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驸马爷-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连忙说道:“这样不行,如果让御史台那些家伙抓住把柄,他们会认为你在私自养兵,而且,发放抚恤金是朝廷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做主,所以,贤侄你一定要三思而行。”
听完李绩的话,杜荷立即反驳说道:“那些为我大唐出生入死的将士,难道死后他的家属就要受尽生活的贫困吗?他们都是为我大唐浴血奋战的将士,是最可爱的人,为了我大唐的江山,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性命,难道朝廷就不应该多发些抚恤金吗?朝廷不发,我自己代替朝廷发,难道这也不行吗?”
杜荷一阵妙语连珠,打的李绩毫无还手之力,李绩只能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贤侄既然要这样做,那么就要做好准备,准备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吧。”
杜荷无奈的看着门外,温暖的阳光在这冬日是久违的,可是,他却懒得去享受阳光,毕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亲自去做。
话说下午之后,杜荷亲自召开了渤海战役之后的第一次全体将士回忆,参会的人员有李绩,秦怀玉,罗通,房遗爱,程处默,来财,来金,来钱,尉迟宝林,宝庆等。
杜荷望着济济一堂的众人说道:“今日召集众位而来是有一件事情需要协商,我也听听你们的意思。”
杜荷话一说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牺牲将士抚恤金发放的问题。”
秦怀玉坐在最前面听见杜荷的话,他有些郁闷,这抚恤金不是朝廷发放的吗?和他们那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元帅为何要在这里说这个问题。
于是他便问道:“元帅,这抚恤金发放不是朝廷和兵部的事情吗?和我们并无关系呀。”
杜荷笑了笑解释道:“你们也知道,朝廷发放的抚恤金一般根本就不够,而牺牲的士兵大多数都是贫苦的百姓家,朝廷那点抚恤金,如何够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活呢。再说了,朝廷那点抚恤金又能够她们支撑几年,所以,我的意思就是由我出钱,你们进行伤亡士兵统计,将伤亡数字确定之后,我出面给牺牲士兵家属一些抚恤金。”
房遗爱听完杜荷的话,当即问道:“元帅,这要是用你自己的钱给牺牲士兵家属发放抚恤金的话,是不是太多了。”
杜荷一笑说道:“金银财宝对我来说不过是身在之物,用身在之物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是物有所值,比起那些陪伴在我们身边并肩作战牺牲的战友们,我认为给予他们家属一些金银抚恤金,也换不回他们的生命,人的生命比起金银财宝来说贵重的太多,或者可以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军师李绩点了点头,非常认可杜荷这番话,他缓缓说道:“战争过后其实最受煎熬的就是烈士家属,还有那些遗散的孩子们,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在渤海各府建立一个遗孤所,派人来收养这些小孩,当然这要以朝廷的名义进行。”
杜荷若有所思的说道:“军师言之有理,,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研究部署渤海战后重建的事情,粮食,物资等事情,朝廷一定会运送而来,但是,居民的房屋,却需要我们将士同心协力的去帮助百姓,大唐的将士必须要做到与民同甘共苦,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也能很好的开展我们其余工作。”
秦怀玉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元帅你就下命令吧,我等一定不负众望,完成这次战后渤海重建的事情。”
杜荷与李绩彼此对视一眼,李绩点了点头,杜荷便站了起来说道:“既然如此,全体将士都有。”
底下坐着的将士们一瞬间哗啦啦的全都站了起来,杜荷便开口说道:“现如今有这几件事情迫在眉睫,首先第一件事情,修筑城墙,居民房屋,道路的事情就由房遗爱,柴令武两人携手去做,牺牲将士抚恤金发放的事情就由秦怀玉,长孙冲两人负责,你们一人尽快将手里的花名册,仔细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到时候,准确将由我准备好的抚恤金发放给牺牲士兵家属,不得有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由罗通,程处默,唐义识具体负责渤海各府各州孤儿所的建立,一应钱财找军事即可,朝廷的钱没有到来的话,可以先从我这里那一些。另外来金,来财两人具体负责城内百姓安危,做好日夜巡防,遇到可疑分子立刻缉捕,尉迟宝林,宝庆两人各自带领一千人等,在城外附近巡逻,不得有误。”
手下人等接到杜荷命令均欣喜领命,杜荷则继续说道:“投降过来的渤海士兵和突利士兵也不能让他们无事可干,告诉他们免费做工五年,便可以获得自由身,每日三餐饱饭,一个月可以领取一百文钱,如果有私自逃跑的杀无赦。”
众将士异口同声的喊到:“谨遵元帅命令。”
一番令下,将士们缓缓的走了出去,整个军营里唯独剩下杜荷与军师李绩两个人,瞧着杜荷意气风发的样子,李绩笑了笑说道:“贤侄如今越发有了当年秦王的模样了。”
杜荷吓了一跳赶紧制止他说道:“军师可莫要说这样的话,这传出去了可是谋反之罪。”
李绩叹了一口气说道:“贤侄,不要怪老夫多嘴,你这以自己名义给牺牲士兵发放抚恤金,如果让朝堂那些人知道了,估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呀,难道你就没有考虑这些吗。”
杜荷无奈的说道:“军师,你也知道我杜荷从14岁崭露头角开始,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而这些都还是在父辈的庇护下才成长起来的,我不能犯一点错,可是今时今日,我不能不犯点错来抵消陛下对我的疑虑,你能想到的问题,陛下为何想不到呢。”
李绩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都看错了陛下,以为他能接受任何谏言,能接受任何御史的刺激性的话语,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我跟随陛下的时间虽说没有你父亲久,但是,一般看人的话,我还是看的挺准的。”
杜荷没有说话,李绩继续说道:“如今大唐已经步入了正轨,身边的几个劲敌也已经消灭了,剩下的问题估计就是皇子的确定了,你也知道太子的德行,陛下是不可能放心将皇位留给他的,所以,你要小心,切莫着急站错队。”
杜荷缓缓说道:“你放心吧,我与太子之间早在他绑架了朝阳的时候,就已经势如水火,与魏王更是没有任何交集,怎么会去帮助他呢。这种事情,我还是有计较的,不会轻易就去投靠谁的。”
两人有话没话的说了许久,到最后李绩竟然坐在位置上打气了呼噜,杜荷摇了摇头,暗暗道,人年纪大了,觉也就多了,细心的将自己的外衣打在李绩的身上就出去了。
外面寒风刺骨,杜荷却浑然不觉,比起这些寒冷,那些正遭受磨难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
第二百三十六章:同洲郡王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从三月初杜荷带队到达渤海开始,经过了八个月的时间,杜荷带领十五万大唐士兵,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终于将突利可汗,铁世文以及不可一世的袁天罡给战败了,不过面对胜利,杜荷已经没有第一次上战场时候的那种欣喜,那种激动。
渤海的天气,到了这个时候天寒地冻,一场大雪将这天地都覆盖了,军师李绩站在他的身边,与他一样出神的望着城外的一切,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不管是那山,那河水,都是一样…。。
杜荷吩咐的事情,已经逐渐的在完毕了,不管是城墙的修补,孤儿所的建立,亦或是牺牲士兵抚恤金发放的事情,都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这时候,杜荷依旧与军师李绩两人坐在一起,许久之后,杜荷缓缓说道:“这次,陛下总该让你回去了吧。”
李绩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一次估计你要留在这里了。”
杜荷点了点头,如果猜的没错,李世民一定会让自己留在渤海,毕竟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驻守在这里,战争过后,许多的事情必须从头开始,不管是城墙,军需,粮草,人口,法制,百姓的安置都是需要官府出面的,而这些事情,却必须要有一个人来进行镇守,只有这样,渤海才能安稳。
相对而言,渤海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毕竟这里紧邻着高丽,如果高丽一旦有任何反叛之心,那么大唐就可以从幽州和上京抽调兵力,直达高丽,因此,对于渤海这个地方,李世民是比较上心的。
人多有无奈,尽管长安城里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但是,杜荷却必须待在这里,待在渤海,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从开始来到这个地方,就什么官也不做,但是,想一想好像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不为了自己,按照历史演绎,他的结果还是死,太子李承乾一旦反叛等待他的还是死亡,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看他这个小小的蝴蝶效应,如何改变这里,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长安城里,岁暮天寒,有权有势的官宦之家,已经开始用上了火炉,杜荷研究制作的蜂窝煤,也已经发挥了他巨大的作用,每到冬天的时候,蜂窝煤的销路就一路上升, 杜家村封地的百姓,夜以继日的抓紧时间制作着蜂窝煤。
大明宫里,李世民懒洋洋的躺在榻上,喝着长孙皇后送来的参茶,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奏折,而后说道:“突厥已经灭亡了,铁世文以及袁天罡也已经死了,不过渤海的事情,却依旧还没有结束。”
长孙皇后淡淡的说道:“要不是荷儿,估计他们还会嚣张那么几年的。”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是的,也只有他才能带领年轻一辈的将领,战胜突利了,而大唐的未来也就轮到他们了,当初与朕一起扫荡天下的大臣们,已经年迈了,就连侯君集也已经不复从前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李绩该回来了 。”
李世民缓缓说道:“军师已经在那种苦寒之地待了五六年了,该回来了,渤海的事情就交给杜荷吧。”
长孙皇后一愣说道:“陛下,这样安排恐怕不妥吧,你就不怕长乐伤心。”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有些担心,不过让荷儿回来的话,那渤海的事情,总该有人接替吧。”
长孙皇后开口说道:“陛下,你忘了驻守在松州的薛仁贵和驻守在剑南道的苏定方了吗?他们两个人随便去一个,就可以镇守渤海了。”
李世民一听长孙皇后的话,一愣,随即拥抱着长孙皇后说道:“爱妃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样,那么,就派苏定方去渤海吧,薛仁贵的驻地就改在山西,让他回老家吧,不过杜荷这次立了功,总是要封赏的。”
面对陛下这样的提问,长孙皇后可没有说什么,毕竟封赏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如果自己要是说了,那么不就意味着自己干政了吗?因此,长孙皇后只是看着李世民,并没有说话,有些时候,长孙皇后还是挺聪明的,当然这也叫做明智。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薛仁贵,苏定方,杜荷当初收复渤海的时候,朕并没有进行大肆封赏,就是想要看看他们日后,还会立下什么功劳,这一次,朕就做主,封薛仁贵,苏定方为上都护,杜荷为左卫大将军。”
长孙皇后没想到,陛下竟然将苏定方与薛仁贵册封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而两人的官职竟然与杜荷都是一样的,杜荷不过是做了左卫的大将军而已,长孙皇后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要这样做。
于是她便问道:“陛下,这样行吗?毕竟当初苏定方与薛仁贵都是杜荷手底下的将领,如今将两人于杜荷册封的官职一模一样,那荷儿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观音婢不要着急,朕只是册封杜荷为左卫将军,后面还有呢?之前杜荷不是同洲候吗?这一次朕就册封他为渤海王如何。”
长孙皇后一愣赶紧说道:“陛下不可,荷儿如今年级不过二十六岁,如果这个时候陛下册封为王爷的话,那么有朝一日我皇儿登基为帝,又该册封荷儿为什么呢。”
李世民听见长孙皇后此话,解释道:“不要着急,朕这次打算册封荷儿为郡王,并不是册封他为王爷。”
长孙皇后一愣,原来陛下仅仅是册封杜荷为郡王,这与王爷之间,还隔着一个亲王,陛下这样做也不知到底出于什么意思。
大唐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册封任何人为郡王,不过郡王和国公都是同一品级,郡王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臣下子弟亦可以册封为郡王,大唐神龙年间,参与神龙革命的敬晖等人就被册封为郡王,因此大家不要过于激动。
李世民这一次决定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杜荷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如果不册封杜荷的话,他自己心里就过意不去,不管是用于军事上的沙盘,地雷,手榴弹,建造军师学院,还是战胜了突厥吉利可汗,突利可汗,收复渤海等等,就这样的几件大事情,杜荷都是有功的,如果有功不赏,那么底下的那些臣子不知道该闹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关于是否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他一时也拿不定注意,只能等明日上朝的时候,询问一下各位大臣,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一夜无话。
天微微亮的时候,李世民缓缓来到了勤政殿,各位大臣早已经来到了大殿之内,李世民顿了顿,欣喜的说道:“各位爱卿,相信你们也知道这次北征铁世文以及突利的事情了吧,这次在杜荷的带领下,我大**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举拿下攻破突利的可汗庭帐,铁世文被地雷炸死,袁天罡身亡,这次我大唐一举铲平威胁我北方的两大劲敌,杜荷功不可没,大唐将士功不可没,因此三省大臣,以及兵部都看看,该如何册封有功之士。”
李世民话说完以后,就静静的看着场上的大臣们,见没人说话,李世民就说道:“怎么,没人开口吗。这样,先从长孙无忌开始,你主管官员任免,还是先说吧。”
长孙无忌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不是他不想说,只是他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一般情况下,他从来都不主动的对任何一件事情进行描述,也不会主动的对任何一个人进行评论,可是这一次,他不说都不行了,可是,该说些什么呢?长孙无忌在心里犯嘀咕。
杜荷的功劳已经太大了,比起秦琼,程咬金以及李靖等人的功劳还要大,当初秦琼与程咬金是半路里投靠陛下的,虽说有几场功劳,不过比起杜荷这些功劳,那就太小了,而;李孝恭当初一举拿下整个江南,如今还不是被软禁在府里,功高震主啊,而今杜荷小小年纪,还不是犯了这样的错,这让他该怎么说呢。要不然索性就让陛下封他为王,不管杜荷是什么心思,估计陛下肯定要防备着他了。
想了想,要不然含糊其辞的说一说吧,只要不惹恼陛下,再说了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万一说错了,那该如何是好,算了,不管了,就事说事吧。
于是,长孙无忌,心一横上前说道:“启奏陛下,驸马爷杜荷自从从军以来,先后战胜吉利可汗,收复突厥失地,而今有先后收复渤海,战败突利以及铁世文,所谓有功不赏,将士们肯定寒心,因此微臣斗胆请求陛下册封杜荷为渤海王。”
各位朋友们,最近一直在外面培训,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发得晚一些,希望大家见谅。
另外的话,每天三千字,现在一直继续,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剧情,对不起,我一定会丰富每一个故事的,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第二百三十七章:朝堂纷争 回归长安
长孙无忌一番话,激起千层浪花,朝堂里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而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根本没有想到,一直对杜荷不满的长孙无忌,怎么今日转了性子,竟然支持陛下册封杜荷为郡王,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意外,不知道这长孙无忌喉咙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瞬间,这时候魏征上前缓缓说道:“如果陛下册封杜荷为郡王,微臣没有任何想法,不过既然要册封为王的话,那么就要有封地,微臣认为还是册封杜荷为同洲郡王,毕竟之前杜荷的爵位就是同洲候,此时顺应成长的应该就是同洲郡王。”
魏征说完以后,褚遂良缓缓走了出来说道:“陛下,魏大人说的有理,不过依微臣之间,既然册封杜荷为同洲郡王的话,那么就要去掉杜荷武将官职,请陛下答应。”
一旁的尉迟恭以及程咬金两人,一听说褚遂良建议陛下要去掉杜荷的武将官职后,有些激动,毕竟杜荷是他们武将以后的希望,代表着武将的未来,他们怎么容忍杜荷从武将队伍里除掉呢。
于是,尉迟恭率先站了出来说道:“褚大人,你去掉杜荷武将官职这件事情,请述在下不能答应。”
褚遂良一笑说道:“尉迟将军,这朝廷议事,哪里有你愿意不愿意的,哪里有你答应不答应的呢,难道陛下要册封一个人,还要问你愿不愿因吗。”
一听褚遂良这番话,尉迟恭就愤怒不已,他盯着褚遂良说道:“哼,你少那陛下来挤兑我,我且问问你,如果你去掉杜荷武将官职,那么日后高丽来犯,吐蕃来犯,突厥有崛起,你让谁领兵去打仗。”
面对尉迟恭的愤怒,褚遂良淡淡的说道:“难道我大唐除了杜荷就没有称职的武将了吗?”
程咬金咬牙切齿的说道:“你别忘记了,突厥吉利可汗,突利以及渤海大元帅铁世文都是谁抓住的,没有杜荷我们北方依旧被突厥雄霸,到时候,只怕你没有心思在这里讨论杜荷吧。”
褚遂良面对咄咄逼人,口水四溅的程咬金,一点也没有胆怯,他继续说道:“程将军,在下这是就事论事请你不要假设。”
房玄龄看着场内吵成一锅粥了,当即走了出来说道:“众位就不要吵了,请听在下一言,杜荷有这些成就那也是他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不管是血战突厥,渤海,还是当初智斗吐蕃丞相,他从来都没有让我们失望,现如今,杜荷以十五万兵力将突厥之地,纳入我大唐境内,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想当初秦皇汉武也是被突厥逼的修建了长城,而如今,我们已经将长城之外的土地,占领了,因此,在我看来,长孙大人提出的封杜荷为君王一点也不过分,当然如魏征大人所言,生怕杜荷继续担任武将,有什么其他心思,在这里,我斗胆说一句。”
房玄龄咽下一口口水,继续说道:“在下斗胆说一句话,在这朝堂之上,杜如晦杜大人,秦琼秦大人,清河王李道宗,尉迟恭,程咬金,李靖,还有我,另外还有当今陛下都是杜荷的岳父或者长辈,你们都想想,就算杜荷一直带兵,他能有什么心思,他就算不考虑他自己的感受,总是要考虑我们的感受,还有他府里几个妻妾的感受吧,你们这样说三道四,岂不寒了一个忠臣的心。”
房玄龄一番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尤其是魏征与褚遂良两个人听见房玄龄这番话,一阵害臊,作为御史这是他们的责任,也不能说两人对杜荷有任何其他意思。
李世民听完房玄龄的话,当即站了起来说道:“房大人这番话说道朕的心里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册封杜荷为同洲郡王,令左卫大将军,食邑一千户,另外着李绩,杜荷立刻返回长安,令薛仁贵驻守渤海,册封为上都户,令苏定方驻守松州,册封为上都户。”
李世民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草稿当众念了出来,底下的大臣已经无话可说,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其实李世民自己心里也一直有些低估,他如今要做的和防备的一直都是关拢贵族,这些家族倘若在自己将皇位传到子孙后代的手里,不知道能不能压的住他们,倘若压的住那就好了,但是,若压不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封赏完渤海战役的功臣之后,李世民就去了御书房毕竟每日那么多奏折,都是需要他自己批阅的。
杜荷等人接到封赏,已经是贞观十五年十二月底的事情了,没有圣旨杜荷与军师李绩一样的蜷缩在怀远府里,如果说冬天能有什么事情,让人觉得是幸福的话,那无疑是一个温暖的房间,而杜荷与李绩就这样待在一个房间里,等待着李世民的圣旨,这一等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宣读圣旨的人是户部一个侍郎,杜荷不认识,名字唤作催志,李绩说是崔氏族人,杜荷哦了一声,不在说话。
对于圣旨的内容,杜荷早已经听出了,早在几天前,侯府就来信告诉他,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回来了,另外他被册封为同洲郡王了,灿黄色的牌匾,已经高高的挂在了侯府门前,这是一种荣耀,一种自豪。
催志宣读完圣旨那一刻,杜荷与军师李绩会心一笑,没有什么比离开这里更加让人来信的了哪怕是没有任何封赏杜荷也不想待在这里,而李绩也是如此,不管说什么,他年纪也逐渐大了,人一上岁数,想法就不一样了,就是恋家。
贞观十六年元宵节那天,杜荷与军师李绩才回到长安,两人带领的队伍不辞辛苦,不畏严寒,总算是到达了长安,望着巍峨的长安城,李绩激动的喃喃说道:“老夫终于活着回来了。”
没有谁比杜荷更加能体会李绩这句话的意思,他一直以为李世民要将他下方到渤海到死,没想到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活着回来了,没有谁比他清楚一个开国元老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
萧何怎么样,樊哙怎么样,不都是为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