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圣上的恩典。”尽管二等侍卫不过是正四品,但身为一品大员的杨捷却不敢在这些大清皇帝的鹰犬面前露出得意忘形的样子,从地上爬去的他对着北方再一拱手。“请索大人回去一定奏明皇上,臣杨捷定不负万岁爷的厚望,必率兵击破郑逆刘国轩部。”
“如此甚好。”索隆格却没有被杨捷这番空洞之极的话给打动,反而单刀直入的问道。“不过杨大人准备什么时候进军呢?海澄城小兵多,粮秣不齐,万一等里面的人全饿死了,大人再行进兵的话,也晚了不是。”
杨捷吃不准这话到底是索隆格本人的意思还是康熙借他的口向自己表达不满,于是不敢怠慢的他立刻肃然的回答道:“之前是要等三省援兵,如今大军兵强马壮,事权统一,杨某自然不敢拖延,还请索大人放心,几日内必然一举攻破郑逆大营。”
“是嘛?”索隆格看似还有些疑问。“圣上可是对此甚为牵挂呀!”
“杨某省得的。”说到这,杨捷给身边的幕僚施了眼色,不一会一张礼单已经悄然的塞到了索隆格的手里。“索大人,杨某这里有些土仪想托大人送往京师几位大人府上,还请索大人顺道帮忙这个才好。”
索隆格用眼睛的余光扫了扫,一个数字首当其冲鄂跃入眼帘:“三千两!”
这个数字虽然不小,但若是送给某位朝中大佬的话,份量还是太轻了,应该只是给自己和部下的花差,他算了算,觉得这趟差事很是有赚头的,便满意的揣进袖子里。
见索隆格收了礼单,杨捷脸上笑开了花,双手一引:“索大人,酒宴已经备好了”
在康熙的督促下,杨捷率部挺进了笔架山。鉴于笔架山南的灯火寨下临大溪,顺流可直通海澄,刘国轩便令副将吴淑领兵据守。吴淑连夜进兵占据灯火寨,此时清军发现郑军的动向便发炮轰击,吴淑对此早有防备,一进寨就命人挖掘了防炮的地穴,清军炮击时,郑军悉数躲入地穴,居然毫发无损。
不过杨捷不愧有知兵的美誉,他在派兵炮击灯火寨的同时做出了偷袭郑军大营的决定。于是在炮击声的掩护下,万余清军对祖山头岳岭一线的明郑军队发动了猛攻。清军攻势如潮,再加上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一时间郑军猝不及防,守军林biao、张凤二营相继被击破,而张凤甚至战死当场。
正当气势如虹的清军继续攻击林升营的时候,已经反应过来的刘国轩亲自领兵反击,郑军大炮不辨敌我,随意轰击,清军受此一击,气势大沮。刘国轩遂顺势掩杀,忙不择路的旗兵再度发威,一举冲溃了己方大营,杨捷无奈只好率军远遁,刘国轩得势不饶人,一路掩杀,清军“死者无数,满骑多填于堑;遂退走,海澄援绝。”
杨捷的战败使得清军在福建继续进行野战的能力一时丧失,不得已,新任闽省总督姚启圣一方面上书清廷要求重新执行封界令以断绝郑军的补给,另一方面又派出使者赴厦门试图与明郑方面恢复和谈。
“从姚启圣这个人的过往来看,是死心塌地的要做鞑子走狗的,所以此番议和还是缓兵之计。”冯锡范对朱锦进言着。“无非是为了海澄那几万清军的生死,臣以为即便是要议和,也不能纵归了这几万清军。”
“卿说的不差,能战方能和。”朱锦点点头,随着局部形势的好转和大环境的恶化,他已经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每日里俨酒美人,之所以强撑着继续打下去,不过是基于对刘国轩的信任而已。“这事就交给观光(刘国轩)吧。”冯锡范刚想退下去,朱锦突然问道。“杨贤的那份折子,卿怎么看?”
冯锡范蹇着眉头想了想,这才回答道:“尚可喜的兵马并不足惧,杨大人要想出兵高廉,对本藩而言并非什么坏事,只是崖州、儋州还在清军之手,万一大军北上被其抄了后路可就不妙了,不若让杨大人先平定了后方再说。”
“不是问卿这个,思明隔着那么老远,琼州那边怎么打,谁还能比杨贤自己更清楚的。”朱锦示意边上的美人给自己和冯锡范各倒了一杯酒,冯锡范受宠若惊的要谢恩,朱锦摆摆手。“孤问的是杨贤欲从南澳、铜山调船之事。”
“眼下军粮却是有些不足,琼州一年三熟,杨大人这个建议臣以为可行。”冯锡范之前只不过揣着明白装糊涂,现在朱锦直截了当的问过来,他也只好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只是粮船需兵船护航,若是抽调太多的话,会不会让清军钻了空隙,而且朱天贵是本藩老人,王上从他手中调兵,会不会让他心中不满?”
“朱天贵应该识大体的。”说实在的,杨贤的建议确实让朱锦眼前一亮,要知道为了筹集几万郑军的人吃马嚼,东宁和思明已经加过一次税了,再要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恐怕这仗也不要打了。“这样吧,铜山和南澳的水师调一半给杨贤,不过要跟杨卿说清楚,兵给了、船给了,粮食一定要确保无虞。”
“臣明白,臣这就让人去传令。”说到这,冯锡范悄悄的抬起头。“王上,臣听说陈绳武离开东宁了。”朱锦目光一凝,挥手让正在替自己锤着腿的美女退了下去,冯锡范见引起了朱锦的注意,便继续说到。“据说陈绳武是听了陈总制使的建议,要到安南、巴达维亚、吕宋这一路,走一走看一看。”
朱锦的目光注视着冯锡范,无言的压力让这位掌握近卫要职的权臣也有些坐立不宁:“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散散心吗?之前憋屈了他,他能想得开,这未必不是是好事啊!”
“是,王上说的是。”冯锡范附和了两声,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的铺垫已经做足了,此刻就退缩不得,于是一咬牙,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只是陈绳武过了琼州,杨大人就冒出出兵和求兵船的主意,是不是有些太巧了?”
朱锦的目光陡然收缩了一下,但随即便以若无其事的态度回应道:“卿是说,陈绳武和杨贤有勾结,欲趁本藩陷于大陆苦战之际出逃到南洋去自立门户?这不可能,杨贤又怎么会跟陈绳武勾结在一起,若要说陈绳武建议杨贤以琼粮补思明不足,孤还相信,若要说两人会叛主自立,这不可能,决不可能。”
冯锡范当然也知道自己的揣测其实漏洞很大,要知道杨贤已经一把岁数了,家人又在东宁的在东宁,在军前的在军前,断没有反叛的可能,不过他的本意并非是把杨贤跟陈绳武联系起来,而是另有目的。
“王上,臣的意思是,如今七郡沦丧,原来置于各地的盐运使、粮秣使已经无处安置,与其让他们在思明无所事事,不如派往琼州或可以帮杨大人分挑些重任,也好互相制衡,以免真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
朱锦沉吟了片刻,若是杨贤不调南澳的水师入琼的话,他断不可能同意冯锡范的建议,但百十条大船的份量加上去,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动摇了:“可以调各科都事至琼州为县官。”
但这不是冯锡范想要的,他正想再进言,朱锦抬手制止了他:“让郑省英摄琼州府事,转工官杨贤为右军提督,总领琼粤兵事,冯锡韩为右军左协理(监营),李景继任工官,陈廷章为琼州盐运使,冯锡珪升宣慰使总领本部钱粮。”
冯锡范虽然还不满意,但自己两个兄弟都升了官,一个握住了中军的财政大权,一个又有了监军身份,因此不得不适可而止:“臣替臣弟叩谢王上厚爱。”
“这等虚礼就罢了!”朱锦的精气神已经大不如从前,处理这几件事,眼皮之间就有些磕磕碰碰,于是挥挥手喝退道。“卿且先下去吧。”
冯锡范再施一礼,转身退下,朱锦无力的闭上眼睛,杨贤、陈绳武、冯锡范、陈永华等人的脸庞一一在他眼前浮现,甚至许耀、薛进思的脸在沉浮期间,看着这些熟悉的脸,他不由得叹息了一声,然而还没有等他睁眼挥散这些变成梦魇一样的面孔,刚刚退出去的冯锡范又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王上,白衣军朱寅举部来投。”
“什么,朱寅在大陆撑不下去了?该死,本藩这么多的钱粮喂狗了!”
“王上,这未曾不是好事,好歹白衣军还有万把人,不论补充本军还是实台,都大有可观。”
“这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朱寅僭称朱三太子”
“臣明白,臣这就让他改姓更名!”
51。破海澄
六月的日头火辣辣的照在已经被围困近八十天的海澄城内,一众满汉蒙兵大多躲在城中百姓的屋子里或树荫下,然而日头好躲但腹中的饥饿却不是用蒙头大睡就可以缓解的。
“咳咳!咳咳!哪个混蛋在烧火啊,烟这么大。”瘫软在地上不想动弹的王久被熏得受不了,只好咒骂着爬了起来,双腿打飘的他已经整整二天二夜水米不沾牙了,好不容易勉力的扶着墙走出屋子就看见几个同营的袍泽围着一口铁锅。“吃的!”王久有如打了兴奋剂一般,连滚带爬的冲了过去,一边试图拨开人群一边高叫着。“分俺一口吃食。”
“急什么!”内圈的人回首啐了王久一口,都到这个地步了,谁还顾得上别人呢。“除了当官的,如今谁不是肚子瘪瘪的几天没吃上东西了,还挤,刚下锅呢,别挤了!”
王久腆着脸给四周的同伴打着招呼,等他好不容易挤进了内圈,就看见锅内的水正在翻腾着,几个白花花的肉块正跟时起时伏的上下翻滚,王久深深的吸了口气,随即吞咽了几口唾沫,这才惊呼起来。
“俺的娘啊,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香啊!各位好兄弟,等等就分俺一口吧。”
“分给你?”正在用根柳树枝大力的在锅中搅动的清军微微抬起头,用不屑的目光看了他一眼。“你知道煮的是什么吗?”王久躺了一多天了,又怎么可能知道,于是摇摇头,那清兵指了指边上拆卸下来的皮骨。“看见没?是耗子肉,你还敢吃吗?”
王久一愣,随即笑了起来:“贼老天的,这时候了,就是人肉也得下肚,还说耗子肉。”
“是这个道理。”正在煽风点火的清军也抬起黑漆漆的脸赞同着。“当官的还有吃喝,咱们不能挺着等死吧。”海澄围城日久,城内的粮食早就搜刮一空,一度舍不得宰杀的马匹现在连骨头都被敲碎了熬汤,实在没办法的清军各部只能各显神通,抓鸟雀的抓鸟雀,捕鼠的捕鼠,要是这个时候有东西不吃,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变成别人的食物了。“所以即便明天饿死了,今个也要保个肚圆。”
说话间,那边掌勺的清兵用一个瓢在锅里捞了点汤尝了尝,随即又用柳树枝做的筷子捡起一块鼠肉放进口里嚼了起来,边上围着的人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王久忍不住腹中的饥渴,便小心翼翼的问到:“熟了?可以吃了?”
“行了!”掌勺的清军点点头,边上人立刻骚动起来,烧火的清军吭啷一声拔出刀来,众人下意识的收回了准备抢夺的手,场面为之一静,掌勺的清军顺势发话。“急什么,先来后到,要是哪个混账家伙敢胡来,晚上就吃人肉了!”
在威胁下,饿坏了的清军们终于变得有纪律起来,可是鼠肉并不多,前面分掉了,后头就只能就着香味喝一口肉汤,饶是这样,闻香而来的清军还是越聚越多,一大锅汤很快就被分掉了,没有人能盛到第二碗。
王久运气好,总算分到一块肉,当他意犹未尽的还在舔着汤碗,刚刚掌勺的清军站在那挥了挥汤瓢:“晚上不想饿肚子,都去西城把蒙八旗丢在那的马鞍给老子捡回来。”
王久本不想去,但烧火的清军盯着他,他只能慢慢起身跟着大队走去,走到半道上,他见别人不注意,便小声向那个清军问道:“兄弟王久,邵武营把总,这位大哥看着有点面生,不知道怎么称呼?”
对方丝毫不理睬他,王久也没觉得无趣,反而又问道:“咱们去西城捡马鞍子干什么?”
结果还是没有人回答,王久无奈的一步一步随着大队挪到西城,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十几个清军一人捡来两个马鞍回来,回到了刚才的院子,将马鞍藏到柴房里。
“兄弟们!这点马鞍子可不够,”掌勺的清军并不满意众人的收获,便进一步的要求着。“还得再跑多两趟,俺记得清楚,前后宰杀了近八千匹马,马鞍子少说也得有两三千个不吧,俺的要求不多,大家伙得拿大五百个回来!”
“不去了!”王久大喊着。“才喝了一口汤,跑不动了,要去你自己去,爷不伺候了!”
“大家还想喝汤吃肉?”掌勺的清军看到相当一部分人被王久煽动,不得不出面解释。“你们也不想想,这城里哪有那么多的老鼠给你抓!”清军们一听更是泄气,然而转折也在这里。“马鞍子下面是木头,劈碎了能当柴烧,上面是牛皮,实在顶不住了还可以拿来熬汤。”尽管声音压得很低,但说完之后此人还是左右张望了一下,随即警告众人。“这可是关系生死的大事,要是被别人抢先了,咱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一小撮清军苟延残喘并不能改变海澄城内的窘境。六月初十,围城八十三天后,击败了杨捷援兵的刘国轩终于发动了总攻。手足无力的清军根本不能抵挡郑军凶猛的攻势,就在这一天,海澄易手了。
“大人!”看着段应举把一段白绫挂在梁上,一众亲军立刻上去拦住他。“不可轻生啊!”
“皇上授余福建军权,余原本想击破郑逆以报皇恩于万一,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陷入海澄死地已经拖累了尔等,如今更是城破军灭,余又有何颜面活下去。”段应举对如今的局面早有准备,自己不死,那在福州城里的妻儿老小就要死,两相比较,他宁愿选择前者。“尔等赶快走,”段应举对几个亲兵吩咐着。“郑军未必会对满城的降兵赶尽杀绝,若是届时能活命,”段应举冲着亲兵们作揖着。“还请到福州替余家传句话,余也算死节了。”
“大人!”亲军们哭哭啼啼着看着段应举从容的将脖子套入结中随后在一阵双脚乱蹬和屎尿齐下后一命归西,但内中真正悲恸的并没有几人,相反有人还在期盼段应举的判断无误,自己好从这个死地里死里逃生
相比段应举死前还惺惺作态的丑样,福州驻防蒙古八旗参领穆伯希佛的死就显得壮烈的多了。痛饮了最后一碗烈酒的他将剩余的十几坛酒统统打碎,随后自己在酒香四溢的屋子里放了一把火
另一位清军将领黄蓝则抵抗到了最后,手刃了十余名郑军的他被火铳生生打成了筛子。
当然也有不战而降的,孟安、魏赫、田香五等一干绿营武官在郑军冲入城中的第一时间举起了白旗,也因此保住了性命
“王上,刘国轩快船送来一份请罪折子,说自己自作主张收敛了段应举的尸骸并发给其亲兵送还福州,所以请王上恕其僭越之罪。”冯锡范报告着。“此外,折子上还请示王上,孟安等降将、降兵该如何处置。”
“刘国轩这个滑头的家伙,做也做了,难不成好名声归他,坏名声由孤担着吗?”海澄大捷使得明郑的声势复炽,原本因此而亢奋着的朱锦又怎么可能处置有功之臣呢,因此只是说笑了几句,朱锦就把所谓请罪一事丢到了脑后。“至于孟安等人,冯卿,你有什么章程。”
“不如厚爵款待,以动摇清军战心。”冯锡范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看到朱锦听后意有所动,他进一步补充着。“当然,孟安等人不宜在留在大陆,世孙不是要实台吗?把他们也迁过去监管好了,至于降军,臣的意思也是一样。”
由于东宁兵力不是西调大陆就是陷于监控平埔番,因此朱锦对冯锡范后一个建议表示出一丝疑虑:“海澄降军足有八千多人,要是统统送到东宁,会不会起什么乱子?”
“不过是八千多饿殍而已。”冯锡范虽然存心给陈永华添堵,但也不是没有分寸的人。“监国曾计划在安平至一府二州之间整修官道,只是因为缺乏人力而不得不暂停了,有了这八千多俘虏,想来世孙一定欢喜。”
“钦舍?就他事多。”话虽如此,但朱锦并没有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冯锡范自然也明白,事实上朱锦是已经默许了,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退下去,朱锦就又提了一句。“冯卿,卿以为刘国轩立下如此大功,孤该如何赏他?”
冯锡范神色一动,这可是个大人情,说不定还能藉此在明郑政权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但他终究是老奸巨猾,且很快从朱锦的表情中窥视出了点什么,于是不得不强压住自己建言的**,只是冲着朱锦深施一礼:“恩赏出自王上,臣下又如何敢僭越。”
“卿还真是谨慎呢。”朱锦似笑非笑的丢下这么一句敲打的话,吓得冯锡范冷汗直流,不过朱锦也就是一般的敲打,并没有就此展开,反而话锋一转。“以恢复海澄或戮力行间或着绩守御,水陆诸将咸有功次,晋刘国轩为武平伯征北将军、吴淑为定西伯平北将军,升右虎卫何佑为左武卫将军、前虎卫林升为右武卫将军,俱授左都督;镇营各加级有差。另蔡义(即前文朱寅)为荡虏将军”
52。制铳和炮架
八千降军?听到这个数字郑克臧不由盘算起来,然而他还没有初步的计划,就发现陈永华的脸色并不太好,他一愣,难不成对方觉得这凭空而来的劳力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可还没等郑克臧开口发问,陈永华就把问题的关键给点了出来:“世孙,这八千多降军只是力屈而降,其中不乏鞑子死忠,既然无以甄别,那就非得有武力监管不成,可是如此东宁别的不缺,最缺的就是军队,这万一有变,那可是九州铸错啊!”
“陈先生这话似乎说吹牛了,东宁什么不缺?余看什么都缺才是,不单单是兵丁不够。”
郑克臧说笑了一句,随即陷入了思索,陈永华说的没错,东宁目前只有銮仪卫三个营、勇卫军四个镇、裁撤在大陆打残的十一个镇的残兵及伤愈归队的老兵编成分散的汛兵以及算是他嫡系的童子军甲字营和昆仑标等少数部队,总兵力不过九千多员。
而这九千多军力中,亲军銮仪卫一千二百人作为安平城的守卫者,自是不可能随意出动的;汛兵总数不过百余汛二千余人,又主要分布在南北两路,用以维护新建屯庄殖民点的治安,起震慑各地社番的镇戎作用,也是不可能轻调离的;勇卫军虽然兵力最强,但却要承担东宁一府二州的守备任务,故此能作为机动部队调动的也只有其中一镇约千余人,而且还要随时随地准备配合汛兵镇压的因为拓殖引发的两路平埔番的反抗;至于昆仑标和童子军,一个语言不通、体力也刚刚恢复、训练还没有进行,一个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兵组成,都不是那么让人能放心的。
“陈先生,余想过了,可以将降军中把总以上的武官和伤重者悉数发到各地屯垦,由当地牌甲就地看管,这样人数就会少了一部分,姑且算还有七千吧,其中真虏和蒙虏具发矿山苦役,凭那几个矿长矿头的本事,想来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但海澄中满蒙八旗兵的总数不过三千,饿晕被俘的也不过五六百而已,因此大头还在。“勇卫军各镇出一协兵分别看守降军。”按郑克臧的意思,一府二州用一千人守跟用八百人守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么一来就能挤出八百多机动部队。“至于一旦有事,童子营先顶上,要是顶不住再把最后那镇勇卫军给调去。”说到这,郑克臧眯起眼。“陈先生,事情不凑巧也只好先煎熬一阵了,等奴兵练好了,咱们就能放下心了。”
陈永华听了郑克臧的布置,心中又核计了一会,这才点头:“也只好先这样了”
协商完如何处置降军,郑克臧便又去了冶铁工坊下的制械所,如今对于台湾来说,只要解决了铸铁的来源,造炮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但郑克臧对童子军甲字营火铳队射击频率、射击效果的要求,又使得火铳的问题摆上了台面。
“鸟铳太长而管细,装药既少,虽远而无力。噜密铳虽威力较大但份量尤重且做工更烦。”从兵部找来的制铳工匠絮絮叨叨的说着。“至于英圭黎人所制遂发火铳,虽不用火绳,但发火并不稳定,十铳之中尚有二三铳打不响”
“你说的这些,余都清楚,”郑克臧截断了对方的话。“余且问你,这制火铳最难何处?”
“回监国的话,”工匠不用想就报了出来。“钻制铳管最难。”原来当时为了避免炸膛,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钻铳工艺很精密,钻不好就要报废,因此每人每天只能钻进一寸左右。“大致旬月才能钻成一支。”
“也就是说只要解决了铳管的问题,英圭黎人的燧发火铳也能仿制?”郑克臧的问题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于是正式下达了命令。“你替余试制一把铳,铳管开口七分(约合23mm),铳长就按噜密铳的四尺五寸计,但火门及发火皆按英圭黎燧发火铳的样式来,余给你一个半月的时间,能做好吗?”
工匠犹豫的点点头,随即进言着:“监国,如此一来这火铳可就过重了。”
“这个余知道。”用一点重量换能击碎双重棉甲的效果,这笔帐郑克臧算的比工匠清楚。“你只要说能与不能即可。”排名第二位的boss发话了,他一个小心的匠人又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