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司马懿吃三国-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人来影响曹丞相在立嗣之事上的态度,就像当年的秦相吕不韦利用华阳夫人来影响秦孝文王立嗣一样!你二哥的野心真不小啊!他竟想当第二个吕不韦!如果条件允许,他恐怕连王莽、董卓都敢效仿的。可惜,他这一套鬼把戏,是骗不了我的。只要有丁某在,他就休想阴谋得逞!”

丁仪的话字字句句如刀似剑犀利无比,逼得司马孚跪伏在地,汗流浃背,不敢抬头仰视。丁仪讲到这里,顿了一顿,深深一叹,道:“你们司马家兄弟同心同德,联手合力将五官中郎将推上了世子之位,却弄得他们曹家现在是四分五裂,手足相残。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嘿,你们却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

司马孚只是连连叩头,无言以对。

正在这时,曹植一声断喝,劝住了丁仪,道:“我曹家兄弟之事,岂可嗔怪司马兄?丁兄不必再说了。”说着,走上前来,伸手轻轻扶起了司马孚,为他拭去脸庞上的泪水,请他坐了下来。

曹植也坐到司马孚身边,淡淡地、纯纯地笑了,像个天真无邪的婴儿般笑了。他对司马孚悠然说道:“别那么自责,好像本侯没能当上世子,就该是你多大的罪行似的。如今立嗣之事,尘埃落定。我终于心安了,也终于解脱了。不必再为什么世子之位而夜夜辗转难眠,这让我很轻松很高兴——我是不是像那个春秋战国时代的宋襄公一样傻?其实,面对魏宫世子之位这一巨大无比的诱惑,当初我还是和所有凡夫俗子一样动了心的。丁兄……”他转过头来看了看丁仪,语气一顿,又悠悠说道,“丁兄瞒着我全力投入这场夺嗣之争中,你以为我真的都不知道吗?丁府里你们一次次的密室谋事,我都知道。我没有阻止,是因为我不愿阻止。”

曹植说出这番话时,司马孚与丁仪都怔住了。一向淡泊名利,清逸超脱的曹植心底深处竟也有这般强烈的欲念?这真是应了一千多年后西方哲学家的那句格言:“因为我是人,所以人所拥有的,我都应拥有。”是的,一般人们都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理解这段话。因为我是人,所以人所拥有的一切真善美,我都应拥有。可是,他们也许都忽略了,因为你是人,所以人所拥有的一切假恶丑,你也会拥有。只不过,仁人君子们将这些假恶丑在萌芽状态时便压抑住了,但返躬自省,扪心自问,他们也无法根除这些欲念如同杂草般在心底潜滋暗长,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冒出头来。曹植虽是仁德兼备,也丝毫不能例外。然而,当他将自己心底这些话说出来时,他却觉得自己似乎卸下了很重很重的一个包袱,整个身心都变得无比轻松了。

曹植继续坦然说道:“我其实也和大哥一样,渴望着能登上那个世子之位,去实现自己‘平定天下,济世安民’的大志。然而,我又知道,我不应该去和大哥争这个位置,因为它本来就该属于大哥的。我犹豫不决,始终不敢正视大哥每一次向我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带着那么多复杂的情感,焦虑、渴望、痛苦、恳求、嫉恨……我知道,有时候我只要鼓起勇气,坦坦荡荡,磊磊落落地对大哥公开说一句:‘大哥,我是绝不会和你争的。’那么,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我终究没能将这句话说出来。也许……也许……在将来,我终究会为自己没能说出这句话付出代价的。我终究也是一个凡俗之人啊!”

司马孚已听得泣不成声,哽咽道:“平原侯心清如水,可鉴日月,司马孚愧不能及啊!”

曹植一下讲了那么多话,似乎也有些疲惫了,慢慢说道:“司马兄,站在同为人弟的角度,本侯理解你为了你二哥所做的一切。本侯绝不会责怪你的。只希望你今日辞别侯府之后,还要多多与本侯来往切磋诗文……本侯真的不愿意失去你这样一个忠厚笃实的挚友……”

司马孚缓缓起身,双手下垂,埋着头,掩着泪,默默无语,倒退着走出了辅仁堂,倒退着走出了这个曾记载着他和曹植唱诗和文、情趣盎然的美好地方。从这一天走出去,直到五十余年后,司马孚已年逾九旬,被封为晋朝最为尊荣的安平献王时,才在满堂儿孙的扶持下回到了这个地方。然而,那时曹植早已逝世多年了。那一天,年迈的司马孚屏退了其他所有的人,独自待在了辅仁堂里一宿不归。第二天回府,他留下一道令晋室君臣读了都十分尴尬的遗书后,便溘然长逝了。这道遗书是这么写的:

今有魏国忠臣河内郡司马孚,做不到伊尹那般开国建业,也做不到周公那般辅佐明君;做不到伯夷那般不食周粟,也做不到柳下惠那般洁身引退。无功于国,无德于友,无恩于民,当弃身于荒野黄土,如一介布衣儒士而葬。

既是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对九泉之下的曹植与丁仪作了一个发自内心深处最真诚的交代。

等在府门外的司马懿终于看到三弟埋头掩泪走了出来,心头这才踏实了。却见三弟一上马车便坐而不言,泪如泉涌,无声地抽泣起来。他越是压抑自己的悲痛,抽泣得就越是厉害。他仿佛在用自己一生的泪水来祭奠自己和平原侯曹植的真挚友谊。

马车往前奔驰了约摸一盏茶的工夫,终于,司马孚噙着泪光抽泣着向司马懿问道:“二……二哥,您既有如此之才,而三公子又有如此之贤,您为何却不辅助他成为世子呢?其实,三公子也可以成为我……我们的选择啊!”

司马懿只是静静地瞧着他,没有答话。辅助曹丕、打压曹植,是我司马家“异军突起,扭转乾坤”的关键一环,是父亲司马防、大哥司马朗等与为兄当初共同密谋决定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只能依照这样的规划不可更改地逐步实施,哪里还能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呢?如果真的是要辅助曹植为嗣,那我司马家数十年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就完全成了一个莫大的笑话了。

看到司马懿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司马孚仿佛明白了什么,又掩着脸颊,“呜呜呜”地哭泣了起来。

一向善于雄辩的司马懿没有劝他,只是举目遥望车窗之外飞驰而过的景物,怅然若失。我们都在不停地赶路,却不知将多少真情遗失在来时的路上;我们都在不停地奋斗,却不知将多少纯真抛弃在一身铠甲之下……刚才看着司马孚辞别曹植含泪而悲的情形,司马懿其实亦已暗暗湿了眼眶。而此刻,慢慢恢复了岩石般冷峻表情的司马懿已在心头自问:刚才为何我竟如此脆弱,甚至几乎掉下廉价的眼泪?或许是眼睁睁看着三弟被自己亲手扼杀了友谊,或许是自己对公认的贤德无双的平原侯的伤害的一种愧疚,又或许是自己本来就应该为这场立嗣之争哭泣一场?然而,这样的白白流泪于我百无一利。我何曾需要流泪。流泪是庸人的标志,流泪是示弱的表现,流泪是无能的姿态。要记住,真正的强者,胸襟之大,足以包容一切情绪;意志之强,足以支配一切情绪;思维之清,却又绝不会为任何一种情绪所扰乱。而三弟今日的流泪,又何尝不是他摆脱过去,走向成熟的必修课?想到这里,司马懿慢慢闭上了双眼养起神来,任由司马孚低低的抽泣被吹散在风里。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4章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第170节投毒曹操

魏国世子府的密室内,烛光摇曳,在幢幢阴影之中,曹丕、王夫人和司马懿促膝而谈。

王夫人道:“世子如今大功告成,可喜可贺。臣妾祝世子早登大位,再创伟业。”曹丕谦谢不已,道:“此乃夫人暗助之功,曹丕日后定当重报。今夜曹丕请夫人移驾过来,实是有要事相商。”

“有何要事相商?”王夫人一愕。却见司马懿微微而笑,淡淡说道:“刚才夫人祝贺世子,未免恭贺得太早了一点儿。夫人以为,如今青芙已死,杨修被诛,五官中郎将晋为世子,便可高枕无忧了吗?当年汉武帝时,太子刘据在位十余年,谦恭仁孝,事事无咎,到最后不也是为奸人中伤而废掉了吗?”

王夫人与曹丕一听,都是一惊。曹丕道:“司马兄此言太过尖锐,本宫闻而甚惧。却不知司马君有何良策相授?”

司马懿一言不发,面色肃然,站起身来,缓缓拜倒于地,叩头说道:“在下胸中实有一策,但恐此策一出,必被世人斥为大逆不道。在下不敢妄言。”

“说!”曹丕正色道,“你今夜说出任何话来,本宫都赦你无罪,并且洗耳恭听。”

司马懿仍然拜伏于地,一言不发。他知道,有些话,一出口,便是惊天地而怒鬼神,说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而且,最正确的计谋,往往是危险的计谋,也往往是最难启齿的计谋。这样的计谋,如果遇到英主明君而献之,则大功可成;如果遇到庸主昏君而献之,却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司马懿此时尚在高度紧张的犹豫之中,迟迟不敢发言。当年汉高祖以堂堂天子之尊、十万雄师之众,竟被匈奴大军困于白登山中,无法突出重围。他的军师陈平不得已献上一计,以重金贿赂了匈奴冒顿单于的王后,才得以抱头鼠窜而归。你想一想,以汉高祖刘邦千古一帝天挺之姿,竟不得不像后世的某些贪官一样,低声下气地走别人的“夫人路线”才保全了性命。这样的谋略,非陈平不能筹划,非刘邦不能采纳。然而这样的谋略,又是何等的正确,何等的危险,何等的难以启齿!以曹丕中人之材,他容得了这样的谋略?容得了这样的谋士?容得了采纳这样的谋略之后为自己所带来的众人指责与讥刺吗?

对这一点,司马懿不敢肯定。他依然像死了一般屏住声气跪伏在地,始终一言不发。

“扑通”一声,曹丕竟也向司马懿跪了下来,含泪说道:“司马兄,每一次都是你在曹丕最孤立、最无助、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使曹丕一次次转败为胜,登上了今天这样的位置。曹丕早已视你为平生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生死之交,我们之间又有什么话不可以说呢?请司马兄直言道来,曹丕定当从命!”

司马懿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既然如此,在下就冒死进言了!为今之计,世子欲得一路平安,唯有尽早速登大位;世子若欲速登大位,唯有想方设法使魏国公不得久居大位。”

“什么?”曹丕一听,有若五雷轰顶,“你,你……你的计谋是谋害父相……”王夫人也惊叫失声,急忙掩口骇然不已。

“魏国公在世多一天,你们的危险就多一分。”司马懿脸色铁青,用一种利剑般锐利的语气和逻辑冷冷说道,“如果丁仪他们贼心不死,继续煽动魏国公,万一阴谋得逞了呢?世子将重蹈汉武帝太子刘据之覆辙,而王夫人也难逃沦为汉初戚夫人变成‘人彘’之厄运!”

曹丕与王夫人相视无语,顿时如堕冰渊,寒透了整个身心。曹丕瑟瑟发抖,缓缓说道:“即便如你所言,父相英明神武,我们无兵无权,岂能伤得了他?”

“兵不血刃,不战而胜,才是最佳谋略。”司马懿阴阴一笑,从袖中取出了一只羊脂玉瓶,在他二人眼前一晃,悠然说道,“在下何曾说过要与曹丞相兵刃相见?这玉瓶里装的是稀世罕见的‘销金散’,无色无味,夫人每日只需倒在曹丞相的酒肴之中少许,无论是何方神医用何种手法都测不出它的毒性,曹丞相自然会服食入腹而不起疑心。此毒慢慢发作,伤人于不知不觉、无形无相之中,多则五年,少则三年,大计可成。”说着,将羊脂玉瓶向王夫人递来。

王夫人战战兢兢,面色苍白如雪,竟是不敢伸手去接。

曹丕咬了咬牙,深深一叹,将那只羊脂玉瓶接了过来,亲手放进王夫人掌中,向她叩头一礼,道:“一切有劳夫人相助了!”

当王夫人的手一接触那羊脂玉瓶时,她的掌心像是被火焰灼着了似的哆嗦了一下。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脸色一沉,目光似剑,逼向她来。王夫人紧紧捏着那玉瓶,慢慢低下头去,泪珠一颗颗滴落在衣襟上。许久,许久,她全身颤抖着站了起来,茫然失神。静立片刻,她才慢慢恢复了平静,泪水沿着面颊无声地流下,终于涩涩地开口了:“臣妾今日答应世子所求之事。但望世子能谨守承诺,好好待我干儿,不可令他有任何差池!”

曹丕跪在地上,叩头答道:“干弟之事,曹丕永不食言。”王夫人凄然一笑:“你要永远记得今夜这密室之约才好!”说罢,缓缓转过身来,便欲离室而去。

眼看着王夫人一步一步就要走近密室门口,司马懿在她身后忽然喊了一句:“夫人且慢!”王夫人忍住心底对他的极大厌憎,停住了脚步,慢慢回身问道:“司马大人又有何事指教?”

“对了,在下刚才忘了详细告诉夫人关于这‘销金散’的用法了,”司马懿静静地盯着她的脸庞,用手指了指她握在掌中的那只羊脂玉瓶,“这‘销金散’,夫人可每半月一次在曹丞相的酒菜中洒上些许,并一直坚持不断地这样做下去,三五年后就会看出药效来了……”说到这里,他语气蓦地一顿,双目乍然一亮,便似鹰隼般闪出两道凛凛寒光,逼得王夫人不敢对视,“不过,夫人千万不要以为在下和世子殿下隔在宫墙之外,就看不到您到底有没有给丞相服用这‘销金散’……世子殿下既然答应了夫人信守将来善待你们母子的诺言,那就希望夫人也要不折不扣地践行您对世子殿下的承诺才行……”

王夫人听罢,身子顿时晃了几晃,许久方才站定,怔怔地看着司马懿,就像看见了这世上最可怕的人一样,脸色变得煞白。终于,她黯然地点了点头,转身推开房门出去,纤弱的身影慢慢隐没在外边无尽的黑暗之中,再也看不分明……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4章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第171节飞鸟未尽,良弓不可藏

听着她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曹丕和司马懿才慢慢站起身来。曹丕让司马懿在桌几前坐将下来,自己却去壁柜中取出了一只黄金铸成的酒壶和两个雕龙刻凤的玉杯,放在桌上,道:“司马君,大事已定,我们也可以坐下来一起喝点酒谈谈心了。”说着,持在手中的金壶一倾,为司马懿斟满了一杯酒。

司马懿静静地看着面前玉杯中的酒,犹如老僧入定一般,默然不动。过了片刻,他悠悠叹道:“古语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名将亡。’世子殿下以为如今大事已定,便迫不及待想除掉在下灭口吗?”

曹丕如遭雷击般全身一震,持着酒壶的手也激烈地颤抖起来,失声道:“司马兄,说……说什么?”

司马懿端起面前的酒杯,送到曹丕面前,冷冷说道:“世子殿下,你敢喝了这杯酒吗?”

曹丕脸色一变,竟是不敢伸手来接。他沉沉一叹,垂下头来,不敢正视司马懿。

司马懿面如止水,微澜不生,冷冷说道:“殿下以为只要能顺利继承魏国公之位,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吗?这不过仅仅是一场新的漫长的征战的起点而已!代汉而立,君临天下的大业,你不想做了吗?肃清万里,一统四海的大志,你忘了吗?平原侯与丁仪潜入暗处虎视眈眈,你忘了吗?威武将军曹彰拥兵十万,在外伺机而动,你没见到吗?孙权、刘备狮卧国门窥测神器,你忘了吗?……若是殿下可以凭一己之力将这些大事自行了结,则在下亦不愿碌碌苟活于世,现在就可以喝了这杯酒,一了百了,免得天天劳神苦思自讨苦吃!”说着,他举起那只玉杯便要饮下。

曹丕霍然惊醒,大叫一声:“不要!”猛扑上来,一掌将司马懿手中玉杯打飞!“当”的一声脆响,那玉杯摔在地上,顿时碎成几片,酒也洒了一地,“嗞嗞”几声,立刻冒起数缕白烟,嗅之臭不可闻——果然是毒酒!

被司马懿平平静静定如止水的眼神注视着,曹丕脸上现出深深愧色,已然双膝跪下,埋头不起。他本想司马懿在这场立嗣之争中介入太深,对内情知道得太多,也掌握了自己太多的把柄,让自己颇有芒刺在背之感,便决定在事成之后让司马懿永远在人世间消失。然而,刚才听了司马懿那番话,他才清醒过来——司马懿和他之间的关系太深了,如鱼与水,已经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而且,自己是“鱼”,司马懿才是“水”!如果没有司马懿的支持与帮助,他不要说去夺取更大的胜利,就连自己刚刚得来的战果也未必保得住。

把这一切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想通了之后,曹丕也顾不得丢脸,便开口求道:“司马兄,曹丕一时糊涂,险些铸成大错!希望司马兄一定要原谅曹丕愚昧之失!日后,我曹家之事,无论巨细,一律托付于司马兄决断施行。我曹家与司马家世世代代结为骨肉之交,平分天下,共治四海!皇天在上,曹丕若是食言,甘受天诛!”

司马懿静静地站着,默默地听完了曹丕这番话,才慢慢屈膝跪了下来,与他对拜而视。他缓缓说道:“愿殿下记住今日此室之中你我秘语,不可效仿越王勾践,只可共贫贱而不能同富贵——那样的话,只能是自剪羽翼,危在旦夕。”曹丕听罢,叩首无言。是啊!飞鸟未尽,良弓岂可藏?狡兔未死,走狗岂可烹?敌国未破,名将岂可灭?只恐他今日鸩杀司马懿,明日自己便有不测之祸!

然而,司马懿也就在这一刻暗暗决定,既然曹丕如此刻薄疑忌,也就怪不得自己今后要更将他紧紧掌控于手了!

父亲大人当年说得对,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机缘,自己的命运都一定要由自己来把握。把自己的命运交由别人来左右,是危险的。要做到任何人都不敢觊觎自己,就得造好自己的“势”,筑好自己的根基,使别人不得不惧,不得不服,不得不退避三舍。同时,他也深深地懂得了曹丞相在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写的那篇《让县自明本志令》所讲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在他看来,曹丞相其实还在文中点明了另一层意思——所有集权臣、能臣于一身的人其归宿都是一样的,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想到此处,司马懿心头微微一震,不禁抬眼仔细看了看自己面前这个外强中干的曹丕。一瞥之下,他竟发现曹丕那副故作庄敬、色厉内荏的表情,竟与那个傀儡似的汉献帝颇有几分相似。他在心底沉沉叹了口气,拢在袍袖之中的双掌一下捏紧了拳头,暗暗想道:难道天命真的会应验在我司马氏一族吗?我真的注定要成为第二个曹操?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5章魏代汉主第172节曹操的临终遗言

一晃又过了五年,转眼就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天。已经晋封为魏王的曹操在征伐江东孙权未果而返京之后,猝然身患急症,一病不起,宫中太医也束手无策。

以曹操六十六岁的高龄,即便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也算不了什么意外。为了防备万一有什么不测,他早于数年前就在西边放了曹真、张郃两名大将全力镇守汉中,又在东边放了张辽、臧霸、徐晃三名大将联手驻兵江淮,刘备、孙权就算有蠢蠢欲动之举,也自然被防御于国门之外,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然而,他对身后之事的筹备却不得不被迫加快了进度。在卧床养病期间,曹操先后下了八道手令,免去了最后一批汉室遗忠的职位,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大臣。同时,曹操还迅速调来了曹彰的三万精兵,驻扎于许都城外,严密监视着城中的异常动态。

在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曹操在寝宫里秘密召见了世子曹丕。曹丕一进宫,曹操便挥了挥手,让寝宫中的宫女、宦官们全都退了下去。然后,他又瞧了瞧站在病榻边服侍的王夫人,道:“你也下去吧!”王夫人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泪水,掩面哭泣着起身退了下去。

偌大的寝宫,就只留下了曹操和曹丕父子二人。曹丕跪在地上,静静地看着父亲,父亲半坐半躺在榻上,面色枯黄,再无从前那股利剑出鞘般的咄咄锐气了。父亲是真的衰老了!而身为世子的他,终于熬到了这一天,熬到了他即将登上魏室大位的这一天!以前为此而受的种种煎熬与折磨,他在这一天到来之时都将得到回报了。他终于可以手握这至高上的权力,扬眉吐气、君临天下、傲视群雄,令所有的人都在他面前俯首称臣。那将是何等的痛快!何等的惬意!

然而,现在曹丕的脸上却无丝毫惬意,心中也无痛快之意。他极其紧张地埋头跪伏在地,大气也不敢多出,战战兢兢地等着曹操发话。他来寝宫之前,已经预感到父王将对他说出这一生最重要的话——他的临终遗嘱。而这些话将对他和他的魏国的未来,产生极其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隔了半晌,曹操终于打破了这宫中死一般的沉寂,缓缓说道:“丕儿,为父现在要向你交代几件很重要的事情,不管你愿不愿听,都得先记在自己心里。”

他说到这里,语气顿了一顿,目光抬上去望着宫中高高的穹顶,仿佛忆起了很多很多的往事。沉默了许久,他才又说道:“三十年了……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为父东征西战,破袁绍于官渡,灭袁术于淮南,败刘备于荆州,屈孙权而称臣,摧敌无数,八面威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