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末之旅-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蝶红着脸,连忙转身,低头就往回走。小蝶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知道自己这个贴身丫鬟迟早也是张丰的人,但未经人事的小蝶,看到刚才这样的场面,难免心头狂跳。

幸好张丰没有看到小蝶,陈圆圆因为靠在张丰怀里,自然也没有看到小蝶,不然,陈圆圆真的要不好意思。

海军人选已定,张丰心情大好,将陈圆圆一把抱了起来,惹得陈圆圆脸色一红,轻轻的锤了张丰几下。

张丰将陈圆圆抱起来,参汤也不喝了,朝着自己的卧室走去……

………。

松江府大牢。

赵卫斌正在懒洋洋的抓着虱子,在这大牢之中呆久了,赵卫斌自己都忘记了时间,不知道现在到底是哪一年。

“不记得了,不知道在这大牢之中呆了四年,还是五年,或是六年。”赵卫斌心中想道。

突然,赵卫斌有一点想念自己以前的那一帮兄弟,尤其是自己在水师的那几年,赵卫斌很是怀念。

有时候,赵卫斌甚至在想,如果不是被奸人陷害,如果不是大明腐败黑暗,自己也不会沦落如此,现在起码也该是一个卫指挥同知吧。

“哎……”一切都过去了。

赵卫斌想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不禁深深的谈了一口气,将脑海之中的种种挥去,站了起来,准备练一练“五行操”。

一边练习“五行操”,赵卫斌不禁想起了教自己五行操的那年轻人,赵卫斌心中想道,如果有机会,一定再请教一番,这“五行操”后续应该还有很多动作没有教自己。

此时,牢门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几名狱卒打开牢门,其中一名领头的狱卒大声喊道:“赵卫斌,跟我来,张总兵要见你。”

“张总兵,哪个张总兵?”赵卫斌大声道:“老子现在没空,老子现在不去!”

领头的狱卒道:“哟呵,你胆子还不小,张总兵要你过去你还摆谱。”

赵卫斌骂骂咧咧的起身,非常不情愿的随着这几名狱卒出了大牢,走进松江府衙后堂,赵卫斌一愣。

府衙后堂大厅,知府谭益先正陪着张丰喝着茶,对于谭益先,赵卫斌是认识的,这大堂之中,除了张丰和谭益先,哪里有什么“张总兵”呢?

“张总兵,张总兵……”赵卫斌脑海之中这么想着,突然看上张丰,怔怔的道:“你,你……你不会就是张总兵吧!”

张丰含笑的点了点头。

谭益先则道:“这正是张总兵,万岁爷亲封的松江总兵,正三品,统领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各路兵马。”

谭益先介绍,自然不会有假,这一下子,赵卫斌惊愕起来,“你。。。你真是总兵,张总兵?”

张丰面带微笑,再次轻轻的点了点头。

见赵卫斌呆在当场,张丰轻轻的挥一挥手,谭益先等人马上就退了一个干干净净,整个后堂大厅就只剩下张丰和赵卫斌。

张丰道:“坐,喝茶,我们好好的谈一谈。”

赵卫斌看了看自己破烂的衣服,摸了摸自己胡子拉碴的脸,闻了闻自己身上散发出来难闻的气味,不禁有一点尴尬。

在大牢之中呆久了,肯定是这样,张丰一点也不介意这些,招呼赵卫斌坐下,然后道。

“赵卫斌,松江府人士,三十四岁,军籍,当过把总,百户,千总,五年前任金山卫水军参将,因殴打赵水泉,得罪赵广才而入狱……”

张丰将赵卫斌的情况朗朗的介绍一番,弄得赵卫斌一愣一愣的,奇怪张丰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这些情况,当然是关鹏调查之后告诉张丰,张丰现在当着赵卫斌的面讲了出来。

张丰道:“大牢之中呆了五年也够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成为我的部下,干回自己的老本行,给我当水军统领。”

张丰本来是准备说“海军总司令”的,但想一想,自己这么说,赵卫斌不一定听得懂,于是说“水军统领”,反正意思也差不多。

赵卫斌脸上先是一阵激动,然激动之情很快淡去,叹气道:“还是算了,赵广才那死太监不会放过我,我还是回大牢算了。”

张丰道:“赵卫斌,如果我告诉你,赵水泉已经被我打死,赵广才也已经灰溜溜的滚出了松江府不再敢回来,你信不信。”

赵卫斌先是不信,但看到张丰目光清澈,没有一点说谎的样子,赵卫斌点一点道:“我信。”

张丰大手一挥道:“赵卫斌,你现在出狱了,去洗漱一番,收拾收拾,半个时辰之后,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赵卫斌本来想说“让我再考虑考虑”,但看到张丰的眼神,感受到张丰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赵卫斌将话吞了回去,点一点头道:“好,给我半个时辰。”

张丰道:“去吧,我就在这后堂大厅等你。”

赵卫斌没有用半个时辰,估计就只有半个小时,然后就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出现在张丰的面前,收拾一番之后,赵卫斌看上去年轻多了,也精神多了。

张丰带着赵卫斌,首先就去了上海造船厂。

先看了建造之中的“上海号”铁甲舰,接着又看了蒸汽动力运输船,甚至还乘坐了一下蒸汽动力运输船。

这一下子,赵卫斌不淡定了,远远没有想道,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舰船,自己以前在金山卫水军的那些战船和这些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没有办法比。

接着,又去了上海机器制造局,看了制造之中的线膛火枪和七十毫米火炮,赵卫斌当即决定。

“张总兵,士为知己者死,总兵大人这么器重,我今后就跟着总兵大人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丰高兴的笑了,组建海军的领头人终于有了,在张丰看来,这个赵卫斌确实不错,不但精通陆军,陆军的行军打仗很在行,还干过好几年水军,对水军的那一套也非常了解,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

接下来几天,张丰带着赵卫斌,乘坐蒸汽动力船亲自去了舟山,在舟山一带选址建设海军基地。

张丰也大手笔,调拨十艘蒸汽动力船给赵卫斌,先期拨二十万两白银,后续还会一直追加。

张丰承诺,以后还会为新组建的海军建造一千料,两千料动力运输船,承诺大量建造铁甲舰。

赵卫斌也按照张丰的指示,很快进入角色,组建海军,在舟山一带建造海军基地,金山卫水军的旧部,除了部分被淘汰,大部分编入新成立的海军。

………

第一百八章首次远航(为推荐加更)

今日新增推荐马突破300票,新增收藏也距200不远,大家加油,贝壳相信你们,很快就会突破300和200,加更先送上!

………。。

四月中旬。

经过一系列的情报侦察,关鹏已经基本摸清楚,那大批的粮食和钢铁到了张献忠、罗汝才手上。

粮食将成为军粮,那些钢铁则被用来打造兵器和铠甲,种种迹象表明,张献忠、罗汝才在谷城、房县准备再度起事造反。

这些,本来不关张丰什么事,用不着张丰操心,但因为钢铁是从宝山钢铁厂流出,为了以防万一,防止被有心人拿这说事,张丰还是起草了一份奏折,将情况进行禀明。

奏折自然到了京城,到了内阁,最终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上。

奉天殿,早朝。

百官禀奏完毕,临近退朝,崇祯皇帝扫视了一眼文武百官,缓缓的道:“诸位爱卿,松江张总兵上了一个奏折,禀明张献忠、罗汝才准备在谷城、房县再度造反,大家怎么看。”

兵部尚书陈新甲出列,禀奏道:“万岁爷,张献忠、罗汝才反复无常,不可不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内阁首辅刘宇亮道:“陛下,张献忠、罗汝才已经招安,造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张总兵的奏折内阁已经仔细的看过,多半属于捕风捉影,臣以为不可信。”

大学士杨嗣昌一般和刘宇亮穿同一条裤子,也附和道:“陛下,臣以为我们的主要敌人是关外的满清,我们的重点是对付关外的清军。”

文武百官有多人禀奏了不同意意见,但大部分认为张献忠、罗汝才已经招安,造反可能性不大。

加之崇祯皇帝可能也认为造反无直接证据,最后,张丰的奏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月底,一些消息还是传到了张丰的耳中,什么“手伸得太长”,什么“瞎操心”等,听到这些,张丰气愤。

“反正老子已经提醒了,你们爱信不信,如果张献忠、罗汝才真要造反,关老子鸟事。”张丰不爽的心中这么想。

五月,张献忠、罗汝才在谷城、房县再度造反。

消息传来,朝廷自然一阵哗然,崇祯甚至想,当初应该听张丰的就好,不然不会这么仓促和被动。

既然造反,自然要镇压,于是朝廷开始考虑加派“练饷”,考虑选派人选,调集军队,开始镇压。

当然,这些事情和张丰无关,张丰也是“吃一堑,涨一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张丰正在抓紧训练自己的新军,建造自己的铁甲舰,建造自己的大蒸汽机。

第二批新兵已经完成一个月的训练,开始编入各旅,各团,最后一批新兵也招收完毕,开始进入训练。

在军队的建设上,张丰舍得花钱,除了原有的小青山军营之外,又在苏州府,常州府选址建立了两座大型军营。

一旅驻小青山军营,二旅驻至苏州,三旅驻至常州,这样一来,整个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真正意义在张丰的控制之下。

当然,舟山海军军港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每天至少有数千民夫在那里劳作,大量的钢筋和水泥也通过蒸汽动力运输船运至舟山军港建设工地。

六月,朝廷加派“练饷”730多万两。

七月,叛军在罗猴山大败明军左良玉等部。

八月,以杨嗣昌为督师,主持围剿叛军。

………

舟山军港。

从四月份开始组建海军,同时开始建设军港,现在已经是农历八月,即使已经四个月的时间,但军港的建设远未完工。

让人满意的是,即使军港建设远未完工,但第一座码头已经初步建设完成,正停靠着好几艘蒸汽动力运输船。

四个月的时间,海军建设也初见雏形,人员已经达到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一支近千人只有的陆战队和一些辅助人员,真正的海军水兵在三千人以上,蒸汽动力海船达十六艘。

海军开始起步!

今天,张丰亲自来了这里,军港码头上,整齐整齐的站着起码数百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水兵,紧邻码头的蒸汽动力运输船甲板上,整整齐齐的也满是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水兵。

海军,多么神圣,今天将在这里起航!

这是首次远洋训练,十艘两千料海船,六艘一千料海船,全部蒸汽动力,虽然是木结构海船,但经过了改造,每一艘海船上装了七十毫米口径火炮,每一名船员都装备了火枪。

前面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以舟山军港为中心,远不过一、两百海里的近海范围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此前已经进行过多次,现在,可以进行远航。

张丰声音很大,也十分慷慨激昂,在张丰的身侧,赵卫斌的心情也微微激动。

慷慨激昂的讲话之后,张丰大手一挥:“登船,出发!!!”

一共十六艘海船。上海造船厂的木结构蒸汽动力海船建造一直未停止,后续将每月有一、两艘海船列装海军。

每一艘两千料海船的水兵大约两百余名,一千料海船的水兵大约一百余名,随着张丰一声令下,大家开始登船。

气笛长鸣!!!

一艘一艘海船离开军港码头,驶向深海蔚蓝……

“总兵大人,您选得日子真好,这秋高气爽,情况万里,简直就是…。啧啧…。。”

站在甲板上,看着蔚蓝的大海,感受着极好的能见度,赵卫斌在连连称赞今天的好天色。

张丰感受到徐徐的海风道:“老赵,今天我们到了什么位置?”

赵卫斌一挥手,一名水兵拿来海图,在张丰面前摊开,指着海图道:“总兵大人,您看,我们现在在这个位置,今天是我们出海的第五天。”

这是一张大海图,说起这张海图还和张丰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张海图是张丰经过修正的,比较科学。

明朝就有海图,但张丰结合自己的知识,在原有海图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修改,毕竟张丰在后世的时候见惯了世界地图,在张丰看来,明朝的海图太古老,错误很多,自然要修改一番。

经过张丰修改的海图,自然大量印发,各舰长都有一份这样的海图,其实在舟山军港指挥大厅的墙上,还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这是张丰指导绘制的,和后世的世界地图起码有八、九分相似。

有了这份“世界地图”之后,很多海军军官才知道,原来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不仅仅有大明,还有欧洲,非洲,澳洲,美洲等七大洲,有太平洋、印度洋等四大洋。

张丰看了看海图道:“现在这个位置是琉球西北,距离琉球约一百余海里,按现在八节的航速,大约要一天的时间才能抵达琉球。”

赵卫斌眼球一亮,“总兵大人,我们是不是去琉球转一转。”

张丰对赵卫斌越来越了解,知道这家伙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唯恐天下不乱,如果真去琉球,还不知道闹出什么动静。

现在的琉球,还是明朝的藩国,琉球国王接受明朝的册封,琉球也向明朝纳贡,当然,因为琉球的地理位置关系,西侧是东海,东侧是太平洋,一些日本商船经常停靠琉球,在琉球各色日本人也不少。

张丰对赵卫斌的心思自然非常清楚,张丰哈哈一笑道:“那就去琉球,我们去那里看一看,到那里补充一下淡水,休整两天。”

赵卫斌大喜,高声的喊起来:“修正航向,目标琉球!!!”

随着一声令下,舰队开始转向,朝着琉球方向航行,张丰看了看赵卫斌一脸兴奋的样子,不禁心中想道,看来这趟琉球之行肯定不会平静。

十六艘海船组成的舰队编队航行,浩浩荡荡行驶,场面有一点壮观。

“总兵大人,有情况!”

…………

第一百九章遭遇

一名水兵飞快的跑过来,向张丰汇报情况,此刻,张丰正和赵卫斌两人在指挥室,正居高临下,看着远方。

舰队之中,其中一艘两千料海船正是整个舰队的旗舰,舰队指挥室位于这艘两千料海船的最顶层,位置最高,也看得最远,在指挥室的顶层还有一个瞭望哨,汇报的正是这瞭望哨上的水兵。

张丰拿着单筒望远镜,顺着这名水兵所指,看向远方,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出来,海平面上有几个小黑点,毫无疑问,肯定是海船。

赵卫斌也拿着望远镜,也认真的看起来。

随着玻璃厂建成并投产,张丰制造了一批单筒望远镜,不但陆军的连级以上军官都装备,海军也列装不少。

赵卫斌道:“总兵大人,这望远镜还真好使,简直就是千里眼,那些是海船无疑。”

因为距离很远,敌我情况不明,只能静观其变,张丰朗声道:“传我命令,减速,保持队形!”

张丰有预感,估计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这里已经远离大陆,不可能是明朝水师,也不能是满清,因为满清骑兵厉害,水军的话几乎没有,最有可能是日本船队或是琉球船队。

但琉球是小国,这么样大船队的可能比较小,种种排除之下,最有可能的是日本船队,因为距离的关系,不知道是日本商队还是日本舰队。

水兵打出旗语,舰队减速,从八节的航速减至两、三节,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距离也近了很多。

张丰站在指挥室中,拿着单筒望远镜,因为双方的距离近了很多,张丰已经看出来,对方起码有二十几艘海船,数量上比张丰多,且对方似乎也发现了张丰,正全速行驶过来。

这些海船当然是风帆大船,船只大小不一,最大的排水量估计超过一千吨,看上去比张丰的两千料海船还大一点,最小的则没有一千料海船大。

“那是日本战船,且不是商船。”

张丰一边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远方,一边缓缓的,神情非常凝重的道。旁边的赵卫斌也是一脸正色,整个指挥室,气氛一时间非常的凝重。

不管是张丰,还是赵卫斌,两人都知道,自己的这支舰队组建时间尚短,没有实战经验,如果真发生冲突,首战就遇到这么强大的对手,结果很难说。

对方鼓满风帆,正朝张丰行驶而来,待距离近了,加之有单筒望远镜,情况就更加明了。

对方大大小小一共二十八艘海船,最大的海船比张丰的旗舰,也就是这艘两千料海船还要大一些。

“老赵,来者不善,对方大部分是战船,估计不是日本舰队就是日本海盗!”

赵卫斌点头道:“他们径直朝我们行驶过来,总兵大人,下令吧,我们先发制人!”

张丰朗声的道:“传我命令,大家各就各位,准备战斗,我的命令一出,就给我开炮,给我击沉他们!”

狭路相逢,这个时候,只有一战,别无选择!

旗语打出,水兵们纷纷进入战斗位置,火药入膛,每一门七十毫米火炮被装入火药,装上炮弹,准备开炮。

幸好这些海船全部经过了改装,每一艘海船都装上了七十毫米口径的火炮,一千料海船是六门,船首一门,船尾一门,两侧各两门。

两千料海船的火炮九门,船首两门,船尾一门,两侧各三门,不管是两千料海船,还是一千料海船,都有很多的射击孔,水兵们可以通过射击孔,使用线膛火枪进行射击。

有火炮,有线膛火枪,这是张丰准备一战的本钱,唯一有一点担心的是水兵们大部分没有实战经验,另外,自己的也是木结构海船,同样经不起对方大炮的轰击。

但对方的刺刀已经顶到鼻子上,不管怎么样,张丰必须一战,转身逃跑,不是张丰的性格。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

对方最大的海船上,几名日本浪人正在一起,这些人看着张丰的船队,这几人仿佛闻到了鱼腥的猫咪一样。

领头的浪人叫三井太郎,祖上曾经在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是名副其实的倭寇,三井太郎现在则是这伙海盗的头领。

没错,这是一支日本海盗。

这支海盗昨天刚干完一票,现在正准备朝琉球行驶,没有想道,在这里遇到明朝水师。

三井太郎道:“诸位,那是明朝水师,没有想道,他们跑这么远,今天我们叫他有来无回。”

旁边一名矮个子,穿着武士服,脚上穿着木屐,也是这支海盗的头领之一,两眼放光,缓缓抽出自己的武士刀,高兴的道:“哟西,我早就想打一打明朝水师。”

这伙日本海盗,仗着自己船多,根本就没有将张丰的这支舰队放在眼里,很多海盗已经跃跃欲试。

这支主要由日本浪人组成的海盗,就规模而言,无疑是比较大的,大大小小二十八艘船,人数估计也有两、三千,且经常干抢掠的勾当,实战经验算是丰富。

“山本君,你看,明朝水师的海船怎么没有风帆,且还冒着黑烟,这是怎么一回事?”

“纳尼?”

很多日本海盗看向张丰的蒸汽动力海船,这些海盗想不明白,怎么会没有风帆呢,真是奇怪。

三井太郎大手一挥道:“管他有没有风帆,传令下去,进入射程就开炮,几通炮响之后就靠过去,尽快登船,然后一个不留,所有人杀光,能抢的东西全部抢过来。”

“哈哈,不知道有没有花姑娘。”

“哟西……”

这些日本海盗有一点得意忘形,保持队形,朝着张丰的舰队靠近,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千米,八百米,五百米…。。

………

站在旗舰指挥室,拿着单筒望远镜,张丰看着这些越来越近的日本海盗战船,当只有几百米距离的时候,张丰甚至能依稀看到这些日本海盗在忙着准备开炮。

“总兵大人,他们是老式战船,全是老式大炮。”

赵卫斌通过单筒望远镜已经看清楚,马上高兴而兴奋的大喊起来。赵卫斌以前在水师干过很多年,对各类战船,各类大炮熟悉得很,看清楚那伙日本海盗的战船和火炮之后,马上就喊起来。

张丰自然也已经看清楚,虽然是老式火炮,但对方船只数量多,火炮数量多,那些战船的两侧面,密密麻麻全是炮孔,每一艘起码数十个,也就是说,对方每一艘战船的大炮数量起码数十门。

张丰沉声道:“不可轻敌,保持距离,利用我们的射程优势。”

张丰对自己设计的这种七十毫米火炮的性能非常了解,虽然口径只有七十毫米,但炮管倍径达到二十二,比一般的老式大炮射程远,且能通过摇柄调节角度,既可以平射,也可以曲射。

打移动目标,如对方行驶之中的海船,自然平射的效率比较高,容易瞄准目标,曲射的话,难得多,打中目标完全要靠运气。

也就是说,张丰的舰队在火炮方面占据优势。

张丰目测了一下双方的距离,对方的船只已经开始进入自己火炮的射程,同时,张丰朝指挥室外看去,自己这艘旗舰的船首,两门七十毫米火炮已经准备就绪,水兵们已经将炮口对准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艘日本战船,随时可以开炮。

张丰大声道:“开炮!”

听到命令,赵卫斌更是吼了起来:“开炮,给老子开炮!!!”

……

谢谢大家的推荐票和收藏,大家和贝壳一起,我们再努力!

第一百一十章首次海战(为收藏加更)

自己为自己打气,重要的事情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