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肌N盘苷饣昂谓奔戳成槐渑獾溃何嵋庖丫觯槐囟嗨担野旌米约悍帜谥拢

袁绍一看何进已然不悦自然也只得作罢。但袁绍此时心中已然留了个心眼,告辞何进之后便独自前往见袁隗,对袁绍来说如今最重要的是与袁隗商议之后袁氏的站队问题,何进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了,就今日来看此人迟早必然是要招致祸患的,袁绍可不愿意陪着这个蠢材一起葬送掉自己的前程。

而此时的曹操正与一众朝臣在大殿等待,一边听着外头传来的喊杀声曹操心中一边想着徐济的意图。就曹操对徐济的了解看,如今正是浑水摸鱼的大好时候,何进此时必然无暇顾及他,徐济为何毫无反应?这里头透着的诡异令曹操颇为在意。但就在此时何进进了大殿。大殿之中忽而就是一窒,曹操定睛细看,只见何进似乎暗藏心事并不像往常那般作势,而是直接开口对殿中的诸文武说道:陛下今日龙体欠安,朝会便散了吧。

这事儿往常倒也不是没有,但曹操却觉得不对,原因很简单,袁绍和袁隗叔至俱不在。这显然并非寻常的事情,曹操敏锐的察觉到不对,但是他还是按下自己想要询问的念头,何进此时的脸上明摆着就是不要碰招惹他的神色。曹操还不至于蠢到自找麻烦。

再说徐济,此时虽然何进已经封锁了皇宫但徐济还是得到了些许消息,就比如,刘宏已死。得知这个消息的徐济立刻便知道张让刺杀何进的计划怕是失败了,于是刘宏就成了那个必须死的人了,接下来何进必然是要着手应对皇帝驾崩之后的麻烦局势,徐济借此得到了解放,但徐济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一旦何进解决了这些之后自己仍旧会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想必何进是不会介意将自己除之而后快的,所以徐济必须时刻关注着洛阳局势的发展,他已经做好了离开这个实非之地的准备了,当然徐济并没有将刘宏驾崩之事告知伊宁,固然有不想她悲伤之意,但徐济更害怕的是一旦有了什么变故耽搁了自己的计划,即便伊宁心中对徐济有怨恨或是不满徐济也不得不如此去做,他绝不可能螳臂当车的去对抗何进,而且真正的凶手是张让,说到底刘宏的死也和徐济脱不了关系,所以徐济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为刘宏报仇。

而且,张让怕是也命不久矣了,从此之后这些真相就会被历史所掩埋。

旦日,张让起了个大早,因为昨日之事他与一众党朋都没敢离开皇宫,当然这些他们并不包括张让,对张让而言留在皇宫只是因为他能做的事情不少,而且张让本身并没有苟活的想法。

就在此时突然有个曾在张让手下当差的小黄门入门来,见到张让便躬身行礼道:董太后宣常侍入见。张让心中暗暗冷笑,这就是他等的,何皇后和董太后之间的关系紧张在洛阳早已不是秘密,如今刘宏驾崩未留下谁继任的问题,董太后不论出于什么想法都必须找人相助,而身为近侍的张让等一干人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于是张让没有二话便随小黄门前往董太后居住之所。待张让抵达已是一炷香之后了,董太后显然等的有些焦躁了,见到张让前来立刻便下令外人不许打扰便关上了门,张让虽然清楚董太后的目的但还是故作惶恐跪倒行礼道:不知太后宣老奴前来所谓何事?董太后一介妇道人家哪里看得出张让的虚实,当即便说道: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她孩儿不日将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张让闻言情知董太后恐怕是无计可施才会宣自己来见,须知此时皇宫已然封锁,便是董太后的侄子董重都不得入内。

想通此节张让反而不急了:太后怕是问错人了,老奴乃是内侍,不许妄议朝政。董太后也是人老成精,当然知道张让这是要讲条件了,于是便开口道:常侍勿忧。只要得以保全哀家则哀家必护得常侍无事。但实际上张让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死活,他之所以这么说意在打消董太后的疑心,若是自己直接说董太后还未必尽信,但如此一来董太后便必然会信了。

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闻听张让这一席话董太后大喜过望,正如张让所说。董太后只是没有足够的帮手,或者叫做党朋,但董太后却又一个无与伦比的身份,她乃是太后,更是刘宏的生母,这足以给她以足够的资本了。

而至于为何董太后对自己生子不明不白的暴毙却并不悲恸张让也并不觉得奇怪,这些年来刘宏也就真没去看过董太后几次,除了把刘协交给董太后照料之外几乎便毫无母子感情可言,而张让这些应对之法说起来也并不高明,但对董太后来说却已经是能够想到的最好的解决之道了。不过董太后恐怕并不知道张让其实只想要让董太后再去给何进找点麻烦而已。

董太后心中有了案底之后自然也就淡然了,随即便挥手示意张让退下,张让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对张让而言他的目的已然达到,只要董太后真的依照他所言而为势必会触怒何皇后,而一旦触怒何皇后则必然会引出何进,若是何进要解决董太后不用强是绝无可能的,张让的居心也就一览无余了,他不但要给何进找麻烦而且还要让何进背上不敬的罪名。这事儿说到底张让做的是无本买卖,他可一点都在意最后的结果如何,惟独他心中还有些担忧的还是忋究竟是否已然安全,或者说徐济是否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如此花费时间的争取时间无非还是为了徐济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

至于徐济,其实徐济已经做好了打算,一旦事态恶化他必然会带上麾下士卒连夜离开洛阳的,只是如今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何进算是暂时的稳定了局面,刘宏驾崩的消息也算是被封锁在皇宫之内了,徐济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没有得到张让身死的消息,而且何进也活得很好,加上皇宫的戒严,徐济不难猜出刘宏已然身死的事实。对徐济来说不论刘宏的死活实际上都已经不会影响他的打算了,即便是何进身死徐济也势必要离开洛阳的,洛阳之于徐济并非龙腾之地,虽然这数月来徐济积累了不小的名声和威望,但这里面虚实徐济却清楚的很,尽是他驸马身份带来的浮华罢了,真正能够有用处的只怕不过是一星半点,如此一来徐济自然也不会对洛阳有什么留恋了。

旦日一大早徐济便登高而坐,他在等何进入宫,想必今日何进就不会在隐瞒刘宏驾崩之事了,而届时只怕刘辩就会即位,到时候还有一场争端只是不必多说,但徐济好奇的是自己不在场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有趣的变化呢?身为驸马的徐济没有被告知此事,徐济很好奇何进打算怎么解释这件事情。不过那也是之后的事情,此时的何进显然没有半点要理会徐济的意思,这倒是也对,徐济一旦搀和其中就变得更麻烦,这个小小年纪的执金吾可比他看上去要难对付多了。

不出徐济所料的是早朝之时何进果然公开了刘宏驾崩一事,并且伪造圣旨扶持刘辩登基为帝了,朝堂之上自然是议论纷纷,但畏与何进权势并无人出言质疑,刘辩也因此登上龙椅,但刘辩小小年纪何以治国?说到底把持朝政的还是何进与何皇后,这显然不能让一众党人和清流满意,对他们而言何进也只是利用工具而已,只是方今何进权势滔天,着实难以动摇,所以不得不暂时忍气吞声。

但徐济却已经看到了何进的陌路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势成

旦日早朝,刘辩虽然已然成为名义上的皇帝,但却比刘宏更要不如。刘宏好歹明面上政令还是由他发布,然刘辩的大权全然都由何进与何皇后白痴,说白了刘辩也不过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而今日注定会发生些不一样的事情,正当满朝臣工等着何进到达之时,大殿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便是董太后。董太后见何进还未至心中自然窃喜,没了这个大敌自己的作为就简单许多了,刘辩见到自己的奶奶都来了着实也不敢造次立刻起身道:太后怎地来了,左右,还不请太后上座?

其实刘辩何尝不知道董太后来此对自己是没有半点好处?只是于他而言其实权势全然是无关紧要之事,反正他也从未有过大权在握的机会。董太后自然也不会拒绝刘辩的好意,施然坐到了刘辩身侧的椅子上而后便开口说道:诸位卿家毋以哀家为念,照常便是了。

董太后把话撂在这了,但满朝文武那个敢当真?若是真可以不理会那董太后何必前来,如此说辞不过是客套的场面话而已。早朝仍旧是需要进行的,否则满朝臣工在此枯等显然不是个事儿。而刘辩也很好奇自己这位向来不怎么关心自己的奶奶既然来了为何不直接说出她的目的呢,便照今日的情形,显然是极好的机会,自己那位权势盛极一时的舅舅没到,这大殿之上就几乎没有人敢于冒犯董太后的人了。

而实际上呢,董太后当然就是为了达成她的谋划才会临朝的,但董太后很明白自己一旦表现的太过强势很容易招致这些大臣的不满。所以暂时的按下也不过就是为了多些转圜的空间而已。早朝照常进行,刘辩细细打量了一下大殿之中的众人突然开口问道:执金吾徐济何在?为何竟不曾看到?这话问的突然朝臣皆是一滞。

说起来徐济还从未正经的上过早朝。原因很简单,徐济其实一直都是武职。之前的下军校尉是刘宏默许他不必参与早朝的,而进位执金吾之后三五天徐济就入宫见一次刘宏,所以刘宏对徐济不参加早朝也根本不在意。但这毕竟是刘宏时代的事儿了,徐济在洛阳朋友极少,自然没有人立时为其解释,曹操当然也列席,但他毕竟地位卑微,这时候出列说话恐怕有些不妥。刘辩见满朝的文武皆是一脸茫然心中不由有些怒气:执金吾乃是拱卫宫城的重职,莫非竟无人知晓执金吾何在乎?

这话里就带着些脾气了。不过朝堂之上六成的大臣都是何进的人,自然晓得何进对徐济是极为不待见的,自是巴不得刘辩卸了徐济的执金吾之职而后快,另外的四成有些是真的不晓得徐济,另一部分则是对徐济不屑所以都没有站出来为其说话,曹操眼见事情要遭也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了,徐济怎么算也是他朋友之一,尽管交情不深但毕竟是曾经一道在宛城共事过的,于情于理他都该出来。

回禀陛下。执金吾不列早朝乃是先帝特许,前些时日执金吾忙于整治北军之事,昨日又生大事,恐怕执金吾大人正是多事之时。曹操没有把话说得很死。他看得出来刘辩对徐济也并无恶意,恐怕也是突然想起了他才顺口一问的。刘辩闻言果然不再发怒而是微笑问道:你莫非便是西园的典军校尉曹操?先帝在世常提及孟德之名,不过孟德如何与执金吾相熟?

曹操当然不会把刘辩的话当真。自己是个什么身份他自己清楚,刘宏怕是绝对不会谈及自己的。所以刘辩真正想要表达的也只是询问自己的那个问题而已。于是曹操恭敬的行了一礼道:操愧不敢当。臣与执金吾其实并不相熟,只是当年在宛城剿灭黄巾之时共事过一段时日。

刘辩闻言也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也罢,身为执金吾想必姐夫也是事务繁忙,既然如此也就不勉强他了。顿了顿刘辩转头看向董太后道:太后,不知您对驸马有何看法?董太后也没料到刘辩突然问了这个问题,一时之间有些愕然,不过她很快就回过神来道:执金吾年少有为,正当为国之栋梁,陛下当善用才是,我大汉中兴正要靠这些少年英豪。

刘辩微笑点点头又转回头看向殿中的诸位大臣道:今日还有何事启奏?若是无事不如早些退朝各自忙去吧。而这时董太后才恍若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道:陛下,哀家忽然想起哀家的侄子也算颇有些能力,陛下何不任用?

刘辩等董太后这句话等了许久了,董太后也终于露出了她的目的,这倒是并不出乎预料,董太后的目的也很简单,保全自己。刘辩皱眉沉吟半晌道:方今正是用人之际,太后以为当任何职为好?

这话刘辩也算是说的很有讲究了,刻意的将自己置于幕后,董太后不论说什么都必须自己承担责任。董太后虽然没有看出刘辩的用心但即便看出了她也只能做,否则她的麻烦更大。

陛下,哀家只是建议,置于何职位还是由陛下自决。对了,如今陛下即为那么先帝之子刘协又当如何安排也需陛下考量。董太后不笨,她在宫中多年心机自然极深,所以即便不得不出头她还是将这个麻烦踢回给刘辩。而且这些话没人说何进和何皇后自然就当做不晓得,但如今董太后提出了,那么刘协的安排就成了一个极为麻烦的问题了。

刘辩自然不愿意跟自己扯上什么关系,而且他其实也并没有决定的权利,他那位舅舅是什么货色刘辩自己也清楚,一旦给他惹了什么麻烦难说何进会如何对待自己。所以刘辩也只得开口道:此乃大事,朕尚需细细思量。至于太后的侄子,不若就任骠骑将军如何?董太后之所以提出刘协的目的此时也一览无余。比起自己给侄子安排一个职位显然是刘协的麻烦更大,因此为了让自己不步步紧逼刘辩才会卖一个便宜给自己。但是既然初步的目的也达到了董太后也就不需要继续进逼刘辩了。

于是董太后微笑点了点头说道:一切听从陛下发落。陛下。哀家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话说到这份上刘辩还有什么拒绝的余地,于是他只得苦笑道:太后但说无妨。

董太后环视大殿道:先帝在世之时倚重的几位常侍陛下为何不令其共预朝政?如今先帝撒手而去正是混乱难治之时,陛下正需要帮手不是?

刘辩闻言心中又是一黯,他清楚自己这么做了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不外乎重复了自己那个死的不明不白的父皇一样的局面,依靠宦官制衡外戚。但刘宏的失败让刘辩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策,自己显然未必就能够操纵得了这两方势力,到时候说不得就是反噬他自己的局面。只是不这么做自己显然是不可能会有半点自由的,即便刘辩本身对权势并没有刘宏那般的渴望。但他却无法接受自己如今这傀儡一般的现状,所以即便是知道董太后并没有安什么好心刘辩还是毅然决然道:太后此言甚是有理,明日起便令张让等人参与朝政之事吧,朕年纪尚小,许多事情都不知如何处置,正需要父皇倚重之人的辅佐。

但刘辩的心中却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希望的还是能够得到徐济的帮助,他和这殿中的诸人的看法尽皆不同,他甚至比他的父亲都更清楚的看到了徐济的重要性。而且在刘辩心中徐济无疑是能够扭转局势的人。虽然真正见面的次数只有一次,但刘辩却已然感觉得出来徐济的能力绝非目前表现出来的这些,刘宏没有让他参与政事,但刘辩却希望能够用好徐济的能力。

可惜遗憾的是刘辩此时并没有太多的权力。更值得考虑的事情是徐济恐怕未必愿意为他效力。刘辩并不怀疑徐济的居心,只是他也隐约能感觉到徐济的志向并不在这上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辩甚至是想直接取消三公制度的,重新恢复丞相制度。而那个位置就是刘辩想要留给徐济的,只是这个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都只是一个梦想而已。徐济的年纪和能力倒是能够期待。但刘辩知道自己未必能等到那个时候,所以他只得退而求其次。至少先解放自己,他并不急于争权夺利,他还有很长的时间慢慢来,而且刘宏的先例在前,急于求成的结果就是死于非命,刘辩不想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早朝便在这几道任命之中结束了,刘辩回到了自己原先住着的寝宫之中,而皇帝的寝宫因为刘宏还未送进皇陵一时还没法居住,而且刘辩本人也极为抗拒住在自己父皇葬身之处。刘辩有些颓然的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他其实非常希望能够再一次召见徐济,但如今他连自由都没有恐怕是无法这么做了。对刘辩来说他迫切的需要有人能给他建议,必须承认的是他的确比刘宏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并没有自以为是的去下决定。这也正是刘辩需要徐济的原因,徐济是一个能够看清局势并且能够找出解决之道的人。

刘辩注意到徐济自进入洛阳起就面对着各种麻烦和阻碍,但最后这些东西不但没有阻挡他反而成为了他脚下的阶梯,这正是刘辩需要的。

那么此时的徐济在何方呢?他并没有待在府中更不在执金吾府中,他此时身处之地便是西园。自从徐济上任执金吾哇之后刘宏对西园的重视程度也下降了许多,其实西园原本就只是刘宏想要用来取代北军的存在,但他却夺回了北军的控制权,所以西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的了,而这么一来自然西园的诸位校尉也就不再那么重视了,甚至除了曹操之外所有的校尉都不在西园居住了。

徐济回到西园的原因很简单,他需要亲自面见高顺,有些事情只有当面交代才能让徐济安心。几近一月未见面。见到高顺之时徐济还是颇为喜悦的,即便如今洛阳的局势让人很难开心的起来:子和。一月未见,一切都安好否?面对徐济刻意拿着腔调的问话高顺显得有些无奈。他笑着搔搔自己的脑袋道:若是能有仗打就更好了。

这是玩笑话,徐济当然是知道的,高顺本身是厌恶战争的,他参军只是为了求生,作为一个乱世平常百姓畜生的高顺自然是期望和平,这句话里的意思自然就是希望天下早日太平下来。而徐济也笑笑上前搀起行礼的高顺道:甲胄在身就不必全礼了,何况这是军营之中,我也是军人。高顺对徐济的这话没有回答只是皱眉看向徐济问道:主公,近来洛阳大事频发。怎地还有空来西园?莫非我们要行动了吗?

之前徐济原本就有嘱托要高顺随时做好撤离洛阳的准备,如今看到徐济亲至他不免认为是徐济打算离开洛阳了。而徐济则摇摇头道:并非要走,但近日必有另一次大乱将生,我才得英雄楼的消息说刘辩启用了张让等人,何进绝不会允许这等事情的发生,届时必有大动作,子和你多加警惕,恐怕离我们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听到英雄楼的名字高顺皱眉问道:先帝驾崩英雄楼难道还听从主公的命令吗?高顺是知道之前英雄楼和徐济的那些破事儿的,对于王越高顺本身并没有典韦对他的那种崇拜感。原因很简单,高顺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于这些江湖游侠儿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屑。而之后王越的作为更是让高顺对这位所谓的武学泰斗级别的高手的观感降低到了极点,反而高顺对王越的弟子史阿的观感不错。这是个知事理明得失的人。

徐济听到高顺如此问道也是一笑开口解释道:原本我也以为便失去了英雄楼的情报来源,不过看起来史阿似乎觉得我值得投效,昨日他遣人送来消息之时还顺带捎来了一封短信。大约的意思就是希望能够追随我之类的。虽然我并不相信史阿真有多忠心,不过这家伙却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幽影正缺这么一个人,所以我就接受了他的投效。高顺闻言更是眉头深锁。而后开口继续问道:主公不担心王越?此人可不像那么容易满足之人,主公还需多加小心才是。

徐济摆摆手道:不必多虑,老东西自从刘宏驾崩之后便失了势,真正的权势之辈哪里看得起他这么一个武夫?观其举止,恐怕是心中致仕的企图还未打消,那便让他自己去吧。我不日便要离开洛阳,王越在洛阳惹出什么事儿来也不归我管。听到这话高顺不由惊讶道:料不到主上竟然似郭祭酒一般惫懒无赖,真是……话说一般高顺立刻意识到自己冒犯了徐济,这正想要行礼请徐济不要怪罪的当口就听到徐济哈哈大笑道:子和今日才知我的为人不成?奉孝那一身惫懒还不是跟我学的,这家伙不学好偏要学坏,当真是浪子行径。

高顺心中更是惊讶,徐济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冒犯甚至还直接承认,这的确有些出乎高顺的预料,虽然徐济一向表现的极为平和,一般也并不生气,但如此一来高顺也算安心了。

徐济看向高顺只见这老实人一脸的迷茫之意随即也不再笑转而正色道:这话就到这儿了,不许外传,子和你是老部下了,自家人自然不必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但外人面前,还需谨慎。听了这话高顺也就懂了,感情这是徐济跟自己开玩笑,不过这倒是让高顺感觉轻松不少,这样的徐济也正是那个让他心服的少年英豪。

而嘱托完高顺之后徐济立刻便前往英雄楼,他势必还是要去面见史阿好好弄明白为何史阿颓然之间就选择了自己,这对别人来说或许并不重要,但徐济可不容自己手底下有什么隐患,毕竟史阿背后的王越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就在同时,曹操也离开了自家府邸前往西园,他能感觉到山雨欲来前的平静下暗藏的波澜,刘辩今日的作为让曹操感到极为不安,接下来的局势恐怕会变得越发的复杂,他必须牢牢的掌控自己手中的兵权,这是他的倚仗。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曹操在近日还打算再去拜访一次徐济,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些预想不到的收获的。

一切都已经隐然成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