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庆丰军-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才摇摇头,挥舞着羽扇不以为然的说:“非也!小可窃认为,我汉家的‘井田阡陌,鸡犬相闻’,才是人间的仙境!”
郝十三知道跟这些没去过草原的人,没有遭遇过“十面霾伏”的古人,根本无法领略到草原的美,一会再说到自己最崇拜成吉思汗和拿破仑,那就更没法解释了。
“算了,话题有点扯远了,喝酒,喝酒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烈酒的清香众人逐渐的适应过来,气愤也变得越发融洽起来,也终于聊到了正题。
“目前我们还没有骑兵,都说蒙元的赤马探军厉害,诸位可有什么破赤马探军的法子?长枪兵真的能克制骑兵吗?”郝十三漫不经心的问道。
一直默不作声的吴六玖终于发声了,他作为寿州的汉军,也速台的赤马探军多少有些了解:“总管大人,赤马探军并不都是骑兵,也速台的赤马探军就有一万人之多,不过他只有三千的骑兵,‘赤马探军’乃是蒙语,昔年成吉思汗作战,设置有‘八鲁营’,乃是军中罪犯和战俘组成的先锋敢死之士,后来成吉思汗,把投降过来的女真人和契丹军队编成赤马探军,作战的时候冲锋打头阵,攻破城池,这些赤马探军,就留下来驻守那个城池,军衔和士兵都是世袭制度,只要有战争,随时征召入伍作战!”
郝十三有些懂了,感情蒙元的赤马探军,也是世袭罔替的,老子是当兵的,老子没了,儿子顶替,这样的兵员,永远不会枯竭,平时负责驻扎在地方,作战的时候,自己带着兵器和铠甲,集中作战。
沙俄时期顿河的哥萨克,世代为沙皇作战,还要自带战马和马具,就是蒙元赤马探军的一个缩影,也类似于明朝的军户,而郝十三现在要面对的赤马探军是女真和契丹的后裔而已。
昨天郝十三在城门遭遇的二十名骑兵攻击,如今还心有余悸,三千骑兵的冲击力量,指挥得当,能碾压一切的抵挡,好在吴六玖和李大通两位百夫长有作战经验,给郝十三恶补一通。
枪兵对骑兵,纯粹属于弱势条件下的无奈之举,步兵对骑兵,胜了追不上,败了跑不掉,战马是在人员操控下的,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往你竖起的枪尖上撞的,往往是骑弓兵围着你的战阵抛射重剑,待步兵方针遭到破坏,骑兵才能真正的冲击。
不过,绝望的郝十三还是看到一线希望——此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冷兵器时代了。
第二十三章 时下火器
“北宋时期有位名将叫做李全,凭借一杆梨花枪,号称‘二十年梨花枪,打遍天下无敌手’,如果给第一、第二、第三三个百人队的长枪都换做梨花枪,我们长枪手的作战能力,肯定天下无敌……”第一百人队李大通有些作战经验,也不知道在哪道听途说过来的桥段。
“等会儿!等会儿!”郝十三揉了揉太阳穴,毕竟,今天喝一顿酒的功夫,接触到的信息量确实有些多了,他一时消化不了:“梨花枪,是怎么回事?是利用火药,能打弹丸的兵器?”
郝十三每次接触这个古代的“枪”字,总能联想到后世的真正的枪。
“哦!”李大通顿了一下,立马解释到:“梨花枪,本质上也是普通的长枪,只是去掉的红缨,换做一个两尺长的铁桶,内装火药、硫磺、砒霜等东西,与敌人作战的时候,点燃药筒,桶内的药物就像是梨花一样的向前喷射,所以名叫‘梨花枪’,既能灼伤敌人裸露在外的皮肤,其中散发出的有毒气体,也能让敌人昏迷!”
郝十三有些懂了!这不就是后世的烟花吗?后世的烟花焰火,曾经多少次照亮浪漫的夜空,成为多少痴男怨女的求爱表白的必备品。
火药,一硫二硝三木炭的火药,最早发明与华夏古代的炼丹道士之手,据说唐朝的时候就已经问世,可惜被用作杂耍人员营造舞台的气氛了,直到宋代,才逐渐的被引用到军事范围上,据说南宋发明了具有现代步枪意义的突火枪,可惜,华夏作为火药发明的鼻祖,后来,居然被他的二三手之后的学徒,用坚船利炮打败,造成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不能不让人痛惜。
蒙元西征的时候,除了凭借精锐的蒙古铁骑之外,火器已经在军队中大规模的使用,巴格达城的城门就是被火铳打破的,蒙元西征,除了征服大片的领土,同时,也将华夏的火药,传到了西方。
郝十三自己也受到那个时候对火药偏见的影响,总感觉这所谓的梨花枪,就是小孩的焰火和杂耍家的手段罢了,以这种形势应用在军事上,想来可笑。
两军对垒时,三百梨花枪手,是不是也要来一段标准的开场白:“南来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鹤岗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诸位看官,您上眼了!”
然后,三百个梨花枪手,一起放起焰火,再然后,对方的敌军,乖乖的放下武器,坐在地方成为模模范的观众,拍手的有之,喝彩的有之,吹口哨的有之。
简直是幼稚!有火药,不做火枪火铳,弄这杂耍的东西作甚?
“嘿嘿!嘿嘿!”郝十三沉浸在自己无边的遐想之中,忘记了杯中的酒香和身边的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两声干笑。
“总管大人,属下所言之事……您怎么看!”李大通见总管有些失态,谨慎的问道。
怎么看?小时候,因为天冷和胆小,是趴着窗户看;现在吗?以这身份论,应该是搬个凳子,喝着马奶酒看。
郝十三虽然已后世穿越者的心态看古人,确实觉得好笑,倒是,他不能平白无故的拒绝任何一个下属的建议,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这样才能做大做强,他郝十三穿越前是个搬砖的,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自己知道。
“如果梨花枪上的火药桶,能够打出弹丸,这会形成什么样的杀伤力?”郝十三以自己后世火枪的理论,试探着问道。
下面一直默不作声的第四、第五百人队的百夫长,寿州屠户朱一刀,寿州裁缝王小二,对视一番,其中的屠户朱一刀,五大黑粗,红着脖子道:“总管大人莫不是说的那个叫……叫什么来着?”
寿州人王小二补充道:“叫,突火枪!”
“啪!”
郝十三的银质酒杯重重的排在案几上,吓了众人一大跳:“对!就是这个东西!”
他简直不敢相信,居然这么容易,和古代的下属形成这样的共鸣,而且前还是市井上的屠户和裁缝,连市井上基层人士都知道突火枪这东西,突火枪这东西普及面这么广吗?难道遇见同样的穿越者了?
“不是,你们两个怎么也知道这东西呢?”郝十三难以置信的问道。
“呵呵,”屠户笑道:“总管大人有所不知,南宋时期发明的突火枪就是我们寿州人发明的,听说皇帝还亲自下令褒奖呢,所以,寿州百姓都当做是地方上的骄傲,本地人没有不知道这东西,不过具体是什么摸样的,我等却无缘见过,至于制作,更是无法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裁缝王小二若有所思道:“我听老一辈人讲,好像是用竹筒制作的枪杆,至于威力如何,寻常百姓,有怎么能够见到。”
吴六玖毕竟是军户出身,有过一些实物参照,摇摇头道:“此类火器,属下却是曾经见过,蒙元朝廷曾经筑过的碗口铳,其身形乃是用黄铜铸造而成,造价昂贵,其威力全靠火药装填的数量,火药装少了,没有威力,装多了,容易炸膛,用竹筒做的突火枪,想必不但炸膛的风险巨大,而且,其威力未必强大!”
若是凭借郝十三后世的常识,依靠目前现有的工业生产技术,想制造出来一些威力巨大的武器,还是相当困难的,若是有一匹懂的火器原理之人,用后世的科技知识,略加点拨,想制造出好的武器,可谓是事半功倍。
“如今,坊间可有懂的此类火器的制造之人,你们对寿州城比我了解,大家可有此类人员举荐啊?”郝十三问道。
“这……”
众人无奈的摇摇头,一时却不知道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才。
秀才摇着破羽扇,笑道:“既然第一支所谓的突火枪乃是出产子寿州,南宋末年至此时,也不过百余年,小可窃认为,当年的工匠必然有后人沦落于坊间,只要老大肯千金买马骨,想必,定然会在坊间寻找到此类人才。”
吴六玖谏道:“当年蒙元攻占这寿州,将工匠统一编造成匠户营,大人若想寻找这类人才,不妨到匠户营中走上一遭,寻得到最好,寻不到,也可以为我等赶制一些兵器和铠甲,如今兵器铠甲,也是军中紧缺的东西。”
也是郝十三这几日太忙,如今静下来喝酒,众人集思广益,终于厘清了自己的思路,明明前两日与十余名匠户有过一面之缘,却不曾想过制造一些精良的武器装备,如今思路终于打开了,方才恍然大悟。
坊间传闻,两个军事大国联手占领另外一个差点够征服世界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主要抢钱,最后在争霸过程中失败,被分(裂)成十五个国家,也落下流氓/国的口碑。另外一个国家,主要抢夺科学家,结果,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
那些匠户,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科学家,最起码也算是技术型人才了。
“秀才,明日给我贴出去招贤榜文,定向招聘懂得火器制造的人才,无论对方开出价钱多少,多少钱都得给我拿下!”郝十三掷地有声的说。
秀才应道:“老大放心!小可定不辱使命!”
第二十四章 大匠焦玉
宋元的城市格局按照里坊制度,城市分成若干封闭的网格模式,其中一个封闭的网格便是一个坊,工匠坊也是独立的一条街,排楼上三个苍劲大字,工匠坊。
工匠坊异常的凋敝,沿街两侧,都是破败的茅草屋,工匠们的生活水平可见一斑。街道上异常冷清,没有任何的行人,只有作坊的工作,杂七杂八的陈列在茅草屋前,一阵清风吹过,吹着破旧的窗户呜呜作响,刨木花成卷状,被清风吹得满街翻滚,破旧的旗牌孤独的摇曳在风中,越发显得凄凉。
“这就是工匠坊吗?怎么连个人影都不见?”郝十三正心中暗自纳闷,忽然,街尾的尽头传出来几声沉闷的闷响,仿佛是晴天的阵阵霹雳,着实吓了郝十三众随从们一大跳,只有郝十三自己清楚,这就是传说中的火——药的威力。
郝十三紧走几步,终于在街尾,看见拥挤的人群,几个裋褐的工匠,正拿着火绒点燃“竹筒”长长的引线,引线着到尽头,碰的一声,轰然炸响,祖彤飞上天空,紧着着空中又是一声炸响。几个赤足的孩童,既恐惧又兴奋的捂着耳朵乱跑。
大红的喜字贴在一户铁匠家的窗棂上,笙芋唢呐奏出来的欢快节奏,为气氛更平添几分喜庆。
门迎下,一老者古铜色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的脸上抹着腮红,怎么看,怎么像刚出土的干尸,他满脸堆笑的与来者逢迎着:“同喜,同喜,感谢给小老儿和幼子薄面,快,里面请!”
郝十三听的分明,之所以整个匠户坊街巷空空,原来都是参加这个老者幼子的婚礼,如今此处人多,正是选贤任能的好去处,赶忙上前一个长揖,摆出满脸和蔼的颜色笑道:“红巾军寿州总管郝十三给老人家道喜了!”
小老儿勃然变色,身体颤抖,心中泛起“嘀咕“,堂堂寿州总管,居然给小老儿道喜,他活了六十三岁,还没见过这般的官员,难道街道上安民的告示都是假的?幼子的新婚妻子并没有按照蒙元的旧制,经过达鲁花赤的许可,难道此人人面兽心?来打新娘子的主意了?
老人颤抖着普通一声跪倒,声音颤抖的叩头说:“草民不知总管大人驾到,未能远迎,小老儿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哎呀!哎呀!”郝十三忙上前几步,有力的大手托起老人家削瘦的肩膀:“折杀我也,折杀我也,您老者年龄比我爹年龄都大,可受不起您老这一拜呀——老人家怎么称呼啊?”
郝十三但听那老人声音颤抖的说:“小老儿叫做……”再无下文。
这老人几个意思?到底叫做个啥?明明通报一个姓名的简单问题,怎么还玩起来悬念来?明摆着要戏耍这新上任的红巾军安丰路总管不成?郝十三甚是疑惑的望着那老者。
那老人家似乎也看出郝十三的疑惑,却不知道郝十三疑惑在何处,又补充道:“小老儿叫做……,今日幼子焦禄婚礼,承蒙总管大人亲自莅临,小老儿茅舍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
这时,房门内走出一个身材肥硕的女子,郝十三觉得眼熟,正是前两日在达鲁花赤府邸解救的那名肥胖的女子,名字叫做马丫,他的夫君是一个叫做焦玉的匠户。
那肥硕女子脸上挂着幸福的笑意,搀扶着那位老者道:“公公,这就是咱们的好总管,就是他将儿媳妇从达鲁花赤的魔爪中解救出来,我才做了您家的媳妇!”
郝十三上前问道:“今天是你结婚?”可是看着又不像,古代哪有新娘子出来迎客的道理?
马丫害羞道:“我与焦玉的婚礼已经办过了,今天是我叔叔的喜事,恳请总管大人移驾草堂,喝上我家叔叔的一杯喜酒。”
这老汉并不是叫做,而是焦作,其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做焦玉,也就是郝十三前两日在达鲁花赤府邸见过的那名匠户,老汉的二儿子叫做焦禄,正是今天的新郎。
“既然赶上这喜事,喜酒就不叨扰了!”郝十三推迟道,指着身后的猴子道:“张三十一,带我送二两银子的礼金!”
焦作老汉与儿媳诚惶诚恐,怎肯收纳总管大人的礼金,好一番推辞,却拗不过郝总管的地位,只好勉强收下。
老汉再次跪倒在地,眼中含着热泪道:“小老儿六十三岁,黄土埋到脖颈,不曾想今日还能见到这样与民同乐的父母官,大儿子焦玉托您的洪恩,放归我的儿媳,二儿子承蒙您废除蒙元的苛政,得以今日成婚,我还听说,您要给我们寿州的百姓发粮食,总管大人,您就是活菩萨啊。”
郝十三拉起老泪纵横的老汉,“老人家,可不敢这么说啊,我这是为人民服务,而且必须要全心全意的”。
说话间,匠户坊不少匠户闻讯赶来,其中不乏有被发还妻女的,见了郝十三,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口称“青天大老爷”,稀里哗啦的跪倒一大片。
郝十三不得不“恐吓”众人,再有跪下言谢的,一律砍头,这才让众人规矩的躬身站在一旁。
“我今日来,是有些许事情,虽然我们现在寿州城现在光复了,但是,蒙元的朝廷必然不肯甘心,我寿州的红巾军若是想要保存住胜利的果实,让寿州城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必须要打造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本总管想编练一支火器军队,你们中间可有人懂的火器,并且愿意为寿州红巾军服务的?”
众人目光齐刷刷的聚焦在哪老汉焦作的身上,老汉上前长长一揖:“总管大人,焦某人略懂一二,不知道总管大人想要什么样的火器?是要火铳,震天雷,火蒺藜,梨花枪,只要大人吩咐,小老儿都能做的出来。”
“老人家,您一把年纪了,还能过度操劳吗?”郝十三没想到一切是这样的顺利,不过看着老人家羸弱的身体,确实于心不忍。
老匠户焦作道:“总管大人大可放心,我家祖上曾经为南宋朝廷造过突火枪,制造火器,乃是我们焦家祖传的手艺,如今犬子焦玉、焦禄,完全继承了小老儿的手艺”,对着身边的胖女人道:“儿媳,快把你的夫君叫出来。”
马丫推说焦玉偶然风寒,不便见人,却拗不过公公,未几,拉了一个圆领袍子的年轻人出来。
只见那个年轻人,眼眶与鼻梁处有数处淤青,像是被人打过,躬身一个长揖道:“匠户焦玉,见过总管大人。”
郝十三见寻访的人才,居然这般落魄,忙关切的问:“你这脸是怎么回事?你和人打架了吗?说出来,本总管为你做主。”
焦玉本就性格怯懦,心中一肚子的委屈,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家门不幸,娶了悍妇,总不能说自己遭遇家庭暴力,更不能吐露房中的尴尬,总不能说自己不想和媳妇圆房,被媳妇武力压服了吧?他焦玉哪里还有脸面见人?
他下意识的目光扫过自己的夫人,那妇人眼神一瞪,甚是凶悍,焦玉的身体本能一个颤抖:“回总管的话,是小人不小心自己摔的”,他自己说的谎话仿佛自己都不信,又重复道:“是小人不小心摔的。”
郝十三从焦玉夫妇眼神的碰撞,已经看出来事情的原因,感情是焦玉不喜欢这妻子,不肯在新婚夜与悍妇做那事儿,被悍妇的武器所屈服,夫妻之事,郝十三不方便过问。
“你可会做火器?”郝十三问道。
“小人得父亲的家传,火器确实做得一些,不知道大人想要什么样的火器,小人一定照做!”焦玉唯唯诺诺的道。
焦玉已经亲口这般的说,郝十三更加深信不疑,刚才孩童们放的炮仗,必然是出自焦玉兄弟之手。
郝十三大喜过望,拍着焦玉的肩膀哈哈一下道:“以后不要自称‘小人’了,我给你调拨两个百人队做你的帮手,你就做我火器工匠坊的百夫长,不用上战场打仗,只负责做火器,每个月的薪俸参照我的战兵百夫长,你可同意!”
焦玉普通一声跪倒在地:“小人愿效死力!”
“焦百户快快请起”郝十三拉起焦玉与补充道:“我给你十个十夫长和一个福百户的编制,你可以自己任命和选任,你确定完毕,上报给寿州总管府的长吏穆有才,按月支取薪俸,造火器所需要的经费,也都可以直接问他要,甚至也可以直接问我要。”
焦玉,等同于蒙元门户奴隶的匠户,一下子鲤鱼跃龙门,不但成为寿州红巾军的官员,而且还有自己任免军官的权限,喜不自胜,众同里相邻无不以手加额表示庆贺。
郝十三又对着众人宣布:“你们这些匠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到焦百户那自荐,但是毕竟名额有限,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手艺,打造出与军队和百姓有用的器械,到总管府自荐,我郝十三根据你们器械的功用,进行封赏,无论兵器铠甲,攻城器械,只要对我寿州军民有力,我一概从重封赏,任命官职!”
郝十三也知道匠户在蒙元的命运的凄惨,人身依附于当地的达鲁花赤,没有自己的田产更没有积蓄,又道:“每家匠户,可以预领两贯铜钱的科研经费,若是不够,还可以额外申请。”
匠户们无不欢呼雀跃!
焦玉平步青云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我们做出好的东西,照样能和他焦玉比肩。
第二十五章 首鼠两端
颍州的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大帅,最近心情比较舒畅。
蒙元无道,黄河决口,淮河大旱民不聊生,人心越发思念起旧日大宋的繁华和富庶。至正十一年,他与杜遵道等人于在颍上首举反元义旗,败也先帖木儿,破恭卜班,攻城略地,占有淮西大片土地,天下为之震动,群雄为之俯首,可谓是风光一时。曾几何时,让他信心满满。驱除鞑虏,还都汴梁,指日可待。
可惜好景不长!
虽然蒙元地方官吏养尊处优,经过一两年的慌乱,终于明白红巾军是要颠覆他们的统治,那可不行。
蒙元朝廷开始调集军队,进行疯狂的反攻,试图扑灭这股反抗的烈火。
大元丞相脱脱亲自挂帅出征,一举剿灭了与颍州红巾军遥相呼应的徐州红巾军,首领芝麻李李二被俘杀,屠杀徐州军民四十万。
四川行省平章咬住伙同参知政事答失八都鲁,攻取荆樊,“南北锁红军”红巾军布王三王权、孟海马,相继败亡。
徐寿辉那个卖布的老伙计,因为长的帅而被推举当皇帝,自从天完政权开张之后,生意一度非常兴隆,分兵攻打江浙、河南、湖广、四川,占有大片土地,可惜这两年也不灵光了,土地尽失,而且这老伙计好像还走丢了,生死不明,音信全无。
东南沿海的方谷珍,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如今又投降了蒙元。
罗山、确山之地,被赤马探出身的察汗帖木儿、地主武装李思齐等,组织的民兵所攻克,他自己又多次败于河南行省丞相太不花和达失巴鲁的联合打击下,失去大片土地,天下的红巾军形势进入了低潮,颍州更是成为一个填不满人的大坑,六次血战,死伤无数,颍州红巾军才保有颍上、颍州两处城池。
张士诚那个贩私盐,最近却混的不赖,占据高邮,阻塞漕运,算是给蒙元朝廷最大的打击了。
如今形式终于向好的方向发展。
小明王,虽然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但是出自造反世家,乃是白莲教韩山童的儿子,他的到来,给颍州红巾军带来不可想象的影响力。
韩山童出身造反世家,在明教中享有崇高的家族地位,自一出生,就致力于推翻大元,利用明教组织部众,自封明王,弟子、故旧、门徒遍布黄淮两岸,为了利用百姓思宋的心理,自封为大宋徽宗的八世孙,给自己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黄淮两岸,人心归附。
韩林儿有这么一个背着多个头衔的老爹,自然承袭了明教教主这个称号,还有大宋徽宗“九世孙”的荣誉光环。
国子监出身的颍州人杜遵道,见民心可用,更是找到蛊惑民众的不二法门,“石人一只眼”的故技再次上演,他充分的利用郝十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