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秦记之我是韩信-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寻常的枪,而是在同一时代称雄地中海的罗马兵团惯用的重型标枪。一枪掷出,可以远达百步之外,杀伤力绝不亚于强弓射出的利箭。

这三千士兵,皆是体大力沉者,练这标枪已有数月之久。西为东用,这是韩淮楚处心积虑为今日一战准备的秘密武器。

读者会问,楚军有橹盾挡在阵前,投掷标枪又能收什么效果?

再看那一杆杆标枪,枪杆上都绕了一根绳子。绳子很长,在地上一圈一圈盘着,纹丝不乱。

就听汉军阵中一声鼓响,三千标枪军齐齐身往后仰,用尽全身力量把那标枪一掷!

“哚”“哚”“哚”,一杆杆标枪准确地命中楚军橹盾,一百米的长绳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紧接着那大力标枪手扯起长绳,用力向后一拉。

标枪的枪头带有倒刺,这标枪一经命中就与楚军的橹盾连成一体想脱开也是不能。汉军这么一拉绳索,楚军盾手握不紧手中的橹盾。

一张张盾不是呈90°立着,要么脱手飞出,要么就成了一个锐角与汉军拉绳者相持。楚军的盾阵顿时变成了渔网,只有挨打的份。

汉军箭手哪里迟疑,就是一波乱箭射出。“嗖嗖嗖嗖”,汉军利箭如雨点般射,楚军将士的生命就像田里的庄稼一般被无情地收割。就这么几个眨眼的工夫,前排的数千名盾手弩手箭手全部米西。

措手不及的刑霸吃了这大亏,气得是哇哇直叫。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转身把后脑勺喂给汉军的箭雨。好在只有一百步远,冒着呼啸而来的利箭跑上几步就能与汉军接触而战。

刑霸眼如血红,高喊一声:“冲!”身先士卒催马直进。一向英雄无畏的楚军将士,如排山倒海一般冒着汉军的箭雨前仆后继向着汉军大阵发起了冲锋。

楚军是悍不怕死,可汉军的箭绝不会因楚军的英勇失去冷酷。这一轮冲锋陷阵,楚军又倒下了五千具尸首。

接触战还没有接触,就干掉楚军接近一万。汉军士气大振,随着那振奋人心的鼓声敲响,盾手弩手齐刷刷一起后撤,替代而前的便是重重叠叠如铁壁铜墙一般的重甲长刀手、长枪手,轻盈灵活滚着地躺身法专司砍敌马蹄的钩镰枪手,一波波手扯铁链陷敌马匹的链子手,能从敌军阵中杀开一条豁口如尖刀一般锋利的铁甲骑兵。

“杀杀杀!”两军相遇勇者胜,伴随着潍水的声声咆哮,楚汉两军在这潍水西岸再度上演一场争霸大战。

苍天作证,潍水作证,汉国大将军韩淮楚的军队是这世上战斗力最强劲的军队。整齐有序的阵形,严明的军纪,钢铁一般的意志,与屡次以少胜多战无不胜带给将士们无比强大的信心,决定无论是谁想战胜这支军队,都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支军队还有没爆发出全部的力量,只是在守,暂时只动用了圆阵外围四分之一的人马,就抵住了楚军挟愤而来疯狂的进攻。不是汉军将士身手如何如何好个个能够以一当十,大兵团作战讲究的是一个协调。韩淮楚布下的这个圆阵韧性十足抗打击力极强,损失的兵力能够从内部得到迅速补充,本身就是一块极难啃动的硬骨头。龙且想将汉军一口吞吃,只能嘣了他的牙。

两军交战了小半个时辰,那圆阵依然如初,傲然屹立在潍水西岸。而相互配合不是那么协调的楚军不计代价的强攻,损失的人数在汉军两倍以上。汉军倒下了三千铁血儿郎,楚军在那圆阵前缘伏尸竟高达六千有余。

这种伤亡比例,不是楚军将汉军吞吃,而是成了汉军的一盘大餐。

邢霸急了,龙且急了,楚军的斗志不知不觉间跌入深谷。

“撤兵吧!能战胜韩信的人,这个时代还没有生出来呢。”楚军上下弥漫着怯战情绪。

领教了韩淮楚厉害的龙且,此刻内心无比的脆弱。

“连项羽都曾折戟在这跨夫手中,这跨夫只把那大坝一炸,转眼工夫自己三分之一的部下就殒命潍水,攻了老半天自己损兵折将不计其数,而汉军这大阵还没有迈进一步。自己这指挥作战的才能,与这跨夫相比真的是望尘莫及。今日一战,看来凶多吉少。”

但要退兵龙且是极其不甘心。望着那潍水中漂浮如下饺子一般的尸体,想着那跨夫横刀夺爱窃走人比花娇的项追的芳心,龙且恨不能将韩淮楚生劈。

“或许再挺一下,这汉军大阵就将攻破。毕竟我军人多,就算伤亡比例暂时大一点也没关系。”龙且给自己安慰道。

他那扬起的手一直没有放下,对岸那鼓声一直未停,楚军的进攻也一直在继续。

这种局面绝不是韩淮楚所希望的。只因楚军人数比汉军多,这般对耗下去纵然能取胜也是惨胜,最后汉军活着的人数将不会超过两万。

而河东岸还有六七万楚军与五万齐军,联起手来军力超过十万。以不到两万汉军要想吞吃十余万齐楚联军,只能说是痴心说梦。

到那时候,韩淮楚只能深沟壁垒转入防守。而齐国反汉力量将纠结一起,齐军的力量不停的增长,整个对齐战役将惨告失败。进入齐境的汉军,能不能活着退回巨鹿郡都是一个问题。

“龙且那厮今日好像吃错了药,为何还不撤兵?派去刺瞎楚军战鼓的袁千,是否遇到了不测?”想起那夹河两岸比河里石头都多的楚军,一个不祥的预感在韩淮楚心中兴起。

突然之间,那一直敲响如雷的鼓声骤停。楚军正在酣战的将士,一个瞬间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茫然不知所措。

鼓声一停,进攻就停,这是战场上的金科玉律。可要是决定撤军,为何又不鸣金?是进是退,楚军上下都没搞明白。

不知进退的楚军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韩淮楚毫不迟疑,下令擂鼓出击!

汉军这一出击,立马由圆阵变幻成一个锥阵。骑兵突出,迅速插向楚军中央,将楚军阵势冲得大乱。

若是楚军未乱方寸,那刑霸绝不会容汉军冲乱自家阵脚,一定会倾尽全力截击。眼下楚军不知是进是退,都在那里发傻。战机稍纵即逝,韩淮楚岂会白白错过,立即下令骑兵杀出一条血路,迅速将楚军阵势冲乱。

下面就成了汉军演练阵法的表演。一队队汉军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出,在各自统兵大将率领下,有条不紊地将一撮撮楚军穿插,分割,包围,歼灭,再穿插,分割,包围,歼灭。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慷慨激昂的汉军军歌——《大风歌》在战场上响起,整个战场态势已经由楚军主攻汉军主守转变为汉军主攻,听不到鼓令的楚军乱糟糟不知所措。

第四十四章 追斩龙且

站在河岸边压阵的龙且格外窝火。

原本他用手势指挥河对岸鼓手击鼓对汉军猛攻猛打,不料从河中突然钻出一条汉子,披着楚军的战服,窜向那面摆在对岸沙滩上的大鼓。

这大鼓旁边也不是只有鼓手一人,没有过河的楚军将佐都簇拥在鼓边观看战局。那汉子的武功也是稀松平常,楚军随便一员大将都可轻松把他料理。只是他穿上楚军战服,诸将以为他是从劫难中逃出性命的自己兄弟,并未提防。

结果那汉子到了大鼓旁边,手中把一匕首,合身一扑,把那牛皮做成的鼓面划了一道口子。

鼓面被划开口子,还能敲得响?这汉军一定是韩信那厮派来的汉军死士无疑。

敢刺瞎楚军战鼓不啻虎口拔牙。那汉子当即被围在大鼓边盛怒至极的楚军楚将乱刀猛砍剁为肉泥。

想不到那狡诈的韩信会来这一手!财大气粗的楚军损失一张鼓算不得什么,但那战鼓敲不响引起的后果却是龙且承受不了。

再运一张鼓来至少需要一炷香的工夫,但战场上一炷香的工夫会发生什么?龙且此刻不用脑也能想到,那狡猾的韩信会用这一炷香工夫大做文章。

果然,汉军由守转攻,对自己麾下将士开始一撮接一撮地分割包围歼灭。每望着一群楚军儿郎倒毙在汉军的屠刀之下,就像割去龙且身上一块肉一般生疼。

只那么一忽儿工夫,楚军又阵亡五千。眼下兵力楚汉两军持平,但不知进退的楚军如何抵挡汉军那极具章法的进攻?

没有鼓还有锣。再不退兵,楚军就是大溃之势。龙且等不到另一张战鼓运来,当机立断把手一垂,示意对岸的锣手鸣金收兵。

不要说楚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久经沙场的楚卒一听到鸣金之声,立即着手从战场撤出。那刑霸也集结一群盾手弩手组成方阵亲自断后,以掩护大队人马安然退回。

但地处平原战场无限宽广,那刑霸想阻拦已经咬住楚军尾巴的汉军追杀,如何能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听韩淮楚一声令下,骑兵饶道迂回,将刑霸的防御阵甩到身后,继续对楚军追杀毫不留情。步兵也随之绕道跟上,一个合围,一波四面八方的乱射,转眼那刑霸的防御阵就淹没在汉军千军万马之中。楚军虎将刑霸战死,死在万箭攒心。

一场彻头彻尾的溃败已经不可避免,那龙且背脊冷汗涔涔。

逃!只有逃!留住青山在才有柴禾烧。龙且惊魂未定,率领那溃逃到沙滩而来的楚军向潍水下游淳于而逃。

就是逃到天边也要将龙且追上斩杀!韩淮楚毫不手软,率领大军追着楚军无情地砍杀。楚军沿河奔走,是丢盔卸甲,或死或降或走散,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不到一个时辰就去之大半,那龙且身边只有万余号人。

平原一过,就来到了山地。只见前方红旗招展,一路汉军把那隘口把守,立马横刀,领军之将正是那原西楚大将周兰。

龙且只叫一声苦也。那汉军把守的路口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只有几百人,却难以通行。而身后数万汉军如凶神恶煞般转眼就会追来!

有人道:“那周兰性善,不若大帅向周兰求情,让他看在昔日交情,放吾等一条生路。”龙且厉声喝道:“这厮叛主投敌,恐怕正欲擒了本帅向那韩信邀功请赏,何必求他自取其辱!我军东岸还有六七万大军,早晚与汉狗还有一战。不若与汉狗拼死一战,杀他一个保本,杀他两个便是赚了。董翳将军必会领对岸的兄弟为吾等报仇,一学今日之耻。”

那董翳便是昔日的翟王董翳,此番受项羽之令来龙且军中助战为龙且副将,便是那东岸楚军目前最大的长官。

龙且明知必死,还想着拼耗汉军的实力,可韩淮楚会让他如愿吗?

随后赶来的汉军就在那一万楚军面前隔远了结起了方阵,一排排强弓劲弩推到阵前。那仓皇逃命嫌盾牌重将盾牌都遗弃的楚军,在汉军那乱箭之下,就是练箭的靶子。

汉军的意图不言自明。不甘待毙的龙且就领着那一万楚军对汉军方阵发起了英勇无畏的冲锋。结局是一万楚军残兵全部阵亡,龙且最后杀得孤身一人,死在汉将群起围攻中。

这一战韩淮楚以四万兵力收拾了二十万楚军的三分之二,降敌一万有余,而汉军损失不过五千,又创造了一场世上经典的战争奇迹。后人对这一战诗中叹道:韩信奇谋妙若神,囊沙高垒阻前津。龙且不识孙吴策,恃勇身亡化鬼魂。

※※※

战斗还没有结束,那东岸还有齐楚联军十余万人。韩淮楚的目的是灭齐,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吞吃掉十几万楚军。

对岸观战的楚军目睹这一战早已吓得双股摇坠面色如土,虽然齐楚两军人数加在一起在汉军三倍以上,那吓破胆的田广与董翳压根就不敢与汉军再做一场决战。

面对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已经变成战场之神的韩淮楚,谁敢吃了熊心豹子胆与他叫板?可怜那龙且临死前还幻想董翳为他报仇。只可惜那董翳在关中早就领教了韩淮楚的厉害,只求能够自保,歼灭汉军的想法在脑中闪都没闪。

汉军士气如虹战力惊人,那董翳田广凭何自保?

说来好笑,这两位认为潍水如今水势已高,而汉军一时找不到渡船,一两天工夫攻不过来。那楚军大营扎在城外,齐军据守高密,互为掎角之势。董翳将齐将田既的一万五千军马还给田广帮助守城,相约一旦汉军来犯互相支援。

鼠辈就是鼠辈。一个被韩淮楚当初放走连杀都不屑于杀的鼠辈,如何是韩淮楚的对手?

哪里知道那上游的大雨只是一场急雨,下过就停。韩淮楚只把那被炸开的大坝重新用沙袋一堵,那潍水又变干涸,一夜之间汉军淌着水悄悄地杀过东岸。

那龙且也是太自负,下个寨连壁垒都不筑起。董翳也是太大意,虽然下令筑起壁垒,但没有催士卒们赶工,那工事还未竣。

就这样汉军从楚军未峻的工事缺口杀进楚军营寨,来了一次偷袭。毫无防备的楚军被杀得大败,火光中董翳仓促间披挂上马而战,迎面便撞着冲突而来的韩淮楚,来了个一刀腰斩。

余下楚军不是被歼,就是逃散或是投降。韩淮楚轻轻松松又搞定了东岸的五万楚军。而那六万五千齐军,还在高密城中睡大觉呢。

齐军一觉醒来,发现汉军红旗已经插在了城下。

※※※

却说韩淮楚偷袭楚军得手,立马就派人去找寻那失踪的袁千。

西岸汉军大胜,得益于那楚军战鼓敲不响。那去刺瞎战鼓的袁千可说是居功至伟。然而这一战后,不见袁千归营,是生是死尚且不知。

找寻的方向当然是那潍水岸边,可压根就找不到那袁千的踪迹。

有楚军降卒汇报道:“当日有一汉子身着楚军战服,突然扑到战鼓旁边,用匕首划开鼓面。众将士盛怒之下,将那汉子砍为肉泥。”

“是袁千!我又失去一个好兄弟也!”韩淮楚大叫一声,虎目只是泪下。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场上死伤本是难免,身为一方元戎不该感情用事。可是死去的是韩淮楚最铁心的弟兄,还是令他十分痛心。

昔日黄河帮弟兄与西戎女兵成亲之前立下同生共死的誓言。韩淮楚又担心那袁千的妻子殷红得知后会为丈夫殉情,一面命人将袁千尸骨收敛,一面密令知情者严守消息。

这该死的誓言!当初只为给众儿女牵起红线,就没想到今后有人牺牲怎么办。而今那袁千真的殉国,韩淮楚又十分后悔当初他自个搞出的誓言。

纸包不住火,军中知道这事的人太多,担心的事终于发生。

这日黄昏,就见那殷红的姐姐殷紫前来告曰:殷红闻听袁千牺牲的消息,吞金而死。

那殷紫只带来殷红临死前咬破指间蘸血写下的一封遗书,请大将军今后照料她那孩儿不弃。

那袁不弃还是韩淮楚为他取的名,现在还养在栎阳大将军府。现在刚刚一岁呀呀学语,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

韩淮楚大为震恸,以泪洗面。将那殷红与袁千合葬一幕,命军中缟素,降下半旗为袁千夫妻默哀一日。又上表汉王刘邦奏明袁千之功,请汉王诣爵封赏袁千后人,不提。

※※※

汉军在城下搦战,田广根本不敢接招。虽说高密城中尚有六七万军马,可一半是滥竽充数的乌合之众。而汉军连战两场,得楚军降卒两万有余,得战械无数,实力不减反增。那田广就算借他一个胆子,也不敢与战无不胜的韩大将军城下决战。

为什么说汉军得楚军降卒实力有所增长呢?难道那些楚军靠得住?

说到底刘邦也是楚国人,打的旗号一直是为义帝报仇。去国千里的楚军主帅被杀,总归要吃行伍这碗饭,与其为不相干的齐王而战,还不如为“家乡人”汉王而战。

同样的道理,汉军被楚军俘获后,也极易变节投降。楚汉交锋五年,寻常士卒就是这么投降来投降去,看得人眼花缭乱。

闲话扯回。那田广能指望的就是这高密城城墙。只要城墙一破,那齐王田广就算玩完。

汉军开始打造大型战械大造声势要强攻高密,活擒齐王田广。

要说那齐军依城坚守还是守得住,可是那田广见识了韩大将军水淹楚军的手段犯了恐惧症,总担心这里太危险一旦城破寡人就成汉军阶下之囚。与那田既商量道:“楚军已溃龙且已死,城中甲士不足与韩信一决死战。听说相国田横联络旧部又攻下博阳,寡人欲往博阳投相国,将军以为如何?”

田既以为然,说道:“此地直面汉军兵锋,战若不利大王一旦被擒则社稷倾覆。相国素有威望,相投者必多。大王到了博阳,料可安定。大王去后,臣当竭尽所力坚守城池,保住胶东河山。”

于是田广趁夜引四五千人出城,抄小路向博阳而逃。

那田广就是找死,好生生的高密城不呆着,偏要到处乱跑。跑到一个密林,只听一声炮响,忽听喊声大作。四下喊声大起伏兵四起,一将横刀立马,大喝一声:“田广小儿,还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却是那汉军前将军曹参。

原来韩淮楚早料到田广要出城而逃,特命曹参候在这里收网擒拿。

这一战也特简单,那田广的卫兵皆被汉军所杀。田广只后悔不该出城,可吃后悔药哪里来得及。只得下马受降。

韩淮楚听说擒得田广,大喜,当即升帐,着人将田广押入。

“田广小儿,你已被擒,更有何话可说?”韩淮楚高声问道。

田广骨头倒硬,厉声骂道:“韩信,寡人既已降汉,你为何以兵犯境侵我疆土?无信无义之徒,寡人既已被擒,要杀要剐请便,何必多言?”

背信弃义的是韩淮楚,要灭人家宗庙社稷的也是韩淮楚。虽然是为完成天下大业不得不为,却也理亏。韩淮楚被田广一骂,真说不出什么话来。

这一边惹恼了军师蒯通。那蒯通一身都是嘴,随便找个理由都能驳斥那田广。

只听蒯通喝道:“你田氏一家非齐王嫡系后人,怎敢据有海岱擅自称王?田假受项王之封乃齐地之主,却被尔田氏驱逐霸其将土。大将军奉汉王之令东征伐暴,为田假报冤而来,有何不可?”

田广闻言哈哈大笑:“事实胜于雄辩。尔汉狗吞并我齐国之心路人皆知,说什么为田假报冤?鬼话何人会信?寡人只恨听信那郦食其老贼之言自毁长城,致使你汉军长驱而入无还手之力。寡人虽死,我齐国大有忠义之士,定会再整军马为寡人报仇,复我河山。”

那田广说的也不是危言耸听。当初田假立为齐王已占据绝大部分齐国,还不是被田横杀得大败变成一个丧家之犬?西楚三十万大军犯境,还不是黯然退军?齐人反抗之心最是坚定,汉军这片乌云一定会散,光明一定会来,齐国一定还是他田氏一家的齐国。

韩淮楚铁青着脸高喝一声:“把这厮拖下去斩了,枭首示众,为屈死的广野君报仇!”

郦食其老先生,黄泉路上你一定在等待汉军破齐的捷报。送齐王人头给你,当知你的牺牲没有白费,你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

田广的人头挂上了汉军辕门。消息传到高密,田既惊坐于地,急问左右道:“大王已死,敌军气盛,以何为敌?”行军大司马许章道:“大王虽薨,相国今在博阳,定会继承王位。田吸在千乘,亦有五万带甲之士。汉军虽然强悍,毕竟身处异地。若会集各处人马四面呼应,旷日持久,汉军粮草不济,必然兵败。”

田既这才心安,一面令固守城池,一面遣快马去博阳、千乘各处求救。

那在博阳又聚集了五万军马的田横听到田广已死,痛苦涕零,于博阳亲自祭奠田广。田横叹道:“侄儿虽死,兄长基业不敢废也。”遂自立为齐王,誓要与韩淮楚再决雌雄,将革命进行到底。

正是:宗族几为孔子焚,为秦未几又为尘。田横更欲横河岳,不把英雄让与人。齐国烽烟不息,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追读本文。

第四十五章 寄人篱下

“痛杀朕也!”

听到爱将龙且身亡的消息,项羽如闻晴天霹雳,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五虎上将去掉其二,周殷被擒,周兰叛敌,丁固,曹咎,董翳,司马欣相继身亡,西楚将星纷纷陨落,他项羽今后还能依靠何人来打天下?

比龙且之死更令项羽痛心疾首的是,二十万楚军将士灰飞烟灭。

二十万大军啊!不是号称,而是实打实。不是那东拼西凑拉扯出来的赵军,也不是不堪一击的魏军,而是身经百战的虎狼雄师——楚军,居然被四万汉军全部歼灭!

那一战的过程令项羽目瞪口呆:三分之一的楚军儿郎淹死在潍水一浪,三分之一的楚军将士在龙且率领下与汉军决战潍水西岸不敌被悉数剿灭,其余的人马被汉军一个偷袭又全部米西。那韩信用了各个击破的办法,一刀刀地割肉,就这样二十万大军被吞吃。

太厉害了!那韩信简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难怪亚父生前把他看得那么重视。

那项羽不由想到,当初不贬他委委屈屈做一个帐前持戟郎中,而是封为大将委以重用,那韩信会不会负气出走?韩信若是不走,天下形势是不是与现在迥然不同?

这一切当然只是假设。已经知道历史走向的韩淮楚绝不会呆在项羽帐下,哪怕不做那个持戟郎中而是当上统兵大将。

二十万楚军阵亡,意味着战争格局即将大变,齐国山河即将改色姓刘,汉军将对西楚形成更可怖的合围。也意味着西楚国力撼动,项羽将被迫两线作战,必将征召更多的兵马。

西楚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也是相对而言,适龄的壮丁也就那么多,哪里经得起这等巨耗!

“看来那征兵的年限要适当放宽,才能应付时下艰难的情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