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商-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乡所采用的,是“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以养殖业(立体农场、猪场等)为龙头,以沼气(土水泥制作的池子)建设为中心,联动粮食、甘蔗、烟叶、果业、渔业等产业,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具体地说,就是每个军户家里,建一口沼气池,最终达到人均出栏两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的终极目标。同时还利用人畜粪便下池产生的废物,利用沼渣、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垦民收入。

虽然沼气的输送、使用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利用沼渣、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成果还是喜人的。最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目前整个苍南沿海,采用的都是金乡所的“生态农业”模式,整个苍南,再也没有了饥饿与贫穷。

与日益丰富的食物相匹配,在金乡所广泛开建的泡盛工厂,批量生产硫磺臭皂和鲸脂香皂的化妆品厂,也借着“基隆商馆”的东风,雨后春笋般建立在了金乡所和苍南各地。为了大人进京,基隆商馆金乡分馆,很是下了番功夫,准备了几样产品。

此时的金乡,香烟还是研制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研发雪茄。然后再搭配烟丝、烟斗卖。所以基隆商馆内的货架上,又多了几种“拳头产品”。

现在摆在会客厅桌上的,就有二十几支目前全球顶尖的雪茄,因为没有竞争者。这是晏世轮完全凭借着记忆,一点点指导民器司的几位“主簿”做出来的。

听到陈仁锡的夸赞,晏世轮赶紧放低姿态,然后亲自指导陈仁锡,如何对雪茄剪头、点燃,如何吸食。这时的大明,“吃烟”已经是风尚,晏世轮已经打听到了,陈仁锡本人就十分热衷于基隆商馆推出的烟斗和烟丝,并且爱不释手。这雪茄一途,正合了领导心思。陈仁锡满意的吸了几大口,随后道:“达思,你这的新奇事物还真是层出不穷,这雪茄,可又是多了一项财源?”

晏世轮赶紧道:“陈大人,这都是借了好友汪才枫的光,基隆商馆是他建的,达思的义弟宁凤晨与汪才枫交情颇深,所以这雪茄面世,达思也有幸收到”

陈仁锡点点头,道:“达思啊,咱们都不是外人,此番我来金乡所前,黄公曾言,我楚党要中兴,务必寻觅治世良将,昔有有言举荐,现有我的敬佩,达思,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晏世轮道:“黄公和诸位大人抬爱了,学生才学微薄,难堪大用”

陈仁锡又道:“达思,莫要见外,这样吧,咱们都是直来直往之人,黄公曾言,你如有需要,尽管提出来,咱们楚党的兴起离不开外事的支撑,而朝堂之上,自有他老人家做主”

晏世轮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琢磨了半天,想到目前治下共有六万民众,金乡所就有将近四万,但是这远远不够,需要黄彦士等人运作,还有,自己打算不离开浙南,因为这里是大陆与台湾之间,除了广东、福建这些旧有顽固势力之外,最近的补给站和大后方,这里不能丢,于是,晏世轮前头,一老一少在喷云吐雾,和讨价还价当中,决定了今后让金乡军腾飞的十策:诸如明确晏世轮地方的军、政大权,由黄彦士去游说吏部,然后金乡军提供楚党活动的部分经费。还有金乡军可以有设置流民点,在大明各地招募流民进行开荒的权利,等等。

这一番交流可是昏天又暗地,饶是两杆大烟枪,最终也没受得了这二十多支雪茄,最终草草让人拟定“协议”,两人签字后,交给了陈仁锡。

老陈很欣慰的道:“达思,还是你做事周全,这样老夫到黄公那里,可就好交差了”

晏世轮也愉快的道:“陈大人言重了,学生只是怕遗漏而已,接下来几日,您多在金乡所转转,这里的基隆商馆,货品还是很全的,您拿着学生的这个‘贵宾玉佩’,全大明的基隆商馆都会给您五折的优惠!”

这个“贵宾玉佩”,当初还是宁凤晨想出来的,因为他的想法是,开超市,没会员卡怎么行。于是,就发行了大概几十枚玉佩,而这小小的船型玉佩,由于做工精良,且外型美观,竟然是后世极为奢华的收藏品,远远超出了实际“打折”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是仅在金乡军初期发行的,完全成为了孤品。后世为了在拍卖会上争抢这么一块玉佩,竟然拍到了几万两白银的价格,这是宁凤晨远远没有想到的。

陈仁锡在金乡所逗留了三日,由于赶着回去赴命,不敢多待,告辞回京了。

而晏世轮在准备了一个月后,带上礼物,准备开赴京城!

此时远方西征的宁凤晨,已经到达了埃及。由于风向有利,“灭虏”船只灵活,比预计的两个月到达时间提前了一半。在路上宁凤晨并没有闲着,除了利用强大的火力欺负一下各地的土人外,还教授所有的预备军官们英语。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记忆单词、背诵句型,都是比较枯燥的脑力活动。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外语,所以很多人外语都不怎么上心,学不好外语也都能找出一堆的理由。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拿枪威胁你,逼你学会外语,你又会怎样学?要知道,那时候的你是没有任何退步和推脱的理由。

而这就是宁凤晨的做法,他引用了一个例子,只是将其改的面目全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领队的长官告诉士兵们,送他们去的飞机只能在德国和俄国的边境附近把他们空投下去,因为那时候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盟军部队还不能接近德国领土。但是这些士兵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都还不会说德语,于是长官严肃地告诉他们:“这一个月里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出发,不论你们到时候学会没有,都得去。”结果士兵们在一个月里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德国人就会立刻把他们抓起来,他们就会没命了,那时候连说理由的机会都没有。宁凤晨的说法就是,你们务必要学会这英吉利话,如果学的不够好,不够利索,那么等着你们的就是马革裹尸的后果。宁凤晨自己的英语水平极烂,但是不妨碍荷兰俘虏爱德华英语的讲述。从口腔发声肌肉群上来讲,英语和荷兰语算是比较接近的,而且爱德华在英国还呆过十几年,所以有着地道的“伦敦郊区音”,这让所有的预备军官,还有宁凤晨是进步飞快,再加上宁凤晨的威逼利诱,不到一个月,所有连汉字都认不全的两千余预备军官,英语竟然可以流利对答了,这让宁凤晨大跌眼镜,这特么的要是在高考前有这劲头和外教,老子还不考清华了?

尽管这个意淫十分没有意义,但是宁凤晨信奉的就是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

金乡远征军在埃及,利用强大的武力,和丰厚的礼品还有通译的努力,迅速的打入当地地方正府,并且按照既定计划,夺取了苏伊士运河的北线,并且按照晏世轮整理的方法,利用土水泥、携带的部分钢筋,迅速的在既定位置,建造了八座城堡。其中四座在靠近运河北线的节点处,另外四座,按照参谋部的要求,建在了将来从大明船只到达的南部港口处,像是八根钉子,狠狠的钉在了埃及。然后又在埃及方面,宁凤晨组织了埃及当地轰轰烈烈的运河疏浚活动,配合法国富商,情景是这样的——

茫茫的热带沙漠上,骄阳似火。空气是如此的干燥,卷过地面的风中只有扬起的灰沙,嗅不到一丝潮气。工地上近六万名埃及劳工,裹着全身的衣服抵挡烈日的煎熬,在法国监工的呵斥声中,一下又一下地挥动手中的铁镐、锄头,一步又一步地拽动沉重的拖车,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稍有停顿,监工的皮鞭就会在耳边响起。不时,一个埃及劳工倒了下去,周围的人们却没有太多的骚动,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同伴会走过去,看一看他断气了没有,然后一个人拖着头,一个人提着脚,运到工地的一边,自有人将尸体草草掩埋了事。

那时的埃及不满三百万人口,却每个月要向运河工地、城堡工地派遣一万名服役的劳工。按人口比例推算,每一个成年男子每年最起码有一个月要在工地上服苦役。运河修了十年,有十二万埃及劳工不堪重负,永远倒在了运河的工地上。所以,筑成运河的不是沙子和石块,而是埃及劳工累累的白骨;运河里流淌的不是蔚蓝的海水,而是埃及劳工的血与汗。已故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曾说过:“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这时的苏伊士运河还没到完全贯通的时候,只是北线的疏浚,也已经进行了两年。再加上征召埃及民工修建八座城堡,虽然死的是埃及人,仍然让宁凤晨有几分的不忍。但是法国富商辛佳德却不这么认为,每当宁凤晨找到他,告诉辛佳德不要动作太快,以免引起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嫉妒和愤怒时,辛佳德总是这样宽慰他“我来自明帝国的朋友,埃及人和你们华人一样伟大和强盛,与大明现在依然强势不同,埃及早已经没了强大帝国的影子,不要担心,你不是要加快建好你的什么之路吗?不要在意埃及人的付出了,早晚我们的金币会让他们开心……”

宁凤晨心中不屑,道“万恶的资本家,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渣,早晚崩了你”。

第三十六章 进京(五)

与寻常官员进京接受觐见不同的是,晏世轮更习惯于走水路。一则是这样更加快速,另一则原因是依靠金乡战船强大的火力,可以更加的安全。另外隐含的一层意思,晏世轮一直没有跟随行的万炎武等人谈起,是因为他不想看到沿途的种种惨状。现在是1627年初了,农历新年还没有到,这个时候的神州大陆上,是民众最欢喜也是最无奈的一段时间。眼瞅过年了,但是连年的灾荒、民乱,导致大部分地方民不聊生。相比民间,各地的官吏家中也没有太多余粮,这年关附近也不是那么好熬的。

晏世轮不想看到诸如史书上所描述的那些情景,而且也不愿意与各地地方官员有过多的交流。自己目前已经被烙上了楚党的印记,一旦交友不慎,可是相当的麻烦。这一日,晏世轮一行至了松江府(今上海),虽然不必前世经验中的繁华,这里也已经出现了生机盎然的气象。晏世轮见时候尚早,遂命新版“十二金刚”陪同,一起上了岸,在船上呆久了,的确不是很舒服。

就在晏世轮刚刚调整好步幅,准备适应陆地行走状态时,在东南角几里外松江府炮台处,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听着声音,最起码有八磅以上的口径。这炮声非常匪夷所思,难道是海寇?大明还没灭亡呢,怎么会有海寇公然挑衅海防?遂命人前去打探。

在派出人员打探后不就,晏世轮看到一队队的松江海防司军户不断的涌向事发处,算了算,总共能有两百余人。对于松江府衙门来说,这可能是目前所有的军事力量。

哨探动作很快,约莫十几分钟后就反馈了信息,是一艘挂着类似个“米”字的旗帜,从来没见过,然后是三艘盖伦帆船,每船载十二磅炮30门,从稀疏的火力来看,应该是武装商船。大明松江海防司正进行抵抗。但是只有不到八磅的弗朗机,似乎根本没法和对方抵抗。

晏世轮心头一悸,米字旗?这英国人什么时候来的?现在才十七世纪,轮不到他们逞强啊?明目张胆的轰击主权国家海防,比老子偷炮还可耻,定要教训他们一下。而且如果给英国人一个强硬、铁血的形象,定会为宁凤晨在欧洲之行加分不少。

于是他立即命令万炎武,整理步军,列队前往事发地。而且此行带了五艘“平倭”战舰,一艘“灭虏”战舰,完虐三艘英国的武装盖伦船,是毫无压力的,遂命费绍航指挥六艘战舰,从东南方向迂回到敌船后方,一旦陆战不顺,就从背后轰他丫的。

待晏世轮赶到现场时,松江海防司似乎已经败下阵来,地上松散的坐着几个伤员,余者逃跑的有之,坚持抗战的有之。然八磅弗朗机小炮,面对对方十二磅的英国本土造铜炮还是太稚嫩了些,毫无作用,而英国炮火则密集射击。虽然在金乡军眼中,这种程度的“密集”齐射,实在看不上眼,但在此时的大明来讲,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火炮的认识,

其中一个伤员喃喃骂道:“他娘的,这又是哪里的夷人?这么猛的炮火,按老张可是生平仅见,不知道百户大人他还能顶住吗,要不咱去把狼烟点上?”

另一个伤员有气无力道,“老张,别特么多嘴,陈百户早溜了,这帮欺软怕硬的孙子,还好刘百户是条汉子,现在还咬着牙操炮,老子伤好了肯定还跟着他”

听到这俩个军户的聊天,晏世轮知道英国人这还是第一次到松江,而且已经开炮有段时间了,不知道伤亡如何。

晏世轮也对他们嘴里的“刘百户”很敬佩,也很好奇。这个时候的军队,还是很有骨气的,从来不缺少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这就是明末,一个塑造无数汉人英雄的时代。晏世轮认为自己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骨子里就有着对异族反抗精神的无名英雄们,这是自己起事的根本。

为了大明海防,为了无数的无名英雄,自己赶上了,一定要出头。

然后命“十二金刚”中的毛三儿,赶紧准备好“电掣”炮(就是手榴弹),这电掣炮是晏世轮想到,一旦陆军步战,少不了肉搏,而在肉搏前,前世无敌军的集束手榴弹战术深入了晏世轮的心,于是他就命人赶紧进行研发,赶在进京前三天,终于制成了大概两百多枚。这“电掣”炮比明军现在的“手榴弹”个头要小很多,但是仍比记忆中的大,因为火药爆炸的威力毕竟不如炸药,最终几经考虑着威力和体积的平衡和压缩,定下来的“电掣”炮,每个大约是排球四分之三大小,引信还是采用的鹅毛管搭配药芯,作战时将其点燃,然后投放到敌军中去。测试时,两枚“电掣”已经能够炸飞三十几个草人,没想到这实战的第一此亮相,竟然用在了英国人身上。

晏世轮准备了约有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内,大明军队已经逃出了炮塔,刘百户已经被人抬着紧急往后方逃去。晏世轮立即命人接下,然后安排医疗队紧急救治,伤势还好,只是被英军炮弹击碎的砖石划伤,虽然在大明此时的医疗条件下,这处从腿上至肋间的划伤,基本上已经宣告了不治,然后就会落下腿部疾病。而晏世轮军中的“两大神贴”,专治此急症,保管一帖见效。刘百户趁着自己头脑尚清醒,又见到晏世轮一身千户服饰,赶紧挣扎要起身见礼,躺在门板上道“这位……这位千户大人,刘建泰见礼了,这……红夷火器犀利,还望……还望大人小心”,刘百户把晏世轮当成了杭州府过来的支援的队伍,不自禁的替他担忧。这帮米字旗的夷人,还不比荷兰红夷,缠着松江府能有半月了,反复交涉无果(整个松江府没有会英语的),直到今天,红夷终于露出狐狸尾巴,竟然火炮齐射守军。

晏世轮安慰道:“刘百户莫要惊慌,既然我来了,就不会让夷人得逞”。嘴上这么说,晏世轮心里是没底的,因为他太知道英国人的本事了,不过,这才十七世纪,怎么英国人就打过来了,不得鸦片战争时期吗?

现在容不得他胡思乱想,远处五百米外,隐约见到英国人似乎已经登陆了,看来英国人还是太大意了,这也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遂立即命令整队前进,然后在陆地上用旗语指挥金乡水师,从背后给英国鬼子来了个包饺子,叫他有来无回!

五百米外,英国登陆部队。

“史莱克,将明帝国的旗子扯下来,要快!这帮野蛮人,不要给他们留情面。然后赶紧升上咱们的国王旗!”一个军职为中校的军官进行着指挥,他们如入无人之境,四处破坏岸防设施的同时,竟然要像他们在其他殖民地那样,升起了英国旗!史莱克是一位英国陆军上尉,此时正指挥着他的一个连队进行着火炮的拆除,因为中校戴维命令,这些每门约重四五百磅重的小炮,拿到船上用着刚刚好。

戴维随后又大叫道,“小伙子们,快点,这其中的三十五门小炮搬到船上,就是你们的战利品,连同刚刚俘获的两艘帆船及一艘渔船,都是你们的!这些愚蠢的中国人,竟然不同意和我们进行自由通商,咱们就给他来点厉害!”

戴维唾沫横飞的叫骂着,然后道“我们的行为受到上帝的庇佑,我们是正义的,女王陛下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此举,只是为了表示我们此次对中国人采取行动的理由,这是和我们想获得他们的友谊,及在他们的国家自由通商的愿望相反的”,此时晏世轮已经将队伍开到了两百米外,这些自大的英国人竟然把穿着松江海防司同样衣着的金乡军没当回事,而这个戴维还在做着他的演讲,晏世轮在这个距离上,从随着风飘过来的只言片语,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最早到达中国的一批英国冒险家,他们本着能抢就抢,能贸易就贸易的强盗思维,从十七世纪初期,一直骚扰大明以及后来的清国海岸多年。此时的这种抢夺岸防炮的行为,深深的刺激到了晏世轮,惹得他破口大骂“特么的,学什么不好,学老子做没本钱买卖,”模仿,尤其是模仿穿越者,可是晏世轮最无法容忍的,从单筒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切,晏世轮咬牙切齿的吼道,“迫击炮准备,前方标尺五百,风速2,无差别给我放!”

随行的金乡军陆军第四军(筹)军长万炎武立即吆五喝六的让铳兵队伍后面的迫击炮排做好准备,按照晏世轮的命令,立时就是三十发迫击炮弹带着呼啸的尖锐声,愤怒的射向了侵略者。

迫击炮炮弹挟裹着刺耳的尖锐声,阵阵的涌入英军临时布防的海岸、战船,连同海上的英国人,这一番迫击炮齐射,硬是放倒了六十多人,英军从船上一共下来上岸有三个连队,共一百多人,这一番齐射就倒了一半,刚刚还以先进的火力压制大明水师,以为自己的火器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戴维,报应竟然来的这么快,对方明显甩了自己火炮几条街的这种尖锐声音小炮,虽然口径不大,但是感觉命中率极高,凡是有炮弹落地的地方,肯定有人员伤亡,一方面说明了对方大明队伍里的炮手训练有素,另一方面说明了这火器的确是精良,只不过明帝国有这么先进的武器,为何不早点拿出来?看来他们装备的应该不多,不然早就拿出来了。

晏世轮看到这个世界里,迫击炮第一次亮相,竟然打的陆地正规军如此狼狈,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万炎武道,“炎武,队伍前进五十米,迫击炮三发连射,随后排铳五发齐射,我要看看换了不锈钢枪管的金乡铳(鲁密铳)能不能打穿夷人的脑壳”。虽然随行的只有一个营不到五百的战斗兵,但是晏世轮相信,凭借着火力的优势,和人员数量的优势,如果再赢不了英国算上操船的总共不到一千人,自己还是拿块豆腐拍死自己算了。

万炎武听完命令,咬牙切齿的按照命令吩咐下去,远处的六艘金乡水师战舰,看到旗语指挥,纷纷的调转船头,“灭虏”战船更是夸张,他缓缓的驶向了敌船,绕过被俘虏的大明渔船和两艘松江府水师战船,慢悠悠的横过身子,随后立即露出左右舷狰狞的火炮,看到旗语,立即就是两发连射。想当初荷兰人的正规海军都没挨上几轮齐射,这几艘破烂武装商船,只有挨菜的份儿。

顷刻间,刚才还耀武扬威的英**队,立即崩溃到不成人样。三艘盖伦,在“灭虏”的第一轮齐射,有两艘燃起大火,而第三艘,由于没在有效射击面,仅被洞穿了几个孔。这三艘船其实只是轻伤,英国人被打蔫的真正原因,在于心里上的肆虐。来到大明沿岸骚扰多日,这岸防炮也不止拆了一家,临到返回欧洲前,最后一次却折在了这里。这些武装商船其实并不是英国正规海军,仅仅是“科亭商团”雇佣了一个陆军的作战旅,然后随船远征,其目的在与能与大明进行“正式的、公平的交易”。直到最后引出了英军炮轰虎门事件。

松江府的事儿,和虎门的事件,其实根本就是葡萄牙人对英国人的误导。原因是,在最初时,澳门的葡萄牙人不喜欢中英亲密接触,对“科亭商团”提供的翻译,很是让人诧异,他们这样对英国的官员翻译了大明人的热情:“中国人不许任何除葡萄牙外的国家同他们做生意”。这是赤果果的误导,随后大明水师与闯进大明海域的英国人一看到对方都是气势汹汹,都已心生怯意,随后随便找了个借口,英国人退出了大明领土。然后大明声明:“红夷今日误入,姑从宽政,日后不许再来”。这是一段确凿的历史,晏世轮想到的是,此时还没到崇祯十年,而这里也不是虎门,英国人嚣张什么?

前世有史学家评论,现在的(明末)东西双方好像处在“初恋”当中,情人眼中出西施,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