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骨打已是时日无多,这次兄弟二人损失惨重,在金国的声望必会下降不少,但此时想要通过战功来挽回声誉上的损失已不现实,唯有与安西达成休战,才能让他们这一支在之后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大丈夫当能屈能伸,完颜宗弼虽然心里不愿,但迫于形势,他还是不得不代表金国向安西暂时低头。而安西也不想白帮金国下任皇帝吴乞买的忙,之前之所以会同意交换战俘,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吴乞买并非出自完颜阿骨打这一脉,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下一任的金国之主,还是要归功于当初完颜阿骨打与其支持者的约定。当初决意起兵反辽,完颜阿骨打也担心凶多吉少,为了延续他的抗辽大业,更是为了聚拢人心,那时他才会作出一旦自己失手,就由他身边众兄弟中的一人继续领导抗辽大业的承诺。

但谁能想到当时在完颜阿骨打眼中强大无匹的辽国是头纸老虎,不断的胜利,让金国越来越强,而辽国却开始苟延残喘。

人的想法会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改变而改变。完颜阿骨打也是如此,当初会做出那个决定也是因为当时形势所迫,不得不出此下策。但如今,金国已然成了气候,家天下的思想自然也就开始在完颜阿骨打的心里生根发芽。只是金口难开,金口难改,当初赌咒发誓,这时候再想要改口就不容易了。而吴乞买也是个聪明人,为了防止完颜阿骨打铤而走险,他也承诺下一任的金国之主会从完颜阿骨打的子嗣后代中选出。

但完颜阿骨打还是担心吴乞买会在自己死后极力削弱自己的家族力量,这也是为何强硬了一辈子的完颜阿骨打会在弥留之际选择向安西低头的主因。安西这次所俘的七万女直战俘,皆是忠于完颜阿骨打这一脉的女直人。若是置之不理,估计吴乞买就算是在睡梦中都能被笑醒。

奴隶没了可以再抓,但若是忠于自己的人没了,那家族的衰落也将不可避免。完颜阿骨打心里就跟明镜似的,派出完颜宗弼作为金国特使,一来是想让完颜宗弼能够将这七万女直人继续掌握在家族手中,二来也是想要锻炼锻炼自己的这个四儿子。相比起二子完颜宗望,完颜阿骨打还是有些担心性格有些急躁的四子,自己在时还能镇住此子,可一旦自己没了,也不知完颜宗望是否可以收服老四,一旦这兄弟俩起了龌蹉,那对家族来说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与安西的战俘交换协议一旦成,金国的反应迅速,作为所要付出的代价,那些汉人以及契丹人奴隶就已经被送抵了安西与金国的交界处。

七万女直人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三万归了完颜宗弼,四万回到完颜宗望的麾下,这些人本来就是效忠于两兄弟,对父亲完颜阿骨打的分法,两兄弟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而在手中又有了力量以后,两兄弟也学乖了。安西的确是他们兄弟的仇人,但从目前来讲,他们兄弟最大的敌人却不是安西。

“四殿下,我家大人今日无暇接见,还请改日再来。”安西军军师从事房学度一脸客气的对前来拜访的完颜宗弼说道。

房学度,本是河北齐王柴英手下的首席谋士,之前河北遭到大周与大金两面夹击,齐王柴英不得不选择投奔安西,却不想在出城前往安西途中遭遇伏击,齐王柴英被流矢所杀,房学度也受伤颇重。万幸安西有神医安道全在,这才将房学度自鬼门关前救了回来。

被救过来的房学度消沉了一段时日,直到得知伏击自家的人马是来自大周的虎安军,并且其中还有召家夫妇为求荣华富贵的泄露行踪。为报旧主之仇,房学度答应了安西李墨的招揽,出任军师从事一职,而他所求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手刃卖主求荣的召家夫妇以及那日率兵来袭的虎安军主将庞毅。

自答应了李墨的招揽以后,房学度与和他一同投靠安西的李天锡、山士奇、狄雷等人一样用心做事。只不过初来乍到,房学度也不敢奢望能马上就受到李墨的重用,而这次与金国的谈判,对担任军师从事的房学度来讲就是一次机会。

完颜宗弼对房学度这个名字只是略有耳闻,但此时此刻,他也不敢表露出丝毫的轻视。军师从事,与军师不过一步之遥。安西现今有五大军师,但军师从事却只有两人,一是已经渐露锋芒的刘敏,而另一人就是眼前的房学度。

以完颜宗弼对李墨的了解,他是不可能任命一个废物做军师从事的。虽然身处敌对关系,但完颜宗弼对李墨这人还是挺佩服的。白手起家创下这么份家业,不是什么人都能办到的。

“敢问李都护何日有空?”完颜宗弼出声问道。

“这个……起码也要等大周京城来人离开以后吧。”

“大周来人了吗?”

“啊,来了。不过四殿下不要误会,那些人并不是代表大周朝廷。之前贵国去了一趟大周京城,收获颇丰,只不过现在那些东西落到了我方手中。这次来人皆是京城权贵的子弟,想要问我军讨要回那些传家之物。”

完颜宗弼听了房学度的解释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兄长千里迢迢率军南下,到头来担了恶名不说,还落了个两手空空,全便宜了安西军。要说心里不平衡是肯定的,气愤安西军不讲道义的出手截胡也是必然。但还是那句话,此时不是金国与安西撕破脸的时候。若是只跟安西军交锋,完颜宗弼还能咬咬牙跟安西斗上一斗,可问题是金国刚刚把大周给得罪了,万一大周不甘寂寞的也跳出来找金国的麻烦,那金国就有些吃不消了。

金国的女直人在金国只占少数,强大的武力保证了女直人在金国的统治地位,但就如人在山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落万丈深渊,一旦让那些迫于女直人的武力而屈服的蒙古人、契丹人、汉人看到了机会,他们是不会认命做顺民的。

已经品尝过荣华富贵是何种滋味的女直人自然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打破了瓶瓶罐罐也不心疼,因为那些瓶瓶罐罐本来不属于他们。但现在,那些瓶瓶罐罐已经成了他们自家的东西,那要是打破了,就要心疼了。

完颜宗弼不是好糊弄的!房学度的解释她只相信三四分,尤其是房学度说大周来人只是一些权贵子弟,完颜宗弼更是一个字都没信。以己度人,完颜宗弼不相信大周只有权贵派出使者来与安西交涉。

大周这次吃了大金这么大一个暗亏,把百年积攒的国库都搭了进去,这口恶气不管换了谁,都会想方设法的要发泄出来。更何况眼下大周与安西尚未彻底撕破脸,名义上安西还是属于大周的治下,相信大周的天子不会放过眼前这个机会。

完颜宗弼会这样认为,那是因为他并不了解大周天子的为人。此时的大周天子柴冲正忙着挽回自己在朝里朝外的个人形象,对于外部的事务,他暂时还没精力去考虑。但是一个李纲在天牢自尽就足以让柴冲焦头烂额。

虽然柴冲的确巴不得李纲去死,但却绝对不是这个时候,尤其还是死在天牢里。李纲对柴冲来说不算是一个好臣子,虽然他的本意是好的,但他的做法却无法叫柴冲认同。可问题是李纲在朝里朝外的名声却很响亮,这次抵抗金兵,若不是李纲出头,这大周最后一丝尊严都有可能被大周的君臣丢尽。

可现在李纲死了,即便柴冲第一时间处死了负责天牢的官员,也无法堵住悠悠之口。天子擅杀有功之臣的黑锅,柴冲不想背也得背。金兵一次南下,顿时就叫柴冲在大周的支持度掉到了冰点。老百姓还不敢多说什么,但那些被柴冲让人冲进家抢走传家之宝的各大家族就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了。

房学度对完颜宗弼所说的话其实也不是很准确,京城的权贵人家的确派出家中子弟前来向安西讨要各自的传家之宝,但在这些人里面,同样也混杂了大周朝廷的特使,不为别的,单是大周积蓄了百多年的国库,就由不得大周天子置之不理。

当然想要从李墨的嘴里夺食,那也是异常困难的一件事。古玩字画好办,那些东西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但无价之宝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指此物价值连城,另一个含义则是一文不值。而在李墨眼里,这些古玩字画远没有金银珠宝有用。

古玩字画可以变成金银珠宝,但却不能直接当做金银货币来使用。对于急需发展资金的安西来说,古玩字画远没有实际的物资有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将古玩字画还给各大家族一事李墨并无意见,但想要要回家传之宝,总不能光张嘴却一毛不拔吧。好在各大家族里的明白人不少,随同这些家族子弟一同到达安西的还有大量安西急需的各类物资。

第364章 和谈

战争即将告一段落,但以李墨为首的安西势力集团却清楚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和平只是短暂的,只要大周亦或是大金养好了伤口,一场比现在更大规模的战争就会爆发。

对大周,李墨感觉复杂。大金好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就是了。但大周,那都是与李墨来自同一个族群,自相残杀的事情李墨还是希望尽量避免。当然李墨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即便安西日后不主动挑衅大周,大周也不会忘记“收复失地”的重任。

与大周一战在所难免,安西能做的,就是不断壮大自己,争取在日后爆发战争之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大周。别看此次安西成了最大的赢家,但李墨却清楚要是论起战争潜力,安西比不得大周,其关键原因,就是大周拥有这世上谁也无可比拟的人口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人口是决定一场胜负的关键。只要激起了血性悍不畏死,那人海战术是任何名将都会感到头疼的问题。大周现今的人口已有近亿,虽然这几年连番作战,但这对总人口的影响未见得能有多大。

而李墨的安西虽然先是继承了原本辽国的大部分遗产,后又吞并了西夏,但在人口这个关键问题上,数量依然连大周的四分之一,甚至连五分之一都没有。当然比上不足,不下有余,比起崛起的金国,安西倒是可以笑上两声。

辽国的人口分布多是聚集在幽云十六州,也就是西京道以及南京道,中京道的人口虽然也不少,但为了躲避战祸,大部分生活在中京道的百姓在金国与耶律定交锋的时候不是被金人裹挟去了北方,就是举家迁徙至了相对安稳的西京道。后来南京道被金人所占,生活在南京道的百姓又纷纷举家迁徙,也转移到了西京道居住。换句话说,辽国的近七成人口如今是在李墨这里。

地广人稀就是金国目前的现状。金国的上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短时间内他们也没有好的解决之策。当初杀伐痛快,肆意劫掠,那此时的苦果就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吞。大周庞大的人口资源令人垂涎,可问题是金国这次对外战争几无收获,又赶上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即便金人有心南下从大周的身上割肉,也不得不按耐下这份冲动。

与安西的停战就是在金国这种内忧外困的前提下出现的。金国必须要休养生息,必须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整顿内部,而最重要的是,新任的金国皇帝吴乞买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才会对外宣战。因为战败的后果,吴乞买承受不起。

完颜宗弼期待着大周对安西开战,只是这份期待终要落空。要说起来,大周的军事实力在这连番作战中损失并不是很大,除了前期与河北齐王的势力作战有所损失外,金兵南下之时,几乎并没有损兵折将。毕竟完颜宗望在实际上并没有与大周的军队正面交锋,虎威军坚守大名府之时,完颜宗望只是留下完颜宗翰率部监视,并未爆发什么大战,而等虎安、虎贲二军率部赶回京城救援时,完颜宗望又见机得快,提前跑路了。

可没想到大周是这么的没骨气,放着大军不用,却向安西派出了和谈的使者。这在完颜宗弼的眼里自然就是懦弱的表现。只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完颜宗弼不了解目前大周的情况,这才会有了这个武断的看法。

大周天子柴冲自然是想要挥军解决安西的,自当初李墨就任安西大都护一职,柴冲就与李墨之间没有了丝毫情谊可言。可理想往往会被现实打倒,柴冲想要对安西宣战,可皇帝不差饿兵,自被金人抢走了国库以后,大周的朝廷目前正处于缺钱的状况,而想要解决安西这个大敌,没有大量银钱作为资本,大周的文武百官是不会眼看着天子任性胡为的。

打仗其实就是打钱,兵马粮饷哪一样离得开钱。大周此时会对安西低声下气,说白了就是人穷志短闹的,大周的君臣还指望能从安西手里讨要回一部分国库,又怎么会在此时跟安西翻脸。

而安西也知道大周是什么打算,国库里的金银财宝那是不可能还的,但那些古玩珍藏倒是可以用来打发大周。当然白给是不可能的,大周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大周与安西的谈判,所围绕的也是这个问题。

虽然还没有到刀兵相见的地步,但无论是大周还是安西,心里都清楚二者之间已经是国与国的关系。大周想要凭借以前的附属关系来达到目的绝无可能,负责此次谈判的宿元景心里那是心知肚明。

谈判其实就是相互妥协,在无法一口吃掉对方的前提下,各退一步也就成为了必然。宿元景与徐和一样也是大周太上皇时期的老臣,原本担任太尉一职,不过在新皇柴冲上位以后,宿元景的太尉就被高俅顶替了。这次金人南下,李纲乘机除奸,干掉了胖子身边的宠臣多人,只是由于在李纲上任之前高俅与秦桧这二人被下了大牢,反倒躲过了此劫。胖子重掌大权之后,高俅与秦桧也因祸得福,重新获得了重用。可出使安西这种事胖子却舍不得派高俅或者秦桧出面,没办法,自己身边的亲信眼下就剩这二人,而李墨做事往往又出人意料,万一高俅或者秦桧一去不回,那损失的可是胖子。

闲赋在家的宿元景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任命,负责此次代表大周出使安西。临行之前,胖子给了宿元景底线,只要安西愿意将缴获的国库归还,就是对李墨封王也不是不可。可问题是安西也不傻呀,一个空头的王爵,又如何会把已经进嘴的好处再吐出来。

面对宿元景的到来,安西方面请出了一直在为安西教育事业发挥余热的徐和。作为宿元景的老相识,徐和说话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客气。在第一次与宿元景见面之后,徐和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了宿元景,用一个王爵换国库,绝无可能。

老相识的好处是彼此说话可以直接一些,但坏处也很明显,知根知底,心里想什么很多时候都会被对方猜到。好在宿元景也知道安西不好糊弄这个事实,在被徐和明确拒绝后,便接手了安西所提的要求,开始逐条研究。

安西对大周开出的条件有三个,首先就是双方停战十年。这一条宿元景倒是不怎么在意,停不停战并不是一纸合约便能束缚,相信安西也清楚一旦大周缓过劲来,随时都有可能开战。

其次就是新一任安东大都护的人选必须由安西推荐,当然安西也不是一步不让,安西承诺只要大周答应这一条,河北之地可归大周,安西不会染指。可宿元景却不敢做主答应这一条。一个安西,一个安东,那都是大周的隐患。如今好不容易安东出了变故,秦八郎那个短命鬼挂了,眼下正是朝廷收回安东的好时机,就这么放弃,任由安西吞并安东,这样的大事不是宿元景这样一个使臣可以决定的。

最后一条则是国库的归还,安西不可能将整个国库归还大周,除了古玩珍藏外,银钱方面安西只答应归还一成,而且在安西归还国库一成后,大周也要将境内的流民悉数交由安西处理。

大周人多地少,流民的数量超过百万,这对大周来讲的确算是个不安定因素。可宿元景更明白将这百万流民交给安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安西提的三个要求,除了头一条宿元景可以做主答应外,剩下的两条没有一条是他可以答应的,只能命人将安西的要求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等候当今圣上拍板。而在宿元景等待京城回复的时候,安西与大金的谈判也悄然展开。

与大金的谈判,安西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毕竟此时的安西是站在胜利者的位置,而大金则是有求于安西。战俘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但七万女直战俘目前还在安西手上。好在安西也没有再拿那些女直战俘做文章,而是对大金开出了其他的价码。

负责与大金谈判的主使是房学度,而金人这方面则是完颜宗弼。双方都不是头回见面,也没必要瞪眼拍桌子。

安西对金国所提的停战要求同样也开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停战十年,这是糊弄傻子的,完颜宗弼也没往心里去。其次就是要求金国停止对朝鲜半岛的侵扰,与此相对的,安西可以承诺将南京道交给金国。最后则是要求金国承诺,不会阻止治下百姓的迁徙。

与宿元景所遇到的问题一样,完颜宗弼也是除了头一条其他两条都需要慎重考虑。朝鲜贫瘠之地,在尝过辽国、周国的甜头以后,金国自然不怎么看得上。可问题是朝鲜虽穷,可那里也有数百万人口,这对缺少人口的大金来说就显得有些重要了。

至于南京道的归金所有,完颜宗弼倒是挺感兴趣,此时的南京道内已经没有多少人口,连番被金人祸祸,但凡能走的人都走了。有地无人,要地何用。可完颜宗弼却没有因为南京道如今人口稀少而忽略了南京道对金国的重要意义。南京道与大周接壤,有了南京道,也就意味着将来金国可以直接南下攻打大周。

朝鲜的人口,将来入侵大周的桥头堡,完颜宗弼有些难以取舍。

而安西所提的最后一则要求,完颜宗弼却是说什么也不能答应。自家人知自家事,完颜宗弼很清楚女直人对待其他种族的人是什么态度,一旦答应了这一条,金国境内的人口必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迁徙,真要是答应了这一条,除了与女直人关系不错的渤海人、系人等二等人外,位置处在三等、四等还是自由之身的人肯定会出现大规模迁徙。本来就人口不足,安西这个要求简直就是在金国的胸口狠插一刀。

与金国以及大周的谈判也因此而陷入了僵局,无论是宿元景还是完颜宗弼,都在等候各自京城的回复,而安西则显得悠闲了许多,这些日子虽然没有大肆庆祝这次战争的胜利,但仅从百姓的精神面貌来看,安西上下洋溢着一丝喜庆的气氛。

战争的胜负无关正义与否,只要打赢了,那胜方的百姓就会产生一种扬眉吐气之感,生活在安西治下的百姓此时就是这种状态。当然百姓可以高兴,但李墨等人却不会在这时得意忘形。与大周以及金国是战是和,目前尚是个未知数,这时候就松懈下来,为时尚早。

也正是这份谨慎,安西等来了大周与金国的回复。大周答应了安西所提的要求,但同时也提出要将归还国库的份额提高到三成,若是安西同意,大周可以册封李墨为异姓王。只是李墨拒绝了大周的封王提议,只答应归还两成。任凭宿元景说破嘴皮,安西方面却始终不肯松口,到最后宿元景也只能代表大周答应了安西的要求。

大周与安西停战之后,接下来与金国的谈判却出现了一点小波折,就在完颜宗弼与房学度谈妥条件,安西放弃第三条要求时,李墨带着一个少年出现在了谈判现场。

“安西与大周谈了三个条件,与大金自然也要有三个条件。既然大金不愿意答应安西的第三个条件,那我就换一个,大金想要停战,必须将你们手下的降将刘豫交由安西处置,否则安西与大金绝不停战。”李墨没有跟完颜宗弼客套,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能问问安西为何一定要刘豫吗?”完颜宗弼倒是知道刘豫这个人,二哥率兵南侵的时候,周国一部分地方官员望风而降,这刘豫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完颜宗弼很不解,这才有此一问。

“此人名叫关玲,其父关胜与我乃是至交好友。若是关胜死在两军阵前,我无话可说,但那刘豫为了降金却暗害了关胜,这个仇,我非报不可。”李墨一指身旁的少年,沉声对完颜宗弼说道。

第365章 暗斗

随着安西分别与大周及大金签订停战协议,这天下又一次迎来了和平。不过不管是李墨还是柴冲,亦或是完颜宗弼,都明白这和平是短暂,只是因为各自都有要处理的急事才相互妥协。想要真正的和平,恐怕只有等三方只剩下一方的时候。

完颜兄弟忙着回国争权夺利,大周天子柴冲忙着重拾人心,相比较而言,李墨的确要比其他两方的人要轻松一些。战后的事情都有规定的章程,有专人负责,李墨也就可以忙里偷闲的休息一阵子。

人都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天就那么十二个时辰,除去吃饭睡觉的事情,其实留给人做事的时间并不是很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墨既然要忙着打仗的事情,对家务事自然也就没时间去过问,家中的娇妻自然也就没时间去关心。好在李墨不是个老古板,并不认为让女子在外抛头露面有损男儿的尊严,像伏婉、耶律余里衍在嫁给李墨之后,依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像那些嫁了人的女子一样只能整天待在家里,等待丈夫的宠幸。

李墨始终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