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御前驸马-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停。

一直抓,一直抓,大有要将石壁上的藤蔓清理干净一样,终于,在众人不屑的努力之下,一名锦衣卫发现了那个所谓的山洞的洞口。

“驸马!洞口在这里!”

一声大呼,只见正尧立即闻声看去,旋即脚下一个快步。身影一闪便来到了洞口。

不过洞口却是很小,被藤蔓紧紧地给缠绕着,而且还有很多蜘蛛网,看样子。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来过,众人对此就更加的疑惑了。

为何驸马会表现的如此紧张激动,这个山洞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而就在众人还在想入非非之际,却见正尧一把清理了洞口的藤蔓和蛛网之后。随即微微弯下身子,整个人顺势钻了进去。

钻进洞里,正尧环顾四周。却是一片狼藉之貌,除了有很多蛛网和老鼠之外,地上便是一些枯枝败叶,以及一堆灰烬。

别人不知道,但是正尧却是很清楚,这一处山洞可是承载了正尧和宁安一个寒风刺骨的雨夜所发生的事情。

当时正尧和宁安一路穿梭,遭遇了淋雨之后,最后幸运的发现了这一处地方,便钻了进来。后来正尧去找来树枝柴禾在山洞之中生了火,二人也靠着火堆,先后脱了衣服将其烤干,接着靠在一起睡了一觉。

虽然这一觉并没有那春意盎然的场景发生,但是却正因为正尧让宁安对正尧重新审视了一番,也消除了之前在温香玉苑对正尧的误会,渐渐地真正对正尧有了爱意。

一个男人能够做到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且还有过一段时间的赤身露体却坐怀不乱,除了这个男子是正人君子之外,就只能说明他是性无能,而明显的,正尧绝对不是后者。

当然,并非正尧对当时的宁安没有想法,只不过正尧知道宁安当时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姑娘,而且还是堂堂一国公主,自己不可以乱来。

眼前的那一堆灰烬,正是当日正尧与宁安所留下的,没有想到,这七年时间过去,灰烬仍旧在,就如同宁安对正尧的爱,一直未变。

“哎……”

想到这里,正尧不禁又是一番叹息,微微摇头,旋即不舍的把目光收回,缓缓转过身子,又钻出了山洞。

对于正尧方才的这一出,众多锦衣卫自然是不甚明白,不过正尧也不想多说什么,出了山洞之后,便立即挥手道:“罢了,我们继续往前寻找。”

说完,正尧收拾好心情,大步一迈,率先往杂草丛里走去。

见正尧都发话了,其他人又能说什么呢?于是纷纷相视一笑之后,也跟了过去,继续开始他们的寻人。

与正尧等人一样,柳彦也好,张诚也罢,都开始陷入紧锣密鼓的搜寻之中,一点一点,一寸一寸,一片一片,竹林搜完又搜农田,农田过后,又是荒原,一直一直,渐渐地,东方渐白,天色逐亮。

四个时辰过去,众人也都有点身心疲惫的感觉,可是不论是正尧,还是柳彦等人,都仍旧没有发现宁安等人的踪迹,甚至连一丝一毫的线索都没有,这无疑更加让人觉得心力交瘁。

而随着天色的变亮,无名村那边也陆续有人往竹林这边走来,三个一群,五人一伙,纷纷加入了寻人的行列。

时间虽然在一分一秒的过,而众人的信心也在一点一滴的消磨,但是正尧的坚毅却丝毫没有变,不知不觉中,却见他领着一队人马已经找到了寒潭畔。

寒潭,又是一处令正尧感伤的地方。

当日从悬崖上坠落下来,最后就是二人坠落在了寒潭之中,潭水是那样的冰凉刺骨,到现在也是记忆犹新。而正尧的第一次接吻,也是在这里发生的,而且还给了宁安,即便那只是一次并没有歪念的人工呼吸。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是患难,多少还是有点点小小的欣慰,至少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宁安依旧在自己的身边,可是现在,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而正尧也终于明白,这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回忆都与宁安有关,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最最最爱的还是宁安一个。至于安波尔沁,虽然也是爱,但是更多的还是出于对安波尔沁七年不弃的感激。

或许这样对安波尔沁有些不太公平,但正尧的内心是这么告诉他的。

“咕咚!”

一个野果突然掉入寒潭之中,一声轻响,惊起一滩波纹,也惊起正在沉吟回忆的正尧。

回过神来,正尧示意众人四下再次仔细搜索一番,而他则是想也不想的直接一头栽进了寒潭之中,立即溅起三丈水花。

初春时节,寒意凛凛,再加上本是寒潭,那潭水的冰凉便可想而知。

众人根本不明白正尧此举到底是意欲何为,甚至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今天的正尧为何会如此的一反常态,好像这一路上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完全没有了以前那般的果敢,决断。

或许是他们并不了解正尧的为人,又或许他们不知道正尧和宁安在这里发生的事情,甚至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明白此刻正尧到底是以怎样的一种心态来找人,因而,他们只能傻眼般的看着正尧跳进寒潭,一脸愕然。

“驸马”

想要阻拦,却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有一点,大家是很清楚的。

如果宁安真的坠入了寒潭之中的话,相信早已经浮出水面,毕竟都已经过去四日,所谓活能见人,死能见尸。可是如今看来,周围一点脚印也没有,寒潭中更是没有任何尸体浮出来,那就很明显意味着宁安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

如果没有来过这里,正尧就算是把寒潭的水榨干,那也是于事无补,最终还是找不到人,终究正尧跳下去也是白搭。

可是正尧又如何不知道呢?但是面对如此境地,他又能做什么?已经寻遍周围一切,根本就见不到宁安的任何踪影,现在正尧的脑子里面已经开始出现混乱,他已经没有了办法。

或许跳下去可能还有一线机会,或许会发现有《神雕侠侣》里面杨过与小龙女那般的机缘,在寒潭底部还有一处可以通往另一处地方的通道!虽然这种可能只能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才有,但是没有办法之下也只能如此。

又或许正尧跳下去只是想要让自己冷静一下,清醒一下,或许这样就会清楚关键的所在。

或许……

已经没有或许,只见正尧坠入寒潭之后,良久都没有动静。

“扑通!”

“扑通!”

“扑通!”

“……”

眼见正尧许久都没有上来,众锦衣卫也开始慌乱起来,连衣裤都来不及解开,就这么一头栽了下去。

不一会儿,三名锦衣卫终于浮出了水面,这时却见他们各自手中正托起双眼紧闭,嘴唇发紫的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正尧。

可以肯定,正尧已经晕了过去,且身子十分的冰凉。

第四十二章拟旨点兵命元帅

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随后在徐阶的安排之下成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由此也奠定了张居正以后的万历首辅之路。

同年柘林驻兵谭允传等,因粮饷缺额而叛变作乱,进犯广州,初败总兵汤克宽,并焚其舰,后为提督待郎吴桂芳、广州总兵汤克宽表里夹击,斩首千余,结果谭允传被捕,磔于市。

诏安四都人吴平,聚众万余,造战舰数百纵横南澳、浯澳间。曾攻陷潮阳神山、古埕、惠来竹埔、双溪等村,扎营于梅岭。

二月,福建兴化残倭,重新纠集万余人,围攻仙游县三日。

朝廷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引兵驰援仙游,与倭大战城下,倭败奔同安,戚继光趋兵追击至王仓坪,斩首数百级,坠崖山谷间无算。余倭数千人奔逃漳浦县蔡丕岭。戚继光分其兵马为五哨进击,自率短兵,赤脚攀崖而上,倭伏兵四起,戚继光愈战愈勇,督各哨兵殊死力战,冲入倭巢,又擒斩数百人。少数逃脱者流入广东,掠渔船出海去。

至此,福建倭患暂时平息。

……

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因为严嵩的倒台而安稳下来,相反,似乎动乱比以往还要激烈,也不排除这些都是严嵩余党所为。

不过相比于以上这些事件,蒙古方面就更加令严嵩感到头疼。

蒙古方面像是收到严嵩伏法的讯息一样,就在严嵩谋反第三天,蒙古亲王阿拉尔便以俺答之名出兵,向大明进发。不到三日,便又来到山西大同,进行烧杀抢掠,引得哀鸿遍野。

太和殿上,嘉靖正襟危坐。面色镇定,深眉紧锁,似乎遇到了很棘手的事情。

实则一来是因为正尧带着一队锦衣卫去寻找宁安等人的下落已经有两日之久,到现在却依旧没有任何的消息;二来,殿前文武百官均是一脸凝容,一股无形的压抑气息便随之散开。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取代了孟公公的安公公声音似乎更加的响亮和尖锐,站上前来,拂尘一挥,宁静的太和殿瞬间被打破。

安公公刚刚说完。徐阶立即往左垮了一步,然后躬身道:“启奏皇上,山西来报,蒙古俺答率大军进犯我大明疆域,烧杀抢掠,无所不做。现前线告急,还请皇上拟旨派兵增援,以驱鞑虏!”

“此事事关重大,靖王。你有何提议?”

嘉靖点点头,旋即把目光看向了靖王。

其实嘉靖现在的心很乱,他已然没有了主见,要他去分析问题。在心底上就开始排斥。

靖王闻言,立即右跨一步,躬身低头道:“回奏皇上,山西之急刻不容缓。臣弟以为徐大人所言甚是,需要即可出兵施援!”

“既是如此,那众位爱卿觉得命谁为帅带兵前去才好?”

嘉靖追声问道。随即扫视了一下殿前的文武百官。

虽说嘉靖没什么心思在这些事件上,但是他却知道,在平乱成功之后,戚继光便立即赶回福建继续抗倭,而刘显俞大猷也各自回到驻地引兵操练,或是剿杀余党。

所以现在的朝廷之中,还真的没有什么大将可以任用。如果现在才拟旨召集戚继光等人去山西救援,这书信一来一回也会耽搁不少日子,自然不行。

如此一来,这谁来领兵一事确实成了一个难题。

而嘉靖这么一说,殿下众文武百官纷纷又一次低下了头,似乎都不愿意开口说话。

放眼整个朝堂之上,大都是一些文官,去带兵打仗,自然不行,而所为的武官,也都是些老头,上战场还不就是跟送死一样?本来正尧柳彦梁玉这些人都勉强有大将之风,可以担任,但是他们却因找宁安至今未归。

面对此等境况,没有人站出来那也是情理之中。

良久,见众人都是无动于衷的样子,靖王才不由地抬起头,然后道:“启奏皇上,如果皇上没有适合的人选,臣弟倒是可以推举一人。”

“哦?皇弟有何提议不妨直说!”

靖王道:“论资历论能力,能够与驸马、柳彦以及梁玉等人相提并论的,当下便有一人,此人便是前科武榜眼,现任御林军统领方玉阳。”

“方玉阳?”

嘉靖一阵惊讶,似乎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印象似的。

“是的皇上!其实臣弟还有一事相告,此番能够一举平乱,将严嵩伏法,御林军统领方玉阳实乃功不可没!这些年,他一直潜伏在严嵩身边为的就是能够在最后时刻突然倒戈相向,令严嵩措手不及。”

靖王点点头,立即说道,言语之中尽是对方玉阳的称赞之意。

别说是嘉靖,就连徐阶张居正等人也都被靖王说的是一头雾水,同时还惊讶不已。

实在没有想到,除了严嵩身边的严渊之外,连方玉阳也是靖王刻意安排在严嵩身边的人,不得不说,为了能够扳倒严嵩,靖王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难怪当初严嵩大军攻城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见到方玉阳的身影,原来他本就是靖王的人,自然不会随着严嵩一同谋反,至于当时他在何处,就不得而知了。

一下子摆放了两枚棋子在严嵩身边而严嵩却全然不知,不知道是严嵩的大意,还是靖王的厉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老谋深算这一方面的较量之中,靖王又一次胜了嘉靖。

而且给人的感觉,靖王应该还不止如此才对。说出来的都有两个,那一直在暗里监视严嵩一举一动的还有多少人呢?这同样是一个未知之数。

“哈哈!好!好!好!”嘉靖闻言,猛地一拍大腿,连叫三声好,随即一脸喜悦的道:“没想到,靖王竟然如此深谋远虑,想来严嵩知晓之后也会无比的汗颜!想不到啊想不到,好!既然是皇弟极力推荐,那就准了!安公公。即刻拟旨,命方玉阳为伐蒙大元帅,钦点兵马,立即出征!”

“慢着”

就在嘉靖兴奋的说完,准备恩准靖王的提议之际,却见靖王突然又开口叫道,随即一双双愕然的眼神又落在了靖王的身上。

竟然在太和殿上公然大喊慢着,而且还有意打断皇上的话,这可是多么的大逆不道,这靖王到底是怎么了?

而嘉靖闻听靖王的叫喊。虽然脸上没有表露出不满,但是心里也不由地有些不爽,好在嘉靖的调节能力以及伪装能力也很强,于是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看向了靖王。

随即嘉靖饶有趣味的问道:“靖王还有何事?”

说到底,靖王多少还是有些不给嘉靖面子的意思,而身为一国之君,面子向来也是最为重要的,即便他脸上没有什么。但是在心里还是会有疙瘩的,因而在语气方面,嘉靖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了。

靖王是个聪明的人,一听嘉靖这么问。已然明白嘉靖对自己已经有了不满,于是立即躬身恳切的道:“请皇上恕罪,臣弟方才一时情急所以才……”

“呵呵,皇弟无需如此慌张。朕又没有怪你,你何必自责呢?”

假意的笑了笑,嘉靖倒显得很宽宏大量似的。

靖王微微一笑。然后又缓缓抬起头望着嘉靖道:“其实方才臣弟是因为觉得还有一点不妥,所以想请皇上先听臣弟说完再拟圣旨。”

“哦?还有不妥?有何不妥皇弟赶紧说来!”

“回皇上,是这样的。方玉阳虽然能力不错,且忠君爱国,但是尚未有担任元帅的能力,所以臣弟认为皇上应该将元帅之职任命他人。”

“任命他人?”

不仅是嘉靖,连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都开始又一阵疑惑起来。

靖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先前是自己说要推荐一人,就把方玉阳给推了出来,说他能力强,资历够,还在平乱之中立了大功。可是当嘉靖准备任命其为元帅的时候,他却又突然转了一个大弯,说方玉阳又没有那个能力。

横竖都让他给说了,他到底在干嘛?难道他也想学学严嵩那种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指鹿为马的作风?

一时之间,原本宁静的太和殿慢慢地开始出现议论之声,渐渐地,声音越发吵杂,整个太和殿俨然就快成为了一处菜市场。

“停!”

嘉靖敲了敲面前的桌子,轻喊了一声,随即太和殿才立即归于宁静,只见中文武百官纷纷面面相觑,不发一语。

“靖王!”片刻之后,嘉靖再次开口道,只不过显然嘉靖心有不满,所以才叫出了“靖王”二字,而没有叫之前的皇弟。

“臣弟在!”

靖王不知嘉靖叫自己为何,本能的应了一声。

嘉靖接着问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就直说,相信众文武百官也都是对你的话感觉很难理解。”

闻言,靖王立即道:“回皇上,臣弟以为应该任李正尧为帅,方玉阳为将方为上策!”

“李正尧?不就是驸马吗?可是驸马如今还没有回来啊!”

“皇上大可不必担心,相信驸马很快就会回来,不如先让方玉阳前去山西,驸马回来之后再去也不晚。毕竟驸马曾经与蒙古有过交手,应该很了解蒙古的情况。再加上驸马为人聪明勇猛,是元帅的不二人选!”

靖王如实说道,看来他还是那样的欣赏正尧。

嘉靖一听,确实也说道他的心坎上,于是立即道:“好!准奏!安公公,拟旨!”

第四十三章卧病于床徒感伤

经过靖王的一番建议和解释,最终按照他的提议,嘉靖让安公公拟了两份圣旨,一份是给正尧的,一份是给方玉阳的。至于圣旨的内容,自然是命正尧为帅,封方玉阳为将。

早朝完毕,嘉靖将拟好的两份圣旨均交给了靖王,示意让靖王去颁发,而靖王自然不敢推搪,拿好圣旨,便前往方玉阳的府邸而去。

七年人事,原有的威远镖行也都不复存在,花清月与方玉阳也各自有自己的府邸,基本上也没有怎么往来。尤其是在得知方玉阳为严嵩做事,一直与严皓为伍之后,花清月就彻底的疏远了方玉阳。

而方玉阳因为晋升御林军的统领也有一段日子,所以建造的府邸自然要比以前的威远镖行要大的很多,且更要靠近皇宫。

出了宫门,因为方玉阳今天休假的原因,故而靖王独自带着圣旨便直往方府而去。

闻听靖王到来,方玉阳立即出门相迎,对靖王的态度也是十分的恭敬。

随后靖王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将圣旨念完将其交到了方玉阳的手中,还特地嘱咐他好好干,打退侵犯大明的蒙古兵便回来领功。

方玉阳听到自己竟然被封为将军,可以率领兵马上战场,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只不过在听到自己竟然要为正尧打下手,当马前卒的时候,瞬间眼神之中就闪出一丝异色,而这一幕也正好被靖王看的清清楚楚。

对于方玉阳与正尧之间的矛盾,靖王自然是清楚的,不过以大局为重,他还是不忘再次嘱咐道:“方大人往后便是三军先锋将军,三军将士的性命都要靠元帅和你来统领,所以在这个时候,是不应该有矛盾的。至少,在军队里面是不可以的,希望方大人不要将个人感情放进战场。”

靖王说的很对,战场之上,不存在个人恩怨,否则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军心不稳,甚至会无故丢掉将士的性命,而吃了败仗。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战死沙场的例子就足以证明。

方玉阳点点头。道:“嗯,卑职明白,只是王爷,要卑职低三下四的面对李正尧,卑职真的很难办到,卑职……”

“方大人不必如此,其实这对你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经此一事。你会拥有更多,别想太多,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即可。”

“那卑职唯有尽力了!”

面对靖王的宽慰,方玉阳表现的无可奈何。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了。

靖王见状,这才微微一笑,耸了耸肩,道:“好了!本王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就请方将军即可去点齐兵马,急速赶往山西救急!”

“卑职遵命!”

半跪在地上,双手摊开接过靖王手中的圣旨。方玉阳便脆生生的应了一声,倒是颇有几分军人的豪迈威武之气。

旋即靖王将方玉阳扶起来,然后打量了一下四周,不由地把声音调低,悄声问道:“对了,之前本王交代你办的事情如何了?”

说着,靖王似乎很神秘似的,还刻意的往方玉阳耳边靠近了些许,也不知道在搞什么。

而方玉阳闻言,面色微微有些犯难的道:“事情还算顺利,只是中途出了点小岔子,不过以卑职看来,影响不大。”

“好,但愿不会有什么影响,那她呢?”

说到“她”的时候,靖王再次刻意的把声音给调低了几分,这个她字,却显得有些异于寻常。

“她已经安排好,很快就会出现。”

“那就好,那就好!哈哈,好了,本王有要事去办,就不多留了,你也赶紧去点兵出征!”

说着,靖王开心一笑,右手还不忘在方玉阳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给人的感觉,好像靖王是方玉阳的某个亲切的长辈一样,二人的关系也不像普通的王爷与御林军统领那般。

转过身子,靖王便不再多说一句话,径直往仿佛门外的街道走去,而方玉阳随即也收起圣旨,三下五除二的时间回到房中换好衣物,便立即赶往军营,准备点兵出征。

另外一边,正尧因为为了寻找宁安而奋不顾身跳进寒潭之后便出现了短暂的昏迷,好在袁海云及时赶到,将正尧给救醒过来。

只是因为寒潭之中的水湿气太重,而正尧又喝了很对寒潭之中的水,再加上正尧本身已经身心疲惫,结果一下忧郁成疾,卧病在床。

或许连正尧也不知道,他已经有多久没有因为感染风寒而卧病在床这种情况发生了,至于中毒失忆那自然另当别论。

实在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因为一场风寒病的如此之重,现在已经两天过去,正尧才渐渐感觉自己稍微有些力气。

此刻,又已经到了夜晚,所有人也都停止了对宁安的搜寻,在柳彦和张诚的安排之下,梁玉便带着锦衣卫在无名村中临时扎营,先行休息,而柳彦张诚袁海云三人则是围在正尧的床边。

“大哥二哥,现在寻找的怎样了?”

只见此时的正尧依旧面色发白,唇口干涩,整张脸上尽是颓丧的神色,而说话的时候隐隐还在发抖,不难想象,那寒潭的寒意已经深入到正尧的心底。

而按照袁海云的估计,如果再迟一点将正尧捞起来的话,正尧很有可能就会形成恶疾,到时候甚至可能造成寒毒,那样的话,真的不敢想象正尧还能活多久。

所以这次正尧能够有现在的这番状况,其实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至于张诚柳彦等人,也是数落了正尧好几回,还说如果正尧以后再如此冲动不顾后果的话,以后连兄弟都没得做。

不得不说,大家都是关心正尧的,虽然大家也都很想找到宁安他们,尤其是袁海云,他也想赶紧找到小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