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嘛,但凡有点胆量的人,他们都渴望能够加入军队,成为军队的一员,然后在帝国旌旗的指引下,呐喊着冲向敌人,用敌人的鲜血和首级来累积功勋。”余樊君脸上却是没有什么羡慕,他“呵呵”笑着说:“深入草原作战不会一次就终止这场战争,胡人不会再傻乎乎地与我们正面交战,他们会躲避我们,翻越沙漠,多到冰寒的戈壁,想要找到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
“是啊,战争会持续很久、很久、很久……”韩信赞同余樊君的观点,他继续说:“这只是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从远方归来,有的是机会参与到作战中去。”
“也许不用等我们回来,我们前去中亚的路上……我打赌肯定少不了战事。”余樊君拍着座下战马的脖子,战马发出了喘气声。他改为摸着战马的马鬃,嬉笑着说:“有八万的国防军骑兵会护送我们到西域,那并不是国防军有多么在意我们的安全,是我们的路线刚好与即将前往乌孙的国防军重叠。”
“嗯。是重叠,我们走的速度不快,运送辎重的军方二线部队刚好与我们一块。”韩信说着双脚踢踏马腹,战马在“希律律”的嘶鸣声中踏动马蹄,奔行而出。
余樊君停在高坡上看着渐渐远去的韩信,嘴角挂着笑容,然后也是策动战马,驰骋的时候高喊着“我来,我见,我征服!”。
第九百一十七章:新官上任
继续求推荐票!
………………
使节团将会在沃野停留,直至新一任的草原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到来,由新任的草原派遣军指挥官挑选出八万骑兵,然后才会重新启程。
“新一任的草原派遣军总司令是季布季侯爵,副司令是徐志徐侯爵。”
“厉害吧?几场针对草原胡人的战争打出了一位公爵、三位侯爵。”
“陛下很重视原胡人,曾经说过草原胡人会是帝国大害,不彻底解决将会祸害帝国千百年。”
“所以啊,帝国有两名侯爵、七名侯爵,另外的一位公爵和一位侯爵,一位是处理文政获封五等公爵、一位是南征之战获得四等侯爵,。”
帝国现在的两位公爵分别是司马欣和萧何,七位侯爵是季布、共尉、徐志、骆摇、熊心韩成、姬夏,大多数是军功封侯。侯爵以下的伯爵、子爵、男爵、勋爵总数将近八百人,其中只有二成是非军功封爵。非军功封爵的贵族当中,四成是来自文官体系,六成是来自其它领域。
所谓的其它领域是什么?例如大匠师蒋阔,他研究出了冶炼技术,而后又研制出火器,被封一等伯爵。还有更多在科研领域和其它领域有所成就的人,他们创造或是革新了某种技术,为帝国的发展进步取得不容抹灭的作用,因此也获得了贵族爵位。
“男爵以上的贵族可以有封地,你的封地选在了哪里?”
“淮阴。”
“也对,你是淮阴人,只是以你四等男爵的爵位,没办法将整个淮阴纳入封地吧?”
“嗯,我是在郊外选择了一个村子,那里是我曾经待过的地方。”
“真好啊,以后那个村子上缴的赋税,有四成会成为你的收入。”
“嗯。”
帝国的贵族可以拥有封地,爵位越高封地越大。算起来贵族已经能够称得上是领主,只不过每一级的贵族封地大小和统领权也不一样,像是只有部分赋税权的一种,像是拥有自治权的一种。像是拥有专利权的一种。每一种不同的定义也关乎到责任和义务,但是绝无完全自治权这种东西的存在。
“司马公爵,他选的封地是在长江上游的巫东平原,大家原以为他会在秦地选择封地,最后大家都猜错了。”
“巫东平原是一块好封地。那里坐落在长江上游边上,连接巴、蜀、汉中出来的河系,水运非常发达。”
“是啊,巴、蜀、汉中想要出来走水运比陆地简单的多,再加上史禄受命规划建造灵渠,日后水运是直接连着秦地,经由长江上游南下的船只会增多。”
“骠骑将军要自己建城,陛下已经批准,着执政府下发相关的辅助资金,建城的费用骠骑将军只需自己出资其中的一半。另一半由帝国来支出。”
“是啊,所以前十年,司马公爵封地上的收入要上缴八成给予帝国府库。”
帝国贵族封地,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封地,大小贵族都至少要上缴四成的收入给予中枢,像是司马欣那种建设新城又中枢投入资金的封地,则是看他们怎么来进行协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少一点确定时间和数额,那就算是契约完成。
要是认真的观察,其实吕哲统治的帝国与华夏历朝历代册封贵族在形式上差不多。像是韩信的封地是一个村庄,那么他就是一村男爵,也就是所谓的“村男”。司马欣将会拥有一座城,那个城是县的规模。所以是一县公爵,简称就叫“县公”。
其它的侯、伯、子爵位,也是在封地的基础上成为一名名拥有领地的贵族,相对于其它朝代的区别不过是,亭侯、里侯、村侯、乡侯、县侯、郡侯上面的不同,所谓不同就是没有那么多的“侯”。爵位上更近一步被细分了。
“季侯爵的封地选在了庐江郡的余干,徐侯爵的封地选在了会稽郡的句章,看贵族们选择的封地大多是选择有水系的地方,水运便利想必是已经深入人心啊!”
“淮阴边上只有一条小溪,也算是水运吗?”
“你那是乡土情结,大多数高等选择的封地都不是家乡,只有低等贵族才会选择自己的家乡。”
“执政官、帝国公爵萧何,他选择的封地是沛县。”
“呃……萧公爵是例外,是例外。”
“使节团正使、帝国男爵刘邦,他选择的封地是沛县的泗水亭。”
“都说是泗水了,那旁边当然也有水系咯!”
韩信懒得搭理牵强附会的余樊君,他也觉得谈及帝国贵族的话题没有什么意思。
帝国统治者称帝,差不多八百人成为贵族,他们离开南陵踏上前往中亚的路途上时,南陵仍然是热闹非凡的气氛,新贵族们热烈或是谨慎地挑选自己的封地,有些被应允,有些则是被驳回。得到想要的封地那些贵族,大大小小的饮宴连续不断。没有得到想要封地的那些人则是上奔下窜,自然也少不了一场又一场的饮宴。
太多的饮宴了,南陵市面上的酒销售量达到一个新的高点,各家酒楼要是不事先预约根本就没有位置。太多的吃吃喝喝,各种新旧食物充斥着每一块案几被烹饪成为佳肴,好像是吃吃喝喝的风气下会研究出更多的吃法似得。
“我有点想念鱼生了。”
“这里是河套,哪来的脍。再则,你似乎是赵地人吧?怎么也喜欢脍?”
“还是陛下唯一的徒弟呢,不知道现在已经不称呼某地某地的人了吗?都是直接用郡名来慨括,精确一点就说当地的名字。另外,我是庐江郡人,哪里是赵地人。”
“是楚地……是庐江人,难怪喜欢吃脍。”
“喂!你们齐地……你们那边的人,也非常喜爱脍的,好不好。”
“我不喜欢,听陛下讲,生吃东西会容易得病,特别是水产里面的细菌和寄生虫最多。吃多了满肚子都会长满虫。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吃脍的人,他们的肚子比不吃脍的人会大许多的原因。”
“啊!!?这是真的?”
“陛下说的。”
“那一样是真的!”
余樊君在摸自己的肚子,一脸的害怕。他的印象当中,似乎经常吃脍的人肚子是比平常人大不少。哪怕是经常有锻炼也显得比较大。
“真的会长虫子?!”
“你拿匕首将自己的肚子切开,掏出里面的肠子解剖一下,不就能找到答案吗?”
“谁会将自己的肚子剖开啊!!!”
“也对,好吧……,真的是有人解剖过尸体。也在肚子里面发现虫子。负责解剖的医匠说,那些黏在大小肠子粘膜的虫子是一种寄生虫,发现最长的寄生虫,拉伸之后足有一米多长。”
“不、不要……说了!”
“呵呵!”
韩信是在吓人吗?不!他不是在吓唬余樊君,是帝国真的有做过相关的解剖,不过不是解剖帝国人士就是了,是解剖的百越人。而那个被解剖的百越人就是经常生吃水产,最后腹胀致死。
“那陛下……陛下……怎么不禁止生吃水产?”
“你是在开玩笑吗?陛下怎么可能发出相关的禁止令,要发也只是会发出劝导令。也发过不止一回的劝导令,只是有人不在乎。有人没看见。像你,很明显就是不注意民间时势的人,只在乎军中事务,没去关注民间。”
余樊君默然了,他的的确确不是那么关注民间,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军务上。那是他想要往上爬,获得更高的位置,争取更多的机会。这一次他能够成为使节团的护卫队副指挥,不也是他将精力专注在军务上的成果吗?
一阵阵“呜呜呜——”的号角声让待在帐篷内闲聊的韩信和余樊君跑了出来,他们拉了个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说有草原派遣军的高级将校过来沃野。
草原派遣军的高级将校真的很高,来人是副司令徐志,他带来了二万的部队,有一万五千是骑兵。另外的五千人是乘坐厢型车的步军。
“那种厢型车,听说帝国的制造署最近一直在赶工制造。”
“嗯,是出塞作战的兵车,可以用来运输士兵,也能装载粮秣等等的辎重。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成为一道防御线。”
“我见过车厢可以张开的款式,张开之后露出来的是巨大的多射弩。弩箭长度至少二米二,一次性能发射三十枝床弩。”
“嗯,你说的那个是器械型号,今次出塞的部队,会携带不少你说的那种厢型车。”
不止是国防军序列才有厢型车,其实使节团也不缺少厢型车,只是没有那么多罢了,原因是什么自然不用过多的解释,无非就是不合适。
徐志带来的二万部队没有靠近使节团的营地,他们是直接开入军方的营盘,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有人过来传话,说是让使节团的大小负责人过去。
也没有多少负责人,就是刘邦、陈余、韩信三人,他们进入国防军营盘的时候,刚才开来的部队已经安置妥当。其他人或许没有发现,但是了解火器部队的韩信却是看到了身穿火器部队作战服的士兵。
火器部队在帝国的数量不多,知道火器部队的人更是稀少,刘邦和陈余是看到了服装古怪的士兵,但是他们无法猜测那是什么兵种。
军方似乎也有保密意识,火器兵闲逛的时候并没有携带火器,仅是在腰间配有战剑,但是他们的服装相较起其它士兵的不同本身就比较显眼。
“帝国的军装又改革了?”
“看着好像是……”
“又不是和你说话。”
“哼!”
斗嘴,斗嘴,斗嘴!刘邦和陈余只要出现在同一个场合总是免不了要互呛,韩信已经见怪不怪。
国防军在沃野的营盘很大,范围估计是占地三十里地,从进入辕门到抵达中军,一路上需要穿越非常多的哨卡,若是没有传话的军官一直出示令牌,闲杂人等根本无法接近中军营盘。
越是接近中军营盘,路上看到的火器兵越是多,他们大多是与其它兵种的袍泽在闲聊,看样子是在了解北疆的一些常识?
没记错的话,韩信其实是有统率过一校的火器兵种,他了解火器兵种,营盘内看到的不少火器兵也是认识的人,不过他并没有向那些士兵打招呼,只是眼睛一直在巡视着,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韩信在找的是火炮,他也的确看到了用布包起来的火炮,那些炮身用布盖着的大家伙,它们只露出底座,也就是炮架的两个轮子。
“那是什么玩意?样子看着很长,身躯也是圆的。”刘邦就是随意在问。
这一次陈余可没有再自找没趣,不过他也是好奇地看着被布盖着的火炮。
没有多余的停留时间,进入中军营盘位置之后,带路的军官明显加快了迈步的节奏,一路走得比较匆忙,不过哪怕是特意加快了脚步,他们依然是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接近中军大帐。
中军的大帐看上去非常庞大,大概是五十米平方的大小,相对起一般性只有五平方米的帐篷确实是很大了。
中军大帐会比较大不是为了摆阔或是显示什么与众不同,中军大帐本身就有汇集各级将校开会的用途,另外就是指挥官也需要摆放沙盘、书籍等等东西,帐篷自然是要大上不少。
此时的中军大帐是大开状态,远远地就能看到一身戎装的徐志正在与一些将校说着什么,等靠近才听到是在商议某些什么军情。
刘邦、陈余、韩信抵达中军大帐外面,徐志停止了与军方将校的交谈。
“参见侯爵!”
“军中,还是称呼职位吧。”
“诺!参见副司令!”
“都进来。”
“诺!”
徐志没有让军方众将校退下的意思,他招呼刘邦等三人到一侧,互相坐下之后又吩咐亲兵端来茶水。
“军方的队伍还在休整,你们需要待上一些时日。”
“敢问副司令,我们需要待多久呢?”
“最快三天,最迟……五天吧?”
“无妨,无妨……。”
徐志还是显得比较和蔼的。他和刘邦说完,示意刘邦和陈余可以坐下喝茶,然后自己站了起来,招呼韩信:“你随我来。”
第九百一十八章:有此殊荣
徐志招呼韩信一块出了中军大帐,一出来就笑着问:“看到了吧?”
“看到了。”韩信知道徐志说的是什么,只是略略有些疑惑:“他们已经能够上战场了吗?”
“训练周期三个月,三个月火器部队就应该能够作战,这一次带过来是建校训练成果,这是陛下的意思。”徐志本来不用特意解释,但他还是解释:“许多将校都在看着,想看看火器兵是不是真的能够在三个月之内成军。如果三个月的训练周期无法让火器兵成军……”
火器兵的出现在一些高级将领那里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其实也对火器兵不抱太大的好感,一切只因为建设一支火器兵远要比建设一支普通的部队耗资多得多。另外,火器兵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无论火器兵在演习中表现再怎么突出,仍然是有人认为那不过是一支看上去作战动静很大,表演性质多过于实战用处的部队。
“他们排斥的不是火炮,任何一个见识过火炮发射的军人,没有人会排斥火炮。”徐志脸上的笑容有点玩味,嘴角勾了勾,笑说:“他们排斥的是燧发枪兵,认为只是一些排队轮流放一团团烟雾的……杂兵?”
韩信呐呐地问:“为什么?”
“燧发枪无法打穿重甲。”徐志说的是好几次的演习,他简略挑一些说:“几次演习,燧发枪的对手将持盾重步兵安排在前,利用吃盾重步兵的强悍防御力缓缓靠近,等待推进到一定距离,轻兵掩杀而上,燧发枪兵一旦发生近战就会难以招架。”
的的确确是的,燧发枪的威力并不像是现代枪械,哪怕是现代步枪发射的子弹都不好打穿钢板,帝国重步兵身上的甲胄就是铁甲,甲胄部分要害位置是钢片,他们的盾牌是铁盾。金属弹丸尚且很难击穿,燧发枪发射出去的铅弹就更难穿透了。
“演习的时候,没有搭配骑兵吗?”韩信问了一个关键。
“毫无意外,燧发枪兵搭配骑兵的时候胜得比较艰难。没有搭配骑兵只是胜了二场,是惨胜。”徐志脸上有着一种骄傲,那是骑兵出身的将领,对骑兵为战场之王的一种骄傲。他看着韩信,说道:“每一个新兵种的出现总是会受到排斥。就好像骑兵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传统步兵将领不信任骑兵的战斗力。我说的,你明白吗?”
韩信完全明白,那是一些保守派的保守思想在作祟,他们不了解燧发枪兵,多次的演习中燧发枪兵也发挥得不尽人意,然后就产生了排斥心理。那种排斥心理大概就是觉得,既然现有兵种并不落后,为什么还要研究出燧发枪兵这种极度耗钱和极度依赖后勤的兵种。
“陛下想用事实来告诉那些思想陈旧的将校,但是他不能直接出面。一旦由陛下出现指挥。我们都知道没人敢在任何场合与之交锋。”徐志相当认真地看着韩信,语气也相对严肃地说道:“太尉向陛下建议,这一次除了八万骑兵会与你们随行之外,应该再加上一校火器部队。”
现任的太尉已经不是蒯通,是本来南征军团的最高指挥官骆摇,蒯通卸任太尉的职位后被调到倭列岛当总督去了。
骆摇是帝国七大侯爵之一的三等侯爵,他一直指挥南征军团在西南作战,为帝国开拓了无比辽阔的疆土,军功评定下来作为一名三等侯爵没人有任何的意见。
太尉在帝国是武官第一人,但得说一句实话。太尉在帝国并没有太多的实权,与身为一支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相比只是身份变得殊荣、地位变高,但是太尉更像是后世的总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一支军队的实权。
“一校五千人?是三千五百燧发枪兵和一千五百炮兵?火器部队的建制。依然是三千五百燧发枪兵搭配五十门不同口径的火炮?”
“一百零四毫米炮三十门,一百一十五毫米火炮二十门,全部都是步兵炮。”
其实就是九磅炮和十二磅炮,一门九磅炮需要六人操作,一门十二磅炮需要十人操作,除开操作火炮的三百八十名炮兵。另外的一千一百二十个人则是后勤性质。这一千一百二十人不但要运输火炮的弹丸,还要负责运输火药和燧发枪兵的步枪弹丸。
“火器部队没有辅兵,那么有搭配与之协同作战的兵种吗?”
“两个千人队的步卒,一校的骑兵。”
“信明白了,国防军不会进行搭配,需要职从使节团来进行合理调配。”
“就是这样。”
使节团的护卫队成员是来自于禁军,建制就是两千步兵和五千骑兵,韩信可以认为会有这样的配置,那是在出发前中枢已经决定会将火器部队调过来进行实战实验,使节团的护卫队才会进行这样的安排。
徐志在前面走着,看着像是有目的性地在朝着某个地方走去,事实也证明是有针对性的来到一个地方。
“打开。”
“诺!”
不是让韩信打开,是来到一个特意被安排在空旷处的帐篷,进去后徐志指着一大堆整齐摆放的箱子,让随行的亲兵小心抬下来一个,然后打开。
木箱子是长形状,用铆钉固定着木板,上面的木板被撬开之后,露出来的是一堆稻草,稻草的空隙能够看见一些像是木棍一般长条状的东西。
“陛下称呼这个叫‘木柄手榴弹’,全长二十二厘米,木柄结构是十七厘米,前段的装置是五厘米。看见没有?这东西的身子是呈现滚圆模样,木柄也易于抓握。在木柄的一端,拧一拧会拧下一个盖子……”
徐志拿起一颗木柄手榴弹拧下盖子,一条白色的线垂了下来,摆了一个投掷的姿势。
“拉下这条线,木柄里面的硝和硫磺会燃烧,引燃火药引信,所以木柄的后端会冒烟。从拉线到引信燃烧到手榴弹的爆发装置,过程大概是七秒到九秒,一旦手榴弹在冒烟,就需要将手榴弹投掷出去。然后它就会‘轰隆’一声,前端的金属部位会爆炸,向四周激射弹丸。”
韩信其实不笨,他在脑海里面想象着木柄手榴弹的内部构造。能理解木柄其实就是中空构造,里面有拉扯式的点头装置,然后一条火药引信连接着前段的爆炸结构。
利用硝和硫磺来制造摩擦起火是化学知识的其中一部分,韩信可是在皇宫生活过的人,他不止一次见过火柴摩擦起火。对稍微拉扯一下就能引燃某些东西并不感到难以理解。
事实上是什么?成品火柴的出现远要早于军用火药,要是韩信没有记错,四五年前宫城就在使用火柴,随后的一两年之内南陵最先普及火柴,然后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现在只有极为偏僻的地方,才会还是在使用火折子和火镰(就是打火石)来生火。
徐志指着帐篷内的箱子:“每箱五十枚木柄手榴弹,一共有一百箱。我会安排十名老手,你要准备一下,五天之内让你麾下的五百人熟悉这种新式武器。”
韩信在重重地点头。他说:“我会挑选出臂力好的士卒。”
“是的。”徐志笑了,说道:“陛下称呼投掷手榴弹的兵种叫掷弹兵。陛下说西方也有掷弹兵这一兵种存在,不过他们是用皮筋来甩动石块。掷弹兵是一种很古老的兵种,而这个兵种将会由我们来革新,并震撼整个世界!”
韩信比较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要专门划分出掷弹兵这一兵种,他认为只要学会怎么来使用手榴弹,任何人都能够使用这项新武器,似乎并不需要专门划拨出一个新式兵种出来。
“任何新的兵器出现,总是需要一批先驱者来摸索它们的使用方法,总结出一套经验。然后再进行全面的普及。”徐志似乎是能看出韩信在思考什么,继续说:“而你,将会是第一个统率燧发枪兵和掷弹兵的军官,你的责任很大。”
韩信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他深呼吸一口气,重重地说道:“我会的,会用事实来证明,新武器、新战法是未来的潮流,不会辜负陛下!”
“很好!”徐志吩咐亲兵将木柄手榴弹放回箱子,并重新钉死铆钉。一边迈步走出帐篷,一边说道:“牢记一点,不要将任何与火药有关的东西,它们的储藏点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