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也要小心,咱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多一份小心总没有坏处。”

“是,小的们记住了。”

……

“小七,瞧什么呢?”李俊在下船的时候看到阮小七一直瞅着军营的方向,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刚才来了几个岛上的土著,也不知军师怎么招待他们的?”阮小七随口答道。

“这事咱们用不着操心。货物下的差不多了,一会警戒的事情就要拜托小七了。”

“李俊哥哥放心,包在小七身上。”

……

军营大帐内,吕将接见了高贞乾。虽说高贞乾也念过一些书,但在堪比人精的吕将面前,一点咒都没得念,三下五除二就被吕将套去了不少有用的情报,而且还是在高贞乾不知不觉中交代的。

从高贞乾的口中,吕将知道了耽罗岛目前的情势,没想到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三千来口人,既然也会有这么多的事。而眼前这个高贞乾,就是自己需要拉拢的对象。

一想到之前李墨态度强硬的要对耽罗岛动手,吕将不由暗自佩服,这要是等朝鲜人占据了耽罗岛再动手,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会比现在要多得多。手快有,手慢无,如今梁山占了一个先手。

第189章 有条不紊

高贞乾很激动!他一直想着如何跟大海对面的大周套上关系,可偏偏自己脑筋不够,想不出个好理由。但现在好了,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与他会面的那个名叫吕将的先生竟然跟他说了件事,让高贞乾忽然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据吕先生说,早在一千多年前,一个名叫秦的国家就曾派人出海,当时的皇帝命一位姓徐的方士出海寻仙求药,曾经路过耽罗岛,在离开的时候更是将途中生病的童男童女留在岛上休养,等船队返航的时候再来接那些人一同返回大秦。只是很可惜,那位姓徐的方士一去不复返,被留在岛上的童男童女也只能在岛上繁衍生息,而那些童男童女的后代,吕先生认为就是如今的耽罗人。

高贞乾不知道吕将说的是真是假,不过不管真假,高贞乾都没兴趣去求证,先秦遗民的身份就让耽罗人有了摆脱朝鲜人威胁的可能。眼下大周准备在岛上驻军,同时往岛上移民,这就说明日后耽罗岛也会成为大周的领土。而耽罗人,就算是要投靠人,那也要投靠一个实力强大的,朝鲜明显不是大周的对手,以往耽罗人是不敢想,如今大周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耽罗人哪有不赶紧接着的道理。尤其是在发现周人拿走他们的东西时会付钱以后,那些抱着侥幸心态来碰碰运气的耽罗人更是对大周有了好感。以往朝鲜人哪会给钱,他们只会抢,不给就杀人。

高贞乾原本就因为待人宽厚而深受耽罗人的敬重,现在又有了周人的撑腰,高贞乾的声望更甚以前,这就让高贞干感到不安了。高贞干一心想着投靠朝鲜人,眼下这个愿望即将落空,哪里肯甘心。可眼下自己的父亲都不支持自己,高贞干有心无力,只能琢磨着想办法去给自己的主子送信。在高贞干看来,只要朝鲜出动水师,也不是没有打败大周的可能。

天时地利人和,读过一些兵书的高贞干觉得这三样大周哪一样都不占,只要自己能把周军占领耽罗岛的消息送出去,朝鲜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家门口忽然蹲着一只猛虎,睡觉都睡不安稳。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耽罗岛被封锁了,高贞干想要把消息送出去却没有门路。虽然跟朝鲜半岛的全罗道只隔着一道海峡,可想要单凭个人游过去,恐怕是痴人说梦,更何况海面上还时不时的会出现周军巡逻的船只,一旦被发现,那可就麻烦了。

……

吕将这次来耽罗岛只是打前站,主要以建设为主,海军的基地要修,同时日后移民过来的百姓也需要住处。除了这次负责护航的李俊、阮小七两支海军外,更多的人则是建筑匠人,以陶宗旺为首,他们的工作就是选定建城地址,为尚未登岛的百姓修建居所。至于跟耽罗人打交道的事情,那是吕将需要负责的。

大周这些年失去土地的百姓是越来越多,原本大周是需要往北发展,为那些百姓提供土地的,可北方契丹依然强大,大周难以有效应对那些来去如风的契丹铁骑。李墨所提出的移民海岛的计划可以说是给陷入困局的朝堂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朝廷组织了两万百姓,打算先看看效果再说。这两万百姓正在官府的调配下陆陆续续赶往梁山,同时李墨所提出的相应准备官府也在积极配合。无他,耕牛,粮种以及足以支撑到下一次收获所需要的口粮。

背井离乡的确不是让人能够轻易接受的一件事,但有与其半死不活的苦熬,倒不如放手一搏想法的百姓同样也不少。大周失去土地的百姓超过百万之数,从中挑出两万胆大的,还是不成问题。只要这一批人成功在海岛上安家落户,那就意味着移民海岛这个办法有可行性。老百姓都是盲从的,只要让他们见到有人成功,他们的胆子就会随之变大,到那时,官府的动员压力也会相应的减轻许多。

大周虽无流民一说,但数量过百万的厢军同样也是朝廷不小的压力,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眼下既然有了解决隐患的可能,朝廷自然不会放过。

……

两万百姓,不可能一股脑的全运到耽罗岛去,不说没那么多船,就是陶宗旺带人紧赶慢赶的造出的房子,也不够那么些人住。分批次的运送也就成了必然,宗泽作为耽罗县的县令,自然要先上岛负责安民,至于县丞李纲,则带着新收的幕僚陈东留在梁山组织下一批移民。

从梁山出发,到达耽罗岛也不过十天半月的工夫,之前李墨已经让配齐战船的五支海军对航线附近进行了数次扫荡,那些想要依靠这条航线吃饭的海盗纷纷望风而逃,宗泽这一路上过得很安稳。

在半路上宗泽遇到了奉命调往耽罗岛担任耽罗县县尉的呼延庆,在呼延庆的船上更是见到了被李墨推荐的耽罗县都头李云。

李墨一直认为,官就官,匪就匪,像宋江、戴宗、雷横那种搞得官匪一家亲的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当宗泽与他谈起耽罗县都头,问他有没有什么人选的时候,李墨向宗泽推荐了李云。这是个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人,而都头这种得罪人的工作,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人。

李云原本就是都头,这次也只是平调,至于他本人是不是愿意,其实不管是宗泽还是朝廷都不是太在意。不过既然是李墨一力推荐,宗泽自然也趁此机会与李云交谈了几句。

“李都头,知道是何人推荐的你吗?”宗泽笑着问李云道。一番交谈下来,宗泽对李云这个都头很是满意,态度自然也随之温和起来。

“小人不知,还望大人明示。”

“这次朝廷移民海岛的举措就是此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是他向老夫推荐了你。你此前不认识此人?”

“……小人真不认识那位李相公。”

“说错了,他可不是一位相公,而是将军,朝廷新任命的靖海将军。”宗泽摇头纠正李云道。

“啊?”李云闻言一愣,他确实跟李墨没有交情,也不知道那个李墨为什么要向宗泽推荐自己。从本心出发,李云是不想来的,只是上命难违,只能带着家眷过来。如今知道了是谁害了自己,李云十分想要当面问问那个李墨,为什么要害自己。

……

船只靠岸,宗泽率先下船,双脚刚一沾地,立马感到身体不稳,迎上前的吕将连忙伸手相搀,笑着解释道:“先生勿惊,在海上颠簸了十几日,身体一时没法适应陆地,过一会就好。”

也就在吕将对宗泽解释的同时,那些迫不及待就下船的年轻后生摔倒不是一个两个,此时正被人搀扶着学习走路。宗泽笑着摇了摇头,任由吕将搀扶着边走边问道:“你家将军呢?”

“呃……前几日从那些被俘的海盗口中知晓了海盗藏匿的巢穴地点,大人带兵出去清除那些海盗了,算算时间也就是这一两天就能回来。先生,如今岛上的房屋正在抓紧时间修造,不知这次先生带来了多少百姓?”

“因为不知道岛上的情况如何?老夫这次只带了两百户过来,不知房屋可够?”宗泽闻言问道。

“够了,如今岛上所建的房屋足够容纳五百户,大人现在是先去休息还是先去看看房子?”

“先把那些百姓安顿好再休息不迟。”

“如此大人就随学生来吧。”

要移民两万,以五口之家为一户计算,那就需要可以安置四千户百姓的房屋。陶宗旺带人上岛以后按照一村百户的规模开始在岛上选址建屋,至于县城的修造,虽然已经选定了地址,但目前并未动工,首先修建的是安置百姓的村落,眼下已经建成了五个,陶宗旺正带人修建第六个。

宗泽不愧是父母官,对于李墨让人先修村落的决定没有半点不满,尤其是发现村落修建的地点附近都是适合耕种的土地,更是连连点头。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有饭吃,有田种,有片瓦遮身挡风避雨就足够让他们老老实实做顺民。看着那随船过来的两百户百姓满心欢喜的搬进新家,宗泽预感到移民海岛一事的确可行。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朝廷事先准备得当,那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辛苦你们了。”宗泽温和的对吕将说道。

“先生言重了,既然是为朝廷做事,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我等该做的。”吕将闻言谦虚的答道。

宗泽年仅六旬,最喜欢的就是提携后进,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位卑言轻,给眼前的吕将封官许愿只会惹人笑话,倒不如直接将自己所见所闻据实上报来得用处大。宗泽担任耽罗县县令,一来是他自身老成持重,二来就是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不过在看了李墨等人为移民海岛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以后,宗泽觉得朝廷某些大员有些杞人忧天了。

因为官衙并未开始修建,宗泽一行人被吕将安排在了军营之中,正好吕将也想就岛上耽罗人的问题向宗泽请教。宗泽听完了吕将对耽罗人的介绍以及他对如何融合耽罗人的想法以后,大加赞赏。

杀戮虽然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留下后患的办法。大周是大国,周边小国林立,一旦对耽罗这个弹丸小国下了杀手,难保就会引起周边小国的恐慌,到时万一被契丹、西夏这样一直跟大周不对付的国家给拉拢过去,对大周来说也是桩令人头疼的麻烦。

利用先秦遗民这个说法将耽罗人收纳入大周的百姓之列,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虽然执行的时间长了些,但只要坚持百年,耽罗人也就会变成一个历史的名词,以大周的人口基数,三千耽罗人扔到里面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够不见血就解决隐患是宗泽的追求,越看眼前的吕将越满意,宗泽就有了招揽之心,可他也明白这时候不是挖李墨墙角的时候,也只能把这个心思放下。

这一番谈话就谈了一夜,等到天亮之时,宗泽才感到稍有睡意。吕将见状连忙告辞,好让宗泽可以休息。不过宗泽却没有就此安睡,反而叫住吕将,当面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吕将,让其命人在船队返航时交予人在梁山等候消息的李纲。

对宗泽的这个要求吕将自然不会拒绝,收好信叮嘱宗泽好好休息以后,吕将带着人来到码头,按照之前与李墨的约定,今天就是李墨带队返航的时候。

因为事先就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吕将并不是很忙碌,即不像陶宗旺那样忙的脚不沾地,又不像李俊、阮小七那样正在与呼延庆进行交接。日后耽罗岛的守卫分成三部分,梁山海军只负责外海作战,而呼延庆则负责近海防卫,至于岛上的防卫工作,李墨已经下令将梁山的马铭跟袁虎所部给抽调了过来。李云李都头只是负责平日里的治安维持,冲锋上阵这种事轮不到他。

只要这三部人马到位,相信没谁能轻易上岛,这样在岛上居住的百姓也就可以安心生活。

没什么事的吕将在码头从早上一直等到了中午,这才终于看到李墨的船队出现在海平面上。

李墨一下船,见到吕将在等自己,立马高兴的叫道:“吕将,这回咱们真发财了。”

“看大人高兴的样子,这次收获颇丰啊。”

“哈哈哈~金银财宝还是其次,要说最大的收获,是从海盗头子手上缴获的海图,有了这些海图,省了我们多少事啊。”李墨开心的拍着吕将的肩膀说道。

海图的价值的确要比金银财宝高,每一张海图可以说都是拿人命画出来的,如今得到了现成的海图,那就意味着在将来可以少死不少自己人,吕将也很是开心。

第190章 闲

移民计划因为事先准备充分,目前正在按部就班的执行着,有梁山海军保驾护航,从大周至耽罗岛的这一片海域,是李墨说了算。

先下手为强呀,在清除了附近的海盗以后,梁山海军一家独大,北边的契丹人不重视海上利益,朝鲜也忙于跟世仇女直人拼命,结果就被李墨给捡了便宜,等到朝鲜人得知高贞干冒死送来的消息时,李墨已经在耽罗岛站稳了脚跟,只一战就将气势汹汹来找事的朝鲜水师给尽数送到了海底。

海路断绝,陆路又被世仇女直人给堵得死死的,朝鲜就算是想要派人去向大周抗议都找不到门。要说朝鲜人对抗外敌有两大法宝,一是坚壁清野,缩在城里跟敌人打消耗战,二就是找老大。可眼下李墨压根就没有要登陆的意思,第一招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而第二招找老大……

朝鲜以前的老大是大周,后来朝鲜看大周这个老大不如契丹这个老大厉害,便转投了契丹。可如今是多事之秋,契丹这个老大现在有点自顾不暇,前阵子龙兴之地都被女直人给占去了。所谓的龙兴之地,就相当于契丹人的祖坟。眼下祖坟都被人给占了,哪还有心情去管小弟的死活。听说契丹皇帝这回纠集重兵来战占了他家祖坟的女直人,不让朝鲜人出兵牵制女直人就不错了,哪还会在这时为朝鲜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分心。

求告无门的朝鲜人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没办法,不忍也不行啊,大海之上无法无天,哪怕是打着使者的旗号都会被梁山海军击沉,想要借着大周的商船偷偷前往大周,可那些人离开了朝鲜半岛就没了音讯,几次下来,也就没谁愿意去接这种有去无回的任务了。

李墨才不管朝鲜君臣如何的痛恨大周的蛮不讲理,他反正是我行我素的继续着自己的计划。耽罗岛已经落入手中,移民的事情轮不着他去操心,他要操心的只有养马这件事。第一批种马已经被送到了耽罗岛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那批种马的情况还算不错,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折损,相信等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以后,它们就可以开始为李墨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想要扩大马群的数量,目前的办法只有从外引进,可大周境内的种马李墨又有些看不上。既然要做那就要做最好的,要不然又何必费心劳力的跑到耽罗岛上受罪,李墨的目标是来自契丹的种马。

现在的契丹已经大不如前,至少边境的把守不像以前那样严格。契丹也是倒了血霉,摊上了一个恶邻,刚刚从黑山白水间走出来的女直人把发财的首选目标定在了契丹人的身上,谁叫契丹人离他们最近呢?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俗语女直人明显没有听过。

整日里为了生存在黑山白水间与猛兽争斗的女直人根本就不是那些已经过惯了富贵日子的契丹人能够抵挡,要不然也不会连祖坟都叫女直人占了。

契丹人想要奋起,但奋起却不是单单靠口头说说就行的,再加上契丹人如今的领导实在不是块打仗的材料,在与女直人的战斗中,契丹人是一败再败。与李墨所知的历史一样,虽然如今没有了大宋,但契丹人的大辽皇帝还是天祚帝。这位天祚帝真可谓是皇帝界的一朵奇葩,如今女直人会得势,那完全就是这位天祚帝惯出来的。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这句话用来形容天祚帝那是再恰当不过。想当年,女直人发动叛乱,天祚帝率领七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而当时的女直人仅有两万之众,数量如此悬殊,可结果却是女直人大获全胜。

而导致女直人大获全胜的原因,就是在战场之上天祚帝忽然逃跑所致。他是皇帝呀,原本在战场最高处观战,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战局正酣的时候正在前线跟女直人拼命的契丹勇士回头一看,身后高坡上代表皇帝的大旗没了。

兵败如山倒,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见皇帝跑了也跟着跑的契丹各部谁也不顾谁,只想着尽快脱离战场,结果就给了女直人趁机掩杀的机会。

军心士气这东西可鼓也不可泄。天祚帝既然上了战场,那就老老实实在战场上待着,身边有七十万大军保护,两万女直人即便个个如虎,想要伤害到天祚帝也是很困难的。可偏偏天祚帝这个人不按常理出牌,眼瞅着再努一把力就能干掉女直人的关键时刻,他偏抽风撤退了,而且连个招呼都不打,手下那些契丹大将都不知道原因,见老大跑了,他们也就跟着跑,结果一场到手的胜利就这么拱手让给了女直人。

契丹人输得窝囊,输得莫名其妙,而女直人赢得也是不敢相信。也就是自那次大战过后,女直人的声势如日中天,契丹人则是每况愈下,女直不过万,过万则无敌这话也是由那时候被传扬开的。

契丹人节节败退,连连失利,到如今连龙兴之地都丢了,而天祚帝却似乎依然没有醒悟,依然我行我素的执行着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心腹大臣萧奉先的支持下,他先把自己的老婆文妃萧瑟瑟以谋反的罪名给处死了,后又把无罪但颇有人望的文妃之子晋王耶律敖卢斡给处死,搞得下边无论是贵族还是士兵都其寒心。

不作死就不会死,都已经快众叛亲离的天祚帝依然没有醒悟,依然坚持要跟女直人决一死战。可他偏偏又是个多疑的,耶律大石才能出众,忠心耿耿,他却不放心,把人给囚禁了起来,重用萧奉先等奸臣。

李墨所知的历史上,大宋徽宗跟大辽天祚帝就是一对活宝,两个人比着看谁最能作,到最后都是个阶下囚的命。而现在大宋没有了,这世上也就只有天祚帝这一个活宝,但即便没了对手,天祚帝依然在原本属于他的那条作死大道上大步往前,不作到最后誓不罢休。

也正是托了这位活宝的福,李墨原本以为从北地走私战马困难重重,但实际上所经历的风险却比想象的要小得多。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肯花钱,舍得花钱,小规模的战马交易压根就没人过问,当然那是在上下都已经被喂饱的前提下。

祝彪作为此事的负责人,在伤好之后就直接前往了北地,有商队配合,用银钱开道,祝彪已经陆陆续续为李墨的梁山军买回了千余匹好马,而且更重要的是,祝彪为李墨开辟出了这条走私线,只要肯花钱维持,就能源源不断的得到北地战马。武装大周的正规军有点杯水车薪,但用来武装李墨手底下的那支马军,却是绰绰有余。像杜胜所统领那一部人马,如今就已经换装成为了一支纯粹的骑军。

李墨如今的小日子过得挺舒心,他聪明的没有混迹朝堂,不去参与那些争权夺利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个态度,没有谁主动来找他麻烦。而随着他实力的逐渐壮大,别人也会不得不开始重视他这股力量。

五千人马并不能对朝堂起到多大的影响,但李墨手中所掌握的那条海上商路,却足以叫人垂涎。而陆上不同海上,没有船,说什么都是扯谈。李墨妙就妙在抢了一个先手,朝廷虽然也组建水军想要制衡李墨,可组建的过程却并不顺利。

官场潜规则,阻碍着朝廷水军的迅速建成,哪怕是皇帝亲命,那些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的人还是小动作不断。不像李墨的梁山水军,就是李墨当家,李墨说了算。而朝廷的水军,盘根错节太多,只能眼馋的看着梁山海军从海外运回一船又一船值钱的海货。

海上贸易利润极大,同样风险也不小,一旦遇上海难,那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所以一条熟悉又安全的航线,就成了影响海贸至关重要的因素。眼下李墨已经掌握了大周与朝鲜这条航线,但李墨并未满足。朝鲜就是一个穷地方,出产的东西对大周来说可有可无,维持这条航路,主要还是以大周产品的输出为主。李墨最想要得到的还是南方的航路,只不过眼下鞭长莫及,也就不痴心妄想了。

眼下自己有船有人,过了朝鲜就是日本,虽然日本也是一个穷地方,但好歹要比朝鲜要富有,而且最主要的是,眼下日本可不同于李墨所知的那个后世的日本。现在的日本可是以能跟周人来往为荣。

不过去日本的航线目前还处在摸索当中,李墨手下五支舰队,除了守岛的一支,剩下的四支也各有任务,李墨当然想要扩充自己的舰队,但眼下却是有船无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挑起大梁的水军统领,相信日后肯定会被培养出来,但眼下,时间上却来不及。

这是李墨唯一感到有些不满的地方。

“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闲着无聊,跑到海边钓鱼的李墨自我安慰着,只是人不找事事找人,李墨的悠闲时光总是短暂的,奉旨出任李墨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