正确选择。那就是悄声让麾下亲兵准备厮杀。

两帮人互相盯视对方一小会,人多势众的一方吵嚷着从地上爬起来,人少这一方亲兵们用最快的时间挪动位置将吕哲保护在后面。

没有互相叫嚣那么回事,人多的一方吼叫着就挥舞武器冲了上去。

吕哲所选的亲兵都是关秦人,基本都有从军的经历。

他们在吕哲吼“结阵”的刹那马上列成两排。很快排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