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自成满脸疑惑,看着李过问道:“那是何人?”

李过一字一顿说道:“西北守土大将军,王烁。”

接着,李过就将自己和高一功的部属脱困和在宁夏安家的经过,对李自成详细讲述一遍,将王烁写给他的书信给李自成看,李自成方才相信了。

李过然后说道:

“叔啊,咱们只知道傻拼,只知道和官府做对,不行啊。要推倒这个旧世界,建一个平民百姓当家做主的新世界,可不简单咧!和王大将军比起来,咱们的见识差的远哩!

当初舅爷爷把小姨姨托付你,做了我婶婶,也是指望你带着婶婶过好日子,舅爷爷最疼的就是婶婶。”

李过说的婶婶,就是老闯王高迎祥的小女,高桂英了。

李自成当初和李过杀了兰州千总,就是投奔舅舅高迎祥的义军,从此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只听李过继续说道:“舅爷爷已经死了十几年了,他若是知道,这天下有穷人存活的地方,而你却不去投奔,仍旧带着婶婶东奔西走,四处流浪,让婶婶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受尽辛苦,舅爷爷会怎么想?”

李自成没有回答李过的问话,也没有坚持要去杀那个跪在地上哆嗦的程九伯。他紧了紧披在身上的黑色斗篷,大步走出土地庙门,向着山下去了。

此时正是1645年的夏天,九宫山山上山下郁郁葱葱,正是一年当中最具有活力的季节。

这个时候,南明的弘光帝朱由崧已经被满清擒获,南京政权灭亡了。

南京政权灭亡之后,明太祖留下的子孙却没有死绝。

接着潞王朱常芳在杭州宣布“监国”,继续反清复明大业。

只可惜,这位王爷也不咋地,清军逼近杭州,潞王爷一看人家玩真的,直接带着文武大臣投降了。

收拾了朱常芳,清军一路南下,到达福建时受阻了。

福建那位闻名海内外的,当时中国最大海盗头子,郑成功的亲爹,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这就是南明隆武帝。

郑芝龙可不比史可法、马仕英这般废物,他是海盗出身,手下中国人、日本人、马来菲律宾一带的海岛人,还有非洲的黑人,不下二十万,全都是骁勇能打的海盗。

郑芝龙也不是一般人,而是从一个普通百姓,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步步爬到海盗头子这位置上的,绝对不会白给。

因为后面要讲到郑成功,老余不得不盐从哪咸,醋从哪酸的多啰嗦两句,列位看官莫怪。

郑芝龙,原名一官,字飞黄,祖籍河南固始县,福建泉州安平镇人,他爹在镇上做个小吏,日子过的也算可以。

但郑芝龙平日不喜读书,好结交一般地痞舞刀弄枪的地痞,就跟当年刘邦一般,有点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就不务正业吧,他爹管不了也懒得管他。关键是他也太不务正业了,十八岁那年,他和自己的小妈搞到一块去了。

这下他爹脸上实在挂不住了,人丢大了!

自己的亲生儿子,又不能为这个就宰了他。没了办法,就把他送广东香山澳,也就是现在的澳门,他舅舅黄程那里,学着做生意。

黄程是做海上贸易的,从内陆弄些白糖、瓷器、奇楠、毛皮一类货物,通过海船,贩运到南海诸岛和台湾(那时称琉球)、日本诸岛一带,再换些当地的特产,从中渔利。

大凡不务正业的人,脑子都好使。因为这种人能够看出“正业”太艰难,不如瞅机会搞歪门邪道省时省力还发达的快。

平日里没机会,就凑合着活,一旦发现机会,让他抓住就不得了。

刘邦是这种人,郑一官也是这种人。

第357章 聪明伶俐郑一官 结交权贵成大器

到了香山澳,郑一官一眼就看出海洋贸易这个事业,正是他梦寐以求,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对此表现的出了浓厚的兴趣,人也一改往日的懒散,变得聪明和勤奋起来。

黄程见郑一官聪明能干,对他格外器重。

明天启三年(1623年),黄程让郑一官跟着日本平户华侨李旦(也是泉州人)的大海船,押送一批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

从此,郑一官离开他舅舅,侨居日本长崎,长期居住下来。

他又看到了更好的机会。

那郑一官跟随来日本的大海船,是属于日本平户华侨李旦的。

李旦可不是一般华侨,他是当时在日本华侨的总头领,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

这是说的好听的。不好听的,就是李旦是当时海盗的大头目。

正常贸易,需要占用资金,没钱干不了,哪比得上做海盗来的快?郑一官从此准备刻意结交巴结李旦,开始他的海盗生涯了。

刚到日本,他并不认识李旦,不能直接跑人家门上去呀,人家知道你是干啥的?

郑一官人地生疏,得先想法活命啊。开始,他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

看来这位未来的大海盗会的还真不少,多才多艺,连做鞋缝补都会,这也间接证明了他的聪明。

再后来,卖鞋缝补弄了点小钱,他开始经商,和李旦的部下们打交道。

终于有一天,他的聪明伶俐被李旦发现,收留他在门下,帮助他做生意。

为巴结李旦,郑一官“以父事之”。李旦也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他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柬埔寨一带做生意。

机会来了就得抓住。没用几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

居日华侨,“咸推重之”,成了在日本的那些兼职海盗的华侨们的,除却李旦之外的另一位领袖之一。

混到这一步,已经出人头地,彻底发达了,一般人也就满足了,可是郑一官没有。

他又看到了更大的机会,那就是结交当时日本的当权家族,德川幕府。只有官匪勾结,利益才会最大化。

郑一官是颇有心机的,他先为自己设计好了勾结上德川家族的一系列计划。

先是以热心学习剑术为名,认识了“为邑主锻刀剑”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成功进入日本贵族圈。

在日本贵族圈里混的熟了,有了些小名气,他才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于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

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

日本等级观念十分严格,能受幕府召见,在日本人眼里,那郑一官也绝对不是一般贵族了,那是光荣显赫的大人物!

从此,他成功立身地方豪贵之中,隐隐成为举足轻重的领袖,时被日本人称为“老一官”。

郑一官在日本居住的平户岛,是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

自被德川家康召见后,他又“屡访藩士家”,名声大噪,因此受到松浦侯优遇。

松浦侯为他在长崎附近,平户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侯的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给他当了媳妇。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国迁平户的侨民(一说是泉州驻日本的海商),在日本为田川氏。

田川松是日本人,系翁昱皇养女,故又称翁氏。

明天启四年(1624年),田川松生长子郑成功,原名郑森。成功的名字,是以后隆武帝朱聿键赐予的,国姓爷的称号也一并就此而来。

就在这一年,郑一官奉义父李旦之命,到台湾澎湖,给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翻译。

郑一官在开始做贸易的时候,和荷兰人、西班牙人打交道,竟然很快学会了荷兰语和西班牙语,不是一般聪明。

那时的大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退出了海外的争夺。而原来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也日薄西山。

在东南沿海一带,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崛起,主要和西班牙人争夺贸易领地。

由于和中国官方打交道极少,郑一官这个通译基本没有事做。

荷兰人就给他一部分商船,让他到海面上去抢掠西班牙的商船,偶尔碰到中国的商船,也抢回来,让除了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其余的商船无法贸易。

从此,郑一官算是开始了他的海盗生涯。

第二年,有了足够的海盗经验,郑一官离开荷兰人,正式开始了他独立自主,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

这一年,大头目李旦死了,做为养子的郑一官继承了李旦台湾和日本的大部分财产,势力愈发变得强大起来。

这时候,在日本的另一个海盗头目,华侨首领颜思齐,因为试图推翻德川幕府,事泄遭日本政府通缉,也从日本跑到了台湾。

颜思齐势力要比郑一官大的多,他到台湾以后,和郑一官还有其他小股海盗联合起来,用商船从福建一带运来许多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在台湾开垦荒地,建立城寨。

当时的台湾,只有南面,现在的台南一带少部分地方,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其余则是颜思齐、郑一官等一帮海盗的天堂。

后来郑成功攻打台湾荷兰人,理由也是台湾本来就是他们郑家的,应该归还给他。

没多久,那位颜思齐大头领享受无节制,暴饮暴食,把自己给撑死了。

台湾势力最大的,除了颜思齐就是郑一官了。

海盗头目们就公推郑一官为盟主,从此其成为台湾之主。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老家招来了自己的兄弟,以及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一般子侄和部将。

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的名字由此而来。

第358章 郑芝龙扶保隆武 朱聿键立志中兴

代替颜思齐之后,郑芝龙不断从大陆向台湾输送移民,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后来,他甚至直接武装登陆厦门,打败了明官军和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海盗头目,他的宿敌许心素,占据了整个厦门地区。

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

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崇祯元年,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在老家安平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

从此,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

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剿灭了不服从朝廷管理,四处袭扰的海盗,打败了荷兰人,迫使其与他合作,不敢再肆意进出中国海,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制海权,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崇祯十三年,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

“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他在自己老家泉州安平镇大建豪宅,直通海口,做为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

他的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可敌国。

自筑城于安平(今晋江安海),海舶可直通卧内,可泊船径达海,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弘光帝继位之后,加封郑芝龙与其三弟郑鸿逵为安南伯及靖鲁伯。

弘光政权灭亡,郑芝龙、郑鸿逵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唐王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

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二弟郑芝虎前战死),三弟郑鸿逵(原名郑芝彪)为定西侯,旋进定国公,四弟郑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郑家官居极品。八月,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

由此可以看出,郑芝龙人不仅人聪明能干,而且实力非凡,加之其海上之利,物资、财富不缺,是足以和满清抗衡的。

郑芝龙要保的那位隆武帝朱聿键,可以说是朱家这些子孙里,唯一不贪图享乐,有大志气的好皇帝。

朱聿键为宗室唐王,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

朱聿键的爷爷老唐王嫌世子(朱聿键之父)嘴舌上长个大瘤子,生的难看,又爱小妾生的儿子,就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起来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十二岁)。

幸亏暗中有人帮忙送饭,父子在囚房中过了十六年。

眼看就要熬到头,朱聿键的父亲又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毒死。老唐王不久病死,作为嫡孙,朱聿键终于在朝廷恩旨下袭封唐王。

此时正值崇祯末年,国家多难。朱聿键报国心切,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率兵从南阳北上,中途和贼兵交手,互有胜负。

明成祖朱棣是以藩王身份反叛得天下的,有此先例,明朝对藩王防备极严。

藩王尽可在王府内无法无天的淫乱吃喝,醉生梦死,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

也怪不得这些藩王一个比一个不长出息,明朝的制度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出息。

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聚兵掌旅,仍旧违反了皇帝家的祖制。

可翻过来说,国家都摇摇欲坠了,能有个帮着出力的就不错了,还管什么祖制啊?

脑子坏了的崇祯帝不这么想,他勃然大怒,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了凤阳皇室监狱。

直到弘光帝继位,可怜的朱聿键才被放出来,但已经又被关押八年多。

这位金枝玉叶真是倒霉,活到四十三岁的年纪,在囚牢里倒有二十四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苦难经历,才使朱聿键不同于其他藩王,有了远大的志向。

弘光帝虽然放了他,却并未恢复他的王爵,责其往广西平乐府居住。

朱聿键刚刚走到杭州,短命的弘光朝已经玩完,朱明又一个王爷潞王在众人推戴下于杭州自称“监国”。

监了三天国,清军就杀过来了。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潞王爷朱常芳真是痛快,与属下没做任何抵抗,直接向清军献城投降了。

就在此前一天,朱聿键才离开杭州。潞王被俘消息传来,黄道周等明臣上疏,劝朱聿键监国。

这时候,一向善于把握机会的郑芝龙又看到了机会,唐王奇货可居呀。他立刻北上,迎接唐王进了他的地盘。

在郑芝龙兄弟的拥护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他又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

由于身世坎坷,隆武帝和弘光帝迥然不同,他善于抚慰群臣,乐于纳谏,甚至同意招纳大顺军余部,共同抵抗清军。

同时,针对明军杀害剃发的平民,他发诏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这一谕旨使得一般百姓欢呼鼓舞,纷纷来投。

这时候,多铎因为过于残暴,放纵士卒抢掠,把个江南搞了个民不聊生。

多尔衮也看出来了,再让他这活宝弟弟这样闹下去,江南非给他折腾没人了不可!没人了大清还统治谁去?

这么着由着多铎作不成,他把多铎调回北京,换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洪承畴为江南经略,辅助博洛,安抚南京一带受难地方的同时,继续南征。

博洛年青,面对刚刚建立的隆武政权,面对一帮不畏生死的海盗大军,他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隆武政权有富可敌国,身经百战的郑氏兄弟辅佐,有这么一位施志中兴的英明皇帝,中兴该有希望了吧?

唉,可惜呀,满人虽没有办法对付隆武政权,可博洛身后还跟着个一肚子道道的汉奸洪承畴呢。

第359章 可怜隆武空怀志 大西皇帝太荒唐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畴向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晋江人)写信劝郑芝龙降清。

六月,清军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逼福建。

郑芝龙此时已经得到了贝勒博洛的允诺,要封他为闽粤总督。

他决定投降满清,和兄弟郑鸿逵(原来叫郑芝彪)串通好了,拥兵不进。

八月,郑芝龙尽撤水军回晋江安平,有船五六百艘;镇守仙霞关的郑鸿逵闻讯也立刻逃跑,满清兵不血刃陷仙霞岭。

隆武帝空有大志,手里没兵没将,只有跟着他的黄道周等一般文臣有个屁用?他只能逃跑。

跑到汀州,被执,后绝食死於福京。

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不久,清兵乃疾取兴化、泉、漳诸郡县。

同月,博洛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郑芝龙不顾其子郑成功苦谏,于十一月十五日北上福州降清。

十一月三十日,清兵进劫安平,翁夫人(田川松)未及逃出,恐受辱,乃自缢而死,享年四十五。

洪承畴看的是真准啊,郑芝龙常年在海外为盗,心里早就没有了国家概念,有的只有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扶保隆武,也是为了奇货可居,将来成为开国元勋,可以最大化郑氏海盗集团的利益。

后来看到清军实力不俗,远超他的想象。见局面不利,就后悔把朱聿键给弄回来了。

这时候,洪承畴给博洛出主意,假意答应给郑芝龙个闽粤总督的高官,此正中其下怀。

能继续统治闽粤,他干嘛要冒险对抗清军?“明朝清朝有啥区别,投谁不都一样?”

结果是这位聪明的大海盗没玩过博洛后面站着的洪承畴,一到福州,博洛就变了卦,没什么闽粤总督了,直接把他给送北京去了。

朱棣的子孙里,好歹出位英明后人,还让郑芝龙给坑死了。

到这时候,长江以南基本没有大的抵抗力量了,多尔衮就想起来不服他的那位,盘踞四川的大西皇帝张献忠来了。

可这位大西皇帝号称黄虎,听说比李自成还厉害,不是那么好惹。

不能派阿济格和多铎去,这俩活宝打仗是没得说,不着调惹祸也没得说。

万一俩人在四川干不过张献忠,后果不堪设想。

多尔衮琢磨半天,还是派豪格去合适。仗打胜了更好,打不胜,正好可以借此治他的罪,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豪格这次跟着满清八旗进入中原,屡立战功,论功行赏,多尔衮不得不恢复了他肃亲王的王爵。

但有这么个政敌在眼前晃悠着,他总有如芒在背的感觉。

他在摄政王府里传了圣旨,封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务必剿灭张献忠,不得有误!

豪格率大军出京,一路直奔西安。

这时候的陕西及其周围,当时已经投降满清的的贺珍、罗岱等人,在阿济格和多铎先后率满清主力走后,看着这一带空虚,没了清军,又变幌子自立为王了。

流寇的毛病就是这样,打不过你我就投降,你走了我继续造反,才不管你是大明还是大清呢。

贺珍、罗岱、孙守法等占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据徽县、阶州,又是一片混乱。

豪格率清军自西安分兵进击,派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破敌,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

这帮人一看,好么,大清军又杀回来了,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豪格又把这些地方重新收归大清版图了。

陕西的情况,王烁是知道的。为不引起多尔衮注意,他故意按兵不动。

原本还以为贺珍这帮人能抵抗一阵,消耗些清军实力呢,这下好,直接不禁打,树倒猢狲散了。

豪格得了多尔衮的命令,没有入侵和陕西相连接的王烁地盘。

在肃清大顺军残余之后,豪格留下少部兵力,协同投降的汉官镇守陕西一带,自己亲率满清主力,于当年十一月自汉中向四川进军,征讨大西皇帝张献忠。

满清讨伐张献忠,多尔衮已经写信向王烁通报了,一来试探一下王烁的态度,二来还是要劝王烁尽早接受朝廷封赠,归顺满清。

王烁也明白,唇亡齿寒。多尔衮消灭了张献忠,下一个要消灭的,肯定是他。

张献忠在四川闹了个乌烟瘴气。他占据了四川大部地区,由“流寇”转为“盘踞”。

“盘踞”你就得设官吏管理地方,设法增加所管理地方的出产。有了出产,有了物资,你才能待下去不是?

人家张大皇帝到处流窜惯了,脑袋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明朝那套官老爷制度,张大皇帝恨透了,肯定不用。他自己大老粗一个,又没有什么章法,这就麻烦了。

琢磨半天,他还是把李自成那套搬出来了,“三年免征”。

军队得吃饭呀,你不征他们吃什么呢?这位愣是没往那里想。

一开始,他流窜各地时抢了不少财物粮食,倒真不用麻烦老百姓,老百姓也是真心拥护他。

抢掠来的物资再多,也架不住这么多人吃马嚼。慢慢的,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眼看大家要饿肚皮了,怎么办?

人家张大皇帝也有办法,抢自己地盘里的百姓,而且还规定了抢劫的日子,三六九不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