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秋英雄-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明白了,自己若要在巴国继续呆下去,很可能前景是爵显而无事。
时也?数也?命也?蓦然之间,孟轲生出了一种浓厚的宿命感……
如果贪图富贵。自己又何必来这远离中原地西南一隅,若是不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被巴王高官显爵的供着,岂非造化弄人?一番思忖,孟轲不禁笑了。他想起了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不得志时的自嘲:“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若博弈乎?”孔夫子不失乐天知命的豁达。求官不成便下棋、编《诗》、揣摩《周易》、教导弟子,倒也不亦乐乎。可自己呢?难道儒家学说就真的没有出路吗?难道人性真的本恶,必须以法约束吗?
心念及此,孟轲大大地不是滋味儿。身为天下名士,一派宗师,若不能在此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若巴国不用自己地王道仁政施政,那么自己在巴国就是寸功皆无。所谓宗师也好,名士也罢,自然也就黯然失色了,还有何面目居于上卿议长之高位?象他这样赫赫大名的宗师人物,若大计不被采纳,厚颜留在巴国享受高官显爵必然令天下人耻笑……
在龙锋巡视的三个月里,孟轲日日都在琢磨这巴王的真实意图究竟如何?反复思忖之后,孟轲决意等巴王一回江州便立即晋见。而后再决定自己的去留。
三月之后,龙锋巡视完毕,回到了江州。
孟轲得到消息,竟是片刻也坐不住了,好容易挨到天明,便吩咐弟子赶出那辆巴王特赐的青铜轺车。车声辚辚的朝江州巴王地寝宫驶去。
*********
龙锋这些年虽然再没有机会自己亲自上阵了,但这晨起练剑的习惯却一直坚持下来,一是自己喜欢,其二也是活动筋骨。这次从外巡视回来,鞍马劳顿,早上起得迟了些,虽说已经是卯初时分,时辰晚了些,但由于这天不是朝会,所以龙锋仍然往后花园的人工湖畔练剑。
龙锋的剑尚未练完。便听得孟子请见。于是立即收剑迎了出来。尚未走出湖边草地,就看见高冠大袖的孟子已经快步而来。迎面就是一躬,说道:“臣孟轲,参见君侯!”
“孟老夫子乃是巴国客卿,客卿者客人也,巴虎本当执弟子礼,老夫子以后不必称臣,来!来!来!请到这厢落座。”龙锋笑着迎上去,伸手请孟子往湖畔的凉亭就坐。
时值初夏,湖畔凉风席席,凉亭四周的草地绿油油的,亭内光滑地青石案上内侍们迅速的摆上茶水,龙锋笑道:“这次巡视完毕,便有时间聆听老夫子的教诲了,不知老夫子可否愿意收巴虎这个弟子?”说着便双手端起茶盏一敬。
孟轲一听便觉得有门,心思一动,说道:“君侯如此平易近人,礼贤下士,老……老臣钦佩之至。”
龙锋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六年多了,自从重建江州之后,为了吸引学者士子来巴地,前些年,但凡有士子来江州,他是一律亲自接待,在和这个时期的士子学者的接触当中,龙锋对他们的秉性做过一番揣摩,知道这些士子一个个自尊心都极强,对国君地待贤礼遇也极为看重,更喜欢国君移樽就教,一般不会急迫的献策并敦促国君实施。如若要切入正题深谈,就要自己主动。
在巡视各县的三个月当中,龙锋也经常考虑到孟子的问题,也一再思索过王道仁政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的根本原因。诸多问题似乎有些眉目,但觉得自己还是没有琢磨透,此时倒也是想真心请教。于是,龙锋诚恳的向孟子请教。
于是,孟老夫子就从‘为人之本’开始说起,随后又谈了,仁义国之本、礼者国之本……。等等,洋洋洒洒的说了两个时辰,最后才总结性的说了,尊贤而霸!仁者无敌!
这些话听起来都十分的有道理,随后,龙锋又问孟子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何设置激励奖惩,如何改革工农经济,如何富国强兵等等,孟子就有点答不上来了,只会说:不能学春秋无霸那样行霸道以力服人,而是应该行王道,以德服人。
此时龙锋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儒家学说究竟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个理论。一个大纲,一个愿望,儒家思想都是好地,但是用之治理国家,未免就有些幼稚可笑。明白了,想通了,也听了一上午地课。龙锋对孟老夫子的学问还是诚心佩服,但他也不想再问。也不想拿自己后世地一些现代思想与孟老夫子辩论,一是担心老夫子无法理解,其二是心想自己要真辩论起来,估计也不是这老夫子的对手。
但作为国君,龙锋也不想在此等大事上含糊,无论如何,这老夫子也是自己所尊敬的一个长者。龙锋也不想敷衍他,所以必须要给老夫子一个明确的答复。
“孟老夫子所言甚是,王道仁政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国度。”龙锋首先明确地肯定了他的地主张,随后话锋一转,说道:“然则,当今天下大乱,诸侯之间混战不休,战国之间谁都想称霸而王。眼下的局面是落后要挨打。被动要挨打,弱小要挨打。若要实现老夫子的王道仁政,首先得要保证自己能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下生存才行,老夫子以为然否?”
看着孟子惊讶的目光,龙锋微笑着继续说道:“老夫子传道、授业、解惑多年,桃李满天下。可否听巴虎说说心中的疑惑?”
“老臣洗耳恭听!”孟轲没料到这巴王话锋一转,心中是惊喜不定,倒真想听听巴王究竟是做何打算。
“人性的善恶,这个话题失之太虚,虽说巴虎弄不明白,但我宁愿相信诚如老夫子所言人性本善。当前巴国地首要任务就是在这乱世之中求生存,而求生存之道,首先就是要增强国力,而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而人是有惰性的。所以就需要有一个激励措施来鼓励人们生产。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需要辅助以必要的教化。诚如老夫子所言。小惠不足以治国,因此,巴虎一直思索的是如何才能让百姓真正的长久受益。”说到这,龙锋轻声的一笑:“巴虎不敢自称贤能,虽说眼下尚不昏聩,但长久的清醒却是任何人都无法保证地。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法律条文来约束,只有这个法律,可以凌驾任何权利之上,不仅是百姓,就是国君也必须遵从。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国家机制永远的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至于偏离轨道。也只有如此,才能无限的接近老夫子所言的理想国度,老夫子以为然否?”
孟轲凝神细听,虽说不能完全理解巴王的意思,但不知不觉间对这位年轻的君侯生出了一股朦胧敬意。他在列国周游了数十年,接触地国君各式各样的都有,其中也不乏勤奋聪颖明君。但只要谈及国情国事,大都不甚了了。即或是天下公认的强悍君主魏惠王与齐威王,不是无丞相不谈国情,就是只喜好听称王称霸之事。如巴国君侯这般对治理国家有自己明确方向的国君,可谓是绝无仅有!
“孟轲愿闻君侯对待我的治国方略?”孟子绝非寻常之辈,他要彻底弄清这个巴国君侯的打算。
“以律法治理,以仁德教化。”龙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凉茶,问道:“老夫子以为如何?”
这样的说法,孟轲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此看来,这个年轻的巴国君侯竟然想将一直冰碳不能同炉的儒、法思想揉合为一,心中确实感到惊讶。中原各国与天下士流,都想当然的认为巴国之所以渐渐地从西南崛起,变法维新是不错,还定然是行苛政施虐法,横征暴敛,否则何以有钱重建江州?训练新军?鼎定西南?谁又能想到,这巴国竟然能在让利于民地同时还极大的增强了国力,轻描淡写地就化解了各国变法中最为头疼的氏族阻力,使方方面面都从变法之中获取利益。
国让利于民、民忠心于国,这看似简单的方法,细细琢磨竟是何等的大胸襟、大手笔。儒、法合一,将这两种南辕北辙的理论揉合一起,孟轲不敢想象,但他又不能否认巴王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此时他心中隐隐觉得自己在这里是多余了。
龙锋见他出神沉思,以为这个以雄辩博学著称的大宗师,正想着如何辩驳,于是坦率的笑道:“老夫子认为有何不妥,但请直言。”
“君侯何出此言?”转瞬之间主意拿定,定要来的从容,去得潇洒,于是孟轲站了起来,一拱手笑道:“君侯所思,孟轲以尽知,老臣告辞!”
龙锋闻言一怔,觉得老夫子这话也太突兀了,问道:“老夫子何得匆忙?如何教化人心向善的具体事宜,正要与你共同计议!”
“君侯定策在胸,何用孟轲多言?”说完,竟大袖一挥飘飘然而去。
当日傍晚,内侍禀报:“孟老夫子封印离开江州,临行留下书简一卷。”
龙锋打开竹简,寥寥数行:孟轲以无老骥雄心,请君侯勿忘圣德如风,仁者无敌!孟轲拜辞。
龙锋看罢,不禁一阵怅然,可惜走了这么个会讲故事的好老师……
*********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猪年大发,学业有成,GG泡个漂亮的MM,MM找个潇洒的GG,总之个个都万事如意,小马给兄弟们拜年了!
正文第三卷第028章审时度势
更新时间:2011…9…715:49:42本章字数:4358
就在孟子离开江州不久,龙锋接到了咸阳的信报说:秦武王赢荡命甘茂为将,统兵十万进攻韩国的宜阳。出师有名曰:车通三川,以窥周室。龙锋闻报便笑了起来,心想,看来这个赢荡还不算太糊涂,到底没能敢来进攻巴国。不过这韩国虽非强国,但也不是软柿子,赢荡即位不久,国内还动荡不安,怎么又会立即出兵呢?难道想借此立威,用以稳定自己的地位?……
宜阳是韩国的铁矿所在地,又是秦人出关兵临中原所要面临的第一站,所以韩国在这里屯兵二十万,也都是精锐,城外又有洛水和熊耳山可作依托,山上要塞也同样驻有韩兵,易守难攻确实非常难打。韩国人的战斗力经过当年申不害变法之后,也有加强,当时天下称之为劲韩。经过这么些年,战斗力虽有衰退,但是韩国的武器装备在这个时期应该是算好的,特别是以制作精良的上乘弓弩闻名于世。
在自己国内还不稳定之时,便去啃这么一个硬骨头,怎么都不能算是一个明智之举。想到这里,龙锋不禁一笑,忽然之间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好玩的念头心想,传闻这秦武王年轻勇武,莫非是看上了韩国美女?
说来也怪,无论是现在的韩国,还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也都以出美女而闻名于世。当然这里面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中国战国时期地韩国美女都是真材实料。而非现在韩国的人造美女。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但凡一提美女,就必然是所谓‘郑卫之姬’——郑国和卫国的女人最美,以至于各国人贩子都跑到这里来采购美女(当年人贩子还算是正当职业),后来韩国吞并了郑国、卫国,但是美女们的基因却没有受到国家兴亡的影响。因此,郑卫之姬便成了韩蛾。也还是一样的漂亮照旧傲视诸侯。韩国的美女们不但漂亮,还富于爱国精神。能为国家创汇:姿色出众才艺过人地上等韩娥,身价是三千金一名,‘千金小姐’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地。
这些都是题外话,不管怎样,巴国的西线暂时无战事,龙锋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一边加速巴国的改革与发展的力度。一边密切的关注着中原诸侯的一切动向。
此时地巴国,名虽归附秦国,实则实行自治,这是中原诸侯谁都知道的事。诸侯们也知道巴国在新王巴虎的带领下,锐意改革,整军备战之后有了一番气象,然而这番气象究竟意味着什么样的实力,却始终像是一团迷雾难测深浅。
虽然。巴国有平定滇越,西克剑门收复蜀郡的战役,但中原的诸侯们普遍还是对巴国的实力不以为然,大都以为目下之巴国,充其量也就是与中原的宋、鲁、中山等小国一般罢了。因为谁都知道,要使一个国家真正地强盛起来。没有个三、五十年,一、两代人的功夫,那简直是痴人说梦罢了。商鞅如此大家,殚精竭虑的辅佐秦孝文公治理秦国,也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是秦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他巴虎再能,又岂能超过商鞅?
因此,诸侯们纷纷有了个共识,那就是巴国在这一、二十年内绝不可能杀出西南,大出天下!逐鹿中原!
这些消息。被巴国的各地商会收集起来。用信鸽传回了江州。国策院田双地弟子以及投奔巴国的策士、兵家加以分析附上他们的看法与建议,然后再整理成册呈现到了龙锋的大书房。供他做最后的决策。
通过这些年的战争,收服部落民众开疆拓土,龙锋最担心的就是新定疆土上的民心归附问题,由于从未出现反叛,才渐渐的定下心来。几年过去,龙锋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时期的国家民族这些个概念,更多地是在那些学者士子心里存在。而这些普通地庶民百姓,说到底,还是注重实实在在的生计。其实这些庶民百姓根本就不管什么民族部落,只要哪一国稳定康宁,便在那一个生活安居,管它是秦国、楚国还是巴国。巴国改革之后,收服周边大小部落,平定滇越,征服蜀地,新增人口二百五十余万,而这些滇越人,蜀人以及个部落地民众都没有反抗,原因何在?龙锋现在想通了,并非全是巴军战斗力强大的威力,更多的是巴国的改革维新的威力,是分田到户并彻底废除隶农制的威力?是巴国自他而始,对待后来民众一视同仁的威力。
这次巡视各县,龙锋发现各县都在大练骑射,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江州略作休息,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又一一做了安排与布置之后,龙锋便去了这次巡视唯一没有去的上柱要塞,因为此时和越王会猎的日期没有几个月了,如若向楚国用兵,这里将是前进基地。
两天之后,龙锋带着侍卫营一行百余骑赶到了上柱,他这次来事先通知,而是径直到了巴鹰的将军府。谁知巴鹰却不在府中,留守的军务司马说大将军去了白起的劲锐营,龙锋便当即赶往离上柱要塞约莫二十里地劲锐营。
上柱是巴国北部的咽喉要塞,与楚国紧邻,由于地势险要,龙锋便只这里放了五千精锐。此地山险地狭不利骑兵展开,所以这五千精兵全是步军。巴鹰与白起接管这里的防务之后,白起仔细的观察了这里的地势,提出一个双保险的建议,分兵一千另成一寨,与上柱要塞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于是便有了这个劲锐营。
,二十里地,转瞬便到,龙锋等人还未到劲锐营寨前,遥遥便闻营寨内外杀声震天,仔细一听,这些厮杀声中,隐约还掺杂着兵士们的兴奋呼喝声,知道是军中演练,这才宽下来,于是便双腿一夹战马直奔营寨大门而去。
龙锋想看看巴鹰白起他们是如何操持大军演练,于是不许守的门百夫长通报,命身后的侍卫慢行,一马当先的朝营寨中的校场奔去。遥遥向‘战场’望去,见差不多已经完事了,边上观看的士卒们已经在高声欢呼呐喊起来:“劲锐营胜了!劲锐营万岁……!”
“方才是白起这鸟人使诈,这阵不算!再来一阵!”一个身着百夫长服饰的将领,身上汗湿重甲到处都是泥巴,灰头土脸的嘶声大喊。
“兵不厌诈,输便是输!不服气的下月再来!”巴鹰那粗重的嗓音响起。
随即,龙锋便听见人群中一声高喊,是白起的声音:“弟兄们,晚上加肉,一人两斤!”
“战无不胜的劲锐营万岁!……”
“虎贲营的兄弟们不好意思了,赢了你们的肉,哈!哈!哈!……”
较场到处都响着劲锐营军士的欢呼声,龙锋望着这开心的场面,不禁也会心的笑了起来。正在此时,不知是哪个眼尖的老兵看见,一嗓子高喊:“大王驾到!……。”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各种欢呼声顿时汇聚成了一个整齐声音。
龙锋一面笑着挥手向四周的军士们致意,一面策马走到,那个灰头土脸的百夫长面前,勒马停了下来,说道:“你叫李隼对吧?我记得你是去年大比武的青铜武士获得者,如何,输给了白起不服气?”
“李隼无能,带兵无方,自甘领罪!”
“去年我见过你比武,武艺不错,但为将者,匹夫之勇是不够的,回营反省去吧!”
“喏!”
……
这时,巴鹰与白起上前行礼,此时的白起,已经不再是六年前那个略带稚气的青年了,几年来经过收服西南的大小数十场战役的锻炼,现在的他已经成了一条精壮威猛的大汉。但这个威猛的汉子脸上仍然掩饰不住赢了之后的得意,龙锋一见便呵斥道:“兄弟之间的较技,赢了也该总结经验,戒骄戒躁,小胜竟是如此兴奋,岂是为将之道?”
白起自从司马错将他托付给龙锋之后,他做过大王的侍卫,也与巴岩他们几个一起当过大王的陪练,将近有一年的时间与大王朝夕相处,对大王的脾性熟悉之极,当然知道他这不是真的发怒,便笑着回道:“兄弟军营之间的较量,只是演练罢了,末将是赢了肉高兴,呵呵!”说着又笑了起来。
龙锋一本正经的说道:“肉食者鄙!这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说的,知道么?”
白起闻言一怔,随即便笑将起来:“鸟!鲁国现在自己朝不保夕?他们说的话,能有甚道理?”
“放肆!大王驾前,如此说话?”巴鹰低声的呵斥。
“呵呵!”龙锋对这些根本不已为忤,笑道:“今天这小子赢了肉,我便在这里用饭,巴鹰你也留下,有事与你们商议。”
“喏!”巴鹰应声安排虎贲营将士回上柱要塞去了。
龙锋对白起说道:“来!喜欢吃肉的小子,去你的大帐里看看。”
白起笑着伸手请道:“大王请!”
正文第三卷第029章未雨绸缪(一)
更新时间:2011…9…715:49:43本章字数:4488
赶了一天的路,龙锋已经是讥渴难耐,拨开白起递过来的大陶碗,直接提起那个硕大的陶壶,便听‘吱溜’一声,一大陶壶凉水竟如长鲸汲水般的空了。随即再接过白起手中的大陶碗也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
白起惊叹道:“大王依然是猛士本色!”
“鸟!少给老子来这些虚的,吩咐下去,叫他们动作快点,味道作得鲜辣些。”龙锋卸掉铠甲披风,往中军大帐的虎皮交椅上一坐,口中直唤:“饿死了!……”近年来,由于无有重大战事,龙锋往军营里来得相对少了,整日和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大臣们讨论安排国计民生,既烦琐,又罗杂,还不得不为之。此刻到了军营,和这些粗豪、率性的汉子处在一起,龙锋有种说不出痛快。
“叫厨下立即做一大盆炖肥羊来,辣子多多益善。”吩咐下去,白起转身又是一阵嬉笑,说道:“大王可要与末将比试吃肉?”
“好啊!正要如此!看你这小子长进了没有?”龙锋欣然答应,这吃肉的比试原来有个典故,龙锋曾对他们这些侍卫说过:有时能吃、能睡、能做事!无时也能忍饥挨饿,坚忍不拔!方为真猛士大丈夫。此时,面对白起的挑战,又岂能不应战。
两人说笑一阵之后,龙锋指着大案上的军图问道:“你在前沿也有大半年了,说说如若要让你率兵打楚国的上庸。你如何打法?”
白起闻言精神一振,兴奋地问道:“大王可是要向楚国开战?”
“别瞎猜,只说你的想法!”
“上庸有个甚打头?”
“哦!”白起竟然对上庸不屑一顾,这叫龙锋有些意外,不禁问道:“那你说,何地才有打头?”
听大王这么一问,倏忽之间。白起大是兴奋:“若大王统军,白起为将。就是直捣郢都,灭了这个死而不僵的楚国也绝非难事!”
“呵呵!白起好大的口气!若大个楚国,你竟想一口就给吞了!”巴鹰大笑着从帐外走进来。
恰好此时,白起的亲兵用木桶,提了满满一桶羊肉进帐,热气蒸腾,香气四溢。
白起拱手说道:“军中简陋。请大王将就!”
龙锋笑道:“都说大碗酒、大碗肉乃是人生快事,这大桶肉又怎么讲?先别说了,都吃饱了再说事!”
白起连忙从亲兵手中接过木桶,提出一只羊腿放进陶盆,端到龙锋案头笑道:“大王先等会,等巴将军说开始,我们再比试!”
“鸟!有这等好事,叫我看着?”巴鹰听闻比试吃肉自然也要参与。不肯当这个裁判,一句话,三人竟是一齐大笑。
片刻之间,三大盆羊肉已经分定,三人相视一笑,便比试起来。白起埋头苦干。一手端着陶盆,一手抄起羊腿,连撕带咬羊肉汤喝得呼噜噜山响,满头大汗速度也快得惊人。巴鹰却是另一种吃法,从盆中拿起羊腿,拔出短剑,喀嚓几下砍成五、六截,再分而食之,片刻之间大陶盆连汤带肉也是一干二净!两人几乎是同时吃完,难分伯仲。
龙锋今日一见巴鹰、白起这生吞活剥的气势。他是自愧不如。不禁笑道:“好小子啊!这等吃法,看样子是练出来的了!”
白起将手在自己地衣襟上这么一抹。嘿嘿笑道:“能吃方能打仗,大王教导,白起能不听么?”
“好小子!叫你多吃,你到是给记住了!”龙锋的话音一落,但人竟是一齐大笑。
吃完之后,亲兵入帐迅速地收拾完毕,龙锋便又重提刚才的话。
由于大王问得郑重,巴赢与白起便也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