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崛起-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如果云门只要肯点头,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事。
首先,和云门大师搞好关系,声望值会飙升。
虽说如今赵官家崇尚道教,但是佛教信徒更为广泛,尤其以贫苦百姓居多。打着乐善礼佛的名头,总是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其次,因势利导,坐享地利。
北山距离韩府不过十里路,香火茂盛之后,众多香客信徒全得从真定东门出来,必须要经过韩望家门口。随便摆个茶摊,开个食铺,或者卖些瓜果蔬菜的,那不疯赚啊!
正当韩望脑洞大开的时候,明德已经开始恭祝云门开悟得法。
云门微微笑道“之前就如同被锁在黑屋子里,如今贫僧内外皆清晰光明。此番开悟,韩爵爷助力甚多,谢过”
韩望笑嘻嘻的说“大师好神通,半日功夫就已经开悟,在下有一事相求,还望大师莫要拒绝”
云门“爵爷有事,请讲!”
“在下一心礼佛,如今大师在府中开悟,是府上的福荫。但求北山修建一座寺庙,供大师讲经说法!”
说完紧张的看着胖和尚,是答应呢,还是拒绝啊?
三二一章 佛光普照二
王时雍翻看着请帖,“为云门大师禅悟贺,韩府敬邀”。
韩府的请帖都是精心打造的,请帖上的盘扣都是掺了金线的,请帖上的字全部用金粉写就,明德的手笔,华贵富丽。
这个韩望真不嫌折腾啊,回个家,休个养,都能撞见高僧开悟,开了猪脚光环么?
劳资刚到真定,还没喘口气,你就给我来这一刀,算你狠啊!
去,还是不去,王时雍天人交战,难以取舍。
忽然,他后面一人说道“谁的帖子?”说完伸手就夺走了请帖。
王时雍乍一转身,还没说话,从他左侧身后转出一位锦衣少年郎,笑嘻嘻的跨一步上前说。
“原来是韩望的,咦,居然是云门大师的开悟晚宴!我要去!”
王时雍一时无语,我的祖宗,你身份多高贵!你要是出点岔子,我还活不活了?别给我惹事了,行不?
“殿下身份高贵,请恕下官不能奉命。”没有丝毫分辩的余地。
那名少年眼珠一转,“王时雍,既然外面有危险,那我不去韩府了,劳烦你去召集韩望、明德、云门来府衙,小王有事相询。”
王时雍更加被堵的话都说不出来,我靠,你坑爹呢?
人家今晚上开悟晚宴,这真定头头脑脑肯定都请了个遍,这种禅宗盛事,谁不希望沾光?
你倒好,那人家正主三人全部请来府衙,知道的说是贵人邀请,不知道的一位老夫要独吞佛缘,以后还怎么在真定这一亩三分地混下去?
前面自己以安全为由,拒绝了贵人的好奇心,看来强着来不是办法,必须改变策略。
“禅宗盛事,贸然干涉恐为不妥。下官忽然想到一个好方法,就是有些委屈殿下,不知当说不当说?”
那锦衣少年点头道“说吧,到底是是么样的好办法?”
韩望亲自迎接贵宾入席,远远的见了一辆油壁车过来。见那车灯上挑着一个王字,应该是新上任的真定知府王时雍。
足足五品大员,京城外放真定府,又因真定知县丁佩去了蔚州,所以府县一体办公,他兼真定知县。权力大的海了去了。
车夫稳稳的停下马车,车门帘一掀,发福的王时雍滚下了马车,嗯,爬出了马车。
那名锦衣少年兴致勃勃的打量着韩府,又盯着韩望左看右看。
“王大人,欢迎光临,蓬荜生辉”韩望赶忙上前,冲着锦衣少年问王时雍“这位贵公子是?”
王时雍介绍道,“黄公子家,可是东京城有名的大善人,礼佛敬道。正巧遇上大师开悟,故此不请而至,还望念及一片诚心勿要见怪。”
擦,这个少年不知道什么来头,就连堂堂五品知府也要尊敬有加。不管怎么说,王知府既然已经背书,面子要给。
当然了,韩望怎么也不会告诉王时雍,如果这个少年真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可以好好敲一笔善款。
云门大师还真就同意在北山上修建云门寺,就两条要求,需要一份大和尚度牒,需要地皮、人工钱财,合计不下于三千贯。
由于赵官家崇尚道教,致使佛门发展艰难,昔日南朝四百八十寺全部湮灭在岁月的尘埃。
如今一年下来,连十份度牒都没有,也就是说一年之内的到官府确认的新建寺庙不超过十座,太少了!
关于度牒问题不大,韩望自信能够通过赵四拿到。但是北山的地皮,还是需要王时雍的通融,否则父母官不同意,神仙也没辙。
“来者都是客,随缘就好。请!”韩望殷勤的带着两人来到大堂。
给两人引荐各位重要人等。云门、明德、宋轲、胡春、叶半城、唐翠山等知名官绅。
王时雍一面热情的回应着大家的礼数,一边腹诽“好你个韩望,你是把半个真定府都撬空了,干脆你来当这个知府算了”
那名殿下却径自走到云门大师面前,施礼道“见过大师”
云门阅人无数,开悟之后,心性自然更为敏锐。见少年公子贵气非凡,不免大惊。原本盘膝坐于蒲团之上,此刻赶忙起身回应,“劳动贵人挂心,是云门的罪过!”
明德见云门伏低姿态若此,亦暗中吃惊,掐指退演,亦是不解。这少年郎大富大贵,是九五之尊的命,怎奈何遇着帝王星太强,被遮蔽到一旁,逐渐黯然无光。
韩望也不是笨蛋,云门、和明德两人的慎重表情,让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马上拉着王时雍的手说“云门大师在真定开悟,是我们真定人的光荣,必将会给真定人带来福祉。如果能为大师做点事,也是我们知恩回报。”
“知府大人,北山如今荒无人烟,但是特别适合静心修禅,不如划给云大师修建寺庙如何?”
王时雍对于真定还真是不了解情况,所以这个政策的把握上,还不是很清楚。万一批给了云门,真定道教协会找自己麻烦可就得不偿失了。
“地皮之事倒不难解决,但是云门大师可有度牒?”这个年头是么都是假的,没度牒,给一座山也没办法修建寺庙。
殿下已经坐下和云门、明德谈笑风生。韩望将他请入席中,故意大声说“云门大师感念真定父老的恩情,决心在北山修建云门寺,希望各位大善人鼎力支持。”
唐翠山马上响应,说“唐府捐三百两,预祝云门寺香火繁盛”
然后各个商贾纷纷解囊,不大一会,韩望就筹到了一千五百贯。
韩望说看了看公子哥,大声地报出自己的捐款,“韩府,捐助云门寺五百贯”
一片赞叹之声,还有人说“云门大师果然厉害,一下就筹到了两千贯,还差一千贯就能开工了。”
有的人就说“那是自然的,要知道云门寺是新建禅寺,这钱财在多跑几家总归能筹得起,关键还在于度牒,没有度牒,不行的。”
“一千贯,我来出好了,至于度牒,也一并交给我吧。”不用问,绝壁是那位少年公子。如今正在洋洋得意的看着场内诸人。
你们这群土包子,一千贯也叫事情?度牒,你要多少?十个八个,十八个,统统包在我身上!
这家伙老子如果不是皇亲国戚,必定是朝堂大佬的啊!
使劲的坑,猪队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三二二章 佛光普照三
“哎呀呀!黄公子大手笔啊,善意仁心,无出其右啊。届时功德碑上,公子的大名当排首位。”
韩望当即凑上去一顿猛拍,“既然黄公子是王大人的座上宾,有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知道能否帮忙帮衬一二?”
那少年公子真被人吹得浑身暖洋洋,想也不想,说“说吧,真要是好事,莫说一件,一百件也也必定助力到底。”
王时雍还没来记得及拦着,那少年殿下就已经说出口了,心头一片苦水,这个祖宗,早就知道不该带他来的。不行,得去敲打敲打韩望,不要太过分了!
韩望说“太极湖是真定水路枢纽,若是再能将北山和东门以州道连接起来,必定利于通行,方便百姓交通,加速货品的流通,周转得快,国家税收的就多,一举多得,三方共赢,黄公子,您说该不该办?”
那名公子很认真的的听,等韩望说完,见大家纷纷点头赞许,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果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个包在我身上了。”
王时雍悄悄拉着韩望责怪道“你看看,都惹出多大的事情啊?”
韩望嘿嘿一笑,“别怪我,我不过就是想修一条路。何况筹建寺庙,修桥补路,都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对你的官评极好!话说这位公子到底何方神圣?”
韩望成功的搞定修路的事,激发了客人的兴趣,纷纷拥在少年公子身边,主张自己的建议,比如宵禁取消或者尽量推迟,比如盐引太贵可否减半,等等。
最后居然有个大户干脆来了一句,“公子,真定县数百年光景,一直贫瘠,如今真定和六联都日见繁华,不如就定在太极湖边上举办一次大集市,如何?”
大集市和平常的赶集不同,平常也就半天光景,而大集市至少可以三天,规模和质量比赶集都要高很多。当然这种大型集会,必须要官府牵头,维持地方
韩望一听就很上心,这不就是县级博览会吗,说不定还能增加六联地区的商业拓展渠道呢。
王时雍急了,顾不得回答韩望的话头,这种大型集会最容易出岔子,搞不好就变成群体**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办大集市好是好,不过耗费资金多达上千贯,又需要大量民力维持。如今流民日渐增多,会否发生意外?实在要办,可否缓一缓再议?”
锦衣公子忽地问道“流民?听闻真定十里八乡俱是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哪里来的流民?”
大家顿时冷场。
韩望喊了口气,这公子还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啊,安居乐业!新闻联播看多了吧?
王时雍也挺尴尬的,忙打岔说“流民不足虑,只是钱财毫无着落啊!”
大家伙本来是挺拥护办大集市的,但是这么多钱谁也不肯出啊。操办费一千贯,安置上万流民最少也要几百贯。
前面捐寺庙的钱是积德行善,何况还有功德碑千古留名,对自己生意和家族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才踊跃捐助。
只是,这大集市本来就是图赚钱,谁也不愿意朝里面投钱,何况还是一千贯的巨款。
韩望脑筋转了转,想出一个办法来,拍了拍手,说道“王大人,在下有个办法,大集市,流民,都不成问题。但是有两个条件,如果不成,就当我没说过。”
那名公子明显有很大兴趣,毕竟操办需要钱,安置流民需要钱,一个不慎就会惹出大事件,韩望说能解决,倒要看看又什么神通!
“你说,有什么条件?”
哎,这个2b青年这么容易上钩,还有没有一点矜持了?韩望虽然腹诽,但是对于这么一个好主顾,不搞定他简直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组织流民维持大集市的治安,只需宪兵营派出两什宪兵就能管带好这些流民。所以只需要花一顿饭钱就能解决隐患问题。这一千贯开销,六联商会包了,不增加官府一点负担。”
流民这么处理倒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六联商会这个巨无霸要参与进来,想干什么?
那一千贯足钞,对别人来说是巨款,但是六联商会如今有近百家作坊工厂和商铺商号,这点钱完全无压力。
叶半城和唐翠山都没说话,因为自己和韩望有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不好拆台,但是又不知道韩望肚子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在等其他人的看法,不出意外,肯定有反对或者质疑的人。
果然有人发问“那爵爷说的两个条件又是什么?”
韩望说“第一,这个机会要挂六联的名头,比如真定六联大集市,所有的公告、行文都必须照此拟写”
果然,六联商会幕后的操纵人就是韩望,打这种主意的除了韩望没别的人。不过人家出了一千贯,给人家挂个名也不是不能接受,许多人就没反对了。
韩望又接着说“其二,扩大范围,赵州、祁州、保州、忻州、辽城、冀州、深城、莫州、代州都要派人邀约当地知名商号商会来真定参会。”
哗!大家都发出一声惊叹。
这个韩爵爷还真敢想,周边两百里范围内的各个城池都囊括进来,规模还小的了吗?
就算每个城只来五家商号,那就是五十家大型商号!加上六联和真定一共百多家商号,少说也要一百五十家,那得是多大的规模啊
这一番景象在大家心里慢慢生根发芽,这就是北方商业界的庞大盛会。
当然,韩望又接着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这个万商盟会最好能持续三至五天,若是能期同期举行真定花魁大赛和英雄比武大会,效果必将更为出彩!”
好家伙,这完全就是三驾马车啊,大集市、花魁选举、比武大会,哪一样都能吸人眼球,这要是真能办成,效果根本不用质疑。
有的商家已经开始吊韩望大腿了,“王大人,爵爷,这次盛会的烟花表演,俺们唐家全包了,分文不取!”
大家如梦初醒,这是个露脸的绝佳机会,两百里方圆,十个城池,要是能够打响名头,财源滚滚啊!
俺捐一百贯!不,两百贯!所有竹木料俺们家全部提供!
俺捐三百贯,只求把俺们镖局的名号写在公告和行文里!
王时雍就发现,这帮商人已经开始热血沸腾了!如果他再强行阻止,这帮人绝对毫不犹豫把自己撕成碎片。
太可怕了!
三二三章 佛光普照四
那名公子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突然间每个人都拿出大把的钱财来支持大集市,难道谁施展了魔法?
对,就是韩望,从开始就是他在引导大家,修一个寺庙,修一条路,再办一大集市,然后花魁选秀,武林大会,还要动员周边十个城池,这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但是他也不敢阻止,这么多人全是镇定各行业老大,身家至少都是上万贯的巨富,谁也不简单啊。
王时雍一见自己要被架到火上烤,只能说,“如此大的集市,史无前例,绝非一日之功,须从长计较。”
这个回答可不能让饥肠辘辘的大户们满意,自然又凑到锦衣公子那里,开始游说。
这帮生意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商人,口才,反应,察言观色无一不是上佳,于是一句句在情在理,赤胆忠心,忧国忧民、济世救民的动人故事,一个一个灌到少年公子耳朵里。
那少年公子根本没经过如此手段,脸红脖子粗,他觉得自己要不是不同意,这真定马上就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自己绝对不能犯这么大的罪过。
“诸位心意在下已经明了,稍候向王大人提议,必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家这才轰然叫好,纷纷松散开,少年公子满头汗迹,赶紧靠在王时雍身侧。
“王大人,这太疯狂了!一个集会,至于吗?”
王时雍自然知道这帮土豪们,投小钱赚大钱,好让自己家的商号借着真定大集市而扬名北方。一旦生意打开局面,必将十倍收入,花这点钱自然不在话下。
小声的对他说“黄公子,商人不事生产,竞逐暴利,乃是天性。在利益面前,往往不择手段,故而士农工商,排在最末。如今势成骑虎,只得顺水推舟。”
黄公子抹了一把汗说“大人说得有理,此辈简直毫无半点斯文模样,我大宋以农立国,若是这帮蝇营狗苟之辈败坏民风民心,得不偿失!”
王时雍拉他到一边低声说,“殿下,话不能这么说,这些奸商肯出钱,妥善安置流民未尝不可。退一步说,有了功劳都是殿下的,若出了岔子,再把韩望这个靶子交上去,殿下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那黄公子恍然大悟,难怪王时雍小官当的如此滋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稳赚不赔的技术炉火纯青啊!
于是看着王时雍打起了小算盘,对这样的能吏必须笼络,但是也不能太过明显。万一被太子或者郓王的人知道,自己肯定是配边疆的命。
于是轻咳一声,“王大人,果然忠勉有加,那就照此布置,我倒想看看这个韩爵爷,能有多少本事!”
王时雍总算安稳住烫手山芋,心里说,“祖宗,刚才差点没把我绕死。就你这样的队友在我身后,要不把你蒙住搞定,劳资不被你气的吐血才怪!”
王时雍后方安定,便专心对付韩望,“这么大一摊子事,爵爷您见多识广,手下精兵强将如云,可就多拜托您了。既然黄公子应承下来,王某也就不干涉了,但是这事还是要现立好章程!”
他扳着手指头一件一件数“修建云门寺,修路,大集市,花魁大赛,武林大会,到底怎么个章程,谁做主持?”
唐翠山和叶半城等人听话听音啊,你前面都说了拜托爵爷,这个时候就是有心挑这副担子也得憋着啊。
韩望一见要冷场,便笑笑说,“诸公如何这般谦虚?若是实在无人,韩某不才,毛遂自荐添为主持,可否?”
各位商人都吁了一口气,好家伙,总算避开了这桩事。
“爵爷英明神武,智勇双全,来给俺们当主持,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爵爷,俺合着这事就该您主持,六联那么大一个商务区,都是您一手办的,俺佩服您!”
“好!这才是韩爵爷的风范,大将之风啊,爵爷花魁大赛能否让俺家彩锦集冠名?”
旁边顿时有人不服气了,“你们彩锦集不过是个成衣铺子,就敢冠名?那俺们云锦丝绸庄怎么办?”
黄公子意见乐了,捅了捅王时雍说“这下有好戏看了,两家都抢,看韩望如何决断。”这无论给谁,必定得罪另外一家,没想到集会还没开始,这里就先闹上了。
看来还是王时雍说的对,这事干脆甩给韩望,任由他去折腾。做得好了自己拿功劳,做的差了,把韩望顶上去交差,实在是两全其美。
韩望一听,居然还有人争抢冠名权,太好了,不狠狠敲你们一笔对不起我那金融世家的背景。
“两位,是不是操之过急了?!”韩望不苟言笑的说,这韩望刚挑担子干主持,你们两个不开眼的就想着给劳资来个全武行火并啊?
官大一级压死人!哦,他们不是官,换一句。
民不与官斗!当老子御封的一等男爵,吃素的么?
彩锦集和云锦的东家一看,爵爷这是来者不善啊,为毛?
哦,原来是王大人和黄公子在一旁看笑话,驳了爵爷面子,哎啊,刚才光顾着花魁大赛,忘了这一茬,赶紧补救!
彩锦集的东家马上拉着云锦东家的手,以示亲密,“哈哈,爵爷,天大的误会!俺老哥俩那是多年的冤家,心心相印,见面不拌嘴那就浑身不舒坦。云锦就是大哥,俺拿了这个冠名也是要送给大哥的。”
云锦的东家可不能让彩锦集家把好名声占全了,马上说“老弟,哥哥就是和你开个玩笑,俺盯着比武大会呢,你且把心放肚里吧!爵爷,全是误会,莫见怪!”
韩望微微点头道“既然是玩笑,那就罢了,不过既然是王大人黄公子亲自压阵,这差事,韩某要是办的差了,那就没脸面见人了!”
“三日后,府衙大堂,有关此次系列盛会的具体细则当场公布,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希望咱们真定有实力的商号商会拿出诚意,当好东道主,招待好各地来宾!”
三日后,举办细则公开,还公正公平?
这种有油水的差事怎么能公开呢?公开还怎么玩?这个爵爷不会是傻了吧?
商人们一脸懵逼,颠覆认知啦!未完待续。
三二四章 佛光普照五
以宇文虚中的眼力,康王赵构假扮富家黄公子是不合格的,但是九皇子的出现让他无比惊讶。
康王自幼好学,忠孝两全,御下友善,颇得宫人赞誉。
因其母妃韦氏并不得宠,故而赵构也很难得赵佶的欢心。
不过,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逆境中成长的赵构,深受韦氏熏陶,苦心专研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赵佶垂青。
每年节日,其它皇子都可以给赵佶敬酒和得到赏赐,因韦氏的身份和家族地位与其他嫔妃相差甚远,故而赵构只能远远的见上赵佶一面。
这反而更刺激了赵构发奋读书的动力,八岁开始苦读,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如今,八年过去,赵构竟然也练得一手好字画,诗词歌赋也都小有所成,皇天不负苦心人。
今年满十六岁,成人之后搬出内宫,入住康王府,就连康王府也是按照最低标准配给的(而是老宅子翻建修缮)。
韦氏气愤不过,前去宗室司质问,为何如此薄待九皇子。
不料,宗室司根本不拿她当回事,直言“朝廷财政凋敝,宗室司亦无余财,没柰何耳”
韦氏倒被噎了个大跟头,没钱?艮岳数千万贯都填不满,新建一座低配的康王府也就大几千贯。
没想到,宗室司竟然拿老宅子修补一下就甩给赵构了,狗眼看人低啊!
赵构却安慰韦氏,“母妃万勿气上身子,孩儿不介意,那康王府比起母妃的院子大了好多,还有后花园,赶明儿有空请母后驾临,指教孩儿园艺”
韦氏心知已成定局,多说无益,便对赵构说“记住,你的才华不会被埋没,你的苦心终究有一天会被赏识。如今搬出宫去,孤身在外,娘虽不放心也无可奈何,‘谨小慎微’四个字,你务必牢记心中。”
“还有一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