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特种兵-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的年龄大了,不比年轻人了。当我在半山腰的时候,艾十三他们已经爬到了山顶。
文朵坚持要扶我。我朝她吼:“这是部队。要是打仗怎么办?”
“如果是打仗,您就在大后方。您在哪里,哪里就是神经中枢!”
“我是一个战士!”
“你是一个55岁的老兵,身上有十几处伤疤。首长,不是我说您,就别逞强了。”
“不行,我得爬上去,不然我就败了,艾十三那小子会看我的笑话。”
“口口声声是艾十三。艾十三是您的弟弟。也是您的部下。”
“他是我强有力的对手!”
文朵看着我说糊涂话,吃吃吃的开怀大笑。
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到山顶。
山顶架着一个迷彩的帐篷。帐篷不大,只能囤积点物资,供一个人居住。看见有个披吉利服的士官趴在上面看观测仪,我就知道这里是一连固定的监控点。
山顶有七八个人。我有点不开心。这么多人汇集在上面,就算发现了目标,也被吓跑了。
黑蜂是什么人啊?比狐狸还狡猾。
艾十三看见我疑惑的样子,拉着我到观测仪那边。
“小牧过去,让司令员看看。”
原来这个士官姓牧,叫牧野。
牧野把观测仪的支架升高,升到我毫不费力的贴在上面。
通过观测仪看去,山下面是一片凹字形的盆地。两边是山,中间是高低不平长满绿色植物的草地。
草地偶尔有几株小树,孤零零的站着,有点孤寂突兀的感受。
观测仪视野的尽头是13地区。视野已经伸到y国那边了。中间地带是边境线。我调整了一下焦距,边境线上的界碑完好无损地立在那边,像个卫士一样坚守着自己的职责。
没有发现可疑地方。我贴在观测仪上面整整半个小时,几乎看尽了所有地方。无论是山上的石头还是沟底的草,乃至y国那边的土地,我都观察到了,没发现任何有人影晃动的迹象。
这就是艾十三所说的………………………黑蜂可能出现的地方吗?
就算黑蜂没死,也不可能出现在这荒郊野外。
“首长,这就是一连近一个月重点监控的地方。面积有2312平方米。大约长700米左右,宽约400多米。这个地方是13号雷区。只是13号地区的一部分。我们怀疑这片土地有人动过手脚。”
牧野仔细的介绍着。他的理论跟艾十三如出一辙。
真是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这个服役五六年的士官,跟他的连长指导员一样倔强专注。
我问:“动什么手脚,我怎么看不见,你说说看!”
“首长,这地方有地雷!”
“地雷有什么了不起的?40年前就埋下了。不对啊!5年前曾经扫过一次雷,怎么又有了!”
“首长,水土流失,加上洪水冲刷,都会让地雷发生了变化。原来没有的,并不意味着现在没有。”
我是越听越糊涂了!我问:“你一会儿说地雷出现的很异常,一会儿说地雷出现的很正常,我不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首长,这事一会儿说不清楚。这样吧?我们的人马上要去查看!首长先看看,再由我们的指导员给您讲解!”
老天,这一连的人怎么都一个脾气?不把司令员当司令员。
半个小时后,在艾十三的指挥下,雷诺亲自上阵,带3个兵下到这片峡谷。
一连准备的很充分,什么防爆服装,排雷用的工具,饮用水,对讲机什么的,全部携带在身上。
4个兵谨慎小心的下了山,走到山脚下。开始戴装备,穿厚厚的防爆服。这防爆服很重,穿上身上有40多公斤,行走十分困难。
准备完毕后,雷诺带着一个兵突进雷区。用探雷器一点点侦测。每逢发出滴滴滴的报警声,就表示有地雷在脚下。于是插上一面红旗。后面的兵上来,趴在泥土上挖出地雷。
整个过程进行的很缓慢,很仔细。有条不紊。看来他们进行这样的工作很长时间了,也经过严格的培训。不然做不出这样的精湛的动作。
没想到小小的一连,居然拥有工兵连的本领。这标志着边防一连向其它的领域昂首挺进。
不得不说我很配合一连。一个驻扎在边防线的连队不满足于日常的训练学习与任务,还把心思花在特种战,排爆,心理战等等方面。跟特种部队有高度的相似。
无线耳麦传来胡狼的声音。“首长,这一连很厉害。这个雷区很诡异,他们看起来对这个雷区很熟悉。昨天我已经下去看了一趟,到处都是雷。雷阵排列的很吓人。稍微不慎,就会引发爆炸。这雷阵是一环扣一环,绝不是工兵连能解决的。工兵连都难以承担这样的任务。他们小小的一连居然能摸到下面,还挖起了三颗。”
“能确定是几十年前的雷吗?”
“有的是,有的成色还比较新,看样子是两三年内埋下的!”
“两三年?”
我听后当时就慌了。
一直觉得一连神神叨叨,现在听了胡狼的汇报,愈发觉得这里大有问题。
雷诺带着三个兵只干了几十分钟。挖出了三个地雷。都是反步兵地雷。三个地雷有一个锈迹斑斑,另外两个有点新,像是埋下去没多长时间。
雷诺浑身湿透了。他抱着防爆服爬上来,对我说:“首长,我们的运气还不错,挖到了三颗。”
我问:“三颗还不错?”
1018。第1018章 1017:最后的枪声(10)
1017:最后的枪声(10)
雷诺当着我的面拆开地雷,里面的炸药都是新鲜的,什么钢珠弹片,都保持着击发的状态。可以预见,这地雷有人动过手脚。
难道是黑蜂?
真如艾十三他们所说,黑蜂就在这片雷区。
可雷区视野开阔,没有什么能隐蔽的地方,黑蜂又怎么能留在这里呢?
我很快否决了黑蜂在13号雷区的想法。
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我不合适做最后的总结。作为一个战区司令员,没有权力阻止边防一连格尽职守做自己的工作。并且我已经是越权了,还把胡狼安插在附近侦察一连的动静。
挖到三颗地雷,一连今天的任务算是结束了。七八辆装甲车向动行驶七八公里,然后回头沿战备公路返回阿拉古山山顶。
当天晚上,一连在值班室召开会议。会议分析雷场的异常情况。我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这是一个连队的例行会议,我也没有指三道四的资格。
不过文朵过去旁听了。
文朵现在跟艾十三关系不错,每天都要聊聊黑蜂的情况,还询问工作的进展。
据文朵汇报,一连对13号雷区的分析超过了特种部队。他们把当时的战争情况,这些年的气象变化全部考虑进去了。
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艾十三正在做一个动态的雷场分析图。也就是说,一连这些天每天都会去雷场看看。每次如果发现地雷,都会在地图上详细标明坐标与参数。
这或许就是艾十三所说的,这片土地会动。
第二天,我又跟随艾十三去了13号雷区,跟昨天一样,一连的官兵又挖了几颗地雷。
第三天我就没去了。只派文朵七品跟随。
据两个兵回来报告,第三天,一连的兵带着皮尺,测量雷场的横向距离。第四天艾十三干脆把测绘的工具带上了,全方位测量雷场的面积。
一个星期后,胡狼得到我的命令,返回到营区。
胡狼说:“在13号雷场潜伏了几天,又在周围走了几遭,没有发现疑点。晚上也没看见任何人闯进雷区。我怀疑是不是搞错了。黑蜂并不在这个地方。”
我笑了笑,说道:“黑蜂是不是活着,我们还没搞清楚呢?”
胡狼说:“首长,枕戈待旦是必要的。如果黑蜂活着,就必须赶在他动手之前,抓住他,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这是我们的使命。”
“嗯!休息几天吧?休息完再去看看。”
“我休息一天,明天晚上再去。”
胡狼第二天又去了阿拉古山,这次他换了个地方。埋伏在雷场西侧。那边有个制高点,可以俯视y国与中国一侧的情况。
闲暇时光,跟周娴通电话。我气呼呼的对周娴说:“艾十三是不是草木皆兵小题大做了?”
周娴噗嗤一笑说道:“草木皆兵的人是你!人家是边防一连的指导员,那是他的工作。再说你不是一直惦记着黑蜂吗?”
我半天没说话。
周娴小心的问:“是不是我触及到你的痛处?”
我说:“这……………难道不是你的痛处?”
周娴也陷入沉默。
我说:“抓住黑蜂是必要的。在没有看见黑蜂的尸体之前,必须相信他还活着。我们不能因为和平,就忘记了以前。你难道忘记了,阮世雄的怎样报复周政委的?还有兰兰。”
周娴幽幽地说:“你还没忘记兰兰?”
我说:“你难道忘记了吗?”
周娴不说话。
一连进入13号雷区的第十天,艾十三已经把雷场分布图画出来了,做成了tpp,在值班室进行投影讲解。
我们在值班室坐着看。
参加会议的,都是各班班长、排长,还有连长副连长副指导员,炊事班长也列席了会议。
艾十三指着不断变化的雷场分布图说:“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测与监控,现在雷场的排列情况已经弄出来了。大家跟着我看。这是40年前,f军区档案处留下的地雷分布图。”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发黄的照片。
“这是5年前,19师工兵连留下的地图。上面显示,边境线我方一侧,也就是13号雷区,被我军工程兵清理过一遍。我曾经走访过老兵,他们说13号雷区我们这边已经没有地雷了。可是现在为什么发现了地雷,还有老乡被炸死。老乡养的羊也被炸死两只。”
“是啊!很奇怪。地雷明明被排除了,为什么死灰复燃?”值班室出现了交头接耳与窃窃私语。
“大家再跟着我看现在的地雷分布图。再看看边境战争期间地雷的面积。你们是否觉得,地雷像一双脚一样,从y国走到了我们境内。其纵深距离已经大大超过了边境战争布下的雷。”
“是啊是啊!真是活见鬼!”有的兵发出惊讶的声音。
我一直在看艾十三讲话。
我发现艾十三越来越聪明了。居然用这种的方式把雷区讲解的淋漓尽致。
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站到艾十三那边了。
这件事的确很诡异。的确值得警惕。
地雷为什么会移动呢?
难道长了脚?
我摇摇头,一脸的苦笑。
会议结束后,本来想找艾十三雷诺好好谈谈,要求他们重点关注这件事。如果需要上级帮助,我给予重要支持。没想到战区司令员办公室打来电话,请我立即回去一趟。
是啊!走了一个多星期。战区机关怎么会没事呢?
回到战区机关,就被别的事情缠身了。也无瑕再想那奇怪的雷阵。
我相信阿拉古山有雷诺艾十三盯着,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雷诺和艾十三代表着我军新生代的基层军官。他们年轻,有学历,做事情专注执着,干什么也跟前辈军人一样不怕苦累。我相信我军有他们这些年轻人,前途一定会更加美好。
回到战区机关的当天,总部下了一道命令。命令西南战区指派一支部队参加一个月后的中俄联合军演。军演代号为“英雄使命”。
这是一场涉及反恐的军事联合演习。地面部队的规模只有一个连,空中力量不超过4架战机。由于时间紧,又是涉外军演,所以要求我亲自带队参加。
1019。第1019章 1018:最后的枪声(11)
1018:最后的枪声(11)
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忙就是一个星期。直到有一天,胡狼通过电台发来消息:雷诺被地雷炸伤了!
我这才记起13号雷区的那些事。
“怎么会炸伤呢?严不严重?”
19师很快把事情报上来了。一连在排爆的过程中,触及了另外一颗雷,当时就爆炸了。幸亏雷诺等人闪的快。不然就发生重大的伤亡。
汇报一连的事是林达。
林达解释说:“一连的官兵在排除地雷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的。是刚刚排除地雷的土地凭空冒出了一颗雷,这才把雷诺炸伤了!”
这有些难以置信。
排雷的事我见过很多,原来也经常动手去排。是不会出现遗漏的。怎么会排过雷的安全区会冒出一颗雷呢?这也太奇怪了吧?
责令19师去查。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有伤亡了。并且,还命令艾十三雷诺把事情说清楚。这雷区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林达回到师部,很快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也出来了。艾十三一直在研究黑蜂的案例。用计算机技术跟心理学、特种战相结合,做了一个软件,输入黑蜂的性格特征以及作战方法,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黑蜂还活着,他就会在阿拉古山13号雷区出现。
一个电脑软件,一个冷冰冰的计算机,还能揣测出黑蜂的意图?我也是醉了。
林达也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
询问了一下军事学家,他们都摇头,说这是绝无先例的事情。计算机怎么能模拟出人的思维呢?特别是特种战,人在战场上做出的选择受各种环境影响。如果能揣摩出敌人的意图,岂不是百战百胜?
至于阿拉古山13号雷区平白无故出现地雷。资深专家给出了结论,地雷是随着地壳变动而发生了偏离。还有一些气候影响,也能导致地雷能走路。比如洪水冲刷,泥石流,山体塌方等等。
最后一个问题很关键:排除过地雷的安全区为什么会再次冒出地雷?有可能是工兵紧张导致的。因为在排除地雷的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不排除产生幻觉。
19师将以上的结论发到边防团,边防团又下发到一连。遭到阿拉古山一连全体官兵的抗议!
一个基层边防连抗议师部团部,乃至战区机关,这非常罕见!雷诺从医院跑出来,跑到团部跟乔三郎拍桌子。
他吼:“如果发生了意外,13号地区再次发生了伤亡。谁负责?”
乔三娘无法回答。
没办法,只好带着雷诺去了师部。
林达亲自接待了这个小小的连长。
林达说:“13号雷区,师部会排专门的工兵连处理。毕竟是专业的设备,专业的人。你们一连协助就可以了。”
雷诺质问:“出了事怎么办?谁负责?”
林达火了。“会出什么事?”
“我们说过,雷阵很诡异,雷阵能随着时间与气候发生变化。贸然进入会有巨大的危险,外来的工兵连根本不了解,发生伤亡谁负责?”
“你这是威胁上级懂吗?”
“没有!我们不是在威胁上级。我们作为驻守在边境线的连队,要对部队负责,也要对国家负责!更要对战友的生命负责!”
“雷诺,你这是杞人忧天!”
“行!师长,如果在排雷过程中,出了事故,你将为此买单。我不会服气的,那样的话,我们会告到上面去的,无论你是师长,还是战区司令员,都会为此吃不了兜着走!”
雷诺的话传到我的耳边,我深为震惊。没想到雷诺会为了雷场的事,跟我们撕破了脸皮。
一个小小的连长跟团长斗,跟师长斗。这简直是不要前途。
而且他还扬言,如果我们忽视他们的想法,会为此付出代价。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一连官兵会申诉,控告我们不负责的做法。
这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我的头上,很快清醒过来。
再次为这件事情召开会议。会上,战友们分析了雷诺的做法,都说这个兵虽然莽撞,但对工作很负责任。会议决定由19师师长亲自带队,彻底解决雷场这个麻烦。
林达率领工兵连抵达阿拉古山一连的那一天,艾十三跑到战区机关来见我。
“艾九月,别以为你当个司令员,就有什么了不起,就瞧不起我们这些年轻的军人,我会用实际行动进行反击。黑蜂在阿拉古山13号雷区,我已经找出线索了!相信三天之内就有结果。你等着吧?艾九月,你会为你的傲慢付出代价!”
艾十三的话很偏激。可我依然很期待他能把黑蜂找出来。如一连的兵所说,如果黑蜂被找到,就标志着艾十三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会让我军的特种部队如虎添翼。
尽管如此,我还是激将了艾十三一下。我说:“你就那么自信?我可是有战功的人!我的战功不是靠吹嘘得来的,是靠血与汗换来的。就你在计算机面前鼓捣鼓捣,就能超过我们这些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别做梦了,就算你拥有独特的技术,训练有素的士兵依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你们有的,我们都会有,我们现在缺少的,都会在战场上、训练场上找回来,但是艾九月,我们有的,你却没有!比如,我们年轻,我们有激情,我们有创新开拓的精神,我们有学历,尊重科学,这些你们有吗?”
艾十三一走,我整个人就不好了。回到家中,仍然在想着艾十三的话。
艾十三好像说的挺有道理。
这军队的未来属于他们。
但作为从战场上走过来的老兵,我清楚的知道,艾十三他们身上缺少一点火候。比如脚踏实地,比如刻苦训练与血火交融。
周娴见我这样,埋怨我大度一点。我生气地说:“难道你忘记了,以前跟黑蜂斗的时候,我们牺牲了那么多战友。现在艾十三几句话就想否定那些长眠在凹子山的烈士,我说什么也不答应!”
“你呀!榆木脑袋!艾十三怎么是否定烈士的功绩呢?他这样做,不正是为了我们的部队少流血吗?”
“错,他是在批评我们蠢。不管如何,等他破了这个案子再说!”
1020。第1020章 1019:最后的枪声(12)
1019:最后的枪声(12)
我给林达打了个电话。我说:“务必给一连表现的机会,我不想为此遏制他们。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林达说:“正好我也有这个主意!”
林达亲自带队,现场观摩,第一天就遇到很大的困难。
工兵连的弟兄们进入雷场,探雷器刚刚打开。报警器就滴滴滴的乱叫起来,这标志着什么?标志着还没趴在地上,就发现了地雷。
工兵连进去的地方是艾十三特意交代的,那是前段时间一连开辟的安全区。花了十几天,仅仅开辟了十几平方米。
十几天的功夫就这么没了!
艾十三当时很恼火。
看着工兵连的弟兄把脚下的地雷一颗颗挖出来。艾十三还在后面训斥部队:“叫你们干活仔细点,你们偏不?现在出丑了吧?都看着点,学着点,看看人家专业部队是怎么排雷的!”
一连的弟兄们站在半山腰,一个个伸长脖子,像长颈鹿一样望着下面的工兵连。
刚开始工兵连的进度很快,一会儿就前进了200多米,随着地雷的增多,他们不得不放慢动作。
林达怕劳动强度过大,安全会出现疏忽,于是下令,停止前进,再次排查安全区。
结果安全区凭空冒出了十几颗地雷。要不是后面的战士一点点探测,把地雷挖出来,开辟一条通道,陷入雷阵的工兵都不知道耽误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山上。
这极大的打击了工兵连的自信心。一个个坐在地上垂头丧气的望着雷区,不知所措。
艾十三向师长提供建议,让一连的兵试试。
林达同意了。
一连的兵下去后,不再像原来往纵深挺进,而是摆出十几个兵,成横队一点点探测。发现地雷,后面的士兵靠上来,立即把地雷挖出来。安全区还站着监督员,观察风向与天空的变化。
靠一连“敲牛皮糖”的战术,总算前进了七八米。这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了。并且排查过地雷的安全区再也没有发现地雷。
林达很奇怪,怎么会这样?难道这遏制住了雷场的移动?
雷场怎么会变化呢?
为了安全,也为腾出研究的时间。部队只进行了半天作业,就撤回到一连的营区,进行休整。班排长及连队干部参加会议商谈解决的办法。
第二天,一连的兵去老乡家买了三十多只羊,将羊运到雷区外围,再放出来。
羊群向西跑出了几十米,就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几只羊被抛上了天空。
原来艾十三怀疑雷场扩大,特派兵买来了几十头羊,让羊当探测器,为工兵连与一连的士兵提供安全预警空间。
羊群受到惊吓,跑远了,不时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林达觉得,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当场发布命令,各单位带回,不再进行作业。改用先进的装备,向7308战略突击队借无人机。
西北风这次派出的无人机是探测飞机,专门侦测地面工事的先进装备,只要飞机在100米的空中掠过,地面情况一目了然。
三个小时后,7308战略突击队把无人机扫描的数据传过来了。林达看着地图,倒吸一口凉气。
雷场的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700平方米。地图上有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每个小黑点都代表着一颗地雷。有反步兵雷,反坦克雷,触发雷连环雷,还有反直升机的大型地雷方阵。地雷数量超过了一千枚。
幸亏无人机小,不足以引发地雷的爆炸,不然就麻烦了。
这么多的地雷,看来得动用先进的装备。林达向战区求援,请求战区工程兵大队予以支援。
工程兵大队随即派出了两辆扫雷车,以及各型扫雷装备。
扫雷场抵达现场后,首先用火箭弹对雷场进行一次覆盖。将大部分地雷引爆。
一时间,硝烟滚滚,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将13号雷场的大部分地雷都引爆了。剩下的雷,也不用人力解决。地雷车开进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