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放啸大汉-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一十二章 【告 密】

王凤步入长乐宫时,走到长信宫外,正看到几个内侍忙忙碌碌搬运破碎器皿。? ???一见大将军,内侍们忙放下手里活计,跪地请安。

王凤心下了然,这位大妹也跟自己前几日一样,正大脾气。

倒不是说女人的脾气有长劲,而是这位皇太后知晓真相比较滞后。刺杀张放的计划,王氏兄弟姊妹中,只有王凤、王立知道。王凤策划,王立执行。之所以没有借助其他几个兄弟,原因很简单,王氏兄弟之间关系不好。虽然在对付张放方面,他们的立场一致,却有缓急之分。比如王谭、王根就不赞成把张放列为要目标,更不赞成采取这样的激烈手段。政争就应该用政治手段,这是王家老二、老七的想法。

王氏诸兄弟并非一条心,就算他们勉强听老大的,但在这漫长的准备、寻机过程中,带着一群各怀鬼胎的猪队友,谁知道会出什么岔子?因此王凤最终决定由王立全权执行——反正这位老六玩政治就是个渣,而刺杀暗杀则正是他强项。

兄弟都没透露,一群姊妹自然更不能说,长舌妇人焉能守密?

所以王政君最初并不知晓实情,只当老六确实被某位政敌刺杀。如果不是张放同时遭袭,她第一个就会怀疑到他。直到王凤把所有知情者及参与者全灭了口,这才据实相告。

于是,王大姐也开始砸碗摔碟了。

王凤刚踏进殿中,一阵歇斯底里的声浪迎面冲来:“我要他死!我要他偿命!要他阖府五百三十八口抵命!”

王凤阴沉着脸,大袖左右拂动。战战兢兢的内侍、宫婢们如蒙大赦,一个二个连连行礼,垂倒退出殿外。

殿上的王政君姣好的面容都扭曲了,咬牙切齿,眼神怨毒,两臂乱舞:“大兄,我们王氏何时被人欺辱至此?!自家兄弟惨死兽吻,死无全尸,而那个杀人凶手却逍遥无事,更贼喊捉贼……我、我、我要给他上大辟之刑!我要抄他满门!我要……”

王政君在殿上大喊大叫,张牙舞爪,整个疯婆子似地。而殿下的王凤却端端正正跪坐,敛眉垂目,恍若不闻。

直到筋疲力尽,声音沙哑,王政君才瘫软坐地,有气无力道:“大兄……六儿死得好惨啊……呜呜呜呜……”

看到妹子安静下来了,王凤这才睁眼,平静说了一句:“事可一不可再,经此一事,张放必有所准备,再想刺杀他就难了——至少在长安没可能。”

王政君听到前半句时,又气又怒,等听到后半句,微微一愣,猛抬头:“大兄之意……”

“什么刺杀、大辟、抄家灭门之事再也休提,没可能!”王凤面容冷静,眼神闪烁,“唯今之计,上上之策是将张放逐出长安,外放任职。如此,一来可斩王子威一臂,今后可全力对付之。二来只要张放不在长安,我们做起事来也就少了许多顾忌,刺杀也好、暗杀也好、雇凶截杀也好,随心所欲——我倒要看他张放能挡住几波袭杀!”

“对啊!”王政君欢喜击掌,但转念一想,脸上笑容转瞬而逝,摇摇头,“恐怕也难,皇帝不会答应的。”

王凤闲闲道:“没错,他位列九卿,又得陛下宠信,丞相力挺。别说无过,便是有所差池,也难降级逐出长安。除非……”

“除非什么?”王政君再也按捺不住,从殿上急趋而至大兄身旁,跪坐仰脸聆听。

“除非让他与陛下生嫌隙。”

王政君一阵失望,苦笑摇头:“恐怕更难。皇帝与他既是表亲,更是总角之交,彼此意气相投。想让他们之间生嫌隙……不瞒大兄,我也曾试过,收效甚微。”

王凤语气一转,道:“太后可知我此番入宫,所为何来?”

“难道不是……”王政君想说难道不是安慰我,转念一想,摇头表示不知,“大兄请直言。”

“请太后向陛下请封。”

“请封?”王政君怔了怔,“是为苟氏儿么?可他才刚脱樊笼,是不是太快了?”

王政君说的人便是苟参。这位倒霉催的因贿赂张匡诽谤丞相,与老张一同被投入诏狱,没少吃苦头。虽然没干倒王商,但在这件事上,苟参为王氏可算尽心尽力,王凤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皇太后与大将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知做了多少政治交易与利益输送,总算把他捞了出来。人是出来了,但官爵丢了个干净,眼下还是一介庶民。

因此王凤一说请封,王政君自然而然就想到是为这位兄弟酬功——若是旁人,光凭大将军就可以向天请封,用不着联合她一同向天子施压了。

然而王凤却是摇头,吐出一个王政君极其陌生的名字:“请封之人名赵临,求爵关内侯。”

“赵临?是什么人?为何求爵?大兄又为何答应他?此人与那张放有何关联?”

面对妹妹的一连串提问,王凤只是神秘一笑,没有回答,只说了一句:“太后何不召此人入见,所有疑虑,一问可解。”

“你便是阳阿公主家令赵临?”

长信殿里,王政君居高临下,王凤侍立殿下,一个中年男子正伏叩殿中。

“小民便是赵临。”

“抬起头来。”

中年抬头,果然正是阳阿公主家令赵临。这赵临说是阳阿公主管家,没少与公卿列侯,贵人外戚打交道,但就其本身而言,确确实实只是个爵不过五大夫、禄不过百石的小民。他的爵禄都是公主赐的,朝廷没他的名册。

“赵临,你说富平侯有负陛下,从实说来。”

“这个……”赵临小心翼翼偷看了一眼王凤。

王政君看在眼里,心里冷笑,声音柔和:“只要你如实说来,这关内侯就跑不了。”

皇太后金口一开,赵临心头大定,欢喜得声音都有些抖:“赵临谢皇太后!谢大将军!”本以为那个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的丫头半途逃跑,累得自己封侯美梦破碎,没想到这消息同样也能换来关内侯……呵呵,主母,对不住了,什么样的誓言也比不上一个关内侯!

随着赵临的述说,王政君、王凤脸上表情变幻不定:时而惊讶,时而皱眉,时而欣喜,时而狞笑……最终,兄妹俩互望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珠里读出狂喜:“张氏小儿,今次你有难喽!”8

第四百一十三章 【嫌 隙】

风暴来得毫无征兆。

当张放被天子召入宫廷,伴驾同游上林苑时,刘骜一句话,如雷轰顶:“少子,那赵宜主滋味如何?”

张放冷汗都下来了,躬身谢罪,一时竟说不出话来。消息是怎么泄漏的?张放已没时间想这个,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应对这一关。

刘骜的声音一如平常:“我听说你给她改了个名,叫飞燕。嗯,此女舞伎灵动,翩然若燕,人如其名,改得不错。”

张放稍微抬头,正对上刘骜的眼睛。天子的眼睛微微眯起,有一种张放从没见过的陌生与疏离。

“不过一舞伎而已,少子收了就收了。只是……”刘骜仰脸望天,淡淡道,“少子何必隐瞒呢?”

张放无言,他明白刘骜之意。刘骜确实不在乎一个舞伎,帝王青睐美人是有时效性的,当时性趣盎然,天长日久,身边美女层出不穷,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有人刻意提及,刘骜这辈子也不会再想起这个女子。

话是这么说,然而张放相信,如果当时主动上报,情况绝不似刘骜说的那么轻松。帝王的话,听听就好,当真就蠢了。

刘骜固然不在乎那个舞伎跟了谁,然而这有个前提,只有我说了“不要”之后,你才可以跟别人,而不是在我说“要”时,你居然胆大包天逃跑!用一句大白话说“这是瞧不上哥啊”——不要说身为帝王之尊,就算是一个普通男人都不能忍啊!

“事前肆意妄为,自做主张,事后隐瞒不报,更为此女改名……张卿,可知这是欺君之罪!”刘骜语气依旧淡淡,但话却说得很重,而且也不再称“少子”改称“张卿”,冷淡疏离之意表露无余。

一滴汗珠从额头滑过鼻尖,颤动着欲滴未滴,张放声音都沙哑起来:“陛下……”

“哈哈哈哈!”刘骜忽然仰首大笑,虚点张放,“少子啊少子,头一回见你如此失态啊。弯那么久的腰不累么?平身吧。”

张放深吸一口气,慢慢直起身,从袖里掏出手帕擦汗。

“少子风流倜傥,美人倾心,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你也太……”刘骜摇摇头,一脸不爽。

“陛下胸怀若宇,臣惭愧。”

“联赦你之罪,但罪可免,罚还是要罚的。”

“臣甘愿认罚。”

“罚你一年俸禄——因为你这个事,我不得不封了一个关内侯,但这笔账不应由朝廷出。事情由你而起,亦由你度支。”

张放一听就明白了,告密的人获封关内侯,然而刘骜只是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答应,他会在一年之后找个由头把这人再撸下去。所以此人这一年的禄米就由自己支付。

只用一个关内侯的虚衔,就换来了一份告密,敲打了自己,承了人情,最后连这虚衔都要收回来——天子这算盘打得还真是精啊。

张放赶紧合袖行礼,以遮挡嘴角的苦笑:“谢陛下……”

“不忙谢,还要办一件事。”

“请陛下示下。”

“那个什么赵宜主也好,赵飞燕也好,她不是喜欢跑么,而且一跑就是数千里,那朕便就如她所愿……”刘骜眯着眼,盯住张放,薄薄的嘴唇吐出一句令人悚然的话,“东至辽东,西出阳关,南至百越,北至阴山。你任选一处,好好安置她。”

这一刻,张放袖里的交叠的双手捏成拳——他当然不可能殴天子,纯属本能反应。

愤怒!控制!

他还是太小看刘骜了,确切的说,他还是太小看皇权了。一直以来,刘骜从未向他展示过天子之威,以至于他几乎忘了,这是大汉天子!既使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多大存在感的天子,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仍然是顶级BO,是NO。1。

大BO发话,职员能怎么办?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遵从,要么滚蛋。而放在古代,则是要么遵从,要么完蛋!

以刘骜与张放的关系,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小轻重全在一念间。刘骜最终放张放一码,没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责。但一码归一码,区区一个舞伎也敢放天子的鸽子,岂能轻饶!你既然这么想逃,我就让你逃到天涯海角,不去也得去——这就是天子的报复!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张放受雨露,而赵飞燕,则要承雷霆!

经此一事,可以想见,这对君臣往昔的亲密与信任,已经一去不复返。

今日之事,如果早两三年发生,张放恐怕也只能无奈遵旨。他确实可以用强制催眠使刘骜改变旨意,然而避得了一时避不过一世。他又没法对刘骜洗脑。刘骜早晚也会想起这件事,到时直接下诏更是大条。所以,这件事终究是躲不过去的。幸好,现在的张放,已经有第三选项的实力。

张放又深吸一口气,长揖到地:“臣,遵命。”

望着张放离去的身影,刘骜心里一阵烦躁,向不远处候命的端茶内侍招手:“茶来。”

内侍摸了一下茶壶,忙道:“陛下稍待,茶凉了。”

刘骜呼出一口浊气,喟叹:“是啊,茶凉了。”

……

告密者很容易就查出来了,毕竟受封关内侯是件大事。赵临寸功未立,突然封侯,而是据说还是大将军与皇太后一齐为其请封,舆论啧啧称奇,认为是赵临抱上了王氏大腿,无不艳羡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公主家令好运。

只有张放知道,赵临不是抱大腿,而是真的立了“功”。就为了拿自己一个把柄,王氏就送了一个关内侯,还真是不遗余力啊。

“赵临!”张放在一张纸上写下这个名字,然后划了个叉。他早有预感,这个赵临是个不可控因素。然而他屡受阳阿公主恩惠,在公主拒绝之后,实在再难开口要人,无法对其实施催眠。只能选择相信——然而事实证明,人心这个东西,是最不可靠的。他被一个小人物阴了一把,游走于王氏刀锋边缘十年的平衡也终于被打破。

彪解请缨道:“主人,请让我去结果此獠。”

张放摇头,刘骜今天的谈话已经表露得很清楚了:一年俸禄。也就是说,一年之内,只要这个人还是关内侯,就不能动。当然,张放绝不会真让此人逍遥一年,但也不宜马上动手。

张放搁笔,拿起纸,两手一分,“赵临”二字裂成两半,飘然落地:“不急,等时机一到,该死的人,一个也别想活!”

第四百一十四章 【将计就计】

三月的长安,绿柳抽芽,渭水清澈。渭桥两岸,又是满目离人。

这一次,饯别的人群中,多了一位列侯——富平侯张放。

三辆厢式马车,二十个少年扈卫,加上七八名可靠家仆,由家丞陶晟带队,这就是张放为飞燕西行的配备。

陶晟虽然有过,但熬不过酷刑并不丢人,加上他也并没有泄漏关键机密,事后也主动认罪。所以张放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这次带队重回西域,即是对他的惩罚,也是考验。陶晟焉能不知,感激之余暗暗发誓,豁出性命也要安全把人送抵目的地。

此刻,最前面的马车里,飞燕撩开车帘,正红着眼圈,牵着张放的手不舍得放,低泣道:“是妾身之过,连累男君……”

张放摇头:“如果勇敢也是一种过错,这天下何事无过?”

飞燕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张放对倚着飞燕的宜人道:“好好照顾你阿姊。”

宜人咬着红唇,用力点头,脸蛋紧紧贴住阿姊的手臂。

“塞外不比长安,夏日如焚,冬寒彻骨,若是适应不了……”

飞燕破涕一笑:“男君放心,飞燕不是弱质之躯。纵是西南烟瘴之地,飞燕亦来去无事,况乎塞上?飞燕早有夙愿,此生定要沿男君当年出使之路走一遍……飞燕还要谢天子成全呢。”

张放哈哈一笑:“好,很好,就是这样的心态。我前面只说了上半句,还有下半句——塞上风光,冰川雪原,也是长安难睹的美景。带着这良好的心态,一路慢慢欣赏吧。”

珠帘垂下,张放却没有立即离开。他走到第二辆马车一侧厢壁,屈指轻轻叩击两下,柔声道:“一路保重。”

车厢内也传来两声叩击,一个模糊的女声传来:“郎君……珍重。”

张放轻轻按在厢壁上:“放心,很快就会见面。”

一行人马启程,蹄声与辘辘声杂响,裹着淡淡烟尘,渐行渐远。

张放负手遥望,久久不动。直到一骑从直城门飞驰而来,远远呼唤,张放才若有所觉转过头。

来骑是留守府里的羽希,驰至跟前,来不及下马便大声禀报:“主人,陛下传召入宫。”

传召很急啊,好事还是坏事呢?嗯,没关系,无论好坏,都不会影响既定计划。

……

宣室殿,刘骜一见张放劈头就是一句:“事不谐矣。”

一般皇帝对臣子说这样的话,臣子多半大惊失色,软瘫在地也不稀奇。然而让刘骜奇怪的是,张放居然面不改色,一副恭敬聆听的模样。

看来是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啊,刘骜盯着张放脸色,缓缓道出因由:“母后召阳阿入宫,先责以飞燕之事,又逼问阳阿既往尚有何事隐瞒。阳阿不得不谢罪,最终被逼不过,将你当年从地道入长秋殿之事道出……”

张放神色如常,并不感觉意外。因为飞燕之事,王政君肯定会召阳阿公主责问,并且逼问既往还有什么遮掩。如果不涉及自身利益,阳阿公主不介意为他隐瞒一二,但皇太后当面质问,若再隐瞒的话,一旦将来事泄,那就等同于跟他张放站一边,与王氏为敌。这与阳阿公主的中立原则不符,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

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好罢,恭喜老虔婆又成功抓住了小辫子,且听听她开出什么条件吧。

“这件事……很严重,至少母后认为很严重……”刘骜轻叩御案,有些迟疑,不知如何开口。

张放平静道:“陛下但说无妨。”

刘骜轻咳一下,清清嗓子,道:“母后之意,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到北地郡任都尉,二是离京就国——只能去富平。”

张放真不知该笑还是该叹息——历史羁绊真是强大啊!真没想到,兜了一个圈,还是没能摆脱历史上“张放”的宿命。就国是不可能的了,兖州那边不是他的基地。而摘星城虽也是封国,但听刘骜的话就能明白,朝廷绝不会让自己再回摘星城。可以预见,在自己离开中枢之后,王凤必定会让刘骜召回甘延寿、陈汤,另派国相、都尉,最后让摘星城头变幻大“王”旗。

“臣选择北地。”张放的回答,与宿主的历史选择并无二致。

刘骜叹了口气:“少子,我向母后求情了,但是……”

张放深深一揖:“陛下回护之情,臣感铭五内。臣今后无法伴君左右,望陛下多加保重。”

刘骜身体前倾,嘴皮一动,刚想说“你放心,我一定想法子找由头把你调回长安”,但话到嘴边,脑海里闪过那日上林苑的情景,还是咽了回去,心道:“母后说得没错,张少子太过胆大妄为,还是得敲打一番,就让他在北地呆一阵子好好反省吧。”

张放一脸萧索离开宣室殿,一路上碰到的内侍宫婢,无不远远躲着这位脸上写着生人勿近君侯。直到走出北阙,猫腰上车,刚放下车帘,张放便捶垫大笑不止。

这叫什么?瞌睡送来枕头!很好!好极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北地郡似乎还不够远,若能再远一点、路线再直一点就更好了,譬如……

这时车外响起一个声音:“富平侯,皇太后有召,请君侯前往长乐宫。”

张放先是怔了一下,然后打了个响指,太后啊太后,这是连被子都送来的节奏么?

王政君为什么召见自己,张放不用猜都知道,为了爽呗。终于捏住自己的小辫子,终于革去自己的卿位,终于把自己逐出长安——这算是王政君与他多年暗斗以来,最扬眉吐气的一次。做为胜利者,迫不及待要看看失败者的沮丧。嗯,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

嗯,既然这么想看,那就让你一次看个够!

长乐宫前殿,端坐垂帘之后的皇太后王政君,透过珠帘玩味地欣赏了半天,才悠然道:“据闻卿少年时曾游历北地,不知风光如何啊?”

张放一脸感激:“北地很不错啊。诚如皇太后所言,十年前臣就曾在北地游历不短时日。臣之妻班氏,便是臣游历三水时相识;臣之数位忠仆,亦是北地人氏。臣早就想故地重游一番,只是政务缠身,不得其便……如今心愿达成,臣多谢皇太后。”

“是么?看来我倒是做了件好事。不知富平侯要怎么谢我呢?”王政君语气戏谑,眼神如针。

张放歪了歪头,认真想了一下,道:“听说红阳侯家还有位二公子王融,今后我得与这位二公子多多亲近——皇太后觉得这样的谢意如何?”

此言一出,王政君惊、呆、了……

这位皇太后做梦也想不到,居然会有一个臣子当面赤果果威胁自己。这、这还是臣子么?眼里还有自己这个皇太后么?!

“张、羿、啸!”王政君气得发昏,浑身颤抖,一字一切齿念出这个名字。

“北地已是极致,皇太后总不能把我逐到敦煌去吧?哈哈哈!”张放大笑着昂首而出,全然不理会殿内已经石化的内侍宫婢。

“敦煌?!好!很好!张羿啸,你等着!”

豁啦!帘子被狠狠扯下,莹白浑圆的玉珠洒落一地。

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死不休】

阳朔元年三月中,朝廷爆出一条重磅消息,天子有诏,光禄勋张放,因“建昭旧事,私窥宫闱”,黜免光禄勋之职,出任敦煌郡守。仍保留列侯之爵及侍中之衔。

作为最年轻的列卿之一,张放一直被内外朝看好:出身勋贵,皇亲外戚,简在帝心,自身又有能力,年纪轻轻就侧身列卿……若干年后出将入相妥妥的。唯一能影响这个结果的就是,他一直与王氏不对付,也不为太后所喜,这使得这位年轻的勋卿前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果不其然,当仕途达到他这个年纪所能到达的顶峰之后,打击终于到来。

“建昭旧事”是什么事?当时还是先帝在位啊,张放惹了什么乱子?为何到这时才翻旧账?还有,“私窥宫闱”这四字也给人遐想空间很大啊。而诏书里对这一切都是含糊其辞,没有明说——这也正常,宫闱之事,岂可示众?不过看这惩处力度还真不小,一下由中二千石的光禄勋贬为二千石郡守。最重要的是,被逐出中枢……看来问题还挺严重。

富平张氏倒霉了,这是朝臣的第一反应;得罪王氏就是这般下场,这是朝臣第二反应。如此年轻有为的朝廷新秀,连天子都庇护不了,再一次让朝臣领略了王氏之威。在光禄勋人选还没定下的那几日,每当大将军提出各种议案,朝臣们看着空缺的光禄勋之位,无不噤若寒蝉,满朝无半句反对之声。

而被贬黜的富平侯,也如同所有遭此境遇的官员一样,从接到诏书那一刻起,上了道谢罪表,旋即闭门谢客。除了丞相王商、武库令杜钦两拨来客得入其门之外,余者皆被拒,连张氏几房长者都不例外。

朝臣在感慨之余,不禁暗暗摇头:少年得志,仕途太顺,心态难免不稳,果然受不住挫折啊。富平张氏,恐怕要走下坡路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张放吃瘪,王氏这边乐开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