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现代锦衣卫-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时间已然是一晃三年,难道是这种可以扬眉吐气的日子,便要如此短暂地便再次结束了吗?

张克俭深深地纠结了。

在大明地历史上,锦衣卫只是在他的缔造者、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晚年被刻意压制过,但这极其短暂地空窗期,在尚武的永乐大帝朱棣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帝位后,便随即进入了其第一波地高速发展期。

不唯如此,朱棣还一手缔造了历史上第一个公开由太监所掌控地国家级特务强力机构“东厂”,但东厂的行动人员大多是由锦衣卫来充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锦衣卫的扩张。

张克俭也是在中了秀才之后,才开始真正地感受到锦衣卫的威力的——以前的他生活层面太低,根本就接触不到某些事情的。

事实上,借了崇祯皇帝的光,张家如今培训子弟的规模却是要大了许多,并且还在不断地壮大之中。

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这种学习模式虽然也在使用,但一个班的学员却是从来都没有超出十人以外的——再多的话,恐怕就要被锦衣卫给盯上了。

当然,这些事情,也是在日后地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张克俭才偶然间得以得知的。

原本只不过是抱着应付了事地心态在和锦衣卫的人打交道的,但如此看来,这个策略却是需要重新地斟酌一二了!

张克俭一脸沉重地在灯上点燃了自己刚刚才抄好地那封家书,看着它一点点地化为灰烬,沉默良久……

…………………………………………羞答答地分割线…………………………………………

张知秋终于有些忍无可忍了。

肚子如今是不饿了,但塞满了肉食地肠胃,此刻却是犹如火烧火燎一般。

因为在现代所感受过地荼毒太深,张知秋如今可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根据现代的经验,这服务业的规模和价格,与其所提供产品的质量,多少还是有着那么一些关联的。

本着这个原则,张知秋在手中有钱之后,虽然也是在一路地“扫街”,但他所去的店铺,却都是那种看起来比较气派地门面店,至于那些简陋的小店甚至是路边摊,那是多一眼都不去看的。

在这个时候,张知秋根本也不去想想,他在前段时间的辎重营里,每日里所吃的饭,也还都是在马粪堆里用马粪当燃料做出来的。

现代有“煤海”之称的山西虽然在明朝时便不缺煤,但是辎重营当日却是缺少运输的工具,就连运粮都非常紧张的,无奈之下,火头军们也只好是向蒙古人学习,就地收集马粪来烧。

不过,由于是在赶路途中,这些收集来的马粪却是新鲜湿润,根本不可能等到干透,虽然在与少量地煤炭或木材搭配之后也还可以燃烧,但那个味道就实在是不用提了。

至于说卫生——事实上不仅仅是辎重营的这些民工和忻州营的那只杂牌部队,就是其他的大明正规军里,也绝对是没有什么专门地卫生条例的。

好在如今虽然只是秋末,但小冰河期所带来的严寒,已经使辎重营对于卫生状况的需求和要求都降到了极低,张知秋又素来是一个好吃懒做、不那么揽事之人,是以也就从来没有多事地想要去改变什么。

事实上,虽然张知秋并不认为自己好吃懒做,但这却并不妨碍他将这四个字作为自己人生地追求目标。

能够达到“好吃懒做”境界的,那可都是有钱还有闲地有福之人啊……

所谓远水不解近渴,张知秋的这个院子里虽然备有厨房,但之前却是连铁锅也没有一口,还是张知秋自己花钱买回来一个;而水缸虽然到是有,里边却是滴水也全无的。

说起来,老孙头家里虽然也还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但老头儿却只能算是草根出身地技术人员,从来都需要身体力行地以身作则的,是以也没有那么多的财主作风。

因为人丁不旺,老孙头家里一直也就只有孙二娘夫妻两个仆人,好些家务,也还是要由老孙头的家眷们来承担的。

一直以来,老孙头家里却是都没有自备水井,孙二娘的老公孙二,每日里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家里从一公里外的水井中运水。

其实在距离孙家一里之内也还是另有一口水井的,但这是一口苦水井,应当是由于所含矿物质和盐分太多的缘故,是以孙家不惜要多走一倍的路去到另一口水井。

老孙头体恤下人,为此还特意制作了一辆水车,之前老孙头的儿子们和妻子都还活着的时候,即便是冬季,家里每日至少也要用两车水,但如今在蔡二娘的指示下,却是每日只运一车了。

如此一来,日常用水虽然也还勉强够用,但蔡二娘却是借口不足,根本就对张知秋不理不睬,在他所住的这个院子里,就连一滴水也是欠奉!

说到底,蔡二娘还是想要把张知秋这个来历不明的家伙给从家里逼走……

PS:大喊一声:打劫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八十三章白萝卜

2012…2…250:01:28字数:3064

因为吃多了东西而被干渴的火烧火燎地张知秋,直到后来才意识到,自己此番之所以落到如此悲催的境地,完全就是自己那个按照现代经验所作出地“买贵不买贱”的决定给带累的。

古代一直都是在实行着食盐专卖,即便是在这盛产解盐的山西,食盐的价格也一样是居高不下,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开支。

如此一来,在那些较为高档地酒楼客栈中,所做的饭菜便口味较重,说白了就是盐放的比较多,而这也是这个时代高档饭菜地标志之一。

相反到是那些小店,为了要节省成本,这饭菜地味道却是偏向于清淡的,而且在这个时代的饮食业,也绝对没有现代的那么多猫腻,这却是张知秋自己枉做小人了。

再加上张知秋这段时间肚子里面有什么油水,一时间贪图口腹之欲,这时便深受其害了。

当然,在张知秋后来有条件对食盐进行化学提纯的时候,发现自己之前的猜想果然是对的:这个时代地食盐之中,硝化物严重超标!

而这也正是今日张知秋为什么会感到腹内“火烧火燎”地原因所在——纯正的食盐即便吃多了也只会是感到口干,至于此刻张知秋腹内地感受,正是由于那些掺杂在食盐中的硝化物所造成的。

难不成还需要自己挖个水井不成——在摸到厨房却再次吃了一个闭门羹之后,张知秋舔着已然有些干裂地嘴唇,怒了!

知道了自己拥有一座可以用来卖钱地石山,而且也已经想好了用提炼精盐来挖这“第一桶金”的张知秋,不知不觉间却已经是有那么几分财大气粗的意思了。

不过,这远水实在是解不了近渴,被喉间和肚子里火烧火燎地感觉逼的浑身冒火地张知秋,一急之下还真是想出了应急之策,却是提着一把蛮族小刀便直奔馒头山空间而去了!

作为一个游牧部落,几乎每个蛮族人地身上都有一把用来解肉地尖刀,当然对于那些很穷的牧民来说,没有铁刀,骨刀甚至石刀也是可以的。

不过,张知秋手中地这把匕首,却是应该来自于蛮族地贵族,不但锋利异常,而且在其黄金所制地刀柄上,还大大小小地镶了有五颗宝石。

这柄小刀,还是在昔日辎重营时,于战后由忻州营虞候张继宗亲手送给他的;而张知秋在看到那黄金地手柄和宝石后,当即是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便接手了。

在张知秋想来,这个时代,虽然黄金的成色可能是有些低,但是这些宝石却都是天然的,不虞会弄到人造的假货,估计多少也还是能够换些银子的。

因为担心这东西来头太大而欠下人情,张知秋极其小人之心地什么都没有问,而张继宗竟然也非常善解人意地什么都没有说。

在馒头山上一通狂奔之后,张知秋终于赶在感到自己即将被渴死之前,来到了那个白萝卜地面前!

在略一喘息之后,张知秋悍不畏死地在那个已然愈发硕大地白萝卜上猛砍一刀,然后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尽管也有些心存疑虑,但是张知秋却直觉地感到这个白萝卜不会有毒,而最终张知秋也是决定相信自己的直觉。

没有什么道理,纯粹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甜——这是张知秋地第一感觉。

水——这是张知秋地第一印象。

这还是白萝卜吗?

这是张知秋在吃完足有多半斤萝卜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升起的疑问。

“即便是基因变异品种,吃了也不会马上就有事吧……”张知秋一边把手中的萝卜咬的汁水四溅,一边却是在心中淡淡地独自惆怅……

虽然自身的学识极其地普通,但变异物种吃到肚子里可能有害的结果,张知秋多少也还是知道一些的。

不过,印象中虽然在现代的欧美国家是不怎么食用转基因食物的,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对此却是毫无顾忌的。

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顾忌的资格——如果不食用高产地转基因粮食的话,中国的耕地是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地子民的。

地球上约一亿四千八百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三千一百万是可耕地,但在现代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十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其中中国每年耕地减少达到千分之四,而人口增速则至少是千分之八。

现代中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积却排在一百二十六位以后,平均拥有耕地只有一点四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而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其人均耕地是中国的二十倍。

要知道,在全世界一百九十六个国家中(不含地区),人口在百万以下的便有数十个之多,最小的国家国民更是只有一千多人,比如未加入联合国、但与中国互相承认的国家纽埃和库克群岛共和国,那里曾经在四年多时间里只有一名婴儿降生。

换句话说,中国虽然地大,但人均可耕地却基本差不多是全世界最少的,是以吃这种西方人所不愿吃的转基因食物,根本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脑海中有着这样地记忆,张知秋也才会头脑发热、不管不顾地去尝试那个看起来极其诡异地白萝卜的。

反正无论如何,类似这种变异品种地危险食物在现代也早已经是被吃了多年了,也不在乎眼下在多这一口。

不过,这个白萝卜带给张知秋的,竟然却是意外的惊喜。

口感什么的自然不须多说,就是腹中那越来越盛地火烧火燎之感,在几口萝卜下肚之后,也悄然间消失地无影无踪,身上更是犹如泡在温泉中般地舒适。

更为可喜的是,在感到前些天在辎重营所受到的一些皮外伤发痒过后,伸手去抓的张知秋却是震惊地发现,那里的皮肤已然光滑如新,不仅是原有地疤痕消失不见,而且也根本就看不出有过曾经受伤地一丝痕迹!

张知秋有些木然了。

人的情绪在超过自身极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这种木然——无论是喜怒还是哀乐……

张知秋的胃口虽然不错,但刚刚饱食之后的他也吃不下多少东西,这个白萝卜除了被他从中间部分割出来一个大豁口之外,看起来也还没什么大问题。

吃多撑着了的张知秋围着萝卜转了一圈,遗憾地发现这块绝无仅有地泥土地,基本都已然被这个超级大萝卜给占的满满当当,竟是连一些多余的空地都欠奉。

不过,也不知是否是错觉,张知秋却是感到这块地比之先前似乎要大上一些,只不过先前没有向现在这么仔细地看过,因此这也只是一个感觉,并不能确认。

“如果这里全都能够种菜就好了……”酒囊饭袋张知秋很有气势地捧着自己的小肚子贪心不足地絮絮叨叨。

在张知秋的印象中,自己似乎确实曾经是拥有个一个名副其实地大肚子的,但眼下却也只能是在心里自己缅怀一下罢了。

如今地“大肚子”,说白了只是吃多了撑着后地那种错觉,事实上张知秋的肚子虽然并非一马平川,但此刻也不过就只是略有起伏而已。

自打来到大明之后,张知秋一直都是和以前几乎没有吃过的玉米面窝头、棒子粥糊糊叫劲,玉米这种在现代主要作为饲料和化工原料的东西,似乎是这个时代北方平民的主食。

正因为以前吃的很少,是以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张知秋对于这种饮食结构还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还有些小欢喜,但这么长的时间下来,他也终于有些扛不住了。

更为让张知秋糟心的是,自打来到这大明之后,自己几乎便与肉食和蔬菜无缘了,之前在辎重营时到也罢了,此刻回到了这大好地花花世界,竟然也还是吃不到!

不过,这些天张知秋在忻州城中闲逛时却也发现了,与自己之前的想当然不同,这个时代地肉类相当地昂贵,比起现代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约是因为与蒙古草原毗邻的缘故,忻州市面上最多的肉类竟然是羊肉,而且与张知秋印象中现代一只羊百多斤的印象不同,如今地一只羊连皮带骨,最多也只不过仅有数十斤而已,通常地,更是只有二三十斤的净肉而已。

至于猪肉,因为是要与人争食,是以民间的存栏量相当地有限,而且喂养周期也相当之长,成本之高不可想象。

对这一点,嘴馋地张知秋特意地考察过,这个时代没有什么“饲料”之说,猪吃的就是主人家地残羹剩饭,而且一头猪基本至少要喂养一年才会出栏,体形也与张知秋印象中的现代猪相差甚远。

事实上,现代所饲养的主流肉猪,在经过不断地品种改良之后,至少比这个时代的品种要大个三分之一以上,而且瘦肉率也更高。

PS:数据惨淡,木有激情,筒子们给点动力吧……

吼吼吼吼吼!!!

第八十四章纠结

2012…2…2517:30:47字数:2960

在张知秋的印象中,对于古代印象最深的便是小说中猪脚进入饭店后地所必备之物——牛肉,而这绝对是最为坑爹地谎言。

无论是明朝还是以往地朝代,包括日后地满清,牛都是作为最为重要地国家战略管制物品存在的。

张知秋在实践中惊讶地确认,牛是不允许被随意宰杀的,私下杀牛更是要被官府治罪的;即便是因为种种意外或自然老病而死地牛,也需要在报备官府并得到同意之后,才可以进行宰杀的。

换句话说,牛肉在古代是稀缺品,比猪肉更为少见,那种进个店就大喊店小二“切二斤熟牛肉”的段子,绝对是在吹牛,一般地饭店根本就不可能备有牛肉。

到是另外一种肉类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市集都比较常见,这便是鸡了。

不过,与现代专业饲养的肉鸡不同,这些散养在农户之家的鸡,在被宰杀出售之前,大多已经是渡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的,至少都会活到一两年以上,而不是现代地三个月就被寿终正寝。

是以,在古代吃“老母鸡”是一种必然,还在下蛋的母鸡通常是不会被杀掉的,能够吃到一年内的母鸡,绝对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个时代的肉类味道绝对是一流的,不过已经是久不知肉味地张知秋,却是将这一点归之于自己肚中缺少油水地缘故。

与肉类相比,张知秋更为怨念深重地便是蔬菜了。

在现代,许多人以自己坚持吃素而自豪,但如果是没有那么些种类繁多、四季不断地新鲜蔬菜供应的话,也不知他们究竟能够坚持多久。

张知秋在忻州城几乎已经转遍了,在这还不到寒冬的季节,便已经是见不到什么蔬菜了,而到了冬季,更将是只有白菜、萝卜地选择,就连豆芽、土豆也被视之为是可用来调剂的菜类了。

当然,对于许多穷人家庭来说,土豆却是一年中最为主要的食物,即便是家中有一些粮食,多半也是要拿去换为土豆的,否则便没有足够的食物果腹。

还有一种在现代沦为配角的食品是在这个时代独领风骚的,那就是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的豆腐制品,张知秋也欣欣然百吃不厌。

这些事说来话长,但在张知秋的脑海中也不过就是一转念的功夫,也就是在这一刻,张知秋终于明确了自己日后在这大明将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挣钱、吃肉、吃好菜。

这个目标要求不高,但却非常地切合实际——身为二十一世纪地现代人,张知秋并没有什么好高骛远地坏毛病,据说这个问题在他的父辈一代曾经非常地严重。

对于身处这个时代,张知秋是怀着一种“旅游”的心思来得过且过的:之前在辎重营,如果不是身处局中的话,理智上他似乎是作为一个“看客”来存在要更为恰当的。

事实上,虽然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之下,张知秋也曾经是热血沸腾,但每每是在独身自处、静夜凝思之时,他便不由自主地会陷入到了迷惘之中。

对于“时空穿越”这种事情,张知秋虽然记忆有失,但也还是有些印象的,虽然这种印象大多来自于现代地文学和影视作品,但其中的“道理”,却也算得上是人类对这个问题在现代时地一种深刻思考了。

当然,关于时空变迁的理论很多,但张知秋此刻最为忌惮的一种,却是那种关于“平行世界”的说法。

在这个理论中,事情发展地任何一种可能,都会衍生出一个与其他可能所并存的“平行世界”,这些世界同时存在于不同地时空之中,永远不会重叠——只是在某些特殊地共同“交汇点”处,才会偶有交错。

这些“交汇点”,指得是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地事件,诸如魏忠贤伏诛、以及李自成进京之类地事情。

张知秋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改变了这里的历史之后,自己还能否有机会回到生养自己的现代去。

虽然在理论上,即便是被改变后的“平行世界”,也还是会有一些机会与自己所在的那个世界交错,但这却毕竟只是理论的啊……

而且即便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只要自己对这个世界所作出的改变越大,它的未来与自己原本世界的“交汇点”便越少,那么自己就有可能会永远地失去了“回家”地机会。

这里虽好,但却不是自己的家。

家里——还有生养自己的父母,应该还在某个地方期待着自己归家的吧……

在张知秋由殚精竭虑地开始考虑自己日后地口腹之欲、进而开始担忧自己地未来出路的时候,却是也已经有人在撕心裂肺地开始想念和惦记着他这个人了。

这个让张知秋在这个清冷的早晨连打三个喷嚏的家伙,自然便是忻州营的虞候大人张继宗、张文良了。

原本张继宗的字是“温良”二字的,但他觉得太过直白粗俗,便不动声色地改为了“文良”,好在读音相同,倒也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事实上,作为一个不得不沦落到军营中混饭吃的文人,张继宗也绝对算得上是那种穷途末路地落魄文人了,这种人自然也是不会有多少文人朋友的,即便是原来有一些,后来也都有意无意地淡了。

不过,今昔不同往日了。

自打忻州辎重营在大同附近无名山口地这一仗打下来之后,作为一只原本籍籍无名地无根募军,忻州营如今却是已然一飞冲天,成为了一只炙手可热地王牌劲旅,被无数地人所追捧。

同样地,作为在这一仗中大放异彩地军中文人第一人,张继宗这个虞候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如今和一帮地方文官们也是称兄道弟、左右逢源,一时间风光无两。

不过,包括张继宗在内,忻州营的将佐们高兴地日子没过三天,接下来的却是无穷无尽地受苦受难了。

大明朝是以武立国,当年这江山也是真刀实枪地拼出来的,但是二百多年下来,原本不可一世地大明官军,如今已然羸弱老朽、几乎便是不堪一击了。

事实上,在当年“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之后,军队的主力便逐渐地转向了募军,他们的定位,有些类似于现代地雇佣军,但也还有所不同。

在开始的时候,募军的兵与将也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带领军队的将领自己并不负责招募士兵,也不承担对士兵的给养,这些工作由另外的专门机构来执行。

但到了崇祯时期,募军的规制也已然和其他所有地一切一样,不可阻挡地开始崩溃了,也就有了忻州营这样整只部队都沾亲带故的家族式部队,而他们的战斗力,除个别队伍之外,也已然是普遍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了!

在这个时代,即便就是边军,其最大的倚仗和最强的战斗力,也都是来自于主将的私军,通常对外号称“家丁”的便是。

所谓地上行下效,在大明的军事体系中,所有百户以上地武将,只要有条件,便没有不豢养私军的,而他们通过吃空饷和克扣军资、军饷等捞来的银子,有相当地一部分,却是要花费到这些私军上的,这也是他们在军中立身保命地根本所在。

忻州营的异军突起,使所有人震惊于他们逆天的战力——几乎让人不敢置信!

战后的统计表明,死在辎重营那小小地环形营地之外的鞑子和马匪,足足有上千人之多,这让那些素日里即便斩杀个位数的蛮族便要向京师报捷地举国边军,真的是情何以堪!

至于说大明上下对于蛮族惧怕到了何种程度,这从朝廷对于士卒军功的奖赏中,便可略见一斑了。

在这个时期,明军对于杀敌后的奖赏分的很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