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抗战-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属印度军、澳大利亚军以及马来属邦军,共五个师零四个旅,总数十一万人。
兵力貌似相差不多。可战役一开始,英军就节节败退。远东英军总司令珀西瓦尔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可他不知道的是,日本情报部门早就已经收买了他手下的一个名叫佰翠。汉南的上校军官。这名“英奸”是空军负责与印度军接触的联络官,在他的“帮助”下,日本海军第22航空战队和陆军第3飞行集团在3天内就摧毁了马来亚北部的盟军空军基地,不久,又轰炸了新加坡,以及马来亚西部重镇关丹;将这两地的英军基地和机场重创,尤其是大量摧毁了英军本就不多的空中力量。
珀西瓦尔无奈,将希望寄托在了英国远东舰队上,希望皇家海军能够击退日本人的海上力量。结果,因为缺少空中掩护,远尔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在关丹东南海域被日军击沉。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之后,日军主力沿马来半岛由北向南迅速推进,在海军配合下迅速占领关丹,稍事休整,又直趋吉隆坡。
……
“啧啧啧,还真让秦卫这臭小子说中了。英国人不给力啊。”
重庆国防部。
何应钦躲在自己办以室里,看着报纸上对东南亚战事的报道,以及对英军的讽刺,脸上布满了幸灾乐祸的笑容。他已经知道了自己这边的安排,而且经过推演,也清楚己方胜算极大。所以,根本就不在乎那两个盟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反正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全都打死了才好。
“给力?”何应钦对面是一个额头宽大,眉毛稀疏的中年人,听到何应钦这个新鲜的词语,显得很有兴趣,“这是咱们那位语言大师新发明的词?”
“那你觉得如何?”何应钦笑问道。
“倒也颇为形象。”对方笑道。
“呵呵,能让你这‘黄埔三杰’之一赞一声,可见这秦卫这小子倒也还算‘给力’!啊?哈哈哈……”何应钦大笑。
“老师您还是别取笑我了,什么‘黄埔三杰’?蒋先云早逝就不说了,陈赓在共党那边儿至少也算是大将一员,可我又算个什么东西?”中年人正是黄埔军校一期最著名毕业生之一的贺衷寒,也曾是老蒋最亲信的学生。可惜在“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这位仁兄与邓文仪等人跟号称“亲日派”的何应钦秘密勾结,发动170余名青年将领通电“讨逆”,坚决主张进兵“讨伐”张、杨和轰炸西安,还以“黄埔同学会”的名义,拥护何应钦暂代陆海空军总司令,负“讨伐张、杨叛逆”之总责……最后还组织了一个什么“讨逆赴难团”,号称要与张、杨决一死战,救出他们的校长。可闹来闹去,还没等他们“出征”,“西安事变”就和平解决了。而由此,老蒋也算上看穿了自己这个得意门生的嘴脸,差点儿将其一撸到底……虽然在抗战正式爆发之后,他又弄到了一个政治部第一厅厅长的位子,可依旧没有实权,且政治部要跟**搞统一战线,他虽然曾经参加过**,如今却是坚定的**主义人士,不愿意与**一起共事,所以很快又辞职了。可辞职归辞职,他却忘了另一个问题,国民政府现在官少人多。所以,他现在依旧赋闲在家。
第581章想做点儿事
“……”
贺衷寒在何应钦面前一通抱怨,说自己这个“黄埔三杰”之一名不符实,被人远远地甩到了后边……何应钦是什么人?说他是老狐狸那都是看不起人。怎么能不明白这个学生的意思?可如果是一般人,他凑和着劝上两句,再随便许诺几个官职也就打发了,可贺衷寒却不行。
一来,贺衷寒本来的地位就已经极高。当年长期替老蒋主持情治系统,还是当初“复兴社”的四大台柱之一,戴笠在其面前都是小字辈儿。黄埔学生里面也是领袖一级的,不比今天的胡宗南等人差劲儿,甚至单以政治地位而论,还要高过胡宗南。所以,安排了低了是不可能的。可他何应钦虽然是国防部长,**第二把交椅,说安排一些闲职什么的还好说,可实职……就是个师长他也不好弄。因为这种级别的军官,任命权全都在老蒋手里。他顶多就是建议,只不过这个建议往往能被老蒋采用罢了。可如果是别人还好,他对老蒋一说,十有**能过,但贺衷寒就不行了……因为这纠结到了贺衷寒的第二个问题:他是被老蒋视为“不忠”的人。
老蒋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手下都是些什么人,也知道自己手下绝大部分人其实都不会跟自己一条心。只是平时没有机会,一有机会,必然就会有人产生“取而代之”的心思。可贺衷寒和邓文仪等人上回实在是把老蒋得罪狠了。
那个时候叫嚣什么讨伐张、杨,那是在把老蒋往绝路上送啊。他何应钦也就罢了,资历和身份都在那儿放着,可贺衷寒和邓文仪这帮人是什么人?是老蒋的学生!老蒋赖以支撑自己权力的黄埔系的学生,还是亲信中的亲信……所以,这群家伙的“背叛”是老蒋绝对不能容忍的。能没下杀手。只是转为闲职,这其实已经是老蒋碍于物议了。再想让那秃头重用这几个家伙,那是想都别想,天塌下来也别想。
而除掉这个原因,何应钦还听说过有关贺衷寒的一件事情。
那还是去年,贺衷寒当时正闲居于重庆李子坝,整天无所事事。有一次,这家伙请中国文化学会总会书记长的肖作霖吃腊狗腿……或许光听名字,有人会以为这个肖作霖是文化界中人,这话倒也不错。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文化学会总会的书记长还是黄埔六期的学生,只因不满当时国民党“清党”,早在1927年就离开了黄埔军校,投效到了张发奎麾下。之后又辗转在南京中央军校、唐生智手下任职,还曾跟着唐生智反蒋。只是涉事不深,在唐生智失败后只是受到了小惩。之后。肖作霖才脱掉军装。创办了一家报社,投身文化界,结果闯出来不小的名头。
而身为中国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肖作霖自然也跟许多同辈中人一样,对老蒋非常不满。所以,贺衷寒请他吃狗腿。酒酣耳热之后,他就痛骂老蒋昏暴。而贺衷寒呢?当时也是醉得差不多了,又被肖作霖这么一引,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他对肖作霖说:“你哪里知道。蒋先生暴则有之,昏则完全不然。你没有看到他的统驭术的绝顶高明吗?他一向抓得很紧的是军队、特务和财政这3个命根子。这3个命根子各有一套他最亲信的人替他看守;同时他又让这3种力量互相依赖、相互牵制,而只听命于他一人。这3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又都各有3个鼎足并峙的力量,使其互相牵制。军队方面是陈诚、汤恩泊和胡宗南;特务方面是戴笠、陈氏兄弟和毛庆祥(军委会机要室、军电处、技术研究室、译电人员训练班总头目);财政方面是孔祥熙、宋子文和陈氏兄弟。他们之间谁也不敢有所挟持而无所顾忌。所有这些人,除了孔、宋是他的至戚外,其余又都是浙江人,连宋子文的原籍也是浙江,可以说,都是他极亲信的人了。可是他对这些人都还有个防而不备、备而不防,难道这还算是‘昏’?他对我们湖南人,尤其是懂得点政治的湖南人,是绝对不放心的。你看复兴社现在已经没了,代之而起的是军统。为什么?因为复兴社这样的组织他也只是一时利用一下子,等到他已被捧成了绝对的独裁领袖,当然就不再要这个组织了。而且他也害怕复兴社会发展到难于驾驭的地步;尤其是这个组织的高级骨干又多是湖南人,这也是他难以放心的。所以,他才将之改组为军统,并由世戴雨农这个江苏人掌控。他的运用和打算,都是有极高明的权术的。你还骂他‘昏’,可见你还是年轻不大晓事,你自己才是有点昏。”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贺衷寒对蒋介石也和蒋介石对他一样,都是看透了的。可问题是,老蒋不喜欢自己被人看得太透。而且这么一个能把领袖都得得透透,本身能力也非常不凡的人,老蒋又怎么会用得放心?
可除掉这些,这里面还有第三个问题:贺衷寒和邓文仪这帮人当初是支持他何某人的。也就是说,大家原本是一伙儿的。现在他何应钦依旧在“岸”上,而且混得风生水起,地位高杆,稳座**二把手的宝座,可贺衷寒等人却还在水里折腾着,他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原本贺衷寒这些人什么都不说也就罢了,现在终于向他伸手了,他如果连拉一把都不乐意,好意思么?而这要是传出去,以后谁还会愿意再跟他何某人混?
“君山啊,你这是在给我出难题啊。”
何应钦想了想,也不矫情,更没有跟贺衷寒说什么虚头巴脑的套话,而是直接把事情的困难之处摆在了两人中间:
“委员长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虽说他未必还会再计较之前的事情,可你想要再弄个要职傍身,这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我愿意替你去说项,顶多也就是挨顿臭骂!”
“老现您弄错了。”贺衷寒当然知道自己的尴尬,所以对这一次的求官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而且,当初他为什么愿意支持何应钦?因为何应钦“绵软”,光看看其人的外号,“何婆婆”,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此人跟蒋介石根本就是两种不一样的性格。所以,如果能把何应钦顶上位,他贺某人这个“从龙之臣”肯定会一跃成为国民政府最有权力的人,甚至在不久之后就能取何氏而代之……这才是他当时真正的打算。而他也知道,何应钦,还有蒋介石肯定都能猜到他的这个心思,所以,“挟旧情图报”这种事可以做,却不能过份,否则以后连何应钦也不待见他,他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我并不是想求什么高官,更不求什么大的权力,我只想调个位子。”
“调个位子?”何应钦看着他:“我记得你是在行政院国家动员委员会当人力组主任吧?怎么,做得不舒服?”
“老师……”贺衷寒的眼神出现了一丝悲怆,“我早就不在动员委员会了,我现在是社会部劳动局局长!”
“啊?”何应钦老脸顿时一红:“什、你什么时候调过去的?我怎么不知道?”
“呵呵,”贺衷寒苦笑一声,“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调动,有谁会在意?”
“那个……”不在意?自己倒是真的没怎么在意。不过这小子的话也算是讽刺了了吧?何应钦尴尬地笑了笑,“那就是说,你现在在劳动局过得不好?”
“也没什么好不好的,我都到这一步了,还能怎么样?而且我也确实想努力地把工作做好。”贺衷寒叹了口气:“可惜劳动局既要协调劳资关系,辅导劳工就业,还要进行技术培训、安排因抗战而西迁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其中涉及到了各阶级、阶层的得益调整,触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所以成效甚微。更有甚者,有人还用‘劳动局’三字撰写了一副对联来嬉笑劳动局的工作:上联是‘劳而无功’,下联是‘动辄得咎’,横批是‘局促不安’……”
“这个……劳动局的工作确实不易。你辛苦了。”何应钦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他对劳动局那边儿也确实没怎么上过心。
“辛苦无所谓。那些人这么干,既是笑我没有成就,其实也是好意同情我的任务艰难。所以,评论尽由人评论罢了,”贺衷寒苦笑一声,“只是这个工作……老师,我是真的不想要了。哪怕你给我个更累的,更麻烦的,只要别这么总是做不出成事儿就行。”
“君山啊……”
“笃笃笃!”
何应钦也有些同情贺衷寒了。有才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出成绩,可劳动局却根本就是一个两头受气,又很难做成事儿的地方,贺衷寒当年何等地位?今天却尤如风箱里的耗子一样,也确实够难了。而且对方提出的要求也并不高,只是要个能做事儿,别老是这么让人纠结就行……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老蒋那边儿就算知道了也肯定不会太过在意,所以他张口就要答应。可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却被人敲响了。
“进来!”
何应钦给贺衷寒投递过去一个抱歉的眼神,又坐正了身子。
“报告长官,”何应钦的秘书推开门,一个踏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高挑的白人军官,只是这名白人军官的脸色正死死地板着,一副要找人麻烦的样子。而何应钦看到这个人,也不得不站起身迎了上去:
“史迪威将军,你怎么来了?”
第582章争执
史迪威是罗斯福和马歇尔坚持要派到中国来的。
一则,中国人已经在这场“盟国内的外交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美国不得不拿出大批的物资对其进行援助,罗斯福虽然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却不愿意就这么完全地接受中国人的“摆布”;二则,史迪威是马歇尔推荐的人选,而马歇尔又一向以有“识人之明”著称;三,史迪威到现在为止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凭什么只因为中国人的一个不信任就停止对其任命?他们美国政府什么时候这么说话不算话了?而除了这些,还有第四点:中国政府原本是答应了由史迪威接替麦克阿瑟,并表示了欢迎,还同意配合的……不应该轻易更改。
所以,史迪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飞到了中国,那时候日本人甚至还没有开始对英军的进攻。而到达中国之后,史迪威迅速与留在中国的温赖特完成了交接,拿到了麦克阿瑟留下的兵权。再然后,他受到了老蒋的接见,而老蒋也对他非常热情和客气。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
史迪威在之后就过得非常不愉快,他感觉很多人看向他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怀疑……这让他想起了来之前,罗斯福和马歇尔先后对他进条的提点:中国人不信任你,认为你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对亚洲战场,尤其是西太平洋战场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他们原本打算拒绝你的。而如果说众人的眼神只是让史迪威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之后的遭遇就真的让这位自视甚高的美国将领感到愤怒了:身为新成立的泛西太平洋战区的参谋长,他居然很少能从中国人这里获得战场情报,许多次甚至还要他自己去讨要才行。可即便如此,他得到的也只是随意的应付……而那些人给他的感觉,他这个泛西太平洋战区的参谋长甚至可能还不如中国战区随便一个师长更有权威。
所以。史迪威出离的愤怒了。前面说过,他为人刚愎自用,能够有这种性格的人,必然是高傲的,也就愈加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轻视。所以,他先向国内报告,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通,对罗斯福和马歇尔等人断言中国方面根本就没有合作的诚意,之后,就开始履行泛西太平洋战区参谋长的职务……他制订了一个参战计划。准备派遣中**队进入东南亚,对日军展开攻击,并将之提交给了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尽管他曾多次发电报催促,可一直到昨天。他都没有接到老蒋的任何回复。
于是,愤怒的史迪威把整训美军的任务交给了副手之后。自己坐上飞机飞到重庆。亲自来找老蒋。可老蒋依旧没搭理他,直接一甩手,就把他推到了何应钦这边儿。
……
“部长先生,我只想知道我的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开始实施!”
史迪威根本就没有跟何应钦客气,以极其生硬的汉语解释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就直接向何应钦追问道。
“实施?实施你个头实施!”何应钦面上带着笑。心里却不住暗骂。史迪威的态度让他极其不满。就算是美国人又怎么样?区区一个刚刚升上来的中将,跟自己玩儿脸色?进门之后居然连个军礼都没有。他可是国民政府陆军一级上将,连麦克阿瑟见他的时候也老老实实的敬了一个军礼呢。你史迪威又算老几?没点儿礼貌。怪不得秦卫瞧不上你,确实比艾森豪威尔和陈纳德差远了。嗯,连麦克阿瑟也远远不如……
“部长先生,请您回答我的问题。”见何应钦只是笑,却不开口,史迪威再次追问道。
“史迪威将军,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何应钦组织了一下措辞,脸上也笑容不变:“可根据我们与英美两国达成的协议,我们必须在接收到来自贵国的援助之后,才能出兵作战!可现在贵国的援助却依旧遥遥无期。将军,你不会是想让我们的士兵拿着烧火棍儿去作战吧?”
“部长先生,”史迪威面色愈差,“援助物资已经穿过了苏伊士运河,马上就可以运送到缅甸。可是,没有缅甸,贵国又怎么穿过日本人的封锁接收这些物资?你们应该立即出兵,支援正在苦苦支撑的英**队,支援珀西瓦尔将军。”
“这不可能,将军。”何应钦摇头,“我们跟马来亚中间还隔着缅甸,我们不可能直接去支援英国人的。”
“所以你们可以先进入缅甸,让英国布署在缅甸的部队可以腾出手来,支援马来亚作战。”史迪威急道:“部长先生,不能再拖了。如果再这么拖延下去,马来亚将会失守。到时候,缅甸将受到整个日本南方军的攻击。”
“珀西瓦尔将军是英国著名将领,他不会这么容易失败的。”何应钦笑嘻嘻地说道,死活不松口。
“部长先生……你、你这是不负责任,是在拿盟军将士的生命开玩笑,拿整个西太平洋的战局开玩笑。”史迪威恼了。何应钦的态度摆明了就是在推脱,而先后在老蒋,还有这位国防部长面前所受到的对待,也让他想起了这段时间在中国所受到的冷遇,顿时,他爆发了:“部长先生,我必须警告你们,如果你们坚持坐视英军独力奋战,那么,我将会把这事向华盛顿汇报。我相信,到时候,华盛顿会重新考虑是否对贵国进行物资援助!”
“……史迪威将军,你这是在威胁我吗?”何应钦脸一沉。
“不是威胁,而是请求。身为盟国,你们理应在危急时刻支援你们的盟友。”史迪威叫道。
“可按照协议,我们并没有得到你们许诺的援助。我们的士兵无论在装备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远远比不上日本人。英国人的命是命,我们中国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何应钦沉声斥道。
“部长先生,你不要当我什么都不知道。”史迪威冷笑,“在之前广东的战斗中。我们的士兵曾经有幸跟贵**队一起作战。你们士兵的装备并不差,至少要比日本人强的多!”
“胡说八道——”何应钦勃然大怒。史迪威要是说别的还好,他这个“婆婆”脾气还不至于如此,可这家伙居然说中国人的装备比日本人还强……他何某人这些年因为部队的装备不行,物资不够,憋了多少气?受了多少苦?可如果按这家伙的说法,那不都是假的了么?难道那些物资装备都是他偷偷卖了不成?“史迪威,你不要血口喷人。我们中**队的装备水平是什么样子,谁不清楚?你这根本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是不是胡说八道,部长先生您应该比我更加清楚。”史迪威冷哼道。“我说的都是事实,无可辩驳的事实。”
“好啊,你说的是事实……”何应钦气极而笑,“把人给我找出来,把那个告诉你中国人的装备水平比日本人还强的家伙找出来——我他m的倒要看看。他到底是从哪儿看到的这些!”
“我们的士兵是不会欺骗自己的上级的,他们的眼睛也绝对不会看错。”史迪威针锋相对。“可是部长先生。如果我能证明这一点,你们又会怎么办?是否会按照我计划里所布署的那样,将你们在云南的第二十八集团军派入缅甸,支援英军的战斗?”
“史迪威将军,我想你最好还是先等一下。”贺衷寒一直都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儿,并没有离开。此刻却突然站了起来:“我有一个问题:你们的士兵所看到的我们那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应该是我们的空降兵吧?”
“……”史迪威的气势顿时一滞,好一会儿才略有些不自然地说道:“我不清楚。但我们的士兵是不会看错的。”
“你拿空降兵跟普通士兵相提并论?”何应钦也明白了,顿时又是火冒三丈。“空降兵是我们几百万军队里面最精锐的部队,他们是要到敌后,是要直接空降到敌人腹心作战的,装备怎么能不精良?你拿他们来举例子……史迪威将军,你觉得是你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
“可身为盟友,你们这样见死不救就是对的吗?”史迪威反驳道。
“史迪威将军,你总是要求我们出兵支援英国人,可你手里还有三万美军!为什么不自己先去支援呢?”贺衷寒再次问道。
“这位先生,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但我想提醒你,不是军人,最好不要对军队的事情擅自进行评论。”
史迪威撇了一眼贺衷寒,看到这家伙身上并没有穿军装,当即就轻哼了一声。而看到他这副模样,何应钦又不禁冷笑连连:
“你眼前的这位贺衷寒将军拥有国民革命军的中将军衔!黄埔军校一期生,黄埔学生的领袖!”
“……”
黄埔?史迪威先是愕然,继而尴尬无比。他之所以被罗斯福和马歇尔派来中国,除了关系够,在美国的时候表现又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多次到过中国,也懂中文,对中国了解的比其他美国将领都多。所以,他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