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就派侦察兵下去,接近老城,抓俘虏审讯,终于确定,他们找到的,就是赫图阿拉。

然后就是定位,画图,测绘,将沿途山脉特点做标记,从热气球上下来,在有特点的地形或者山顶做标志,标志必须清晰,不能让大雪掩埋。

这一千人马不停蹄又忙活半个月,才描绘出一条足以让大军通过的道路。

这道路也就通到长白山西面的山脚下,翻越长白山,还得找向导引路。

领军上校通过携带的电报机向李定国汇报,待他赶到预定登陆的岸边的时候,李定国的大军已经来了。

满清自以为,自赫图阿拉向东没有军队能够过来,西边又是他们的地盘,赫图阿拉十分保险,并未派重兵守御。

防守城池的,都是留守的爱新觉罗本族老兵和将士家属。

但城内粮食物资堆积如山,看来是将这最保险的老城当做了最后安全地带了。

听了探路上校的报告,李定国严峻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微笑。

清狗,你们的末日到了!

第583章 定国翻越长白山 防寒装备立大功

部队在海边临时营地里休息一夜,第二天天一亮,李定国便命令南京军区的那个军留下继续修建基地,先遣军则冒着风雪前进了。

他们必须在目前地上的雪还不是很厚的时候,翻过长白山脉,否则随着积雪加厚,路会越来越难走。

此次长途奔袭,虽是以步军火枪军为主,但在没有后方补给的情况下,携带全军补给的骡马也不少,山上积雪厚了,骡马行走便十分困难。

部队顶着风雪,在前面向导带领下,在已经完全变白的莽莽群山的沟壑里,排成单兵线,跟随着山势,蜿蜒出二十多里地去。

士卒们背着火枪和弹药,还背着自己七天的口粮——大将军发明的炒面,艰难前行。

在没有后方补给的情况下,弹药必须携带充足。这一次大家都是携带着平日作战三倍的弹药,再加上自己的口粮,负重基本达到了极限。

好在这些士卒都是从西北军区里挑选出来的精锐,个个身强力壮,能够吃苦。

走一段,翻过一个山头,大家脸上也全都见了汗水。

打仗不再依靠刀枪等冷兵器,不需要保持身体的快速反应力,部队配发的棉衣也就厚实了许多,而且连以上军官和每个班的值岗士卒都配备军大衣。

这时候,这厚实的棉衣反倒成了累赘,爬山热啊。好多士卒脱掉了棉衣,放到跟随的骡马身上,让骡马驮着,自己则穿单衣前进。

考虑到长途远征的需要,军事总部给部队每个班都配备一匹骡马。

士卒身上顶多能背七天的口粮,七天是无法到达赫图阿拉的,全班剩余的粮食、炊具,则由骡马驮着。

骡马的负重已经相当艰巨了,再加上全班的衣服,那哪能受得了?

翻过一个山头,李定国命令全军就地宿营,得命令士卒把骡马身上的负重弄下来,不然别说走到赫图阿拉,就是翻过长白山脉,骡马也都给累死了!

没了骡马,这么多物资,指望人肩扛手抬根本不行。

这时候,那朝鲜向导给李定国出了个主意。地上的雪已经很厚了,咱可以做个雪爬犁,把重物都放到雪爬犁上,让骡马驮着,这就给牲畜解决困难了。

这是个好主意!李定国立刻传令,让全军上山砍树,在朝鲜向导指导下,做雪爬犁。

同时,他又传令给全军,这样的潮湿寒冷天气,骡马极易生病,没了骡马,咱们行军就会更加困难,速度就更慢。

所以,大家一定要关心好,照顾好每一匹骡马,它是咱们无声的战友啊!

这李定国的确有山区作战经验,在深山里行军,骡马有时候比人都重要啊!

西北军区的士卒也不是傻子,李定国这么一说,他们立刻就明白了,每个班都十分小心的看护着自己的骡马,给它四处寻找干草料,甚至晚上睡觉把班里的值岗军大衣都让给了骡马来盖。

有了雪爬犁,路上行军果然快了许多,在上难走的高坡的时候,士卒们让骡马空身过去,再全班用力,将雪爬犁拽上山坡。

下坡也用不着骡马,大家还得在后面用力拽着雪爬犁,稍不留神,雪爬犁自己就溜下山去了,把辎重衣服撒一路。

后来,大家想一主意,把雪爬犁上给装个刹车机关,就跟街面上那四轮马车一样,这下坡就省事多了。

李定国看着这些情况,心中不免一动。如果把一门大炮绑到雪爬犁上,每个爬犁再配两匹骡马,大炮完全可以跟上他部队的行军速度。

他出发的时候,是带着十门九零灭夷炮的,只是考虑到翻越长白山,道路难行,才忍痛将大炮留在港口的基地了。

现在他还在长白山里,走出去并没有多远,让炮兵跟上来还来得及。

他立刻命令通信连,派人回去,传他的命令,先弄雪爬犁运五门灭夷炮过来。

除了跟随大炮的炮兵,再每门炮配备两匹骡马,另外加南京军区的十个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出长白山之前,赶上大部队。

雪停了的时候,他们终于翻越了长白山脉最高的山峰,到达了热气球部队建立的营地。

往西北看去,仍旧是莽莽群山,没有尽头。恐怕在到达赫图阿拉之前,他们都要在这如长白山一样险峻的群山里行军了。

好在李定国在南方群山里打仗习惯了,并不觉得有多大困难。这里的群山,比起川黔一带,在险峻上差得远了。

西北军区的官兵也大多是在山里长大,并不惧怕这没有尽头的大山。

只是这里要比陇中的大山冷的多了,滴水成冰,晚上寒风吹的呜呜作响,上个厕所时间长了都能将屁股给冻伤。

晚上士卒值岗,半个时辰就得一换,不然人就会给冻僵。

这时候,大家才觉出来总部配发的棉衣和棉靴的好处了。要没有这些御寒装束,人根本就没法在这冰天雪地里生存!

不止如此啊,大将军搞的那个睡袋还真是神了。

晚上睡觉,人合身往那个桶子里一钻,把头上的抽绳一拉,一点热量都不会散失,无论外面如何寒风凛冽,睡袋里面暖和着呢!

那时候没有拉链,工厂的工人就弄个面口袋的样子,再在口袋上方边山留几个孔,串上绳子。

睡觉的时候,从口袋里面把绳子一拉,口袋口自己就缩死了。

虽然还是有缝隙,但士卒有棉帽子,棉帽子在最上面,把口袋的缝隙自然就给堵个差不多。

也不能一点缝都不留啊,那还不把里面的人也给憋死了?

口袋内层有防水油布,不怕水浸。防水油布里面才是蓬松的鸭绒。

鸭绒间空隙多,基本阻隔了热量散失,士卒完全可以在零下几十度的旷野里美美的睡个舒服。

那个煤油炉子就更神了,把铁罐里倒上半下煤油,拧死进口,拉动把手打十几下气,在灶口上划根火柴,拧开开关一点,“腾”一下火就出来了。

大家把口袋里的炒面抓一把出来,放进配发的行军铁饭盒里,再抓一把雪放进去,在煤油炉子上,一会儿饭盒里的炒面就变热糊糊了,吃完了身上就暖和了,再用饭盒装上雪,一会儿热水也有了。

这样在极寒的东北行军,士卒竟然没有冻伤,而且生龙活虎,有说有笑,为有效保存士卒战斗力,下一步进攻赫图阿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584章 一路行军一路收 深山穷人得解救

东北的群山里,不是没有人烟,只是那时候人口极少,能在这寒冷的大山里生存的,都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或者单独的几家猎户。

先遣军长途跋涉,难免要碰上部落的营寨,或者猎户的栖息地。

热气球分队已经把这些要碰到的居民点大致侦查清楚。

为了保守行军秘密,在接近赫图阿拉二百里左右路程的时候,李定国就让把碰到的营寨和居民点拔除了。

营寨部落里的人,能够听从好言相劝,跟着部队行军的,那是最好。和满清同族,坚决抵抗的,必须彻底消灭,不留活口,免得去给满清报信,让满清有防备。

战争是有它的残酷性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跟着部队行军的百姓,部队专门分出人来照顾他们,给他们吃喝,像对待中原百姓一般。

大将军是视天下百姓为一家的,不分民族,这个官兵们都十分明白。

百姓们见这些军兵待他们亲切,渐渐也就没有了恐惧,开始和士卒们交流。

王烁的部队里,不仅只有汉人,也有蒙古人和女真人,甚至还有藏人、朝鲜人。

只要真心拥护政府,愿意为解救天下穷苦百姓战斗,政府就一视同仁,不分任何民族。

可这深山里的百姓,民族也太多了,甚至有些连自己是什么民族,自己都搞不清楚了。

说出来的语言五花八门,既不是满族语也不是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好多语言都是混肴的,什么语都有,得四五个不同民族的士卒凑一起,才能多少整明白点对方说的是什么。

反正听不懂就用手比划,这些百姓逐渐就明白了他们是谁的军队,为什么来到这里了。

当然是为解救像他们一样的穷苦人才来到这里呀。

于是,山外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满清地盘上怎么样,王烁的地盘上人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大家就都明白了。

好多百姓就问,等王烁大军消灭了满清,他们将来可不可以出去,和平地上的百姓一样生活呀?

当然可以啦,现在经历了这几十年战争,平底上人口也绝对匮乏,到处都缺人啊。

其实这些百姓,他们的祖先也是为了逃避战乱才钻进这深山老林的。

他们各民族都有,有几百年以前就逃进来,过了好几代的,也有最近几十年才过来的。

所以,经过多年的相互融合,这就是一个民族和语言的大杂烩。

他们的语言各民族都有,还有许多词汇和发声是属于更远的古代的,也怪不得大家听不懂。

深山里环境恶劣,百姓们生存其实很困难。与世隔绝,没有衣服穿,只能冬天穿兽皮夏天穿树叶,生病了或者意外受伤,被野生动物咬伤,没有人给看病,只能等死。

说白了,这就是一群野生人类。看到非洲和南亚丛林里的野生部落没有?基本就是那个样子,甚至连那样都不如。

东北寒冷啊,生活条件更加恶劣。满清在没有占领辽东平原之前,基本也就那个样子,您可千万别让他们开化以后写的史书给迷惑了,以为他们过去生活的多么美好,穿的跟电视剧里那么光鲜,东北大森林多么美丽。

旅游可以,真正生存,在古代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下,那是无法想像的。

要不努尔哈赤非憋着要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汉人,想着法儿从大山里出来呢,穷啊!

穷成什么样?为争一副从山外弄来的明军士卒使用的弓箭,两个部落能打个头破血流,相互仇杀上百年,您就自己个儿琢磨去吧。

西北军部队接收了这些百姓,第一件事儿就是给他们想法洗澡,先把他们身上穿的兽皮给拿火烧了。臭气熏天不说,满了虱子啦,放火里噼啪作响啊!

洗干净了,给他们换上部队的棉军装,把在头上都滚成一团,实在分不开的头发给剃了,这才看着像个人样。

要么满清非要剃头,只在脑瓜顶上留金钱大小一点头发呢,现在您明白了吧?怕让头上的虱子给吃了!

那木头澡盆子,一个人进去洗一遍,好么,水变石油了,全黑了!

这些人一辈子是不洗澡的,身上那皮硬的都结痂了,蚊子都咬不穿,怪不得他们大夏天在老林里打猎埋伏不怕蚊子叮呢!

西北军的士卒对待百姓那是没的说,不怕麻烦。把他们都捯饬干净,然后再给他们看病,治伤,把这些人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啊。

他们总算是遇上千古未有的,真正是属于百姓自己的好军队了。

好多壮年百姓就主动要求加入西北军的队伍,帮着他们打满清那帮不是人的玩意儿。

加入队伍不行,这得等打跑满清,政府的政工队过来才行。帮忙可以,做向导,和当地人沟通,反正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吧。

这些人淳朴啊,白吃着人家的,心里不得劲,不让他们做他们都大人孩子的抢着干。

就这么着,一路前行,一路夹带沿途百姓。一开始语言不通困难,后来有了当地百姓帮助,越来越顺利。

有些部落,根本就不在行军路线上,可当地百姓过去一说,直接就都跑来了,他们也都受满清压迫呀,不愿意当奴才才跑进深山里来的。

后来跟随的百姓越来越多,李定国都担心,照这么着下去,他们带的这点粮食,不等走到赫图阿拉,就都让来投的百姓给吃光了。

好在百姓也有收藏过冬的肉食,掺合上部队带的炒面,节省着吃,坚持了一个多月以后,总算到达了赫图阿拉附近。

赫图阿拉老城并不大,方圆不足十里,里面住着的,都是满清贵族,普通穷百姓是没有权力住在城里的。

他们基本上是奴隶制度,奴隶们被放到城外爱新觉罗氏子孙们的庄园里,在满州兵丁的看押下,狩猎、种地,养活城里的贵族。

城里,除了伺候主子们的少数奴才,就都是有身份的主子了,大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和一族。

李定国命令全军在五十里以外的山沟里悄悄集结,然后带上侦查大队,趁着夜色掩护,悄悄接近赫图阿拉老城,侦查敌情,研究进攻方案。

他打算先事先摸清城外贵族们庄园的分布情况,利用夜色掩护,把这些庄园悄悄拔掉,然后就全军进攻城池。

第585章 破庄园解放奴隶 早暴露老城难下

赫图阿拉老城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大部分在满清拿下辽东之后,就跟随努尔哈赤下到平地去了。

留在这里的,大多是年老体弱和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离开的老人。

连贵族加上奴隶,不足一万人,另外还有盛京派来保护粮草辎重的一个都统带着的三千骁骑营。

贵族们的庄园一般离着老城十几里地,均匀分布在西边的盆地上。平时贵族们派十几个家丁看守着庄园里的奴隶,除了来要种的粮食和打到的猎物,很少过来。这大冬天的,他们就更不过来了。

摸清庄园的位置之后,军长牛方亮下达命令,各部队分别行动,一个营负责一个庄园,尽量不要开枪,同时行动,将庄园里的家丁解决掉,释放出那些受苦的奴隶。

好多跟随着部队的百姓,都是从这些庄园里逃跑出来的。听说部队要打庄园,都主动带路,跟着部队前去。

后半夜,部队带上满清贵族们过去的奴隶,冒着没膝的积雪出发了。没有分配到任务的部队,则做为预备队,随时防止意外发生。

行动十分顺利。庄园里的家丁做梦都不会想到,在这深山里的大后方,会出现西北军的军队。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奴隶逃跑。可这大冬天里,大雪封山,奴隶们穿的单薄,你就是放他们出去,他们也不肯跑。

跑出去四下里雪白一片,方向都没法辨识,用不了一个时辰就会被冻死。

家丁们这个时候,都猫在有火炕的屋子里呼呼大睡,奴隶们则在一点火星没有的破屋里,互相挤在一起取暖,怕被这寒冷的夜晚冻死。

即便如此,第二天天亮,又不知道有谁会再也无法睁开眼睛。

满清贵族们是不在乎奴隶们的生死的。他们的八旗在打仗,他们的子女和亲人就在八旗军里。

打仗没有饷银,可分东西呀,金银、土地,女人,当然也包括俘获的男子。

奴隶们死了,前方的亲人分得的强壮奴隶就会被送过来,代替死去的老弱病残,比养着这些身体累完了,不能干活光吃粮食的病鬼强多了。

当西北军杀掉看守的家丁,解放出奴隶们的时候,奴隶里面竟然有汉人,他们是过去的明军。

更多的,则是被抓来的中原百姓。他们的幼年子女被清军杀掉,女儿、妻子被清军分掉,成为满清贵族们的玩物,甚至被活活折磨死。

看着奴隶们的惨象,听着他们遭受的苦难经历,西北军的士卒们愤怒了,那些奴隶更加愤怒。

听说西北军要攻打赫图阿拉老城,奴隶们抄起能用来杀死敌人的,任何形式的武器,跟着西北军就走,拦都拦不住。

李定国原本计划天亮以后再设法偷袭城池,奴隶们等不了,他们的妻子、女儿,正在城里遭受满清贵族们的折磨呢!

于是,奴隶们踩着积雪,漫山遍野的就冲向了赫图阿拉老城。

李定国一看局势失控,也只得下令部队跟着进攻。

这个城池,以前是努尔哈赤以及他的祖先们占山为王的山头。后来随着势力的增大,前明拿他们没办法,他们也就下到平底上来了。

因此赫图阿拉老城的东面,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山头,西面则是一块平地。

外城沿着老浑河的支流修建,东西长十里,南北宽六里,把原来占山为王的山头也给包进去,利用了原来的险要所在。

内城是黄带子们居住的地方,方圆二里,在山东面的平地上。

雪夜反射光线,城上骁骑营的守军老远就看到了向外城跑过来的奴隶,奴隶后面跟着许多从山里下来的军队。

虽然隔的远,看不甚清楚,但对方是敌人这个毋庸置疑。

守军立刻报告了守城的都统。都统看到对方不下万人,大吃一惊,急忙下令关闭城门,士卒上城防御。

冬天城外积雪厚,不利于战马野战,再加之对方人多,都统不下令出城接战是对的。

同时,他感到事态严重,派了一队士卒去沈阳向满清朝廷报警。

奴隶们冲到护城河附近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

此时护城河早已冻的结实,奴隶们越过护城河,呐喊着继续前进。

满清士卒已经配备了火枪,看看奴隶接近城门,进入火枪射程,都统立刻下令开枪。

随着清脆的枪声响起,城头上冒起一片蓝色烟雾,城下大批奴隶扑倒在地,红色的血液染红了城下雪白的原野。

站在远处的李定国,在望远镜里已经看到了这一切。

无组织无纪律的奴隶这一通胡闹,把他偷袭的计划完全打乱了。

清军手里有火枪,城头上有大炮,强攻必然造成较大伤亡。

他手里士卒有限,还要在拿下城池之后,坚守到明年开春,王烁派大军过来。

他只得下令,鸣号撤退。

随着山坡上呜呜的号角声响起,西北军士卒迅速退入了山中。

奴隶们见伤亡了许多人,西北军也退走了,被愤怒冲昏的头脑渐渐冷静,也随着西北军退入山中。

敌情不明,清军都统也没有下令出城追击。

他只有三千士卒,防守整个城池困难,只得去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内城,找留守的王爷商量对策。

那留守王爷是努尔哈赤一辈的老王。听了都统汇报,半天没整明白怎么回事。

按说这老城附近已经没有大的敌对势力了,这大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难道,当今圣上的沈阳城失陷了,王烁大军打到家门口来了?

都统道:“这不可能!要是这样,咱们的兵早该退到这里来了。”

那王爷也觉得都统分析的有理,可不可能的事儿就在眼皮子底下发生了,总得有个原因吧?

都统分析道,这可能是山里的朝鲜人或者是北边女真各部,打听到咱们老城防守空虚,又积攒着许多粮草辎重,趁机跑来捡便宜来了。

老王爷觉得这个解释也有点牵强附会。爱新觉罗氏已经称帝,势力都过了北边的黑龙江了。

这些女真部落也要受管制,他们那点能耐就敢造反,来抢大清的老窝,这不活的不耐烦了吗?

但不管这是些什么人,得先保证老城安全再说。

老王爷派人挨家挨户通知,凡成年男子,能拿的起弓箭刀枪的,立刻跟随都统上城防御。

不大的功夫,城内集结起三千老弱,纷纷拿起武器上城防御。

这时候的满清贵族,深山围猎的本领还在,无论老幼,人人都能开硬弓,上战场厮杀。

李定国这下发愁了。赫图阿拉老城易守难攻,如果不能迅速拿下来,待满清大军赶来,他这两万人马,就得交待在这城外的冰天雪地里了!

第586章 形势严峻困城下 不破城池势难存

被解放奴隶们的擅自行动,彻底打乱了李定国偷袭赫图阿拉老城的原定计划。

他已经来不及去怪罪奴隶们了,那个对现在的局势没有什么用。

自己只有两万人马,经过长途跋涉,所带粮食已经告罄,拿不下赫图阿拉,这些人马就得饿死在这冰天雪地里!

更严重的是,自己的军队已经暴露,沈阳方向离这里只有三百余里。满清得知老城遭袭,必定会派兵来援。

那时候,自己如果还拿不下老城,在这城外的荒郊野岭里,恐怕逃跑都没有机会。

他带的是步兵啊,满清来援,自然要用速度快的骑兵。步兵如何跑的过骑兵?只有现在就迅速撤退,他也许还能逃过全军覆没的厄运。

可撤退也没有粮草可吃,又带着许多沿途来投靠的众多百姓。满清骑军如果紧追不舍,恐怕他还是无法全身而退。

想想自己在王烁面前夸下海口,还自吹自擂的说自己善于打山地战。这下可好,灰头土脸的回去,怎么有脸见人啊!

不能回去!就是死也得把这赫图阿拉给拿下来!

他把高级军官都召集到一起,大家蹲在雪地上,围在他周围,他开始布置强攻赫图阿拉。

军长牛方亮和副军长冯绮山也知道情况严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